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兴衰无不本于闺门,第1张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这段文字来源于司马光为程夫人撰写的墓志铭。司马光我们都熟悉,“司马光砸缸,救了小朋友”,耳熟能详;其政治生涯也非常光鲜,官至一国之相。那么程夫人何许人也?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背后的女人,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唐宋八大家,苏家独占其三,历史上论家学渊源,也就“三曹”能与之媲美了。甚至程夫人的幼女,苏八娘都颇有文名。不是一句牛逼能概括的了。

    女人的情商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智商又可以维持生计,管好家务,已经可以称之为贤妻了;何况像夫人这样,辅导丈夫儿子以才学闻名天下,不是见识、思维都登峰造极,又怎么能做到如此程度呢?古人说,每个成功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机智的女人,古人诚不欺我啊。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司马光对程夫人的赞誉。后来者更是多将苏母与孟母和岳母相提并论。

    程夫人(1010-1057年) ,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18岁同苏洵结婚,勉励夫君读书,又是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启蒙教师。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18岁的程姑娘嫁给了19岁的苏洵。

    在当时眉州地界上,有三大家族,程家、石家、苏家。咱们先盘一盘程夫人的背景,程夫人的祖父程仁霸做过录事参军,父亲程文应官至大理寺丞(在公安部任职),而且程家经营有方,是眉州首富。程家既有钱又有权,而程夫人算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妥妥的白富美。

    而苏家同样不俗,苏家之祖苏味道,在武则天时期官至宰相(总理),后被贬至眉州任刺史(省委书记);从唐代到宋代,时间过了太多年;苏家在经济实力上已经没落了。到了苏序这一代,已经田不过二倾,只能算是中小地主了。但是苏家这么多年虽然不搞钱,但是别的方面搞的不错。一个是各代都与大族通婚,算是当地有根底的名门望族;另一方面,苏家的名声很好,仗义疏财,解困乡邻,乐善好施,族人多忠信孝友,重视礼法。苏家学风浓厚,苏洵的二哥苏涣高中进士,也是颇具影响力的。

    一方有钱有权,一方名门望族,算是门当户对。那为什么说是下嫁了呢?程夫人自幼知书达理、温良端庄,非常完美。而苏洵就比较拉胯了。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的苏洵就是个街溜子,每天正事儿不干瞎晃悠。这桩婚事被程夫人的哥哥程浚极力反对,想想也对,且不说苏家的经济状况咋样,谁能接受把妹妹嫁给个浪荡子呢。就连苏洵的哥哥和亲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宋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程文应和苏序两人是同窗,又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对苏家和苏洵都有很深的了解。他觉得苏洵是个潜力股。而苏洵的老爹苏序,高兴的都找不着北了快,说有了这儿媳妇,我家三儿子崛起指日可待了。就这样程夫人就下嫁了。

维护丈夫尊严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大器晚成的范例,鼓励孩子们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

   苏洵的父亲苏序,为人平易,轻财好施,“喜为善而不好读书”;估计苏洵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和纵容,“始余少年,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 这是苏洵自己写的,19岁结婚,到27岁,苏洵一个已婚人士,瞎玩度过了8年。这要一般女性,嫁给这么个不上进的老公,估计内心早崩溃了。程夫人当然也是很郁闷,不过值得赞赏的是,虽然她非常希望丈夫能够建功立业,但她始终保持宽容和隐忍,并没有急于跟苏洵吵架,也没有对苏洵失望;她始终相信自己丈夫的才华。

  不但如此,程夫人还很注意维护丈夫的尊严。有一次,有人问程夫人,你是个富二代,父母又那么疼你,为什么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呢,往娘家要点钱不行么?程夫人回答说,要是我开口求父母,自然能改善生活,但那样置我丈夫于何地,别人难道不会诟病我丈夫靠岳父养活家人?

挑起生活重担

  也许是母亲的去世给苏洵带来了触动,也许是对二哥苏涣治理地方获得的成绩有所羡慕,也许是程夫人多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7岁的苏洵终于决定发奋读书了。

  他对程夫人说:虽然我二十七了,但我觉得我能行,但是我得赚钱养家啊,发奋学习影响生计怎么办呢?(说实话,我都有点为苏洵感到害羞了)

  程夫人回答:我早就想说了,只不过害怕你认为是为我而学,你如果有这样的志向,那么就让我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吧。

  程夫人把嫁妆首饰卖了,用来做生意,没几年就发家致富了。怎一个牛逼了得。

苏洵的成就

    苏洵的文学和政治理论成就很高,位列唐宋八大家。

    他大器晚成,成名后,却只做过试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修,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没有途径实现他的王佐之才。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苏洵有考试综合症,逢考必输。

程夫人不但相夫有道,而且教子有方。

丈夫外出游学,她不但承担启蒙教育,还注重培养儿子的高贵品质,她要求苏轼苏辙,“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

直言进谏,不吝己身,舍生取义

    “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这是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追忆母亲家教往事。

    家教内容讲的是范滂舍生取义的故事。范滂被昏君逮捕入狱处以死刑,临死前与母亲诀别。范滂对母亲说:“弟弟很孝顺,我很放心,只求母亲不要因为我太过悲伤,我死得其所”,范滂母亲深明大义,对儿子说:“名誉和寿命不可兼得,你获得了李膺、杜密一样的好名誉,没什么好悔恨的!”

  读到这个故事,程夫人感慨叹息。苏轼在一旁问道:“如果我也像范滂一样,母亲能理解支持我么?”,程夫人回答说:“你能像范滂一样,我难道不能像他母亲一样么?”。苏轼很受振奋,产生了济世为民的志向,程夫人高兴万分,“我终于有个顶天立地的儿子了!”

    苏轼、苏辙一生,立场坚定,既不附和“新党”,也不倒向“旧党”,所以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苏轼简直是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他们从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虽然显得不合时宜,但是正直坚强,敢说敢为。

婚姻观

    程夫人对苏轼兄弟的婚姻观也影响巨大。

    苏辙的妻子是史氏,与其白头偕老。苏辙非常敬重自己的妻子,曾经感慨妻子随自己奔波多地,忧患多于享乐。看得出婚姻非常和谐。

    而苏轼的婚姻就坎坷一些,一共三个妻子。第一个名为王弗,眉州青神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温良淑贤且有才华;可以同苏轼一起读书,也能帮苏轼查漏补缺,可惜年仅27岁就病逝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自思量,自难忘” 就是苏轼悼念王弗的。第二个妻子名为王闰之,是青神王介之女,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崇拜苏轼,非常贤惠。可惜也是早逝,苏轼对她的死悲痛万分,称之为“弃我而先”,说自己“泪尽目干”。第三个是苏轼的侍妾王朝云,原为钱塘歌女,朝云非常聪慧,也非常理解苏轼,能与苏轼产生精神共鸣。可惜随苏轼被贬惠州,因水土不服而病死。

政治成就

    苏轼少年得志,二十二岁进士及第,然而一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差点被搞死。不过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苏轼一生八典名郡(密、徐、湖、登、杭、颍、扬、定),地方政绩显著。

    苏辙的政治才能在元祐年间才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曾官至门下侍郎(副总理)。

    苏轼兄弟两人,都是有当世之志,又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实干家。

人最高贵的品质,往往会在苦难中熠熠发光。

生活质量降低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这段话讲的是,程夫人并没有富家**的娇贵,家务做的很好,关系处理的也不错,大家对她一致称赞。这点其实是不容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程夫人能接受生活质量的急剧降低,还能高情商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实在难能可贵。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脾气大,性格古怪,大家都对其非常害怕,在她面前走路都怕弄出声响,唯有程夫人能把老人家搞定。

丈夫不上进

    没有比没有希望更可怕的事儿了。如果说暂时的困苦,还能一起面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困苦呢。丈夫不上进这个事儿,公公又是纵容的态度。再加上丈夫的二哥进士及第做对比;我觉得叫谁来心态都得崩。更遑论维护丈夫的尊严了。而程夫人默默付出了几十年。

哪怕后来苏洵开始发奋读书了,仍然是屡试不中,这也挺让人崩溃的。

子女夭折

    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程夫人一共生了6个孩子。老大为女孩,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老二为女孩,十三四岁早亡;老三为男孩,取名苏景先,三四岁亦因病夭折;老四为女孩,取名苏八娘,十八岁因受夫家虐待而亡;

    生活质量下降,丈夫不上进,自己要维持生计,再叠加孩子夭折;不知道多么坚强的人,才能承受如此多的苦难。同时也让我感慨那个时代孩子的夭折率,简直恐怖。

夫家与娘家的决裂

    苏八娘是程夫人第四个孩子,加上苏洵二哥家的四个孩子,排行老八。前三个孩子都夭折了,苏洵和程夫人非常喜欢苏八娘,而苏八娘也表现非常高的文学天赋,“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乡人皆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无欢欣。”  当时民间重视与娘家联姻,以求亲上加亲,苏洵本来不同意将女儿嫁给其表哥程之才(程夫人的侄子,程浚的儿子)的,但民风如此便应允了婚事。可苏八娘婚后的生活一直忧郁不已,经常受到夫家的指责。十七岁生一子,以致身染重病,而程家根本不给诊治,苏洵夫妇只好把苏八娘接回家治疗,病情逐渐有所好转,而夫家却以“不归觐”夺走苏八娘身边的小孩,以致苏八娘旧病复发,三日而亡。从此以后,苏程两家便绝交了。

  这中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程夫人了,女儿遭虐待而死,虐待女儿的是自己的哥哥和侄子,而丈夫因此与娘家决裂。

英年早逝

    程夫人1057年4月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坚忍忙碌了一生,却享受不到丁点的成果。看不到丈夫“文字炜炜,叹惊群公”,看不到悉心教导的两个儿子同时进士及第。“我独悲子,生逢百殃”,苏洵心疼亡妻,心疼她经历了那么多苦难。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程夫人对钱财的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上面的章节我们提过,程夫人因为照顾丈夫的尊严,而不向娘家求助。这种品质已是难能可贵。没想到还有更可贵的事儿:因为做生意,程夫人积攒了很多家财,她认为这么多财物并不是福气,还会累及子孙。所以程夫人仗义疏财,资助族人婚丧嫁娶,提供钱财为乡邻救急。司马光称之为,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不发宿藏

  苏轼曾回忆母亲不发宿藏,讲了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发生在程夫人早期做生意时候。当时的苏家并不富裕,在纱縠行租房子住。丫鬟发现了个土坑,里面有个瓮。大家都认为里面可能藏有财物,想取出来打开。程夫人说,这是前人的财物,并不属于苏家所有,让大家重新埋好,并禁止大家再去挖取。

    第二件事发生在苏轼凤翔为官的居所里。苏轼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了个隆起了一个小土包。天下大雪不能掩盖。苏轼认为是古人埋藏的丹药,准备让仆人挖出来看看。他的妻子王弗及时阻止了他说:“如果母亲还在,一定不会让你发掘。” 听了妻子的话,苏轼想起了在眉山纱縠行故居母亲不发宿藏的往事,一下警醒了过来。

    苏轼既赞颂了母亲“行廉”的优良品质,又揭示了母亲优良品质对子女的深远影响。正是有了程夫人“行廉”的言传身教,苏轼兄弟才能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从不藏污纳垢、追名逐利;而在贬谪困窘之时,又能固守清贫,自食其力,决不苟且。

不残鸟雀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记叙到:小时候自家的书房、院落中,竹柏丛生,杂花满院。美丽的桐花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主人和睦相处,巢穴低得可随手拿到。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只花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在苏轼兄弟的救护下,小鸟也未能幸免。苏轼手捧血淋淋的小鸟不知所措。小伙伴中有的吵着要烤来吃。这时,程夫人来了,当问明情况,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件事让苏轼终生难忘。

    程夫人不残鸟雀的“性仁”之举深深影响着苏轼兄弟,让他们自小就培养起仁爱之心。他们尊敬老人,友爱兄弟,与人为善。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苏轼兄弟处处以民为本,无论是在仕途顺利之时还是贬谪落难之际,他们都极尽自己所能,为民谋利,为民做好事。

    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程夫人教导出了两个品质高尚的儿子,使他们具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我们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而极度喜欢他们。然而从惜身以成事的角度,杀身成仁固然值得尊敬,那身死之后事儿由谁来完成呢?党争争来争去最后争的都是利益,做事既要有菩萨心肠、又得有雷霆手段。这是理想主义者普遍的问题。有时候忍辱负重也并不是怯懦。

  姓名: 岛津义弘 1535 -- 1619

  别名: 兵库头,忠平,又四郎,义珍

  道号:维新斋

  官位: 不详

  身份:岛津贵久次男

  传:率领勇猛的萨摩军团,辅助父贵久,兄岛津义久统一九州,人称"鬼岛津"的名将

  1554年,大隅岩剑城攻城战,首次上阵

  1572年,木岐原之战,以少数兵力击破伊东军 耳川之战,水俣城之战,居功至伟

  1587年,岛津家降服丰臣家后继任家督

  关原会战中从属西军西军败阵时,义弘血战逃脱战后,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极力求情, 得以免罪

  岛津义弘

  说到萨摩岛津家,大家反应出来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岛津家义久这四兄弟,能够出色的发挥兄弟们的能力,保持家中始终的团结,是岛津家九州制霸过程中最不可缺的一个条件。这兄弟四人的能力,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很高。

  四人中人气最旺者,当属老二岛津义弘。

  人称“鬼石蔓子”,“鬼岛津”的岛津义弘,是岛津一门中最出色的战将。(俺是认为家久略强啦)义弘性格坚强,遇事能冷静分析、处惊不乱,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在家中无人能比的,这一切都注定了义弘日后将成为九州乃至全国的头号名将。

  在光荣的信长野望系列游戏中,义弘的武力始终高居前五位,且兵科数值也是比例最好的,义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比起加藤清正,立花宗茂等后期名将处境好多了)可能有人会问:冲田咀合战,户次川合战这几次关系到岛津家命运的战役都是四男家久指挥的,义弘凭什么排在家久之前呢?

  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义弘生涯中的三大场战役,决定了义弘九州第一名将的命运。

  众所周知,义弘的成名之战,是与日向伊东家的木崎原合战中,仅以不到五百兵的少数兵力,基本上无人伤亡的战绩大胜,这在日本合战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木崎原合战也被安了个“九州桶狭间”的名誉)伊东家的将领,在游戏中看起来一个个都像面人般,其实不然,伊东家与岛津家两家多年来一直为日向良港油津的争夺而反复争斗着。(这也就创下了个日本史上城池争夺的最高记录:一共一百四十年的沃肥城争夺史)第一代争斗是伊东家第一位名君伊东佑国挑起(由于沃肥城拥有九州最繁华的几座城下町),手势高达一万八千的精兵攻打当时岛津藩名将——即沃肥城的修建者新纳忠续所守的沃肥城,在强攻十七日不落后,岛津军八千援军开到,里应外合,大败伊东军,佑国也在战役中战死。

  接着是从一四八五年到一五六七年这段时间内,沃肥城五易其主,可见争夺之激烈。一五六八年,伊东佑国的孙子义佑经过三十一日的苦战夺回沃肥城,为伊东家迎来史上的最高峰奠定基础,这时候,伊东家领有日向全境,大耦北部等四十八城近四十五万石的领地。

  但是,伊东家的这段高峰仅仅保持了五年不到,就因元龟三年(一五七二年)的木崎原之战中而再也无力与岛津家抗衡了,而这场大战就是义弘一手领导的,从此,义弘名声大振,成为南九州地区无人不知的猛将。

  义弘生涯中的第二场大战役,是在侵略朝鲜之时的“泗川合战”,由于是鬼子砍俺们中国人,俺也不多讲了,但是给大家两组数据参考参考:

  日军 萨摩军八千 明军 四万军以上(甚至还有吹成二十万的说法)

  伤亡 一千七百人左右 伤亡 近八千人

  由此可见,俺们明军,在这一仗可是够狼狈的。(可惜啊,戚继光老大没能多活个十年,要不从哪儿生出这组数据啊)

  第三场大战役关原之战是义弘生涯中最危险的一仗,手下多员名将战死(长寿院盛淳,岛津丰久,肝付兼护,川上忠坚等),自己也险些失去性命,不过这一仗倒是为义弘一生的征战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秀吉以不会“节约”萨摩隼人而出名(一生对岛津家都无比刻薄,岁久和家久之死便是秀吉打压岛津家的最好证据,但到头来忠于自己的还只有岛津家),在侵朝战争的最后一战,也就是退却之战中将接应殿后的重任交给了俺们萨摩隼人,这就是萨摩军的悲剧——露梁海战。不善水战的萨军面对无敌的李舜臣朝鲜水军,损失惨重,绝对伤亡人数在一万人以上,从此元气大伤,此后十多年都没能恢复过来。

  关原之战中,义弘像是赶集般领出了一千多军,赶赴战场,其本人就在这一仗中没有抱下生还的打算。

  由于战前石田三成军不援救岛津丰久队,义弘在大战的开始一直都抱观望态度,直到西军总败退的时候,义弘才勇敢的站了出来。布下锋矢阵,突破德川军本阵,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蹴散后退却,面对如山似海般的追军,义弘仍然能保持相当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决定了有秩序的退却行动。当然,侄子丰久和军师长寿院盛淳都充当了替死鬼的角色,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义弘的军师长寿院盛淳。

  姓名: 岛津义久

  别名: 虎寿丸,忠良,又三郎。道号:龙伯

  官位: 修理大夫,三郎左卫门尉

  传:

  岛津贵久嫡男。

  1566年继任家督后,致力于统一九州大业。 拥有优秀的兄弟和勇猛的家臣团,是一名优秀的家督。德川家康曾对他赞不绝口。

  木崎原之战攻破伊东家,大隅肝付家归附。 耳川之战,攻破大友宗麟军。 冲田畷之战,攻破龙造寺隆信军。 此时,除筑前,丰前外,九州全域统一。

  大友宗麟请丰臣军来援。 户次川之战,击破丰臣军先锋仙石秀久军。

  但丰臣秀长领军来后,丰臣军势大,岛津义久决定出家,将家督让予岛津义弘,岛津家降服。 降后,领地削减为萨摩,大隅及日向一部分,九州统一之野望破灭。

  岛津义久年表

  元龟3年 1572木崎原合战以少胜多,以3000兵大破日向伊东氏,掌握南九州霸权

  天正5年 1577在高原之战中击败伊东义佑,迫使其逃往丰后

  天正6年 1578基督教大名大友宗麟率军43000攻日向,岛津军在耳川之战中将其击破

  天正12年 1584岛津家久军3000和有马晴信军5000组成的联军,在冲田畷击破龙造寺军15000

  天正14年 1586家久在户次川之战中击败秀吉九州派遣军第一阵仙石秀久,宗麟向秀吉求援

  天正15年 1587秀吉大军25万来攻,岛津家投降,义久让位与义弘,岛津家仍领大隅一国

  天正20年 1592参加丰臣秀吉的朝鲜出阵

  文禄元年 1592义弘之子即义久之侄子岛津久保在朝鲜病死

  文禄2年 1593义弘次子即义久侄子岛津忠恒18岁朝鲜初阵

  文禄4年 1595秀吉任命岛津为萨摩、大隅、日向三国守

  文禄5年 1596秀吉命岛津家再出阵朝鲜

  庆长2年 1597义弘渡海来到朝鲜参战,在泗川古城旁另筑新城

  庆长3年 1599丰臣秀吉在大坂城死;明军4万(一说20万)进攻泗川,义弘放弃泗川古城,退守新城,斩首7000,明军溃走(真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救援顺天城小西行长;露梁津海战,朝鲜李舜臣使用龟船破岛津家殿军

  庆长4年 1600 5大老会议一致决定加增岛津封地5万石;忠恒设计暗杀伊集院幸侃,伊集院忠真在庄内举兵反抗,不久平定

  庆长5年 1601关原之战,搜小西令加入西军,从中央突破德川本阵,由于其它阵线相继被突破,不得不撤军,成功击退追兵,全身而返

  庆长10年 1611 78岁,病终

  大友宗麟,出生于享禄3年阴历1月3日(1530年1月31日),卒于天正15年阴历5月6日(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九州的战国大名、并同时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领主。本名大友 义镇( 日语假名: おおとも よししげ 罗马发音: ōtomo Yoshishige)。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门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记为藤原义镇(日语假名: ふじわらのよししげ 罗马拼音: Fujiwara no Yoshishige)。最初他皈依禅宗、之后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礼。父亲是大友义鉴、母亲是义鉴的续弦(出自大内氏)。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大内义长。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宫奈多鉴基的女儿、田原亲贤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义统、大友亲家、大友亲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卫门督。幼名塩法师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礼名Don Francisco(普兰师司怙)。

  姓名: 锅岛直茂

  别名: 信安,信真,信昌,信生法号:日峰宗智

  官位: 左卫门大夫,飞弹守,加贺守

  传:

  早在享禄三年,龙造寺家兼以得赤熊一揆军的援助,反败为胜。那援助者,是浪人锅岛茂尚、长男清正、二男清房和他们的一族。家兼因之招清房为家纯婿,这是龙造寺与锅岛两家关系的开始。天文十七年八月,清房妻死,隆信母特召见他说要为他作媒,清房大喜,并谢她的好意。及期,彩轿中的新娘,却是做媒者本人!这是怎么回是呢?在清房的惊讶中,她面告清房:隆信尚幼,失父亲和祖父后,无人可托,故愿下嫁。豪族出身的清房,自然不会拒绝她的好意。后来生信房、信生,那信生,就是龙造寺家著名的锅岛直茂。

  小城郡畦晴气城主,筑后柳川城主,龙造寺隆信死后为佐嘉城主 父清房后与隆信母结婚,直茂亦为隆信义弟

  今山合战之际,佐嘉城被围,城内正讨论对大友家或和或降,直茂坚持出战 得知大友军今川布阵,并在喝酒做乐直茂引七百骑夜袭,大友军大败,总大将 大友亲贞被杀龙造寺家乘势奋起占领了五国二岛

  冲田畦之战中,得知隆信死讯后,决定退兵其后,辅助少主政家,掌握实权

  归顺丰臣家后,以功得东肥前一国

  锅岛直茂在日本历史上的总体的评价应该是一个颇有智谋的人物,并且以“智将”而称的人物。但是这个肥后的藩主是否真的那么名副其实?

  当我在玩信长系列游戏的时候,我对于锅岛的能力,我感到很满意。的确这样高的数值,令我们用的很得心应手,但是我真的对这个被赞誉为智将的人很难感到服气啊。

  他到底是个品德高尚的智将,还是一个虚伪的窃国贼? </P><P>老实说起来,锅岛一系还是龙造寺的一门,直茂的父亲锅岛清房还是龙造寺家兼的女儿的第二个老公。所以直茂和隆信是堂兄弟的关系。严格的说来,直茂也应该龙造寺的一门吧!在龙造寺家族里,直茂也算是一个有威望,有地位的人。有这样一个有智谋的良将的辅佐,龙造寺隆信的事业的确很好。战绩也很杰出。

  32岁时,他在大友军围攻佐嘉城时,仅率700骑兵夜袭数万之众的大友军,获得斩杀敌主将大友亲贞的大胜。

  46岁时,他在冲田畷之战中,担任龙造寺军的右翼与岛津军的猿渡信光作战并讨死其子猿渡弥次郎。在得知隆信战死后向柳川城败退。

  之后更是获得了龙造寺信周的信任,成为龙造寺家中掌握军权的人。

  但是在此之后,锅岛直茂渐渐的侵吞了龙造寺的家业,后来被秀吉封为肥后领主,彻底的取代了龙造寺家族。并且参加了石田三成对加藤清正的迫害。在关原的时候又从石田方倒向德川方。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来看看锅岛此人吧!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而已。

  性格上的反复和善变。

  锅岛直茂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我不清楚,我只是在这里做小小的分析而已。

  锅岛直茂实际上是个反复的人,他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并不从一而终。从很多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造成了在日本历史学上曾经出现的对他的唾骂的饧�W魑�桓龀錾砻�诺娜宋铮��Ω么幼约旱募易逯醒�暗阶魑�桓鑫涫康木�窈妥龇ā6�涫康淖龇ㄍ��嵌允挛锏闹页希��皇巧票洹5�枪�翰⒚挥心艽锏酱右欢�盏牡夭剑��纳票湟淮斡忠淮蔚谋硐至怂�韵质档氖挛锕鄣谋浠�4由厦娴募父隼�涌梢越馐退�恼庵中愿瘛nbsp;

  ①,在秀吉征讨九州时,他受秀吉大恩,被封肥后,于是他的实现主义的观点使他抛弃了自己的家族之一:龙造寺家族。他取代了龙造寺,因为此时的现实是需要他去取代,而不是作为一个武士的精神去继续他的“忠诚”。

  ②,在去朝鲜的时候,他是加藤清正的副将。但是他没有在石田三成迫害加藤的时候去为清正开脱,而是看到了石田三成是秀吉的宠臣,在日本的政权中很有地位,所以他的现实主义迫使他又一次的违背了武士的正义的精神,于是伙同石田一同迫害加藤虎之助。这也是他心中的“现实主义”在作怪吧!

  ③,在关原的时候,作为一个武士,应该有“有恩必报”的精神和看法,但是这个出自日本九州名门的人物,却在这个时候倒向了日本后来的主人,德川家康。他虽然加入了西军,但是却消极的出战,和小早川秀秋有什么区别?也许有区别,就是秀秋敢于去做,敢于做个被策反的人,而锅岛不敢。应该说锅岛是一种观望的态度,所以更加在品格上,更加的可怜。这也是因为他的“现实主义”吧!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锅岛直茂是一个在他的“现实主义”的理念支配下,为自己,为自己家族着想,而至武士道精神不顾的人,虽然他从小就受武士道精神的熏陶。

  到底是智将,还是奸雄?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因为从哲学这样的世界观上来看,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谁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切入点的不同而已罢了。

  到底是个顾全大局的智将,还是个心怀叵测的奸雄?

  还是用例子来说吧:

  天正十二年(1584年)龙造寺家的大军,满怀信心的进入冲田咀。他们是要争夺“九州真正霸主”的称号。对手,正是岛津军。战斗开始才了一个时辰,前方传来消息:“隆信大人战死了!”这个噩耗很快的传到到了每个龙造寺的士兵的耳朵里,此时此刻,每个人都出现了两种结果完全不同的行动:壮烈的战死?或者是脸面全无的,像个兔子一样的从战场上退却!“龙造寺四天王”之一的江里口信常,想都没想,第一时间便杀到了岛津家的前阵。他高喊自己的姓名,冲进岛津军队里面,去抢夺龙造寺隆信的首级。在手刃了三十余名岛津家的士兵后,他壮烈的倒下了。接着,另外三位“天王”:百武贤兼,成松信胜,木下昌直也大喊着自己的名字冲进敌阵,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冲进岛津部队中,一个个壮烈牺牲。正如佐贺的初代藩主:锅岛胜茂说的话:“壮烈的战死,是任何武士终生所追求的。但是,壮烈战死的武士,或许只能做为一个武士而被人记住吧!”(来自《肥前人物志锅岛胜茂》),他们都达到了武士所追求的壮烈。但是这个时候,说这句话的锅岛胜茂的父亲,这个有着龙造寺家族血统的锅岛直茂,却在这个时候从右翼,偷偷的退了下来,最后身边只有6人。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形势吧!

  锅岛直茂在龙造寺的右翼,并且讨死了猿渡信光之子猿渡弥次郎。这样的战果,应该是很不错的,应该是处于上峰的。但是,为什么在得到了隆信大人战死的短短的数分钟后,就四散逃窜?最后仅仅只剩7人??我们只能说:问题在锅岛直茂身上!作为一个在家族里有威望,有地位的人物。他的部队居然溃败的那么快,只有一个解释:锅岛直茂率先溃退!这个举动被以后很多他的支持者认为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材烧”。但是我不这么看!首先,他完全可以在此继续激励自己的部下,作为一个用威信的人物,他的话是带有实效性的。所以如果他和他的亲信能大声鼓噪:“龙造寺大人没死,还在某某地方。”“岛津家真不要脸,用这种卑鄙的方法”等等等等,那么结果是什么?说不定还能以右翼的局势带动其他战场,反攻击败对手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才作战了一个时辰而已,反击的力量还有嘛!其次,如果要退,他完全不必那么仓皇的独自带头退缩。完全可以以当时的胜势来掩护撤退。最后也不至于只剩7人那么惨吧!而锅岛最后做出的率先溃退的方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恐怕很难面对“壮烈”这两个字吧!最后,正是他在冲田畷之战中的“出色”的表现,使他最后能保存全身,侵吞龙造寺的家业,最后在他的“现实主义”的理念的驱使下,创立了江户幕府立藩后的佐嘉藩。而自己的亲族——龙造寺氏,却惨遭灭门,一系全部消失的后果吧! 是保存实力的智将?还是心怀叵测的奸雄?

  这就是锅岛直茂的作为。对,他是保存了实力,但他保存自己的实力,代价却是龙造寺一族的灭亡。 </P><P>对于锅岛直茂,见解不少。他是成功的,有人说“成王败寇”,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成功了,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在鄙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复善变,居心叵测的人。他愧对作为一个武士的基本品格。

  “勿以成败论英雄!”这是我想说的。成功者未必是英雄,反之亦然!

  立花訚千代

  立花訚千代(たちばな ぎんちよ、永禄12年8月13日(1569年9月23日) - 庆长7年10月17日(1602年11月30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女性。另有银千代、胜千代以及宫永样、腹赤样之称。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神号“瑞玉院”

  战国女城主

  她是大友氏重臣立花道雪之女,母亲是仁志姬(西姬、宝树院) 天正三年(1575年)仅6~7岁便受到道雪让位而成为家督。这是基于道雪的意愿而成为女性当主的特例,也是战国时代少见的例子。 然而立花道雪本身还是希望由男子继承立花家,因此曾经有让养女嫁给家中重臣荐野增时来继承的做法,但是被增时以自己不是血亲也不是大友家重臣为由拒绝。

  白梅、观音

  訚千代幼年便生的美丽,拥有白皙的皮肤和明亮的大眼,因而被褒美为‘筑前的白梅’是连爱好美女的丰臣秀吉都传闻想染指的女性。 訚千代也具备父亲道雪一般的庄严,幼年即让同年的男童望而怯步,并且逐年成长之间,拥有极高的气质,因此被褒称为‘白慈的观音'

  雷神之女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与岛津家爆发耳川之战,大友家败后,原本臣服于大友家的北九州筑前一地的国人众开始陆续发起反抗活动,立花道雪与高桥绍运为此出城迎战,当时在城中的訚千代也没闲著,虽然才12岁便招集城中妇女少女等,组织女铁炮队守卫。

  夫婿千熊丸

  之后道雪听闻同是大友家臣的岩屋城主高桥绍运生有一子与訚千代年龄相近,其子便是千熊丸,日后的立花宗茂。道雪邀了千熊丸到自城立花山城游玩,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认为将来必成大器,遂决定将他交给家老由布惟信教导,期盼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武士好继承立花家。 不久千熊丸元服,取名高桥弥七郎统虎,道雪便与高桥绍运说了希望让统虎成为养子继承立花家,起初绍运不答应,但在道雪苦苦哀求后总算是让统虎成功继承。

  这段苦苦哀求的话,内容是这样的: ‘我(道雪)从壮年至今70多岁,为大友家征战好几十年,多有胜利时刻,可是近年大友家逐渐衰退,贼徒日日壮大,我方的胜机日日消逝,邻近有龙造寺、岛津,远一点有毛利等强敌,在我死后只剩你(绍运)能支持大友家,但所能做的还是有限的吧! 如今你有正值壮年的两个儿子,如果能让长子统虎继承我立花家,那么在我死后至少还有两个名族能守住大友家’

  然而这其中还发生立花家另一位家老小野镇幸的反对,他只支持立花家血肉的訚千代继承,但最后还是被道雪及绍运给说服。

  家督之争

  天正9年(1581年)8月18日訚千代正式与统虎结婚,起初两人相处和睦,但在道雪死后便开始不合,主因就是两人的性格气质相似,吵起架来谁也不让谁。 天正13年9月11日道雪于筑后远征中病死,此时统虎改名立花统虎,与訚千代两人继承立花家。

  之后岛津大军攻略立花山城时,訚千代也领军备战,并随统虎杀敌。

  九州经历了丰臣秀吉的征伐后,立花宗茂因功被封柳河13万2千余石的领地,訚千代知道后虽然为丈夫的表现感到高兴,但随后便郁郁寡欢,因为要离开从小便居住的立花山城,移居到父亲长年征战不下的柳河城,且道雪和祖母(养孝院)皆葬在立花山城,心中不免一阵不悦,离去前便在立花城境内建了"梅狱寺"悼念父亲,离城也比宗茂晚了三日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訚千代自己认为是立花山城城主并为立花家家督,坚持著这想法的訚千代怎样也不愿让出立花山城,为此在立花家准备离城之前都和立花宗茂吵架,闹别扭等等。

  西国的女丈夫

  丰臣秀吉所发起的文禄庆长之役的几年间,因宗茂出兵朝鲜,他便在领地柳川组成女子巡逻队,严加防止火灾,小偷等,且每夜在街道,屋敷等地来回巡逻。此事常被后人诉说,也有些故事创作。

  而此时秀吉身在肥前名护屋城,招集了各大名的妻子伺候,訚千代也受命参加,她也知道秀吉是好色出了名,便和侍女拿著大剃刀,且腰间系了胁差去参见,当秀吉看到了美艳的訚千代和侍女拿著武器参见时,便褒奖她:‘立花家的妻子就算平时也如此有警戒心,真是位女丈夫~!’

  之后在1594年~1597年之间移居到柳河城南方的宫永村。原因是宗茂在朝鲜回国后(约1593年~1596年)因细川忠兴引荐下,娶了矢岛秀行(足利第十五代将军义昭之子)之女矢岛八千子(又名八重/八千子、瑞松院,大纳言菊亭晴季外孙女),一气之下便离开柳川城至宫永村,任凭宗茂亲自去招她回来都没用

  立花早击女

  关原合战之际,她因世仇岛津家加入西军且自身已预见东军胜机较大为由而劝宗茂加入东军,但宗茂为了贯彻对秀吉的恩义毅然加入西军。宗茂回国时,她命令家臣数十人前往丰后鹤崎迎接。

  不久锅岛直茂,加藤清正,黑田如水(孝高)联军先后攻打柳河城,宗茂命令由家老小野镇幸等人在柳河北方国界布阵,并于江上八院一地死战锅岛胜了一阵后,因兵力不足撤退回柳河,此时訚千代为了捍卫领地,穿著紫系威铠甲,手拿大剃刀,腰系小胁差率领穿著唐红具足的女铁炮队200余人,由宫永村北上,并人人佩带由道雪所发明的"早入"(弹药+弹)铁炮,在柳河领地北郊以铁炮集体速射抵挡了锅岛军的军势,因为道雪发明的"早入"能使的铁炮射速比一般铁炮快三倍,而訚千代也从幼年便学习布兵阵型,使得锅岛无法进军,整个大军最终变成只能包围柳河城。

  之后她为了拖延加藤军进攻,又率800人前往江之浦街道拦截加藤军,使的加藤清正绕路白鸟街道而不从原来的濑高街道进军,成功拖延了时间。

  而訚千代的速射女铁炮队早先便有了"立花早击女"之名,之后也在九州更加出名,訚千代更被人称"花中的立花"(此称呼后来变成当地采茶歌~花阿柑橘,茶香~现在的立花后代除了在柳河经营结婚场所外也贩卖柑橘茶)

  白梅终凋落

  立花家改易后,宗茂与訚千代受到加藤清正保护,让宗茂住在玉名郡的高濑一地,訚千代与生母宝树院则一同住在腹赤村,虽然两地很近,但两人却都没在相见

  宗茂流浪到江户期间,訚千代活的很痛苦,虽有立花家老臣米多比镇久扶养,扔衣食短缺,最后在庆长7年(1602年)10月17日,病死一说(跳井自杀)

  享年34岁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

  后世的人们称訚千代为"筑前的白梅""西国的女丈夫""白慈的观音""宫永/腹赤夫人"

  訚千代的菩提寺在柳川的良清寺,是立花宗茂让濑高上庄来迎寺的僧侣,即蒲池鉴盛之孙应誉所开。后来在熊本县玉名郡长洲町有相传是訚千代的墓,由形状而得到“牡丹饼样”的称呼。

  伊达政宗(1567年—1636)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人称“独眼龙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与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有中兴之祖之称)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其母为有“美貌与谋略双全之鬼姬”之称的义姬,父为伊达辉宗。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人称"独眼龙"。

  幼年时的政宗得最好的教育,并得日后得力助手片仓小十郎及伊达成实为家臣。1579年与爱姬成婚。1582年初次领军作战,与相马氏作战得胜。1584年辉宗退位,政宗继任为伊达家17代家督。1585年父亲伊达辉宗遭到二本松义继绑架而遇害,同时二本松义纲与佐竹义重的军队也开始伊达家进攻,伊达政宗于人取桥将反伊达联军击败。之后伊达政宗又于1589年在折上原击败芦名义广。

  经过折上原等对周边大名的战争后,伊达政宗开创比其父更大的伊达家版图。

  1592年,受丰臣秀吉之命领兵三千出兵朝鲜,3月抵达征明(中国当时为明朝)之地名护屋,1595年获批准回日本。其后秀吉亡,跟随德川家康,参与大阪冬之阵及大阪夏之阵等著名战斗。

  德川幕府成立后,多次任将军的上京供奉。

  曾说“愿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长公霸业”,他虽有作一番时业的志向,却难逃生不逢时的厄运。1636年5月,政宗病重,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亲自探望,几日后离世。法名瑞岩寺殿贞山禅刹大居士,家臣15人及陪臣5人殉死。

  幼名——梵天丸

  绰号——独眼龙

  出生

  伊达辉宗的长子,战国末期的名将。

  说起政宗的出生,还颇有传奇色彩。

  KYO中的政宗,外表刚烈强悍,但是内心细腻温柔,对小时候时总跟不上狂的明的关心真的很感人,在我看来,梵是四圣天中最有人情味的了

  下边是梵的原型政宗的历史背景,喜欢他的可以了解一下

  伊达政宗 1567-1636

  政宗的母亲是当时奥州的强势大名最上义守的女儿最上义姬,是最上义光的妹妹。当时伊达家有意与最上家联姻,派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时做使者到最上家提亲。中野宗时与最上义守和最上义姬密谋,假意义姬已暗恋辉宗数年,同意联姻,等与辉宗生下一子后,下了辉宗带着儿子回到最上家的山形城。两人成亲后,在龟冈文殊堂(东置赐郡)度蜜月时,晚上义姬梦到独眼神僧万海上人希望转世,因为这个吉瑞之梦而怀孕。十月怀胎后于永禄十年(1567)生下了政宗,父亲辉宗为爱子起名“梵天丸”。

  幼年

  梵天丸出世后,父亲辉宗坚信爱子是万海上人转世,给他提供了最好的老师和未来的得力助手——片仓小十郎景纲和伊达藤五郎成实。在五岁时,政宗却得了疱疮,虽保住性命,但是右眼因此失明。这使辉宗更加坚信政宗是独眼神僧万海上人转世,但独眼的他遭到母亲义姬的嫌弃。把母爱全部转移到了比政宗小11个月的次子竺丸的身上。幼年的政宗受到了父亲专程请来的高僧虎哉禅师的教育,为政宗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使他得以成为战国末期的名将。

  继任家

  立花訚千代(たちばな ぎんちよ、永禄12年8月13日(1569年9月23日) - 庆长7年10月17日(1602年11月30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女性。另有银千代、胜千代以及宫永样、腹赤样之称。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神号“瑞玉院”

  战国女城主

  她是大友氏重臣立花道雪之女,母亲是仁志姬(西姬、宝树院) 天正三年(1575年)仅6~7岁便受到道雪让位而成为家督。这是基于道雪的意愿而成为女性当主的特例,也是战国时代少见的例子。 然而立花道雪本身还是希望由男子继承立花家,因此曾经有让养女嫁给家中重臣荐野增时来继承的做法,但是被增时以自己不是血亲也不是大友家重臣为由拒绝。

  白梅、观音

  訚千代幼年便生的美丽,拥有白皙的皮肤和明亮的大眼,因而被褒美为‘筑前的白梅’是连爱好美女的丰臣秀吉都传闻想染指的女性。 訚千代也具备父亲道雪一般的庄严,幼年即让同年的男童望而怯步,并且逐年成长之间,拥有极高的气质,因此被褒称为‘白慈的观音'

  雷神之女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与岛津家爆发耳川之战,大友家败后,原本臣服于大友家的北九州筑前一地的国人众开始陆续发起反抗活动,立花道雪与高桥绍运为此出城迎战,当时在城中的訚千代也没闲著,虽然才12岁便招集城中妇女少女等,组织女铁炮队守卫。

  夫婿千熊丸

  之后道雪听闻同是大友家臣的岩屋城主高桥绍运生有一子与訚千代年龄相近,其子便是千熊丸,日后的立花宗茂。道雪邀了千熊丸到自城立花山城游玩,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认为将来必成大器,遂决定将他交给家老由布惟信教导,期盼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武士好继承立花家。 不久千熊丸元服,取名高桥弥七郎统虎,道雪便与高桥绍运说了希望让统虎成为养子继承立花家,起初绍运不答应,但在道雪苦苦哀求后总算是让统虎成功继承。

  这段苦苦哀求的话,内容是这样的: ‘我(道雪)从壮年至今70多岁,为大友家征战好几十年,多有胜利时刻,可是近年大友家逐渐衰退,贼徒日日壮大,我方的胜机日日消逝,邻近有龙造寺、岛津,远一点有毛利等强敌,在我死后只剩你(绍运)能支持大友家,但所能做的还是有限的吧! 如今你有正值壮年的两个儿子,如果能让长子统虎继承我立花家,那么在我死后至少还有两个名族能守住大友家’

  然而这其中还发生立花家另一位家老小野镇幸的反对,他只支持立花家血肉的訚千代继承,但最后还是被道雪及绍运给说服。

  家督之争

  天正9年(1581年)8月18日訚千代正式与统虎结婚,起初两人相处和睦,但在道雪死后便开始不合,主因就是两人的性格气质相似,吵起架来谁也不让谁。 天正13年9月11日道雪于筑后远征中病死,此时统虎改名立花统虎,与訚千代两人继承立花家。

  之后岛津大军攻略立花山城时,訚千代也领军备战,并随统虎杀敌。

  九州经历了丰臣秀吉的征伐后,立花宗茂因功被封柳河13万2千余石的领地,訚千代知道后虽然为丈夫的表现感到高兴,但随后便郁郁寡欢,因为要离开从小便居住的立花山城,移居到父亲长年征战不下的柳河城,且道雪和祖母(养孝院)皆葬在立花山城,心中不免一阵不悦,离去前便在立花城境内建了"梅狱寺"悼念父亲,离城也比宗茂晚了三日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訚千代自己认为是立花山城城主并为立花家家督,坚持著这想法的訚千代怎样也不愿让出立花山城,为此在立花家准备离城之前都和立花宗茂吵架,闹别扭等等。

  西国的女丈夫

  丰臣秀吉所发起的文禄庆长之役的几年间,因宗茂出兵朝鲜,他便在领地柳川组成女子巡逻队,严加防止火灾,小偷等,且每夜在街道,屋敷等地来回巡逻。此事常被后人诉说,也有些故事创作。

  而此时秀吉身在肥前名护屋城,招集了各大名的妻子伺候,訚千代也受命参加,她也知道秀吉是好色出了名,便和侍女拿著大剃刀,且腰间系了胁差去参见,当秀吉看到了美艳的訚千代和侍女拿著武器参见时,便褒奖她:“立花家的妻子就算平时也如此有警戒心,真是位女丈夫~!”

  之后在1594年~1597年之间移居到柳河城南方的宫永村。原因是宗茂在朝鲜回国后(约1593年~1596年)因细川忠兴引荐下,娶了矢岛秀行(足利第十五代将军义昭之子)之女矢岛八千子(又名八重/八千子、瑞松院,大纳言菊亭晴季外孙女),一气之下便离开柳川城至宫永村,任凭宗茂亲自去招她回来都没用

  立花早击女

  关原合战之际,她因世仇岛津家加入西军且自身已预见东军胜机较大为由而劝宗茂加入东军,但宗茂为了贯彻对秀吉的恩义毅然加入西军。宗茂回国时,她命令家臣数十人前往丰后鹤崎迎接。

  不久锅岛直茂,加藤清正,黑田如水(孝高)联军先后攻打柳河城,宗茂命令由家老小野镇幸等人在柳河北方国界布阵,并于江上八院一地死战锅岛胜了一阵后,因兵力不足撤退回柳河,此时訚千代为了捍卫领地,穿著紫系威铠甲,手拿大剃刀,腰系小胁差率领穿著唐红具足的女铁炮队200余人,由宫永村北上,并人人佩带由道雪所发明的"早入"(弹药+弹䇲)铁炮,在柳河领地北郊以铁炮集体速射抵挡了锅岛军的军势,因为道雪发明的"早入"能使的铁炮射速比一般铁炮快三倍,而訚千代也从幼年便学习布兵阵型,使得锅岛无法进军,整个大军最终变成只能包围柳河城。

  之后她为了拖延加藤军进攻,又率800人前往江之浦街道拦截加藤军,使的加藤清正绕路白鸟街道而不从原来的濑高街道进军,成功拖延了时间。

  而訚千代的速射女铁炮队早先便有了"立花早击女"之名,之后也在九州更加出名,訚千代更被人称"花中的立花"(此称呼后来变成当地采茶歌~花阿柑橘,茶香~现在的立花后代除了在柳河经营结婚场所外也贩卖柑橘茶)

  白梅终凋落

  立花家改易后,宗茂与立花訚千代受到加藤清正保护,让宗茂住在玉名郡的高濑一地,訚千代与生母宝树院则一同住在腹赤村,虽然两地很近,但两人却都没再相见

  宗茂流浪到江户期间,訚千代活的很痛苦,虽有立花家老臣米多比镇久扶养,扔衣食短缺,最后在庆长7年(1602年)10月17日,病死(一说跳井自杀)。

  享年34岁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

  后世的人们称立花訚千代为"筑前的白梅""西国的女丈夫""白慈的观音""宫永/腹赤夫人"

  訚千代的菩提寺在柳川的良清寺,是立花宗茂让濑高上庄来迎寺的僧侣,即蒲池鉴盛之孙应誉所开。后来在熊本县玉名郡长洲町有相传是訚千代的墓,由形状而得到“牡丹饼样”的称呼。

一代姬武士

立花訚千代

立花訚千代(たちばな ぎんちよ、永禄12年8月13日(1569年9月23日)—庆长7年10月17日(1602年11月30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女性。另有银千代、胜千代以及宫永样、腹赤样之称。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神号“瑞玉院”。

==战国女城主==

她是大友氏重臣立花道雪之女,母亲是仁志姬(西姬、宝树院) 天正三年(1575年)仅6~7岁便受到道雪让位而成为家督。这是基于道雪的意愿而成为女性当主的特例,也是战国时代少见的例子。 然而立花道雪本身还是希望由男子继承立花家,因此曾经有让养女嫁给家中重臣荐野增时来继承的做法,但是被增时以自己不是血亲也不是大友家重臣为由拒绝。

==白梅、观音==

訚千代幼年便生的美丽,拥有白皙的皮肤和明亮的大眼,因而被褒美为‘筑前的白梅’是连爱好美女的丰臣秀吉都传闻想染指的女性。 訚千代也具备父亲道雪一般的庄严,幼年即让同年的男童望而怯步,并且逐年成长之间,拥有极高的气质,因此被褒称为‘白慈的观音'

==雷神之女==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与岛津家爆发耳川之战,大友家败后,原本臣服于大友家的北九州筑前一地的国人众开始陆续发起反抗活动,立花道雪与高桥绍运为此出城迎战,当时在城中的訚千代也没闲著,虽然才12岁便招集城中妇女少女等,组织女铁炮队守卫。

==夫婿千熊丸==

之后道雪听闻同是大友家臣的岩屋城主高桥绍运生有一子与訚千代年龄相近,其子便是千熊丸,日后的立花宗茂。道雪邀了千熊丸到自城立花山城游玩,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认为将来必成大器,遂决定将他交给家老由布惟信教导,期盼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武士好继承立花家。 不久千熊丸元服,取名高桥弥七郎统虎,道雪便与高桥绍运说了希望让统虎成为养子继承立花家,起初绍运不答应,但在道雪苦苦哀求后总算是让统虎成功继承。

这段苦苦哀求的话,内容是这样的: ‘我(道雪)从壮年至今70多岁,为大友家征战好几十年,多有胜利时刻,可是近年大友家逐渐衰退,贼徒日日壮大,我方的胜机日日消逝,邻近有龙造寺、岛津,远一点有毛利等强敌,在我死后只剩你(绍运)能支持大友家,但所能做的还是有限的吧! 如今你有正值壮年的两个儿子,如果能让长子统虎继承我立花家,那么在我死后至少还有两个名族能守住大友家’

然而这其中还发生立花家另一位家老小野镇幸的反对,他只支持立花家血肉的訚千代继承,但最后还是被道雪及绍运给说服。

==家督之争==

天正9年(1581年)8月18日訚千代正式与统虎结婚,起初两人相处和睦,但在道雪死后便开始不合,主因就是两人的性格气质相似,吵起架来谁也不让谁。 天正13年9月11日道雪于筑后远征中病死,此时统

虎改名立花统虎,与訚千代两人继承立花家。

之后岛津大军攻略立花山城时,訚千代也领军备战,并随统虎杀敌。

九州经历了丰臣秀吉的征伐后,立花宗茂因功被封柳河13万2千余石的领地,訚千代知道后虽然为丈夫的表现感到高兴,但随后便郁郁寡欢,因为要离开从小便居住的立花山城,移居到父亲长年征战不下的柳河城,且道雪和祖母(养孝院)皆葬在立花山城,心中不免一阵不悦,离去前便在立花城境内建了"梅狱寺"悼念父亲,离城也比宗茂晚了三日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訚千代自己认为是立花山城城主并为立花家家督,坚持著这想法的訚千代怎样也不愿让出立花山城,为此在立花家准备离城之前都和立花宗茂吵架,闹别扭等等。

==西国的女丈夫==

丰臣秀吉所发起的文禄庆长之役的几年间,因宗茂出兵朝鲜,他便在领地柳川组成女子巡逻队,严加防止火灾,小偷等,且每夜在街道,屋敷等地来回巡逻。此事常被后人诉说,也有些故事创作。

而此时秀吉身在肥前名护屋城,招集了各大名的妻子伺候,訚千代也受命参加,她也知道秀吉是好色出了名,便和侍女拿著大薙刀,且腰间系了胁差去参见,当秀吉看到了美艳的訚千代和侍女拿著武器参见时,便褒奖她:“立花家的妻子就算平时也如此有警戒心,真是位女丈夫~!”

之后在1594年~1597年之间移居到柳河城南方的宫永村。原因是宗茂在朝鲜回国后(约1593年~1596年)因细川忠兴引荐下,娶了矢岛秀行(足利第十五代将军义昭之子)之女矢岛八千子(又名八重/八千子、瑞松院,

大纳言菊亭晴季外孙女),一气之下便离开柳川城至宫永村,任凭宗茂亲自去招她回来都没用

==立花早击女==

关原合战之际,她因世仇岛津家加入西军且自身已预见东军胜机较大为由而劝宗茂加入东军,但宗茂为了贯彻对秀吉的恩义毅然加入西军。宗茂回国时,她命令家臣数十人前往丰后鹤崎迎接。

不久锅岛直茂,加藤清正,黑田如水(孝高)联军先后攻打柳河城,宗茂命令由家老小野镇幸等人在柳河北方国界布阵,并于江上八院一地死战锅岛胜了一阵后,因兵力不足撤退回柳河,此时訚千代为了捍卫领地,穿著紫系威铠甲,手拿大薙刀,腰系小胁差率领穿著唐红具足的女铁炮队200余人,由宫永村北上,并人人佩带由道雪所发明的"早入"(弹药+弹)铁炮,在柳河领地北郊以铁炮集体速射抵挡了锅岛军的军势,因为道雪发明的"早入"能使的铁炮射速比一般铁炮快三倍,而訚千代也从幼年便学习布兵阵型,使得锅岛无法进军,整个大军最终变成只能包围柳河城。

之后她为了拖延加藤军进攻,又率800人前往江之浦街道拦截加藤军,使的加藤清正绕路白鸟街道而不从原来的濑高街道进军,成功拖延了时间。

而訚千代的速射女铁炮队早先便有了"立花早击女"之名,之后也在九州更加出名,訚千代更被人称"花中的立花"(此称呼后来变成当地采茶歌~花阿柑橘,茶香~现在的立花后代除了在柳河经营结婚场所外也贩卖柑橘茶)

==白梅终凋落==

立花家改易后,宗茂与立花訚千代受到加藤清正保护,让宗茂住在玉名郡的

高濑一地,訚千代与生母宝树院则一同住在腹赤村,虽然两地很近,但两人却都没再相见

宗茂流浪到江户期间,訚千代活的很痛苦,虽有立花家老臣米多比镇久扶养,仍衣食短缺,最后在庆长7年(1602年)10月17日,病死(一说跳井自杀)。

享年34岁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

后世的人们称立花訚千代为"筑前的白梅""西国的女丈夫""白慈的观音""宫永/腹赤夫人"

訚千代的菩提寺在柳川的良清寺,是立花宗茂让濑高上庄来迎寺的僧侣,即蒲池鉴盛之孙应誉所开。后来在熊本县玉名郡长洲町有相传是訚千代的墓,由形状而得到“牡丹饼样”的称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0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