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到宁德多少公里

福州到宁德多少公里,第1张

从福州到宁德约86公里,假如你选择以下交通工具: \x0d\正常步行 6公里/小时 14小时20分 \x0d\骑自行车 20公里/小时 4小时18分 \x0d\邮轮客船 28公里/小时(静水速度) 3小时4分 \x0d\骑摩托车 50公里/小时 1小时43分 \x0d\驾驶汽车 80公里/小时 1小时4分 \x0d\坐火车 150公里/小时 36分

1 宁德市和福州市的关系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则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福建省的地级市,与宁德市毗邻,但二者并不隶属于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划。

2 宁德市和福州市的行政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宁德市是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下辖六个市辖区和一个县级市。而福州市则下辖13个市辖区和5个县级市。

3 宁德市和福州市的经济关系

宁德市和福州市在经济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宁德市则是福建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宁德市的经济以农业、渔业和工业为主,而福州市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化工等为主要产业。

4 宁德市和福州市的历史渊源

宁德市和福州市历史上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福州为长安(今西安)的东南门户,宁德则为福州的北翼。在历史上,两地的交通往来十分便利,这也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5 “宁德出福州”的习俗

在宁德市的某些乡村地区,有一个“宁德出福州”的习俗。意味着当家里有成员去福州上学、谋生时,他们会在离家前点燃一根香,用香烟祈求上天保佑平安。而当回到家乡时,会再次到祖先的坟墓前烧香,告知家乡福州“完好无损”。这种习俗体现了宁德人与福州的情感联系。

6 宁德市和福州市的旅游资源

宁德市和福州市都是福建省内重要的旅游城市。宁德市拥有太姥山、白水洋、三沙湾等著名景点,而福州市则有三坊七巷、鼓山、白马山等受欢迎的景点。游客可以选择前往两市旅游,同时享受福建省独特的文化、风景。

7 宁德市和福州市的教育资源

宁德市有福建医科大学宁德医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福州市则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两地各自的教育资源均较为丰富,可供广大学子选择。

8 总结

综上所述,宁德市和福州市虽然毗邻相邻,但位于福建省不同的行政区划之下。两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历史渊源和“宁德出福州”的习俗则彰显了两地之间浓厚的情感纽带。希望未来宁德市和福州市能够继续保持联系与交流,共同促进福建省的发展。

不会。

根据搜狐网资料显示,由于地缘和历史关系,福建省内关系最密切的两座城市是福州与宁德。但因为毕竟是两个独立的城市,并且距离还比较远,宁德人不会认为自己是福州人的。

宁德市,别称闽东,福建省辖地级市,中国大黄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

  一般而言会建议在福州工作,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福州是省会城市,从机会、收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看,都比宁德有许多优势;

  2、如果您的择业方向刚好是宁德的集聚全国的优势产业,可能在宁德就会更有发展;

  3、要考虑您为工作离开家乡、家人的成本。如果是福州人,在福州工作就更好;如果是宁德人,在宁德工作为此付出的成本就更少。

因为时间、距离、忙碌的生活你或许有很久都没有跟家人去认真度过一个传统节日了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节日怎么能平淡而过?它需要相聚、它需要狂欢,它更需要一种仪式感在福建,过端午节的形式已有五花八门如果你还不知道,就让小SHUI来告诉你福建各地这些颠覆你想象的端午民俗看看你知道几个?福州:熏烟喝茶赛龙舟赛龙舟:福州自古就有赛龙舟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现在,虽然像“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传统习俗已不多见了,但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熏黄烟:端午节当天中午时分,每家每户都要点燃黄烟往墙缝、屋角等边边角角处喷。煮粽水洗身: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喝“午时茶” 端午当天,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因为它是端午节时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它对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都有效果,还能防暑降温。福州-端午进献公婆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长乐-水稻抛房梁 长乐等地农民在田野里拨回数棵水稻,把这水稻抛在房屋的房梁上,认为这样房子不会受白蚂蚁等害虫侵蚀。长乐-淹鹅和蛇 长乐等地还在端午日杀鹅和蛇,取其油用盐淹,供日后遇蚊虫咬肿等肿痛时用。福清-蒸起家粿 五月初二福清家家户户都做起家粿。“起家尨”即起家粿膨胀起来了,粿炊熟了。起家粿是米粿,糯米发透后磨成浆,用白棉布袋装着压干,加入酵母发酵后,做成圆饼状,垫着粿叶蒸熟。因为粿蒸熟后会膨胀起来,所以命名为“起家粿”,寓意发家致富。福清、平潭-煎面饼 福清和平潭都有端午煎面饼的习俗,用粗面,即小麦浸在水里发后,磨成浆,在大铁锅里煎成。面饼的吃法跟春饼一样,卷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蛏肉等食用。因为福清方言的“面”与“绵”谐音,有“福寿绵长”的美好祝福在里面。闽侯-“分节”习俗 闽侯女婿要在端阳日给岳家送礼,俗称“分节”。《闽侯县志》载:“端午节民间还有‘送节’的习俗,即已出嫁的女儿以猪脚线面为礼品孝敬父母。此俗主要流行于荆溪、上街、竹岐、白沙、鸿尾、洋里、大湖、廷坪等山区、半山区乡镇。”闽侯-送“红节”和“白节” 闽侯县大湖等部分乡镇端午节有送“红节”和“白节”的习俗。送红节是己出嫁的女儿向娘家送端午节礼物,有粽子、线面、蛋、猪蹄、荷叶包等,送礼时间必须在初三和初四两天。送白节是向节前失去大人(做父母了的)亲戚赠送粽子,收粽者回以切面,按当地风俗,上年端午节后至本年端午节前失去亲人的家庭,端午节不能包粽子,否则会不顺利,送“白节”的时间必须在初二之前,现时送“红节”、“白节”很多人都用现金代替了。闽侯-“讨夏衣”习俗 甘蔗端午节有“讨夏衣”习俗,上年端午节后至今年端午节前有女孩出嫁的,初三日,岳父母要向女婿家送衣服、裤子、竹席、枕头、扇子、毛巾、粽子等礼物。也有的乡镇在端午节期间外祖母为外甥、外孙女送衣服,民间称为“送夏衣”。厦门:水上赛捉鸭、烧生辰厦门的海峡两岸龙舟赛,名声在外,水上赛捉鸭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端午节独特风俗。龙舟竞渡时,在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藏着鸭子的笼子,也有装小猪崽的。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自愿参加抓鸭子的人,要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海面,到达桅尾抓住笼子,这时鸭子飞入海中,再游泳追赶把鸭子抓住。好多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声。据说这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这种习俗在泉州等地也很盛行。水边烧焚生辰八字 厦门同安等县则在端午日午时,写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送到水边烧焚,曰“辟瘟”。并用松树枝、稗谷插于门首,以求避邪求福。漳州:走"贡王"、洗古井诏安-走“贡王”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在漳州,人们把端午节视为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民间有裹粽、卤面、备菜肴敬祖先、拜神明的习俗,同时还有是年丧家不蒸粿做粽及向丧家赠粽的风俗。华安-给古井“洗澡”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内,每年端午节给古井“洗澡”,这是他们延续200多年的习俗。端午节当天中午12点后,清洗者先是拆开古井的地面部分,清洗一片井盖和两瓣副井盖。接着抽干井水,由一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杂物等。清理完后,还要往井内撒放5斤盐,以清除异味,接着封上井盖。泉州:“嗦啰嗹"、午时联、吃煎堆每年的五月初五,泉州民间的“嗦啰嗹”民俗都很出彩。“嗦啰嗹”也称“采莲”,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称“嗦啰嗹”乃古越族人的遗风,歌唱中的“嗦啰嗹”就是古越族人辟邪去灾的咒语。此外也有人认为,“嗦啰嗹”是古越族人对龙舟的称呼,所以才有“嗦啰嗹”这种音译词。过去泉州城内“嗦啰嗹”颇为鼎盛,一般在各铺(以前泉州分为四隅三十六铺,铺下面又分为境)内进行。五月初五一大早开始,先往本铺境人家采“头莲”、“二莲”和“三莲”,之后便沿街沿巷,挨家挨户一路采过。泉州-写午时联“午时联”是用**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贴联的。位置仅限于厅门上,张贴的时间为正午。“午时联”常用联语有:“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等。泉州-吃煎堆 泉州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正是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古时据说是天空“漏了”所致。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石狮-海上泼水节 石狮蚶江的闽台对渡(海上泼水节)习俗,是早已闻名于世的传统独特的民俗活动。蚶江位于石狮市北部的泉州湾南岸,曾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港对渡。每逢端午节,两地对渡船只上的人们身披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互祝吉祥,逐渐形成这全国乃至世界仅此一绝的民俗。端午节这一天,蚶江古渡沸腾,四面八方的人流涌向海滨。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男女浴情,热气火红。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个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龙岩“四脚狗”祈平安“四脚狗”祈平安 以前过端午,大人要给小孩做“四脚狗”。其实这四脚狗和其他地方挂香囊的风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挂的东西不一样。母亲要给儿女做四脚狗,挂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发财。所谓“四脚狗”其实就是布老虎。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漳平-包假粽漳平县等地用竹叶包谷皮为假粽,在端午时送到屋外,称“送蚊虫”,并且在五月初一要包“乖粽”给儿童吃,认为吃了“乖粽”,儿童就会听话。三明端午送礼有讲究三明送礼有好多讲究,在三明建宁客家端午习俗就自有许多新颖的地方。送节的时间一般从五月初二开始,多为晚辈向长辈送节,如刚订婚的女婿给岳父母家送节,外甥给娘舅家送节。送节的礼品除粽子外,还有猪肉、雄黄酒、玩具、扇子、面条等。送这些礼品也有讲究,比如送扇子,意为送凉风、送清爽、送健康;送面条,取的是面条的白色,有洁净之意,送面条就是送洁净、送顺心之意。沙县-腌制菖蒲沙县端午节有腌制菖蒲的习俗,端午节当天采菖蒲根洗净切片用盐腌制,以备家中有人夏令肠胃不佳、肚痛时服用。宁化-不饮江河中或井中 和其他地区饮午时水不同,宁化等地则认为端午日水有毒,是日不能到江河中或井中吸水饮食。其划龙舟自初一到初九,初九日划龙舟俗称“送瘟船”。宁德“送节”在宁德过端午节,新嫁女的娘家于节前要给女儿送肚兜、巾、扇、香袋等物,由新媳妇分赠家中老小,连续三年,俗称“送节”。女婿则要给岳父母送“节鱼”,一般为黄花鱼,越大礼越重,意为“黄金有余”。左邻右舍的小孩,在端午节这天会簇拥到新娶亲人家,由新媳妇将五色索系到手腕上,俗称“记节”。午时,大人喝过雄黄酒,点孩童之额。在周宁,女儿出嫁的第一个端午节,女方父母要送两斤猪肉、至少二十个粽子,还要备青绦、红头绳、避邪丹等礼物。全村男女在端午节这天上午去新媳妇家“绞假”,青年人去用青绦,儿童则用红头绳缠住手脚,意为将来会心灵手巧,会攀高,会“高升”。霞浦-妈祖走水·龙舟竞渡 端午霞浦松山村有别具风格的“妈祖走水·龙舟竞渡”活动。松山村地处沿海,当地的群众信仰妈祖已有1000多年历史,端午当天,信众抬着妈祖神像来到海边,把妈祖神像抬上花船,在海面上沿村庄绕行,5条龙舟紧跟其后浩浩荡荡,形成“龙王朝圣母”的壮观景象。在船队靠岸时,还需要把坐着妈祖金身的轿子不断地往海里上下沾水36下,寓意着妈祖在一年的365天里,天天庇护信众平安吉祥,紧接着热热闹闹的龙舟赛才拉开了序幕。寿宁-五月初四过端午节 寿宁,至今仍保存着在五月初四过端午节的习俗。纪念为寿宁建县立下功勋的刘良、李球、刘斌等13人的“义勇大夫”,明朝起,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提前过端午的习俗在寿宁流传至今,相沿560年不变。莆田念口诀过节“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这俗语概括了莆田赛龙舟之外的端午节所有习俗。“初一糕”是指五月初一,田民间做米糕。糕的样式虽有不同,但制作的原料与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后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征命名的“薄荷糕”等。“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制作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为四角粽。“初三螺”是指初三时,民间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初四这天,家家户户在门上插艾叶、菖蒲避邪也有插艾会使人清醒的意思。“初五蛋”指初五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们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统称“午时草”。中午,将“午时草”与鸡蛋一起煮,味道芳香。人们以煮蛋的汤水洗澡,浴后换上夏令新装,每人再吃上两个鸡蛋,以图吉利。仙游-献纸于虎啸潭 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南平赛竹筏做凤凰蛋赛竹筏在武夷山,端午龙舟赛不以龙舟为赛具,独以泛游九曲溪上载客竹筏争流竞技,比起龙舟,竹筏显得古朴简陋,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来传承水上文化的标志物,不是一般的龙舟可替代。做凤凰蛋 武夷山乡村端午节还有做凤凰蛋的习俗,这倒和纪念屈原没啥关系。凤凰蛋比鸡蛋小,黑褐色,其貌不扬,却是当地农家必备常用土药,对头疼脑热、儿童积食等寻常病有一定效果。凤凰蛋的制作时间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其做法是采集二三十种草药风干后混合捣烂,捏成蛋形后再风干,而采集草药的时间集中在农历三月初一或三月十五。邵武-“窦娘” 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建阳-晒药囊 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各家皆于此日作酱。建瓯-送瘟神 在建瓯民间认为五月多瘟役,因此旧时每年都要在端午节的傍晚举行隆重的“送瘟神”活动,祈望驱邪消灾。这是全城人共同参加的大型活动,“舟歌”(“舟歌”,是建瓯端午之日表演的传统节目之一。)队位列其中。领唱、帮唱、伴唱者多达几十人,肩扛船桨,高声歌唱。随着队伍的行进,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沿途送进每家每户……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可是必不可少的。但你知道吗?咱们大胡建的粽子可是各有不同呢!现在,小SHUI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福建粽子大盘点!福州白粽福州自古就有做白粽的习俗,还会在其中加入花生。由于白粽没有馅料,全是糯米制成,所以食用时大多会蘸白糖。粽子煮好后,会把锅里的水留下,用来洗脚、洗脸、擦身体等,据说能消毒解暑,夏天不会生痱子,不容易被虫咬。闽南烧肉粽烧肉粽是福建厦门、泉州、漳州,闽南一带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吃。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才下锅烧。煮好后拨开棕衣,香气扑鼻,粽子色泽红黄闪亮,味道香甜,油润不腻。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甜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更有风味。闽南碱粽闽南人钟情的粽子另外一种就是碱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煮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端午正值夏季,碱粽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白糖,尤其受到欢迎。宁德畲家寨独特菅粽如果端午的时候来宁德上金贝畲家寨,可以尝尝这里独有的菅粽。每年端午节,畲家人就用山上随处可采的长长的菅叶来包做成圆圆长长的菅叶粽。吃菅叶粽的时候,畲族人会早早备好红糖液,蘸一蘸,很美味的哦~福安豹纹粽所谓的豹纹粽,其实就是包了一层晒干竹叶的粽子。豹纹粽以浙江宁波一带的最为有名,咱福安也有哦。龙岩牛角粽听说,龙岩人也管端午叫五月节,通常小朋友穿新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因为龙岩人喜欢吃香,通常会将葱,香菇,肉一起炒,作为粽子的馅。通常有两种粽子,一种是平常见到的形状,另一种是“牛角粽”,头大,尾巴尖。本地人常对小孩说:“别吵,给你‘八嘎枪’吃。”这八嘎枪是一种枪,因为牛角粽很像枪,所以大人常在端午这样哄小孩。南平包粽子要抢先闽北地区端午的重头戏也是粽子,但是南平人民包粽子一般都是在节前,赶早不赶晚。因为他们有个讲究,最早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利的。但是一般头筹总是比较难拿,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初二、初三包,初四才包的可是要吵架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93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