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的人真的在看海吗什么意思

看海的人真的在看海吗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是看海的人不只是在看海,也许在放空自己,也许在借看海排解自己内心的情绪。表达了,其实人有时候可以通过景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举个例子,你想的还是太单纯了,看海的人怎么可能只是在看海,他只不过是看着一望无际大海,在想自己的心事罢了。

《八骏图》大海的寓意

在《八骏图》中,“海”的意象反复出现,成为文本的暗涌,你甚至不能用序列的方式来阐释“海”的精神意味。直到作品的最后,主人公选择在海边多待几日,因为他的病“……离开海,不易痊愈的,应当用海来治疗。”

“海”这个意向得到了意味深长的升华,但读者不能完全去解构这片海,去结构作者的意图。这也是此部作品比较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八骏图》开始,主人公只是作为客体的存在,所以会被问到是否想要去看海,到了小说的结尾,主人公从客体转为主体,选择在海边多住几日,也由此对海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情感。整个文本中,海是极为重要的主体——海什么也没有说,又同时说出了一切。

《观沧海》意象:此诗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作者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作者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1、普希金的《致大海》

大海象征:自由奔放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下面对此稍加剖析。

2、舒婷诗歌《致大海》

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诗中阐述的主旨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诗人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诗人自己的心。

《海》共分为3个乐章:“从黎明到中午的海上”、“海浪的嬉戏”、“风与海的对话”。这个作品从黎明前宁静的海面开始描述,随着曙光破晓,海面的变化与波浪的嬉戏开始上演,德彪西透过朦胧的音色与精巧的和声,拼贴出一幅幅海的画面,浪花时而追逐争吵,时而以壮阔的姿态掀起狂涛怒浪,加上光、影与风的点缀,更交织出震撼动人的印象。德彪西以巧妙的乐器配置,渗入独特的东方禅味,让听众迷醉在变幻莫测的汹涌波涛中,随着潮起潮落构筑丰富的意象。

蓝蓝的大海、茫茫的大海、蔚蓝的大海、壮阔的大海、广阔的大海、宽阔的大海、广阔无垠的大海、浩瀚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波澜壮阔的大海、汹涌澎湃的大海、平静的大海、美丽的大海。

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象征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属于一组意象群,象征着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暴风雨”象征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以及一场推翻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海燕》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这一系列象征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给读者留下了咀嚼回味的空间。

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鼓励人们去加入到这场战争,去换来和平宁静祥和的生活,摆脱独裁统治,争取自由平等。

扩展资料: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俄罗斯帝国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和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1892年用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主要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散文诗《鹰之歌》《海燕》,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1936年6月18日逝世于莫斯科。

-海燕

大海象征:自由奔放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下面对此稍加剖析。

诗人笔下的大海具有奔放自由的性格特点:如她的“黄昏时分的幽静”、“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时而庇护渔船时而将其覆没的“喜怒无常”都是大海自由奔放精神的写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49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