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去这儿可以看每一首
诗人小传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累死。。。。。。。。
李白简介
李白的生平 李白是紧接着陈子昂把唐诗推上高峰的伟大诗人。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他在诗歌上创造性的成就,把屈原开启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李白的诗歌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李白( 701~762),字太白,行十二,绵州彰明(今江油)人。关于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颇多异说,由于文献所限,看来短期内很难取得一致结论。学术是学界之共业 ,本着人人平等,服从真理,探讨尚可继续深入下去。不过上述问题不会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即:不论怎样,李白在蜀中生活了二十多年,而且这二十多年正是他的生长期,他的“文化基因”可说完全接受于蜀,而其气质性格亦形成于蜀,因而,我们说他是蜀人,按照通例,似可无须争辩。生前有集,已佚。北宋宋敏求辑有《李太白集》三十卷。清王琦辑注之《李太白全集》最通行。今出有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校注》等。《旧唐书》一九○、《新唐书》二○二有传。 首先有必要清楚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与创作。 他的一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蜀中成长时期(701~725) 这是他发蒙、读书、访学、修身、练才、立志的时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游神仙。”(《感兴》)他自己所说的这些话,反映了少年李白的勤奋。大约在十八岁左右,他更隐居于家乡之大匡山,潜心研读,并依盐亭隐士赵蕤学习。年二十,文坛大手笔苏頲由礼部尚书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日:‘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此后,他又曾游成都,入峨嵋山,又与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养奇禽千计。约在二十五岁,为了实现“四方之志”,他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江出峡。从此他步入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天地,开始了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的人生里程。 在这一时期,他既吸收了丰富而深广的知识,培养自己具有广泛的才能,又确立了宏伟不凡的抱负。他学习的内容,相当广博,但最醉心于道家及纵横学。他从道家那里学来秕糠尘俗、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精神,从纵横家学习奇诡超常、通权达变的作风。他又好任侠,养成嫉恶如仇,轻财好义的个性。对儒家学说,他取其济世利民,而扬弃其拘执经典、墨守礼法。他不仅擅长诗赋文章,又习剑术,好游仙,通养生。他心目中最景仰的是家乡的大赋家司马相如,因为司马相如能以卓越的文才,受知遇于明主。这种认识决定了他一生不屑于伏首场屋,而欲以逸才名动公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作帝王师的价值取向。他自比为超越凡鸟的大鹏,这种抱负成了他一生惊世骇俗的人生追求的动力。 他这一时期的著作留传下来的不多。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现存最早的诗作: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中写景清幽绝俗,与仙境仿佛,自然渲染出戴道士的尘外高致,抒发了诗人无限倾慕之情。这是初作,出手不凡,显示出诗人才气惊人。他二十二岁在成都写的《登锦城散花楼》也很不错: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此诗描绘了古乃定部明丽富艳的气象,表达了诗人初至大都会的喜悦心情。这以后,他写了《登峨眉山 j》,赞美这如画的仙山,表明自己要寻仙学道,追求长生。长生之愿当然不能实现,但峨眉给他留下的印象大概是很深的,直到晚年他在诗还提列故乡的这座名山。而且他离蜀出峡时也恋恋不忘峨眉的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最擅长绝句,这是他七绝的首篇,里面一连用了五个地名,却无堆砌的痕迹,仍显得自然浑成,可见其用笔的高明。 交游婚娶及初入长安时期 (725~742) 开元十三年,季白出峡到了江陵,在那里结识了道教有名的人物司马承祯,受到了夸誉,他乃写《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喻。接着游江夏,泛洞庭,乡友吴指南死,白不胜悲哀,乃权殡湖侧。继游金陵、扬州、会稽。在扬州“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魂公子,悉皆济之。” (《上安州裴长史书》)两年后,再回江夏,丐贷为吴指南营葬。然后北游方城,南憩安陆。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在安陆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定居于此。次年春,曾至江夏,送孟浩然游广陵。十八年,离安陆首次入京,隐居终南山,以求君主延顾,未能遂愿。二十年夏离长安,东游梁宋,仍归安陆。二十二年尝至襄州结识韩朝宗,又北游洛,与元丹丘隐嵩山,上太原。二十四年到了东鲁,寄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眄会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中间曾游洛阳、巴陵、南阳。天宝元年,名噪一时的李白由于玉真公主(玄宗妹,道教信徒,号持盈法师)的推荐,引起玄宗的注意,诏其入京。得到消息后,李白将子女安置在南陵(今安徽安陵县),满怀信心地再次到了长安。 李白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是漫游和交友。他的目的很明确,他曾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上安州裴长史书》)他又“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见他漫游也好,交友也好,甚至隐居也好,都是为了表现自己,扬誉朝野,耸动人主,以图大用。他结识的人的确不少,如玉真公主、卫尉张卿(张说之子张垍)这类贵戚,韩朝宗、裴长史这类方面大吏,司马承祯、元丹丘这类有名的道教隐士,孟浩然、王昌龄这类有名诗人,他们对于李白的荣显都起了较大的推挽作用。由于这样,李白才为玄宗所知。正如独孤及说的:“曏子之入秦也,上方览《子虚》之赋,喜相如同时。由是朝诣公车,夕挥宸翰。” (《送李白之曹南序》)又李阳冰亦云:“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草堂集序》)以一布衣而受人主礼遇,确乎罕见,李白为达到这一目的,花费了十六年的光阴。十六年,不可谓不长,如果李白走科举的路,凭恃他的才能,也许要不了这么久,早巳接近玄宗了,但他不愿那么做。他是大鹏,不是凡鸟,他常以司马相如、管仲、乐毅、范蠡、鲁仲连、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不世出的人物自拟,既然对自我价值有这么高的期许,他在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方面,也不得不异于庸众。这正如他所景仰的司相如所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 固常人之所异也。(《难蜀父老》)其实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我们看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可知他曾遭到“众口攒毁”,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由此也就明白他初次入京,无功而退,是很自然的。可是李白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有非常的抱负,还有非常的自信,非常的奋斗精神,绝不后退,于是他终于在天宝初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快意地再入长安。 李白在这一期间创作的诗歌,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大大超越了蜀中时期。他不仅在创作题材上有了很大的开拓,而且在艺术上已经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随着江水冲出了三峡,看见一个广阔奇异的新天地时,写出了不少山水诗。如《渡荆门送别》: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虽然看诗题是为送别而作,实际上却是写自己离乡出峡的感受。颔联写景壮阔,反映了诗人激动奔放的胸怀,向来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媲美。尾联很自在,细昧之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故乡深沉的爱。 此后,随着他的行程,他还写了像《秋下荆门》、《望庐山瀑布》、《横江词》、《太原早秋》、《东鲁门泛舟》、《游泰山》等诗,表达了他对不同地域山川景色的喜悦之情。其次,他还写了一些爱情题材的诗,如《乌夜啼》、《杨叛儿》、《长干行》、《江夏行》等,这些诗看得出受有西曲的影响,这应是他漫游中向民间文学吸取了滋养的结果。这些诗缠绵婉转,一往情深,十分动人,既表现了诗人对妇女的同情与尊重,也反映了诗人自身丰富细腻的情感,说明李白除了豪迈与旷达外,也是深有至情的,正是侠骨柔肠,刚柔兼具。他这时写的一些咏怀之作就表达了胸怀豪放的一面。如《嘲鲁儒》通过对腐儒的讥嘲反映了诗人济世经国的大志,而《襄阳歌》、〈江上吟〉等则抒发了壮志难酣的郁愤,他在诗中渲泄的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反映了追求人身价值遇到障碍时的牢骚和旷达。试看《江上吟》:木兰之绁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如果了解李白的为人,便会意识到诗中的置洒载妓,并非颓废;鄙弃功名,亦非真意,歌颂屈原的不朽才是本怀,因此诗作仍在肯定自己。由此可以窥见李白在逆境中奋进而痛苦的心灵。另外他的赠友诗也坦露了自己的志趣,如《赠孟浩然》诗实际反映了李白“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高洁。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可以见出他是多么珍重友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待诏翰林时期 (742~744) 李白既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奇白风骨,呼为谪仙人。”(魏颢《李翰林集序》),“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孟棨《本事诗·高逸》)此时李白被置翰林院,待诏供奉,未授正式官职。开初,玄宗慕其文名,礼遇甚隆,“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可是“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在天宝三年,李白离开了长安。他供奉翰林实际不到两年,离京仍是白身。他多年梦想的“愿为辅弼”的宏图破灭了。 虽然仅有两三年多,李白在京期间,心潮升涨跌落,感情喜乐哀怒,情绪的变化是很剧烈的。他这时的一些作品正反映了这种变化。他初入翰林、颇受器重,据说他曾制《出师诏》、《和蕃书》、《宣唐鸿猷》诸文,玄宗许以中书舍人 (见魏序及刘全白的《碣记》),但上述诸文今不存,难辨事实之真伪。他入宫曾制《清平调词三首》,《松窗录》记其本事,向来作为佳话流传。诗确是写得很出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据《本事诗》说,太白还应诏写作《宫中行乐词十首》 (今存八首),也是笔不停挥,顷刻立就,有如宿构。今录其二: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搂巢翡苹,珠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辈,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 飞燕在昭阳。 以上几首诗,写得浓艳华贵,风流旖旎,清新俊逸,自然天成,深合宫词体段。不过实际上李白只被当成文学弄臣,这倒非其初衷。他是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但是玄宗并没有重用之意。他此时内心很悲哀,《古风第十五》似乎就是此时所作: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再加上无端受到谗毁,他愤怒了。他决心离去,以待时机。《行路难》三首表达了此时复杂的感情。今选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筋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极度苦闷中,本来嗜酒的李白更纵情酣饮,他是希望在酣醉中忘怀一切不快。他的《月下独酌四首》之一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明月才可以为自己作伴,可见李白多孤独,他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环境多么黑暗!他只得离去。但他绝不相信自己的价值永无实现之日,他要养晦待时。他在《梁甫吟》中高唱道:“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堄屼当安之?”诸葛亮未遇时好为《梁甫吟》,李白认为自己也像未得志的诸葛亮,也像未遇文王的吕望,未受汉高祖重视的郦食其,叩帝阍而不得的屈原,可见他仍然焦灼地期待着明主以后会理解他,重用他,俾得风云际会,一层宏图。这种兀傲不屈的精神颇似屈原:不屈伏于小人,但忠于君主,绝不停止积极事功的追求,甚至这种追求在遭受打击下更强烈了。这种心态,已经种下他日后误从永王李璘东巡的因。对统治集团的幻想,终使他后来落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离京东游时期 (744~755) 李白出京这年是四十四岁。他首先东游洛阳,在那里会见了三十三岁的伟大诗人杜甫。两人像有“宿缘”,定交即亲如兄弟。接着他到陈留,又到汴州,与杜甫及另一大诗人高适相遇,三人同登吹台、琴台,纵猎大泽,饮酒赋诗,相得甚欢。杜甫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友情更为深挚。不久高适分手,李杜同游东鲁,同访名士李邕。之后李白又往齐州,请高天师为授道篆,然后他南下吴越,再往来于金陵、扬州、庐江一带,约数年之久。然后又北返东鲁,再西游梁宋。由于许氏夫人早死,他在梁园娶宗氏女。约在天宝十一载曾北游幽蓟,对当时边塞形势深表关注。次年返梁宋,又南游宣城、金陵等地,对时局颇为忧虑。 这段时间李白漫游各地,看似潇洒,其实内心很苦闷,很不平静。他既对社会现实深为不满,又为不得实现抱负而焦急。像《梁园吟》、《鸣皋歌送岑使君》、《赠从弟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相距西京》等都表现了这种复杂的心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对朝政的腐败及小人的猖狂表示出极大的义愤: 这里不仅讥嘲以斗鸡而得幸的小人,还讽刺以开边衅升官的哥舒翰,更为李邕、裴敦复无端被李林甫杀害而感伤。奸佞得志,正人受谤,孔子在世亦不得施展才智,整个世风腐败污浊到了极点,诗人愤懑之余真想隐居。《将进酒》干脆鼓吹及时行乐,其实倒是透露了他在失意后对事功的追求更为执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而就在这种苦闷与彷徨中,整个社会卷入更大的灾难之中:安史之乱暴发了。 避乱及流亡时期(755~762) 最高统治者腐化贪暴的行为很快结成了苦果,安禄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发动叛乱。乱军南下,连陷两京,唐王朝岌岌可危。此时李白由宣城奔至当涂,再巾仰剡中避乱,不久又到庐山,隐居屏风叠以观时局。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冬,镇守江陵的永王李璘擅自引兵东巡,过庐山时慕李白高名,再三邀之入幕。李白虽已五十多岁,壮心犹在,接受了邀请。谁知李璘有割据野心,兵至金陵、润州,便遭阻击。李璘全军溃败,自身也被杀。李白在战乱中只身西逃,至浔阳自首,被拘狱中,后以崔涣、宋若思等人为之洗雪,乃得出狱。年底长流夜郎。大约在乾元元年(759年)春抵四川奉节时,获得赦免,旋即东下江夏,以后流连于宣城、金陵之间。上元二年(761年),白已六十—岁,闯李光弼拆帐出征东南,他还请缨讨贼,以病不果行。乃往依当涂令李阳冰。宝应元年代宗即位,诏授左拾遗,未赴官而卒。李白终身仍为白衣。 李白是一个对国家人民永远都怀着热诚的赤子,就是在自己被弃置,不得不避乱隐居的情况下,而当一旦有报国的机会,他也会挺身而出。他又太少机心。他之误从永王,以此也。功名追求太切,恐怕也有关系。所以一当李璘招邀,他便认为“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时机到了,决定出山。他把自己比为高卧东山的谢安,要拯救苍生于乱世。他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选四)可以反映他这时的激动心情:山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而且他仍是那么关心国家人民的休戚。乾元二年襄州出现兵变,他写了《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司马将军歌》等诗,反映战乱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平叛的胜利。上元初他在豫章 (今江西南昌市)眼见征兵支前,他又写了《豫章行》,既同情人民,又鼓励讨贼,这种态度同当时杜甫的立场完全相同。就在上元二年他身体己渐衰弱时,听说李光弼出镇临淮,他还写诗表示请缨从军,以尽铅刀一割之效,可见他匡济之心无时或减。他在临终前作歌叹息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 (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路歌》) 李白的意义与影响 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一面旗帜。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只有杜甫可与相当。他的诗歌作品已经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考验,成为文学武库中的瑰宝。李白虽然离开我们上千年了,凭着他的作品,他依然栩栩如生。他的诗,不仅以其高度的艺术性,润泽着我们的心田,其文化精神,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仍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多元一体”的思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文学家的思想都较复杂,那种思想信仰明显单一的极少。可是,复杂如李白这样的却并不多见。李白执着事功,“托意在经济”(《赠长安崔少府》),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重视“事君之道”、“荣亲之义”,这些明显是儒家思想。他爱好自由,颂巢由、庄子之清高,赞赏隐居避世的生活,鄙视名利,粃糠王侯,以大鹏自比,这些表现,又属于道家的影响。他还信道教,接受道箓,讲炼养之术,慕神仙之轻举。他又研究管晏之谈、帝王之术,讲纵横术,心仪范蠡、鲁仲连、郦食其之为人,有策士之风。另外,他对游侠也很景仰,曾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且游猎》)可见李白思想是“多元”的,他接受了历史上多方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思想或作风,相互之间确有矛盾,有的甚至于明显对立,那么,他们为甚么会在李白身上同时出现呢?只要细加考查,就会明白,原来李白接受这些思想的时候,已经按照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给以筛选、改造了。这样,原本对立矛盾的各个思想单元,到了他那里,已被分解,重新化合,形成一体了。如对于儒家,他主要取其经世济民,而否定其死守章句,迂阔无能,《嘲鲁儒》一诗足以为证。对道家,他信奉最深,但着重取其高世,渺视尘俗,笑傲王侯,使自己有高远的价值取向,而并不取其避世无为。他也不信长生之说,曾嘲笑秦始皇采不死药的荒诞,他的信从道教,一是养身,一是自遣。他歌颂游侠,是认为皓首穷经,于世无补,而勇武可立致功名。可见,李白的思想,既源之于诸家,又自加取舍,自成一体。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最录李白集》)此说庶几得之。正是由于李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能从传统思想中兼收广纳,取精用宏,这才使得他的精神世界,如此丰厚博大。李白诗歌内涵之所以那样丰富,同这是有密切关系的。 李白诗歌的文化内蕴极为深广,上面所说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不过仅此,已可见他的奇伟不凡。他的此种文化精神的形成,当然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客观条件也极为重要。客观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历史文化的哺育,除了各家思想外,象屈原、建安文学,对他影响都很大。二是他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代的最为辉煌的盛唐时期,他的奇逸高大,是离不开这一文化土壤的。而当他的价值取向既已形成,亲身走进社会时,盛世已经衰变。正是这种大转折造成他的人生悲剧,而悲剧使他演唱出了天才的诗歌。三是出生在四川,巴蜀文化难以避免的的封闭性,同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差异颇大,非正统化倾向明显,故多产奇异之人,所谓“无闻则已,闻则杰出”(魏颢《李翰林集序》),李白的奇特人格、精神,同家乡的水土是分不开的。 诗人李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诗人李白永垂不朽!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後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後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後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简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闪电。
⑥摧眉:低眉。
简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注释
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一、
在比较中,突出李白心底的“豪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的艺术形象。一个优秀的诗人、词人,其诗词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的,但由于作者的世界观不同,理想追求不同,人生的经历、遭遇不同,即使是同处一个朝代,写同一题材的作品,所咏的事物相同,但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心态也各不相同,诗词的风格也不同,“景”中所寓的“情”也就大异其趣。同是送别诗,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显得欢快,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显得凄婉。
李白山水诗的独特性,又表现在奔腾豪放的情感上。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用他那支“惊风雨”、“泣鬼神”的生花妙笔,为祖国的名川胜水传神写照,其山水诗豪放的艺术风格,也来自他黄河般奔涌澎湃的激情。他不是把自然景物当作单一描写或刻画的对象,而是和抒情的成分、和他丰富的想象以及深挚的感情有机结合,用如椽巨笔,饱蘸感情的浓墨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激情、豪情汇成一股不可阻遏的激流,给人强烈的感情激荡和冲击。在李白笔下的《蜀道难》中,有着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它艺术地摄取了古老蜀道的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它之所以能描写得如此动人,魄力不衰,主要是因为全诗融入了奔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不是客观地、冷静地把蜀道的面貌描绘在我们面前,对自然不是冷漠的观察,而是用倾注感情的巨笔来描写蜀道的山、水、日、月、星辰,用热情的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写得辟阖纵横,变幻超忽,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显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丽的姿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三次咏叹,都是为了强烈的抒情,回肠荡气,一唱三叹,构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王维诗中的淡薄情感与李白诗中的炽烈浓情相比迥然有别,王维诗的情感是何等的冲淡和幽冷!这是因为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经历不同。王维在40岁后过着“身在朝廷,心存山野”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归林”(《酬张少府》)。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的淡泊,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王维从他当时隐遁的感情出发,特别欣赏和爱好幽雅的风景和静谧的环境,特别欣赏生活中和自然界与佛家寂灭思想、恬淡闲适心情相适应的萧条、凄清、冷漠的一面,并将它加以主观情绪的渲染。因此,出现在王维笔下的自然景物,常常不是生气勃勃,往往是非常静谧清空,甚至幽冷阒寂,深深染上了作者禅宗寂灭的思想情绪。我们如果把“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独了。他的“荒城临古渡,落叶满秋山”,“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天高秋日迥,嘹唳闻惊鸿”等诗句,气氛萧条,感情幽冷,正象古寺寒钟一样给人以瑟索清冷的感受。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空寂,则多少表现了诗人美学趣味中消极出世的阴沉一面。《过香积寺》写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围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幽静的境界!诗人用“冷”字来形容“日色”,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 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寂灭”(古人语)。
通过比较,学员可以从同一题材的作品中领略到不同的思想情趣和审美感受,而且对开阔学员的视野,活跃学员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员的诗词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
在比较中,突出李白眼里的“壮景”
所谓比较,就是寻求众多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差别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问题、辨别正误、决出高下、解决疑难的一种最普遍、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例如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雄的意境,毫不矫饰地昭示其内心世界。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回肠荡气,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通过比较,使学员对该诗的不同风格流派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提高学员的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唐诗教学中,教者可以把同处盛唐时期的李白与王维进行比较。二人都对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与山水融为一体,大自然催发了他们的灵思妙想,但他们各自选择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来吟咏。李白选择 “壮景”: 巍峨澎湃的高山大河,高远明亮的日月星辰,旷达、粗犷、磅礴、宏阔,酣畅淋漓,气度恢弘,充满阳刚美;王维选择“柔景”: 清新明媚的蕙风皓月,素洁宜人的小桥流水,精致、柔弱、闲适、温婉,轻如柳,细如絮,味如嚼榄,意韵悠扬,充满阴柔美。
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啸傲苍林,寄情山水,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奏地雷”的雄奇篇章。再如,“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六首》其一)的雄浑;“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雄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雄瑰;“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的雄奇;无一不是与峥嵘高兀为邻,选择“壮景”,显现浩瀚、磅礴、恢弘、壮伟的特征,具有惊心动魄的阳刚美。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写景特别喜用“空”、“静”等字,一个“空”字不仅用以描绘山林的寂静空旷,而且借“空”字以抒发归隐的情怀。“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再联想到寺内修行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诗笔带有一种清空的灵气。诗人似乎又特别喜爱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都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侧重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鹿柴》)则侧重表现出山的空寂清冷。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旷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再如,“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胜事空自如”(《终南别业》),“秋雨空林烟火迟”(《积雨辋川庄作》),“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诗中“空”字都含有清空的意蕴。王维王维在40岁后过着“身在朝廷,心存山野”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归林”(《酬张少府》)。选景偏于“静景”,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的淡泊,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通过以上的对比解析,学员获得的可能就不止是一个量的积累,更是对诗的主题意蕴的更深入、更准确的把握。通过对诗所刻画的形象的比较,帮助学员更深刻地认识生活的复杂多样性,并感受诗的艺术魅力。通过比较法教学,可使学生更容易发现不同诗人诗作章法结构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品味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奇妙。 在比较中,突出李白笔下的“理趣”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独领风骚的。所谓诗中的理趣,是指诗中蕴含或意在阐发某种人生哲理,读者能从中得到某种人生的感悟。这里要指出的是:诗中的理趣与哲理诗不是同一个概念。哲理诗主要用来阐发某种人生哲理,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而非描景、叙事和抒情;诗中的理趣只是诗中蕴含有某种人生哲理或某种领悟,其表现手法并不排除叙事、描景和抒情,甚至主要是叙事或描景抒情。富有理趣的诗歌包含两种:第一种,含而不露,让读者从题外之意、弦外之音中去咀嚼领悟。第二种,直接点破。这与前一种恰恰相反,诗人把自己的人生领悟以及诗中含蕴的哲理,直接告诉读者,与读者共同分享其中的理趣。一些诗句因富含理趣而流传千古,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语约意丰,人们都耳熟能详。
李白的《行路难》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和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激发了无数命运坎坷、壮志难酬之士的强烈共鸣。诗人并未因世路的艰难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本诗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心路历程的过程中、展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动人。
李白的山水诗中,鲜明地体现了我们民族对于自然的审美意识,包含着我们民族对于自然美的理解,积淀着人类追求美的执着。诗人常常以行健不息的自然意象表现自我奔放的精神情感,而这种情感的重要内涵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更是千古绝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驾着一叶扁舟,辞白帝,下江陵,一日千里;望前程,听猿啸,两岸青山。以如此高速航行在曲折险要的三峡河道之中,这不正是表现了人类驾驭自然,斗风战浪,勇往直前的伟力吗?何等壮观的景象和气势!给人荡魂摄魄的力量,而江流如飞之势恰恰象征了诗人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因此,这首诗不仅给人高速前进的愉悦,而且使人领略人类驾驭自然的伟大力量和不畏艰险的气魄。读完诗篇,我们心中回荡的是饱满的浩然之气,是积极向上的壮志豪情,它所昭示我们的是中华民族昂扬蹈厉的精神和奋然前行的力量,它具有超出字面意义的功能,成为激励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这一情感信息的载体,释放出历久不衰的正能量!
李白的山水诗不仅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反映了诗人的本体意识,而且其中也涉及到不少关于时代、社会,以及民生疾苦和理想幻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李白写山水诗不单纯写山水,而是寄情山水。那些“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纯粹吟花草、弄风月之作,与李白的山水诗不能相提并论。同是写景,李白的“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韵味深长,令人玩味不置。而诸如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鲍照《玩月城西楼廨中》的“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萧纲《折杨柳》的“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庾信《奉和山池》的“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等诗,丽则丽矣,也不乏新意,但只是单纯嘲风雪、弄花草而已,缺少兴寄。由此可见,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
同样是山水诗人,而且是被称为中国古代山水诗之鼻祖的谢灵运,通常我们在肯定谢诗的文学史地位时,却不无遗憾地认为其“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尾巴”,即他的山水诗尚未摆脱魏晋玄风影响,从而表现出“理”与山水的分离,达不到李白寄情山水,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谢灵运的诗篇通篇好的很少,但是却不乏名句,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学长河中,他的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散见在各诗篇中的“名章迥句”。例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岁幕》)等,的确是像鲍照所形容的“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另一些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则出于精心雕琢,表现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但是,像“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石门新营所住》)这类句子,虽然观察事物比较细致,在表现上却因过于拘于对仗而使诗句不太易懂,形象并不鲜明。另外,谢诗中还有一些句子被后人提出来品评,如“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苦行寒》);“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石浅水潺缓,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等这类借景或直接述理的句子,来表达诗人内心对郁闷,排遣自己的寂寞。谢诗虽有“富艳”之美,后人仍认为其诗有时过于繁重,有堆砌辞藻,雕琢失真的弊病。
综上所述,比较法在古诗教学中应用,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一以当十的功效。在比较中,突出李白眼里的“壮景”;在比较中,突出李白心底的“豪情”;在比较中,突出李白笔下的“理趣”。通过反复的比较,学员学习诗词的兴趣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展。同时,学员从中得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认真寻找规律,掌握方法,就能使学员更好地理解诗词表现的具体内容及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诗词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
概述
《蜀道难》是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内容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描写了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极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作品原文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古蜀道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表示惊叹声。
3蚕丛及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尔,那,指开国之初。
5秦塞:秦地。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
6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7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8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quot;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9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10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11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12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住呼吸。
13膺:胸。
14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15喧豗:水流轰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16胡为:为什么。
17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华阳国志》、《水经注》卷
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18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一夫当关:一人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0咨嗟:叹息。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据此可知《蜀道难》诗作于天宝初年之前。唯"自西蜀至京"有误,李白天宝初是从南陵奉诏入京。关于此诗之意旨,历来说法不一(参《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友人入蜀而望其早日归来之作。诗人并未亲历剑阁蜀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丽,句法灵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爬上巍峨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于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吓得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蜀道哇,竟是如此的艰难;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早晚既要提心吊胆地躲避老虎,又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英译
The Sichuan Road
What heights!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take the Sichuan Road
Than climbing Heaven
Long ago Can Cong and Yu Fu founded the kingdom of Shu;
Forty-eight thousand years went by,
Yet no road linked it with the land of Qin
Westward from Taibai Mountain only birds
Wander to the summit of Mount Emei
But not until brave men had perished in the great landslide
Were bridges hooked together in the air
And a path hacked through the rocks
Above, high peaks turn back the sun's chariot drawn by six dragons;
Below, the charging waves are caught in whirlpools;
Not even yellow cranes dare fly this way,
Monkeys cannot leap those gorges
At Green Mud Ridge the path winds back and forh,
With nine twists for every hundred steps
Touching the stars, the traveller looks up and gasps,
Then sinks down , clutching his heart ,to groan aloud
Friend, when will you return from this westward journey
This is a fearful way
You cannot cross these cliffs
The only living things are birds crying in ancient trees,
Male wooing female up and down the woods,
And the cuckoo, weary of empty hills,
Singing to the moon
It is easier to climb to heaven
Than take the Sichuan Road
The mere telling of its perils blanches youthful cheeks
Peak follows peak, each but a hand's breadth from the sky;
Dead pine trees hang head down into the chasms,
Torrents and waterfalls outroar over rocks,
Booming like thunder through a thousand caverns
What takes you, travelers, this long, weary way
So filled with danger
Sword Pass is steep and narrow,
One man could hold this pass against ten thousand;
And sometimes its defenders
Are not mortal men but wolves and jackals
By day we dread the savage tiger ,by night the serpent,
Sharp-fanged sucker of blood
Who chops men down like stalks of hemp
The City of Brocade may be a pleasant place,
But it is best to seek you home
For it is easier to climb to heaven
Than take the Sichuan Road
I gaze into the west, and sigh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