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归属需求是指哪些方面?男,女人的归属感指的是

情感和归属需求是指哪些方面?男,女人的归属感指的是,第1张

情感和归属需求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情感需求指的是人类需要被爱、关注、认同和理解的需求,而归属需求则是人类需要感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组织或社区的需求。

男性和女性的归属感是指他们对于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归属感与他们所属的家族、职业、团队或组织联系起来。而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可能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归属感与家庭、社交圈和社区联系起来。当一个人的归属感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更加安全、自信和幸福。

初中和高中阶段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开始产生情感需求和归属感。

因此,初中中学恋爱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的一个探索和体验。这个阶段的恋爱通常还不够成熟稳定,因此,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也应该引导孩子们以理性、健康的方式对待恋爱,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顺利。同时,父母、老师和社会也应该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恋爱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我是十八罗汉,来自深圳,推广正面管教,让更多的家庭受益。分享下自己的 育儿 经验。一块来思考和探讨答案。

先分享几句话。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简尼尔森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简尼尔森女儿

亲子教育中,

既充满爱意,又明确边界,

你会发现

小孩给予你的

远大于

你给予小孩的

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十八罗汉

对于以上,是不是心有疑惑呢,和大家一起先思考,看到最后,再回来思考这几句话的答案。

大家有碰到过下述场景吗?

1)家里来客人,大声喧哗跑来跑去。

2)小孩子哭闹要零食,哭闹要坐摇摇车,要么不肯洗澡,要么洗完又不肯出来,大家碰到过吗?

3)你忙着自己的事,他跑过来在你身边做出各种干扰你的动作,哪都不去,就在你身边转悠。

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呢?

首先来分析下,这些常见的“不良”行为?一般分为下述几类:

1寻求过度关注

2寻求权力

3报复

4自暴自弃

当出现这些“不良”行为,你会怎么办?

01察觉到孩子的不良表现(哭闹,粘住你,扔东西)

02你此刻真实的感受(又爱又无奈?不耐烦?生气?不安?)

03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寻求关注,寻求安全感,寻求爱和归属)

04大人正确的回应(责备?惩罚?打骂?)

基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其实这些都属于孩子在寻找自己的爱和归属的底层 情感 需求,而他自身是不知道自己的深层动机。三岁之前的小孩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很容易辨别哭闹的背后需求

生理需求:饿了渴了困了;

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要抱抱。

给予足够地爱和关注,亲密接触,解决孩子的底层需求,“不良”行为会大大减少。其实,父母用心体会,清晰地感受,这不只是单向地给予,小孩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成千上百倍地回馈给你治愈,修复,安宁,力量。

注重日常的情景创造,有一个关键点,把爱用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情景1:晚上回到家开门,你会怎么做?

“来,给爸爸一个拥抱”,他会开心的跑过来。

情景2:日常生活

“爸爸妈妈很爱你,不管任何时候。”

情景3:带他下楼玩顺便扔垃圾

“一块出去玩咯,帮爸爸个忙好吗,提着这个垃圾一块下楼。”

情景4:因为不舒服哭的时候

“爸爸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很烦躁/很生气/很委屈对吗”,边安抚他的背脊。不一会就不哭了,甚至转哭为笑。

情景5:因得不到等,哭闹

“爸爸很爱你,但感觉你现在不尊重爸爸的感受,爸爸会暂时离开一会,一会回来。”,让他先哭三四分钟,回来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情景6:当会一项新技能时,

“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件事做成了!做的好。”

情景7:若尝试失败了

“你尽力了对吗?感觉如何?”,目前他还不会说话。

情景8:摔倒了,但不严重。

立马靠上去,但不要立马去扶,“不小心摔倒了,虽然有点点疼,爸爸知道你这次自己能搞定的,对吗”。摔倒后自己爬起来,培养他的独立性和勇敢。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小孩能感知到啊,“这事我有能力,我可以。”

2对重要关系价值的感知力

#“我的贡献是有价值的,大家需要我。”

“我值得被父母深爱,不管走多远,只要回头,他们就在背后从未远离。”

3对自身力量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身边的人和事情。”

4对内省能力的感知力

#“有能力理解自我感受和情绪,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对人际沟通能力的感知力

#“善于与他人合作,并且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对系统把握能力的感知力

#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对判断能力的感知力

#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1严厉—过度控制

有规矩没自由;没有选择;

一句话总结,“我要你怎么做就怎么做”

2娇纵—没有限制

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一句话总结,“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而坚定

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一句话总结,“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1和善而坚定?

—尊重和鼓励,

2孩子感受到了爱和归属感?

—亲子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

—惩罚短期奏效,长期负面

4是否教给了孩子有价值的 社会 技能?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父母也要勇于不完美:承认;和好;解决。

和善

1娇惯和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都是不尊重孩子;

2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你尊重你的感受很重要!)

3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

4尊重自己

—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

小孩以哭闹来要求得到某物

处理流程:宝贝儿,描述感受+表达看法+“我会暂时走开”+“我爱你,尊重我。”+一起解决问题

坚定

1目的—设定规则,意在保障安全,适应 社会 和人际沟通个人责任等良好品格。

2制定和实施规则时,务必让孩子参与进来。(四岁以下,家长代行设立,也要和善而坚定)

3违反规则时,不惩罚不说教,尊重对待。

和善而坚定常用语

“我们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互相尊重时再继续说;”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等一下就轮到你了。”

“儿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生气/心烦等。”

关于自尊

1自尊而不他尊。

自尊不取决于外在他人的评价。避免出现“讨好者”或“总是寻求他人认可”

2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别人赞扬或观点。

3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

4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关于 育儿 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孩子是 社会 人(七大感知能力)

2孩子首要的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3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4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此时,父母和孩子都要勇于不完美

承认—我犯了个错误;

和好—我向你道歉;

解决—让我们一块来解决问题。

5务必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1务必语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对孩子行为的同情同理心,而不是宽恕他人的行为。

3语言表达出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为了避免再次犯错,可提建议或者提问引导达成共识。

比如,孩子吃饭时,就不吃,把勺子扔了,你会怎么做?

比如,孩子一定要吃糖,不给就哭,你会怎么做?

作为家长的你,你是不是会直接责备?甚至直接打骂?这都是惩罚。一惩罚,立马不要了或者哭声停止,或者哭得更厉害。

惩罚,短期奏效,长期有作用,特别有些习惯性的严厉惩罚,可能会伴随一生。

惩罚的几种表现

1体罚打骂;

2语言暴力;

3冷暴力,有意疏离

惩罚带来的长期恶果

愤恨;

报复;

反叛;

退缩:自卑;偷偷摸摸。

惩罚,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我不值得被爸爸妈妈的爱,我不配。我要讨好爸爸妈妈,才能不被惩罚。

这可能会让孩子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成年后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

情景例:看到孩子玩完玩具,你告诉他要自己收拾好哦,他自觉做了,这时大家会怎么做?

定义:

赞扬—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美化认可。

鼓励—鼓起勇气,激励,促进。

区别

赞扬—地位居高临下;指向结果;评价对象是人

“好丫头!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你真懂事!妈妈很高兴!”

鼓励—地位平等;指向行为,鼓励改进;具体实质,引导内观感受。

“做得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玩具收拾好啦,收拾是个好习惯。爸爸很高兴!”

“你尽力了,感觉如何?”

两者控制点不同:

赞扬,为他人而改变—关注“别人会怎么想?”

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人认可就有价值。

鼓励,为自己而改变—关注“我是怎么想的?”

“内省,能力,自我价值”

觉得自身有价值,无需他人的认可。

长期效果:

鼓励:让孩子自立,自信。

赞扬:依赖于他人评价

赞扬的长期负面作用

可能会让孩子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成年后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一开始分享的几句话有了各自的答案了吧。

推广正面管教,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十八罗汉,亲子教育正面管教专家

有意一对一深入咨询者,请V我。

用哪些方法培养与孩子的情感

 用哪些方法培养与孩子的情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面对难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下面跟大家分享用哪些方法培养与孩子的情感。

用哪些方法培养与孩子的情感1

 教你与宝宝培养甜蜜情感,专家认为,对婴儿发育有着帮助作用最好的交流方式:

  1、靠嗅觉交流

 宝宝的嗅觉是非常的敏感,带着一点点不熟悉的闻到,一旦接近小孩子的鼻端,宝宝就会有异样的情绪发生,但是当熟悉的母乳靠近小孩的时候,婴儿立刻能够停止哭泣。

  2、靠听觉交流

 当宝宝出生大概一周之后,就渐渐地会对声音有着很强烈的需求,他们自己也会时不时地想要发出一些音调,但是宝宝还太小,并不能完全发音,但是婴儿依旧可以分辨出每个人声音的不同。所以,大人们通常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配合婴儿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促进与宝宝的交流,让小孩更加喜欢你。

  3、靠视觉交流

 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眼睛能够看见的距离一般是不超过40厘米,基本能看见眼睛正对面的人事物,但是宝宝又有着独特的记忆力,对人的脸有着天生的识别能力。妈妈们要是能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你在喂母乳的时候,宝宝总是一边喝奶一边很聚精会神地看着你,在这个时候,母亲应该对宝宝经常微笑,能够与宝宝培养甜蜜情感。

  4、靠触觉交流

 宝宝在小的时候,最直接接触的就是母亲的乳房,所以跟母亲会显得格外的亲近,这就是靠触觉达到了与宝宝培养甜蜜情感的良好效果。婴儿比较敏感的一般是来至于口角和唇边,长期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在宝宝的大脑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甜蜜的味道,增加对母亲的爱意。

 与宝宝培养甜蜜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能够让宝宝,更加的与你亲近。总而言之,在婴儿时期能够让宝宝与你培养甜蜜情感,一定需要你长期的呵护。不管是一个微笑也好,只要你让宝宝产生了良好的感觉,那么,她一定会记住你的样子,记住你在她身上留下的味道。婴儿就是这么神奇,小小的年纪,不会说话,但是又像是什么都听得懂,实在太令人喜爱了。

用哪些方法培养与孩子的情感2

 说明心灵和身体的联系。

 向你的孩子展示情绪是如何与身体感觉联系起来的。举个例子,愤怒经常会导致热脸,而焦虑会导致胃部不适。这种方法将使她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人的感受,这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机会,可以把她的感受带到表面,这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

 教授自我管理技能

 向你的孩子解释,没有一种感觉是天生的不好。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些情绪,比如愤怒。教她深吸一口气的简单技巧,并平静地描述她的心境。这有助于让她远离烦恼的情绪,并将她的五官联系起来,缓解她强烈的反应。有这种情绪调节技能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抵抗诸如击打或叫喊之类的`不当行为。

 表达自己的情绪

 让语言表达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你的孩子能够理解的年龄适当的语言。例如,你可能会说:“我很沮丧,因为我们被困在了这条路上。”我要做一些深呼吸来放松身体。这将有助于我暴躁的情绪。“在接受和理解情感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加意识到情感,他们更有可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实践分享

 它有助于孩子们看到成人的情绪素养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和另一个孩子在玩具上打架,请上前告诉他们如何分享。玩一个玩具大约20秒,然后把玩具给一个孩子,说:“轮到你了。”然后说,“轮到她了”,并建议她把玩具递给另一个孩子。继续这个模式,直到他们自己传递玩具。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孩子们结交朋友,增进沟通,促进冲突解决。

 教思想意识

 正念就像冥想一样——它能让头脑在当下时刻保持稳定。向你的孩子展示如何放松身体,这样可以放松大脑。让她静静地坐着,试着注意她此刻的所有想法。然后让她重新专注于放松身体的部分。研究表明,儿童在经历了有意识的认知训练后,表现出更大的执行功能和行为控制能力。

 用故事或照片来讨论情感。

 孩子们很擅长识别他们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阅读那些有各种情绪的儿童读物,并和你的孩子讨论当她亲身经历这些情绪时的感受。举例来说,情感更贴近现实生活,看看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人的照片,并让你的孩子辨别出每个人的感受。

 当孩子们被介绍去理解、接受和管理他们的感受时,这些好处是无价的。情感素养是你作为父母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之一。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

你知道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吗?丰富的情绪情感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更多这世界上的情感变化,对与孩子的思想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1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

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

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

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

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的谈话,都能引起幼儿对教师尊敬热爱的情感。每当新老师来园了,我都向幼儿一一介绍每一位新老师,让新老师给幼儿说几句话;幼儿也一一向新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通过这样友好的礼貌的沟通之后,说也奇怪,小朋友总是会记住每一位老师是姓什么的,这就是因为幼儿在情绪高涨时,对新老师十分热爱的情况下记得最快的,对其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

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软硬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情感2

1、通过活动、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多开展正面的情绪自控示范。

3、给孩子经常阅读一些积极情绪培养的比较有趣的故事,帮助幼儿控制情绪,教给孩子自我情绪调节的技术等。

4、经常鼓励孩子们,但不是溺爱。孩子做得好时给予一定肯定奖励。

5、孩子情绪不好时,适当时候用说别人孩子的方式或编故事方式教育他,让他意识到,而且又容易接受。

新入园的孩子,家长都会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我的孩子都跟哪些小朋友一起玩啊?”。作为老师来说,我们在开学初会尽量创造各种团体合作的机会,让小朋友们能更快速地彼此熟悉,慢慢地友谊之花就开始萌芽了。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萌芽,这几乎是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和联结感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每年的班级上,都会出现那么一两个无论老师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顺利加入到其他小朋友正常的社交活动中去的孩子。他们欠缺的不是社交的机会,而是自身的社交情感能力。 社交情感能力指的是与他人互动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 ,是考察孩子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 。 社交情感能力发展不足的孩子表现形式各不同,因为内在的能力欠缺也各不相同。

孩子在幼儿园社交情感能力欠缺的表现

要说明的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不具备在集体中和谐共处的社交情感能力,教给他们基本的社交规则、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等等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然而少数孩子在父母早期的养育过程中没有建立好最基本的能力例如安全感、一定程度的独立意识等等,在进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的环境之后就会表现得非常不适应,需要老师大量的特殊照顾和引导。

我第一年的班上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个子高挑,性格温和。然而她的入学经历却颇为艰难,足足哭了快两个月,让学校的老师们都很头疼,召集家长开会,试图找出她安全感如此不足的原因。后来终于不哭了,但是也不去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坐在老师旁边,做一些安静的手工。

我和助理老师时不时就会鼓励她加入其它小朋友的玩耍,她从来都不愿意,即使一起坐在地板上玩她也是自己玩自己的。就这样整整过了一年,学期结束已经四岁多的小家伙,妈妈问起来我们还是只能摇摇头,“她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与这个无社交意愿的小朋友比起来,另外一个小朋友情况则相反,社交意愿极强,但能力为零。这个小朋友到四岁才第一次入园,经过观察她的社交情感能力发展严重滞后,某些方面几乎相当于两岁的儿童,例如仍然需要靠奶瓶安抚,在社交互动中只会模仿其他人的游戏,像两岁的孩子一样,别人做什么,她就跟着要做完全一样的事情。

她总是非常积极主动地想要加入其它小朋友的玩耍,但她不明白她们在玩什么游戏(这些小朋友都比她还要小),也不愿意遵守社交规则,甚至连物权意识也没有,自己的东西不知道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硬要拿来玩。她社交时我们需要守在她身边帮助她学习规则,但无奈缺失太多,可怜的小家伙在社交中频频受挫大哭,还总被别的小朋友排挤,社交情感能力发展路漫漫。。。

作为老师来说,我都会尽可能地帮助引导每个孩子在社交情感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社交方面帮助他们建立社交规则,引导解决矛盾冲突,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在情感方面帮助他们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各种基本情感,冲动控制,培养早期的情绪管理等等 。

但即使是在我所在的“以玩为主(Play Based)”办学理念,在社交情感能力发展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培养出独立自信、能领导能协作的孩子为己任的幼儿园,对于一些在早期养育方面并没有打下很好基础的孩子来说,直到他们六岁从幼儿园毕业,还是无法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做好进入学校开始真正学习的准备。

社交情感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第一年当老师的时候,社交情感发展有障碍的孩子总是能引起我的注意,激发我的思考,让我不断学习如何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们总是哭 :刚入园时哭,适应了入园生活之后又在适应学校规则时哭,适应学校了之后又会在社交尝试受挫时哭。。。他们几乎总是在挣扎着其他孩子轻轻松松就能适应的事情,每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

之前举的小朋友的例子并不孤立,每年都会遇到一两个类似的孩子,这些社交情感能力欠缺的孩子都会有以下共同的经历:

-对社交表现出无意愿。(不分内向外向的区别)

-在与同龄人建立关系时有困难。

-受到同龄人排斥。

-无法解决矛盾冲突。

-自卑及自我价值感较低(Low Self-Esteem)。

社交情感能力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孩子是否能适应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的生活,还直接决定了他们学习能力的高低。 试想一个孩子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才能勉强应对在不同环境中的安全感问题,剩下的精力还有多少可以用在观察周围环境,学习新鲜事物方面;当孩子有了社交意愿之后,经常需要处理在社交互动中由于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这样的孩子又能有多少好心情去好好感受周围的一切,去思索去创造。成人情绪状态不好时产出低,孩子也是一样。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社交情感能力不好也没办法,学习好就行了,殊不知社交情感能力是学术方面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社交是归属感的来源,情感的正常发育是情绪稳定的基础,没有这些,孩子将无法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在社交和认知能力方面有良好发展的孩子们在进入学校之后,更有可能成功,也更加不需要额外的帮助,然而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只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拥有可以让他们成功的社交情感能力,那些能力不足的孩子可能会有如下体现:

-与老师和同学建立关系时有困难。

-常有抑郁、侵略性行为以及焦虑情绪。

-由于冲突和焦虑导致的低学业表现。

-不良行为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先具备快乐的能力比较重要,强迫孩子用上述的状态去学习,是多么痛苦的事! 社交情感能力发展得好的孩子,自然就会有求知欲和创造力,也更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具有良好社交情感能力的孩子什么样?

那么社交情感能力良好的孩子具体都有什么样的体现呢?

在家长看来,有很多的朋友就意味着社交能力好,反之总是自己一个人玩的家长就要心焦了。朋友多的确是社交情感能力强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社交情感能力发展良好的孩子开始努力了解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别人的期望,还有学习重要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除了朋友多多,有积极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通常:

-能与其他孩子能很好的玩在一起。

-在身处的环境中感到舒适自如。

-能与他人建立满意的关系。

-有分享和合作能力。

-能耐心等待自己的次序到来。

-能定义和表达感受。

-对他人表现关心。

能条条都做到的小朋友也是少数了,一般来说三岁左右刚入园的孩子还需要很多成人的引导,但基础良好的孩子与他人社交意愿强,学习速度很快,基本上四岁之后就发展得很好了,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

我现在的班上有一个小女生,入学第二年,社交方面无比自如,能毫无压力进出班级中各个群体,兴趣广泛,和谁都能玩到一起,还很有奇思妙想。我观察她能力强在对于别人的游戏领悟地特别快,而且也能根据对方的反应方式来配合,解读社交信号能力非常强,这在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园小朋友中十分难得,也让她成为其他小朋友争夺的“抢手货”,属于非常受欢迎的“当红炸子鸡”型小朋友。

而另外有一个新入学的小家伙,开学第一天就愿意在晨圈讲话,自我表达能力很好,我向她妈妈报告时妈妈很自豪的说“是的我知道,她的社交能力很强。”然而继续观察发现,这是个控制欲很强的小家伙,身边虽然总是有跟随者,但什么都是她说了算,现在已经有小朋友觉得有压力想要退出群体了。显然我们传统认为的“大方活泼”的外向型擅长社交的孩子,并不意味着社交情感发展良好的各项指标都能达标。小家伙们的友谊也不是那么容易都能维持得好的哦~

真正社交情感能力强的孩子,能与他人快速建立联结。他们既具备很好的共情能力,能理解他人的需求、情感,需要时愿意协商合作,又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还能有创造性地提出共赢的问题解决方案。

听起来很理想对不对?现代的教育越来越注重社交情感能力的发展,五六岁的孩子经过两三年的正确引导和大量实践,就已经可以掌握这些能力(很多大人都还掌握不好哈哈!)。这样的孩子,不论在学龄前掌握的认知方面的能力有多少(其实他们的好学求知会让他们主动留意身边的一切学习机会),在进入学校之后,都能毫无障碍地一路向前!

孩子们的社交情感发展是个大话题,可说的内容多多,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主要说的是社交情感能力好坏的外在表现,下一篇就要说说是什么造成这些不同表现的内在因素了。好学的爸爸妈妈祖父祖母们,敬请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8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