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谈谈自己对幽默的看法

请大家谈谈自己对幽默的看法,第1张

幽默:

词语解释: 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幽默概述:

幽默"一词,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了然而,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原来,它是由英文Humour一词音译而来的而英文中的这个词,则来源于拉丁文的humorr,本义是"体液"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认为,人的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等,其组成的比例不同,

便会形成人们的不同气质和脾性而幽默一词的广泛运用,则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了他创作的《个性互异》和《人各有癖》两部作品, 均以幽默见称他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伏尔蓬涅》里,其人物性格便是按照 "气质"划定的,有"狐狸","苍蝇","兀鹰","乌鸦"之类的命名 大概由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所致,琼生的幽默理论也不胫而走而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来的,则要推林语堂了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述方式自然是恰到好处了

"幽默"与滑稽,讽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则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幽默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笑,但不妨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让幽默充当精神上的"按摩师",那时,生活将更富于乐趣而且幽默让生命长久!挪威研究显示,拥有幽默感的成年人比缺少生活乐趣者更长寿,极具幽默感的癌症患者比起缺乏幽默感患者,死亡率低70%幽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幽默到底是什么找不到明确一致的解释幽默来源于生活,是学来的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常见的幽默有几种方式:

相声:通过语言或者对话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笑话: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使人们感到好笑。

无厘头:利用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使人们有滑稽的感觉戏仿:通过模仿来使人们感到滑稽。

恶搞:通过毫无道理的方式(例如在照片上画八字胡),来使观看者感到好笑。

黑色幽默:是一种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愚人节:能引出许多笑话的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

什么叫幽默

"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 怀沙》里:"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不过这里的"幽默",是"幽静无声"的意思而现在使用的"幽默"一词是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指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 笑是幽默的外部特征,没有笑就不成其为幽默;但笑还不是幽默的本质特征, 因为笑的种类很多从笑的形态看,有满足的笑,尴尬的笑,会心的笑……

从笑的机制来看,有生理的笑,社会的笑,心理的笑等等只有"会心的笑", "心理的笑",才与幽默的本质有缘所谓"会心的笑",是说使人在笑声中明白点什么道理,得到点什么启示

幽默杂谈

方成

最近看到几人谈幽默的对话,讲的是如何保持轻松心态与笑以及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的态度等等。这也是学者们曾谈到过的涉及幽默的问题。

如果从幽默的原理说来,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其特性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或表现)使人领悟,而不是用直叙表达的。比如俗话里就有许多含蓄的说法,比如说某人“不卖油,光敲梆子”,人们一听就明白,是“只会说,不会干”的意思。两人争吵,有人评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是一听就明白,说的是:“发生争吵不归咎于哪一位,而是这两人都有责任”,或是说:“这两人在一起就会争吵”。又如《资谈异语》载“曼卿戏言”:“石曼卿善谑,尝出御马,一日失鞍马惊,曼卿坠地,从吏慌忙扶掖升鞍。曼卿曰,赖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岂不跌碎乎?”这话一听就明白,石曼卿不怪那马和那从吏,表示不介意了。这种语言方法出人意料,也挺巧,听着有趣,会把人逗乐了。所以幽默也可说是用轻松滑稽的方式说话,或是用这种态度处理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所讲的。

逗笑的现象,我国习惯统称:“滑稽”;西方国家习惯统称:“幽默”。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学者们发现,逗笑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出现,或无意中出现的逗笑;另一种是人有意想出来的逗笑。这里我们就借用“滑稽”和“幽默”这两个词,用“幽默”表明想出的逗笑。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把逗笑和幽默混为一谈。例如,许多学者论文中,常引用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的,说幽默是“在紧张的期待突然消失之际产生的一种情感”。实际上这是一种逗人笑的原因。幽默的逗笑常用这种方法,滑稽的逗笑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孩子放大鞭炮,用香火点燃了,在一旁的人以为这样大的鞭炮一定很响,都堵上两耳跑开。没想到这鞭炮有毛病,只刺出火星,不爆响!跑的人先很紧张,突然变得没什么可怕的了,就觉滑稽可笑了。

中国人的幽默

中国人应该是最理解幽默的。幽默是由于社会文明进化、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人间交往随之复杂、有些语言不便直说等等所引出的曲折的语言方式,渐渐形成幽默的语法。中国历史久远,有上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记录,语言的进化,自然会形成一些普遍运用的幽默语言。例如,在“文革”期间,我在河南农村看到一块地里的庄稼萎靡不振,长得稀稀拉拉、不像样,于是我就问身旁的一位老农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块卫生地。”一听我就乐了,明白他说的是没上肥料的地——当地主要使用农家肥,是人畜粪便。地没有上粪便,就说是卫生地,自然很可笑。

人们使用语言是和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关的,文化知识越广,幽默语言使用越广,也会越灵活。

还有一点,中国语言文字和别国不同,不是用拼音组合的,每个字有它独特的形、独特的音与意。相同和相近的字很多,这种谐音很容易造成滑稽。老百姓常常用谐音说幽默的话,外国人一般很难听明白。当时我问:“气管炎,明白吗?”好几位会普通话的,一听就笑起来。他们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妻管严”的谐音,但不知道的人就听不懂,也就不可能笑了。

谐音使语言压韵,压韵有它的美感。写诗就以压韵见美,如李白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人也常用像诗那样压韵的话,在俗话、谚语里就不少。举例来说,如: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浑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就是文化不高的保姆,哄孩子也会用压韵的歌唱着:

大拇哥(点着孩子的大拇指),

二拇弟(点食指),

中(钟)鼓楼(点中指),

四出戏,

笑妞妞,

托茶盘(点手心),挂花篮(点肘),挑水地儿(点肩),

听风儿(点耳朵),看灯儿(点眼睛),闻香儿(点鼻儿),吃饭的嘴儿(点嘴)。

抖一个。(挑下巴逗孩子笑。)

这都是中国北方一般老百姓运用谐趣语言的例子。谐趣的话,也属于一种幽默语法。

幽默奇巧

论及滑稽和幽默,常用“奇巧”二字来简括造成滑稽和幽默的原因。奇是出奇,出人意料;巧是合乎情理,可以理解。巧又是巧合,要巧得合情理,出奇而不合情理,就不会造成滑稽。用滑稽方式的发言或表现,就是幽默。

不协调是造成滑稽的普遍原因,这是论幽默的学者们,大都同意的,因为不协调现象总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可以理解的。

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就听过一个笑话:那时动物园叫“万牲园”。入门收票的是两个两米多高的大汉,收票时应说一声“票”,但他们出声细小总说成“飘”,人听了就觉得滑稽可笑。那就是因为不协调,也可以理解。

有的对口相声表演,出场两人一胖一瘦、或一高一矮,也会造成滑稽感。这也有巧合的效果。写文章也会用巧合写法,如鲁迅在《文坛三户》中写道:“暴发户爬上文坛,固然未能免俗,历时既久,待到藏书日多,藏钱日少的时候,便有做真的破落户的资格了。”

文中“藏书日多”和“藏钱日少”,藏的一个“多”,一个“少”组成对比的巧合,看来便觉得有滑稽感。

又如欧·亨利在《爱的牺牲》中写道:“乔很快就能有画问世,那些鬓须稀朗而钱袋厚实的老先生,就要争先恐后地挤到他的画室里来抢购他的作品。”

文中“钱袋厚实”和“鬓须稀朗”也是造成对比的巧合效果,看了很有滑稽感。

这种用巧合的笔法,在作家的文章里也常可以见到。

法国人的幽默

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有一些笑话就常以此为题编出来。有的看了就明白,有的要想一下才理会。很多法国人风流倜傥,就出过不少笑话:

一位学者试图分析各国的民族性,每个国家挑出二男一女为一组,分别送到无人的岛上生活。数月后,学者来到英国人住的岛上,看见三个人互不相干地各行其是,问其原因,他们答道:“你没有替我们介绍呀!”

学者又来到法国人住的岛上,见一个男人在院里整理花木。学者问他,那两个人在哪里?他答道:“那女人三个月前是我的情人,从昨天起,她成了他的情人,轮到我整理花木。”

另一个笑话是:一个小男孩报警:“大街上有人打我爸爸!”警察跟着孩子跑去,果然见两人在厮打。警察问:“哪个是你爸爸?”“我也不知道,他们正是为这事打起来的。”

还有一个:一个万能电脑公司开展览。安格尔教授前往参观。推销员说:“可以提出任何问题,这电脑会给你正确答案。”

教授写下他的问题:“我爸爸在哪里?”

推锁员将这句话输入,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你爸爸在海上钓鱼。”

“乱讲!”安格尔教授说,“我爸爸已经去世十年了!”

“电脑是不会出错的。”推销员坚持说,“不如你再试试用别种方式问。”

于是安格尔教授再问:“我妈妈的丈夫在哪里?”

电脑回答说:“他去世十年了,但你爸爸在海边钓鱼。”

幽默何以难解

方成

学者们对于笑和幽默的讨论,很久以来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可能就因为不仅这是逗笑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人的心理、性格、思想以及处世态度等各方面。林语堂说过:“幽默是一种心理状态。进而言之是一种观点,一种对人生的看法。”因而使人感到其中问题复杂,须从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去研究,才能解释清楚。

其实,任何事物发生都有原因,只要从这些原因去考察,脉络清晰,性质就明显了。幽默逗笑,是令人感受到那是幽默的,而学者们又多认为幽默出于智慧,没见有人不同意。由此可知,幽默必是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除了人之外,其他动物和无生物都不会有思想,不能出智慧,不会以幽默逗笑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靠的是语言,可见幽默最可能是从语言来的。实际上幽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语言方式,是艺术化的语言,是艺术语言。它也是一种艺术,一种艺术方法。漫画、相声、种种喜剧节目以及许多幽默文学作品,都是用幽默艺术方法创作的,因此首先就要明确幽默的性质,找出幽默是从哪里来的?找出了它的来源,性质就容易弄清楚了。从长时间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化来考察人类语言的变化,即可知道,幽默原是因社会文明进化而自然形成的曲折含蓄的语言方法。古时生产方式简单,人际关系简单,语言自然不会复杂。生产方式不断进步,人际关系随之逐渐复杂起来。例如在日常会客时,说话就要讲究。学术集会、政治活动,特别是在外交场合,更需讲究语言的用法。必要时就不能直话直说,须用另一种说法,含蓄地说出。曲折语言用熟了,会用得奇巧,因而显得滑稽可笑。在开玩笑时语言就容易用巧。我们从幽默的文艺作品和表演中就能领悟到它的特性,还可以领悟出,使用幽默语言时的心情,总是轻松、从容和颇为自信的,否则说不出这种有滑稽感的话。能有这种心情,就可以推想到此人的性格、态度、心理活动各方面。可以说,从幽默能反映出人的性格、态度、心理,对人处世态度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等。许多人喜欢与幽默的人相处,总是有原因的。

幽默的性质看来并不像一些学者想得那么复杂。我曾写过一篇《幽默定义》,发表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六期。此前许多学者说幽默是不能下定义的,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也这样说过。有兴趣研究幽默的人,看些滑稽、幽默性的书,会有所得的。

鲁迅论讽刺与幽默的手法讽刺与幽默在文学艺术表现技法中是很重要的两种鲁迅和青年作者讨论文艺创作时,就常常谈到他多次称赞中外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如吴敬梓、果戈里、马克·吐温……等等他自己也在写作时经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什么叫讽刺呢鲁迅曾经以《什么是“讽刺”》为题回答文学社的询问他指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为了使我们领悟,鲁迅曾经举出几件事例说明,其一:穿着西装洋服的青年撅着屁股拜菩萨,道学先生皱着眉心发怒;其二:一个青年冒充军官,向各处招摇撞骗,后来被破坏了,这青年就写悔过书,说他不过是借此谋生,并无他意;其三,是一个窃贼招引学生,教这些学生怎样偷窃,家长知道后把自己的孩子禁闭在家里,可是那个窃贼还找上门来逞凶这些事情往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 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象这样的材料,鲁迅认为假如到了斯威夫德或果戈里的手里,准可以写出出色的讽刺作品他说,“在或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讽刺”那末怎样进行讽刺写作呢鲁迅根据他自己和中外文学名家的经验作了具体的阐明,主要有三点:第一,“‘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事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段话使我们知道讽刺与捏造、诬蔑有根本不同,也与新闻记者所写的奇闻异事甚至私人隐秘有严格区别讽刺的材料必须真实,应该是人们有目共睹,都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真实,失了自己的尊严有一个夸张的手法和笑的因素“张大其词”就会失真;过于诙谐,则失之油滑因而作者写作态度要严肃,对生活要诚实,以精炼的语言写出否定的对象的本质,这样才能克服“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至过甚其辞”的毛病,做到“如铸鼎象物,魑魅魉魉,毕现尺幅”第二,要明确认识讽刺必须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些到水底里……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爱,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鲁迅认为“含泪的微笑 ”的讽刺,与冷嘲有着根本的区别,这就是讽刺应是与人为善的,它产生于社会上存在缺点的土壤;而冷嘲则是恶意的,冷冰冰的两者虽然只隔一张纸,但却截然相反,鲁迅因而称之“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所以,讽刺的内容是指摘时弊,而指摘时弊则须“秉持公心”,要象鲁迅所称誉的《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和他本人那样以“公心讽世”,用讽刺的烈火烧毁现实社会中的假、恶、丑第三,讽刺要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描写他否定的对象,尤其是那些社会蛆虫时,心中是混凝着憎恨和苦笑的,既觉得这类人物可鄙、可憎,也感到他们可哀、可怜于是怀着爱憎、喜怒的心情,以客观、严肃而认真的创作态度,运用准确、精炼、朴素的语言,或者稍有夸张地对待所选的题材,进行真实的描写,从而使得“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产生“笑”的效果这种寓讽刺于“秉笔直书”的方法是鲁迅经常爱用的他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已》,并无对人物的议论,只是翔实的叙写,但却讽刺得入木三分,使“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对于幽默,鲁迅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幽默与讽刺有何不同呢鲁迅在《从讽刺到幽默》一文里说:“然而社会讽刺家究竟是危险的,尤其是在有些‘文学家’明明暗暗的成了‘王之爪牙’的时代人们谁高兴做‘文学狱’中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着笑的幌子,哈哈的吐他出来”这里就指出了幽默的特征是“借着笑的幌子”传达着某一种思想感情,其语言有趣或可笑,而意味却深长“幽默”一词是 “humour”的音译,鲁迅曾说它“连意译也办不到”;然而当有人说“幽默是城市的”,他就明确表示“不赞成”,并说:“中国农民之间使用幽默的时候比城市的小市民还要多”但是幽默不同于“只是笑笑而已”的滑稽,鲁迅就说过,滑稽和幽默中间隔着一大段,日本人曾译“幽默”为“有情滑稽”,就是要与滑稽区别开来至于油滑,轻薄,猥亵,则更不是幽默了我们要从鲁迅的论述中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在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幽默,使文章活泼、有趣一些至于写小品文,则更少不了幽默鲁迅在《花边文学》开头说:“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小品文大约在将来也还可以存在于文坛,只是以‘闲适’为主,却稍嫌不够 ”这说明生活中少不了幽默,文学中有幽默,写作中要运用幽默这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有志于学习写作的人,应该努力掌握它!必须说明,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只是笔者对鲁迅写作技法理论的初步探讨,它远未包括鲁迅写作技法理论的全部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研究鲁迅关于写作技法的论述,目的在于继承和借鉴,而不是要写作者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象鲁迅那样,“只要内容相同,方法不妨各异”因此,遵循写作规律,创造新的技法,是高文章质量,乃是我们纪念鲁迅、学习鲁迅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幽默"是由英文Hum—our一词音译而来的而英文中的这个词,则来源于拉丁文的humorr,本义是"体液"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认为,人的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等,其组成的比例不同, 便会形成人们的不同气质和脾性而幽默一词的广泛运用,则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了他创作的《个性互异》和《人各有癖》两部作品,均以幽默见称他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伏尔蓬涅》里,其人物性格便是按照"气质"划定的,有"狐狸","苍蝇","兀鹰","乌鸦"之类的命名 大概由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所致,琼生的幽默理论也不胫而走而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来的,则要推林语堂了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述方式自然是恰到好处了

"幽默"与滑稽,讽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则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幽默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笑,但不妨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让幽默充当精神上的"按摩师",那时,生活将更富 于乐趣

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分析该作品中的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并探讨其背后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从文章的主题来看,作者通过讲述一只不受约束、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权势和体制的批判。在这个故事中,猪的形象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作者自己的理想化身,更成为了反抗压制、追求自由的象征。

其次,从语言特点来看,王小波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和反讽的手法,使得文章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和警醒人心的力量。例如,作者通过将猪的行为人性化、情感化,赋予了猪以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讽刺力度。

最后,从社会意义来看,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通过对权势和体制的批判,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不要被体制所束缚。同时,文章也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通过自我反省和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总之,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以其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并呼吁人们追求自由、保持个性,去反抗不公和压制。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更是王小波思想精髓的体现,对我们理解和反思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1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