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因为沟通不同步吵架很厉害,如何改善?

异地恋因为沟通不同步吵架很厉害,如何改善?,第1张

        我跟女朋友就是异地恋,在一起的204天里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数的过来的,虽然我们两个的性格都比较随和,但毕竟是异地很多问题肯定没有当面解决来的轻巧。

        虽然总会发生争吵但是就算争吵也会让异地恋的人们羡慕不已,毕竟也是可以面对面得在一起说话,虽然可能也会争吵得面红耳赤,但就算是这样,真正爱得人也不会和你分手。

        异地恋很多时候总会面对冰冷得手机屏幕,面对得是看不出情感得标点符号,有时候甚至口是心非当然这都是很不走心的恋情。异地恋有时候也会争吵,比如说女友想去做一件事情,但是跟你商量后,你表示不能同意或是认同,这时候你们得意见就会产生分歧,紧接着言语会变得激动,你们就会发生一些争吵,而女朋友这时候便会很生气……

        一般异地得交流都是通过微信QQ进行的,如果突然想去商量什么事情,打个电话就好了,电话里面的沟通也是比微信QQ的语音文字沟通直观的多。

        一般异地在电话里生气了说话的语气一定不要过激,如果说话的语气不好还会导致两个人不断的争吵。一般情况如果不是很严重,就先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小礼物过去,先好好的道个歉,毕竟只是暂时闹个矛盾,然后下次见面的时候再一起好好的嗨皮一下,忘掉之前的不开心,这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是吗?

总之一切都要走心,走心的爱情才能长久。

你好我也是刚刚才初次恋爱的开始只是有点感觉 互相好奇最好不知怎么就成恋爱了慢慢好奇心没了也就没多大兴趣了 就没有以前包容了所以经常吵架我们每次吵完架都会互相不理对方但作为男生还是多让让女生吵架时正在气头上不要太当真男生主动点承认错误女士一般不会拒绝的如果拒绝了那就GG吧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智慧。好好说话,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鱼得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好好说话,话不投机就是吵,最后不欢而散。

一、我们为什么无法好好说话

我们从小读书、长大参加工作,脑子里灌输最多的观念就是:对与错、好与坏、义务与责任、评判与要求、抱怨与指责、惩罚与奖励等。我们从未被灌输过需求,也并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也通常会引用这些概念作为谈话的依据,而忽略真正的谈话目的是满足双方的需求。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对与错)

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就是坏孩子    (好与坏)

要媳妇是干什么?要老公有什么用  (义务与责任)

他这个人很笨                    (评论与要求)

你这个人很无聊                  (抱怨与指责)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惩罚与奖励)

谈话的一方通常会带着评论、抱怨、指责去与另一方对话,当另一方由于不被尊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开始抵触,随后争吵就开始了,即使在工作中,员工迫于领导的权威没有出声,并不代表他被尊重的需求消失了,只是被压制了而已,这种需求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爆发,如每个员工因为领导的一句话突然辞职,许多人看着好像是突然,但也许是这个员工多次自尊被伤后爆发的结果。

二、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说话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包含谈话的双方,这个需求包含两个方面:

提供信息和知识、增进共鸣和了解、唤起行动

被尊重、被认可、被平等相待

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好好说话?

梁秋实说:“说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古人云:”话到嘴边咽半句“就是思考说话的主题、层次和头尾的结果。具体而言好好说话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1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灵性导师基督·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在描述事实时,不带评论的描述也是描述的最高形式。

2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清楚的叙述感受,不解读他人的行为,不要暗示对方的责任、不要企图让对方自责,因为这些都会激起对方的自我保护,从而引起争吵。

3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提出你希望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正向语言更倾向于请求,负向语言倾向于命令或要求。

4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要求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想要操控对方。警惕使用“必须”、“应该”等词语。

不带评论、不带指责、正向语言、请求协助都是要求我们在谈话的时候满足对方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只有这样,谈话的需求才能真正被满足。

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案例

男人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回到家里在饭桌上板着脸一言不发

通常的沟通方式

女人看见后,挺不高兴地说:“我一天累死累活,忙里忙外容易吗,回到家里还要看你的脸色(指责),你对我有什么意见直接说吧(操控)。”男人心里正烦,于是没好气的来一句:”你有病哇。于是一场争吵开始了。

好好说话的沟通方式

女人

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老公,今天你饭桌上一言不发,脸色也不好

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我感觉家里的气氛有点压抑

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我们每天工作很忙很累,到了家里我希望咱们全家能开开心心的

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你看你能不能说一下,你今天怎么了

男人

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我在思考工作的事情

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没什么大事,你别担心

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我一会儿想一个人静静

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你和孩子一会儿不要来打扰我

四、好好说话要警惕陷入以下误区

即使了解了好好说话的方法,我们通常也会因为陷入以下误区而导致争吵。

概念混淆的误区

李笑来说:概念是一切认知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我们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正确的概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思考,从而正确地行动。

1、 混淆了想象与事实

单看想象和事实,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很好区分啊,但实际生活中,不一小心就会混淆。并且由此而引发争吵。比如上例中女人所说的:“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就是想象,男人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家里,女人想象男人的情绪是对她有意见,并且将想象当作事实,由此引发了一场争吵。

2、 混淆了评论与事实

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情况,而评论却是主观的判断。这两个概念也经常会混淆。例如:丈夫陪妻子逛街逛累了,走了一下午都没买到合适的衣服,于是就有点不耐烦,脱口而出:“你可真难伺候,买件衣服有那么难么。”这个“难伺候”就是丈夫给妻子的评论,妻子被贴了“标签”以后。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不满,于是开始了与丈夫的对抗,一场争吵开始了。

3、混淆了操控与要求

比如:某公司的老板,为了让员工在低薪的情况下也能努力工作,在公司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文章的意思是那些假装高逼格的公司因为薪酬福利待遇太好倒闭了),并且在公司会议上跟员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最贵的员工,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工作的员工。”本来他想通过这样的沟通,操控员工的思想,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员工当时没有与公司领导争吵,但是随后多名重要的员工开始用脚投票,陆陆续续离职,表达了对公司操控自己思想的不满。

自说自话的误区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只嘴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卡耐基说:”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乐于倾听的人“。艾默生说:”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由此可见,听非常重要,但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只顾说而忽略听。正如“鸡同鸭”。

甲:你去哪儿了

乙:我刚吃了饭

这个例子中,甲和乙都在自说自话,根本不存在沟通。

人为设定标准

说话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那个好那个坏 ,而是为了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况且生活中许多事情本来就很难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直接指出对方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很容易引起对方防御性反击,最后大家不欢而散。比如有人喜欢给别人做形象指导“你这样穿不对,你那样穿不好”。很容易引起不满,甚至是一场争吵。

道德挟持的误区

道德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不能以道德挟持别人的行为。比如,甲在地铁上看见有人随便扔瓜子壳,于是上去阻止:“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甲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企图通过压制对方来达到不让对方乱扔垃圾的目的,哪知激起对方的防卫心理,对方不不仅不理甲方的要求,还与甲展开了一场争吵:”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

胁迫惩罚的误区

在说话时,通过提出惩罚,使对方害怕,而达到沟通目的。这样对方即使满足你的需求,也是在压制了自己被平等对待和尊重的需求后被迫做出的让步,因此,很容易将不满堆积起来,引起日后的爆发。比如:‘你再这样,你相信不相信我会揍你’,对方也许会说以后不了,也许会出于自尊回应:“好啊,我看到底谁揍谁”,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以上所有误区看着简单,只有经常刻意练习才能避免。

有一句话说的好:“说话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以及对方听完后理解了什么”。

一招解决吵架无法沟通的问题|一看就会

你是不是觉得每次吵架都觉得发挥不好,吵不明白!每次都是一肚子气,问题也没有解决,反反复复!这就是无效沟通,本质上是通过消耗生命的方式攒够失望后离开,姑娘们真的大可不必。

吵架的罪归祸首:你们吵架频道不对!你讲理的时候他讲情绪!你讲情绪的时候他讲理!就导致两个人永远鸡同鸭讲,不是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就是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据说要吵100次架,沟通复盘不少于80次,才能发现的真相)。

具体解决办法:两个人再有意见、分歧,就直接开口问:今天吵什么道理还是情绪(回复话术可根据语境、说法风格调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句话只要问出口,剑拔弩张的氛围一下就变得轻松。因为双方都清楚,无论怎么吵,你都爱他,他也爱你,又何必继续吵下去呢不信的话,可以跟TA吵多几次,找找感觉。

透过现象看本质:吵架是双方需求发生冲突后渴望对方满足自身需求的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没资格或不够能力与对方进行价值交换。才通过拉动情绪、暴力等外力的方式进行破格获取,是弱势群体的无能行为,属于大众流行的弱势文化。

反之,强势文化是通过吵架了解。对方需求后,互相想办法满足对方需求,完成价值交换,这才是吵架的最终目的,越吵才会就越幸福,拥抱吵架,拥抱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获利!顺便延伸一下:自然生存规律是优胜略汰,才衍生出人的生存本能和自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回到吵架话题本身,但凡少点理智的约束,都可以把亲密关系干到趴下,这就有了家暴!所以呀,我就敢笃定,有家暴的人,在起冲突的某个点上就是无能!刚开始被打的女人,无一例外不都触发了家暴男脆弱心理,引起了他的反抗自慰心理罢了。

是观念的不同,因为三观不同就没办法走到一起,所以很容易吵架。三观不合,举例说明:你要去北方看雪景,他要去南方看沙滩;你要去吃大排档,他要去高端酒吧;你要买电风扇,他永远觉得电风扇是多余的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争吵,就是打冷战。

很多人,就是因为地位过于悬殊,后来走不到一块,两个人的生活圈,不一样。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圈没有快乐,不是幸福的,而是每个人感觉不一样,觉得我的生活圈,你不融入,我就看你不顺,我也不会走进你的生活圈。

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方正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样的关系,不管你们遇到的时候,感觉多么好,后来,还是天南地北,走丢了,找不到了,也不去找了。所以很多人最后都选择了分开。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是害怕孤独的,是群居的为好。但是,和三观不合的人,群居?恐怕不行。我宁愿一个人单身,孤傲,也不和人天天吵闹不休。这样的观念,在男女之间体现最明显。

多少夫妻,走着走着,发现三观不合,彼此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变成沉默,爱理不理,最后是各自寻找快乐,分道扬镳迟早的事情。一个家庭,没有了温馨,还回来干什么?多少人,回到家,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

多少人,夫妻名存实亡,摇摇欲坠的关系,让感情很尴尬,但为了孩子和老人、还有其他利益,不得不在一起。熬下去吧,难受,不熬下去吧,人生何去何从。当然,这样的关系,是维持不了一辈子的,迟早要离。即便不是真正的离婚,也是心和心离开了,越来越远了。

所以,如果经常争吵的话,那肯定是你们的三观不一致,趁早分开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22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