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清朝皇帝有几个儿子?

每个清朝皇帝有几个儿子?,第1张

雍正皇帝先后得五子,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

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其中8人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们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极、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努尔哈赤的其余诸子如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类、十一子巴布海、十三子赖慕布也都立有战功。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是最长寿的一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只活了36岁,三子阿拜64岁,四子汤古代56岁,五子莽古尔泰46岁,六子塔拜51岁,七子阿巴泰59岁,八子皇太极52岁,九子巴布泰64岁,十子德格类40岁,十一子巴布海48岁,十二子阿济格47岁,十三子赖慕布36岁,十四子多尔衮39岁,十五子多铎36岁,十六子费扬古21岁。 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子女:11子,14女继位人:福临(世祖) 3、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女儿(6个)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养女(3个)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4`康熙: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共35子,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齿,早殇。 5、雍正 : 雍正皇帝先后得五子,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自己为太上皇。 6、乾隆 :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而旦有两个儿永与永瑢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所以资料如下:皇长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侧福富察氏生。她於雍正十三年逝世,乾隆元年被追封为哲妃,十年追皇贵妃;而永璜侧於乾隆十五年逝世。端慧皇太子永琏生於雍正八年,嫡福{后来被封为孝贤皇后}生。可惜这位受雍正及乾帖狾Z所钟爱的儿子,不足十岁即殇。他死后皇上下旨说明:他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依雍正所订立的储君法,预订了皇太子人选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但己命为皇太子。所以被封为端慧皇太子。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纯妃苏佳氏所生。纯妃於乾隆二十五年封为皇贵妃,可是他们母子二人都逝世於乾隆二十五年。皇四子永,乾隆四年嘉嫔金佳氏所生。其后於六年升妃、十四年贵妃、乾隆二十年追皇贵妃。永侧过继给乾隆兄弟。皇五子永琪{环珠格格里的五阿哥},乾隆六年愉媚嫔珂里叶特氏生、乾隆十年愉妃。永琪於乾隆三十一年去逝。皇六子永瑢乾隆八年,纯妃所生。永瑢亦过继给兄弟;皇三子的同母兄弟。皇七年永琮,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生。永琮只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便因患痘症便夭折。可能屡因丧子之痛,皇后於乾隆十三年,病逝於出巡的德州运河翔凤艇上。皇八子永璇乾隆十一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乃同母兄弟。皇九子亦是嘉妃於乾隆十三年生,但早夭没有命名。皇十子乾隆十六年,舒妃叶赫哪拉氏生。但早夭没有命名。皇十一子永瑆於乾隆十七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八子乃同母兄弟。皇十二子永[基]音,皇后乌拉那拉氏生。孝贤皇后死后三年,才被立为皇后。可是乾隆三十年,她在南巡途中剪发。{传言与皇帝吵架,预藏利剪剃发出家。} 皇帝说她突发疯疾,令额驸富隆安送回京师;更一度想废掉她,可是大臣反对才放弃。但把那拉后打入冷宫,把历次受封的册宝,全部缴回。皇后在冷宫病死后,亦只以贵妃名份治丧没有谥号。因此她的儿子们也丧失皇位继权。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皇后乌那拉氏生。与皇十二子乃同母兄弟。皇十四子永璐於乾隆二十二年,令妃魏佳氏生。永璐活不到十岁殇。乾隆二十四年令贵妃,二十五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令皇贵妃。她逝世於乾隆四十年。因她儿子被选为皇帝,乾隆於六十年禅位给儿子时,追赠她为孝仪皇后。皇十六子於乾隆二十七年,令贵妃生。早夭没有命名。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三十一年令皇贵妃生。与嘉帝乃同母兄弟。 7、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共有5个儿子,名字不详! 8、道光: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共有2个儿子! 9、咸丰: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共有2个儿子! 10、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没有子女! 11、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没有子女! 12、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没有子女!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具体详见下面网站!!!!!!!!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31021htmlfr=idrm

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其中8人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们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极、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努尔哈赤的其余诸子如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类、十一子巴布海、十三子赖慕布也都立有战功。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是最长寿的一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只活了36岁,三子阿拜64岁,四子汤古代56岁,五子莽古尔泰46岁,六子塔拜51岁,七子阿巴泰59岁,八子皇太极52岁,九子巴布泰64岁,十子德格类40岁,十一子巴布海48岁,十二子阿济格47岁,十三子赖慕布36岁,十四子多尔衮39岁,十五子多铎36岁,十六子费扬古21岁。 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子女:11子,14女继位人:福临(世祖) 3、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4`康熙: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共35子,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齿,早殇。 5、雍正 : 雍正皇帝先后得五子,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自己为太上皇。 6、乾隆 :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而旦有两个儿永�与永瑢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所以资料如下: 皇长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侧福 富察氏生。她於雍正十三年逝世,乾隆元年被追封为哲妃,十年追 皇贵妃;而永璜侧於乾隆十五年逝世。 端慧皇太子永琏生於雍正八年,嫡福�7�2{后来被封为孝贤皇后}生。可惜这位受雍正及乾帖狾Z所钟爱的儿子,不足十岁即殇。他死后皇上下旨说明:他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依雍正所订立的储君法,预订了皇太子人选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但己命为皇太子。所以被封为端慧皇太子。 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纯妃苏佳氏所生。纯妃於乾隆二十五年 封为皇贵妃,可是他们母子二人都逝世於乾隆二十五年。 皇四子永�,乾隆四年嘉嫔金佳氏所生。其后於六年升妃、十四年 贵妃、乾隆二十年追 皇贵妃。永�侧过继给乾隆兄弟。 皇五子永琪{环珠格格里的五阿哥},乾隆六年 愉媚嫔珂里叶特氏生、乾隆十年�7�2愉妃。永琪於乾隆三十一年去逝。 皇六子永瑢乾隆八年,纯妃所生。永瑢亦过继给兄弟;皇三子的同母兄弟。 皇七年永琮,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生。永琮只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便因患痘症便夭折。可能屡因丧子之痛,皇后於乾隆十三年,病逝於出巡的德州运河翔凤艇上。 皇八子永璇乾隆十一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乃同母兄弟。 皇九子亦是嘉妃於乾隆十三年生,但早夭没有命名。 皇十子乾隆十六年,舒妃叶赫哪拉氏生。但早夭没有命名。 皇十一子永瑆於乾隆十七年,嘉妃所生。与皇四子、八子乃同母兄弟。 皇十二子永 [基]音,皇后乌拉那拉氏生。孝贤皇后死后三年,才被立为皇后。可是乾隆三十年,她在南巡途中剪发。{传言与皇帝吵架,预藏利剪剃发出家。} 皇帝说她突发疯疾,令额驸富隆安送回京师; 更一度想废掉她,可是大臣反对才放弃。但把那拉后打入冷宫,把历次受封的册宝,全部缴回。皇后在冷宫病死后,亦只以贵妃名份治丧 没有谥号。因此她的儿子们也丧失皇位继 权。 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皇后乌那拉氏生。与皇十二子乃同母兄弟。 皇十四子永璐於乾隆二十二年,令妃魏佳氏生。永璐活不到十岁殇。 乾隆二十四年 令贵妃,二十五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 令皇贵妃。 她逝世於乾隆四十年。因她儿子被选为皇帝,乾隆於六十年禅位给儿子时,追赠她为孝仪皇后。 皇十六子於乾隆二十七年,令贵妃生。早夭没有命名。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三十一年令皇贵妃生。与嘉�7�4帝乃同母兄弟。 7、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共有5个儿子,名字不详! 8、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共有2个儿子! 9、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共有2个儿子! 10、同治 :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没有子女! 11、光绪 :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没有子女! 12、宣统 :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没有子女! 雍正皇帝先后得五子,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

求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97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