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骂我男朋友花心大萝卜,他反而说要纳妾气我,说明什么?

我骂我男朋友花心大萝卜,他反而说要纳妾气我,说明什么?,第1张

可能是气话吧,因为你都说他花心了,他气不过就顺你意思瞎说啊,如果他没有花心你却那样说他,他肯定不好受啊生气啊所以你也不要随便说这种话,这就像你被别人冤枉了还能好好说话吗?肯定是不能的恋人之间需要彼此信任

古语有言“贵易交,富易妻”,人的身份、财富一旦有了很大的提升,他的私生活方面也有发生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换妻子,娶姬妾,正如现代人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代名将,更是抗击倭寇的大英雄,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晚景很凄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这是还得从1582年说起,这一年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内阁首辅张居正病死,万历帝开始对张居正及其党羽进行清算。作为张居正的心腹爱将,戚继光被调离蓟镇,担任广东总兵。这还没算完,三年后,戚继光再次遭到弹劾,被免去官职,算是提前退休了。

戚继光回到登州老家后,十分忧虑,这回不是担心国事,而是家事,因为自己还没有儿子。原来戚继光早年娶妻王氏,妻子出身将门,“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算是戚继光的得力助手啦。虽然王氏早年为戚继光生下几个儿子,但全部夭折了,所以直到此时,戚继光依然没有儿子。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没有儿子,那么戚家的香火就要断绝了,戚家自明朝开国以来的军职,也要断绝了,这是戚继光无法接受的。加上戚继光一生戎马,从未有时间过上安乐的生活,如今卸甲归田,干点什么好呢?

于是戚继光偷偷的娶了三个妾,一口气养起了三个“小三”。在古代,纳妾并不违法,戚继光干嘛要偷偷摸摸的呢?原来别看戚继光在战场上是一条龙,但在家里,他就是一条虫。戚继光生性惧内,加上夫人十分强势,因此十分怕媳妇。

据说有一次,戚继光试图确立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提着战刀,想吓唬一下午睡的妻子,结果妻子醒后,一声怒吼,反倒把戚继光吓得战战兢兢。妻子问他想干什么,戚继光竟然说想杀鸡给妻子吃。

话说戚继光纳妾后,果然开枝散叶,短短几年间,“陈姬举祚国、安国、报国,沈姬举昌国,杨姬举辅国”。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戚继光偷偷纳妾生子的事情,很快被王夫人得知,王夫人暴跳如雷,“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拿起一把刀,就想结果了戚继光的性命。

躲来躲去的总不是办法,于是戚继光内穿铠甲,外罩衣服,前去给夫人请罪。一见面,戚继光痛哭流涕,以没有后代作为说辞(号挑而愬祖祢,乃大恸),王夫人也丢掉战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最终夫妻俩达成协议,王夫人“携安国子之”。

纳妾释义:又称娶妾,即纳入作为妾的女性的婚外性行为。又称填房。

由来:

“妾”字为会意字。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

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而有罪之人及沦为奴隶。又称姨太、陪房、偏房、侧室、妾侍,亦有小老婆的俗称,以及如夫人的雅称,主要指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妻的婚外女性配偶。

发展:

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地位比妾高。后世媵和妾渐渐不分。

《礼记》: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汉代以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都只有一个正妻(正室),同时可拥有多个妾。多数正妻是丈夫的第一位配偶。但也有“先纳妾后娶妻”的例子,如章太炎于1892年纳妾王氏,王氏去世后与汤国黎结婚,但只称王氏为妾。

多数朝代都禁止同时拥有多名正室(皇帝的正室为皇后,平民的正室为妻)。很少情况下,会有多个平妻的情况。因此严格的说,在中国历史上,一夫多妻几乎一直是不合理的,也很少发生。其实中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赵明诚身为父母官却在发生叛乱时不身先士卒,反而弃人民而逃亡的行为,令作为妻子的李清照感到不耻;两人虽然没有为此事争吵,但是李清照的心里对丈夫赵明诚非常失望,因此写诗表达自已的爱国之情,并讽刺当时朝政腐败无能和对丈夫的不满。

李清照和赵明诚天作之合,被人们视为美满婚姻的代表

李清照从小生活在文化氛围非常好的环境中,父亲是朝中官员又非常喜欢文学,母亲出身名门,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李清照生活在文艺的熏陶当中,从小就十分聪慧,十多岁就写的一手好词,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在父母之命的情况下嫁给赵明诚,虽然是媒妁之言却门户相当,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十分的甜蜜幸福,成为许多人心目当中夫妻的典范。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生活十分和睦,生活过得潇洒自如

这时候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举案齐眉,郎情妾意,诗酒人生,生活的非常惬意,再加上两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喜欢诗词古画,生活的十分开心。后来因为时局原因,从贵族成为了平民也没有因此改变对爱好的追求。

夫妻俩对于金石的热爱更加的狂热,甚至将衣物典当换成古玩字画,两人相互猜测金石古玩的来历,还会指着古书相互提问,猜对者喝茶。在这么艰难的生活中以此为乐,活的非常肆意自在。

李清照比赵明诚优秀导致丈夫心中不喜,多年无后丈夫纳妾

随着李清照的才华逐渐被大家称赞,让赵明诚在欣赏妻子才华的同时,又难免在心中有所压抑,女强男弱的模式让赵明诚更加痴迷于金石古玩,希望在其他领域能超过妻子。两人成亲之后一直没有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也逐渐降低,时间一长赵明诚就有了纳妾的念头。

要知道在古代无后是最大的不孝,就算李清照再如何优秀,为了让赵家有后也只能默认丈夫纳妾的事情,从此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裂缝。

赵明诚临阵脱逃让李清照心灰意冷,出诗嘲讽丈夫所为

真正让夫妻俩关系变僵是由于一场叛乱事件,当时江宁府发生骚乱,担任江宁府知府的赵明诚居然丝毫没有任何的办法,也想不出任何防备,甚至窝囊的丢下妻子和全城的百姓逃亡,丈夫做出这样的行为让李清照感到奇耻大辱。

李清照的性格非常刚烈,对于丈夫的懦弱内心产生鄙视之情,夫妻俩相处也只剩下相对无言的境地。后来两人逃亡到乌江时,李清照想到丈夫的种种让人失望有行为,也不顾丈夫在身边随口诵出嘲讽丈夫的诗文《夏日绝句》,令赵明诚羞愧不已,从此赵明诚一直处在愧疚和自责当中,最后病逝而亡。

从李清照嘲讽丈夫行迹的诗文当中可以看出丈夫的软弱,以及身为弱女子李清照的大丈夫气概。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诗文就是其一生的写照,人们从中看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丈夫离家后的失落、以及国破家亡的悲怨,李清照的豪迈之气真的一点都不输男子。

鲁迅和许广平的浪漫师生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认识许之前,鲁迅就曾有过一段婚姻。只是因为这段婚姻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鲁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并狠心抛弃了对方,致使人家孤独终老。

20世纪初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国内,滋育了一大批新青年。他们高举自由的旗帜,试图推翻在中国根深蒂固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思想,这其中像鲁迅一样摒弃包办婚姻、抛弃原配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可是,有这样一位文人,是鲁迅在新文化革命中的战友,也是新思想的推崇者,最终还是默默接受了包办婚姻。他就是钱玄同。

有心追求恋爱自由,无力反对兄嫂之言

钱玄同的父亲曾是清朝的吏部官员,62岁那年老来得子生下了钱玄同。12年后,钱老先生与世长辞,而钱玄同的生母也于4年后去世,于是他只能投靠比他大34岁的哥哥钱恂。

钱玄同17岁时,兄嫂觉得他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便开始为他物色妻子。可是作为一名新青年,钱玄同怎么可能向封建包办婚姻低头呢?于是他明确表示,自己追求自由恋爱,坚决不可能接受包办婚姻。

钱恂虽然是钱玄同同父异母的兄长,却一直将幼弟视如己出;加上他曾担任多个国家的大使,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所以对西方思想也略有耳闻。

他很能理解弟弟对新思想的热爱,但是又深知祖宗规矩的必要性。被夹在中间的钱恂左右为难,急中生智,挑选了徐元昭的女儿徐绾贞为钱玄同的相亲对象。

原来,钱家和徐家世代交好。钱老先生晚年体弱多病之时,也曾将钱玄同交给徐元昭抚养。所以钱玄同和徐绾贞从小一起长大,二人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钱恂这一做法,既满足了钱玄同,也不违背祖制,可谓两全其美。

果不其然,这段婚姻虽然是包办婚姻,可钱玄同却十分满意。婚后和妻子如漆似胶,十分甜蜜,二人便这样携手走过了一生。

无子饱受嘲讽,坚决一夫一妻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钱玄同和徐绾贞结婚多年,感情甚笃,却因为徐绾贞从小体弱多病,二人一直没有孩子。这时,钱玄同身边有很多朋友开始劝他纳妾,建议他赶紧娶个小老婆为家族延续香火。对于纳妾一事,钱玄同始终持反对态度,他曾慷慨激昂地说:我自己是个反对封建制度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娶三妻四妾呢?我要是不坚持"一夫一妻",那不等同于打自己的脸吗?

说来也是巧合,就在钱玄同说完这句话之后不久,徐绾贞便有了身孕,并在怀胎十月后为他诞下了长子钱秉雄。之后几年,徐绾贞的肚子更是愈发地争气,接连为他生下了好几个孩子。

钱玄同

鼓励长子自由恋爱,主张三子修改大名

钱徐二人一共生有5子1女,其中3个早夭,另外的孩子长大后也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在各自的行业都出类拔萃。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钱家的三子。

钱三子原名钱秉穹,因为身体强壮,又排行老三,所以在学生时代有一个绰号叫"三强"。后来,钱玄同无意中听说了这个外号,甚是满意,便主张将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祈望儿子"德"、"智"、"体"三强。

钱三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并致力于原子能的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更是成为了我国屈指可数的原子能大师,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能之父。

和多数父母不一样,在恋爱方面,钱玄同提倡子女们自由恋爱、大胆追爱。据说,长子钱秉雄交了女朋友,钱玄同得知后大为喜悦,来回奔走通知各家亲戚朋友,并自作主张组织他们一同前往公园为儿子举办"订婚仪式"。

在聚会现场,钱玄同和亲朋好友们举杯欢庆,兴奋之余还不忘来一篇即兴演讲,甚至直接多次高呼:"反对包办式婚姻!"其热情和开放可见一斑。

"包办式婚姻"是制度的问题,但其引发的后果却不应该由弱女子一人承担。像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了追求新思想潮流、摒弃包办婚姻固然没有错,可是抛弃糟糠之妻、让她们在世人的白眼下度过余生。这样的做法就一定正确吗?当然,有爱情基础的钱玄同无疑是幸运的,晚年的他事业有成、子孙满堂,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福报了。

文炎敬最后纳妾了吗:答案是纳妾了。文炎敬最后纳妾了。如兰给文炎敬纳了两个老实、知根知底的丫环为妾。后来文炎敬的上司又给他送一个小妾,如兰为此好一番闹腾,但是木已成舟也只能如此。出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由侯鸿亮担任制片人,张开宙执导,曾璐、吴桐编剧,赵丽颖、冯绍峰领衔主演,朱一龙、施诗、张佳宁、曹翠芬、刘钧、刘琳、高露、王仁君、李依晓、王鹤润、张晓谦、李洪涛主演的古代社会家庭题材剧。

该剧改编自关心则乱同名小说,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时,在曹锟手下任第三师师长。曹吴在北洋军阀时期结成军事集团,史称直系军阀。1920年,吴、曹直系军阀与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之间爆发了直皖战争,曹吴得胜,入主北京在北伐战争中失败逃到四川,后又回北平。吴佩孚反日立场坚定、鲜明,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参加反日活动。

吴佩孚一辈子很重夫妻之伦,在他闻名于世的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之外,又有四不主义,即加上一条不娶妾。然而他从15岁第一次结婚,直到66岁被日本特务害死,他竟身不由己前后共娶了4位夫人,而且居然始终都无法获得一位子嗣。

今天,笔者就来聊聊民国军阀的四位正室妻子。

第一位王氏

吴佩孚的第一位夫人叫王氏,据《吴佩孚先生集》记载,他15岁那年将王氏娶进了门,同住在他家开设的暗香杂货店里,这位王氏夫人比吴佩孚大3岁,娶亲的时候吴佩孚已在登州府水师营当学兵,一个星期出一次操。吴佩孚娶了18岁的大太太,双方的感情还很不错,但是王氏3年没有生育。1891年,王氏一病不起,归葬于吴氏祖坟。

第二位李氏

第二位是李氏夫人。从18岁元配逝世到31岁迎娶李氏夫人,其间13年是吴佩孚平生最穷困潦倒的一-段时期。李氏夫人一家要算李家屯上的首富,叔父,便是蓬莱巨绅李少堂。这位富家千金,名门闺秀一直待到芳龄24岁方始嫁给了吴佩孚。这时的吴佩孚熬出了头,文中秀才武授中尉,帮东洋人办事,拿双份的薪水。

据说,这位李夫人是典型的北国佳人,体态纤长丰满、明眸皓齿、艳光四照。吴老太太因为长子吴道孚早夭,一直把吴佩孚当长子看待,李氏夫人却不育。于是,渐渐对李氏不满了,吴太夫人认定了媳妇的肚皮不争气,绝无生儿育女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她家常来常往混得亲亲热热的张佩兰,不但人长得有宜男之相,而且她的家族也就是人丁兴旺,吴老太太非逼着吴佩孚娶张佩兰为二房不可。

第三位张氏夫人

张佩兰18岁,排行第三。后李氏与吴母争吵,李氏搭火车回蓬莱娘家去了。李氏走后,张佩兰乘虚而入,一声一个干娘叫得更勤了,干脆一天到晚在老太太身边,晚上和老太太睡在一个炕上,百般殷勤,把老太太哄得不知东西南北了。1907年,张佩兰和吴佩孚在长春结婚。

不久,吴佩孚安排李氏、张氏同住长春道街杨家大院的一座屋顶之下。后吴佩孚随军南征,李氏留在了北方,张氏带了大批的酒食罐头远赴岳州劳军,因而博得吴夫人高劳将士的贤名。一到岳州,马上就成立了吴公馆,从此以后,张氏便一直在吴佩孚的身边。

第四位

1923年,吴佩孚在洛阳过50大寿,可谓春风得意。但是有一件事会令吴佩孚闷闷不乐,那就是膝下无子。吴佩孚和张佩兰夫妻俩很为膝下无子的大问题着急,打针吃药、求神祈佛、一概都不发生作用,吴佩孚已明白他已无法弥补这终生的遗憾,迫不得已以胞弟文孚的儿子吴道时为嗣,承续烟火。

6年以后,吴佩孚兵败入川成为了川陕边际督办刘存厚的上宾。1929年,吴佩孚在大兴寺做56岁生辰,张佩兰挑选一名丫鬟,劝吴佩孚收房做了小妾。这位小妾后来曾和吴佩孚同到北京,但努力了10年,直到吴佩孚离开了人世,小妾仍然是空空如也,吴家人不得不信命了。

吴佩孚一生终不得子女。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她是宋朝皇族,蒙古帝国刚刚统一中原,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看重赵孟頫的特殊身份,被忽必烈征召入京为官。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字仲姬,也是一个才女。

据说,管氏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后裔,为了躲避战乱,其中一支从山东迁移到浙江的吴兴。由于管仲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臣贤士,所以人们就把管氏子孙在吴兴居住的地方称为栖贤镇。

管道升的父亲叫管伸,字直夫,母亲姓周。他们膝下无子,就管道升这一个宝贝女儿,但管道升继承了管家慷慨倜傥的个性,自小受到良好的家教与家学的熏陶,被他们夫妻视为掌上明珠,一心要为女儿找一位品貌双全,志同道合的佳婿。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由于父亲对女儿婚事的挑剔,这管道升早就过了出嫁的芳龄,成了大龄剩女,一直待字闺中,千寻万选,已经是老姑娘的管道升,二十八岁才出嫁给赵孟頫。

据说,二人结成连理,还是赵孟頫看到一幅管道升所画的一幅修竹图。对于绘画,赵孟頫是行家高手,他没想到世间还有如此绘画高超的小女子,于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二人结为夫妻。

赵孟頫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但到了他这辈已经风光不再,繁华与显赫已成为逝去的传说,南宋亡国,但刚刚兴起元朝上层很重视汉族士人。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元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已经三十多岁的赵孟頫被元世祖忽必烈召到京城,礼遇非常,任他为集贤直学士。

我们不清楚这赵孟頫为什么三十好几没有娶妻,当了元朝的官之后,才娶了大龄的管道升。

管道升性格豪爽,落落有丈夫气,为女中豪杰,可谓俯视巾帼,压倒须眉。夫妻俩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天造地设的绝配,共同的艺术追求,赋予他们太多的共同话题,一起品诗鉴词,一起临摹古帖。

管道升口口称丈夫为“吾雪松”(赵孟頫自号雪松道人),可见她对丈夫的崇拜与深爱。

管道升在一幅墨竹图(管道升最善长画墨竹)中题曰:“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窥见吾雪松精此墨竹,为日已久,亦颇会意。”

这管道升蛮会夸丈夫赵孟頫,其意是说:喜欢写写画画,这不属于女工范围,但是自己生来痴迷,情不自禁,又看到丈夫精通此道,每天一旁看着,耳濡目染,也就识得其中意趣(好男人都是夸出来的)。

赵孟頫出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两地生活,她思夫心切,画了一幅墨竹,题了一首小诗寄给丈夫:

夫君去日竹初栽,竹已成林君未来。

玉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79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