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和康生,书法谁更好?

齐白石和康生,书法谁更好?,第1张

字胜郭沫若,画比齐白石。要是现在有人敢说这种话,肯定会让人觉得是个夜郎自大的家伙,一般人,哪里敢说这样的话?

但就在几十年前,还真有一个人说了这样的狂妄之语,而且很多人还觉得,他并没有吹嘘太过,这个人作为一代书画大家,对同辈的郭沫若和齐白石都嗤之以鼻,他就是历史书上有名的康生。

天之骄子

其实一说起康生,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还能搞书画创作,他在政治界太有名了,围绕着他的争议这么多年还在史学界吵闹不休,以至于他那份才华也被掩盖在了争议背后。

回溯时间,来到康生春秋鼎盛的那些年,他当真是具有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全部条件。

康生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少爷,从小锦衣玉食,父亲为他请了最好的先生教他读书,康生十岁就能提笔写诗作画,是个标准的“神童”。

康生少年时最爱学画,他也具备这个条件,还未成年的他就游历了中国的五湖四海,遍访名家真迹,康生曾经骄傲地讲,同辈之中,恐怕没有人比他见过的真迹更多。

康生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这样的人对同行怀有轻视之心并不奇怪,因为他本就是天之骄子。

二十多岁时,康生就参加了革命,在上海做了很多年的地下工作,更凭着能力出众成为了上海滩商界领袖虞洽卿的得力助手,跟着虞洽卿在上海黑白两道混的如鱼得水。

直到他奔赴延安,这么多年的政治生涯,康生混迹在各个党派势力之间,居然从来没出过什么岔子,可见能力十分强大。

但要说康生最爱的是政治还是艺术,还真不好说,一方面他在政治上花尽心思,可另一方面,他对艺术也有着赤诚热烈的爱。

据说康生在艺术方面几乎是全才,书法绘画,诗词音乐,无一不精通,虽然康生后期身居要职,工资非常可观,但他生活非常的俭省,从来不爱在吃穿上花钱,但是在买书和艺术品这方面他一向大方。

恃才傲物:叫板郭沫若书法、化名与齐白石争锋

他死后他大量的藏品被拍卖,数量惊人,直到今天市场上还流散着许多康生收藏品,这些藏品都是经过主人精心挑选的,绝非附庸风雅的东西,所以价值很高,2017年康生收藏的一本程甲本红楼就拍出了两千多万的价格。

他本人的艺术功底更是深不可测,他的书法自成一派,有“康体”的美名,康生一辈子最爱写字,即使病重时半个人瘫在床上,也要坚持写他的毛笔字,据传康生有一手左右手同时书写的好本事,而且对于各家风格都信手拈来,草书隶篆都不在话下。

曾有人把康生、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四个人赞为当代书法的四大家,而康生排在四人之首。

但康生恐怕并不想与郭沫若同列,他极为看不上郭沫若的书法,曾经公然叫板说:“郭沫若的字,也能叫书法?”虽然这样的行为着实狂傲,但他有这个资本,很多人也认为,虽然二者齐名,但康生的书法在意境上更胜于郭沫若。

对于康生的书法,郭沫若没做过什么评论,但他倒是曾对康生的画技大为赞扬。确实,康生的绘画也是一绝,尤其是花鸟鱼虫,画得甚有趣味,被当时的人们觉得,可以与从前的八大山人并列。

当年的康生虽然被人如此夸赞,可他却没办法成为第一人,因为当时,齐白石才是画坛最受追捧的人,康生对于齐白石,大概总怀着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气。一向恃才傲物的康生,如何甘心自己落了齐白石的下风呢?

为了和齐白石争锋,康生甚至做出了一个有些幼稚的举动,他取了一个笔名“鲁赤水”,专门在出版画作的时候使用。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鲁赤水这个名字就是照着齐白石取来的,“齐与鲁”,“白与赤”,“石与水”,倒是一副好对子。康生似乎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绝不输给齐白石。

艺术之魂

后来,康生更是创作了许多和齐白石题材相近的画作,比如说虾,再比如说荷花,康生绘制的荷花图还真的在多年之后被拿出来,和齐白石的荷花图放在一起比对,艺术界想要给这两个人分出个高低。

可是,绘画这种事情见仁见智,哪有高低,何况这两个人都是一代书画大家,拥有别人一辈子都难以超越的艺术造诣,要后人给他们俩分个高低,太为难了。

有人说这两个人之中,康生的荷花更富有生命力,也有人说,齐白石的荷花更加具有风骨,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不管能不能与齐白石相较量,康生的画是公认的优秀,近些年来康生的画作更是备受收藏者的欢迎,2016年,康生的一副《墨荷图》在拍卖所买出了五百万的高价,想来康生若是知道自己的画这样被肯定,也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也时常有人可惜,康生投身政治,留下的书画作品还是不太多,要是他能够专心做一个艺术家也许他这一生会更加的精彩和完美,艺术界也会再添一颗耀眼的星,当然,康生那样的才华洋溢,即使艺术不是他的主业,他在艺术界也足够耀眼了。

他那样的优秀,似乎也可以让人暂且原谅他的狂傲,可惜狂傲过了头便成了自负,他和郭沫若、齐白石之间的争执让人很难站在他这一边,纵使是文人相轻,同行相妒,也未免过了头,他对齐白石题材的模仿又何尝不是一种执念?

字如其人,字那样好的康生,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他留下的争议远比赞誉要多,当然,我们单纯地把他当作一个艺术家来看的话,生前身后名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他留下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字画笔力虬劲,潇洒豪迈,有着令人惊艳的艺术美感,这也许是他自恃才高的原因吧,毕竟艺术界,谁愿意做那个第二名呢?

他的书画评价向来很高,每年拍卖行里,康生的书画作品都是热门,这背后的收藏价值,正是因为康生作品的优秀,艺术家也许不是完美的,但至少艺术是美丽的。

一、齐白石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 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二、李四光

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三、鲁迅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四、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五、抓紧时间

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剧本。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画家,现如今他的画可以说是价值连城。事实上除了作画,齐白石对刻章也是颇有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已年近90的齐白石对湘潭老乡毛泽东是打心眼里佩服,于是特意刻了两枚印章送与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印章后甚是欢喜,了解到齐白石老人素来爱喝酒,便在家中设宴由郭沫若作陪,款待这位老艺术家。

毛主席端起酒杯向齐白石敬酒:

“刚才那一杯酒是感谢您为我治印,这一杯是感谢您为我作画。”

齐老听见主席这话不免心生疑惑:

“我怎不知何时为主席作过画?”

主席笑而不语,随后让秘书把画作拿来,齐老看到后大为所惊:

“主席,这可万万不能给您啊!”

说着就作势上前去“抢”,嘴里还念叨着:“主席您要是喜欢这画,我再作一副这个风格的给您。”

谁知主席却大笑着说道:

“就它了,这画上还画有我的名字呢!”

可是不管齐白石跟郭沫若怎么看,都没有看到毛主席的名字。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齐白石要将这幅画抢回去?这幅画上又怎么会画有毛主席的名字?

齐白石送印附“赠画”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也热衷于对于书画、印章这类中国传统艺术,而在他收藏的这些书法、画作上为了方便归类,会盖有不同的“毛泽东印”。

给书法作品盖章是我国历史上千百年来的一种文化传统,毛主席也有许多这样的印章。

而在这些“毛泽东印”中,毛主席最喜爱的两个,便是齐白石大师所赠。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著名书法大师,事实上除了作画,齐白石印刻的也是一绝。

当时木匠出身的他正在刻章,无意之间被徐悲鸿发现,那时候齐白石还并未出名。

徐悲鸿看到齐白石的作品,便对自己的学生放言道:“此人将来比我有造诣。”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实现了齐白石内心一直渴望的安康天平。在此之前齐白石已经靠着书画有了一定的名气,当时有人推荐他给慈禧太后作画,他拒绝了,有人应允他去清朝当个小官,他也拒绝了。

当初日本人侵占北京,不少日寇汉奸前来找他索画,他更是直接在家门口贴出“画不卖官家”的告示,闭门谢绝见客,1944年,80岁的齐老更是宁愿受寒,也不愿意用汉奸给他配备的专用煤炭

所以当北平得到和平解放后,已经80多岁的齐白石难掩心中激动,对毛主席这位湘潭老乡颇为欣赏。

于是在毛主席到达北京后,齐白石亲自书写了一封信,交于毛主席表达自己的欣喜和敬佩之情。

而毛主席对于齐白石这样的艺术家也颇为敬重,对于齐白石的事迹也有很多了解,在收到齐白石的信之后,很快就写了一封回信对齐老表示问候。

对于毛主席齐白石颇为仰慕,一次偶然的机会,齐白石得知毛主席对印章十分喜爱,便牢记于心。

回去之后便用阴阳文刻了两方“毛泽东印”,并特地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到了中南海赠与毛主席。

收到方印,毛主席甚是喜爱。在了解到齐白石老人也比较爱喝酒,于是毛泽东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大文豪郭沫若作陪,答谢齐老送印,顺便也见一见这位素未谋面的湖南老乡。

毛主席感谢“赠”画,齐白石酒后“抢”回

收到毛主席的邀约,齐白石心中也不免激动,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毛主席和齐老初次见面,席间免不了一阵寒暄。

听着彼此口中说出的熟悉乡音,毛主席风趣道:

“您老原名纯芝,我原名润之,小名都叫‘阿芝’,你我二人又为同乡这岂不是也可以称得上是同名兄弟了,您年长,我应当称您一声老哥哟!”

说着毛主席便端起了酒杯,齐老听到主席这样说不免也有些受宠若惊,亲切感也油然而生,赶紧端起酒杯道:“不敢不敢。”

此时郭沫若在一旁笑着说道:“你们二人都出生于湘潭,虽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今各有所成之后相聚在同一个地方,可谓是莫大的缘分呐!为这缘分也得畅饮一杯不是?”

听到郭沫若这般说,二人都笑开了怀,随后毛主席道:“那今天这第一杯,就敬我们大家能够有缘相聚于此。”

说着三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好不畅快。齐白石虽说已经86岁高龄了,但是喝起酒来一点也不含糊,更何况看到国家终于太平,活了大半辈子的齐老心情更加大好。

酒过三巡,彼此之间早已没有了刚见面时候的拘谨,氛围也越来越惬意,此时毛主席笑着说道:“这次设宴本就是为感谢齐老您送的印章与画作所设,不瞒您说,这两样东西我非常喜欢。”

听到这里端着酒杯的齐白石忽然一愣,自己明明就只送了主席两枚印章,何来画作一说?本以为是自己酒喝多了,一时恍惚听错了。

但是接着就听到毛主席说道:“尤其是那副画作,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啊,接下来这一杯就用来感谢您送的画。”

听到主席这样说,齐白石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做人向来诚实的他,连忙问道:

“主席,您是不是记错了?我何曾赠过您画啊?”

听完毛主席神秘一笑:“喝完这杯酒,您就知道了。”

心中虽有疑惑,但齐老还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毛主席接着道:“我现在就让秘书拿来让您亲自看看,您来亲自鉴定一下。”

说着便招呼秘书,把放在书架右上方的画作拿了出来。

随后齐老便看到一副全绫精裱的国画,画纸上画着一颗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的枝头上还画着5只毛茸茸的小鸟,姿态不一,看起来叽叽喳喳正开心地说着什么。

在树的下面是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侧着脑袋看向小鸟的方向,仿佛在认真倾听着小鸟们的谈话,整体看来颇有一番怡然自得的意境。

齐白石一看恍然大悟,顿时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张被主席精装起来的画作,其是包印章时随便拿来的一张“废品”,

因为作画时觉得不满意就随手放在废品处,包装印章时正巧缺纸就拿来用了。

想到这里,齐老感到深深的不安,怎么能拿废品赠人呢,更何况还是自己一向敬重的人,于是连忙挥手道:“主席,这幅画说什么也不能给您!您要是喜欢这个风格的画,我回去立马潜心为您作一副。”

看到齐老着急的样子,毛主席却笑着说:“重画做什么嘛!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副。”

接着毛主席又颇有兴致地看向这幅画,认真地说道:“你看这幅画的笔墨看起来颇有气势,尤其是画牛的这一笔,从牛头到牛尾一气呵成,这也足以证明齐老您的画工非同一般啊!”

随后问一旁听得认真的郭沫若:“诗人同志,您觉得这幅画如何?”

郭沫若仔细端详了一番点头道:“小鸟叽叽喳喳好不欢快,老牛神色认真抬头倾听,看起来别有一番怡然自得,让人看了不免心生暖意,好啊!”

听见主席和郭沫若对这幅画作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齐白石心里更觉得过意不去,于是说道:“主席啊,您可千万不要再夸奖了,请允许我把这件‘废品’带回去,给我三天时间,一定还您一幅精品来。”

“不必不必,我看这一副就深得我心。”毛主席接着说道。

这下齐老有点着急了,看主席完全没有要答应的样子,借着酒意站起来一甩胡须说道:“主席,您要是不给,我可就硬抢了!”

毛主席齐白石郭沫若三人“争”画

齐白石站起来作势就要将画收回,却不料郭沫若率先一步向前护住画道:“你俩在这争来争去没有什么用的,这幅画啊,我看注定就是为我郭沫若所画,你要想拿走也得问问我。”

听到郭沫若这样说,齐白石停下手里的动作,毛主席也把目光投向郭老。接着就听齐老疑惑地说道:“这幅画怎么就成你的了?这又怎么回事?”

看到齐老和主席不解的眼神,郭沫若解释道:“你看这上面可是画着我的名字呢。”

齐白石看着这幅画左思右想,不管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在画中写了郭沫若的名字,便不解地看向郭沫若,请他说明。

此时毛主席也笑着说:“你倒来解释解释,我这画怎么就成了你的画了?”

郭沫若笑着问道:“你们看这树上有几只鸟?”

齐白石如实答道:“五只。”

接着郭沫若就大笑道:

“树上五只鸟,‘上五’,‘尚武’,这可不就是为我所作的画嘛!”

听到这里,齐白石大笑起来,摸着胡子笑道:“还是你们这些诗人脑子转得快啊。”原来郭沫若的号就叫做尚武。

说完郭沫若就作势要上前把画作收起来:“你们要是没什么意见,这画可就物归原主啦!”

“且慢,你再仔细看看,这上面可是写有我名字的。”

此时毛主席也走到画前挥手道。

这话说完,换齐白石和郭沫若发愣了,两人将疑惑的目光投向毛主席,疑惑问道:“您说画中也有您的名字?”

看到双双投来的不解眼神,毛主席也卖起了关子,颇有兴致地问道:“你们要是不信,就看这幅画上画的什么?”

“李子树,小鸟和老牛,这跟您的名字有何关联?”齐白石不解地问道。

“那你们说说,这李子树看起来是不是很茂盛?”

毛主席一手指着李子树问道。

郭沫若和齐白石看着这棵李子树纷纷点了点头,看起来确实是比较茂盛。接着就听到毛主席笑道:

“李子树长得茂盛,不就是我的名字嘛!”

郭沫若当即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拍手称赞道:“妙!实在是妙啊!”

而此时的齐老确实一脸的不解:“究竟是怎么个妙法?这李子树长得茂盛怎么就成了主席名字?”

闻言齐郭沫若给齐白石解释道:“当时解放军撤离延安,临走时主席说离开者,得胜也。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李得胜。后来果然得胜,主席对这个名字也一直非常喜爱。”

齐白石恍然大悟道:

“听你们这样一说,我这画竟然还真有点意思,既然这画跟你们二人这么有缘,不如劳驾二位给这幅画提个字。”

说着便把这画平铺到了桌子上。

郭沫若和毛主席也来了欣然同意,随后郭沫若把笔递给毛主席让主席先写,毛主席接过笔,提笔写道

“丹青意造本无法。”

写完把笔交到了郭沫若手中,稍加思索就写道

“画圣心中常有诗。”

与毛主席的上句刚好对上。

齐白石看到后大喜,随后说道:“你们这样夸我,我也就不客气了,这画我可就带走了。”

说罢,赶紧把画收了起来,

本来被他嫌弃的画作,顿时像得到了一个宝贝一样紧紧护在怀里,生怕二人反悔。

这时毛主席和郭沫若才反应过来,这齐老是给他们下了个套啊,随后哈哈大笑起来,毛主席看着郭沫若道:“两位搞政治的竟没斗得过一位搞艺术的。”

这顿宴席吃得畅快淋漓,从那以后毛主席和齐白石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那副由毛主席和郭沫若题字的“废画”,也成了价值连城的瑰宝。

康生和郭沫若曾经在书法界被尊称为康老和郭老,但是康生为人清高孤傲,特别瞧不起文人郭沫若,觉得他不配和自己相提并论,只有自己的书法作品才能称之为最好,还给自己起名鲁赤水,意为和齐白石老人齐名。大家看过他的字画后,都说他虽然太高傲了,但是他的书法作品还是很有造诣的,令人敬佩。

1、康生小时候就出生在优越的家庭,对于书法作品有很大的造诣

康生从小生在一个比较优越的地主家庭,所以他所受的教育也是与众不同的。对于书法作品有很大的造诣,康生所以才如此孤傲。他觉得郭沫若是无法和自己比较的。虽然我们看到两个人的书法作品是各有风格,但是对于康生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更有风骨,所以他瞧不起文人郭沫若。他曾经给比目鱼同志写信,在里面就大大的把郭沫若好好的讽刺了一番,他说,我就是用脚趾夹根木棍,也比他写的好看。足以见得他有多么清高了。但是,他的作品而言,还是很值得推敲的,这个也不能成为他瞧不起人的理由吧。

2、康生不仅瞧不起郭沫若,也想与齐白石齐名

齐白石老人是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是上乘佳作。康生就给自己起名“鲁赤水”,这个笔名的意思就是说,你齐白石不是名字亮吗?你看看我的,鲁赤水,咱们俩比比?知道实情的人都是暗暗点评,不知道实情的人还觉得这个笔名怎么这样怪异?文友骨子里似乎都有一股子傲气,但是也不至于如此吧。

历史总会给后人点评,所以,无论我们做了什么,都会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不仅是我们的书画作品值得推敲,人品也是应该值得推敲的,你们说对吗?

康生的书法不一般,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他瞧不起郭沫若,和齐白石比齐,是有理由的,一是他清高,二是他有功底的。

1、康生不愿意与郭沫若齐名,笔名鲁赤水,意为和齐白石齐名

康生原名张宗可,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他被当时人们尊称为康老,与郭沫若并齐,但是,他很瞧不起郭沫若,曾经说,我就是用脚趾头夹根木棍都比他写得好。大家都知道,郭沫若的书法在当时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康生就特别不服气他,觉得他的书法根本比不上自己。康生还把笔名起成了“鲁赤水”,鲁对齐,赤对白,水对石,其意思就是和齐白石齐名,他在书画上的理想就是要和大家齐白石齐名。自然,郭沫若根本就不是他眼睛里的人。

2、康生的书法被称为康体,在书法界还是很有造诣的

康生,说起他,自然会想起一些不好的回忆,但是,今天谈的就是他的书法和绘画。他从小就是对书法和绘画有造诣,童子功和自己的天赋,就造就了大家看到的康体书法。都说文人相轻,这点不为过,康生和郭沫若之间发生的那点事,被大家拿出来说了很久。虽然自己的造诣很大,但是如此清高的话语说出来,就是不太好了。谦虚是必要的,即使书法再好,也应该有所收敛。况且,大家看看,郭沫若的书法也是非常好的,我觉得二人之间更有风格才对。

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觉得作为人,尤其是文人,应该留给大家的应该是那些正能量的东西。后人再次看到这些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呢?以我看,郭沫若和康生的书法都非常好,无论是童子功,还是后天发力,都是可以形成风格的。

沉思是在回忆争画的过程中三人所表现出来的敏捷的才思和友谊

齐白石老人得到这件珍品后,喜不自胜,视若瑰宝,轻易不肯示人。

“珍品”、“瑰宝”指的是:毛泽东、郭沫若题字的齐白石的画。

齐白石得到这件珍品后,喜不自胜,视若瑰宝,轻易不示人。只是自己不时地拿出来,默默凝视,深深沉思这句话是说: 齐白石得到了两位名人(一位是领袖毛泽东,一位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字的画,喜欢得不得了,把它看得如同珍贵的宝物,不肯随随便便拿出来给人看。

读《争画》有感

临淄区金茵小学五年级三班 肖庆

齐白石老先生为毛主席刻了两方印章,用一张练笔时丢掉的“废画”作了包装,不想被毛主席视为同赠之品,后与诗人郭沫若争夺此画,各抒己见,尽皆有理。齐白石请二人题诗,趁机带走此画。因有二名人题诗,果成“名”画。

我观此文,感慨万千。此文叙此事时,旨在暗写齐白石画技高超、郭沫若才思敏捷、毛主席满腹经纶。何以见得?

先谈齐白石之画技高超。其一,他练笔时之“废画”尚且为宝,若为一成功画作,岂不是“宝中之宝”?其二,本人对国画略知一二,一笔贯穿全牛,甚为罕见,本人之“一笔”仅可勾背脊耳,称为“天衣无缝”毫不过分。

再说毛主席之满腹经纶。国画,本无定法,仅有创作。主席题词“丹青意造本无法“中,丹青者,国画也;意造者,作法也;无法者,无既定规矩也。又只改前人诗作中二字,妙笔生花。

后论郭沫若之才思敏捷。齐白石作画之时,身心投入。诗人题词“画圣胸中常有诗”,画圣者,齐白石也;胸中者,心内也;有诗者,存妙画也。亦改前人诗作中二字,巧夺天工。

读《争画》一文,感慨不少。作者妙笔,将争画之事写得如此妙趣横生,足见作者之才。

指导教师 马桂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0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