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电视剧中的刘墉虽然弯腰驼背,但是聪明机智,正直勇敢,其中更是和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出出了诙谐幽默的精彩故事。
1782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索贿亏空。
国泰当时乃是和珅的亲信,但是刘墉面对着和珅的百般阻挠,依然铁面无情,宁折不弯,他假扮道士,独自一人深入了山东境内,查清了国泰等人隐瞒了灾情,更是杀害了入京告状的百姓,同事国泰等人还不顾百姓民不聊生,强行加税,弄的民声载道。
在刘墉掌握了所有证据后,上报朝廷,要求严厉惩处,即使是权势通天的和珅也是无可奈何了,之后国泰等人也被依法惩处。
但是,刘墉和影视剧中还是有所出入的;影视剧中刘墉被称为“刘罗锅”,给人的感觉就是诙谐幽默,大智若愚的样子。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所以说不上是仪表堂堂,但是也不是驼背,只是在年老之后,由于年龄的关系,才有些许驼背,曾被嘉庆帝亲切的成为“刘驼子”,后来,刘罗锅之名才传出来的。
关于刘墉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大多数也是影视剧虚构的,刘墉确实与和珅同朝为官,当时58岁的刘墉担任南书房行走的时候,27岁的和珅已经是军机大臣了,从这可以看出,和珅不仅年龄比刘墉小上许多,而已深得乾隆喜爱与信任,而且官职更是比刘墉还高,所以两人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的机会并不多。
嘉庆九年的时候,85岁的刘墉病逝,嘉庆赐谥号“文清”,来表彰他对清朝廷的贡献。乾隆皇帝带着和珅走后,刘墉心中感觉到万分痛快,于是径直来到书房,将乾隆皇帝所出的上联,与他同和珅两人所对的联都写下了下来,挂在墙壁上仔细地欣赏。
《宰相刘罗锅》结尾,刘墉辞官太上皇说灯歪是用这句话来点醒嘉庆,让嘉庆知道在这个朝中,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乾隆的这句“宫灯歪了”就是为了抛砖引玉。意思是等刘墉告老还乡了,这朝廷之上,哪还有敢说真话的人。乾隆就是想让嘉庆看看,满朝文武大臣有没有一个敢说实话的。
嘉庆即位时,刘墉已经年岁已高了。一天,他向嘉庆和乾隆提出要告老还乡的请求,说他想回家安度晚年。嘉庆听后十分不解,仍执意想要留住他。当时,朝中的和珅仍然还是乾隆面前的宠臣。所以,当时朝中是奸臣多忠臣少。虽然乾隆还活着,但嘉庆还是需要培养自己的人,巩固政治局面。
当时刘墉已经决定要告老还乡,所以没有回答。如果他回答,他就会说没歪,当然不会像我这样简单的两个字,他会委婉的说出来,既不让乾隆生气,又能把实情说出来,阐明没歪。满朝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看懂乾隆的意思,嘉庆有没有看懂是个未知数,主角刘墉肯定是懂的。
《宰相刘罗锅》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vk29
刘墉没有被赐死,刘墉是病死的。
嘉庆六年,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嘉庆七年,皇帝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刘墉已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相关信息:
刘墉是清代出了名的“清官”,《宰相刘罗锅》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讲的就是他的故事。他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所以他总是和“大贪官”和坤不对盘,那个时候和坤因为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处处打压刘墉,和皇帝打赌要刘墉跳河,而皇帝真的要赐死刘墉。
刘墉很委屈但不敢不从命,于是设计去洗澡假装跳河,还把自己比作屈原,皇帝那时发现自己混了头脑,残害了刘墉这个“好官”,不仅没有惩罚他,还加赏他。
最后在乾隆死后刘墉检举了和坤的罪状,让和坤一家满门抄斩了。刘墉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人刚正不阿,以清廉闻名于天下,直到他死的前一天依旧还在办公,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的好官。
刘墉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也仅凭自己的智慧就做到了宰相这个官位,极为得了不起,但由于刘墉生平特别的喜爱读书,比较擅长舞文弄墨,所以老百姓们都喜欢叫他“浓墨宰相”。
自从31岁那年,刘墉中了进士之后,他便成为了“天子门生”,乾隆皇帝因为看重他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便将这个“门生”一直留在了自己身边,并且给了他一个可以和和珅比肩的身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视剧当中,那些关系比较亲密的君臣经常会在一起互相斗智。他们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些诙谐幽默的段子,令观众们看了之后捧腹大笑。
而“乾隆命刘墉跳河”的这件事,也在电视剧里出现过的一个段子,当时是这样描述的。
一次早朝的时候,乾隆皇帝忽然想要和刘墉来斗智,于是便互相比起诗作来,可要知道,乾隆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他在诗作上面的水平了,他不仅没有丝毫这方面的天赋,写出来的诗也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就凭这种实力乾隆皇帝肯定是干不过刘墉,所以很快他就输了。
可乾隆皇帝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一首诗,竟然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被刘墉给比过了,就气不打一出来。虽然说这还是刘墉故意放水的缘故,要不然只怕是乾隆皇帝会输得更惨。但不管怎样,乾隆皇帝心中就是很不服,他一心觉得自己贵为九五至尊,肯定没有那么弱,轻易的就被人给比下去,于是乾隆皇帝便又开始去想别的办法,想要让自己扳回一局。
但是想了半天之后,还是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便吩咐和珅来为自己想想办法。和珅听后眼珠子一转学,很快便想出来一个很阴损的办法出来,那就是“乾隆让刘墉跳河自杀”。
乾隆听到这个办法后,倒是并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妥,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皇帝,他才不允许有人会超过自己呢,于是便又叫回了刘墉。当时的乾隆是这么说的,他先是问刘墉:“刘爱卿,你已经读过了这么多书了,想必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了解。我对其中的几句话不是很明白,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刘墉这时候知道乾隆要出计了,但是他却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慌乱,只是平静地问道:“皇上所指的是哪两句?”。
乾隆皇帝想了想,上前走了几步缓缓道:“父叫子亡,子不亡;君叫臣死,臣不死。说实话,这两句诗听起来倒是挺文雅的,但是我却怎么也搞不明白他的意思。”
刘墉想了想,如实回答道:“
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意指不孝不忠耳。”
乾隆听后立马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然后又板着一个脸对刘墉说:“既然如此,那我是君你是臣,现在我想让你死,你不听我的就是不忠之人了。”
刘墉听到乾隆皇帝的这句话后,立马脸色就变了,他知道乾隆皇帝输了自己一局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是没有想到他居然会让自己去死。就在刘墉变脸的时候,他忽然又看到了站着一旁坏笑的和珅,这一下子他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于是便自信一笑,转身就朝着门口走去,只不过还没走两分钟,他突然又折回来了。乾隆皇帝问“
你怎么又回来了?”
刘墉听后,当即就解释道:“皇上还没有告诉臣,臣的死法呢。”乾隆想都没有想,大手一挥就说道:“城外不是有个护城河么?你跳下去不就完了,快去吧”。
刘墉听了点点头,也没有反对转身就朝外面走去,可大约过了半柱香之后,他竟又折了回来。乾隆问道:“你这是干嘛,不是让你去跳河么?”
谁知刘墉听后却是忽然感叹了起来:“我到了护城河之后,忽然就想到了屈原,曾经屈原跳河是因为君主太昏庸了,可我的君主明明是一个明君啊,我怎可像他一样就这么跳河呢?”一番说词听得乾隆哑口无言,立马改变主意不让他跳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