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年的体验会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品格与人生观。童年时期是人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幸福的体验能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人生保持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这种影响通常会伴随一生。
2、童年的记忆会给人一生的情感带来温馨与安慰。美好的童年记忆能成为情感寄托,在人生低谷时给予精神安慰。这种影响也具有相当的持久性。
3、童年的兴趣与爱好常常会延续至成年,成为生命中永恒的乐趣与追求。童年时期开始培养的兴趣爱好,可以伴人一生,成为人生重要的精神营养。
4、但是,童年的影响也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环境的改变,社会的影响以及自己的选择也同样能对人产生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人生观还取决于这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所以,总的来说,童年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但是它只是塑造一个人的诸多因素之一。随着发展,生活的复杂性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因素会作用于一个人。所以,童年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它只是奠定基础,一个人最终怎样还取决于他在成长中学习、体验与选择的总和。这需要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注重全面发展,除了给予幸福的童年外,还要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世界、不断学习与进步的品性,这些品质将有助于他们在多变的人生中不断适应进化,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出路。
建议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童年时期得到父母关心和照顾的孩子,通常会更容易与父母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益处。
2 增强自信和积极态度:在童年时期获得的善良、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塑造一个积极、自信的人格特征,这有助于日后面对挑战和压力。
3 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经常在家庭或社会环境中获得肯定和认可的孩子,通常会更容易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
4 建立社交圈和人际关系:童年时期获得良好亲子关系和自我认同后,也会更容易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和社交圈。
总之,童年的幸福经历可以对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不幸的是,一些童年中负面、压抑和受伤的经历也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长期的影响。尽管童年经历对人生产生影响很大,但在成年之后,我们仍有机会塑造自己的人生、成为更快乐和成功的人。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作品提要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三、思想内容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四、艺术特色
高尔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视描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精确性等。1937年,高尔基在回答列宁格勒作家出版社关于他“利用什么样的材料(自传性的、书本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创作时说:“我主要用的是自传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事件目击者的立场,而避免作为当事人挺身而出,为的是不要防碍自己作为生活的讲述者。”《童年》这部作品就遵循了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对阿廖沙生活经历的客观描述,一方面写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广泛地描绘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黑暗与罪恶,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全篇特别鲜明地表现了两种力量的冲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残忍和野蛮的风习,另一方面是俄国人民优异的精神力量——心灵纯洁,意志坚强,同情弱者,热爱正义,富于幻想,向往光明、幸福与合理的生活,为其实现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这些内容的表现,都是通过客观的、冷静的现实主义描写、记叙来实现的,书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的语言、行动、客观环境都与实际生活相符。这与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创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海燕之歌》全篇扬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雷声隆隆,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冲向高空,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搏斗;飞翔着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部作品与《童年》不同,作者没有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大气磅礴气势的夸张描写,抒发了强烈的主观感受。
《童年》中高尔基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还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高尔基这样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讲起话来像唱歌似的,特别动听,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温柔、鲜妍、清新,很容易
记得小时候我就特别爱看哆啦A梦,每每都会羡慕,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啊。
而如今,我也长大了,可我童年的梦想还没完,我依旧在用动画回忆着童年。
一个萌物,从22世纪漂洋过海而来。四次元“百宝袋”里藏着各色发明,教人时空穿梭上天入地,专治懒癌、拖延等疑难杂症,拍照自带后期效果,是个热爱生活的吃货,还能让你贱笑,陪你胡闹。有这样的伙伴共度童年,想必是每个少年的梦寐。
藤子·F·不二雄笔下的蓝胖子哆啦A梦,让上述理想成为现实。从未来降临现世的哆啦A梦,有着滚圆的身材,神奇的口袋,吃到铜锣烧会兴奋地脸颊绯红,面对生活的艰难也抓耳挠腮。开心的时候,和人类一起跳一起疯。面对离别,也忍不住眼含热泪。
相应地,漫画的主人公大雄,则是平凡到有些糗事连篇的小学生。这个“吊车尾”非但常常考零分,还是运动白痴,时而受到同班同学胖虎和小夫的欺侮。抛开上述经典人设,剧场版《哆啦A梦:伴我同行》里,大雄一心爱慕的静香,还有另一位“运动万能、成绩优秀、品德出众”的追求者,出木杉。
面对永远迟到、灰心丧气的大雄,哆啦A梦祭出了任意门、记忆面包、隐身斗篷、时间包袱皮、换装相机、加速发条、格列佛隧道、公寓树、凝云瓦斯等神乎其神的道具。为了追求静香,甚至连印随蛋这般类似“奇*合欢散”的无厘头物件,都重见天日。
可这些神器,并没有改变大雄羸弱的现状。愈是借助外物,大雄的自我愈难得到锤炼。无力回避的重压,也将大雄推离了幸福的本义。
为此,哆啦A梦一改“销售策略”,变展示为陪伴,最终帮助大雄当上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伴我同行》是一部低幼向的影片,剧情有漏洞,逻辑也生硬。可情到浓时,共鸣忽至,仍旧动人心扉。
究其原因,首推成长的投影。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哆啦A梦的道具,呼应了种种诉求,遂成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伴我同行》高度还原了竹蜻蜓、时光机、时间电视等经典法宝,哪怕只是转瞬,似曾相识的想像,以及追漫画的时光,都会渐次复苏。
更重要的是,透过物件,人设也恍如每个人童年的翻版。
小时候,或多或少地和大雄一样,闲散、缺乏行动力、不够优秀,免不了要挨欺负,也有心仪的对象。哆啦A梦就是儿时最好的朋友,相伴每一刻的焦虑、苦痛与忧伤,也不落下每一分喜悦、甜蜜与欢笑。一筹莫展的时刻,他能够妙计迭出。置身险境,他又会奋勇而来。
几乎可以断言,每个人的童年,都渴望一个哆啦A梦。而成长的意义也在于,明白终归要告别哆啦A梦的幻想,却又对与哆啦A梦共度的时光倍感珍惜。
许多情感,在岁月的变迁里,纵然会淡漠,却不至于褪尽。更多时刻,美好只是等待唤醒。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最暖的情感,是Stand by me。
《伴我同行》的最后,是催泪的段落。哆啦A梦将要回到未来,临行叮嘱大雄要好好照顾自己,不必惧怕胖虎和小夫。为了让哆啦A梦宽心,大雄抵死与胖虎单挑。是夜,贴着胶布的大雄睡至沉酣,哆啦A梦守在一旁,无语泪流。当熹微的晨光初露,抽屉打开,哆啦A梦早已不在。
当然,影片最终借谎言药水,回到了大团圆的结局。这番无可无不可的接续,其实无改本质:哆啦A梦是童年的臆想,是成长的寄托,也是纯真的留存。世事多艰,人生实难,做梦的能力不会退化。好在,有动画片,有哆啦A梦,适时地牵动心绪。
明知是虚妄,依然有会心。
这样看世界有点意思,微信公众号:傅踢踢 微信id:futeetee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与对老友的思念,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赏析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1 感情寄托于某物 以寄托的物或地写一篇关于爱的作文 600字
蝴蝶翩翩起舞,是被盛开的鲜花所感动;泪水挂满脸颊,是被激动的胜利所感动。我的心,是被流浪猫的母爱所深深地感动!
我家住的宿舍院儿里有很多猫,这些猫过去都是由人家养的宠物。主人买了新房子搬走了,就把这些多年饲养的家猫象垃圾一样遗弃了,它们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猫,经常在院儿里的垃圾箱中捡吃人们仍掉的残羹剩饭。其中有一只长着白色毛绒,兰色眼睛的波斯猫,温顺、可爱,看起来它已成了年迈的老猫了,每天它都会到我家门口讨饭吃。我特意为它买了猫食,每天喂好几次。喂了它几个月后,没想到它怀上了小猫,成了“孕妇”, 为了给它增加营养,我把我自己吃的火腿肠也拿来喂它。快要生的前一个星期中,它总是拨我家的门,企图进来,还发出奇怪的叫声,好象是有点哀怨。猫生宝宝是得先找个“产房”,而它选中了我家。可是,因种种原因,我家里不能养猫,我只好从楼后面一块角落里给它盖了个小窝。没过几天,它在那个猫窝里,顺利生下了四只小猫。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猫窝被雨水冲垮了,那天很冷很冷,北风呼啸着。我正担心着小猫们,就听见门口有猫急切的叫声,开门一看,啊!老猫居然在嘴里叼着一只黑色的小猫,老猫撕心裂肺地叫着,它肯定是想把猫孩子们搬进来避雨,我一时不知所措,看看它们被雨淋的样子真是心疼,更是被猫的母爱所感动。我只好出去把窝收拾一下,它们的家重新盖好后,我把小猫抱了回去,在去猫窝的路上,猫妈妈一直跟在我身边。我把她们娘俩安顿好后,放心地回到了家。可是,过了十几分钟,门口又有猫叫,我开门一看,老猫又叼着小猫来了,我看到小猫被雨水淋湿后冻得瑟瑟发抖。老猫一边保护着小猫,一边用力冲着我叫。那一刻,我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我顾不了许多了,急忙把那只小猫抱了进来,放在一个暖和的小纸箱子里。老猫似乎很感激似的,冲我低声地叫了一声,匆匆转身跑回了猫窝。五分钟,十分钟……老猫忙里忙外的,终于把所有小猫都叼来了,它身上已经被雨水浇透了。我把它也带进家门,抱进怀里,起名叫“ ”。这 一家在小箱子里抱成一团,猫宝宝们还没睁眼,紧紧依偎在猫妈妈身边,惬意地吃着猫妈妈的奶,这一幕真是令人感动,令人难忘。
动物界发自原始的毫无功利的这种亲情、关爱,会使生活在高度文明的而又物欲横流、红尘滚滚的人类们感动吗?
2 描绘事物寄托一种感情的作文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亲情。无论我们身处何境,身在何地,亲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精神支柱,最理想的感情寄托!
我可以追述到童年时代,去回忆那段感人的亲情。那时,我常和奶奶去买菜,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在横穿一条马路。在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过。年龄大了,奶奶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他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生活琐事。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奶奶突然停了下来,他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霎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同样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奶奶担心我出事,每天都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横穿马路时,他总是把我的小手捏在她掌心,牵着走到马路对面,一遍一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我依稀记得那寒冷的夜晚——在半夜时分,我的头脑突感到一阵热潮袭来眼前一片模糊,痛苦正在缠绕着我,这时候传来焦急而亲切的声音:“痛吗?”徘徊在我的身边,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发现妈妈正在背着我赶往医院的路上在。风雨正在刁难着这一位赤热的母亲,在这漆黑的夜晚中母亲那被雨水淋打着的苍白的脸显得是那么清醒,我看着这一脸觉得是那么陌生,与以往的那一张年轻的脸是截然不同的。难道时光真像人们说的那样飞逝而过吗?我的内心突然有了一阵痛苦,我气愤,我后悔以前怎能用那种憎恨的语气跟父母说话呢?在这似痛而又非痛的情绪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亲情——一颗火红的心。
六岁时跟父亲学骑车。开始是爸爸扶着我的车,我骑。半小时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放掉了车。我回头想和父亲讲话,但没见着他人,心里一下子慌了起来,只听见“喤当”一声,我摔了。最疼我的母亲连忙过来扶我,但被父亲挡了回去,说了声:“真没出息,摔了一跤就哭哭啼啼的,让她自己爬起来。”我一脸的不悦,连忙起身扶起车,骑了起来,我想证明,我有能力。在我骑起来的那一刻,我记得,父亲的嘴角挂着微笑……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我感激他们,是打心眼里的感激,从我上中学的那一刻我就发誓,在亲人的有生之年,我会用最大的努力去善待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间,我都会象他们待我那样待他们,让他们以后的生活过的好点——是我最大的义务。我知道,不管我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及他们对我爱和恩情。因为那是人时间最珍贵的东西。
……
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感恩亲情,感恩亲人所给予我们的一切!
3 寄托事物表达感情的作文500字小草
走在校园的小道上,扎堆的小嫩草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向前望去,小草一片一片的,几乎遍布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不禁想:是什么东西支撑着她,使她变得这么顽强?后来我读懂了她,正是因为她心中有一股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力量在支撑着她,使她顽强的活下去,哪怕是在岩石的强烈阻击下。
看到她,我就想到了她的坚强不屈,就想到了诗人白居易对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的是这样啊!每到万物复苏的时刻,她便会勇敢的钻出来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顽强的她对待挫折时,始终面带着微笑,在暴风雨中歌唱。
有人说:“春天是大自然的灵魂。”可我却要说:“这小草是春的灵魂。”没有了小草,春便没有了生机,没有了绿的希望。于是我便哼起了那首被人们称为“草的诉语”的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朋友遍布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草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她们的籽随风飘落,落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这样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这不宛然象征了今天奋战在教育事业上的老师们吗?他们为了培育下一代,辛勤工作,劳苦功高。他们虽然只在小小的三尺的讲台上工作,默默奉献,但他们是伟大的,他们为了培育我们这些民族的春花而努力付出着。有人是这样描写老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我只想对天底下所有的老师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就像小草一样平凡而伟大,我们会永远把您记在心里,永远永远!
4 思乡情感寄托于物的作文700字月是故乡圆
若不是离开家这么远,真不理解古人的那些思乡的诗句,应该类似现代的网络日志吧。
我最喜欢自己的一句网络签名是:在没有想念的城市里行走,无需担心错过谁。一直不喜欢这个已经居住了好久的城市,不是它不好,而是它太冷漠。没有我从小熟悉的街道,没有我可以随时登门拜访的亲人,没有可爱温暖的回忆,没有抬头可见的明朗天空和皎洁明月。这个城市再绚丽,也不是我的家。
于是开始懂得,为什么古人思乡都喜欢寄托于月亮,为什么离家千里的人都在节日里更加想念亲人。而当今在喧嚣城市里见不到明月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即使是一条街道,一颗树木,每个季节的熟悉气息,都会让我想起我的它。
今天和往常一样路过那家书店,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小时候。。(小时候的回忆请自由发挥吧,希望能帮到你,没写跑题哈)
5 思乡情感寄托于物的作文700字月是故乡圆若不是离开家这么远,真不理解古人的那些思乡的诗句,应该类似现代的网络日志吧。
我最喜欢自己的一句网络签名是:在没有想念的城市里行走,无需担心错过谁。一直不喜欢这个已经居住了好久的城市,不是它不好,而是它太冷漠。
没有我从小熟悉的街道,没有我可以随时登门拜访的亲人,没有可爱温暖的回忆,没有抬头可见的明朗天空和皎洁明月。这个城市再绚丽,也不是我的家。
于是开始懂得,为什么古人思乡都喜欢寄托于月亮,为什么离家千里的人都在节日里更加想念亲人。而当今在喧嚣城市里见不到明月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即使是一条街道,一颗树木,每个季节的熟悉气息,都会让我想起我的它。
今天和往常一样路过那家书店,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小时候。
(小时候的回忆请自由发挥吧,希望能帮到你,没写跑题哈)。
6 景物寄托情感的作文人 生 如 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