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思维导图——从汉代到唐代,几百年来诗歌发生了哪些形式上的变化?

b思维导图——从汉代到唐代,几百年来诗歌发生了哪些形式上的变化?,第1张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是全部。《安徒生童话》是著名丹麦作家、诗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所写的童话集,内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等多部经典童话小说,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故事,也有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不平的故事,是十分优秀的儿童读物。

前记 :近来对思维导图感了兴趣,又想换一种读书的方式,于是有了第一次练习。

首先要说明的我不是聋子,聋子说的是贝多芬——一个伟大的聋子,比绝大多数正常人都要伟大的聋子。

我所看的书《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1903年作品《名人传》的第一篇,极富文采与力量,还体现了罗兰精深的古典音乐修养。

初次练习思维导图,我基本是按照传记所述,力求概要展现贝多芬的一生。拙图如下:

导图有8个一级分支:生平、病患,亲情、爱情、友情,杰作,名言,总评。下面我就按导图内容聊聊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穷苦人家。母亲是一个厨子的女儿,并且是死了老公的寡妇再嫁。父亲虽然是一个剧院的男高音歌手,但更是一个酒鬼。贝多芬从小就被父亲逼着练琴,打骂是家常便饭。

至于他那个死了爸的侄子,贝多芬一心想培育其成才,但这孩子十分虚伪,而且还是赌场上的常客。在1826年11月底贝多芬初患脑膜炎时,这孙子,不,是他侄子居然玩忘了,两天后才请来医生,直接致使贝多芬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那个年代的医疗水平可想而知,几次手术都无法治愈,终于1827年3月26日离世。

贝多芬自小展露出音乐上的天份和才华,不得不说他老爸的基因是不错的,暴力手段也是有效的。4岁就被老爸带着走穴,11岁加入戏院乐队,13岁成为大提琴手,17岁戏院老板迫其醉鬼老爸退休让他顶职,从此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贝多芬来到波恩大学,师从施奈德,学习德国文学。并在施奈德影响下,热情参与和讴歌大革命时代。

1792年,受战争波及,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1808年和1824年,贝多芬曾两度想远走他乡,离开这个对他没有好感的浮华的城市,但由于贵朋好友的盛情难却,一直居住到他去世。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就听觉日益减退,但他好些年都痛苦地与周围瞒着真相,直至1801年与朋友信中才提起。这种悲苦和忧郁在他1798、1799年《悲怆交响曲》等作品中有所流露。1815年,他已完全失聪,只有与人纸上交流。耳聋的痛患折磨了他整整30年。

但肉体上的痛远不及两次婚恋失败带来的痛楚。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丽埃塔,并在1802年为其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但不幸的是,朱丽埃塔是一个自私又风骚的女孩,1803年11月嫁给了一位伯爵。这种感情绝望的痛苦甚至让贝多芬写了遗嘱,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在那个时候的《葬礼进行曲》等作品中。所幸1803年那一首充满着渴望意志的《第二交响曲》出现了,贝多芬始终渴望着痊愈,渴望着爱情。

接下来的这一段爱情,是他们至死都没有忘记对方的一段爱情。1806年5月,贝多芬与曾是他学生的贵族**特雷泽订了婚,两人琴瑟和鸣,写了许多热烈的情书。但最后由于贝多芬暴烈的脾气、愤青的性格和多病的身体,或许还有世俗财富地位的影响,特雷泽与贝多芬在1810年又撕毁了婚约。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爱情的滋润和矛盾的心理、痛苦的回忆,使得1800-1810年的这十年间,成为了贝多芬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先后有一大批作品问世,表现出年轻人天真的《第一交响曲》,史诗般的《英雄交响曲》,古典悲剧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神的夏日之梦的《第六交响曲——田园》,让俾斯麦青睐有佳的最有力量的《热情奏鸣曲》,还有献给特雷泽的充满了幻想与神秘的奏鸣曲(第78号作品),等等。

被爱情遗弃了的贝多芬,再次更加的放纵自己,坦诚的自信,仁慈的倨傲,应该说贝多芬找到了自我,他内心的责任和使命——虽然世界没有给予他欢乐,但他却要给整个世界创造欢乐。贝多芬1812年的作品就到处洋溢着这种风格,无论是第七交响曲那种“酒神”调制的自由与坦诚的精神狂热,还是第八交响曲的幽默与任性。

然而,这个世界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是孤独、残疾和贫穷。连他的友情也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朋友虽然大多出身上层社会的亲王伯爵家庭,但真正的朋友却是少得可怜,不少只是他的粉丝和学生。较为亲密的有贝多芬的童年女伴或者说初恋情人埃莱奥若雷,以及她的丈夫韦格勒医生和她的哥哥布罗伊宁,还有阿门达牧师,乐队同事申德勒,等等。

贝多芬与歌德还曾有交集,歌德算是与他惺惺相惜。可那次1812年千方百计才撮合成的见面,却成了歌德永不能原谅的心痛。贝多芬面对君王贵族的“李白式”傲慢,与歌德的毕恭毕敬形成了鲜明反差,而且贝多芬不仅起初扯要歌德与他一起大摇大摆地接受奥地利皇室近臣的致敬,事后还毫不客气地教训了一顿。这让同是天才大腕的歌德情何以堪!

贝多芬果然如当时人们所言“他比任何一个皇帝都更加自信”,因为贝多芬信奉的是“ 全力行善,钟爱自由,切莫欺妄真理——即便为了王座” ,因为在他看来“ 我不承认有比仁慈更优越的标记 ”。

而1812年后的短短几年间,资助他生活的三个贵族学生先后离世,与布罗伊宁也在1815年失和……四十来岁的他更像一个孤老头,而且是一个穷得连叮当都不响的孤老头,因为大家给他作品的版权费少得可怜,还经常会有人拖欠,而且他还有一个“好侄子”。

但苦难孤寂的生活最终没有打垮他,贝多芬在孤独失恋失聪的境地下,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始终忠实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我的音乐应当是为可怜人服务的 ”,也始终遵循着自己艺术的箴言——“ 艺术是高于万物的神 ”,从而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把欢乐洒向人间。

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在众多贵族友人的劝说下,在维也纳首次演出。当贝多芬出场时人们全体起立多次鼓掌,超过了皇族出场三次鼓掌的礼仪,不得不调来警察维护秩序。曲终后全场狂热的场景,当沉浸在指挥中的贝多芬被提醒后转身发现,即便是耳聋听不到欢呼声,也感动得当场昏厥……

贝多芬是一个饱受贫穷、疾苦和精神折磨而勇于抗争命运的英雄!

贝多芬是一个坚毅而又任性、洋溢欢乐而又感伤的真汉子!

贝多芬是一个充满渴望而且自信、热爱自然而且仁慈的伟大音乐家!

贝多芬用一生践行了他的格言:“ 欢乐由痛苦获得 ”。

后记 :这张导图谈不上设计,偶尔兴起,随意而为,所以布局、排序、用色还非常粗糙,上面的文字基本上是看图的回忆之作,同时对导图稍作了一点修改补充。总之,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31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