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中情感表达技巧是什么?

水彩画中情感表达技巧是什么?,第1张

我认为色和光是水彩画强烈的情感表现技巧。除了能够触动观赏者的欲望,同时还能够充分表现各种细微情感。人们在对水彩画进行欣赏时,首先会对色彩产生视觉反应,作画者在描绘大自然时,不应只是对其进行单纯复制,还需要以绘画的形式将自我情感世界进行表达,进而与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得作品艺术性提升

(一)色的情感世界表达

情感色彩与一般的色彩相比,多了一份独特性,而这份独特性是由作画者产生的主观感受形成的。在色的情感世界创作过程中,绘画使用的水分、笔触以及温度与作品质量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作画者能够将这些条件有效地进行掌控,那么作画者的情感表达会更为流畅。首先是色的技巧运用,即概括和渲染,作画者应当将景物中的色彩关系把握好,可以灵活地运用抽象性笔触和大笔触,表现手法可以是夸张,也可以是概括,通过合理的结合技巧与手法,能够更好地表现水彩画的情感色彩。

其次是情感色彩与色调的整体性控制,作画者如果能够对各种颜色进行有序化,把握好色彩与色调关系,并恰当地将两者关系进行处理,就能够提升水彩画作品的整体情感表达力。最后,作画者还需要提升素质,强化对情感色彩的认知。不同的作画者会因为审美水平与文化底蕴的不同,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主观意识,因此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以及个人品位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二)光的情感世界表达

光的传达不同,观察到的景物也就不同,而且自然景物在不同光效下会产生不同的模样。比如印象主义画家比较擅长利用时间段,观察同一种景物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样子进行绘画,在这个过程中,光在不同时间段中体现的情感有着不同差异。这类画家比较喜欢深入探究大自然的光与色,从而使得作品能够对景物进行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作画者通过感受大自然不断变化的光,并通过颜料巧妙变化大自然的光和影,能够在绘画中有效控制自然色彩变化。

莫奈与毕沙罗均属于光影控制大家,创作的田园风光作品带着十分迷人的色与光,而且两人的作品都有着十分大胆与夸张的用色,观赏者是能够通过两人的作品感知对方的内心情感世界。正因为观赏者能够与两人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才会让人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观赏过后会留下自然与美的印象。所以,水彩画的创作需要合理应用光表达情感世界,从而使得观赏者能够产生直观的印象。

如何培养幼儿的色彩情感和表现力

一、 营造艺术氛围,让幼儿与大师作品"对话"

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感受是基础与前提。如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感受自己与周围人良好的情感经验,感受艺术作品丰富的美等等。因此,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美的观察及情感体验外,适当开展名作欣赏活动,对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创造表现力,具有重要影响。

(一) 选择名作,提供艺术欣赏

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智力发展水平,我们选择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美术作品;提供色彩明快强烈,构图简单流畅、形象夸张的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感受、想象、创作。例如,亨德尔瓦塞尔的油画作品《日落》,色彩绚丽,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线条大气夸张;波洛克抽象画,没有具体形象,只有颜色与线迹合成,颇有泼墨效果,作者将其联想为《聚会》,这些作品表现手法多样,风格不拘,色彩表现力强或画面抽象留有丰富想象空间,有利激发幼儿的表现激情与灵感。

(二) 领悟意蕴,萌发创作激情

选择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与感受。首先,要鼓励幼儿积极思想、大胆想象,谈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班幼儿欣赏几米作品《月亮不见了》时,幼儿争论着变化的托起高悬**辉点的大弧光环为"银河"、、"月亮洒下的彩条"等,充分体验着色彩与形象带来的冲击力;其次,要把幼儿想象与思考的重点,放在作品画面语言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上,向幼儿作适当分析与解释,帮助幼儿理解图形间关系、造型特点。例如欣装饰画《地毯》时,幼儿惊讶地感受到密集的线条是大师在告诉我们"线与色在热烈地举行Party呢"。欣赏《树叶拼贴》画,则拓宽了幼儿的思维方式,知道原来剪贴的形式能如此传神地述说作者的情绪。幼儿充分想像、体验美好的情趣后,会逐渐产生创作的热情。幼儿尝试创作,能毫无顾忌地表现出内心的感受。有的端起画笔,挥洒自如地用色彩表现自己心中的"月亮印象",或冷或暖,还加进了自己;受《树叶拼贴》启发,展开并想象添画,欣喜地发现树叶变成了小人,小鱼,舞动的蝴蝶等等。

幼儿与教师、艺术作品相互交流、相互作用。这样他们不必拘泥于原创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实现作品与欣赏、再创作的融和,拓展了表现的空间,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 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象"大师"一样创作

(一) 表现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表现。大师们正是善于捕捉与汲取生活中常人不被注意的细节引发灵感,并用自己独特的手法表现。因此,教师也应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与独特的构思,适当选择幼儿提出的想法作为创作题材。尊重幼儿,让他们积极地投入以自己的想法为主的创作活动,这样能强化幼儿揭示自我内心反应和独立提出见解的习惯。

(二) 创作方式要满足幼儿需要

幼儿对具有美感的东西充满好奇与追求,教师提供幼儿进行创作表现的形式与工具也应多样化,以开拓幼儿视野,感受各种形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的艺术美,发掘与探索儿童在多种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潜能。除传统的美术形式外,我们选择适合幼儿能力的其它多种形式:写生、撕纸、剪纸画、点彩画等。在层出不穷的创作形式中,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幼儿探索着不同作画形式与工具的不同效果;同时,提供给幼儿的多种形式暗示着幼儿可创造性地选用创作方式与工具表现。单一的表现方式满足不了幼儿多变的需求,我们利用幼儿爱想象爱探索的天性,鼓励他们运用新方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成人开放式的引导下幼儿能发现并运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逐渐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

三、充分肯定,让幼儿敢于想象,敢与表现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得到肯定。幼儿也一样,他们的画稚嫩。要想象也许要等到他对物体熟悉后才敢走出的一步。教师如何让幼儿敢于想象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我认为要在平时的活动中多关注多评价他的作品。即使是很细微的地方,也许你的一点评价会让他"敢"于想象。

综上所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是要用一个漫长的阶段去培养的,这与我们的尊重及幼儿自身探索热情有着密切关系。我们渴望孩子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的美。我们自己也应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笔下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美。幼儿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拘无束的气质与他们的作品的新颖的感觉,正是富有艺术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人才的最高境界。

照片在生活当中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当中都会对摄影感兴趣,从而购买相关的摄像机,或者是报相关的摄像班,从而学习到一定的拍照作品,要知道想要提高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那么就要注意色彩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抓拍的时机,这样才能够拍出不一样的照片。

一、提升方法

首先要知道要想让照片拍的非常好看,那么就要注意情感色彩的表达,要知道色彩是最能够体现出照片的情感表现力的,如果照片的颜色把握不住的话,那么就会导致这张作品处于一个失败的状态,同时色彩是视觉艺术当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可以传递出很多的东西,因此人们在看照片的第一直觉,也就是看整个照片的构图以及色彩。其次一定要注意自己拍摄的角度以及时机,因为很多地方的自然景象都是昙花一现的,所以如果抓拍不住的话,那么就会导致这幅作品是一个很差的东西。

二、注意技巧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拍摄的技巧,要知道拍摄照片也是有相关技巧的,因此将这些技巧掌握好了之后,就能够拍出不一样的照片,而且拍人跟拍景色的拍法是很不一样的,另外也讲究将人拍的高拍的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方法,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三、结语

最后小编想说,拍摄本来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摸索,失败了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也不必苦恼,经常拍一拍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作品,同时在拍摄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看一些网络的教程或者是拍摄的构造法,这样都能够很好的拍出大片,另外也能够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色彩的情感与表现对画面的色彩构成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色彩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彩色情感这些联想,是人们主观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人们在与自然界的物体所呈现的色彩反复接触之后,便在大脑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形成了不同的感受。但是色彩的情感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的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对色彩的偏爱等等的不一样,对色彩的情感联想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 色彩联想是相对的,在进行画面色彩构成时摄影师对情感色彩的设计要灵活运用,应该用心灵验,感受客观世界中色彩的情感,画出富有情感内涵的优秀的作品。

一、色彩的联想、感觉与象征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在设计创作中,设计师是创作主体,是主宰和控制色彩以达到感情激发与传播的先决条件,而观者(或欣赏者)则是受到设计师所设计的色彩与营造的色调的艺术氛围的感染,才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情绪活动。比如一幅画面中有充满着张力、跳跃感的大红色块,画面会使人感觉到热烈、热情、温暖、激动、向上或前进等的心理情绪活动,如图1。设计师在考虑用色和色彩搭配时,首先要理解色彩的心理是否有促进主体的感情形成、升华画面艺术意境、达到丰富艺术意蕴的作用,也就是说,设计师在从事服装创作时,不但要选择和控制色彩,还要注意控制或张扬色彩所特有的感情。

无论是设计者还是设计作品的观赏者,在感觉到客观的色彩时,就会自然的产生联想、记忆、思绪和情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所以在整个色彩体系里,有暖色系、中性色、冷色系和消色四个类别的常用色,当人眼视网膜感觉到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感情情绪,所以我们在拍摄人像时,画面的色彩构成就要参照和考虑色彩所具有的某些象征性的情感含义。

1、色彩的冷色系的联想、感觉与象征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冷色是指那些给人寒冷、凉爽、深远等感觉,使人们联想到冰雪、大海、天空的色彩,如蓝色、青色、蓝青色等,如图2。

蓝色象征着宽广、沉稳、坚韧、庄重、肃目等,所以我们在设计这样的主题时,画面的色彩可以运用不同明度、不同饱和度等的蓝色来构成画面,它也可以与其它的消色进行搭配使用,如图3。

青色象征着洁净、爽朗、意志与毅力等,; 所以我们要表现这样的画面主题时可以运用青色来构成画面,但要注意在色彩的三要素上进行变化,这样可以避免画面用色单一,如图4。

2、色彩的暖色系的联想、感觉与象征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在色相环中,那些使人们联想到火焰、日出、日落等给我们温暖、热烈、喜悦、活力等感觉的色彩称之为“暖色。”如红色、橙色、**以及偏这些颜色的色彩,如图5。

在色彩中,红色象征着热烈、热情、温暖、前进等也有危险、恐怖等象征,在我们的设计创作中大多体现热烈、热情、温暖等积极向上的感觉,所以红色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如图6就给人一种热烈、热情的感觉。

橙色象征着温和、灿烂、光明、欢乐、活力与权贵,这样的色彩象征也是我们经常表现得主题,橙色可以配合相关邻近色相使用,在明度、纯度上追求变化突出重点,如图7就是这样的运用,主要利用了色彩的明暗来突出了橙色的明亮,体现了温和、灿烂、光明的感觉。

**象征着华贵、权威、活力与朝气等,在实际的运用中金色也可以归类为**系。在构成画面色彩时,如果要表现华贵、权威等主题内容时可以使用**系来布置画面,如图8。

3、色彩的中性色系的联想、感觉与象征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在色相环中,中性色是指那些由一个暖色与一个冷色等比例混合而成的色彩,如绿色、紫色,如图9。

绿色是我们设计时经常使用到的色彩,绿色象征着生命与成长、和平与稳定、舒适与柔情等,这样的主题画面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明度的绿色如:深绿、浅绿、墨绿等,不同饱和度的绿色如:草绿、翠绿等。这样的搭配画面会有微妙变化,如图10。

紫色象征着绚丽、高贵、权威等,一般我们设计时在表现高贵的贵族感觉时首选紫色或紫色的邻近色(玫瑰红、粉红、青莲等色相)来构成画面,如图11。

4、色彩的消色系的联想、感觉与象征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色彩学中大体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那么无彩色也就是消色,是指那些物体表面对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线中的光谱成分等比例反射和等比例吸收的,也可以说,消色就是黑、白、灰,如图12。消色可以和任何色彩搭配,这也是消色的特点。

黑色是对各种光谱成分全部吸收的物体表面色;黑色象征着庄严、沉重、负担、压力、黑暗或恐怖等,也是我们拍摄低调人像时首选的,如图13 。但是在运用黑色构成时黑色并不是死黑一片,我们也要注意黑色的层次,更多时是可以和少量的黑灰、深灰、中灰等结合搭配,这样的画面会有紧有松,有透气感。

白色是我们设计时大量使用的,白色是指对照射到其表面的光谱成分全部反射的物体表面色。白色象征着明净、圣洁、高尚、悲伤、素雅等,如图14 。在具体运用白色时,基色与主色是我们要注意的,否则白色会没有层次。

灰色是指对照射到其表面的光谱成分等比例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的物体表面色;灰色象征着消极、柔和、平稳、朴素、雅致等,灰色的层次变化很多,如:深灰、浅灰、亮灰、中灰等,我们在设计时尚类的时会经常使用,如图15。

色彩的情感联想如表格:

色彩 色彩联想 色彩情感

红 血液、夕阳、火焰 热情、危险、喜庆

橙 橘子、柳橙、秋叶 温情、明朗、积极

黄 香蕉、黄金、黄菊 光明、注意、不安

绿 树叶、草木、公园 和平、理想、安全

蓝 海洋、蓝天、湖水 自由、凉爽、忧郁

青 洁净、爽朗、活力 希望、意志与毅力

紫 葡萄、茄子、紫罗兰 高贵、神秘、病态

白 白云、雪花、干净 纯洁、神圣、虚无

设计师往往在表现某一主题或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通过对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的运用,来达到象征、寓意、哲理或抒情的作用。在一幅照片的画面里,可以从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使作品在感性形式与理性的内容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色彩的表现效果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色彩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色彩。所以,色彩的各种表现也影响着我们的感受,包括我们设计师,这也是我们进行画面色彩构成的源泉。

1色彩的柔美感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色彩的柔美感是色彩一种清淡、飘逸感觉的表现。这类的色彩的明度基本偏高 ,饱和度偏低,给人比较柔美、淡雅。这样我们在创作设计时如果想要得到清淡、柔美的画面效果就可以选择明度基本偏高 ,饱和度偏低的色彩来构成画面,如图16。

2色彩的轻重感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物体表面的色彩不同,看上去有轻重不同的感觉,这种与实际重量不相符的视觉效果,称之为色彩的轻重感。感觉轻的色彩称为轻感色,如白、浅绿、浅蓝、浅**等;感觉重的色彩称重感色,如藏蓝、黑、棕黑、深红、土**等。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上的对比,明度高的亮色感觉轻,明度低的暗色感觉重。另外,物体表面的质感效果对轻重感也有较大影响。明度高的轻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重色彩使人联想到沉重、稳固、安全等。所以我们得画面的色彩搭配时就要注意轻重颜色的使用,一般重色在下面轻色在上面,这样可以避免头重脚轻的压抑感,如图17。

3色彩的软硬感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色彩的软硬感也是它的重要表现,色彩的软硬也与明度和饱和度有关系, 明度高纯度低的色彩给人以柔软、亲切的感觉。在拍摄中,可利用色彩的软硬感来创造舒适宜主题的色调。

一般来说,软色调给我们明快、柔和、亲切的感觉,这在高调和画意设计中尤为常见如图18-1。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

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坚硬、冷漠的感觉,这在设计低调或中低调的主题是使用得比较多。

软色和硬色的使用有时并不是单独得,往往可以相互配合互相衬托如图18-2,但要注意在面积上的变化,突出主体。

4、色彩的大小感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色彩的表现效果很多,色彩的大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色彩的大小会使画面的色彩有一种生动的对比效果,在大面积的色彩陪衬下,小面积的纯色会有特别的效果。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的色彩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有减小、收缩感觉。一般说来,暖色有扩散性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冷色有收敛性且不大引人注意,有滞后感。按大小感觉的划分,色彩的排列顺序为:红、黄、橙、绿、蓝、青。充分利用色彩的大小感觉也是我们人像拍摄中画面色彩构成常见的一种表达方法。如图21、就是使用了不同明度的色彩来体现色彩的大小感,从而来加大画面的空间突出主体。

图22 、是利用了暖色有扩散性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冷色有收敛性且不大引人注意,有滞后感的特点来构成画面突出主体的。

6色彩的兴奋与平静感对画面色彩构成的影响

色彩的表现与人的心理感受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色彩的兴奋与平静感也可以叫做色彩的积极或消极,积极向上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一种兴奋、热烈、努力进取和富有生命力的心理效应。消极的色彩则适合于表现一种沉静、郁闷和失落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兴奋与平静感和色相、明度及纯度 都有关系,其中尤以纯度影响最大。纯度高的色彩就会给人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彩就会给人平静感,同时还与色相的冷、暖感有关。像红、橙、**都给人以兴奋的感觉如图23、;蓝、绿色给人以沉静感觉如图24。色环中的暖色系中,明亮而鲜艳的颜色给人以兴奋感,深暗而浑浊的颜色给人以沉静感,我们要根据所设计的主题来使用。

色彩的情感与表现对画面的色彩构成的影响也要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有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运用以适合不同的人群。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使人产生各种感觉,并可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起人的心境发生变化。心理学家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表示快乐、明亮,使人兴高彩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俄国一位学者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动活跃,紫色使人有压抑的感觉,玫瑰色使人已经消沉或受到压抑的情绪振奋起来,蓝色可以使人镇静并可抑制人过于兴奋的情绪,绿色可以缓和人的紧张心理活动。颜色可使人绝望,也可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诱发作用。国外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在这自杀的人就没有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黑色显得阴沉,更会加重人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进了一步。而天蓝色和粉红色使人感到愉快开朗,充满希望,使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在临床实践中,学者们对颜色治病也进行了研究,效果是很好的。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眼镜可使血压下降;红色和蓝色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病人如果住在涂有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墙壁的房间里,心情很安定、舒适,有助于健康的恢复。颜色对人的脉搏和握力都有一定影响。国外有的学者做过实验,证明人在黄颜色的房间里脉搏正常,在蓝色的房间里脉搏减慢一些,在红颜色的房间里脉搏增快很明显。法国的生理学家实验发现,在红色光的照射下,人的握力比平常增强一倍,在橙**光的照射下,手的握力比平常增强半倍。由此可见,颜色不但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而且还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

色彩是物质世界里的东东,而情感属于精神世界。听人说,物质世界的每一种色彩,都能对应着精神世界的每一样感情。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就说红色。人的血液是红的,充满血液的心脏也是红的。热情奔放,充满希望的红色,象朝阳一样明艳,像火焰一样浓情。平静的心因它而躁动,炽热的情因它而迸发。故此,人们总是用它来代表爱情。爱情的颜色就是热烈的红色。友情是除了爱情之外的又一种高贵的感情。它扎根于信任与诚实,它生长于温暖与关怀。它给人自信,给人平安,给人慰藉,给人希望。但它不同于爱情。没有爱情的如痴如醉,没有爱情的歇斯底里,它更多的是一种平静,一种悠长。一种平静悠长的淡淡清清,一种平静悠长的密密绵绵。什么样的色彩能准确表达这样的情感呢?只有**。它蕴含着金子的珍贵,承载着皇权的高尚,散发着光明的温暖,预示着沉甸甸的希望。用它来表达友情,实在是惟妙惟肖。以前我不能理解,一个人死后,人们为什么总是用白色和黑色来表达对他的怀念。因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它象征着死者纯洁的灵魂。它是对死者的褒奖。黑色是崇敬的象征。它象征着后人对死者的敬佩。它是对死者的颂扬。在这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里,人们借用这两种极端的色彩,强烈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哦,更多的是乡情、亲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透过窗户的月光是一片银白,在黑黑的夜里粼粼发亮,就像是那一双双因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无法入寐的眼睛。黑和白,韵味无穷,乡情无限。世界上最难表达的情感,要算是母爱。你能不能告诉我,用什么样的色彩来表达这无穷无尽、深邃无底的母爱呢?用红色么?哦,太俗;用**么?哦,太浅;橙色,太艳;黑色,太冷。你一定告诉我,这无私无畏的母爱该用什么颜色。其实,我知道,你也不一定懂得。乡情亲情也好,爱情友情也罢,它们都不过是母爱的一种折射而已,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颜色,都无法包容这博大无边的母爱。因为母爱是这世上所有感情的真原色啊!由此,让我想到那些痴迷的习练者,他们为了达到所谓的圆满抛家舍子,不知道他们的身上流的是什么颜色的血?我想,我难以找到一种合适色彩与情感

设计师关注色彩,研究色彩,是为了把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表现力的设计因素来使用,而色彩的确在观者的感受中具有表现力。色彩的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着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故色彩在室内设计应用是否协调可直接决定整个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失败。

色彩的情感效应和情感表现了既涉及到色彩刺激本身,也涉及到人类共同的生理反应,既有关于观者的视觉经验,也与他的记忆、联想等心理活动发生联系,还取觉于他与环境的关系。

的颜色去形容了!

1、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一幅画中,最能体现画家情感的是色彩的变化。如果说画家的情感表现是一幅作品的灵魂,那么色彩就是绘画手法中的灵魂。画家的绘画创作目的就是用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情感,那么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色彩研究、总结、归纳,才能完成这一创作目的。

2、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 线条的情感表现是多样性的,曲线表示优美,直线表示刚强。而在油画创作的世界里,线条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对于写实油画而言,线条服务于造型,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的效果,而对于表现性油画创作中,线条则是情感的抒发,在画面中也更加的具有独立性、生动性。 在创作中线条的应用中,概括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

二是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第一,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画面效果,不会毫无顾忌地使用线条,在使用线条的时候更加具有目的性。而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则是更加随心所欲一些,他表现的是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也许当时线条的应用只是一丝丝的灵感,而恰是这一丝丝的灵感,创作出一个遐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莫扎特的调性选择》 音乐评论者经常研究一个课题,即莫扎特为了表达特定的音乐情感状态而诉诸于特定的调性选择规律。有评论家把精力放在研究莫扎特极具特色的几个固定调如g小调,降E大调。也有的人试图比较任意两部大师不朽之作的调性风格。但为数不多的人能够精确阐明总共24个大小调式每个分别对于莫扎特作品的意义,而这个着入点相信会很有意思,而且十分轻松地能使莫扎特的作品找到更多的舞台空间。

对于一位十八世纪晚期的作曲家而言,确定一部作品调性的标准几乎是依赖于其亲身演奏的乐器体验,这样才能避免对于选择有些乐器该用什么调来演奏的难度和曲解。而通过他600多部作品表明,莫扎特很喜欢用0-2个升降号之间的调性音乐,3个升降号只是偶尔使用,4个以上的几乎从不使用;他并没有附庸海顿等其他同时期作曲家之大喜大悲之风雅而动辄4,5个升降号。在选择主调之后,他一般只会转近关系调,很少转到很远的地方去。

因此在D大调为主调的时候,他会发现其中有着与之强烈的调性对比的d小调,这种对比很少发生在关系调b小调,大多数情况是属调A大调和下属调G大调;有些时候在中音大小调F以及下中音降B大调都会包含其中。在一部D大调的作品中,他有时候会放进一些进关系调如C大调或E大调的几段作为特殊用途。但一些偏厚重的调式似乎对他没有太大的必要:在一个强烈的调性环境下,一个简单的中音转换可能会上演一出青天霹雳剧。

主调将会决定大多数作为对比作用的其它调性。不过莫扎特偏好使用几个固定调在一些特定的乐思中;并且这些附属调性用得越多,其中承载的情感氛围也就越浓郁。他不使用升C大调,个别除外(蒂托的仁慈第17段)或者升c小调(除非E大调为主调);升F大调,海顿最喜欢的一个调在莫扎特作品中像B大调一样稀有;降a小调只在转调的时候出现。

对莫扎特而言C大调是一个最基本的调;他大多数的歌剧都是建立在C或者D大调。G大调的《巴斯蒂安巴斯蒂安娜》和降E大调的《魔笛》是个别现象。一些早期的歌剧在其它调上收尾;在那个时候,莫扎特还不相信有稳定的调性中心这一说法。C大调是一个温和开放,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调性,它可能在钢琴协奏曲K503中有庄严的泛音,它会有费加罗《花蝶不再飞》的直率,采琳娜《情人啊,用这灵药》的温柔,《魔笛》第一幕终曲时的神秘。莫扎特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C大调;主线通常是开放和人性的,比如《女人心》的序曲,朱庇特交响曲的开头或者钢琴协奏曲K467;C大调是无数莫扎特迷人乐思萃取的源泉。

c小调有更多的变化但却更统一的内涵:莫扎特很小心谨慎地使用这个意义重大的调式。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这是不完整的庄严大弥撒曲K427的主调以及独创性的钢琴协奏曲K491,早在莫扎特创作神剧《得救的贝托利亚》时,他为那些不幸的祈祷者改成c小调,就像他改变弥撒曲K47a(仅两个乐章)的调性一样,并且他在未来创作的《伊多梅纽》中的祷告祭祀合唱也同样如此,这种僧侣般庄严的合唱《伊多梅纽》中多次出现。在《魔笛》中两个相爱的人的合唱前奏曲,为双键盘所写的赋格K426或者弦乐五重奏K546,当然还有在未完成的大弥撒里,c小调有着更为强烈的表达。宗教性格的c小调传递了共济会葬礼音乐K479a以及展开了伴随着共济会三声部的第2号《塔摩斯,埃及之王》音乐;之后c小调音乐成为了阴谋的记号,比如《魔笛》第2幕终场夜后的出场突然雷声大作便是如此

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里,莫扎特的c小调可能传达一种简单的恼怒或者挫折心理,比如《牧人王》第12曲,《假扮园丁的姑娘》第16曲,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艾莱特拉在《伊多梅纽》中的火山爆发咏叹调《欧莱斯特和爱雅斯神呵》;费兰多的小抒情调《即使被出卖,受侮辱》也是属于此类,在器乐作品中则有钢协K491和风琴小夜曲K384a。但在另一些作品里,愤怒显得更加有英雄性和挑衅心理,具有莫扎特的独创之处。比如《皇帝的悲剧》第22曲,《卢西奥西拉》中勇敢面对死亡的第22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感情联系到钢琴幻想曲K475以及钢琴奏鸣曲K457。作为英雄般的绝望c小调出现在《魔笛》开场塔米诺王子被大毒蛇追击那一场。有时候c小调只是一种忧郁的标志,比如《假扮园丁的姑娘》第21段,两个迷路不幸的女人-这里派生出一种可能,CPE巴赫的c小调影响了莫扎特的降E大调两部钢协K271,K482慢乐章中温柔忧郁特质以及交响协奏曲K364。

D大调是莫扎特壮丽,军队或者英雄胜利凯旋,极度自信的贵族阶级的调性,通常和小号和鼓联系起来,这点上莫扎特的很多歌剧都勾勒出很帅气的一副皇室场面,例如《皇帝的悲剧》,《西皮奥内的梦》,《唐璜》,包括《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玛维瓦伯爵府。D大调还有另一种莫扎特性格,但很少使用。它的音乐在曲调上多彩斑斓,具有冥想气氛,最好的代表是他逝世前最后一部宗教合唱曲《圣体颂》K618。

d小调是一种人性焦虑渴望被多彩地表达出来的调性。比如钢协K466,弦乐五重奏K421,安魂弥撒曲。神剧《得救的贝托利亚》序曲,《扎伊德》中梅洛洛格第2号旋律,以及《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中遗失的慢板片段;在《唐璜》里长官在序曲以及第二幕终曲时辉煌的登场;《魔笛》中夜后第二次出现时狂怒的咏叹调。莫扎特从他孩提时期喜欢用F大调或D大调来表现悲惨的挫折以及教堂音乐-垂怜经K368a是比较成熟时期的范例。在成熟时期他已经很慎重地使用 d小调了,只有在表达某些特别的效果上并且调性正好是在主调的关系小调上才使用。

降E大调在莫扎特作为拿波里歌剧作曲家时期意味着庄严神圣。降E大调被用在《魔笛》和其它一些共济会音乐中(如第39号交响曲),但同样也有其他用途:在他一些圆号和钢琴协奏曲中,原本就欢快愉悦的曲调增加了一层高贵的气质;在《牧人王》里表达坚定不移的爱情。这个调对于莫扎特而言的作用是情感的对比,准确地表达出某种情绪的状态

楼E大调在莫扎特的器乐作品里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在他的歌剧作品中。对于洛可可的作曲家和巴洛克时期一样都认为E大调是一个平和的调性,倾向于田园音乐和对自然的沉思:所以阿波罗在自我介绍时以牧羊人的身份来伪装,扎伊德向往自由,伊丽亚凝视着将要和她爱人幽会的花园以及伊多梅纽满怀感激地对平静的大海深情一瞥。这个调同样也是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以及钢琴三重奏K542的主调。

E大调似乎还是莫扎特一个表示歉意和观点的记号:《假扮园丁的姑娘》里罗西娜请求爱神不要伤她的心;《得救的贝托利亚》里的阿米塔对她不爱国的行为乞求谅解。阿斯卡尼奥对于他不敢接近他所爱慕的人感到懊悔。利波莱罗推辞被迫使参加的晚饭邀请而请求原谅。其余的两个例子带有辩解和说教意味:阿方索对他的士兵朋友保证女人的坚定不移不过是想象力的臆造;萨拉斯特罗教育帕米娜太阳王没有复仇心的做人哲学。

e小调在莫扎特作品里十分罕见。《得救的贝托利亚》最后的合唱以气势宏伟的巴洛克风格e小调开始,之后因为单声圣歌的进入就转向了G大调。在一部被遗弃的两乐章的小提琴奏鸣曲K300c;早期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以及一些教堂歌曲是e小调,由于某些原因,莫扎特避免运用此调。

F大调是一个乐观开放的调性,莫扎特把其得心应手地发挥到了极至。其中很多有趣的作品都是神童时期尝试的实验品,比如第一部小提琴奏鸣曲K13的小步舞曲;《女人心》第9段略带伤感的低音,《魔笛》第二幕开场,同样地也出现在《伊多梅纽》里的神殿场景里。当然了,没有哪个F大调能比《费加罗的婚礼》第18和27两段,《唐璜》里的第1,6和13和更加出色的第25段,或者帕帕基诺的第20段,《女人心》的第23段更好了。

f小调出现在《费加罗的婚礼》里园丁的女儿巴巴丽娜那并不怎么严重的悲歌以及《女人心》里阿方索无病呻吟的咏叹调中。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得救的贝托利亚》中所描绘的被击败的敌人在荒野外呻吟哭喊的场景。而最重要的运用是《唐璜》的第一幕长官死后的三重唱以及两部管风琴套曲K594,K608。

升f小调在钢琴协奏曲K488里是一个崇高的柔板调性,这个调是莫扎特表达痛苦悲伤的手段,但却很少在他的期余作品里再出现过,尽管莫扎特沉溺于它的关系大调A。而在《蒂托的仁慈》第一幕终曲时有很精彩的降G大调的曲例。

G大调像F和C大调一样是开放调性。它拉开了《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两剧的序幕;在《唐璜》里则传递了泽里娜和玛塞托二人的激情;《女人心》里古列尔莫劝说费兰多的咏叹调《女人为什么这样残酷》有着诙谐幽默中掩藏的愤怒之感(比起费加罗类似情景使用的降E大调火气小很多)。在《牧人王》里则通过G来介绍伊丽莎的出场,而她那更加成熟迷人的情人出场用的是F大调。在钢琴协奏曲K453的第一乐章利都奈罗里G大调更是展现了多样的情绪。同样的表现可以在《第4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艺术歌曲《紫罗兰》里发现。

g小调和降E大调是两个莫扎特最具特色和个性的调性。在《第25交响曲》,《假扮园丁的姑娘》里阿米达的咏叹调;《扎伊德》里的《老虎啊,去磨你的利爪吧》,钢琴四重奏K478以及浪漫曲K466的中段都体现了愤怒激动的情绪。在《后宫诱逃》里有一种特别的喜剧式人物的进入出现在警卫奥斯敏爬到树上演唱咏叹调《如果发现可爱姑娘》;在《第40交响曲》的终曲时g小调的回归暗示了一出讽刺喜剧的结束。而在大多数情况下,g小调对于莫扎特而言是一种表达忧郁痛苦的无与伦比的手段,例如《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忧伤结尾;帕米娜误以为幸福已经结束的咏叹调帕《啊,我知道了》; 《卢西奥西拉》第一幕最后朱妮娅为他父亲的亡灵祈祷;康斯坦茨的忧伤之歌等。有时候这些悲伤是表面肤浅的,例如《巴斯蒂安巴斯蒂安娜》第14曲或者钢琴协奏曲K456里的慢板乐章。有时候也具有讽刺表现,例如《女人心》里的假装自杀情节,夜后咏叹调《遭受痛苦》里故作姿态的自怜。莫扎特早在作品9就开始用g小调,一开始并没有投入情感,但之后便逐渐开始富有戏剧性。他11岁时创作的幕间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里的g小调就成功表达了狂怒和悲伤之情。之后在《皇帝的悲剧》中,他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个调来表达其中忧伤情绪的扩张加重。在g小调旋律中,他一贯采用降二级和六级音:他令人羡慕地推导出了一套g小调的作曲体系。

降A大调有四个降号对于莫扎特而言是一种先进前卫的调性。但他经常使用这个调,早在K15dd的行板中就用降A来勾画出伦敦风格的交响乐章。在他的歌剧里,这个调只和《女人心》第二幕终曲布林迪西卡农有关系;此外迷人的艺术歌曲《在孤独的树林》也是降A大调,《第39交响曲》行板里也可以感受到这个调性的特别之处。

A大调作为田园风格的调性是莫扎特从他同一时代的前辈JC巴赫那里继承来的。最开始这个调对于他而言只是个温和平淡的感觉。但到了成熟期后,他逐渐发现三个升号的调性里蕴藏着美感,并被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是当单簧管进入时(A大调是单簧管的首调)。当然作品有很多,听者只需辨别出温和平淡的A大调(例如《第29交响曲》)和温柔甜美的A大调(费兰多的咏叹调《爱的微风》)之间的精妙差别便可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了。这个调还经常表现一种宽宏大量的品质,成熟期的莫扎特在用A大调时,喜欢以主调的属音E来进入,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单簧管协奏曲》,只需一听便知道乐曲深深地打上了莫扎特的烙印。

a小调,一个没有升降号的简单调性是莫扎特最早在其交响乐作品中尝试的小调(遗失的K16a)。之后他将这个调与异国风味亲密联系了起来,比如《土耳其进行曲》,《第5小提琴协奏曲》末乐章的前奏曲以及《后宫诱逃》里的土耳其风情。同时也有着如钢琴奏鸣曲(K300d)的孤独情绪,热情洋溢的键盘作品K511,阿玛维瓦伯爵的宣叙调《我是胜利者》以及园丁姑娘桑德琳娜的咏叹调。在这些作品里仿佛和a小调都有着心灵感应,就好比后者与A大调紧密相联一样。

降B大调在莫扎特作品里经常在演员移动时候的动态运动下使用。费兰多的求爱之歌《啊,我理解那美丽的灵魂》,埃尔维拉对唐璜憎恶的《不能信任你》;帕帕基诺连声不满的哼哼都是在移动时演唱的;再加上打猎场景时候的回旋曲也是这个调。这个调同样象征着活泼机智,比如唐璜的勾引女性的咏叹调《把葡萄酒喝得酩酊大醉》。在很多莫扎特降B大调作品中都有着类似的智慧和精力。

降b小调最早出现在小步舞曲K8,之后的连祈歌K125,《第16弦乐四重奏》也有出现,但5个降号对于任何作曲家而言都多了些。所以很少被使用。

b小调出现在一些器乐作品中,作为D大调的衬托以取得更有色调感的效果,比如弥撒曲k186h。在他的歌剧作品里,《魔笛》终曲喜结良缘后的恋人合唱之前用的是b小调,目的是爆发出之后神圣庄严的喜剧结局而显得更有张力。《后宫诱逃》第三幕培德利罗的小夜曲《在我的祖国》中的b小调显得十分含蓄,尽管之后很快就被D大调所代替了。

这里必须被强调的是,对于在莫扎特时期的作曲家们而言,要确定一部作品的调性并不是靠一时灵感的幻想臆造,而是需要通过比较调性特征和曲式结构配器来决定的。莫扎特能够大胆创新地漫游在调性世界里-在费加罗中他将自己延长后的第二幕终曲设定为半音程调性(降E大调),傲然独立于整部以D大调为主调的歌剧之中。当他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来详细描述一种特别的心情,他尽管并不总是能够让乐曲跳到他最喜欢的调上,但却总能够找到一个能够持久回味的替代品,并且一定能够适应演奏家们的实际表演能力的调性。其中一些他最能够运用自如的调性能够在一个中篇幅的宣叙调或者一小段咏叹调中随时可以被发现。单凭莫扎特对于“调性性格”所作出的贡献已经足以能够让他载入史册。 载于<音乐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64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