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属少年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一方面身体外形发生了巨变,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另一方面性生理达到了成熟水平,使他们产生了性驱力(俗成性冲动)。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理性发展未臻成熟水平,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就失去了平衡,从而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和冲突。初中生这些心理发展特点给我们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初中生思维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形式。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人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
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属于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1]
根据朱智贤、林崇德的观点,初中生思维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这两个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要采用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这说明初中生能够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从而使他们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思维过程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应的,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自主学习方式,它可分为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两种形式。接受式探究就是学习者从现成观点或结论中自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如学生直接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搜集或直接向有关人士询问等);发现式探究就是学习者在观察、实验、调查、解读或研讨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而自主获得信息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过程大概有这几步: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明确问题
第三步,提出假设
第四步,验证假设
第五步,解决问题
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一般由第一、二步、第五步就可以解决了,而对于抽象的问题的解决则往往要经过这五步。
在认知心理学上,所谓问题是指个人在有目的的追求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时所感到的心理苦境。而西蒙则通俗地指出,当一个人接受一项任务,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完成它时,他所面临的就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性问题(指按定程思维即可求得答案的问题)、非结构性问题(指情境不明因素不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和争论问题(指带有情绪色彩的问题)三大类。
能够发现、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爱因斯坦说:“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尔 G 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肯尼思 吕 胡拂明确指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使学生愿(提)问、知(提)问、好(提)问、乐(提)问,甚至可以采用问答法进行课堂教学。所谓回答法就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回答的形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上成相对独立的“自问自答课”、“自问他答课”、“他问自答课”、“他问他答课”等。
在课堂教学中,要是探究的问题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那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相反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果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就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而不必刻意追求一开始问题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虽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偏重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理论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的抽象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不然就会出现理解、判断、推理上的困难。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直观教学。所谓直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具、、投影及教具进行直观演示与组织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等形象生动的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并使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直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直观教学,正是通过从实际生活或能直观感知的、文字、声音、图示等多种信息来创设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另外,针对初中生“归纳推理水平高于演绎推理水平”的特点,我们应更多的采用归纳法进行课堂教学。所谓归纳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他们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2]
初中生由于逐步掌握了系统知识,开始能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常常不满足于教师、父母或书本中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喜欢独立地寻求或与人争论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这样,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水平。有人说,从少年期开始,孩子进入了一个喜欢怀疑、辩论的时期,不再轻信成人,如教师、家长及书本上的“权威”意见,而且经常要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
当然,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是很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在他们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其思维片面性主要表现为思想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往往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日常学业活动中,表现在他们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表面性主要表现为在分析问题时,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在他们往往把已经掌握的规则或原理,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条件中去,以致产生公式主义和死守教条的毛病。
针对初中生上述特点,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但同时要适时启发、引导,以克服他们看问题容易片面性和表面化。具体说,就是在教学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复射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指向于多种答案。其操作特征是大胆假设,思路广阔,灵活多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必须以发扬教学民主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营造“标新立异、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同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
二、初中生情感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三大特点:
1、情绪活动两极化
初中生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但初中生的情绪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他们的情绪表达已不很开放和充分,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或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同时,情绪表现也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初中生们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情绪的体验不够稳定,就是说他们的情绪反应来得快,平息得也快,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同时,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但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失去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了造作痕迹。
2、反抗情绪强烈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岁到4岁之间,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方面的。
这种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反抗方式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情绪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情绪的第三个原因。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
3.心态不平衡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高傲和自卑: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针对初中生的情绪情感特点,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情感教学。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客观实际和主观愿望,做到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人本主义思想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其主要职责是①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学习氛围;②提供一些供学生随意支配的学习资源;③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澄清学生所考虑的问题和希望做的事情,以及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3]所以,“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学习,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心”(rogers,1983)。换言之,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这是认知学派所关注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简言之,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中心,提倡学生中心。[4]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基本原理概要如下:①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②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学习的责任;③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料;④学生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⑤教师创造促进学习的气氛或情境;⑥把注意力放在促进连续的学习过程上,学习的内容屈居第二;⑦在学习纪律上,用学生自律代替他律;⑧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办法,以代替外来评价;⑨在这种促进生长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经验、个性、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5]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案”为“学案”,努力培养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不需要老师讲授了,而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讲有所不讲”,具体应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会的不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
“以生为本”是情感教学前提和基础,是根本,“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6]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乐情原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二是冶情原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三是融情原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师生人际情感在学教过程中积极交融。
三、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我中心期(出生八个月—3岁),第二个阶段是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第三个阶段是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显然,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属于客观化时期,或者说客观化向主观化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初中生能比较客观地对自己和别人作出评价,同时随着个性的逐渐形成,开始能够以他自己的倾向和价值观、世界观去对待社会,处理问题。
自我意识的基本心理成分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其中,自我评价水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影响着自我体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力度,带有主导和先决的性质。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最初,儿童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行模仿,依从别人的评价,他们一般是先评价别人后评价自己,先对外部后对内部进行评价。到了初中阶段,学生逐渐摆脱成人评价的影响,而产生独立评价的倾向。上初中之前,学生的道德判断中往往着眼于行为效果,到了初中则转向注重内部动机的判断。同时,随着道德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开始能够较全面的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将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比较深入地分析自己的个性品质并能初步分析这些个性品质优掠的基本原因。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初中生还能做出效果和动机的辨证判断。
另外,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他们开始时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慢慢地就表现出更重视同龄人的意见而忽视成年人的意见。
针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自评互判、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所谓自评互判(简称评判法)就是在学习目标指引或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行为。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7]。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有意识的上成“自评课”,就是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文后谈谈或写出自己收获、感受等。这是一种自主学习。
同时,根据初中生“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的特点,我们也可有意识的上成“互评课”,就是让学生先读书后互相考问。这既是一种自主学习,又是一种合作学习。
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上成“自评互评课”,就是让学生看书后自命试题,然后交换考评。这既是一种自主学习,又是一种合作学习,更是一种探究学习。
在这里,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它的理念仍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自由为基础的。其目的不仅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养成其团体精神。
另外,根据“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自我控制的动力由主要来自外部的力量变为以内部自立控制力量为主的转折期;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的特点,我们要特别重视初中二年级的教学和管理。
希望你可以想明白确
快过年了 。过年好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春的情绪》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青春的情绪》说课稿1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青春的情绪》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本课讲了:情绪的多样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情绪的特点和正确面对不同的情绪三个知识点。这一课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既是对前一单元,关于青春的特点知识的延续,也为后一课情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学习这一课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七上的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更强,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性强,且情绪波动大,往往难以控制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去帮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相关知识,并学会去识别和面对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提高青春期情绪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控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情绪的类型及情绪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
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难点
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
五、说教学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来实施我的教学活动。情境创设能够给予学生最直观的体验,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和活动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还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都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游戏导入
首先是导入,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我会出示课前准备的喜怒哀惧的情绪卡片,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情,让学生初步感受情绪,在游戏的过程中顺利导出今天的新课《青春的情绪》。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讲授新课
接下来就到了我的新课讲授环节,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是情绪面面观,第二个是情绪的青春色调。
1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情境体验
首先是情绪面面观。我会进行一个情境体验的活动,出示五组情境:情境一——妈妈告诉我这个周末带我去看**;情境二——过生日,同学们给了我生日惊喜;情境三——提醒同学别喝生水,遭到同学的白眼;情境四——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拖堂;情境五——父母临时有事,留我一个人在家。并提问:遇到这些情境,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情绪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回答:感受可能包括喜悦、兴奋;惊喜、开心;无助、生气;着急、焦虑、讨厌;失落、无助、害怕。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一步归纳总结:人的情绪复杂多样,除了常见的`喜怒哀乐以外,还有害羞、焦虑、厌恶等。且情绪会受到个人的生理周期、心理预期及环境的影响。
活动二:案例分析
随后,我会向学生呈现默默和冲冲的案例: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他就自己错题改正并写在本子上,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他吃的好,睡的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儿很足。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默默和小冲面对考试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我将结合学生的分析与讲解进行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默默面对考试失利,选择的是冷静的面对,找原因,结果是经历充沛,干劲十足,而冲冲是很紧张且非常冲动,撕掉试卷导致最后精神恍惚,生病。从这可以看出,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而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激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对于情绪有更为深刻的体验,为学习后一知识点——“情绪的青春色调”做好了铺垫。
2情绪的青春色调
活动三:角色扮演
呈现情境:陈玲和芳芳是好朋友,一天上学路上,陈玲看到了芳芳,热情的喊着芳芳。芳芳却骑着车子从她身边飞驰而过。陈琳心里有些不悦:“你怎么不理我还好朋友呢!”进了教室,正赶上数学课代表发作业本。芳芳冲着刚进教室的陈玲说:“没办法,又是满分!”陈玲打开自己的作业本,看到两个鲜红的“×”,不由暗想:神气什么!他边想边从书包里拿书本。一不小心把文具袋碰掉地上,刚蹲下准备捡,就被芳芳采到了手。陈玲一下子爆发了:“你干什么呀!故意找碴儿是吧”这一幕恰巧被刚进教师的班主任看到,她批评道:“陈玲,你怎么对同学大喊大叫“陈玲暴跳如雷的大叫:“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让同桌之间扮演陈玲和芳芳,并请同学上台展示,在两位同学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陈玲的情绪表现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什么特点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综合学生的意见,我会进行总结: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主要有反应激烈、波动大、固执、细腻、闭锁和表现性,这些不同的情绪特点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正面情绪,学会面对负面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时间交给学生,将自己一个星期的情绪制作成“情绪调色板”,并相互之间分享,来猜一猜对方想表达的情绪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正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采用“情绪调色板”的形式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的小结我将采用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先让学生说一说学完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随后我会结合学生所谈再次回顾本课,最后,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根据情绪提示:例如:我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有一天……,来编写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构建起知识体系;这样的作业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明白政治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青春的情绪》说课稿2一、说教材
(一)内容简析
青少年犹如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初中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所以启发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身心变化的特点,理智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做好情绪的主人,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心理冲突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这一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目是“情绪面面观”;第二目是“情绪的青春色调”。教材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合理安排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人类情绪的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要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三)教学重点
情绪的基本类型,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了解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情绪的含义及情绪对人产生的不同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同时也为了避免空洞说教的弊端,在教法上采用以学生“学”为主,老师组织和帮助为辅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情感体验式,讨论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扩展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调试自我、展示自我。目的是“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
学法上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新理念采用表演、小组竞赛、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情境、体验这三步的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能根据个人情绪变化的特点,主动调控情绪。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操作过程:教师设置情绪情境
提问:(展示ppt故事)提问:当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说出:要控制自己的脾气,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情绪
设计意图由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情绪面面观
接下来展示PPt,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学生会有怎样的感觉和表情。让学生用不同的表情展示出来。
通过看不同学生的表情,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出每个学生表示的情绪,从而引出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情绪的分类。
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分组竞赛:(ppt)情绪词语接龙
操作过程: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
提问:
〈1〉得分最多与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
〈2〉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展示ppt)不同的词汇表达不同的情绪,说明情绪的表现有程度差别,丰富的情绪构了多彩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高兴、害怕、生气、伤心、兴奋、遗憾、恐惧等等心理体验和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的设置意在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体现了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学生看书35页相关链接,总结情绪的含义。(展示ppt)
(展示ppt)提问:下列情境中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1〉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却意外收到好朋友的生日祝福。
〈2〉我因为睡懒觉而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
〈3〉同伴误解我,赌气不理我了。
〈4〉还有许多作业要做却突然停电了。
〈5〉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我独自在家。
提示: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现场表演体验个人情绪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情绪的产生及含义。
教师小结: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老师引导学生看教材35一36页探究与分享,看《默默和小冲的故事》。
〈1〉说说默默和小冲面对考试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2〉让同学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因为情绪影响正常水平发挥或身体健康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通过现身说法,深化学生对情绪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认识,坚定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决心。
2、情绪的青春色调
教师讲述《小红和小丽情绪》引导学生情绪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接下来让学生结合书36页相关联系,找出情绪的特点。(展示ppt)
(展示ppt)观看课本37页插图
教师提问:通过观看此图分别体现了青春期的那些情绪特点?
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说说自己的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展示ppt)通过看图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它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分组讨论:4人一组讨论课本38页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
〈1〉陈玲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变化?
〈2〉陈玲的这些情绪表现体现了怎样的青春期情绪特点?
〈3〉假如你是陈玲,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3、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展示ppt)这节课我们主要一起探讨了情绪的基本类型、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及情绪的作用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以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宁静、愉快等,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急等情形之中,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三)课下作业:编写小故事,制作情绪调色板。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情绪是否健康,心理素质 的高低取决于情绪智商的高低。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绪,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情绪特点成年前期是指处于18到3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期,是个体从“疾风怒涛”的青年前期而逐步走向一个相对平静、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而大学生群体正是处于成年前期的最前面。进入成年前期,个体就面临了新的发展任务,包括学习深造、就业、择偶、建立家庭等等。埃里克森认为这个时期个体的任务在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因此,面对如此众多而又重要的发展任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而且会经历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因此大学生的情绪就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情绪体验的丰富性
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对象扩大,产生许多前所未有的情绪体验。
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感的体验更多的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学习成绩、以及家庭,而是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里。人际关系、社会实践、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国家社会的关注、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等很多方面都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新的天地。
2大学生情绪的波动性和两极性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兴奋性仍然较高,有时好激动,情绪容易波动起伏。表现为会因一时成功而欣喜、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沮丧,呈现情绪两极间的波动;有时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交替变化。大学生相比成年人比较敏感,一句善意的话语、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曲、一首情理交融的诗歌,都可以致使青年情绪发生骤然变化。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百分之七十的情绪都是经常两极波动的。
3、大学生情绪的心境性
随着大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大学生已不像中学生那样情绪主要受外界环境的控制,他们的情绪易于心境化。他们的情绪一旦被激活,即使刺激消失,他们仍然分析与思考,使得激情的状态转化成一种心境。这种情况具有两重性,正性激情转化为心境后使学生保持乐观的情绪,并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而有的负性事件引发的狂躁、愤怒等可能会转化为一种压抑,长时间的没有热情快乐的心境。如果这种不良心境持续时间太长,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乃至影响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长期处在不良的心境之中导致的。
4大学生情绪的文饰性
由于个体的自尊心比较强,大学生更多的注意自己的情绪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当环境不适宜的时候,避免直接的情绪表达,而是通过文饰的方式,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
5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不同的任务和情绪体验。刚进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目标、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同学老师对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一阶段情绪的波动性比较大。大二、大三时候随着入学新鲜感的褪去,对于学业、情感、未来人生的重新思考以及其它事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情绪体验。这一阶段的情绪比较稳定。毕业时节的升学、择业、分离等使得成就感和压力感等混杂在一起,情绪有较大的起伏性。除此之外,不同个体之间情绪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
如何培养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犹如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消极的情绪就像一片片乌云笼罩着我们的心扉。虽然消极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其社会适应等的功能,但是积极情绪能让我们感觉良好,它拓展我们的思维,它可以抵制消极情绪,更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培养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通向幸福之路的必要准备。积极的情绪主要有喜悦、感激、自豪、宁静、兴趣、希望、敬佩、爱等多种形式。积极的情绪需要培养也可以培养,下面的建议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积极情绪。
1学会宽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大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当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你只管抱怨、指责的话就是“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给他人犯错误的机会是体现大学生成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
2幽默与微笑
幽默是一种智慧,生活中幽默的人总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生活的乐趣。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它能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发现生命的美好。相反,刻板、封闭的人往往发现不到开心快乐其实就在身旁。当产生不良情绪时,一句适当得体的幽默话语,可以消除忧虑、稳定情绪,还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尴尬和困境、增强自信心。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增加自己幽默的成分。例如多读一些笑话和同学分享,面临一些特殊情境时,能机智的利用幽默增加气氛或者化解尴尬。真诚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达出一种友好和信任,这样可以增进彼此的交流,从交流中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
3建立和维持牢固的友谊
友情是大学期间比较珍贵的情谊,它是人类依恋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远离父母的时候,朋友便是获得情感支持抑或是物质帮助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活的复杂多变会带给我们各种不同的体验,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不管是快乐或是悲伤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与朋友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归属的需要,因此更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幸福和满意。
4坚持身体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促进人类心血管的健康和机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免疫力。有规律的锻炼会降低心脏病或一些癌症的发生机率,使人们长寿。长期锻炼可以使大学生降低焦虑和抑郁,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大学生保持身体健康,有规律的锻炼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基本途径。
5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当大学生忙碌于学习的时候,有计划的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大自然是调节自己情绪的好方法。当沉浸在大自然中时,大自然的魅力会不由自主地吸引人们的注意,让自己浮躁、焦虑的心慢慢的沉静。温暖的阳光、美丽的山水风景常常会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6合理的宣泄
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写道:“情绪的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们泛滥而淹没别人,也不任它们淤塞而使自己崩溃。”情绪的宣泄,特别是不良情绪的宣泄相当重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不利于身心健康;适当的宣泄可以把不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到轻松、缓和,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宣泄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运动、呐喊、哭泣、写日记等来使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
7乐于助人
帮助别人是人类快乐的一大源泉。俗话说“助人自助”,如果在需要的时候你能勇于伸出自己的双手,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的感激会带给你莫大的快乐和欣喜。而且在你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的友好互惠容易使人产生非常愉快的情绪;相反,如果与人关系冷淡,经常受到别人的轻视或冷遇,则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要适时表示自己的善意,真诚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人,朋友自然会增多,隔阂自然会减少,心情越来越充满阳光。 总之,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上述提到的以外,还可以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听听美妙的音乐、学会感恩和珍惜等等来让自己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幸福的感觉。
心灵鸡汤1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2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3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4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能稀释的茶。
5如果敌人让你生气,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6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7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8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9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10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这是最后一堂课。主要是对过去几周的一个总结。我根据自己的在这六周的感悟,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不管我们认可与否,情绪总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由于青春期的发育与性激素,青春期的孩子的情绪有时会超出想象。但他们也有成长的困惑,青春期的迷茫,有那种想要成为大人,却又对未来的不确定。这是他们的成长历程。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多多理解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在情感上的支持与肯定,并不一定需要我们具体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第三,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问太多问题,那样会让孩子心中建立起一道屏障,拒绝与父母沟通。最好的做法是确认孩子情绪,接受孩子情绪,以唤起孩子内在的同理心并打开心门。
第四,释放情绪。每个人都允许有自己的情绪。但不是每种释放情绪的方式都是被允许的。这里可以提前交流,在家里,哪些释放情绪的方式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
第五,以身作则。有时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去强迫孩子。可以使用典范的模型,展示给孩子,父母是怎么处理这些情绪的。
有些家长是父母一起来的,一起上课,回去后一起讨论。他们说虽然上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父母双方各自的理解并不一样。虽然面对的相同的孩子,但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并不一样。这个其实也蛮有意思的。老师后来也提到,他很少会给出一些具体做法的建议。因为每个家庭太不一样了,孩子不一样,家长也不一样。有些做法在这个家庭中有效,却在另一个家庭中无效。
有一个单亲妈妈,她说有天早晨,她送孩子去上学,孩子在车里无精打采,说累。她对孩子说,因为你把该用来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了,睡眠不够,所以会累。你应该早些睡觉。。。blabla。。。坐在她旁边的我都感觉很压抑。我明白她说的都是对的,我也知道我做的并不比她好。有时候我也是这样唠唠叨叨的。可是在那时那刻,我觉得如果她能给孩子一个抱抱,就已经足够。
有个妈妈说六周不够久,我们作为成年人,很多行为模式都已经根生蒂固,六周能够带来的改变太有限。老师说,这六个星期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都要记得反省。颇有些“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的感觉呀!
我自己非常感恩有这样一个机会弥补我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被填补的空白。前几天,感觉心轮已经打开。那些多年积累的无法释放的情绪在心轮开启的过程中释放出来。这些年一直觉得自己的心轮是堵塞的,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堵塞,还堵了这么多年。原来是自己的情绪多年以来一直积累在那里。我终于和自己从青少年时代开始积累的情绪握手言和了。
这堂课与其说是为了我们家的小少女上的,不如说是为了我自己上的,为了曾经的我自己,也为了内在的那个小小孩。
____________课件划分线____________
现在和未来的情感指导
概述
• 热身运动
• 情绪自理
• 一周的反思/家庭活动回顾
• 关于愤怒和其他强烈情绪的角色扮演
• 结束语:讨论我们学到了什么
• 结案、反馈、评估和证书
总结点
• 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所有的行为。
• 情感上的接受对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 通过青春期与您的青少年的关系。
• 当你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问问自己,“我的本能反应是什么?我认为我的少年会给我什么样的印象?有什么作用?这些对他们的印象?我对此满意吗?”
当他们情绪激动时,学会为他们腾出空间并留在他们身边。如果你觉得他们拒绝你,管理你自己的反应——如果你有空,他们会向你敞开心扉。
反思你想教给你的孩子关于悲伤、愤怒、担忧和恐惧的事情。
• 当您的孩子犯错时避免批评。注意他们的优势。
• 请记住,在如何表达和处理情绪方面,您是青少年的榜样。
• 有明确的界限:例如,没有暴力或丑陋的绰号,尊重别人的东西。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变这些界限。
• 学会注意它背后的情绪
• 少年的愤怒。
• 绘制青少年生活的心理地图
• 参加青少年选择的活动。
通过接触青少年,您有机会制定许多育儿策略。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适合您家人的方式来选择要使用的。
情绪情感的特点有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
1、两极性
首先,情绪、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如喜与忧、爱与恨、开心与苦闷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情绪与情感概略分为好、恶对立的两端。
2、情境性
指情绪、情感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比如,课余休息时,弹琴唱歌会令人愉悦;紧张学习和工作时,它却使人厌倦。
3、感染性
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比如,人们在观看文艺节目时,情绪与情感常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产生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一时紧张,一时轻松;一时忧心忡忡,一时开怀大笑。
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外界事物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成分最重要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等,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等。
心里情感即指人的情绪。情绪是从心理学意义出发对人们的一系列主观认知和经验的称谓,是人们各种感觉、思想、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生理状态。通俗的来讲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惊、恐、爱等表现形式,更深层次的情绪还有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表现形式。情绪是影响人们心理状态的基本因素,而人的性格和脾气则是心理状态的外显形式。
情绪是心理学范畴中的一个概念,因此要系统的了解情绪(心里情感)的成因、作用和意义,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的去学习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另一方面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