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正式道歉:蔚来汽车破产系自媒体造谣
此前在2019年11月份,微信自媒体刘越“轼界车侦探”发布文章《蔚来正与多家律所洽谈破产清算》,报道蔚来曾向律师事务所咨询破产清算一事。
当时蔚来曾公开回应此事,表示文章内容纯属造谣,误导公众,严重干扰了蔚来的正常经营。蔚来已启动了必要的法律程序。
近日,轼界官微在微博上发布《关于对蔚来汽车的道歉信》,针对此前散播破产谣言一事对蔚来正式道歉。
在道歉信中,轼界持有人刘越承认此前发布的文章中“蔚来与多家律所洽谈破产清算”一事没有事实依据,蔚来“向我的律师团队及其他律所询价的情节”是编造的。
评:挺过了2018和2019,蔚来算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了脚跟,甚嚣尘上的“蔚来倒闭论”至今为止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作为自媒体,应当有崇高的职业操守,制造假新闻,和CNN有什么区别?
②又现危机:特斯拉再遭种族歧视指控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有两名员工指控特斯拉美国加州电动车工厂存在种族歧视。对此,特斯拉公司试图驳回两名前员工的指控,但遭联邦法官拒绝。
据了解,此次并非特斯拉首次遭到种族歧视的指控。2018年底,就曾有外媒在报道中指出,20多名特斯拉现任或前任员工对外揭露,在特斯拉位于弗里蒙特的工厂中,部分非裔美国员工指控称该工厂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包括同事的威胁、有损人格的任务和晋升障碍。
评:特斯拉总是处在接连不断的麻烦中,马斯克经常说错话还有余地回旋,但种族歧视在美国是大忌,轻则员工罢工,重则引起骚乱,特斯拉公关部,又一次迎来了棘手的挑战。
③孰是孰非:戈恩1月8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据《日本经济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戈恩的团队已定于1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业内预计,戈恩毫无疑问将再次重申自己的清白,并极有可能就自己被拘押1年多的经历,向日产汽车和日本政府发难。在12月31日发布的声明中,戈恩已经表示“日本的司法制度以有罪为前提,歧视横行,无视基本人权,公然无视日本的法律义务以及维护国际法的条约。”。
评:日产斥巨资拍摄的大型悬疑剧《戈恩事件》终于迎来了第二部,戈恩利用堪比**桥段的方法逃出日本之后,马上组织人手准备秋后算账,这个冬天,锁定雷诺日产联盟,看大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因为在特斯拉工作的压力以及加班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很多人从特斯拉离职。
想想特斯拉再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上海特斯拉工厂建设就知道了,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很少人可以长期坚持下去,何况很多人都是比较讨厌加班的。
很多人从特斯拉离职的其他原因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家伙,在马斯克眼里特斯拉就是世界上一流的新能源车企,所以特斯拉也能吸引世界上一流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这也让特斯拉对老员工的离职看得很轻,或者说像国内某些企业一样,特斯拉更希望老职员能自动离去,这样公司就可以加入新鲜的血液,这样企业说不定发展的更好。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传统汽车制造商不惜重金打造面向未来的新部门,而新造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多颇具潜力的初创公司也拿到了巨额融资。外部环境其实也需要、或者说非常喜欢招揽有特斯拉这样工作背景的成熟高管,这一点,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高层流动就是一面镜子。
特斯拉回应会拒绝招聘小鹏前员工,这会出现一种招聘方面的启示,给员工就业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近日大家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就是特斯拉回应在招员工的时候会拒绝招小鹏前员工,这样的话题引发大家的热议,通过以前的一些信息可以了解到特斯拉在相关职位上招聘员工,就是不会接受小鹏的前任员工。看到网上的一些帖子,可以发现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有的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增加筹码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这种情况是不能够出现的,就是一种招聘歧视的表现。
当这个事件在网上进行发酵之后,小鹏汽车的员工还有特斯拉的员工也表示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特斯拉内部的一些人员表示在招聘的时候选一些员工都是能够达到一致公平的,并不会因为岗位以及技术水平,还有工作地点或者是企业文化这样的方面拒绝。当公司拒绝招聘这些员工肯定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技术水平不能够达标,这样的员工就是不能够通过面试的。在2019年的时候,因为小鹏汽车的员工和特斯拉的员工因为涉密的问题,双方就出现了一些争执,直接诉讼至法庭。
当时特斯拉的工程师就表示离职之后会选择加入到小鹏汽车在同年的3月份,特斯拉对这个员工就提起了诉讼,罪名是涉嫌窃取相关的商业机密。主要是这些机密里面就包括30万份的代码文件,当这个员工走了之后,就会将数据分享给小鹏汽车,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对方不想要看到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题,就是之前有过一些争端,现在矛盾正在化解,也不会出现歧视员工的状况存在。
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黑着黑着就红了的特斯拉,显然并不享受中国市场用吐槽为它换来的免费流量,而是反手组建公关团队,试图堵住那些说它坏话的嘴。
7月26日,特斯拉前员工向媒体爆料称, 特斯拉组建了专门团队负责在社交媒体和评论网站上监控和搜索关于公司和马斯克的有关投诉,并使用各种方式删除其中的投诉、吐槽等信息。
“掩耳盗铃”是中国的寓言故事,马斯克可能并不曾听闻。但古老的中国智慧放在今天的特斯拉身上一样适用:自燃、失控……所有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同时,马斯克不想听到任何来自市场的声音。
01
奇葩的公关
抖音上,“女友有多任性”的吐槽里,被赞最高的一条中,就有“遇事我不听我不听”这一条。马斯克一中年大汉,在面对用户对特斯拉的吐槽时,也有这般“娇羞”的气质。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在特斯拉前员工曝加班删除黑料丑闻之前,早在今年1月,特斯拉就曾官方发布了一条“客户支持专员”职位的招聘广告。彼时,坊间就有传言称,该职位的工作内容就是解决针对马斯克的社交媒体问题,这与此次特斯拉前员工的爆料剧情无缝衔接。
特斯拉的公关,在业内一直是很另类的存在。事实上,近段时间网络上关于特斯拉的吐槽无外乎产品质量,问题客观存在,只是马斯克“不听”。
产品质量方面,特斯拉最早的一起事故发生在2016年,那是一场车毁人亡的悲剧。但面对用户对特斯拉产品质量的质疑,马斯克的态度大都是特斯拉没有错,甚至把问题直接推到用户身上。
这种“受害者完美论”,特斯拉应用得如鱼得水。 2018年,美国一辆2014年产的特斯拉Model S撞上了混凝土墙并起火的事故,致使两名18岁高中生一死一伤,而特斯拉对此事的调查结论为“致命车祸与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无关”;无独有偶,2020年,北京一用户在驾驶特斯拉时车辆突然失控撞人,特斯拉同样以“未发现包括转向系统在内的任何系统故障”为由甩锅,直言用户操作不当……
除此之外,如果你在网上以“特斯拉”为关键词加上“失控”、“自燃”、“缺陷”甚至笼统的“质量问题”搜索相关资料,来自用户个人以及新闻报道的鲜活案例不胜枚举。比如,温州特斯拉失控连撞14辆车,车主被撞成九级伤残;河南南阳一辆特斯拉在路口追尾前方正在等候红灯的车辆……
但如果你顺藤摸瓜去找事故原因,大多都是用户的问题、国家电网的问题、行人问题,大概率不会是特斯拉自己的问题。
02
嘴硬的马斯克
关于特斯拉“不行”,早在2018年已被前福特 汽车 工程师桑迪·芒罗以“反向工程”的形式证实。彼时,桑迪·芒罗对特斯拉Model 3进行质量评估时发现,诸如外部面板间隙不均、油漆作业粗糙等等,在特斯拉身上出现。桑迪·芒罗称, “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 汽车 上才会看到的问题。”
面对桑迪·芒罗的质疑,马斯克在3年后回应了相关问题,宣称在爬坡量产阶段,特斯拉很难保证所有细节都不出问题。同时,他也自爆了“早期的Model S座椅,可能是我坐过的所有 汽车 中最差的。”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在美国市场,马斯克并不像中国消费者印象中的那般嘴硬。今年1月,158万辆Model S和Model X被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召回,原因是这两款车的触摸屏被认定存在缺陷,可导致 汽车 后视摄像头画面缺失、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丧失鸣响和提醒功能。特斯拉当即同意了该要求。
反观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就有11起特斯拉失控相关事故发生。甚至在2020年底,特斯拉召回了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电动 汽车 ,并称上述车型出现的“前悬架后连杆球头螺栓会产生初始裂纹”等问题是“中国驾驶员的操作问题”,称此次召回是“自愿召回,否则将背负沉重的行政负担”。
有人说特斯拉是嘴硬,但从它在中美市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可以看出, “嘴硬”其实可以用更贴切的词来代替——看人下菜碟。
03
小丑竟是特斯拉
马斯克称:“其他公司花钱做广告操纵舆论,特斯拉专注于产品。”事到如今,他食言了。
在特斯拉质量问题满天飞的时候,“专注于产品”本身就很可疑;而 “不操控舆论”在花钱删“黑帖”的丑闻背后,特斯拉或许也意识到了,马斯克食言同时也意味着“原来小丑竟是自己”。
“中国巴菲特”段永平在被问到如何评价特斯拉时说道,“在我眼里,特斯拉是一家价值为零的公司,迟早要完。它的culture(企业文化)很糟糕。”
马斯克并非特斯拉的创始人,但自从2004年入股特斯拉后,这家造车新势力就被深深地打上了“马斯克烙印”。
《正经社》梳理获悉,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曾对外吹嘘其Autopilot功能是“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社交平台上,马斯克本人也多次转发特斯拉用户仅靠系统去处理紧急情况的视频。其中一位特斯拉粉丝甚至在高速公路上放开双手,任由车辆自行躲避大卡车。不久后,这名粉丝因开着Autopilot功能撞上大卡车,车毁人亡。
细数近几年的特斯拉“翻车”事故,其中不少都是因系统故障引发、用户在谨慎操作的情况下发生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自动驾驶更名为“自动辅助驾驶”之后,特斯拉对其曾经的误导式吹嘘并没有任何表示,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应——系统没问题,人为操作失误。
市场上,造车新势力的目标都是超越特斯拉,由此可见特斯拉的领导者地位。事实上,从 汽车 制造角度来说,无论是在供应链的把控上,抑或是在产品创新上,特斯拉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
这一优势,让特斯拉在资本大讲堂上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毕竟,资本市场讲期望值,什么样的企业期望值最高?敢于创新的企业。
这种期待值推着特斯拉的股价也一路飙涨至今,甚至一路把马斯克送到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上。2021年初,马斯克个人净资产升至1950亿美元,超越亚马逊CEO贝索斯成为世界首富,而这之中,约7成价值来自特斯拉股票。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校对|然然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其中牵涉到很多力量:
第一股力量:网络上的裁判员,也就是日常擅长推理的。这部分力量很多观点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不乏很多被打脸的。总体来说,肯定大于否定。
第二股力量:定位于阶级之间的斗争,对事实并不关心,或者说事实服务于阶级之间的斗争才有益。其中不乏很多爱国人士,他们比较典型的观点:让特斯拉退出国内。
第三股力量:利益相关。特斯拉的粉丝以及与其对立的黑粉,这两股力量合为一种,是目前比较擅长打字的群体,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持有特斯拉股票或者是特斯拉冲击下的其他车企从业者。
第四股力量:网络上渴求流量的个体或者大众媒体。因为只要有流量,就有人关注。他们会喜欢制造一些博眼球的话题,而且这股力量很强大,能够引导舆论,改变大家固有的看法。
第五股力量:特斯拉车主。这是目前表面比较平静的群体。一方面处于观望状态,等待结果;一方面其中积极份子,可能对特斯拉有着足够信任。消极的份子,可能内心慌乱,生怕刹车真的有事。
第六股力量:特斯拉。特斯拉本身也是一种力量,作为电动车的扛把子,有足够多的粉丝和相关利益人士,所以特斯拉本身也能作为一股力量干涉这个事情的发展。就是,我不仅是当事人,我还能用其他身份来点评事情发展。两个字解决那就是:公关。
第七股力量:女车主。车主是女的,如果车主是男的,坐上车顶,公众又是另一种看法。女车主的身份,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同情,支持女车主的舆论维权。女车主本身内心强大,能够持续发出能量。很多事情,当事人并不能发声,一般都需要代理人,而这件事情,明显不需要。
第八股力量:政府,这是决定性力量。
第九股力量:吃瓜群众。这边的表现就是:我就看看不说话,你说的我听一点,他说的我也听一点,但是我都不信,我等结果就行了,没结果也不关我事,反正我也没买特斯拉,也不打算买特斯拉。
目前来看,这里面的主要力量就这些,基本上除了第八股力量,都没有决定性的能力。其他的力量,无非是互相吵架,毫无结果,甚至是想故意把水搅混。
不过个人看法,会比较支持特斯拉维权女车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