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谈谈教师的幸福感”相关文章,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谈谈教师的幸福感(一)什么是幸福记得彭教授曾问过我们这个问题,我当时心中的答案就是:我能帮别人做点事,就算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幸福观的取向决定幸福感。什么是教师的幸福观呢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同事的尊重、认可,得到学生的理解和热爱,自身的价值得能到充分体现,就是我们的幸福观。教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职业倦怠是现代人的通病,聪明的人肯定是善于及时抽身倦怠,重鼓职业激情的人”。职业特点、管理体制、社会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都可以造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有倦怠心理不等于没有幸福,那要看你如何去对待它,作为有理想有抱负、追求幸福的教师,能适应现实的社会环境,会善待自己与他人。
首先,善待自己,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幸福
(1)教师要有所追求,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一个人没有追求,就等于没有目标,是很难体会真正的幸福的。但目标制定得太高了,幸福会离你远去。做事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要善于把奋斗目标化解为若干个容易实现的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在不断经历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感受付出带来的幸福。
(2)教师要学会善于沟通。教师是个凡人,也有着七情六欲,辛勤的付出希望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遇到的困难希望得到领导同事支持帮助,工作中的失误希望得到领导同事宽容和理解。有时困难的大小和失误原因别人是不清楚的,需要自己主动去他人沟通,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在沟通中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鼓励、认可和肯定。当然有的问题自己要想得开些,心宽路才宽么。
(3)教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生活。教师不是圣人,需要理解自己的人、需要知心好友好友(要有几个能聚得拢、谈得来的哥们,有充分放松自己的机会,想喝酒时有人陪,想说话时有人听。),业余爱好和温馨的家庭等,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情感、快乐地享受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与自己的同事、朋友、家人进行上网、游戏、娱乐、旅游等活动,寻找乐趣,享受人生,通过自我调节,修身养心,使自己能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
(4)教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一定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节奏十分快,要预防和消除这种情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应该自觉做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不要透支生命去做不利于自己也未必利于他人的所渭“奉献”,不能累倒想到歇,病倒了才检查,要学会自我保健,照顾好自己;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适度地进行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其次,善待同仁,学会在合作互助中感受幸福
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是各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同事之间应尊重为善,理解为善、宽容为善。只有谦虚谨慎、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互相帮助,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才能发挥出教育智慧。学校追求的是综合的育人效果,教师要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去体现出教师的职业价值,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教育工作中的幸福。
再者,善待学生,学会在情感互动中感受幸福
真心真意地对学生好,让他们知道更要理解你。
善待自己是人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善待同仁是一种和谐竞进的处事准则,善待学生是教师一种高尚的师德境界。让我们学会善待自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吧,用幸福的微笑面对生活;学会善待同仁,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吧,用团队的力量协力拼搏;学会善待学生,给自己一块开心的田园,用快乐的心情播种希望。
谈谈教师的幸福感(二)作为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呢我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1、领悟职业真谛,启动职业幸福的按钮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旨归,教育是培养人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的本真意义就是使人幸福。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更幸福,是唤醒探索真理和追求幸福的生命力量。反思我们的教育,被功利迷惑了视线,忘却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的实现,迷失了自我,遮蔽了灵魂,失去了真谛。使得本该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和课堂,却处处散发出忽视生命、扭曲生命、窒息生命的气息。因此,教育要回归自我,就必须从过去异化的状态中走出来,关注生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并提升生命作为其基本追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显示生命的真谛并澄明生命的意义。
教师职业使命的真谛乃是精神成长,即引导未成年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给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然而,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者,学生的幸福人生只能在幸福的教育场景中展开。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求广大教师启动职业幸福的按钮,建构属于自己的幸福。
2、优化专业生活,发掘职业幸福的源泉
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源自教育教学工作的无意义。教师幸福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对职业和生命的热爱,离不开校内外生活的充实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教师的专业生活是教师感受和创造职业幸福的基础和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无法回避教师这一职业简单重复的特点,作为教师不要只像“春蚕”“蜡炬”一样来毁灭自己,获取畸形的心理满足;也不能只靠升学率等教育的GDP来显耀自己的职业成就,而应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功自我。
3、完善心性素养,打造自我幸福的尺度
追求幸福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的心性境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能够用心去感受幸福与快乐、心性素养比较高的人。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于是,“扮演”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惯常方式。在“扮演”中,教师的角色不断自我膨胀,而个性则日渐萎缩,教师生活的内在价值基础日渐动摇和脆弱。在“扮演”中,一定社会的角色规范影响着教师幸福标准的定位,教师依据一种被教化和灌输的幸福标准来体验自己的幸福。实质上。这是没有自我内核和内心根基的幸福。“教育不是教师的一种角色表演,而是他的一种个性存在。”因此,教师幸福的实现更要摆脱有心无力的“神往”心态,力戒对外部力量驱使的听任。深入到个体心灵层面,形成属“我”的幸福尺度和自主的创造、感受、享用幸福的心理图式。
谈谈教师的幸福感(三)一、教师,你幸福吗
近两年,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经济在增长,幸福在增长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在网上开展了一次调查,测试职场人士“工作幸福指数”,测试设定的最高值是5,最低值是0,调查最终显示的结果是,中国在职人士总体“工作幸福指数”竟然只有257,处于中等偏下状态。每10个人中就有3个人的工作幸福感偏低,而觉得工作幸福的,只有1个人。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我们自问:教师,你幸福吗
二、要职业幸福感,首先要端正职业观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
新的职业观要求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在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后,我们又被邹有云、黄静华等五位教师所感动,而且更多了一份亲近与真实。其中,黄静华老师说了有关“幸福” 的这样两句话:“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的事业。”、“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
教师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最神圣的职业,最阳光的职业,但这不等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就自然是最崇高、最神圣、最阳光的了!且不论我们是否能像邹有云、黄静华们那样为这伟大的事业做了多大的贡献,但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是已经具备了职业化素质的才行。教师的职业化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人把师德精辟地概括为这三条,即“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职业观点,至少在我们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满腔热情地报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相对单调枯燥、却又压力日益加重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让人很难轻言幸福了。有的人开始认为教师这门职业和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其中还算不上中等),是门说得闹热吃得造孽的职业,因而把它当作是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心没放在工作上,而且就是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也巴不得能尽量挤占点时间来搞私活。于是早退、迟到甚至缺席;于是不备课就上望天课;于是不布置作业或不批改等等;只教书不育人,知识陈旧凝固不思学习更新,还端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随时用鄙夷的眼角挂一下你,偶尔吐出两句讥讽挖苦的话来,以表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来对照一下,同样都是教师:江西九江永修县黄岭村小太阳山教学点的邹有云同志,既是校长、管理员,又是教师、炊事员,在那里一干就是三十年,行程十万里;上海尚文中学黄静华同志,无怨无悔当了三十三年班主任!“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这样的教师职业观在他们身上强烈地折射出来。他们把教师这门职业当作是自己终身的事业而不仅是在找个饭碗;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酸甜苦辣当作是幸福的快乐而感受着,从不为委屈、劳累、不被人理解而烦恼。在他们心里,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愉快的。这批人不是什么不平凡的人,他们仅仅是把教师当作从事最崇高事业的职业,而且为这个职业尽着本职的责任和义务。
三、好的职业观≠职业幸福感
也许有人说:“我的职业观很好,我能认识到对教育要‘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可我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只有厌倦。”但是“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也许我们到了要好好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了。我们要明白,没有一项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风景永远是在山的那一边。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久了,总会生出倦怠感,不仅是教师这项职业。所以说,教师有“职业厌倦感”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只能正视现实。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繁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邹有云们、黄静华们不都是如此吗
四、要幸福,就学会享受吧
让我们这样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然后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还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我是老胡说职场,我来谈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看法吧。我也是一名教师,自毕业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了,在学校任课多年,主抓过学校业务,直到现在仍然在教育系统工作。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对教育、对教师有了很多的思考。
从当初走上讲台的懵懵懂懂到后来喜爱上这一职业,中间经历过很多的坎坎坷坷,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但自认为自己还是尽到了教师的职责,也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回首这一路的坚持,有得也有失,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教师与其它职业有共同之处
与社会上种种职业一样,教师也是一种谋生的渠道。教师通过传播知识这样一种劳动方式获取劳动报酬。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工人、农民、公务员、医务工作者等等没有什么区别。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既是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
二、教师具有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特点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其特殊性,与其它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对于其它行业的工作者来说,工作的对象都是具体的事物,如工人是负责生产的,农民要种好自己的土地,公务员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医生负责救治病人……这些工作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去完成的。
但教师不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教师要做的是怎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学生与老师配合才能完成,教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最直接也最直观的工作内容,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
教师仅仅教书是不行的,教师早已脱离了“教书匠”的角色,只会教书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等,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学习,能够健康成长。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育人的任务。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是教师职责的重点所在,教师需要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通过学科教学、示范引导、活动熏陶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是育人的,是塑造人的心灵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有才。教师要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高才能为师,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较高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有德。教师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甘于清贫,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要作学生的榜样,为人师表,平时要率先垂范,对学生言传身教;教学中对学生谆谆告诫,诲人不倦;课外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循循善诱,如春雨滋润万物。有法。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灵活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交流,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得会,记得牢。有爱。要有一颗爱生之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视生如己出,待之如儿女,有父亲一般的严厉,有母亲一般的慈爱,严驰有度,宽严相济。学生就是一棵棵小树苗,需要教师用爱去温暖,用心去浇灌,只有在教师的耐心培育和细心照料下,小树苗才能够茁壮成长。
教师是平凡的,教师的职业是普通的,也是光荣的。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珍惜教师这份光荣,爱惜教师这份职业,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能力;选择了教师,就要执着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淡泊名利,献身教育。这就是我,一个老教育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看法。
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更不容易。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处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一、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如对待差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我们班有位学生,因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疏于管教,在学习上无热情,缺乏自制力,情感教育方面比较缺乏。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特别注意发掘他的闪光点,希望给他带去温暖。果然,他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教师的爱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实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习,不爱学习,作业拖欠,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我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他是说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肯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受到人们尊重的同时,也把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分,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在这里,我想对同仁们说的是: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调查表上,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再者,爱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三、要具有宽容心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犯了错误,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学生也是,所以我们不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给他一次淋漓尽致的打击,让他有心理负担。告诉他这件事的破坏性和影响性,给他改正的机会就行了。对于那些在上学前已养成坏习惯的学生,别指望一两次的教育就出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需要几年才能看到你教育的成果,所以一定到沉住气,不要被这些学生气坏身子。教师要具备心胸开阔,善解人意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好感。作为教师尤其要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比如说;由于学生记忆能力差,认知能力弱,从而分辨是非能力差,时常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这时需要育人者特别要宽容的对待,包容理解他的过错,会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学生在教室随地吐痰,其他学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指出他的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同时告诉他师生都理解他的病痛之苦,但怎样做才最恰当,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不当之处,并明确了应该如何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豁达、心胸开阔的老师会获得学生的喜爱。四、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五、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我认为作为教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这应该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或共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春雨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爱无私地献给学生,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相信得到的将是丰厚的回报。我们要不断进取,积极努力,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教师评语: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成为合格教师的前提是对教育事业充满爱
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寓教于情、声情并茂”,首先缘于她对教育事业怀有深深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职业,更是爱的事业,因为教师的工作是育人,是培养人格。教师对事业认识得深,理解得深,爱的情感就会越深,就越能够发现学生成长中的优点。即使某个学生学习困难,缺点很多,但教师仍能发现他的优点,前提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优秀教师对事业中所遇到的任何艰难。都有所准备和预见,都始终保持这份爱;优秀教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诱惑,都坚定不移地热爱着教育事业。
二、教师上课不仅是要让学生爱听,还要让学生爱学,更要让学生学会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研究如何让学生爱学,最终让学生学会。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设想学生一教就会,一讲就懂。教育是非常复杂的劳动,教师需要正视遇到的问题。学生本身是多样化的,如有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如果教师一讲就会,一讲就懂,还要教师做什么呢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一个好的主观愿望,但根据建构理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内部建构。有个别学困生对知识不理解、学不会也是正常的。曾有一次,一个学生对于老师说,你的课非常好,可是我就是学不会。这话引起了于老师的思考:课讲得好是教学的第一前提,但学生没有学会,只是一个听众,这样的课就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而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动手动脑,才能深入领悟。于老师认为。任何教师的劳动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当前教师产生的一些问题,多数源于仅从教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深入地研究学生。应该换位思考。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长善救失
《学记》中记载: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就是说,多,过于庞杂,贪多务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缺点,但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各异。教师对此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育得法,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又是可贵的长处了。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辨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四、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和复杂的情感
教师的备课要深入,要避免浅阅读。因为教师浅阅读的结果是和学生的理解在同一个层面,与学生的认识是-样的。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体会到教材中感动自己和学生的地方,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教师的备课没有真的钻研,就没有上课时的新鲜和感人。优秀教师在上课时正是善于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写。文章写作不是技术化工作,因而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体悟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仿佛作者在字里行间从纸上站起来和你对话,这种备课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即使是语文教材中情感成分较少的文章,如说明文等,也应当根据分类,找出有比喻、有拟人的写法。找出写作的实用性和文化含量,或通过换词等方法,去体会作者写作的意愿,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爱学、学会。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和学
多媒体是教学手段和工具,使用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多媒体使用得恰当犹如锦上添花,运用得不适当,就是对学生的束缚。如一堂语文公开课,题目是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教学时,根据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一幅色彩热烈而艳丽的山林秋色图。多媒体一开始打出一幅图画,远处是青山白云,上端有一座房子,表现出色彩艳丽的秋景。但“白云生处有人家”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句,由于房子可能是多样_的,在多媒体展现定了型的房子后,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展的愿意反而起到抑制作用,这就得做过细的分析和考虑了,否则就达不到体会作者更爱枫林的纯美和活力的情感。
六、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于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育人,研究学生,想方设法与学生交心,做到教育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她喜欢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熟悉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并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如于老师经常和学生一块打球,一块劳动,和学生接触多了,情感加深了,共同话题和共同语言就多了。在交往的过程中,她不是仅仅靠教师的身份,而是靠教师的责任和爱心,真正地走向了学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理解了学生,学生也就理解她喜欢她,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如于漪老师在一次与班里学生交往时得知,有个学生喜欢足球,于教师就下工夫去了解足球的各种知识和人物,再去和这个学生亲切交流,在寻找共同的话题中沟通了情感。在长达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无论课堂内外,她都能做个有心人,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七、教师要有善于理解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本领
于老师既教书又育人,特别重视培养人她说在教育中培养人,就是要力求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本领,这样学生的概念不模糊,成绩也就能提高,例如上课提问,如果你问的是线性的问题,教师问学生答,则没有价值 课堂上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成联系的网络,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依靠敏锐的目光、细小的动作,用及时强化或停顿来调节教学情绪、如有的学生嘴巴张开了,用手托着下巴呆呆地听着,有的学生在你说出问题时嘴巴一撇等,这些现象都预示着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教师在察觉学生的这些现象后就要立马调整教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于老师几十年坚持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的好奇、好动变为追求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工作、运动和文娱活动上,用到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上。于老师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年轻的教师是一种激励,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启迪,一种榜样、耄耋之年,于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港湾是闭锁的,航道是堵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责任编辑 廖肇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