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象的温和性格
大象在很多文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在印度教中,大象是象征神圣和智慧的象征物;在中国文化中,大象则是象征长寿和吉祥的动物。因此,大象在各种文化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让它们更加神秘和珍贵。
综上所述,大象的魅力在于它们壮观的身躯、温和的性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化意义。大象是一种非常神秘和珍贵的动物,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一、大象的壮观身躯
首先,大象的身躯非常壮观,这也是大象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大象的身高可以达到3-4米,重量则可达到3-5吨,这样的体型在动物界中是非常少见的。大象的鼻子也非常长,可以达到2-3米,而且还能伸缩自如,这让它们在觅食和喝水时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大象的魅力在于它们壮观的身躯、温和的性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化意义。大象是一种非常神秘和珍贵的动物,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富裕的国家。有一次,他到一个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旅行。回到王宫后,他不停的抱怨脚非常痛,他以前从未走过那么长的路,更何况他所走的路异常崎岖难行。
于是,愤怒的国王向天下发布诏令,让百姓用皮革铺好每一条道路。显然,这要用掉无数张牛皮,花费巨额的金钱这时,一位大臣冒着触犯国王的危险进言到:“陛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不必要的金钱呢你何不剪一小块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呢”听了大臣的话,国王很惊讶,但略加思考,他就接收了这个大臣的建议。
皮鞋就这么诞生了,国王为自己做了一双厚底牛皮鞋。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在改变世界,但有时候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
人人都想改变,改变意味着什么你们真的了解吗?让我们从《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中去寻找答案?
作者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通识课,颇受欢迎。
当我们对现实感到不满意的时候亦或者觉得痛苦迷茫、碌碌无为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改变。
于是我们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改变方案,然后很神奇的我们感觉到内心的焦灼得到了一些平复,但是年尾回顾的时候,我们制定的改变方案依旧只是一份方案而已。不禁纳闷:改变为什么这么难呢?
改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对改变不够了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就是想要打败敌人,我们就必须要足够了解敌人。同样的如果我们想要通过改变来获得不一样的生活,那么我们就需要对改变本身有足够的了解。
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中这样定义改变:“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的经验,用新的经验代替旧的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改变仅仅停留在想的阶段,确定好目标后就赶紧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制定了方案就满足了我们对改变的期待,也消解了我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恐慌,于是我们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但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产生新的行为和经验,所以改变自然也就不会发生。
想要改变切实的发生,需要做出新行为形成新的经验,这个新的经验通过正强化的作用,让我们能够切实的体验到改变的好处,那么改变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知乎上有个帖子说的是“21世纪,副业是刚需吗?”
话题很热,下面回复的也很多,有许多人在帖子下面留言说自己也知道副业是刚需,但是自己本职工作忙,而且题主所说的副业方法对自己根本不适用,因为题主会的这些她都不会。
这些人想要改变却觉得无能为例,想要过与现在不一样的生活,但最后却依旧在原地踏步,终日惶惶虚度光阴。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阻止我们去改变呢?
《了不起的我》一书中借用了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关于“大象和骑象人”的比喻来形容自我。
在这个比喻中将人的情感比作大象,而人的理智比作骑象人,那么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看似是在指挥大象,但和大象的力量比起来,骑象人的力量又是那么的渺小,如果大象想要往左,骑象人想要往右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一般就是以大象想去的方向为准。因为大象一般受到了被强化的经验支配。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情感的自我是我们在改变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只有我们了解了情感这头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去改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有一个朋友,从去年的时候就嚷嚷着要辞职,因为现在的工作基本是996,虽然工资很高,但是基本没有生活。但是直到今天她还在原单位就职。
问及理由的时候,她说自己从毕业开始就干的这个行业,想做其他的工作,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别人不会给她机会,或者重新找的工作没有这个好。
这个朋友之所以一直无法改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觉得自己没有选择,二是不想走出当前的心理舒适区。而这两点恰好是我们做出改变路上的另外两只拦路虎。
情感的大象,认为自己没选择,不愿走出心里舒适区,这三个拦路虎,阻碍了我们改变。
想要做出改变,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克服改变的阻力。克服阻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法来实现:
“我也想改变,可是我没有其他选择啊!”这是很多人害怕抑或拒绝改变时给出的理由。为什么会没有选择呢
一是很多人对于选择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比现在好的选择才叫选择,或者能达到理想效果的选择才叫选择,否则就是没有选择。实际上,在改变的路上我们从来就不缺少选择,当你放弃改变的方案的时候其实你就做出了一个选择,当你想要改变却不采取行动的时候你也做出了一个选择,甚至你告诉自己你没有选择的时候你也是在作选择。
二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做出选择是需要代价的,而这个代价是需要自己负责的。如果你想要换一份工作,那么你就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如果你想要回老家发展,你需要放弃大城市的机会。所以做出选择有时候意味着我们需要跳出心理舒适区,需要对不确定的结果承担责任。所以很多人会下意识的选择逃避,把“没有选择”当做自己逃避的借口。
可是当我们一直告诉自己没有选择的时候,那改变就真的不会发生了。想要改变我们必须告诉自己改变的路上最不缺的就是选择,只要我们拿出勇气,找回对选择的控制权,那我们就已经走在了改变的路上。
小步原理指的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的好处,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情感的大象总是偏向于经验的好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让骑象人控制大象向前移动的话,我们就需要创造经验的好处,促使大象移动。
那我们又如何确实改变的第一步如何去走呢?《了不起的我》一书中给出了一种叫做奇迹提问的方法。通过假设目标实现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来倒逼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整个过程,从而确定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
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再往前看和往回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上学的时候,每当我在宿舍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我都会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在这里我的学习效率和自控力比在宿舍的时候强上好几倍。
曾经有一个重要的考试,我担心自己半途而废就和认识的一群小伙伴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每当我太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到一起的小伙伴那么努力就又找到了一些动力。
后来我知道这种图书馆的学习氛围也好,小伙伴之间的抱团取暖也罢,都拥有一种“场”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们在改变的路上坚持的更久,是我们完成改变的一大助力。
所以想要改变我们也可以刻意的培养一个“环境场”,一个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比如你想要减肥就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做固定的减肥操,让情感的大象熟悉这样的节奏,那么以后每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做同样的事情,把新行为变成新习惯,新习惯将会带来改变。
控制两分法原理指的是: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改变很难,那可能是因为我们妄图去控制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比如市场环境、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意外等等。
所以当我们以改变为切入点,制定好目标后,控制两分法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出哪些是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哪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部分,并且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但正如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样,很多事情他是既有可以控制的部分又有不可控的部分,而控制两分法的第二步就是找出能控制的部分并做成计划,努力做好它。
我们顺着这种天然的倾向——向下体验,向上认知,去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划过一条完美的人生抛物线——少年意气风发,青年四处碰壁,中年危机重重,老年无人问津。
草原上的雄狮,是封地称王,后宫三千,还是四处流浪,狮落平阳被犬欺,比拼的是天赋,还有一些运气。拥有强大的基因,并且碰到草原雨水丰沛的好年景成长起来,就能称霸草原。天赋运气,没有一个是自身能够决定的,动物顺应自然,遵从本性,所以从出生开始,命运早以注定。动物的道就是顺之道,顺之道就是顺应天生的倾向性。
如果一个人没天赋没背景也没有好到爆棚的运气,是不是就甘于顺势躺平呢?如果不甘咸鱼,那该怎么办?可以试一试逆之道,打破认知和体验的枷锁,找到自己的破局点。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倾向性,在我们没有使用逆之道之前,我们一直是按照这种倾向性思考和行动。这种倾向性就是:向下体验,向上认知。
向下体验就是局限在我们有限的生活场景和僵化的思维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反过来禁锢我们的思维,局限我们的眼光,削弱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向上认知就是我们天然的有一种倾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具体的事情抽象化,为了让我们的头脑偷个懒,我们通过这种向上认知的方式,让自己活在一个简单的、抽象的、可控的、自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离真实世界很远。
我们顺着这种天然的倾向——向下体验,向上认知,去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划过一条完美的人生抛物线——少年意气风发,青年四处碰壁,中年危机重重,老年无人问津。
既然顺之道不行,我们试试逆之道——向上体验,向下认知。
向上体验
向上体验就是打破自己的经验局限,生活场景局限,进入超越你的人的经验中,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你的生活场景和遇到的问题,感受他们的感受,以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象与骑象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决定我们行为和选择的,不是我们的理智,而是我们的感性大象,大象笨重且固执,我们很难依靠“讲理”说服它,当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就可以和大象沟通,情感大象在新体验中学习,会变得更加灵活。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发现自己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同体验。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接触到很多新名词,比如:潜意识、原型、投射、移情、情结等等,这些概念都是高度抽象化的,即使课程里很详细的解释了这些概念,在专门学习之后我依然一知半解,更别谈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
知识和概念都是形而上的,是具体经验的抽象总结。我们平常学习知识,有一个主动的记忆和理解过程,但这个过程只发生在认知层面,没有发生在体验、情感、身体层面,是平面的、表层的知识。向上体验就是把知识还原到具体的场景,并且让身心情感层面和知识本身共鸣,这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例如荣格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并这样解释:原型是一种反应倾向,具有形式意味,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看后我一脸懵逼,即使倒背如流我也不会用啊,即使后来理解了原型的含义,也无法使用这个概念。原因是知识只在头脑层面发生,没有发生情感、身体层面的共鸣,也就是只有向上的认知,没有向上的体验。
为了理解原型这一概念,我又重新去翻看了一下《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为了体验这一原型,我把自己想象成孙悟空。当我看到花果山的猴子受欺负时,我为自己弱小而不能保护同类,感到痛苦和愤怒,我要保护我的同胞,不让他们受欺负,如是我不畏艰险,远渡重洋,拜师三星洞菩提老祖,习得通天大法。我大闹天宫,只是不喜欢别人把我当妖怪看的异样眼神,我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唐僧太弱小了,却执着要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其实我对救众生没兴趣,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只因为我叫他一声师父,他叫我一声徒弟,还有八戒和沙僧的一声声师兄,所以不管艰难险阻,我要保护他们去往西天,取得真经。我就是这样一个妖,虽然外表狂傲不羁,实则重信守诺,内心敏感多情。孙悟空就是一个原型,拥有这样原型的人,免不了跟孙悟空做出类似的人生抉择,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当我在感性上体验到了原型,我就真正原型,理解了名为命运的东西。对知识、概念、理论的情感体验就是向上的体验,是需要主动去作为的事情。
我们平时想问题,做决策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常识为基础,这些经验常识中包含的都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时候向上体验,就是跳出自己的经验局限性,用比你厉害人的眼光去看待你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模拟对方在你遇到问题的情境中,他可能的感受。有人说:我怎么可能知道别人怎么想?实际上,人类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细胞叫镜像神经元,依靠镜像神经元,我们可以模拟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感受。
当你犹豫是不是要辞职的时候,你可以模拟一个你了解的并且很牛的人,他在你的境况下,会如何的分析问题?会做怎样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跳出你的经验框框,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原来一直在一个角落里绕圈圈。
这种用新体验新角度,带来新认知的方法也是向上体验。强调一下,这种体验一定是向上的,向上代表一种更宽广的视角。
向下认知
向下认知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细节的认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天然的是抽象的、模糊的、静态的。然而,真实的世界是具体的、复杂的、动态的。这种天然的认知倾向,让我们的思维远离真实世界,变得呆板、僵化而且不切实际。向下认知能够让我们了解真实的世界,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复杂的现实世界。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越往南走气候越热。我一直认为广东的夏天比湖北热,去广东之前我很犹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广东炎热的气候,我到广东之后真实的感受是,没那么热爱,甚至广东的夏天还要凉快一点,因为雨水多,一天下好几次雨,一下雨就凉爽起来。这就是概念化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刻意的向下认知,就是认知真实,用细节丰富我们抽象的大脑,去掉对世界的刻板印象,让我们更灵活的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真实的世界就是藏在水下的庞大的冰山本体。当我们向下看细节的时候就是凝望真实的深渊,它庞大复杂,深不见底,我们应该收起小觑之心,把双脚更加牢固的踩在大地上。
向下体验,向上认知是顺;向上体验,向下认知是逆。我们拥有真实人性的一切缺点,因此,我们只能逆流而上,才能看到这一切的缺点,并且完善他们。
搜索
动物世界中的动物,也是有丰富感情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感情的定义。感情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内心体验。虽然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但它们通常包括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如果我们将这一定义应用于动物,我们是否能够观察到它们类似的情感反应呢?
研究表明,许多动物确实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情感。例如,我们熟悉的宠物狗,它们能够表达忠诚、喜悦和悲伤等情感。当主人回家时,狗会兴奋地摇尾巴、跳跃,并用眼神传达出无尽的爱意。当它们失去亲人或同伴时,它们会感到沮丧和孤独,甚至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行为和反应都显示了狗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情感联系。
除了宠物狗,其他动物也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大象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它们形成紧密的家族群体,会相互照顾、保护幼崽,并在失去亲人时表现出悲伤和哀伤的行为。一些研究甚至发现,大象会把已故同伴的骨骼保存多年,并在接触这些骨骼时表现出悲伤和怀念的行为。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动物的大脑结构和人类相似,尤其是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如猴子、大猩猩和海豚等。这些动物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包括与情感相关的大脑区域,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通过观察这些脑区在不同情境下的活动,科学家们发现它们与情感的产生密切相关。
此外,动物在生理上也表现出与情感相关的变化。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当动物遭受到威胁或恐惧时,它们的心率会加速、呼吸变快,并分泌应激激素,这与人类的情绪反应相似。另外,一些实验证明了动物的愉悦感受。例如,大鼠在享受美食或药物奖励时会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快乐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递质。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动物拥有感情体验的假设。
当然,我们需要谨慎地解读动物的行为和生理反应。与人类不同,动物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情感,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观察和科学研究来推测它们的感受。此外,不同的物种可能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类的情感标准套用在动物身上。
最近随着007-149班班级共读活动的开展,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走进了我的视野,之前也看过班长在得到学习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看到他的收获不浅,相信一定是不错的书!所以虽然工作忙碌没跟上节奏,但我还是买了这本书准备有时间就学习,希望一窥究竟。
一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有个疑问,为什么会是了不起的我?这是一种盲目自大吗,其实不然,作者谈到这本书的初衷不是鼓吹盲目自大或者自我中心,而是提醒你,在深陷自我怀疑,或者身处逆境苦苦支撑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潜力。
有些人是天生的赢家,很容易就有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这不是了不起,这只是幸运罢了。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他们需要不断去面对和解决自我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难题,努力让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这是一种了不起,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了不起。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之前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有相似的观点,于是与这本书的作者产生了共鸣,很想继续看下去。(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ccd3fe17808)
“大象”与“骑象人”
书中提到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就像一个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它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让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如果人的理智想达成改变的目标,就需要了解情感这头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有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假如心内科医生告诉病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个人生活习惯,比如吃的不健康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但也只有1/7的人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其余6/7的人是不想活了吗?
当然不是,他们肯定也知道该怎么做,但却依旧没有改变,这是我们在改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好像我们心里有一个自己,现实却是另一个自己,有时候我们明明很讨厌自己的某个行为,比如拖延,这怎么都改不了,这时心里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怪自己意志力薄弱,不够努力,可是指责自己并不能带来改变,相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区分我们躯体里感性与理性的两个自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改变,非常重要。
那么大象的脾气是怎样的呢?这也是我们了解自我的一个方向,首先它的力量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
再者,它是受情感驱动的,它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驱动,所以它既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动力。
最后一点,它是受被强化了的经验支配的,它只承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好处,而不承认理智所构建的期待的好处,这个特点与“改变为什么这么难”直接相关。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 并切身体验到他。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是非常高的,这跟听来、看来的道理很不一样,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期待”与“经验”的好处
那么什么是期待的好处,什么是经验的好处呢?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比如我们都能想到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坚持健康饮食,会让身体变得更好。但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我们可能并没有深刻的体验过这种好处。相反我们体验过睡懒觉时被窝的温暖、打游戏的快乐、胡吃海喝的感官刺激,这些都是经验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当下;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的,而经验的好处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当期待的好处和经验的好处发生冲突时虽然骑象人想要寻求期待的好处,他身下的大象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了经验的好处。哪怕有时候,期待的好处要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
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伯勒斯·斯金纳曾经设计过一个斯金纳箱这个箱子里养了一群鸽子,鸽子最开始在箱子里漫无目的的漫步,可是假如他做了某个特定的动作,如果给鸽子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亮红灯的时候啄圈不会掉落食丸,亮绿灯的时候才会掉,鸽子也能很快掌握这个规律。在这个实验里灯光的颜色就是刺激,而鸽子做了动作以后出现的食丸就是强化。
人的某些行为也是根据这样的原理被塑造的我们可以把强化看作是经验的好处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好处他就被保留到经验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大象之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转向经验的好处,是因为经验的好处会通过强化塑造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行为改变变难。
这样看来,改变似乎并不难,只要创造新经验,不断强化它就好了。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我们是要走一条稳妥的路,还是走一条冒险的路?是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还是成为被别人设计好的样子?若我们不主动做出选择,那么别人就会替我们做出选择。
小说《无声告白》里说: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1、拿回选择的控制权
当你告诉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呆在一个只能满足温饱没什么前途的公司,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压力的时候,你同样做了选择。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因为自己不改变找的所有借口,比如没钱,没时间、太麻烦、没必要通通都是你的选择,甚至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也是你的选择。
把对选择的控制权拿回到自己手中,这是开始发展和改变自我的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卡住时,你一定会陷入或轻或重的无力感,除了停留在原地,似乎找不到更好的人生选项,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态做出选择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第二,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2、改变需要勇气
改变需要我们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看清自己作出的选择,这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它需要巨大的勇气。
在我加入007之前我也是观望了快2年才下定决心跨出这一步,在这之前我从007的联合发起人苏磊身上看到他在007的刻意练习,一步步的成长与蜕变,看到他们的激情澎湃,对未来的畅想,对梦想的坚持,总让人跃跃欲试,却被自己的过往应对模式所影响,拖延症患者迟迟没有行动,而行动是克服拖延症行之有效的方法,007的先完成再完美让拖延症有了解药,于是鼓起来勇气,下定决心为自己做出改变,目前坚持七天一篇的写作节奏已经快2年了,坚持长期主义,学习与时间做朋友。
3、改变需要自省
改变需要勇气,但只有勇气还不够,改变还需要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不断审视自我,才能触发改变。
在007打磨的这一年多来,写作真的能让我们多思考,多反省,多察觉自身的问题,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去改善去补漏,即使步子比较慢,也是一种自我的完善,是一种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正如孟子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身去找原因,自我反省,去改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