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的4个维度

MBTI的4个维度,第1张

来自ESFP的碎碎念:

上篇文章写完之后,好多小伙伴都来问我。OK,我们知道16种人格要尽量互相包容,好好相处啦。所以16种人格中的4个维度到底都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给我们普及一下哇?

由于Daisy是个大P,所以这篇MBTI的4个维度,在被小伙伴催更的情况下,终于姗姗来迟。所有的分析都来自于自己上课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欢迎各位不同人格的小伙伴们拍砖。

还不知道自己MBTI是什么类型的小伙伴们,速戳 这里 测试一下啦。

E/I 外向or内向

这个维度相对比较好判断。也比较好转化。人可能从I转到E,也有可能从E转到I。

关于独处

I需要独处充能。如果和别人相处时间长了,会累,没精神,需要充电。

但是更偏向E的人大部分都比较有精力,很难长时间独处(比如说独处超过两天,就会觉得自己快要长毛了)。

E们一定要跟人交流,喜欢热闹。哪怕是看**,或者是看书,也会定义为在和人交流。

思考问题的时候

I更专注,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

而E的思维异常活跃,可以互相碰撞出特别有趣的点。

但是E们说着说着就容易跑题:诶,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来着?忘了。

关于朋友

I自己会认为朋友非常少。认识的人都是熟人,只有完全接纳他们的人,或者是他们完全了解的人,才是朋友。

而E不是,如果E愿意,全天下都是E的朋友。但是E对朋友的类型会细分:吃饭的朋友,喝酒的朋友,交心的朋友等。

E的交心的朋友=I的朋友。

J/P 判断or感知

这个维度也相对比较好判断,也比较好转化。

J偏向于计划,有条理多一些

而P是感知,需要感受。和J比起来,更加灵活,随意一些。

理论上来讲,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P,不会被社会上的条条框框所限制。随着逐渐长大,接触到社会中的各种规则,为了更好的生活,会相对而言越来越J。

关于计划:

J特别有计划。每一分钟,每一小时都做什么,都会提前计划好。

自律小达人,拖延症是什么?J们根本不知道。

如果计划和J们想的不一样,没关系,J还有plan B。

如果plan B都无法实施,J可能会抓狂。

因为J们在计划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在脑海中演练多少遍了。对J们而言,计划变动的沉没成本太高。

由于J的计划性,J对于风险的把控极高。只要一切按照计划安排,就基本不会出错。

P相对而言比较随性,灵活,自由。不喜欢用计划束缚自己。

“说走就走”,见到好玩的事物,瞬间就跑了,说的都是P。

P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怎么靠谱,说变就变。

P不喜欢特意提前把一切都安排好,更喜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种说法。

如果P的计划有所更改,P不会像J一样抓狂,反倒会觉得,诶,这个安排也不差啊。

拖延症说的就是P了。

关于收拾家

J一般都特别会收拾家。整理家务小能手了。居家必备之良品。

对P而言:收拾家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收拾家?这样乱吗?哪有啦。没事儿,我看挺好的。

但是你一定要逼着一个P收拾,也是可以做好的。

但是P不愿意。(手动微笑脸)

关于判断:

J相对而言,会快速的给事情下一个判断,然后再根据事情的发展,去升级之前的判断。

对于J们来讲,这是最省时间,最高效的处理方式。

大部分的J们完全没有选择困难症的困扰,P们可以说非常羡慕了。

但是对于P来说,快速判断下的结论,总是不那么完美。

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多面的,P会担心因为只了解到另一个人或事物的一小部分,轻易地下判断,也许会丧失很多可能性。从而丧失很多乐趣。

P更喜欢通过感知,多了解一些,再去做判断。

所以P更难以快速做出选择,会左右摇摆,不想放弃任何一个选择的可能性。选择困难症本人了。

在美国学到的一个观点也有些P:所谓No Judge

如果实在是想judge,请自己默默在心里就好,如果轻易表达负面的判断,可能会显得不那么尊重人。

N/S 直觉or实感

关于规律

N的人比较擅长于搭框架,找规律。

N会迅速的找到同一类事情的共同点,建模。偏抽象思维多一点。

再看到类似事情的时候,N先假设这件事情是和之前的建模保持一致的。

如果假设通过,那这件事就不需要N耗费过多精力了。

所以N的思路一般都特别快。会有各种各样,奇思妙想的好点子。(一个S对此羡慕不已)

S擅长于发现细节,发现不同。

S可能需要看到好多个同样风格的人,才会大概的把他们归为一类。

但是,对于一个S来说,即便事物/人是同一类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

S可以感受到每一个事物的差别。

让S去理解抽象思维可能会很难。

举个栗子:

同样是听一节课,S会拼命的记笔记,致力于把听到的一切有用或者没有用的话,全部记录下来。

而N的笔记,往往只有一页,不会是老师的原话,而是自己总结下来的课程的框架。

关于观察

S是实感型的人,会关注到事情的细节。

而N看不到事情的细节,注重的是整体的氛围。这就是所谓的直觉。

N根据直觉再去倒推这个人的细节。

怎么才能让N去观察到细节呢?

——打破N之前预设的模型。

如果N所以为的,可以套用之前模型的事物,和N假设的完全不同,N才会开始注意细节。开始观察,试图重新归类,从而升级之前的假设的模型。

举个栗子:

比如说N会看一个人的整体感觉感觉很酷,所以得出结论,这个人是带着墨镜的。

但是这个人到底带没带墨镜呢?不好意思,N没看见。

而S完全不同,S会去观察,这个人带着墨镜,这个人穿着黑色的衣服,这个人面无表情。

最后S才能得出结论:啊,这个人好酷。

关于外表

N相对少的在乎自己的外表。

大多数N的穿衣风格都比较随意,简单的T恤和短裤,就可以出门了。

部分N的女生妆容较淡的多一些,出门未必会画全妆。

学艺术的N可能是例外。

大多数S更重视外表。

S的衣服都是相对更有设计感和质感一些的。

同样是T恤,S的衣服会有更多的细节,从正面的logo,到袖口上的字,都藏着S的小心思。

大部分S的女生属于出门必化妆的那种。

关于专注:

S总是会随时观察到外部环境的变化。

而N经常在做事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视而不见。

举个栗子:

当N和S在聊天时,有一个人坐到了他们附近。

S会迅速的看向那个人,并注意到,哦,有个人坐在我旁边了。

而N完全不受干扰的,沉浸在对话或者是正在做的事情里面,并不知道还有一个人出现。

T/F 理智or情感

关于吵架(互相理解?不存在的)

F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T讲出的话这么冷冰冰,不带一丝感情。

F觉得很绝望,难道我们不是朋友/恋人/家人吗?T们怎么这么无情。

来自F的呐喊:“我还是不是你朋友?/你到底爱不爱我?/我是你妈!”

F要的是态度。

至于F最开始是因为什么吵起来的?不记得了,这重要吗?

T也很累,T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不管你是谁,T只是在陈述事实而已啊。

F有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无理取闹呢?

啊,还要照顾F的情绪,好烦啊。

T在乎的是解决问题。

T的退让,其实是为了解决F情绪的问题。

T的内心:为了不惹麻烦,我还是先退一步吧。不然吵起来了,我还要承受那么多情绪,想想都怕!但是如果真的争论起来,你是我妈 也不行。

关于规则:

F的人重感情,有很多情绪。比起规则而言,更在乎人。

对F而言,为了人和感情,规则是可以退让的。

而T的人更理性。体会不到那么多情绪。规则大过天。

哪怕被吼“我是你妈(老婆)”,也没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5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