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第12回的内容分析王熙凤的狠毒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从《红楼梦》第12回的内容分析王熙凤的狠毒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1张

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要说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我们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当她第一次出场,马上就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都“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就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能是凤姐说出的。也许贾府众人早以习惯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样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出场写得极其鲜明。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凤姐。

作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还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寥寥几笔,足以传神。通过对细节描写,写足了一个贵族家庭的管事奶奶对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家仆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阴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月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却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等人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而她贪婪狠毒的天性,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贾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两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随之同归于尽。

《红楼梦》中,要说最出彩的人物,当属王熙凤。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曹公给了她很好的身份地位,金陵王府千金,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是贾府贾琏的妻子。也给了她好的美貌与鲜明的个性,标致貌美,言谈双利,泼辣精明,处事有手段。所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说,自从贾琏娶了这王熙凤,也是倒退了一射之地。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也形容王熙凤的长相很是出众,行事风格也很大气。

王熙凤嫁入贾府以后,凭着自己的本事,受到了贾母的喜爱,也掌握到了贾府中的管理大权,受到了贾府上下人的尊敬,可谓是开挂的人生。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八面玲珑,聪明伶俐的王熙凤,最后的下场并不如意。这是因为她得罪了一个重要的人,就是邢夫人。

邢夫人是贾琏的继母,所以也就是王熙凤名义上的婆婆。而婆媳的尴尬相处问题,在贾府中也少不了。就像王夫人,虽然表面上对贾母也是毕恭毕敬,看似好儿媳,但是背地里还是做一些和贾母意愿相悖的事情。王夫人与李纨之间,虽然没有太大矛盾,但是关系也并不亲近。而邢夫人和王熙凤这对婆媳,关系就更加恶劣了。

邢夫人并不是一个性格讨喜的人,她比较自私自利,也有着一定的贪念。她是贾府中的大儿媳妇,按照古时的规矩,应该在贾府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与极大的话语权,但是奈何贾母并不待见她,她也就只有屈于人下的份儿。而眼看自己的儿媳比自己权利要大,受人尊敬,她在心中又如何能舒坦?

而这王熙凤又是谁那边的人呢?虽然在宝黛与薛宝钗的事情上看,王熙凤是想向着贾母的,也是与贾母最亲近。但是在邢夫人眼里,要论关系远近,王熙凤还是属于王夫人的人。王夫人一家人,为妃子的为妃,受宠爱的受宠爱,把自己这一房的东西全都从贾母那里夺去了,她心中自然是恨着王夫人。而王熙凤的婚姻本就是由王夫人促成,再加上对比婆婆邢夫人和自己姑妈王夫人,和王夫人关系近乎更有利于维护地位,所以王熙凤自然是会冷落婆婆讨好王夫人。

而王夫人这边也有自己的打算,让王熙凤掌权只是权宜之计,之后真正掌权的只能是贾宝玉的妻子,所以眼看着贾宝玉到了娶妻的年纪,王夫人就会放弃王熙凤这颗琪子,将其大权收回。如此一来,王熙凤在贾府中,就只剩下了邢夫人的儿媳这个身份。旧账新账一起算,邢夫人哪会让她好过?

于是曾经在贾府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王熙凤,在后来处事时,邢夫人嘴里虽然说这交给她去办,却卡着银子不给,还责怪她做事不用心,这让王熙凤还要央求道:“大娘婶子们可怜我罢!明儿再帮我一天吧!”可见她的身份地位以及处境,都开始变得有些不堪。后来尤二姐的事情败落,邢夫人早已经是要除她为后快,王夫人也没有帮王熙凤说话,所以王熙凤终是落了个凄凉下场。这只怪王熙凤只顾眼前大局利益,忽略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婆媳关系,低估了邢夫人的存在,也得罪了这个相对重要的人。

王熙凤捆两个婆子,是为了给尤氏出气。她并没有针对任何人。

但邢夫人觉得王熙凤是小题大做,耍威风,又听了谗言,就当众让王熙凤下不了台。

王熙凤本是一片好意,却受到婆婆的奚落,所以觉得治家艰难,出力还不讨好,感到失望、悲伤。

至于嫁给蒋玉菡,这结局看来还是比较美满的,因为蒋玉菡和宝玉是好友,而且曾经交换过汗巾,而阴错阳差的,宝玉送给蒋玉菡的那一条正是袭人的。那么,在婚后,这旧物重现,睹物思人,一定会让两颗饱受苦难的心灵靠得更紧、更近。

但是,现实是相当残酷的。我们不要忘了蒋玉菡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琪官”:他其实也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被王爷玩弄于股掌之间,更可怕的是,同时被互为敌对势力的王爷所争抢。即便两个人在感情上是投缘的,在那样两难、甚至是万难的处境中,哪里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要不然袭人也不会被记录在“薄命司”的簿册中了。

四、袭人的“过错”

《红楼梦》自其手抄本传世以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其中人物的看法也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改变。然而袭人似乎是一个特例。让我们翻一翻那些清人题《红楼梦》的诗句吧,好像所有的关于袭人的诗句都是在罗列袭人的所谓“罪名”。就是到了现在,我们去网络上检索一下,袭人在大多数眼里仍是一个“罪犯”。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解释了。书里写袭人是姓花的,而花是什么呢?是曹雪芹笔下众女儿的代表。曹雪芹研血泪撰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花一般的女儿们呀!那么,他又怎么会把这个一个清洁高贵的姓氏安排给一个众人见了都要唾骂的人呢?再有,我们现今发现的“脂砚斋批评石头记”抄本的脂评中对袭人却是赞美和同情的。

比如,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李嬷嬷大骂袭人“小娼妇”。而黛玉听了之后却第一个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更奇怪的是庚辰本此处的夹批写道:“袭卿能使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矣,观者诸公以为如何?”

又如庚辰本在“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处”有批云:“唐突我袭卿,实难为情。”

在袭人说“没有人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处,庚辰本侧批云:“孝女!义女!”

在“只因怕为酥酪又生事故,亦为茜雪之茶等事”处,己卯本有夹批云:“可谓贤而多智之人。”庚辰本夹批云:“不独解语,亦且有智。”

在袭人劝戒宝玉依她三件事“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理,纵坐了,也没甚趣”处,庚辰本己卯本均有夹批云:“调侃不浅,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是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

我们知道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亲友(学界有诸多猜测,但大抵是亲友一例,且深知曹雪芹著书之用心。这里不作枝蔓),而且在程高本《红楼梦》问世之前,《红楼梦》的文本都是和脂评一道抄传的。那么,为什么黛玉以及脂砚斋对袭人的评价和大多数读者的感受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这太不可思议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我们看得不够仔细,还是有其它的什么原因?

如果我们只看程甲本或者程乙本的《红楼梦》,那么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解释。因为程高本(兼指甲乙两本)在其补续后四十回的同时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量的篡改。《红楼梦新证》的作者周汝昌先生通过比较脂本系列的《石头记》和程高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字,发现:程高对前八十回的修改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数字。其总数在一万五千字以上。而且改得相当细致,对袭人更是一丝一毫不肯放松。

下面让我们来逐条看一看袭人的主要罪状:

1.*荡、勾引宝玉。

其实这一条很大程度上就是笔者刚刚所讲的那样,是上了程伟元和高鹗的当了。程甲本如此写:“遂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其中大有袭人勾引宝玉之意;到了程乙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改作了“遂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这虽然好像是有宝玉的强拉之意在其中,但是袭人所表现出的仍是半推半就的状态。这在读者看来也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当我们翻开《脂砚斋甲戌抄阅重评石头记》的时候却发现原来这一句是这样写着的:“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此一处的“强”字就是另一层含义了。是宝玉在梦里尝着禁果的美味,在梦醒之后强迫袭人“同领”的。

那么,可能还会有人要讲,你袭人如果不*荡的话就不会答应的,你既然答应了也还是能坐实了是你勾引了宝玉的。

让我们来看看接下去的文字:“甲戌双行夹批:写出袭人身份。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甲戌双行夹批:一段小儿女之态,可谓追魂摄魄之笔。暂且别无话说。甲戌双行夹批:一句接住上回“红楼梦”大篇文字,另起本回正文。”

曹雪芹其实是记下了袭人的心理活动的,即“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理”,而且脂砚也在此处批道是“写出了袭人身份”。那么这就表明了事实真是像袭人的心理活动那样,她被贾母安排到宝玉的身边确实是有要她将来做宝玉妾的意思的。所以才真是“不为越理”,因为那正是“袭人身份”。

大家都是让程高的那一个别有用心的改字给骗了。袭人于此问题上,冤甚!

2.变节。

此一节不大好讲。因为我们无法看到曹雪芹叙述袭人真正结局的文字,仅凭那烟云模糊的判词是很难让存心贬袭人的人们改变观点的。大约是要成为一个谜了吧?

但是,也不是说毫无解决的可能。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脂砚斋的批语。

庚辰本在《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一回中有批云:“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百泛泛之文也。”

在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在宝玉帮麝月梳头处有一大段批语,其中一句是:“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从字面来看,袭人后来确是离开了宝玉。但从字里流露出来的情境来看,袭人实在是非常无奈的,不然不会有“好歹留着麝月”这样的痛语留下。而且“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在“变节”问题上,实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的。而且据批语中“逗露”的后文情节来看,家败落难后的宝玉还是由袭人和蒋玉菡(研究者指出应该还有贾芸小红夫妇)供养过一段时间的`。由此可见,袭人之“变节”也是被冤枉的。大家也是被高鹗的续书欺骗了。

3、欺害同类。

这个就与程伟元和高鹗没有关系了,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前八十回。

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一个绣春囊引发了大规模的大观园中的查、抄。晴雯、芳官、四儿在这场劫难中都因有把柄被王夫人知晓而遭了殃。因为袭人曾向王夫人诉过肺腑之言,于是大家便一股脑儿将“告密”的罪名安到了袭人身上。就是书里的宝玉当时也产生了怀疑:“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 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第七十七回)

贬袭人的读者大抵是因袭人听了宝玉的诘问之后“心内一动, 低头半日, 无可回答”(第七十七回)。但是这实在不能算是袭人的罪证,因为没有明白写出袭人的心理活动,谁知道她究竟想的是什么?但是小说中明明白白写有这样的话“王善保家的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第七十七回) 。可见有机会到王夫人跟前去告黑状的并只可能是袭人一人。

那么,那些闺房私语王夫人是怎么知晓的呢?笔者的猜想是这样的:芳官被叫作“耶律雄奴”,以及四儿说和宝玉“同日生日便是夫妻”,这些话很可能是在小丫头们中间并不是什么秘密,那么必然会在日常的闲聊的时候被谈起。问题就来了,这些小丫头们都是有亲娘或者干娘的,很可能是被这些婆子们听了去了。所以“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这些话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传到王夫人耳中的。而且“王夫人皆记在心中”一句写得也其甚是明白不过。及至晴雯被逐,园中婆子拍手称快道:“阿弥陀佛! 今日天睁了眼, 把一个祸害妖精退还, 大家清净些!” (第七十七回)

晴雯被逐,最开心的是婆子,这与晴雯素日的树敌过众有关,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袭人的清白。那么袭人听了宝玉的话,“内心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她心里动的是什么?为什么低了半日头却“无可回答”呢?

其实据笔者分析,这并不意味着袭人是心虚的。

让我们再看一遍宝玉的问题:“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她所动者,是出事后她早就奇怪着同样的问题,怕因此而遭到宝玉的误解。不料怕因此被误解还是被误会了,所以她“心内一动”。再有如果她真是告密者,那么,她在心里盘算这些一定不是一天两天,面对这样的发问是不会“低头半日,无可回答”的。那么她“低头半日”又到底在想什么呢?笔者认为她想的是怎样解释她和麝月、秋纹三个人会没有把柄被王夫人知道。正因为她不是告密者,她无从知道闺房私语的流出途径以及传到夫人耳朵里的过程,那么,这叫她怎样解释呢?随口辩驳,只会越描越黑。这在聪明的袭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才会在后面宝玉长篇大套说海棠死了半边是先兆的时候用一句“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想是我要死了”结束了这场不会有结果的讨论(因为宝玉和她,谁都不知内情)。

因此,据笔者分析,“告密”一罪也是不成立。

4.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奴才。

这当然是后来以阶级方式分析《红楼梦》时给袭人订的新罪名。那么,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呢?一是总劝宝玉读“四书五经”,二是结交宝钗。

其实这两者在笔者看来也是莫虚有的罪名。

袭人毕竟是那个年代的底层奴隶,她会有那个觉悟叫宝玉不做八股文章吗?似乎是不大可能。至于结交宝钗,是个人的价值取向,她敬服宝钗的为人,与这靠近并不构成什么错。其实她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保全她的主子宝玉,被莫名其妙安上这么多罪名,真是冤枉之至!

综上所述,袭人其实是曹雪芹笔下塑造出的一个非常贤良、聪慧的美丽女儿。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那个时代造成了她的悲剧。可叹由于程高本的别有用心的篡改和多数读者的“粗心”(其实也不能全怪读者,因为是程高早已在字里行间的改动中给读者订下了理解基调了,所以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就把袭人就给想歪了),而致使袭人沉冤二百余年。从前八十回中的文字和脂批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袭人是持赞美和同情态度的。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篇2]

《红楼梦》里众多的丫头中,作为宝玉的贴身大丫头的袭人,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很多评者视她为大观园的“女特务”,宝黛爱情的“破坏者”,奴性十足并且内心藏奸,处心积虑、精于算计。紧盯着“姨娘”的宝座不放。虽与“公子无缘”,最终却又嫁与美貌优伶偷生,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但对于以上观点,我并不赞同。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以及她的理性,都对其最终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宝玉之与袭人

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先是老祖宗贾母之婢,“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喜蕊珠心地善良,遂与了宝玉”。[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5,第21页,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取“袭人”二字作为她的名字。宝玉给她起了个刁钻古怪的名字——袭人,她的形象也就从静态的珠子变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动作性词的形态。我认为这就暗含袭人性格的转变,与宝玉有很大关系,从后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袭人性格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宝玉的影响。

袭人对于宝玉是有爱的。一个妙龄女子,整日与宝玉这样年青俊美、风流倜傥的公子同处一室,又怎么会不产生感情呢?又怎么会不心生爱意呢?只是作为一个丫头,在主子们对姨娘地位的暗许下,她才有了正当的理由去付出她的爱。虽为丫头,袭人也有爱情和她表达爱情的方式。她对宝玉的尽心服侍,尽心规劝,皆表露的是他的真心情意。就拿“宝玉挨打”一回来说,“宝钗送药”、“黛玉啼哭”都表达了她们对于宝玉的感情。同时袭人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

轻轻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狠手! 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有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第三十四回)可知袭人内心之痛尤甚宝玉皮肉之痛。她的那句“你但凡听我一句话… … ”与黛玉的“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同属掏心挖肺之语。相比而言,我认为袭人对宝玉的感情直接朴素多,是简单而又真诚的爱。

正是是因为袭人对宝玉爱的关切,爱的真诚,才会有对宝玉的规劝,才会有更加强烈的想要做姨娘的想法,从而付诸行动。她对宝黛的拆散以及种种,都是他出于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要做出的选择。她也是爱而不得,并且因此使得最初的纯真善良被改变的悲剧人物。

袭人与晴雯的对比

袭人与晴雯,是宝玉身边的两个头等体面丫头,是一组具有对比性的悲剧人物,她们有着相似的出身,但最终结局却截然不同,除去时代悲剧的必然性之外,我认为这是由于她们性格的差异和生活的信念致使她们走上不同的路。

晴雯

晴雯,如她的名字一样,光明磊落,清高自傲。在贾府,,尤其是在怡红院,她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权利,从地位上来说,她和宝玉有着天壤之别,可宝玉是极尊重“水做的女孩儿的”以及宝玉平等待人的态度,使他能与宝玉真诚的相处。但只要宝玉一耍主子的威风,晴雯就会不自觉的冲撞宝玉,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次,晴雯失手把扇子掉在地上摔坏了,宝玉刚刚与黛玉讴气,心绪不佳,便对晴雯使性子,叹道: “ 蠢才,蠢才! 将来怎么样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 晴雯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便出言顶撞道: “ 二爷近来脾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倒好 ”但是不多一会儿,两人就和好如初了。晴雯还不无挪榆的说: “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由此可以看出晴雯对于人格尊严的的追求和她的倔强,这是她非常可爱又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傲世性格,不随波逐流,不屈服,加上他富于反抗的精神,致使贾府的主子最终容不得她,将她逐出了大观园。

袭人

然而,袭人却恰恰相反。她深知自己无法与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抗衡,奴才就是奴才,无法行**之权,言主子之事。她理智而本能的选择她生活的方式,即在丫头的位置上“克尽职守”,做好一个丫头。有人说袭人奴性十足,我认为袭人能博得众人的好感,她靠的是“忍耐”,她能容忍晴雯的冷嘲热讽和宝玉对她的打和骂。其实,袭人对自己命运的不幸也是有所反抗的。“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回,写宝玉去袭人家看到穿红衣服的女孩儿,回来后,宝玉叹息其不能成为怡红院中的人,袭人冷笑道: “我一个人是奴才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不成!”可见她并不是天生奴性十足,她也不甘命运。但她不想让哥哥花子房赎她出去。她说: “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奴性,以及中国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天命观念,致使她认可这种地位。她不肯回家的原因是她想要往上爬,她要在这种受压迫的环境下,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过的更好。正是他对于自己所处形势的清晰认识,才使得她没有像晴雯那样反抗,而是选择顺从,逢迎讨好,虽然最终都“与公子无缘”,但却免遭惨死。当然她所做的的类似于告密等的“努力”我并不赞同,但从她的利益角度来讲却也无可厚非。

曹雪芹之于袭人

1924年7月,鲁迅先生在西安讲授《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指出:《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伍爱霞花袭人形象浅析咸宁学院学报20 0 9年10月第29卷第5期他们有其值特点和性格,不论好坏。第五回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袭人的态度。“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对袭人的肯定和赞美,但又有“枉自”和“空云”二词。可见也不是完全的肯定。而后又写道,将袭人“判”给了“优伶”,并说蒋玉涵“有福”了,而“公子”却“无缘”。在我看来,曹雪芹对于袭人也是有爱的,并不是否定的。并且很早就确定的给了袭人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但是,袭人在这场直接导致大观园诸芳流散的浩劫中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作者在书中也已经透露得很清楚了,并没有掩盖什么。由此可见,曹雪芹对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带着感情的,我认为这与他本人的身世密切相关,但是他并没用完全感情化,而是客观、真实的去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所以他写袭人的更加重大意义是,通过写这样一个“柔媚娇俏”、“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聪颖女子,受到世俗对的污染与灌输,其性格最终畸变以及导致其悲剧性命运,来抒发心中对封建等级家庭及其社会根基的不平与控诉。曹雪芹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经历了盛衰之变、世态炎凉之后,并不只是痛苦地追忆,而更多的是对人事的顿悟与解脱,并且作出超乎那个时代局限的深的反思。

袭人的性格

(一)“温和柔顺”

对主子极尽谄媚,对手下蛮横剥削,是封建时期得势奴才的经典嘴脸,而袭人作为怡红院的“掌势大丫头”,并没有呈现出这种面孔。平时她与怡红院的其他丫头们难免会有一点争执,但关系也没有因此恶化,有时还被大家取笑。如第三十七回秋纹得了王夫人的赏赐后说: “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众人听了都笑道: “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袭人笑道: “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说明她平时还容易相处。

在怡红院以外的其他丫头中间,袭人似乎显得更融洽一些,如第四十六回鸳鸯被贾赦看中后拿定主意反抗,她私下对平儿说:“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什么事儿不作。”这里袭人排在第一个,却没有晴雯。当袭人来到鸳鸯和平儿二人中间后,她们又把鸳鸯的事情与打算告诉了袭人,并相互商量,还说: “咱们从小儿都是亲姊妹一般。”她又跟平儿一同反讥存心不良的鸳鸯之嫂: “我们两个也没有爹娘哥哥兄弟在这门子里仗着我们横行霸道的,他骂人的自有他骂的。”第三十九回平儿还悄悄告诉袭人道: “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对平儿来说,这话只有最可信任的人面前才能说的,她之信任袭人,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许多年的长期接触,才感到对方是可靠的。第二十六回还告诉我们,在象红玉和佳蕙这样底层小丫头的心目中,袭人也是她们一致信服的。

(二)“似桂如兰”

用“似桂如兰”来形容袭人的品性,我觉得是再恰当不过的。砍死芬芳柔美,骨子里却刚直不屈、幽然玉立。有人说袭人奴性十足是不正确的,她的奴性表现为对封建意识形态的绝对遵从,这是大的社会环境对她的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她认同统治阶级的传统价值观, 但这并不是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她也有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

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袭人听见鸳鸯和平儿对话, 也插言狠狠地骂了贾赦:“真真这话论理不该我们说, 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 略平头正脸的, 他就不放手了。”指责贾赦好色,袭人这样讲,是有风险的,果真, 邢夫人追问:“又与袭人什么相干”邢夫人是王熙凤的婆婆, 王熙凤尽管心里向着王夫人, 唯王夫人之命是听, 但还不敢与婆婆邢夫人对抗, 而袭人此举不仅得罪了贾赦还得罪了邢夫人。袭人在这次鸳鸯抗婚的行动中, 充当着鸳鸯同盟军的角色, 也是一个反抗者。并且是非分明, 伶牙俐齿。同时袭人敢于指责年长位高者, 并不止于贾赦。对王熙凤, 袭人也有指责。第八十二回, 袭人闻说尤二姐之死, 对王熙凤采取残忍手段害死尤二姐, 接着又有香菱作为薛蟠小妾被金桂宝蟾的百般虐-待, 物伤其类, 唇亡齿寒。袭人来看黛玉, 黛玉问:“尤二姑娘怎么死了!”袭人道:“可不是。想来都是一个人, 不过名分里头差些, 何苦这样毒 外面名声也不好听。”替已经死去的尤二姐鸣不平, 从不在背后说人的袭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母老虎王熙凤, “何苦这样毒”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赵姨娘说王熙凤都得伸着两个指头, 名字都不敢提, 而袭人呢袭人还有对王熙凤放利钱的指责: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 我们奶奶早已支了, 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 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 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难道他还短钱使, 还没个足厌 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 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 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 只他这梯己利钱, 一年不到, 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 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 哄的我们呆呆的等着。”由此可见,袭人, 虽以温柔和顺著称, 但她的话语里却透着刚强。薛姨妈也曾评价袭人:行事大方, 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刚强指向的偏偏都是一些主子。可见, 她并不是一味的顺从,也有自己的坚持、是非对错。

(三)理

袭人的理性思维,在现在看来可以说得上是固执。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并且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也深深的扎根在她的思想里。它遵循着、坚守着自己的这种思想,完完全全把自己禁锢其中,同时她也想要别人遵守这些封建礼教下的规则,可以说她已经被统治阶级“异化”。而她最想要共度一生的宝玉,却完全不是这样的思想。

袭人的“赎身之论”暴露了袭人和宝玉的矛盾。袭人以骗词压其气的手段, 暴露了两人对这次云雨情的不同理解:宝玉听了这些话, 竟是有去的理, 无留的理, 心内越发急了, 因又道:“虽然如此说, 我只一心留下你, 不怕老太太不和你母亲说。多多给你母亲些银子, 他也不好意思接你了。”袭人道:“我妈自然不敢强。且漫说和他好说, 又多给银子;就便不好和他说, 一个钱也不给, 安心要强留下我, 他也不敢不依。但只是咱们家从没干过这倚势仗贵霸道的事。这比不得别的东西,因为你喜欢, 加十倍利弄了来给你, 那卖的人不得吃亏, 可以行得。如今无故凭空留下我,于你又无益, 反叫我们骨肉分离, 这件事, 老太太、太太断不肯行的。”宝玉听了, 思忖半晌, 乃说道:“依你说, 你是去定了”袭人道:“去定了。”宝玉听了, 自思道:“谁知这样一个人, 这样薄情无义。”(第十九回)宝玉认为袭人不能去, 大概是认为袭人是他的人了, 而袭人却分明表示:凭什么说定我就是你的人呢 袭人把“云雨情”只看作是一次服侍, 这种服侍有更好的人可以取代, 而宝玉却把它看成是终生相守的约定———情的不变与永恒。袭人这里就赎身之事不讲情, 只讲理, 让宝玉理屈词穷, 只得依了袭人的劝箴。宝玉的依从, 是表面的;内心里, 唤起了对袭人的极度不信任。所以, 他在要离开贾府之前向莺儿交代说: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第一百一十九回)这个评价, 恐怕比前面踢的那个窝心脚伤人更重。从娇俏温柔到无情无义, 从窝心脚到靠不住, 这就是袭人对宝玉争取的结果。逐步走向自己追逐的对象的对立面, 敢于表达与宝玉的不同人生观而死劝, 进而被抛弃, 这就是袭人的命运史。因为袭人理解人伦关系以理为主、以尊卑为序,所以她和宝玉的云雨情不算什么, 而宝玉如果和林黛玉薛宝钗发生了什么, 就是越礼了。

有人说袭人相比其他丫头们而言,结局算是好的。但在我看来,她是受封建礼教荼毒最深的,并且她还要继续在那个没有自由、受压迫的时代继续生活。在我看来,袭人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例子,奴隶阶层想要通过相对间接的方式自救,但却不能成功,反而被“异化”,由此更能揭示出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有关王熙凤的判词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都知爱慕此生才。”是说王熙凤虽然为人刻薄,心狠手辣,但是还是很有才能的,偌大的贾府在她的管理下可谓是井井有条。"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

 王熙凤的家世背景及其性格特征

 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荣国府贾赦之子贾琏的妻子,贾政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娘家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的金陵王家。王家与贾家、史家、薛家为金陵四大家族。贾、史二家皆为官家,而王家与薛家则是商家,尤其王家从事国际贸易并负责一部分外交的工作。

 在《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寅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里,是王熙凤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她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性格爽快泼辣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只见她“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者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使一个美若天仙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王熙凤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精明强干、颇具管理才干;同时她又处事圆滑、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心狠手辣、笑里藏刀。

 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在内心的深处存在着两个互相对立的灵魂,王熙凤的性格就是由多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要素的有机组合而成,充满善恶的抗争,美丑的冲突。

 王熙凤持家理财有方,具有统领全局的能力。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大管家,曹雪芹是通过几个小人物的口透露出了凤姐精明强干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给他的好朋友贾雨村这样介绍王熙凤:“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着实是一个非凡女人,比男人还强多了去!”

 凤姐的丫头善姐的说:“我们奶奶(凤姐)天天承应了老太太,又要应承这边太太,那边太太;这些姑娘妯娌们,上下几百男女人,天天起来,都等她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银子上千钱上万;一天都从她一个人手里出入,一个嘴里调度”

 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王熙凤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

 荣国府这个充满猜忌、陷害、仇恨、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的环境中,王熙凤能担当起一个三四百口的大家庭的管理者,把贾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奴才管理得井井有条。使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精明强干及统筹全局的领导能力。

 王熙凤精明强干,颇具管理才干

 在王熙凤协助宁国府操办秦可卿丧事把她的管理才干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死后,贾蓉之父贾珍决定尽其所有对儿媳妇的丧事进行大操大办。可是他的夫人尤氏旧病复发,不能料理家务。

 正当贾珍为此事大伤脑筋之时,宝玉向他推荐王熙凤,贾珍大喜过望。急忙到荣国府向王夫人要人,王夫人有些犹豫,可是凤姐一口应允了下来,她想通过协助宁国府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显示自己的才干。

 宁国府的内当家尤氏是一个“又没才干,又没口齿,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锯了嘴子的葫芦”,把个宁国府弄得一团乱麻,乱七八糟,上下都不服她管,堂堂的宁国府内当家的,在宁国府竟然没有一点威信!早在贾珍要请王熙凤来协管之初,宁国府有人就这样说过:“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理整理,都忒不像了。”

 王熙凤承接了协助宁国府操办丧事后。她首先翻点了宁国府有关人、财、物的数目单册,又问了赖升媳妇宁国府前前后后得情况,再加上她平日的观察,摸清了宁府当前的主要积弊:第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万事开头难,凤姐承接了协助宁国府办理丧事的第二天的卯正二刻便过来了,她坐在三间一所的抱厦内,开始了她的工作。

 针对宁国府的五种弊端,王熙凤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事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他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把那本是乱糟糟的宁府,治理的十分整肃。

 在宁国府办理丧事,已是很忙,她又管着荣国府的事,“到了宁府里,这边荣府的人跟着;回到荣府里,那边宁府的人又跟着。凤姐虽然如此之忙,只因素性好胜,唯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的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

 在协理宁国府这件事,王熙凤主要是通过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严格监督,使宁国府很快由乱变治。在这件事上,显示了她非凡的管理才干。

 王熙凤精于算计、圆滑世故,很会做人。

 王熙凤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则卑恭温顺,俯首贴耳。初见林黛玉王熙凤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的话表面上是称赞林黛玉,实际是讨好贾母。

 她提起林黛玉母亲去世时假装伤心,当一听到贾母的责备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赤裸裸地表现了她阿谀逢迎的本性。

 王熙凤在陪贾母玩牌时故意输钱给贾母,还叫她的丫鬟把自己的钱都放到老祖宗哪里去,省得又被叫去,逗得贾母十分开心;贾母给她过生日让大家凑份子钱时,在贾母面前,她主动替贾母承担寡嫂李纨的份子钱,私下里又扣下那份钱不出;丫环鸳鸯是贾母的心腹,凤姐是姐姐不离口,凤姐的低姿态赢得了鸳鸯的配合,才能哄得贾母开心。

 王熙凤对待她的姑母兼婆婆王夫人也是极尽奉承。比如在她出场这一回中,王夫人在之前曾找她要过一端布料,她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件事情提了出来,对王夫人说没有找到,但王夫人马上改口说这是为林黛玉准备的布料,而王熙凤在两人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顺着王夫人说我已经备下了,这样一来王夫人有了台阶下,也得了贾母的欢心,。

 对于王夫人重视的袭人,凤姐也是非常礼遇,袭人回娘家,凤姐亲自检看,又是送衣服又是给包袱,又是吩咐周瑞家的派车相随,好不热情,这自然是给太太的体面。袭人是王夫人的人,为王夫人所重视,凤姐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可是她自己的婆婆邢夫人在府中没有权利,自然不是凤姐奉承的目标,而且邢夫人的为人让凤姐瞧不起,所以凤姐自然懒得应酬这位婆婆。

 王熙凤做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精于算计的她心里明白,只有紧紧抱稳贾母和王夫人这两棵大树,才能巩固自己在贾府的管理者的地位。

 王熙凤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心狠手辣。

 王熙凤为人心狠手辣,她巧设机关,借刀杀人,残害无辜。

 贾府私塾先生贾代儒有一个孙子名叫贾瑞,他也是贾府族人,称王熙凤嫂嫂。他垂涎王熙凤的美色,数次三番调戏她。王熙凤对他怀恨在心,决定设计惩治贾瑞,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她先给予诱饵,设下圈套,接着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

 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后,她怒火中烧,但她表面上和尤二姐以姐妹相称,还虚情假意地把她接回府中,使贾母等人认为她贤良大度,暗地里凤姐却紧锣密布地布置除去尤二姐。她不仅唆使尤二姐的原未婚夫张华状告自己的丈夫贾琏以及叔侄贾珍贾蓉,而且雇用庸医用虎狼之药致使尤二姐打下了腹中已经成型的男孩,最终导致了尤二姐吞金自杀。

 王熙凤惩罚下人的手段十分毒辣,她惯用的招式是“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她说“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立即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还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头上的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扬手一巴掌将那个小丫头打得立刻两腮紫胀;清虚观的一个小道士,由于慌张不慎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就是一巴掌,将那个小道士打得东到西歪的。

 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梯己利钱来。

 王熙凤有心机,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她巧设机关,借刀杀人,残害无辜,在她的身上无不渗透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

 王熙凤的悲惨结局

 王熙凤在贾府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勾结官府,为所欲为。她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而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她的显著特点就是,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笑里藏刀,阴险毒辣,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条件。

 王熙凤的结局是相当凄惨的,在贾府被朝廷抄家后,她身陷牢狱,遭到丈夫的抛弃,得不到唯一的女儿巧姐的任何消息,又羞又气又急,致使她的身体极度虚弱,加上她的旧疾复发。在寒冷的“狱神庙”撒手人寰!

 作者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出色的女性形象,而王熙凤就是这些出色的女性中最出彩的人物。她是曹雪芹着力刻画、塑造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典型。

 本文作者:闫瑞珍

 微信公众号:乡音陇风

 本文为原创 文章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简介:欣然,原名闫瑞珍,六三年出生,甘肃庆城小学高级教师, 爱好 读书、写作, 太极拳 。文章曾发表于《庆阳 教育 》、《梦阳文学》等刊物。

楼主知道春宫图吧,绣春囊和春宫图的性质差不多。

绣春囊一般都是出嫁后的姑娘才有的,用来新婚时的性启蒙,不能被未出阁的姑娘看到的,而这个绣春囊被遗弃在了园中,傻大姐捡到了交给了邢夫人,邢夫人直接给了王夫人,意思是你看看你管的家,王夫人面子上搁不去,还以为是凤姐的,就骂了她一顿。

之后因凤姐身上还有伤,也不太想管事了,贾府就越来越不像样,据我猜测,之后邢夫人和贾赦绝对不甘心自己手里没权的,贾府窝里斗,斗来斗去,一棵大树就倒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60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