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医护人员先进人物事迹
篇一:
xx,xx市人民医院十一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5年。她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发扬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用心服务为群众
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5年来,从未发生过护理责任事故,遵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医药贿赂,多次拒收患者的红包及礼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在抗击“非典”和“甲流”期间积极带头值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寿光自然灾害时积极捐款、捐物。她经常进社区或在医院讲堂给病患者或孕产妇讲解有关的护理知识。每次义务献血车开进医院时,她都积极响应,踊跃献血。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针见血还不疼
xx在业务方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于钻研,刻苦学习, xx年7月至xx年10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并多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先后有5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护理杂志上。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更是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静脉输液,由于心内科的疾病性质所在,好多患者都是反复住院,加上患者年龄较大,血管穿刺非常困难。有一位刘大爷,由于房颤、心衰反复住院治疗,加上刘大爷曾经得过脑梗塞,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手萎缩伸不开,右手为了拿东西方便不让扎针,每次只让护士在左手进行输液,血管特别细,其他护士都不敢给他输液,所以每次住院都是xx同志给他进行静脉穿刺,刘大爷曾半开玩笑地说:“孙护士已经成了我的私人护士了。”从此,她真正成了这些老患者的私人护士,也就有了“一针见血还不疼”的美誉。这是病人对她技术的真实的评价。该市著名书画家李东明先生也患有心脏病,在心内科反复住院,同样,xx也是他的“私人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的护理,李东明先生感动之余,曾赋诗一首,“房寺古镇百姓家,芬芳馥郁飘桂花。琴心剑胆怀真技,除去病疴人人夸。”xx曾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群众满意好护士”、“优秀质控员”等荣誉称号。
创新工作开新篇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xx同志xx年12月被医院任命为二病区副护士长,2014年7月调十一病区任护士长,十一病区属于产科病房,科室性质和原来相差很大,为了顺应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她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并不断外出学习,学习产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和产科护理管理的知识,带领大家在科内率先开展了母婴规范化护理技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也同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护理工作无小事”,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正是由于她知道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担子的重量所在,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她严把护理质量关,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允许发生任何小的失误,她带领的十一病区在她任职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护理差错事故。
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xx同志一直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的原则,以崇高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爱心践行着一个护士的神圣职责,为护理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
xx,女,生于1974年12月,护师职称,1990年参加工作。从踏上护理岗位的第一天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就成为她坚持的信念。工作上积极主动、认认真真、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力地为病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是一位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护士。这些年来,她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完美地结合起来,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为陇县的卫计事业,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xx镇卫生院担负着三万多人口的健康保障。护理工作又是一线工作岗位,加上客观条件有限,人手少,事情多,经常有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该同志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每当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候。病人或者家属的不理解和责备并没有让她消极对待,她总是耐心的解释和积极的应对。她总是说一句话:“病人已经很痛苦了,脾气大点,应该理解”。
有一次该同志为一名儿童输液,小孩子比较调皮,将输液针弄掉了。孩子的家长不理解认为该同志没有认真工作导致的并一味地指责。该同志不但没有抱怨而且还积极应对,帮孩子重新扎好输液针,并以礼貌回应。当了解实际情况后,家长对她一再道歉。她笑笑说:“没关系,我也有孩子,为父母的一片爱子之心我理解的。”对待年纪大的病人,她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嫌弃。总是将老年病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对待。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年老时有一位悉心照顾自己而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那是多么难得,该同志做到了。有一次一位瘫痪在床的老年人大小便失禁,他的儿女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事情,一时间不知所措。该同志将所有的事情全包了,帮老人擦洗身体,换洗床单被褥。一切那么自然顺手。真谓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现代医学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一名优秀护士,仅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广泛吸取医学营养,丰富自己的护理知识。该同志在业务水平方面总是不断地认真刻苦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迈上更高的台阶。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时间来翻阅各类资料。她切实地认识到只有自身的业务水平更高,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病患。
xx同志在工作上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这份护理事业。多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病人责难时的辣,而这所有的点点滴滴一直在陪伴着她的成长。多年的付出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这些都将鞭策着她努力向前。她是众多护理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员,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一直默默的在用自己平凡的双手践行着一个护士的神圣天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将继续秉承“平淡做人、清楚做事、准确工作”的一贯风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护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我们。这场意外的灾难就像一阵突起的大风一样,瞬间把我们推搡到了危险的境地。
幸运的是,在经历了2个月魔幻主义的混乱与斗争后,我们的生活渐渐开始回归正轨,马路上也开始有了小摊贩的烟火气息。
现实中的疫情还未敲响结束的钟声,我在家读完了《鼠疫》。这本书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被喧嚣淹没的文字揪住了我的心。
“于是亲人们紧紧依偎着回到家里,他们已无暇瞻顾外面的世界,只沉醉在战胜鼠疫的表面现象里,他们忘记了所有的苦难,也忘记了还有同车到达的人没有找到亲人,正准备回家核实长期杳无音信在他们心里引起的恐惧。”
“这些人——母亲、夫妻、妻子、情人——如今已没有欢乐可言,因为他们的亲人已散落在无名的墓坑里,或混融在大堆的骨灰里,无法辨认,对他们来说,鼠疫依然没有过去”。
人是容易遗忘动物。
当我们摘下口罩的那一天,以及此后的每一个日夜里,是否还会记得2020年的开端,我们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1 铭记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人
2020年当很多人还未来得及施展拳脚时,有些人却匆匆离开了我们,没能等到春天的脚步。
2020年2月20日晚,武汉市江夏区的一名医生,29岁的彭银华,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就这样,他年轻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
这个比我还小1岁的弟弟,原本计划利用春节举办婚礼。但疫情来临,他选择推迟婚期,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这个春节原本即将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可为了与疫情抗战,他永远错失了婚礼,带着对未婚妻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即将明媚的世界。
有一天,当我们能够再次见到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东西,享受着这个世界最平凡却又最珍贵的幸福时,能否记得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医生,为了我们,已长眠于尘土中。
而他也仅仅是很多英雄中的一个,医生、护士、警察、防疫工作人员……每个人的逝去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那是多少父母、妻子、儿女的心碎与绝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还有3000多名患者离世,他们在病房里无声无息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当亲人相拥,喜极而泣时,这3000多个家庭只能默默流泪,病毒没打一声招呼就狠心地带走了他们的挚爱,有些人的再见就这样成了再也不见。
新闻里每日播报的数字,对我们而言也许只是数据,我们关心的只是数量的增长或是减少,而这数字中的每一个1都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网友有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我们只是被困在了家里,而有些人却被困在了2020年”。
2铭记那些历经风雪的人
今年2月14日,一场风雪突袭了河北承德,气温骤降。当天的一段视频火了,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风雪中仍坚守防疫一线的看门人。
这位大爷戴着口罩,双手缩进大衣袖口,蜷缩在疫情检查站,天上飘着鹅毛大雪,老大爷的棉帽子、军大衣以及旁边的桌子上,也都已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
这是这场战“疫”中很多平凡人的缩影。
山东寿光一位司机开着重卡往武汉运送蔬菜,记者问他,“这次去武汉家里人怎么看?”
他手里拿着煎饼,淳朴地笑着说,“都挺高兴的,都挺支持的。因为没钱可以出力是吧”。
就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也代表了很多像他一样平凡朴实而又渴望发光发热的普通人的心声。
有人说,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司机、清洁工、快递员、小区保安……的重要性。其实他们这样一群人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新鲜空气一样,一直不可或缺,却并不总受重视。
这场疫情过后,他们又会再次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每一座城市与乡村的角角落落。
他们还是他们,但我们是否可以变得不太一样,不再漠视他们的劳动,不再苛责他们的工作,不再嫌弃他们粗糙的双手、风吹日晒的脸庞以及沾满尘土的衣服。
3铭记那些国家最艰难的时刻
这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教训。
年轻的我们,也许这一次才亲身地、真切地、刻骨地明白,国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活得很幸福,却总不这么认为。
小时候,大都衣食无忧,有些人还能锦衣玉食;少年时,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每天早起去学校,然后坐在干净的桌椅旁熬过打盹的时光;成年后,父母为我们张罗工作、买房、买车、结婚、带孩子……
我们总以为社会本该如此,却忘了100年前我们的先辈在动荡混乱的中国怎样求独立谋自强,50年前我们的父辈又是如何在经济落后的中国求生存谋发展。
我们抱怨工作难找,社会不公,房价昂贵,地铁拥挤,各种效率低下
可我们从不问问自己,为这个社会、为我们的国家可曾添过一砖半瓦
我们忘了,我们的国家其实也是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当疫情来临,十几亿人都用热切焦灼的眼神望着他时,他从不向我们抱怨,也从不展示自己的脆弱,只是用行动给予我们最大的安全感。
他迅速协调资源,快速筹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
他迅速征调人员,从全国各地派遣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他迅速调配物资,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用品源源不断
我的母亲,一位近60岁的农妇,有一天对我说,“国家太难了,经济受影响,还要花那么多钱。”
一个普通农妇都能想到的问题,为什么我这个受过20多年教育的年轻人却从未心疼过自己的国家。
因为我们的父辈与国家一同长大,他们一起历经过无数低谷与艰难的时刻,而我们这一代却只享受了他最幸福安宁的时刻。
有一天,当我们摘下口罩,熟悉的想念的喧嚣又回来时,请对我们的国家多一些宽容与爱,因为他在努力,我们也应该和他一起努力。正如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段话: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此后如果没有火炬,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说, 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的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照样得再犯前人的错误。
愿这场疫情过后,我们能忘记该忘记,铭记该铭记。
徒步看天下主题征文——疫情过后的思考
2020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大自然也是。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接近有三个多月了,各个省市封城封路采取各种防疫措施,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大家有目共睹,我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里我想分享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他们是我的亲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付出让我觉得很光荣!
我的姐姐是一名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之后,她被调去一线,也因此,她和我们已经隔离了很久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但是通过朋友圈,我可以看到她一直在为战疫付出,每次视频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姐姐的脸,防护面罩下说话的声音也不是很清楚,但每次就那么几分钟的通话,我也能感受到,奋战在一线的他们,真的有拼尽全力的抗疫。
姐姐好不容易发的一次朋友圈
同时我的爸爸也是这次疫情中的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的执勤 。他和其他志愿者帮社区分配物资,有水果,有蔬菜,一直默默为大家付出着。
当时爸爸在为社区分发物资时拍的照片
还主动为防护隔离点建立隔离栏,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不愿意动工,大家都害怕新冠病毒,但是总要有人站出来,于是我的爸爸,他主动站出来了。
老爸为疫情助力。
我相信大家也一定在时刻密切关注疫情消息,我们湖北现在新增长已经为零了,并且过几天武汉就实现解封,现在街头陆陆续续出现路人流,我们的城市正在好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可喜可贺的消息,相信不久大家就可以在学校有见面啦!
这次疫情里,不仅仅是我的家人,还有很多让我觉得很感动的事情。朋友圈里我看到有同学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做了志愿者,也有同学晒出了自己为防疫工作捐赠的物资捐款,除了那些最美逆行者和奋战在战役一线的医护人员作出的伟大贡献,武汉每一个人都在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点点,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城市赶快好起来。
通过这次疫情,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家的心都是系在一起的,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以及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大家都在为这座城市而努力,希望我们的武汉赶快好起来!
2020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有哪些,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2020抗击疫情感人事迹
主动请战,先锋意识强
2月1日,少儿公园党总支发出“党员突击队征集令”,某某看到后主动请缨“我报名!24小时待命,随时都可以来!”
公园闭园,没有园林工人,园林养护工作耽搁了下来,某某心里着急,主动提出“我来给病虫害打打药”。
这是某某一贯的作风,十几年如一日,遇到应急抢险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嘱咐组员在家待命,以防交叉感染,独自值班承担养护工作。
值守一线,敬业意识强
2月5日晚,少儿公园党员突击队奔赴翁家山,开始了疫情防控一线卡点值守和留观人员管控。
翁家山是海拔最高的景中村,夜间值守风特别大特别冷,又冻又饿,村里的人让他去亭子里暖一下,他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心系公园,主人翁意识强
疫情爆发后,他时刻关注防疫工作动向,获知一线值守人员口罩告急,他心急如焚,1月31日一早赶到公园,把原本买给家人的100个口罩捐给单位。2月6日一早, 在完成夜间值守后,他顾不上休息又给单位送来了急需的消毒酒精。党员初心昭昭可鉴。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黄继光。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新型肺炎”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抗击“新型肺炎”,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危难时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亿万人民筑起了一座抗击“新型肺炎”的钢铁长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鬼魅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感谢为生命守岁的人们,你们承载着光明与希望,守护着平安与健康,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愿意做像你们这样的人,我们爱你们不止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疫情期间,人们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段时间内,也有大量感人的故事。
首先是一个快递小哥给警察送口罩的故事。在疫情刚开始的期间,买不到任何口罩,但是有一则新闻是,一位快递小哥给警察多次送口罩,把送来的口罩放在警察局的柜台上转身走了,警察叔叔本来想上前询问他姓名时,他回头看了一眼走了,接着又送来了口罩。(过了很长时间,可能有一些不记得,见谅)
还是一件小故事,人们给武汉捐款。一个人,来到警察局门口,把一个袋子放在警察局门口的一位警察,随后转身而去,那位警察正在打电话,没有注意,打完电话后才反应过来,发现那位男子已经走远了,这位警察打开袋子一看,是男子捐的款袋子里还有一个纸条,上面写了八个大字(是什么可能忘了),总钱数是1001元。
还是一位捐款的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经过警察局,孩子抱着她的存钱罐进了警察局,把存钱罐和纸条放在柜台上就匆匆离去。存钱罐里装着三百块钱,最大的是50元,最小的是五角。纸条上写的是一篇作文,也可以说是给武汉的一封信。
看到这里,你怎么都不帮助国家呢?什么?你不知道怎么帮助。呆在家里不出门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