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也“闹鬼”?科学家为你分析白宫闹鬼事件

白宫也“闹鬼”?科学家为你分析白宫闹鬼事件,第1张

当有人问“世界上有鬼吗?”有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否认。但是,一些发生在身边或者自己经历的怪事,却无法解释。比如有时候蜡烛会无缘无故熄灭,地面会不停晃动,白宫闹鬼。当你去一些地方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浑身颤抖

白宫闹鬼事件

英国汉普顿宫一直有“闹鬼”的传统,美国白宫最近也闹鬼。鬼当然不存在,但是这些现象怎么解释呢?

白宫“闹鬼”事件频频流传,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很新奇,却不相信有鬼。这些超自然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谜。

最近报道白宫闹鬼频繁,打开白宫官网,上面有一个关于“白宫幽灵”的链接。打开链接里的视频文件,晚上看白宫。过了一会儿,一间卧室的门突然自动打开,某处突然发出神秘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房间里燃烧良好的蜡烛莫名其妙地熄灭了

幻影的幻影上次出现在伦敦西南部的汉普顿宫平安夜,据说这次有确凿的证据。汉普顿宫的安全监控系统首次拍到一个穿着长袍的“幽灵”。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关于“闹鬼”的传说。关于“鬼”也有各种猜测。有人认为是紧张产生幻觉,也有人认为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风、雨、闪电造成的奇怪氛围

英国科学家也开始了各种科学实验,希望用科学武器揭开“闹鬼”的神秘面纱。

白宫的照片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一个音乐会现场做了这个实验,在他演奏的四首歌曲中加入低频声波,也就是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

音乐之后,理查德。怀斯曼要求听众描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所有的听众都说,当音乐播放时,他们有一系列奇怪的感觉,如焦虑、悲伤、厌恶、恐惧等。有些人甚至感到后背发凉,这与人们在“闹鬼”时的感觉非常相似。

怀斯曼教授认为,这说明次声可以大大增强你已经体验过的感觉。比如你一开始觉得有点紧张,但听到次声后,你就更紧张了。

1814年火烧白宫(火烧白宫事件)

英美关系从一战开始,每逢重大行动,比如二战、冷战、海湾战争等,两国都是并肩作战,到现在英国完全以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指哪,英国打哪,有说法英国是美国的跟班,这话一点不假!但是你可曾知道,美国在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英国各种打压,其手段和当年对付中国的如出一辙!

美国本来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英国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最终迫使美国人起义,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一直到1783年,英国才承认美国独立,但英国一直没有放弃打压美国的努力。

在法国拿破仑战争时期,因为美国和法国走的很近,英国在对付法国的同时,还在不断的攻击美国的商船,美国在法国的支持下,也开始攻击英国船只,还进攻加拿大,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爆发,当时的英国因为忙着和拿破仑打,无暇顾及美国,但是没想到,拿破仑很快战败,英国迅速调主力来美国,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英国人直接打下了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慌忙开溜,愤怒的英国人烧毁了总统府和国会大厦,这里插一句,几十年后,英法联军也把中国的圆明园一把火烧了!战后,总统府外墙烧的漆黑,于是便把外墙刷成白色的,这就是白宫的由来。

经过这一战,美国彻底明白了,英国很强大,自己无力挑战,在以后的将近百年时间里,美国都不敢再去招惹英国,埋头发展,苦练内功,有点韬光养晦的意思。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英国一有机会便会给美国添堵,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英国表面中立,实际暗地里支持南方,就是想分裂美国,只是南方实力太弱,很快败了,英国才没有得逞,一直到一战,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被打烂,而美国因为远离战场。

而且还在战争中狠狠赚了一笔,国力大增,这时的英国和美国,一个开始走下霸主地位,一个开始登上霸主地位,二战后,美国稳坐霸主地位,无奈,当年欺负自己的 “校霸”,反过来成了自己的跟班!

1993年8月21日,叶利钦解散俄罗斯联邦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当天,联邦人代会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发表电视讲话,称叶利钦的做法是"国家政变",并任命当时的副总统鲁茨科伊行使总统权力。9月23日,人代会举行第十次会议,叶利钦组织力量围困议会大厦"白宫",与人代会保卫局及左翼代表形成武装对峙。10月4日,叶利钦下令军队向"白宫"发起攻击,造成流血事件。最后代表们投降,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被送进监狱,人民代表大会被武力解散。这就是莫斯科十月流血事件。

详见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11905

因为白宫戒备森严。准备袭击白宫的那架被劫持客机因为机上乘客群起反抗,在争斗中失控坠毁在半路上了。

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

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扩展资料:

几乎在9/11之后,美国人将他们可以用来保卫国家的所有技术奉为神圣。民意调查显示,支持政府尽快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比率,由2001年8月的约54%上升至9月25日的逾80%。

随着美国政府和反对派团结一致,将反恐作为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的尖锐分歧几乎立即消失。

布什政府最初是一个“软弱”的政府,在它的早期,前景是暗淡的。9/11之后,共和党政府变成了一个准战时政府,确实展示了出色的危机管理和果断的行动反应。它点燃了美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并提升了受到“9·11”袭击重创的国民情绪。

“9·11”事件发生后,不仅美国的盟国对美国表示同情和支持,非盟国也对美国打击恐怖主义表示支持。美国加强了与盟国的合作,也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

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与德国、日本等地区主要国家高层互访和会晤增多,电话热线频繁开通。

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对美国人民的心理影响是深刻的,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安全感被严重削弱。

-9·11事件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因为事件发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而得名。美国的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也因卷入该事件,被迫辞职,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甚至在世界政坛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水门事件虽然已经过去近50年,仍然余波未息,有关该事件的小说、传记陆续问世,更是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究它的真相。正如《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费舍尔所说:"水门事件一直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小说、**中,也在儿童读物和流行乐曲中,那是我们身上刚刚愈合的伤口,依然留着稚嫩的疤痕。"

1972年6月17日凌晨,五名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的"窃贼"被捕,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三流撬窃案",后来却演变成一件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的政治丑闻。潜入的窃贼不为偷盗财物,而是奉命偷拍文件,安装窃听器,以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

水门事件发生时,正值两党竞选激烈之时,在刚发生的头几个月里,并没有受到美国新闻界的太多关注。

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只有52%的美国人知道"水门"这个词,但当时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却敏锐地嗅到这一事件,派遣了艾尔雷德·刘易斯和鲍勒垫伍德沃德这两位记着前去采访,也由此拉开了揭露水门事件的序幕。

调查的逐步深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代号为"深喉",实是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菲尔特的帮助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陆续发表了多篇报道,在发表了题为《证实尼克松的高级助手与秘密基金的联系》一文后,更是将水门事件推上了风尖浪口,成为1973年美国最大的新闻。

《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层层揭露,尼克松也开始了对《邮报》的打击和报复,先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运动负责人克拉克·麦格雷戈指控《邮报》"含沙射影,散布小道消息,捏造罪名,无中生有……以造成白宫和水门事件有直接联系的假象。"又不许邮报记者报道白宫社会活动,甚至不让《邮报》公司所属的电视台更新执照,尽管尼克松百般刁难,也不能阻止水门事件的继续曝光。

随着《华盛顿邮报》的不断揭露,联邦调查局的深入调查,水门事件也发展到最精彩的阶段。1973年7月16日,尼克松的前助理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向欧文调查委员会透露:尼克松的白宫办公室里有一套可以秘密录音的设备,而从1970年以来,尼克松就把在白宫办公室里的谈话都秘密地录了音,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舆论哗然。1

974年7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以8票对0票一致裁决尼克松交出传调的录音带,并提出了对他的几大弹劾提案:阻挠司法程序、滥用总统权力、违背宪法、拒绝国会传讯,至此,尼克松大势已去,辞职也只是时间问题。

纵观水门事件的全过程,表面上看似乎是《华盛顿邮报》对政治丑闻的正义揭露,引起国会和司法部门的介入调查,以至总统下台。实际上是美国两大权势集团为争夺权力而展开的斗争。美国自建国以来,东北部地区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形成了东部权势集团,也有"老牌富豪"和"北方佬"之称,东部集团控制着国会两院,决定着美国的内外政策,对其它地区的文化价值和道德标准也有很大影响,更有着左右总统候选人的影响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美国西南部边缘地区的新兴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权力中心也随之转移,形成了和东北部自由主义权势集团相对立的保守主义权势集团。

尼克松便是保守主义权势集团的代表,自他1968年上台后,就有意力图加强保守主义的势力,主张对政府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以削弱东北部自由主义权势集团的势力。

197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性的优势再次获选,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彻底打击东部权势集团的势力,建立以保守主义为首的势力,他试图通过调整国家预算项目、改组政府机构,调整政府人员、改革税收制度等三个方面,彻底扭转局面。

美国白宫战情室位于白宫地下室,处于严密安全保卫之下。

内部细节:

(1)电子钟显示不同时区

白宫战情室墙上的电子钟显示三个时间:华盛顿当地时间、美国总统此刻所在地的时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间。

(2)总统会议室布满摄像头

白宫战情室的4个房间中以总统会议室最大,可容纳23人,新配置6个平面电视监控器,到处都是摄像头。

(3)通讯中心电视不停播

战情室总统会议室对面是通讯中心,新加的太空舱形电话亭是装修重点之一,隔音特佳。另外有一排保密电话。墙上大电视不停播放CNN、福克斯电视等频道,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全球所有突发事态。

(4)天花板安装传感器

白宫官员表示,战情室的工作人员曾经要求在前门安装便携式电话和传呼机,新翻修后的战情室在天花板里安装了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探测到这类设备,而且会发出警报。所以,手机、传呼机之类的东西就不能放在这里了。但为了联系方便,附近安装了两个圆柱形的亭子,里面装有加密电话。

(5)总统使用的主会议室,也就是他通常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的地方,装有6台带视频会议摄像机的平板电视,上面清楚地显示着目前正在讨论的话题的安全等级,麦克风是否开着,是否处于反窃听状态。

白宫战情室在肯尼迪时代设立。1961年美国武力侵略古巴猪湾的行动失败后,总统肯尼迪脸面无光,他归咎于美国无法掌握即时情报,因此决定在白宫设立战情室,方便收集和管理各方情报。

里根时代的战情室主任迈克尔·博恩于2003年出版的《神经中枢》前,战情室只见于虚构的描写中。它出现于不少电视剧**中,包括受欢迎的《白宫群英》。

在好莱坞**里,白宫战情室通常被描述为一个高科技中心:在灯光昏暗,装饰并不豪华的会议桌旁,一群身着深色套装的实权人物向总统提着建议——它已经成为美国的门面。战情室也是白宫中保密级别最高的设施,不是总统身边的人,很难有机会进入。三个巨大的电子屏幕。参与部门标志。

战情室内部到处都是高科技

白宫西翼地下的战情室是一个高科技的情报安全中枢,让美国总统可以随时随地召集一众幕僚和国安首长举行机密会议,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

在小布什执政时代,白宫战情室由465平方米扩大到744平方米,会议室由原来的两间增加到四间,可以同一时间举行五个视像会议,加强总统对国家的监控能力。即使总统身处“空军一号”,或是正在海外进行国事访问,仍然可以远距离召集高官和幕僚,召开关乎美国安全的绝密会议。

自从肯尼迪总统设置战情室,在过去40年曾经多次进行装修,但都是小规模,耗时8个月的大翻修还是首次。整项工程铺设长达64公里的通讯光纤缆,外加32公里的电缆以及9200个光纤接收器,会议室靠近门口的墙上有一台超大屏幕的平面电视,一洗以前的过时感觉。这台平面大电视是对外监控器,值班人员通过它可以看到走廊的情况,保安意义进一步增强。其他会议室都挂满大型平面电视,随时接收海外资讯和情况。

白宫战情室(这间地下情报中心)所有房间的墙壁都装上木板,隐藏了视听通讯设备,应用大量隔音技术。20多名人员全天候轮班工作,他们来自中央情报局或国防军情局,监控全球情况,即时汇报重大事件给白宫高级幕僚。有谁能够想象,美国政府的很多高官每天深夜都在紧张工作。这些人都是围在总统身边,负责国家安危的“夜猫子”高官: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琼斯、国防部部长罗伯特·盖茨、国土安全部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美国国家反恐中心主任迈克尔·莱特等。从以下这些情报高官的行程中,可见一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92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