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各阶段孩子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是怎样的?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各阶段孩子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是怎样的?,第1张

每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看下总结以下: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拼说说上安排相应学习,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拼说说上有很多免费基础知识可供孩子学习使用!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纯个人分享!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般的都是,嗯,在一二年级或者是三年级这阶段特别单纯,容易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嗯,他开始学着自己的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到六年级的时候基本上接近于成人的思维状态,他通常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

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是刚刚从幼儿园毕业,从父母、家庭的怀抱中走出,由于他们学习内容的变化、集体生活多样性与复杂性增加,导致了他们对老师的依恋程度变大,他们往往对老师说的话看得比家长说的话还重。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怀,因此他们对老师表现出非常的重感情,对每一位老师都表现出依恋和友善。

一年级儿童十分纯真。现实中,一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收到学生的各种“告状”,而这些学生多是向老师讲诸如“老师,他打我”“老师,他又不跟我玩了”“老师,他抢我纸飞机”这样的事情。

同时,一年级的儿童十分热情,表现为一种具体性,比如课间做游戏,要玩纸飞机就都玩纸飞机,要跳绳都争着跳绳。当别的同学都在玩球,由于球的数量有限,没玩上球的学生就会非常失落。

一年级儿童,富于表情,喜怒哀乐明显外露。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表扬,会非常开心,活蹦乱跳;当他们考试没有考好,或者遭到老师的批评,会强烈表现出十分沮丧、无精打采的样子。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在现代教育中,一年级老师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是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在这个根基之上老师再把道德判断、知识、价值观等传递给儿童,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情商EQ的核心因素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需要时,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满意、愉快、爱等;否则,便产生相反的情绪情感,如痛苦、不满意、愤怒、恨等。人的情绪情感根据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各种不同需要,需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

幼儿出生时就存在最原始的情绪。这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是与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联系的,如饥渴会引起哭闹等不愉快的反应。2个月起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6~7个月时出现对母亲或抚养人的依恋情绪,这都是幼儿情感社会性的最初表现。1岁以后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与熟悉的成人在一起的喜悦感和离开时的痛苦感或怕见生人的害羞感等。2~3开始产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萌芽,如对故事中正反面人物的爱或憎等。幼儿期的情绪情感继续不断发展,特点有两个: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

幼儿前期,情绪情感不稳定,有意性也很低。一个表现是富有易变性,极其容易受外界事物支配,特别是新鲜的事物立即能引起强烈的情绪情感;还极其容易受感染,一个幼儿哭,大家都会跟着哭起来。另一个表现是富有冲动性,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破涕为笑的现象经常发生。从幼儿中期到末期,稳定的情绪情感不断增强,如对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小朋友的爱和依恋是不大容易变化的。情绪情感有意性提高,这通过幼儿多少已经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故意不哭)体现出来,甚至通过控制情感本身体现出来。

社会性的高级情感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前期,情绪情感主要受生理性需要支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刚刚开始萌芽。在正确教育下,到了幼儿中、末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明显开始发展。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意图、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对道德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这时的幼儿已能逐渐分辨一般的是与非,知道什么是好和不好,而且逐步学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同时产生喜欢或痛恨的情感。理智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对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幼儿从5岁左右开始,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显著发展起来,他们特别好问、爱动脑筋,这种迫切求知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此时期有“发问期”之别称。

美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或人的思想、意图、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对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同时也会逐渐掌握对美进行评价的准则和要求,培养起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小学各年级孩子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础。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各年级孩子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扰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方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学习中遇到的`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很难准确理解其中内涵,接触社会对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老师和长辈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挫折容易灰心。

 沟通方法: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小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9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