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化设计认知模型?

什么是情感化设计认知模型?,第1张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Norman在2002年提出产品设计的”情感化“理念,随着“体验经济时代”来临,“情感化”业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产品主要的设计趋势之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是人格的核心,产品真正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带给人们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我们应从“功能控“思维怪圈中出逃,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的情感化需求,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 那我们在设计时该如何进行情感化设计本文从情感化设计认知模型出发,解析引发愉悦情感化设计的元素。

「情感化设计 Emotional Design」一词由唐纳德・诺曼提出。而在 《Designing for Emotion》 一书中,作者 Aarron Walter 将情感化设计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联系了起来。

设计的三个层次分为:本能层次的设计、行为层次的设计、反思层次的设计。

本能层次的设计:源于人类的天生本性,关注点更多涉及到外型、色彩、声音、材质气味等多个感官层面,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的感受;

行为层次的设计:关注的是功能和实现,包含功能性、易理解性、易用性、感受这四个要素,好的行为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专注于了解和满足真正使用产品的人;

反思层次的设计: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它与信息、文化以及产品的含义和用途都紧密相关。同一个产品能够激起一个人的回忆,对另一个人却不起作用;在一个文化里面会产生共鸣,在另一个文化系统则不会。

越年轻的人,对爱情的期待越大。越是长大,对爱情的需求就越少。因为你对爱情的期待大了,最后收获的只会是伤害。就越来越不想要爱情。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对爱情没那么高的期望,或许以后不会很痛,更不会太过失望。本来么,最好的爱情,无非是顺其自然,不咸不淡。

  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很多时候是因为情感。对于很多人、很多事的判断,情感也通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 香甜的味道、悦耳的音乐、爱抚、微笑的面孔、漂亮的人们、对称或者圆润平滑的物体、温暖舒适的地方等等,相信都能带给大家正向的情感。 相反的:高处、太冷或者太热的环境、黑暗、拥挤的人、畸形的人体等等,都会带给大家负向的情感。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在很久远的时候人类对于情感的研究并没有分离,而是属于哲学范畴。直到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出现才发生重大转折。冯特将对于人类情感的研究正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尝试着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随着后来的发展,人们对于冯特人类情感的研究又被细化为三大分支:行为理论、精神理论、认知理论。 夜晚活动活跃的物种有那些吸血鬼僵尸当然还有设计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脾气不佳、脸色苍白、面无表情、都曾经无比健康,呵呵,有同学笑了……你笑了吗笑或者不笑……,笑属于一种行为。我个人很倾向于关于解释情感和行为关系的&lduo;认知理论&rduo;,这个理论认为外界事件 – 能够让人产生情感 – 情感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我们不能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但是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行为影响对方的情感,最后达到影响对方行为的目的。比如追求一个女生,可以英雄救美、温柔攻势、吃货的满足、浪漫的氛围等等,让她感受到幸福、愉悦、感动、爱,慢慢的影响她的情感,以至于后来她接受你,和你在一起。看似很平常的日常实例,但其中蕴含着&lduo;认知理论&rduo;。什么能让人产生情感: 关于Walkn,相信提到它很多80年代的同学都有共鸣。小时候很希望自己你能拥有一台。首先:Walkn在儿时还蛮贵的,当时全家人一月多元,这个就多元;其次:并不是想就能,一定要有人出国或者去香港才能带回来。如果有一天你通过考试好成绩,或者什么原因受到奖励拥有它。因此虽时过境迁,walkn或许都已经不能用了,但是它还被保留着~~ 想想你有什么东西是保留了5年/10年的码、初恋的情书、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等等,这些东西为什么会留着是因为好用或许并不是,很多时候人们记得一件产品或者东西,并不单单是因为性能很好,而是因为拥有对它的回忆,因为有情感。因此我们并不单单要把产品设计好,产品设计好是最基本的,产品总是会被更好的产品所取代,但是情感是没有办法被取代的人们为一件产品消费也并不单单是因为你产品的好,很多时候情感也着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的三个层面:人通常的情感因素分为三个层面的需求: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那么当我们要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该怎样做呢必须考虑人的三个层面需求。而只有三个层面都满足才能让产品产生足够的粘性。 本能的设计关注的是视觉,视觉带给人第一层面的直观感受,相当于视觉设计师完成的工作;行为的设计关注的是操作,通过操作流程体验带给用户感受,相当于交互设计师完成的工作;反思的设计关注的是情感, 相当于用户体验的提升,情感设计无处不在,也是这里要和大家探讨的如何对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情感是感性化的东西,如何设计通过刚才的&lduo;认知理论&rduo;和例子我们知道,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设计用户情感,但是可以通过设计用户行为,特定场景下的行为,来最终达到设计用户情感的目的。当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是希望让特定的用户或者更多的人接受、使用并喜爱我们的设计。那么就需要满足人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三个层面的心理需求。情感化设计体现在:功能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运营设计……等各个环节。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 功能设计: 人们对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端输入成本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屏幕小、物理触感反馈差、室外受光线影响大等问题都在影响用户的输入体验;同时随着设备功能的不断发展,设备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打的功能,很多时候承载了沟通、朋友圈子、分享关注等等新功能,这时人们对输入的需求又是必须和明显的。那么对输入需求增大,输入成本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lduo;百度输入法&rduo;通过数据,并结合高端智能的特点,创新性的推出了&lduo;多媒体输入&rduo;模式,可以让用户在输入文本框中根据需要插入、录音、涂鸦、随写、位置等信息,让用户通过非文字的方式进行输入。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是&lduo;输入现实世界&rduo;新的开始,通过最符合用户需求行为的设计带给用户情感。当然这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后续百度输入持续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设计。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 界面设计: 端(Phone、Pad等)相较于PC而言更为个人化,一款界面风格想要满足千千万万用户的,想要满足用户多变的心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lduo;定制&rduo;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也成为设计产品需要关注的一点。&lduo;百度搜索&rduo;提供的背景壁纸自定义的功能,可以让使用者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的满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随心更换产品提供的壁纸,甚至选择自己本地设定为壁纸。采用这种方式的产品已经很多,相信大家都不再陌生了。这都很明显的体现了通过设计用户行为,特定场景下的行为,来最终达到设计用户情感的目的。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 交互设计:产品的交互设计也能直接影响用户的情感,举个简单的例子&lduo;单线程 – 用户引导式&rduo;设计,是交互模式中常见的一种。 当用户面临选择的时候,如果一定有两种选择,是放任用户自己做主,还是做强我们需要引导的方向 例如左图:在苹果的APP store中,当用户点击下载一款APP,如果此时没有登录,弹出框需要输入用户,这时大多数用户对于下载软件这个需求是占主要的,因此&lduo;OK&rduo;为高亮显示。例如右图:当用户点开时钟软件时,这时大多数用户对于计时这个需求是占主要的,因此&lduo;Start&rduo;为高亮显示。此时采用&lduo;单线程 – 用户引导式&rduo;设计就可以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快速选择。也是通过设计用户行为,而最终设计用户情感的表现。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 运营设计:运营宣传是连接用户与产品的桥梁,是让用户知道、了解并喜爱产品的渠道。除了传统的运营方式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并喜爱的形象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Android机器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看到这个形象就能联想到Android平台。通过形象对于功能讲解,就犹如一个朋友悉心教导,在身边娓娓道来。百度输入法也设定了产品形象&lduo;毛笔人&rduo;,通过功能讲解、节日、主题活动等与用户沟通,让人感觉输入法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产品团队也不再是陌生人。而是切实关注用户需求,志在为用户提供最好输入体验的团队。产品者和用户之间是朋友的关系,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Android30版本发布的时候,通过形象来展示使用场景,让用户一看就明白。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满足用户视觉、操控层面的需求,还需要实时关注用户的情感,用户真正需要什么领域是正在蓬勃发展的领域,结合端的相应特点,满足用户情感化的需求,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不断对产品带来突破,才能真正做出让用户喜爱的设计。

意见反馈是几乎所有应用的标配功能,往往藏在“设置”或者“关于”里面的小角落。意见反馈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这几乎是所有应用最好的用户意见收集入口,但是不同应用对意见反馈的处理各不相同。最近在做反馈系统的梳理工作,也包括意见反馈页面优化,将这一段的分析整理成此文。

本文仅仅分析常见应用意见反馈的不同形式,并没有展示意见反馈的优化设计方案。需要讨论者请私下联系。

0邮件型

很多国外应用和国产老牌应用的用户反馈方式都是:点击“反馈”按钮 >> 进入邮箱服务 >> 自动填写收件人和一部分正文内容(机型等信息) >> 用户补全信息 >> 发送邮件。

邮件类的设计思路应该来源于投递举报信,在开发者和用户没有那么多沟通途径的时候,邮件是不错的选择。再加上一定的过滤和筛选,通过邮件来管理用户反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

邮件类的劣势在于,国内大多数用户对于邮箱(特别是手机端邮箱)的使用熟悉度不高,大多数邮箱应用(特别是android系统自带邮箱)的界面不友好。因此本类不做深度讨论,面向国内人群的应用也不建议采用邮件类的反馈方式。

1原始表单型搜狗输入法

表单类实际上是邮件类的升级:

(1)不需要填写发件人

(2)通过修改表单格式,相当于固定了邮件正文格式,更方便管理

但是表单类也存在问题:

(1)开发者很难和用户直接沟通

(2)表单填写过于复杂

讨论具体案例:

搜狗输入法的意见反馈是最标准的反馈表单:

(1)反馈内容(必填)

(2)****(选填)

(3)附件(搜狗是词库,其他应用还可以添加截图等)

相比邮件的形式,表单类形式无疑先进不少。但原始表单类仍然有以下问题:

(1)填写仍然是一个高门槛的操作,反馈内容的编辑自由度如此之高,那么用户一定会反馈一大堆“垃圾”、“不好用”等评价

(2)****选填,就意味着仍旧联系不到任性不填的用户,当然能获取到用户手机号的话另说

(3)表单类的意见反馈是面向开发者的功能,不是面向用户的

(4)需要人工审核每一条意见反馈,不便于定位问题

本来意见反馈的作用就是开发者收集用户意见,便于后续迭代。因此本文将优先讨论意见反馈面向开发者的功能。

为了方便开发者收集用户反馈,表单类进化出各种形式:

2分类表单型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讲问题分为三大类:产品建议、程序错误、缺少音乐,分别对应产品、开发和音乐库。可以想象网易云音乐对这三类反馈的处理方式:程序错误类有反馈就解决,产品建议一周一评估,参考其中有价值的意见,缺少音乐类型的建议可以作为版权投资的指导建议。

但是对于用户量更大的产品而言,这种分类可能仍然太粗线条了。以程序错误为例,播放过程中程序闪退和界面显示bug就是完全两类问题,网易云音乐的反馈处理人员需要手动筛选才可以。

对于中小型产品,每天用户反馈数目不多,产品经理只需要定时查看一下用户反馈就可以了。对于大用户量的产品,一天的反馈数目可能成百上千条,反馈内容涉及不同产品线,对应不同的产品经理,如果只有一个人处理反馈,按网易云音乐这种粗略分类的方式,该员工可能要花数小时才能将一百条意见筛选、分类、递交给不同产品组。

为了优化该流程,有一些应用会提供更细分的问题分类。

31 细分表单型360手机卫士

360手机卫士列举了九个主要问题类型,其中前七个类型应该来源于历史反馈最集中的几个问题。

点进“手机卡慢”的选项,手机卫士还会给出一些手机卡慢的解决方法。当然大段的文字描述不是好的交流形式,但至少比网易云音乐更进一步,希望在用户反馈之前,先帮用户解决遇到的问题。注意第一页最下方的绿色小字,360安全卫士提供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这就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对意见反馈的改进。不过考虑到大段的纯文字描述和移动端体验糟糕的论坛原帖,该处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这也提醒我们从用户角度来分析意见反馈。从使用场景来分析,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入意见反馈页面。用户主动进入意见反馈页面有两种主要可能:

(1)使用过程中遇到某种不便,又不至于卸载该应用,遂进入意见反馈寻求帮助

(2)使用过程中得到极大愉♂悦,向开发者表达感谢

在日常工作中,表达感谢的用户反馈数量极少,用户更习惯在社交网络上完成表达感谢的工作,还能顺带秀一下自己使用优质应用的优越感。

当用户遇到不便时,用户的需求有哪些?按我的理解,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

(1)寻求解决方案

(2)发泄情绪

(3)反馈报告

对于用户而言,某个或者某些功能难以使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群傻X开发者赶紧优化这功能啊”,言辞之中自然带有发泄情绪的色彩。除非给与用户一些物质奖励,否则反馈报告对于用户而言几乎毫无价值——得不到开发者任何反馈不提,用户遇到的麻烦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以解决。总之对于用户而言,这种情形下得到帮助的需求远远大于反馈问题的需求。

32 帮助反馈型百度手机助手

百度手机助手将帮助的功能放在极为明显的位置,用户点进帮助与反馈的页面,发现里面绝大部分的区域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只有点击上方“我要反馈”按钮时,才会进入原始表单型的问题反馈页面。

在考虑用户发泄情绪的需求,与其说让用户发泄情绪,倒不如说安抚用户的情绪。用户心情平静下来,相对而言就不太会反馈一下“垃圾”“不好用”等无意义的话。

4情感化设计型享应

享应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款应用。除了很方便发掘优质应用以外,享应的设计和交互细节也做得很棒,而建议反馈页面更是给人以惊喜。

个人觉得很多开发者进入一个误区,情感化设计就等于卖萌耍贱。以享应为例,使用这种体验优质的应用的用户素质也不会低到哪里去,用户来反馈问题往往也是真的想反馈什么问题,相对来说纯吐槽的比例会小一点。但是对于其他应用,类似于悬浮窗、常驻通知栏、广告等对用户造成打扰的功能功能,甚至是涉及到支付等财产相关的问题时,卖萌耍贱就显得开发者不那么专业化,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以微信为例,这种面向普罗大众的应用,就不能用卖萌耍贱这种往往只有年轻人会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大家还记得“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这句文案吗,当初看到的时候几乎泪目。这就是走心的设计,是从普罗大众都会使用的功能点切入,引出另外一个普罗大众都会遇到的社会化问题。这种情感化设计就是神级的情感化设计。惭愧本人曾做过一段文案编辑,写下无数的卖萌耍贱的文案,但却从来没有写出过走心的文案。有时间单独谈谈本人对“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的理解。

在我做出产品优化方案之后,同事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意见,他建议把情感化设计应用到收集****的地方。比如用漂亮小姑娘的头像来诱骗用户留****等等。可惜在现有的设计上这样添加可能会导致页面排布比较混乱,丢失重点,如果有机会重做,一定要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谈到微信,就不得不说一下微信的意见反馈。微信的意见反馈是我体验过的产品中,交互最多、流程最长的意见反馈。

5选择型微信

微信把各种问题提炼出关键词,通过三步选择,进入最后的问题描述。这种方式好处就是问题定位比较准确,运营人员的工作量肯定大大减小。

但是,我们要考虑用户使用场景。什么情况下用户会使用意见反馈功能?是他遇到某个功能不方便,一肚子怒气,找到意见反馈进入喷子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在进入意见反馈之前就几乎已经想好自己要反馈什么内容了,用户本能需要的是一个输入框,而不是阅读大量的文字进行选择。

同时,选项的方式更适合对现有问题的优先级排期,文字输入更容易发现新问题。

微信有先天优势,用户不需要单独添加****了,微信号很方便就能获取。另一方面,有很多自带IM的中小型产品,会将意见反馈以官方客服号+IM的形式结合起来。

61官方客服型SAME

62官方客服型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的用户反馈相当于在对应话题下发一条微博,虽然无伤大雅,但是我觉得蠢爆了。一来里面带的一些信息我不太希望别人看到,二来这样一条微博插在我的微博流里面也怪怪的。不知道微博作何考虑。并且这种方式效率几乎等同于原始表单型,为什么微信就算有微信团队的官方号,也没使用它作为主要的反馈渠道,应该就是出于处理效率的考虑。

官方客服型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方便开发者联系用户。顺着用户说的第一句话,交流自然而然发生。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运营人员的工作压力会很大,相比原始表单型,运营人员除了要收集数据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沟通用户的工作。

71偷懒型数字尾巴

72偷懒型36kr

我原以为数字尾巴这种直接放一个论坛页面就是挺偷懒得了,没想到36kr甚至直接放上去了自己在firim的页面,上面甚至找不到反馈入口。博君一笑。

8交互篇360手机助手

上面的分析仅仅针对样式设计讨论,没有针对交互讨论。对于简单的表单型或者IM型意见反馈而言,交互不过就是点击反馈按钮 >> 进入反馈页面,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意见反馈而言,交互就很重要了。

以360手机助手为例——

作为国内最大的应用市场,360手机助手的用户反馈竟然是这个样子。除去老旧的界面风格不提,其中最值得吐槽的点一共有三处:

(1)****,共提供qq/手机号/邮箱/MSN/旺旺/飞信七种形式,但是实际上除了前三种,后面四种使用人数微乎其微,并且这里还需要用户手动选择一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留下手机/qq/邮箱,并且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由运营人员人工识别。

(2)设置分类,这种形式必然导致大部分反馈集中在“默认”分类里面,设置分类形同虚设,必定大大增加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

(3)清除,直接点退出就好了,这属于设计的冗余点,虽然不算严重槽点,但也不排除误触。

这个页面除了输入以外,用户需要进行的操作非常之多,违背了“一页只做一件事”的原则。

同时,该页面提交反馈以后,下一步显示的页面是首页侧边栏,同时toast提示“反馈已提交”。

我认同一个设计方法,就是用户在执行每一个操作的时候,实际结果要和心理预期相近。因此提交反馈之后突然跳转到首页侧边栏的作法,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好的。当然这是体验层面的工作,无伤大雅,但是用户真的会有错愕感。对于一个用户量级非常大的应用而言,体验问题就不像凭借创意和功能门槛的小产品那么优先级靠后,产品人员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造成用户负面心理的细节。

个人认为,提交反馈之后,要么跳转到自己的反馈列表,要么弹窗询问继续反馈/回到首页,都是不错的选择。

-----------

总结

综合各种形式,结合细分表单型方便运营人员归纳整理,和客服型方便进一步沟通的优点,以细分表单型作为反馈入口,反馈成功后把该反馈工单作为一种消息形式,插入到官方客服的对话当中去,应该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但是考虑到应用的用户量、开发成本等等,对于中小型用户量的应用而言,简简单单采用常规样式就足够了,例如友盟等第三方服务也会提供很方便的IM形式的反馈工具。

自从网络发展出了信息茧房,真是消费者的心海底针。不是这世界没有创新,是企业、品牌市场部和设计师们,与消费者压根不在一个信息茧房中。当我们的媒介从由电视广播时代,走入互联网时代;由大家每天都关注类似的话题,到信息全基于个人的喜好靠算法推荐时,当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刁钻”时,设计师该如何把握消费心理?此时的设计服务会如何助力营销破圈?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追求有显著差异,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的思维模式和经营内容也不同。2011年出版的APhilipDesignPaper书中,作者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商业模式,粗略分成了四个时代——产业经济、体验经济、知识经济与转移经济时代。1945年后的西方,从产业经济时代开始,人们关注通过购买或占有产品来改善生活。当产品制造日益丰富、逐渐供大于求时,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对单一商品的拥有,而是开始寻求自我生活方式的创造,追去实现自我的产品或服务,促使企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这时进入到了体验经济时代。此时,在同一个品牌下,企业往往可拓展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让消费者成为产品或服务的忠实用户。为什么说从体验经济时代开始,设计意识提升了企业与品牌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方诉求的商业创新,是竞争力核心先来看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三种主要方法:1、产品创新——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发明实现;2、好的产品设计——通过产品可靠性、外观、人体/人机工学等方面,增加消费者购买意愿,同时保证制造环节的经济性;3、流程创新——通过提高各环节效率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时,商业成功的企业不会只在一个维度考虑竞争力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精确定义产品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专家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设计对企业与品牌在商业中的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竞争力中的非价格因素紧密联系。让用户感到「想要」比「需要」更能决定一款产品的成败。——唐纳德·诺曼2000年后,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从开始追求摆脱对物质的满足,进而发展到个人创造力的展现。这一时期,由用户参与,反推品牌创新和升级是主题。安慕希X站酷「反倒有型」是2020年的一次著名的大型品牌整合营销案例,包含线上、线下、媒介传播,三位一体的一站式创意营销解决方案。线上包含安慕希「反倒有型」站酷设计大赛、7个城市特邀作品展;线下包含两个不同城市的区域化营销物料;传播方面,制作了获奖者口碑视频,以及安慕希《城市印象》实体画册。站酷作为国内最大的设计互动平台,共有超过1800位站酷上的艺术家设计师,参与了「反倒有型」的内容共创中,以设计之名唤醒用户心中深刻记忆。设计的价值,是让产品与服务更独特从体验经济时代起,设计战略就与品牌战略密切关联,重点在通过合理分配设计资源,保证企业或品牌文化得以阐释和推广。同时,设计也可以促进战略目标的达成,在品牌战略层面管理设计,也意味着战略形成过程中,设计所做出的贡献不可忽略。设计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通过提供产品的差异化,加对成本的控制,设立进入此类产品市场或行业的壁垒。2、通过更高层次的差异化,加对产品功能的改进,增加潜在替代者进入的障碍,以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3、通过更高层次的差异化,加提高产品品质,可避免直接对比来降低价格敏感度(归功于差异化和质量)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除以上三条,设计的贡献也可以从更加广义的角度看到,包括最小化对昂贵材料使用,减少产品生产成本等等,这是产品设计的角度。从品牌营销视角看,经过设计可为品牌消费者,提供实在的良好服务,以增加品牌忠诚度;通过设计创新,帮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市场份额增加;良好的设计能减少用户的抱怨,让用户通过各种体验,增进他们对品牌与企业的认知。回归到上述三条,设计提供最重要的价值首先在于差异化——设计使产品或服务更独特。真正的问题与产品的内在价值无关,而在于重新建立起产品与顾客的情感纽带。——邦尼·戈伯特&赫玛·罗森泰尔品牌经理与包装设计师们在于探索让设计超越平面元素,用整体设计来塑造消费者与产品、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在世界各地,高端瓶装水甚至比汽油还昂贵,极具美感的包装和瓶子,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慕希推出的5G勺吃酸奶的核心卖点是酸奶成分中的5G蛋白与新产品包装。综合品牌营销推广,往往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特征:1、时效性。2、地域性。快消品牌需要至少在广阔地域范围内,比如全国渠道进行推广,并且要在短时间内占领消费者心智,快速打通国内各城市的大众消费市场。我国幅员辽阔,对于本土的快消品牌来说,营销推广所面临的地域性与时效性是很大挑战。安慕希项目的难点在于推广周期不超过60天,内容营销要征服全国年轻消费者。这种挑战来自于互联网时代快消品情感化营销的诉求与通用设计流程之间的冲突。触发年轻用户心中的情感“坐标”唐纳德·诺曼在他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说,每个人在个人经历、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人。可能有些产品确实会以全球所有人为目标市场,但仅仅限于人们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通常品牌只有通过灵活的市场和广告运作重新定位于不同的人群,才可能成功。比如世界知名的食品饮料品牌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他们全球成功的战略,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甜味的普遍喜爱,另一方面是通过巧妙有文化性的广告。往往能满足广泛用户需求与喜好的唯一方式,是设计各式各样的产品。基于我们广阔地域,各省市地区文化差异,安慕希市场部确定了「反倒有型」城市主题营销,与各个城市本土化、在地化的IP进行联合创作,核心诉求是让新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安慕希项目线上传播部分除了在站酷做设计大赛征集城市主题外,还定向7位站酷推荐设计师,围绕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澳门、沈阳和武汉共7大地标城市,创作城市印象创意海报。每一位特邀创作者,都以「反倒有型」的对比,用自己的理念阐释出城市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碰撞。特邀作品《澳门》站酷设计师:AU_CHON_HIN特邀作品《重庆》站酷设计师:BRAT1特邀作品《上海》站酷设计师:Canzone特邀作品《广州》站酷设计师:G5M6_AveLeung特邀作品《沈阳》站酷设计师:PEMS大鹏特邀作品《北京》站酷设计师:特浓TN特邀作品《武汉》站酷设计师:吴尧在《物品的意义》(TheMeaningofThings)一书中,米哈里·塞克斯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和尤金·罗奇伯格-霍尔顿(EugeneRochberg-halton)研究是什么因素让事物与众不同。两位作者进入普通家庭调查,试图揭示他们与身边事物,以及与他们所拥有财产的关系。作者特地要求人们展示对自己而言“很特别”的东西,进而经过深入访谈,探讨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东西如此特别。特别的东西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承载了人们特别的回忆或联想。它们帮助拥有者唤醒了特别的情感,所有特别的东西都会唤起往事。很少有人在意这个特别物品的本身,重要的是故事,曾经刻骨铭心的时刻。城市与家乡是每个人内心的触点,它象征着我们拥有的每一段人生经历。安慕希以此制定了在60天之内实现全国陆海空全媒体投放的营销战略,包含IP活动、定向主题创作、礼品包装等等需大量视觉元素的设计需求。该如何在短时间内,征集到如此多高品质中国城市主题的命题创作?常规“线性接力赛”设计流程风险可控,却易延误时机当设计师介入项目时,最常被采用的设计流程是这样的:在设计流程中,主要议题包括——制订设计规划、产生设计概念、样本制作。这三步是全部流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处于最前端的设计规划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定位和方向,企业往往在这个阶段关注市场研究和设计概念的确定。产品与推广设计程序包含着不同的环节,在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总进程上展示出递进频率与因果性成果。在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的设计流程,大多数情况是采取线性流程:

随着产品的发展,用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再是停留于功能层面的要求了,人们

对产品的体验逐步的上升到了情感成面。

用户之所以选择一款产品,首要的一点在于产品的功能或内容满足了用户。而随

着产品的发展,同类型的产品基础功能都大致相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难在 

功能层面拉开差距。现在产品人员也更加开始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了,而对用户

体验的不断追求也就上升到了情感层面。

谈起产品情感化设计,可以拿手机通讯录中添加联系人头像来举例子,单就这个

功能点而言,最基础的只要用户能够添加联系人的头像即可,而如果在这个功能

上添加用户情感化的元素后,就可以在用户的头像展示上给予更大空间,让用户

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我们也发现新浪微博和开心网个人主页的设计也都增加了个人封面的展示。产品

情感化对于功能本身是没有影响的,而情感因素后,产品对用户还会更有吸引

力。短期来看,个性化和给用户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两个很重要

的方向。

一个是在已有功能上进行扩展,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讯录中上传头像的功

能,是对用户表达欲的满足,用户情感的单向表达;

另一种做法则是做一个完全情感化的产品,用户情感的双向表达,是用

户之间情感内容的交流,产品扮演的只是桥梁作用,例如小恩爱、抬杠这样

的产品。

其实所有涉及到用户互动性的产品对于情感化的拓展空间都很大,但是与普通社

交不同的是,产品的情感化在于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在我个人看来,社

交网站中的发状态功能已经仅仅是用户表达的工具,极少含有感情因素,但是像

Facebook推出的暗恋功能却是一个情感化产品,产品的情感化不仅在于让用户将

自己的情感寄予到产品中,而且产品要想具有情感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品本身

能够起到挖掘用户情感的作用。

前面所提到的两种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已有需求而进行的情感化设计,而

后者则是完全情感化的产品,就成功率来讲,显然是前者更大一些。

本身有需求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情感化发展不仅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烘托了氛围,

做好了铺垫。如果是做一个完全情感化的产品,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当产品的功

能满足了用户的情感表达,那就意味着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当产品本身

所扮演的角色无法成为用户的寄托,那么产品就会面临失败。

可想而知,情感化的产品肯定属于UGC类型,对于用户内容的质量要求会比较高,

当技术水平不够高、功能操作不够便捷的时候,自然就提高了使用门槛。而且这

种类型的产品对于氛围的烘托本身就会有相对高的要求。

如果单从功能角度去衡量,用户情感的单向表达属于功能层面,而用户情感的双

向表达属于内容层面。除此之外,产品情感化还有文案和产品风格上的表现。

你是一个资深网虫,或许你也有所感觉,现在的网站文案已经越来越有人情味

了。例如提示文案不是“你的账号密码错误”而是“密码不对哦”,文案中增加

了语气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你会看到产品设计中的很多

引导方式也更有趣味性,文案内容的情感化也会增加用户的接受程度。

最近自己在使用产品中也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产品风格对用户的吸引,同样是

天气类应用,功能上相差无几,但是不同的风格却可以吸引不同的受众。有的是

大众普通的风格,有的是小清新风格,有的是卡通风格等等,可以理解为用户对

不同风格产品的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用户个人情感的不同,而用户的这种情感不

能改变只能顺从。

更深层次的讲,产品情感化的关键在于产品功能与用户情感的承接,满足人们情

感的诉求。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本性有很多,例如表达欲、攀比心理,但从人的本

性和产品的情感化进行匹配,会有太多的点,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大家可以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感受。而之所以要选择利用人性情感的哪一点来设计产

品就要根据具体的产品目标来衡量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9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