浅谈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浅谈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1张

浅谈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区别:

1、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3、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4、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5、职能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我国古代的“听其会计”和西方国家的“听审”,都含有审查会计之意,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中大网校回答: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审计理论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信息系统审计还没有固定、统一的定义。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ISACA)定义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地过程”,该协会的专家

Ron Weber

定义为“搜集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的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1985年日本通产省情报处理开发协会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定义为“所谓信息系统审计是指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客观的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评价,向有关人员提出问题与劝告,追求系统的有效利用和故障排除,使系统更加健全”,11年后的1996年,该委员会对信息系统审计重新定义为“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信息系统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连串的活动”。所以信息系统审计所关注的内容不单纯是对电子数据的处理,更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而是对企业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解和评价,是一项通过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以确定信息系统运行是否安全、可靠、有效,信息系统得出的数据是否可靠准确以及数据是否能有效的存储的过程。

实施信息系统审计(ISA)的人员称为信息系统审计师(IS

Auditor),我国国内称为IT审计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是国际上唯一可授权信息系统审计师的权威机构,通过考试可获得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证书,该证书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特点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规定了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1信息系统审计程序。依据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准则和最佳实务等提供信息系统审计服务,以帮助组织确保其信息技术和运营系统得到保护并受控;2

IT治理(信息技术治理)。确保组织拥有适当的结构、政策、工作职责、运营管理机制和监督实务,以达到公司治理中对IT

方面的要求;3系统和基础建设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开发、采购、测试、实施(交付)、维护和(配置)使用,与基础框架,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4 IT

服务的交付与支持。IT 服务管理实务可确保提供所要求的等级、类别的服务,来满足组织的目标;5

信息资产的保护。通过适当的安全体系(如,安全政策、标准和控制),保证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6

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一旦连续的业务被(意外)中断(或破环),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灾难)对业务影响最小化的同时,及时恢复(中断的)IT 服务。

从信息系统审计的上述定义和内容,大致归纳出信息系统审计的几个特征:一是独立性,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审计的公正性与有效性,信息系统审计师必须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二是综合性,信息系统审计不仅包括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形设施,还包括运行环境以及内部控制;三是管理特征,信息系统审计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与有效性的评价,促使企业有效率的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审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两者的联系是:信息系统审计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传统的审计一样。在立场上,要求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独立的立场上,通过选择特定的审计对象,采用询问、检查、分析、模拟、测试等方法获得客观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在程序上,信息系统审计一般也要经过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等主要阶段来进行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两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系统的审计对象不同于传统审计的财务领域,而是信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合通信等;其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更多的审计法与审计程序,这都是传统审计所不具备的,比如对某软件进行审计时,要采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测试,对网络安全审计时要采用穿透性测试(模拟成黑客进行各种攻击以验证其安全性);第三,信息系统审计不光是事后审计,主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现状,在某种情况下,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或变更过程,以保证足够的控制得以顺利实施;最后,信息系统审计的咨询价值显得更高,信息化的风险很高,信息系统审计师可凭借其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受托或主动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或其业务人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四、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信息系统审计体系

我国在信息系统审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体系。但是近年来,在借鉴国外有关信息系统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审计署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全面开展对电子数据的审计,包括会计电子数据和业务管理电子数据。采取的具体方法是:1精确复核。运用计算机,对各种数据进行精确复核,既可以对全辖并表机构的会计报表与汇总报表进行全面复核,又可以从会计流水账逐级核对至总账,还可以将业务管理数据与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2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辅助计算。可以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有比例关系的项目进行计算,然后与实际记录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记录;3对一些异常会计记录和交易进行筛选和查询,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线索,主要是根据某一特征进行筛选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疑问题线索。(二)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进行初步的评价。主要是:1

主要调查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网络安全和数据的备份等情况,以保证信息系统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2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评价,重点是权限管理、参数表的设置和修改控制等是否有效,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的开发者是否分离,被审计单位对交易录入的原始数据是否实施相应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和业务流程是否吻合;3通过系统日志等文件分析一些重大事件的原因,分析对整体信息系统的影响。但是我国在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为了能够为被审计单位提出更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更好地服务欲被审计单位,保证信息系统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单位)的目标,在我国也要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信息系统审计体系。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

信息系统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审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两者的联系是:信息系统审计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传统的审计一样。在立场上,要求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独立的立场上,通过选择特定的审计对象,采用询问、检查、分析、模拟、测试等方法获得客观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在程序上,信息系统审计一般也要经过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等主要阶段来进行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两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系统的审计对象不同于传统审计的财务领域,而是信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合通信等;其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更多的审计法与审计程序,这都是传统审计所不具备的,比如对某软件进行审计时,要采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测试,对网络安全审计时要采用穿透性测试(模拟成黑客进行各种攻击以验证其安全性);第三,信息系统审计不光是事后审计,主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现状,在某种情况下,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或变更过程,以保证足够的控制得以顺利实施;最后,信息系统审计的咨询价值显得更高,信息化的风险很高,信息系统审计师可凭借其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受托或主动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或其业务人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审计准则属于外部审计依据,是审计依据的一种。审计证据是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准则必须获取的证明材料。

审计依据包括审计准则,审计准则规定必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如何理解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审计证据是审计依据的支柱。2、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准则的基础。 3、审计证据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4、审计证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5、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

6、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7、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收集、使用审计证据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制定审计准则。8、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活动就是收集、鉴定、综合和运用审计证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没有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就无法了解和证实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无法作出审计结论。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10、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审计准则是对所进行的工作的质量和充分性的总的衡量,它与审计的依据,证据有关。

审计 请问函证范围和函证数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2015年注册会计师教材《审计》P49里,函证范围是函证数量。但是,通常也可以将函证范围理解为需要实施函证的报表余额、交易金额及项目。其中:账户余额包括应收账款余额、银行存款余额其他账户余额,交易金额包括某笔重大销售业务等,项目包括金额较大的明细项目、账龄较长的明细账项目等。

资产评估、审计、验资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事务所会有明确答案。

请问,函证范围和函证数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注会审计

1、函证的范围和对象。

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而言是不重要的,或者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应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函证数越的多少、范围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主要有:

(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若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则函证的范围应相应大一些。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若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世;反之,则应相应扩大函证范围。

(3)以前期间的函证结果。若以前期间函证中发现过重大差异,或欠款纠纷较多,则函证范围应相应扩大一些。

(4)函证方式的选择。若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则可以相应减少函证量;若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则要相应增加函证量。

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包括关系密切的客户)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正常的项目。

2、函证的方式。

函证方式分为积极的函证方式和消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积极的或消极的函证方式实施函证,也可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1)积极的函证方式。如果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积极的函证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询证函中列睨拟函证的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要求被询证者确认所函证的款项是否正确。通常认为,对这种询证函的回复能够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是,其缺点是被询证者可能对所列示信息根本不加以验证就予以回函确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询证函,即在询证函中不列明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而要求被询证者填写有关信息或提供进一步信息。由于这种询证函要求被询证者做出更多的努力,可能会导致回函率降低,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更多的替代程序。

在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时,只有注册会计师收到回函,才能为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没有收到回函,可能是由于被询证者根本不存在,或是由于被询证者没有收到询证函,也可能是由于询证者没有理会询证函,因此,无法证明所函证信息是否正确。

(2)消极的函证方式。如果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在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时,如果收到回函,能够为财务报表认定提供说服力强的审计证据。未收到回函可能是因为被询证者已收到询证函且核对无误,也可能是因为被询证者根本就没有收到询证函。因此,积极的函证方式通常比消极的函证方式提供的审计证据可靠。因而在采用消极的方式函证时,注册会计师通常还需辅之以其他审计程序

当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可考虑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②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③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④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也可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当应收账款的余额是由少量的大额应收账款和大最的小额应收账款构成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的或抽取的大额应收账款样本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而对抽取的小额应收账款样本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

浅谈HTTPS协议和SSL,TLS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1 “HTTP”是干嘛用滴?

首先,HTTP 是一个网络协议,是专门用来帮你传输 Web 内容滴。

大部分网站都是通过 HTTP 协议来传输 Web 页面、以及 Web 页面上包含的各种东东(、CSS 样式、JS 脚本)。

2 “SSL/TLS”是干嘛用滴?

SSL 是洋文“Secure Sockets Layer”的缩写,中文叫做“安全套接层”。它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网景公司设计的。(顺便插一句,网景公司不光发明了 SSL,还发明了很多 Web 的基础设施——比如“CSS 样式表”和“JS 脚本”)

为啥要发明 SSL 这个协议捏?因为原先互联网上使用的 HTTP 协议是明文的,存在很多缺点——比如传输内容会被偷窥(嗅探)和篡改。发明 SSL 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到了1999年,SSL 因为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事实标准。IETF 就在那年把 SSL 标准化。标准化之后的名称改为 TLS(是“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缩写),中文叫做“传输层安全协议”。

很多相关的文章都把这两者并列称呼(SSL/TLS),因为这两者可以视作同一个东西的不同阶段。

3 “HTTPS”是啥意思?

解释完 HTTP 和 SSL/TLS,现在就可以来解释 HTTPS 啦。咱们通常所说的 HTTPS 协议,说白了就是“HTTP 协议”和“SSL/TLS 协议”的组合。你可以把 HTTPS 大致理解为——“HTTP over SSL”或“HTTP over TLS”(反正 SSL 和 TLS 差不多)。

一、HTTP和HTTPS之间的区别

HTTP是一种协议,全称叫作: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

同样HTTPS也是一种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S,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用于安全的HTTP数据传输。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被用于在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HTTP协议以明文方式发送内容,不提供任何方式的数据加密,如果攻击者截取了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报文,就可以直接读懂其中的信息,因此HTTP协议不适合传输一些敏感信息,比如信用卡号、密码等。

为了解决HTTP协议的这一缺陷,需要使用另一种协议:安全套接字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SSL协议,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HTTPS和HTTP的区别主要为以下四点:

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目前市面上的免费证书也不少,收费的也都比较贵。

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 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

和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协议安全。

  摘 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在新的审计准则之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审计重要性,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应对审计风险,必须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新准则下的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正确运用两者及其关系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

随着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企业财务舞弊重大事件的发生,以及国际审计准则的大规模修改,迫切要求我国大力改进审计准则,增加审计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运行。鉴于此,财政部在2005年初提出了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张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的目标,并按照科学、民主、透明和公开的准则制定程序,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其中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就是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重塑审计流程,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在新的审计准则之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审计重要性,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应对审计风险,必须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一、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

(一)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能改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人的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或者严重的,否则,该项错报就是不重要的。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做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做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

3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审计范围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审计师的审计意见本身就包含了重要性概念。在计划审计和就审计证据对审计意见支持的充分性进行最终评估时,重要性概念尤为重要。在计划和执行审计中,审计测试的精确度需要与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联系起来;在评估审计证据对审计意见支持的充分性时,审计人员要将错误的精确度上限与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相对照。

一般来讲,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对于审计实务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详细审计已经不可能。在抽样审计普遍被采用的今天,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帮助,可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选择科学的抽样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避免面面俱到。

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要作用。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

显然,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的特征,也就是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要从错漏报的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去把握。

审计重要性涉及的错漏报性质,指的财务报表中哪些项目发生了错漏报,在报表要素中的重要性程度如何,是报表责任方的主观故意的“舞弊”所致,还是客观非故意的“错误”引起。

另外,审计重要性所涉及的错漏报,除了具有性质上的差异外,更有金额上的差异。会计的货币计量原则,决定了必须关注报表中的错漏报的金额大小,即所谓的重要性水平的问题。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可容忍的错漏报数量,即具有重要性的最低金额。也即:达到重要性水平的错弊均需揭示,因为这将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三)审计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不是两个完全等同的概念,审计的重要性,要通过重要性水平来衡量,而达到某一重要性水平的项目可能包括了许多不同性质的交易与事项、账户余额和列报。重要性水平,既包括某一个项目可容忍的错漏包金额,也包括许多项目可容忍的错漏报金额的汇总数。由于企业的性质特殊性,有些项目天生就是具有重要性的项目,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必须作为重点审计领域实施审计程序。

  不喜欢审计和会计,又选择了这个专业,确实有点麻烦,因为会计和审计本身和数字打交道,又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果不感兴趣,学起来会比较痛苦。

  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1找一些会计、审计类的有意思的书看一看,比如小艾上班记、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等书。不要只看教科书,教科书一般写得比较严肃正统,缺乏趣味性,会影响你的学习兴趣。2换一个教师听课。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讲课风格不一样,也许换一个老师讲的课,你就喜欢上了这门课也有可能。如果学校不能选,可以到网上的一些网校上选课,如中华会计网校或东奥会计在线等网校有不少好老师的课程,很受学生喜爱。3坚持学习,多联系案例学习。联系案例学习会增强会计知识的应用性与趣味性,坚持学习一段时间,你的兴趣会有所提高。如果各种办法都用了,还是无法提高学习兴趣,那么可以考虑是否可以转专业,如果有条件转专业,那就转专业。如果也不能转专业,那就只能耐住性子坚持学习,至少拿到大学毕业证,能找个工作养活自己。

浅议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大深化,以及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颁布、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的道路,那么相对的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就变得更加的重要。

  摘要 现如今,国家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在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逐渐影响下,企业的管理,也越来越向着科学化进行,科学化方向的管理,也成为每一个企业,越来越注重的管理方式,其所带来的,就是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管理与监督,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同时,企业也越来越注重,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协调发展。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才能更加有效的体现出,其他部门所具有的作用,才能使员工的态度,更加端正,同时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创新。

关键词 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意义探讨

 内部的审计工作,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目的就是充分贯彻执行国家对政法规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对企业职工的素质,也能起到提高,职工端正了态度,一心一意为公司,才能使公司更,加的优秀与完善。同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重大的影响。

 一、财务会计与内部设计的特点与关系

 (一)两者所占据的地位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影响下,企业需要设立一些有关的部门,比如人事管理部门、信息统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如果这些部门,想要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高效的进行,和完成各自工作,那么就需要,财务会计部门的存在,来维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并且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督促。现在有许多的企业,都提出力想要把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中心的决定,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管理系统中,内部审计,也成为了重要的组织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企业内部监督,和控制子系统的,这个角色而形成存在着。

 在之前的时候,内部实际的作用,仅仅是审计监督事后,而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也在监督着事情发生之前,和事情发生之后。而且内部审计工作,不单单是单独的,对某个部门进行监督审计,而且还在整个整体上,对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的工作。除了以上,所具有的作用,内部审计,也对企业进行内部监控,还有对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经过以上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得知,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存在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们也是一个企业,想要走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方式、方法与手段。

 (二)两者关系密切

 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既拥有区别,又拥有联系。两者是互为前提,和相互依存的。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是企业各个部门中联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部门。它们共同的职责,和目标就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防止企业的工作人员,做出损害公司利益和违纪乱纪的事,最终的目的,就是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它们所具有的职能,也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对企业进行尽心尽力的监督,既要监督企业划分的,每个单独的部门,也要在整体上,对企业进行监督作用。但是两个部门不为相同,那么两者之间一,定有不同之处。

 第一,它们两者虽然都具有,监督的作用,但是监督事情的方式、方法和具体的事情却是不一样的。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且对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应当的`控制,还有对企业机构等,进行控制,从而对企业,来进行日业务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监督。而内部审计工作,它的地位要高于财务会计,它所监督的范围,除了一般的人事管理部门、生产销售部门,还能对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审计和监督。

 内部监督是对那些已经被监督的部门,再次的进行再监督,从而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内部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对企业制度,在制定时进行监督,又要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对收到的效果和执行效果,还要再次的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它可以对企业中违规或者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指正,只是对有关部门进行建议,如果发生了怎样的差错,它们也不用对此进行负责,具有十分高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综上所述,经过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内部审计,拥有很高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而两者对于企业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今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很大帮助。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两者还可以互为促进。财务会计在财务等方面,可以充分的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而这些资料,都可以在内部统计进行审计、监督的有效资料起到很大的帮助。而且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更为快速、更为准确的,进一步了解工作管理中,审计的线索和审计的证据。到现在为止,整体企业大多数,已经基本实现了,财务会计合算的电算化,因为财务会计得到了进步,那么内部审计,也可以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如果反过来说,内部审计对财务会计,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监督功能,那么财务会计在收集信息中,就会更为准确,真实性也将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对很多虚假的东西,可以进行检查和处理,这样,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工作起来也就会更加的容易。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工作效率提高,公司的效益,也就会相应的带来提高。

 (三)工作的基本特点

 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活动的,各项开支和费用中,进行有效反映,而内部审计的基本工作,则是对工作的经济进行监督。相对于会计来说,它针对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而审计的对象,则是监督财务的收支情况,和经营活动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对经济的管理进行加强,提高经济所带来的经2017年第04期中旬刊(总第65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4,2017(CumulativetyNO657)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客观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的。而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具有独立性、依法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具有的必要性、联系及意义

 (一)内部审计必要性

 内部审计能够更深入的进入企业内部,从而能够防范,会计徇私作弊的事情发生。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于企业内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联系与接触,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所以,在防止会计,徇私作弊的问题中,内部审计和相关人员,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更加的真实快捷披露会计信息,保证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能使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方面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经营的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能起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也具有评价的作用,增加组织的价值,改善经营和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当局,提供了专业的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的风险。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的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联系

 它们都具有监督职能。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职其责、进行密切的配合。它们的目标性和目的性,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都能有效防范企业自身,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并且健全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率。从原则方面来说,它们也存在相似之处。审计是会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所以会计工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并且对会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会计工作相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具有的,独立监督作用,从而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

 (三)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颁布、与执行,企业管理,越来越走向科学化道路,同时,相应的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的重要性也大大提升,在公司的管理过程中,是对企业自身权利、责任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安排和规定,这也是现代化企业中,最为重要的制度构架,从狭义上来说,它规定了公司的***、执行人、和监督人之间的关系,和工作上的安排,而从广义上来说,它又明确的指出了,企业的投资人、经营的管理者、和监督着之间关系,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规定了它们之间,与外部所具有的联系,所以,从事情根本本质来讲,企业的治理,就是规定企业内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在完整企业的面前来说,它的内部框架,包括了以下结构: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在具体职能表现上来讲,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的权利机构,董事会,是公司最高的决策机构,也是企业的法定的代表,从经济管理方面,对企业自身进行控制、和管理,并且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引导之下,协调公司的内部关系。监事会,则是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一般来说,是企业选拔企业的股东,以及公司企业的员工,通过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对股东会议的监督,对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企业的经理层,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执行机构,他们一般是由,董事会进行聘用,并且在董事会,所指定的职责范围内,处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

 所以,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来说,可以帮助公司更好的,进行活动经营,监督企业的行为,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更加的规范和合理,也为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提升。现今社会,网络和信息时代化,也在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工作,一般是按照特定的会计法律、会计准则,或是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也就是单纯的,向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种信息,从而实现企业,想要达到的管理目标,因此,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最大化,从财务会计的各种角度,企业必须,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活动来说,它的目标,一般都是为了,实现产值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和股东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对于产业来说,必须要制定恰当的、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作为企业管理目标利益集团的,主要成员来说,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企业的工作员工等人,都需要在企业的自身投入中,有所增加与投入,并且能够在分享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企业的风险,事实中,市场经济体制,将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联系到一个主体的市场当中,企业自身,在进行内部企业活动,前提之下,就要通过市场的交易,然后进行一场联系,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中,要进行充分的满足,在对于企业的经济联系,同时进行管理,所以,在对于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研究、和探索中,明白了应该将企业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在这样的发展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能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果企业想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适应,并且取得,竞争上的优势与地位,就必定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从而创建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深刻的意识到,他们的巨大作用,充分体现出,财务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最终,让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大幅度的提升,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曾祎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J]财经界,2013,(2):214,216

 [2]胡梦桃会计电算化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3,(20):345-345

 [3]李新华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J]财会学习,2016,(24):153

 [4]于海安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J]财经界,2012,(22):242[5]朱晏仪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J]商情,2016,(21):40

 [6]郑小群讨论如何开展财务会计中的审计工作[J]新财经(理论版),2011,(11):257-258

 [7]林克明论民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评价[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2):38-41

 [8]陈芳基于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意义的分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0):157-157

;

(一)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原则上,是没有防范措施,因此不能拥有这种利益,但主体不同,规定也可能略有差别。教材113-115的(一)、(五)、(七)

1.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这种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均不应在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2.如果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其直系亲属在该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3.如果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除非该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极低,否则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均不应在该审计客户中拥有此类经济利益。

(二)在可以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教材114页(三)比如:拥有审计客户的母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等。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可以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并且审计客户对于该实体重要,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均不应拥有此类经济利益。

(三)和审计客户同时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教材115页(九)。共同投资于第三方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同时审计客户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1.如果该利益并不重大,并且审计客户不能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可认为独立性未受到损害。

2.如果该利益对任何一方是重大的,并且审计客户可以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

(1)会计师事务所应当①处置该利益,或者②解除审计业务约定或③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

(2)拥有这种重大利益的成员,在成为审计项目组成员之前,①应当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②处置足够数量的利益,使剩余利益不再重大。

注意,以上总结的这些情况中,都不包括近亲属关系

(四)可以通过防范措施消除或降低威胁的经济利益

1.如果审计项目组某一成员的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产生自身利益威胁。教材114页(二)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1)由近亲属尽快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

(2)由项目组之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3)将该人员调离审计项目组。

2.如果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经济利益,只要取得该经济利益是该直系亲属作为审计客户的雇员所享受的权利(例如通过退休金或股票期权计划),并且在必要时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就不应视为损害了独立性。然而,如果该直系亲属拥有或取得了处置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者在股票期权中,有权行使期权,则应当尽快处置或放弃该经济利益。教材115页(八) 注意与(一)中的2、3情况的比较

3.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并且知悉审计客户的利益相关者(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控制权的所有者)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则应当确定是否会产生自身利益、亲密关系或外在压力威胁。教材115页(十) 注意与(三)中的情况比较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1)将拥有经济利益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

(2)由项目组之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执行的工作。

4.从审计客户处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或者重大间接经济利益。教材116页(十三)

(1)事务所,处置经济利益,或者解除业务约定

(2)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处置经济利益,或者调离该项目成员

(3)非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处置经济利益,在完成处置经济利益之前,事务所应当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处置要求:处置全部的直接经济利益,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

  第一条 为加强对审计执法行为的监督,保障审计执法客观公正,提高审计执法水平,落实审计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促进审计人员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审计执法过错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出现认定事实错误或重大遗漏、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等行为而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的责任。

  审计人员包括审计组成员、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处室负责人、专职审理人员、法规处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局领导。

  第三条 追究审计执法过错责任应当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客观公正、过错与处罚相适应、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

  第四条 市局成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领导小组(以下称质检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法规处、监察室负责人为成员,质检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法规处)。质检组负责对审计执法过错责任的认定、追究及报批。

  第五条 审计人员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审计执法过错责任:

  (一)擅自更改审计文书或同意被审计单位暂缓执行审计决定的;

  (二)徇私枉法,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四)泄露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

  (五)泄露审计工作内情,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六)其他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

  第六条 审计执法过错责任的划分:

  (一)审计组成员应当对下列事项承担直接责任:

  1.未按审计实施方案实施审计,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的;

  2.未按规定要求获取审计证据,导致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的;

  3.审计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4.对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5.有本办法第五条情形之一的。

  (二)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并对下列事项承担主管责任:

  1.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或者组织实施不当,造成审计目标未实现或者重要问题未被发现的;

  2.审核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问题的;

  3.审核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工作底稿不真实、不完整的;

  4.有关审计结论不正确的;

  5.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

  6.提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或者移送处理意见不正确的;

  7.对审计组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8.违反法定审计程序的;

  9.有本办法第五条情形之一的。

  (三)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可以设立主审。审计组组长将其工作职责委托给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成员的,仍应当对委托事项承担主管责任;受委托的主审或审计组成员在受托范围内承担直接责任。

  (四)业务处负责人(或承担审计项目的法规处、办公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下列事项承担主管责任:

  1.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的;

  2.复核未发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的;

  3.复核意见不正确的;

  4.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的;

  5.对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汇总审计结果出现重大错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五)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承担主管责任:

  1.审理意见不正确的;

  2.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作出的修改不正确的;

  3.审理时应当发现而未发现重要问题的。

  (六)分管局领导对下列事项承担领导责任:

  1.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审计项目目标不恰当的;

  2.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文书、审计移送处理书不准确的;

  3.审计项目实施结果不正确的。

  (七)局长对审计项目实施结果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 追究审计执法过错责任的区分:

  (一)因直接责任人故意或过失导致执法过错行为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

  (二)因审核人或批准人改变而导致执法过错行为的,由审核人或批准人承担责任;

  (三)因领导指使或授意导致执法过错行为的,由该领导承担主要责任,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若直接责任人已提出反对意见的,不承担责任;

  (四)经集体研究决定导致执法过错行为的,由主持会议的领导承担主要责任;但因直接责任人隐瞒事实或弄虚作假造成决定错误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

  (五)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导致执法过错行为的,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过错责任大小分别承担责任。

  第八条 追究审计执法过错责任的方式:

  (一)责令纠正错误;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告诫、批评教育;

  (四)通报批评;

  (五)停职培训、转岗;

  (六)情节严重的,将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和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七)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非人为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因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明确,导致执法过错的;

  (三)情节轻微、主动纠正且未造成损害后果的;

  (四)执法过错发生后,能够积极配合纠错工作,减轻损害后果、挽回影响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予追究的其他情形;

  (六)其他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理的情形。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加重追究责任:

  (一)徇私枉法,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的;

  (二)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或实体严重违法,并被复议机关或司法机关变更、撤销的;

  (三)一年内发生审计执法过错事项累计达两次以上的,或虽未达到两次以上,但过错行为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

  (四)对检举、控告、申诉人打击报复的;

  (五)转移、销毁有关证据,弄虚作假或以其他方法阻碍、干扰对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进行调查的。

  第十一条 发生审计执法过错行为的,由局质检组及时组织调查组对过错事实进行调查,调查组人员不得少于2人。调查组应当将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执法过错的事实;

  (二)执法过错事项的定性;

  (三)过错责任的划分;

  (四)被调查人及其所在处室的意见;

  (五)调查人报告时间、签名及盖章;

  (六)有关事实证据的材料附件。

  第十二条 局领导发生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上报处理。

  第十三条 被追究责任的过错责任人对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局质检组申请复查;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第十四条 对过错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将作为对其年度考核、评先、晋职的重要依据;年内发生严重审计执法过错事项或者发生审计执法过错事项两次以上的处室,取消当年集体评先创优资格。

  第十五条 承办过错责任追究事项的人员应当保守秘密。执法过错行为处理后,承办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及时立卷归档。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金华市审计局审计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金审办〔2005〕69号)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局法规处负责解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8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