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绝句清赵翼诗人情感

论诗绝句清赵翼诗人情感,第1张

审时度势,推陈出新

――赵翼《论诗绝句》读解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举人中明通榜,选用为内阁中书,两年后入值军机处。乾隆26年(1761年)殿试拟为一甲第一的状元,但是被乾隆皇帝以清立国以来陕西未有状元为由,将他与一甲第三名王杰对调而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38年,他因在广州处理海盗案时未曾按律将108名罪犯全部处死,而是酌情判刑,仅将其中38人处以极刑,因此遭到弹劾,被降一级使用。后以母病辞归乡里,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的《论诗》绝句总共有五首,是专门讨论诗歌创作问题的: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先看第一首,李杜诗篇,指李白、杜甫的诗;江山,指人世间、天地间;才人,有才华的人;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合称,《诗经》有《国风》,《楚辞》有《离骚》,二者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一般借指为诗坛。

诗歌也和其他文化一样,一代有一代的思想风格,一代有一代的代表人物。千秋万代,总有杰出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影响诗坛长达数百年。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现在觉得是潮流的焦点,过不了多久,现在很时髦的东西也就过时了。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个子矮的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做诗不能太刻意,越是较劲越写不出好东西来。要放松心态,灵感自会从天而降。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鱼和熊掌不能得兼,诗穷而后工。又不想花力气又想写出好诗,未免贪心太甚。

赵翼在年轻时即享有文名,以“捷悟”著称。他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存诗4800多首,其诗造语浅近流畅,诗风情新畅达,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但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他对自己的诗颇为自负,有人说“君诗虽不能及杜子美,却已胜过杨诚斋”的时候,赵翼傲然答道:“吾自为赵诗,安知唐、宋!”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说他的诗“忽奇忽正,忽庄忽徘”;蒋士拴说他的诗“奇恣雄丽,不可迫视”。其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尤其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认为诗歌创作要有时代性,诗人应立足当代,反映现实,推陈出新,自创新意,不要因袭摹拟,盲目崇拜古人。作者以唯物史观论诗,以才子之笔成文,有见地,有哲理,文字活泼而有气势。赵翼论诗颇重“性灵”,观点与袁枚接近,其主张“独创”,反对摹拟。他认为“大凡才人必创前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也”。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祯、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

赵翼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清代史学三大名著。

赵翼机警有谋略,而且善于经营。他自己开了书局,刻印他自己的书,现在传世的湛贻堂刻本的书,就是赵翼自己刻印的。

然而,有人也指出赵翼的创新观有很多的片面性。赵翼所推崇的“新”是什么呢?他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新正以此耳。”又说韩愈开李、杜之新,因有“创体”“创格”“创句法”;白居易之新在于“和韵”“次韵”“新体律”。这未免有点形式主义。

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新在自然;赵翼说“天工人巧日争新”,新在造作。

赵翼是反对宋代的变法的,他称赞苏轼当年抨击新法,“口快笔锐”,而乌台诗案以后,“不敢出其不平之鸣”,“不敢复论天下事”,“故其诗止于此”,深以为憾。

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可能发现赵翼文学观点存在的局限性,但是他毕竟领了那个时代的“风骚”。

各个时代都有新人新事新创造,科学创造日新月异,人才辈出,人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创新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推陈出新,不破不立。是先破,先推陈;还是先立,先出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要求,不能盲目创新,不能肆意抹杀前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要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不能凡事一概而论,机械地处理问题。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固然在千年之后有落伍的方面,但是谁也抹杀不了他们在文学史的地位,谁也掩盖不了他们曾经光耀千秋的辉煌业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不能因为李杜的成就达到了顶峰,后人就永远望尘而不敢企及,认为那是不可超越的。毕竟时代是发展的,今人的业绩未必逊色古人,我们同样可以在历史的时空中留下自己的印痕,同样可以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独立潮头。

《使至塞上》表达了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抑郁激愤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李白对于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和关怀之情。

《春望》表达了杜甫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登飞来峰》表达了王安石不畏朝中奸臣,势要改革强国的思想感情。

《诗论》表达了赵翼对人才辈出的殷切期望。

均表达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赵翼的诗词鉴赏1

《题遗山诗》

作者:赵翼

原文: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题遗山诗》注释

①元遗山集:金末元初元好问之诗文集。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事迹见本书作家小传。诗中评论元好问入元后辑存金代文献之志节与诗作之成功,知人论世,切中肯綮。

②身阅兴亡:言元好问曾经历金元易代之变。浩劫空:大灾难,破坏严重。佛家谓世界由成、住到坏、空为四劫,空指世界毁灭。后遂以“劫”指灾难。

③“两朝”句:谓元好问集两朝文献于一身。金亡于哀宗天兴二年(1233),元好问已四十馀岁,此后近三十年,致力于搜集整理金代文献,编有《壬辰杂编》、《中州集》,并作有大量诗文,为一代文宗。

④“无官”句:元好问在金为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入元不仕,无损大节。周粟,周武王灭商后,殷商贵族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参看《史记·伯夷列传》)元好问虽未如伯夷、叔齐之饿死,但却未仕元,故曰“未害”。

⑤“有史”句:谓元好问担心有金一代文献之遗亡。失楚弓,据《孔子家语》载:楚共王出游,遗失一良弓,从人要寻找,他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认为楚共王心胸还不大,说:“人遗之,人得之,何楚也。”这里以“楚弓”喻金代文献。

⑥“行殿”二句:拟想金亡后宫殿凄凉,抒亡国之悲。行殿,行宫,指金之南京汴梁。作者《汴京杂咏》中咏金亡事一首有“幽兰轩已火光红”句,幽兰似为金汴京行宫轩名。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迁汴梁前之京都。乔木,高大树木,多用以喻故国、故里。《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故国多乔木。”李善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

⑦“国家”二句:作者《瓯北诗话》卷八评元好问:“值金源亡国,以社稷丘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此固地为之也,时为之也。”这里即用其意。赋,吟咏、描写。沧桑,沧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赵翼的诗词鉴赏2

《野步》

作者:赵翼

原文: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野步》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注释:

峭寒:料峭

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意思是:(秋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野步》鉴赏

绝句就是“截句”,从律诗中截出两联,单独成诗,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删去,只突出精华的内容。由于形式适合,有相当一部分绝句是着眼于奇想巧思的,前两句交代,后两句用奇,此诗即如此。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诗人赋予了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实际上,峭寒是没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不肯换上棉袄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结合后文来看,最可能的就是诗人认为多穿衣服是年老体衰的表现,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听任峭寒摆布,但最终还是无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如果说前面的“催”字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你怎么这么好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

综合全诗来看,最核心的无疑是后两句,但前两句也不应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前面两句的交代和铺垫,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发得那么充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前者表达作诗的主张:要吸取古人的优点,又要善于创新,做到"不薄今人爱古人"

后者表达一种表现候人不至的心情以及描绘了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

《论诗》

(赵翼诗作)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论诗:选自《瓯ōu北集》卷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论诗》五首,都是七言绝句。本篇是第二首,传诵最广。

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华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约客》

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词句注释:

⑴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

《约客》书法作品

《约客》书法作品

⑵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⑶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⑷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⑸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白话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这是一首抒发感慨的诗,书写了诗人至老不忘抗敌报国的壮志和宏远难遂的愁苦,并尖锐地批评了那些缺乏斗志和信心的士大夫。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壮士凄凉闲处老”,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这是这首诗慷慨悲歌的一个根本原因。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浑灏流转”(赵翼 语),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31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