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从哪一句话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 从哪一句话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石壕吏》

(唐)杜甫

作品体裁:古体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石壕村了。今天就 在这里住下吧,我的心里这样想。

我最终选择了一户人家,我轻轻地敲了敲门,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忽然,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向南跑去。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并热情的招待了我。

进了她家的大门,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李唐政府就在这一带实行“拉夫政策”,许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其中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疆场。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因为他年岁已高,怕是有去无回了。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认真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

开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

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

“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其中一名差役说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啰嗦,快把男人交出来,”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你这是违抗皇命,是要杀头问罪的。”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

“你无法使我们相信,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

“不行,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这是我们的职责。”说完,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想要强行闯入房间。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们走,尽快到河阳去服役,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来得及,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那好吧,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实在是精神可嘉,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我就这样忍着,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

那两名差役依旧在挨家挨户地寻找壮丁,直到后半夜,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停止了。但我好像听到了一阵哽咽声,大概是老头回来了吧!

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动,打开房门,一阵北风吹来,这时我才发现,门口已经有了很厚的积雪,大雪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我走出房门,月亮似乎是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不知到哪里去避难了。

天空渐渐亮了,雄鸡站在山上鸣叫,鸡啼声中处处充满了悲伤。我再次骑上我的瘦马,和老头告别,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红肿的。不知是雪花飘进了我的眼睛还是我也感到了悲伤,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我累了,没有办法,只能投宿于石壕村,在一个好心的人家住下了……

忽然,一阵急促的声音惊醒了睡梦中的我。原来,现在是战争年代,缺少士兵,来了一群差吏,这群浩浩荡荡赶来的差吏是来抓“壮丁”的!

我透过窗子看见了一个老头,只穿一件破破烂烂的背心,无可奈何地翻过墙,逃了。一个老妇人被那群粗暴的踹门声惊住了,她慢吞吞地跑过去开了门。

只听见差役狠狠地吼到:“快把所有的男人交出来!”老妇人颤颤巍巍地说:“没有了!”差役听了暴跳如雷,看样子像是要把老妇人给吞了!

老妇人悲悲切切地说道:“我那三个儿子早跟你们去了邺城,我那儿子说,有两个儿子才被战死。”抹了抹泪,她接着说:“活的人干些偷东西的事,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人去了也就去了……

“管你妈的!甭废话!有男人就给我交出来!”只见差吏们张牙舞爪。

老妇人似乎要用自己来换取些什么,挡着大门,嘶叫,而后无力地说:“家里面根本没人了,只有吃奶的小孙孙!”说完涕泪横流,苦苦地哀求道:“我的媳妇可怜那小孙子,留了下来,出入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可不能接待您呀!”

差吏声嘶力竭:“我不想听你的废话了,死老婆子!再不交人,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只听“扑通”一声,老妇人跪了下来,失声痛哭起来:“我老了,没啥力气,但请差吏把我带走,如果来得及到河阳,我还可以给你们做早饭呢!”

一声凶恶的大喊:“老大,捉一个,算一个,带走!”说完,便推推搡搡地把老妇人带走了……

夜,终于静了,但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它是无力的,它是悲伤的……它在哭泣!

天亮了,我不得不告别昨天的可怕离去了……在路上我碰到了那位老翁,他唉声叹气。我同他告别!

我走了,可是战争什么时候才会走呢?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虽然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硬邦邦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题解

选自《全唐诗》。《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安禄山早已被儿子安庆绪所杀,长安和洛阳为唐军先后收复。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六十万大军,将安庆绪围困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县),形势对唐王朝极为有利,前途乐观。但是,由于昏庸的唐肃宗害怕武将们“难相统属”,不设元帅,派亲信鱼朝恩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让这个不会治军的宦官去指挥那些武将,节度使们相互观望,各行其是,士气低落。是年三月,史思明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率兵前来援救安庆绪,与唐军在安阳河北岸大战。唐军无统一指挥,被史思明打得全军溃散,军力损失惨重,形势危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实行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不管老少男女,抓去服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诗人杜甫早年在洛阳居住,置有田宅。唐军收复洛阳后,杜甫回到洛阳探望战乱后的家园。乾元二年三月,唐军大败,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市民惊骇,散奔山谷”,杜甫也离开洛阳,匆匆赶回华州任所。于是,他将沿途亲眼所见的兵役黑暗情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写成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长期为人们所喜爱,所传诵。

解读

这首小型叙事诗,二十四句,分为三段。

第一段,前四句,是故事的序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夜)、地点(石壕村)、人物(吏、老翁、老妇)、事件(夜捉人)。写差吏捉人的恐怖情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傍晚我投宿到石壕村,正遇上差吏夜间抓丁。老头子吓得越墙逃走,老太太慌忙出门察看动静。〕(石壕村: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石壕镇。)

首句“暮投石壕村”,直叙其事。“暮投”,点明了诗人到石壕村的目的,是投宿过夜。一个“投”字,表现了诗人行迹匆匆,描绘出作者在一种急迫的情况下投宿的形象,暗示出在兵荒马乱之秋,人们不敢夜间行路,感到四处埋伏着危险,渲染出一种恐怖气氛,为悲剧的展开提供了典型环境。这句点明投宿的时间是在傍晚,点明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为诗人在后文中以目击耳闻者的身份描述故事做好了铺垫。

“有吏夜捉人”,开门见山揭开了故事的序幕,点出了诗的主题,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这句是叙事,但也寓有诗人的褒贬,如不用“征兵”,也不用“招兵”,而用“捉人”,写出了差吏到处抓丁拉夫的暴行,一语点破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合理。“捉人”,不在白天,而在夜间,表明白天捉人已不易捉到,便趁深夜人们熟睡之时,搞突然袭击,可见差吏捉人手段的狠毒。诗人虽没有具体描写差吏捉人的暴行,但读者通过“夜捉”二字,可以想见。下文,故事情节都围绕“捉人”展开。诗人从“暮投”到“夜捉人”,已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事件的发展,是诗人隔门听到的。

诗的第一句点出了投宿的“石壕村”,第二句点出了“夜捉人”的“吏”,两句合扣了诗题“石壕吏”。

“老翁逾墙走”,这里,诗人没有直写差吏敲打门,但砸门之声已自闻。这句,是写户主对事件的反应。官吏捉人,“老翁”逃走,表明官吏先是抓青壮年人,青壮年人已抓尽,现在抓丁的对象已落到“老翁”头上了。同时,表明“夜捉人”已发生过多次,人们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得安宁。因此,“老翁”在夜间一听到捶门,一听到吏喊,就越墙而逃了。“逾”、“走”二字,绘出“老翁”惊慌越墙而逃的形象。

“老妇出门看”,“老翁”的“逾墙走”,与“老妇”的“出门看”,显然是早有商议的。“老妇”的“出门看”,也许她自己认为不会被捉走。①因为差吏在捶门,在叫喊,不得不开门出来周旋;②为了更好地掩护“老翁”的逃走;③为了防止差吏进院搜人,为了掩护她的寡媳。“出门看”三字,生动地写出“老妇”仓惶恐惧,又故作镇定,观察动静,主动应变的情状。

第一段四句,写得很精练,一句写一人一事。第一句写诗人投宿,第二句写差吏捉人,第三句写“老翁”逃走,第四句写“老妇”出门,从而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祸连绵,官府捉人,人们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同时,也展示了“老妇”一家悲剧发生的社会环境。

第二段,中间十六句,是故事的主体。主要写“老妇”哭诉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控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直写“老妇”极度悲痛的心情。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吏咆哮如雷,如狼似虎,老妇悲伤地啼哭!〕

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差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苦。写暴吏突出了一个“呼”字,吏在门外,已等得恼火,捶门,又怀疑有人逃跑,急着叫喊。写妇悲突出了一个“啼”字,“妇啼”是在“吏呼”威吓之下的悲伤的啼哭。这些,都是诗人亲耳所闻,到了笔下,都极带感 彩。写“吏呼”用“一何怒”,写“妇啼”用“一何苦”刻画。两个“一何”巧妙地连用,加重了感 彩,既刻画出了“吏呼”咆哮如雷的狰狞面目,与蛮横气势;又刻画出了“妇啼”悲伤凄惨,愤恨而痛苦的感情,使吏呼之怒与妇啼之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创造了悲愤的氛围。

“听妇前致词”〔只听到老妇上前对差吏诉说〕。

这句承上启下,引出了“老妇”大段申辩的话,共十三句,根据内容,可分为三层:前五句一层,中间四句一层,末四句一层。各层间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出官吏的多次“怒呼”,逼问。实际上,“吏呼”、“妇啼”一直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一个“听”字表明,诗人当时没有出面,吏的捉人,“老翁”的逾墙,“老妇”的出门,吏的呼,妇的啼,以及“老妇”致词,孙媳幽泣,都是诗人心情紧张地倾听到的,使诗中所写的一切,都具有了客观真实性。

第一层五句,是针对差吏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可以想见,小吏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老妇”泣诉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个儿子全去防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捎回书信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表明“老妇”的三个儿子,为了平息“安史之乱”,都被征调,开赴围攻邺城叛军的第一线,参加了浴血战斗。三男参战,已二男阵亡,这贡献可够巨大,这牺牲可够惨痛!可见由“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个一门三军人的家庭,一个一门双烈士的家庭,论理论情都不应该再从她家里抓人吧!

“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幸存的人苟且求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完了!〕

“老妇”一提起死难的儿子,心中极度悲痛。“生者”,那“邺城戍”“附书至”的儿子、“老翁”、“老妇”自己,以及室中的孙、媳,只是暂且偷生,活一天算一天罢了;而“死者”,“长已矣”,就永远完了,表达了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怀念、哀思。“老妇”沉痛地哭诉着这些,是想以此打动差吏,取得差吏的同情,不再从她家里抓人。

第二层四句,“老妇”诉说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幼,生活贫困,遭遇凄惨。反映了繁重的兵役负担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老妇”的哭诉,打动了差吏,取得了差吏的同情了吗?没有。凶狠的差吏大发雷霆:“难道没有别人了?”并要进院搜人了。“老妇”只得哀求着诉说家中的情况:“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一个“更”字说明,家中再也没有壮丁可抓,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和带着孙子的儿媳妇。因为战祸,家中极为贫困,儿媳的衣裳破破烂烂不能蔽体,出不了门,又怎能去服役呢?面对着这样一个家庭,两位战死士卒的家庭,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应稍动怜悯之心呀!“老妇”拆说这些,仍想打动差吏,唤起他的不忍之心,断绝他的捉人的念头。

第三层四句,写“老妇”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自己“请从”服役。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暴虐,及对人民的残酷迫害。

“老妇”的含泪诉说家中凄惨的情况,仍然没有打动残无人性的差吏,看来连妇女也要抓了。这时“老妇”生怕差吏抓走她的寡媳孤孙,一转念,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段话,真是字字含泪,字字扣击着读者的心。一位年迈力衰的老妇人,一位已为自卫战争献出了两个儿子生命的老妈妈,竟也被抓去服役了。有力地暴露了唐王朝兵役制度的不合理,有力地鞭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广大人民的深重苦难。“老妇”自请应役,是为了掩护“老翁”,不致被抓;是为了掩护儿媳,免于被抓,表现了她的应对能力和忍辱负重的品质。她为了国家,为了平息叛乱,为了给两个献身的儿子复仇,勇敢地奔赴前线,虽无力杀敌,但愿为前方将士备炊,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位识大体,顾大局,爱国爱民的老妈妈,怎不令人肃然而生敬意!

“老妇”的“致词”,至此结束,差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诗人在写“老妇”的致词中,没有写差吏的表现,但从“老妇”三层话意的发展中,可以想见差吏的暴虐蛮横、只顾追逼要人的凶相。

第三段,末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写“老妇”被抓走后的凄惨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很深很深了,说话声也已消失,我仿佛听到隐隐约约的低微的抽泣声。〕

诗人无限关切地侧耳细听着门外的一切,从“夜”间听到“夜久”,听到“吏呼”、“妇啼”声已绝。咆哮如雷的小吏呢?悲伤凄苦的“老妇”呢?分明地暗示出了:“力虽衰”的“老妪”,已“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去了。在这寂静中,诗人好像听到有人在抽泣。是谁在哭泣呢?显然,是孤儿寡妇在悲苦无告地抽泣。可见,她也在心情紧张地倾听着门外的一切,一直听到“夜久语声绝”。这时,她想到丈夫“新战死”,婆婆又被抓走,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如闻”,是写哭声的低微。哭声虽低,然而诗人却如雷贯耳,同情之心溢于言表。这一笔写得很含蓄,很深沉,儿媳的抽泣确实震动人心。“泣幽咽”三字,更深刻揭示了悲剧内容,渲染了更浓厚的悲剧气氛,加重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待到天明,我重登旅途,临行只有跟老翁一人辞别。〕

结尾两句,以“天明”照应开头的“暮投”,以“独”字照应“捉人”。待到天明,诗人重登奔赴华州的旅途,临行与房东告别,突出了“独与老翁别”。诗人回想“暮投”时,“老翁”“老妇”双双接待,而今登程,只能与“老翁”辞行,再次暗示了“老妇”的被抓,突出了悲剧的结局。此时,送别者与被送者的心情同样凄惨。语简而意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广阔余地。

结尾,诗人不发议论,然而激愤之情已溢于言表,透于纸背。

综述

这首叙事诗,记叙了唐军抓丁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通过一家“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仇兆鳌语)的典型事件的描述,反映了由封建阶级的统治所造成的人民苦难,揭露了唐代兵役的不合理,和官府捉人的残暴,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愤慨,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人民爱国精神的赞扬。

《石壕吏》,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诗人将主观的评价和情感融于客观的叙事之中。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亦无议论,只是如实地直书,通过事实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在事实面前受到感染,得到教育。诗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叙述“夜捉人”的经过,作者并未发过一句的议论,也未直抒句半的感情,但爱憎十分强烈,十分鲜明。

《石壕吏》写的是真人真事。诗中所记事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事,所写人物,是作者亲见的真人。诗人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自己放在这一悲剧的见证人的位置,以目击耳闻者的身份叙述故事。使诗中的人与事显得真实可信,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此诗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以明写“老妇”为主,暗写差吏为辅,明写暗写结合,以明写显示暗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深刻地揭露了悍吏的凶残面目。

善于剪裁,重点突出,主题集中,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全诗紧扣“有吏夜捉人”、“听妇前致词”写来,详写“老妇”诉说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与此无关者一概剪去。这样,诗才写得精练、概括、结实,容量大,含蓄性强。全诗一百二十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时代的面影。

石壕吏·搞笑版(剧本)

声明:

1本剧本为搞笑版 ,与原文本意不符。

2本剧本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3本剧本为正宗原创,版权有限,盗版必究 。

出品方:秀延中学八年级十三班1、2组

导演:郭砣

副导演:郭怡辰、杨柳

编剧:杨柳

监制:张越、刘杨

主演:郭文浩(老妇人)、王晨凯(甲官吏)、拓兆璞

(乙官吏)、张越(老翁)、张杰(杜甫/路人)

配音:路宽

旁白:杨柳

后台:闫如玉、苗青

剧本

注:( )中为旁白。

[ ]中为人物所说的话。

{ }中为任务所做的动作。

中为原文

第一幕:暮投石壕村

旁白:(寒风一阵阵袭来,行走了一天的劳累,杜甫腰酸背痛)

{杜甫作腰酸背痛状, 缓缓地走在路上,扇着扇子。}

杜甫:[天儿虽然这么冷,可这文人雅士的架子还是要摆的。

这就叫“要风度不要温度”! ]

旁白: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会想到有灾难临头呢?唉!天

色渐渐黑了,杜甫便在附近找了个人家住了下来)

{杜甫作休息状 }

第二幕:有吏夜捉人

配音: [马蹄声、狗叫声、哐当声]

旁白:(突然,杜甫听到嘈乱的声音。接着)

甲官吏:[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将交出壮丁,

不然格杀勿论! ]

第三幕: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旁白:(老翁**,突然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

老翁:[啊~谁扔的香蕉皮 ]

旁白:(老妇出门观望,唱——)

老妇:[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并作摆手深情状 }

第四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乙官吏凶狠的说:[现你们在五秒之内开门,不然就炸门了! ]

旁白:(里面传来惊天地泣鬼神的阵阵哄笑声)

老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安装的是最新最强最high

的云端防火墙。你们是炸不开的!]

甲官吏:[sorry,我们用的是传说中的春心荡漾369—— ]

乙官吏: {伸出一只手}[病毒哦]

老妇:[算你狠 ]

路人唱:[我说算你狠~~~]

旁白:(老妇说完打开了门,对准甲官吏的胳膊一口狠咬了下去 )

{老妇作打开门状,准备对准甲官吏的胳膊咬下去 }

{甲官吏揪起乙官吏的胳膊挡住, 老妇人作咬乙官吏状}

乙官吏:[啊~你属狗啊~]

{一脚踹开了老妇人,老妇人作被踢开状 }

旁白:(两官吏脚一蹬,亮出鞋)

{两官吏同时脚一蹬,亮出鞋,双手作右手在胸前,左手

在身侧状 }

两官吏:[我们穿的是特步!!!]

广告声:[特步,永不止步!!!]

{老妇滑向甲官吏脚旁,抱起甲官吏的脚 }

老妇:[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可以踢破一切障碍的特步鞋?]

{老妇人从地上爬起来}

[不怕不怕——]

路人唱:[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

老妇:{老妇从地上爬起来,双手扒开自己的外套 }

[我有美国最新研制的防踢装,你们是伤不到我的 ]

{甲官吏拉开乙官吏的外套,从中掏出枪,瞄向老妇人}

甲官吏:[不知道、你这衣服怕不怕激光呢? ]

老妇:[纳尼?我错了~~~投降 ]

{老妇作无奈状,双手作投降状]

乙官吏笑:[这就对了,赶快交出壮丁 ]

第五幕: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老妇:[我的小儿子捎信回来]

路人挥舞着信:[圆通快递~]

老妇:{老妇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抹在两官吏身上 }

[我那财运不通的大儿子唉,买了五千-八百--三十一次啊

**啊,却‘一’次也没中。从800层的高楼 {两官吏做

惊讶状,抬头看高处 } 蹦极了,去挑战人类的极限,看、

这是吉斯尼世界纪录证书。 {拿出证书给两官吏看}]

{老妇哭泣着,作幽咽状}

[还有我那电脑狂的二儿子,他的QQ等级高达四个皇冠四

个太阳、会员七级、七钻均为7级、超Q9级、Q币五千万,

QQ图标已全部点亮,然后被一个无名的高手~盗走了 ]

路人抠着鼻孔 ,笑着说:[hi~是我哦~]

[我的二儿子悲愤之中喝矿泉水撑死了 ]

{老妇抽泣着}

[要说最悲惨的是我的三儿子啊,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被他的30个女友同时把他~甩了,最后他被众人的口水给~

淹死了 ]

老妇、甲官吏、乙官吏三人作三剑客状 ,边弹吉他边唱:[伤

不起真的伤不起~~~]

甲官吏:{把手搭在老妇肩上}[我同情你,但是sorry,我昨天

刚买了个iPhone,回去之后打开一看,你猜是什么?——

是模型啊!所以,我不会相信你的 ]

老妇人蹲在地上画圈:[画个圈圈诅咒你~ ]

第六幕: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

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配音:[呜哇哇~呜哇哇~哇~]

旁白:(突然屋里传出婴儿啼哭的声音)

乙官吏:[什么人?]

老妇:[那是我喝三鹿奶粉长大的宝贝孙子啊,你懂得~ 老贵老

贵咧,孩子他妈为了给他买三鹿奶粉,把衣服都卖了 ]

甲官吏:[家里再没有其他人了吗?]

乙官吏:[纯爷们~ ]

老妇:[没有啊!]

两官吏:[这个可以有~ ]

老妇:[这个真没有~ 不过我会做一些美味的名菜呢,比如

“鼻个加炒不拉”“泔水炖牛排”等等, 如果你们不

嫌弃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去做饭哦。工资么,好商量~ ]

两官吏呕吐状, 转身又笑嘻嘻的说:[无所谓~反正又不是我们

吃]

老妇:[额 ]

配音:[嘎——嘎——嘎]

甲官吏把钥匙丢给乙官吏:[来人,把我的劳斯莱斯开来,带这

个死不要脸的三八回去! ]

老妇:[stop!长官,能不能换成法拉利最新款。我喜欢飞一般的

感觉 ]

两官吏:[晕~ ]

旁白:(众人皆晕)

第七幕: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

旁白:(半夜,杜甫辗转未眠)

{杜甫作辗转未眠状}

配音:[啊哈哈哈哈哈~呜呜呜呜呜~哈哈哈哈哈~呜呜呜呜呜~~~]

旁白:(忽然,他听到隔壁房传来奇怪的声音。他整好衣服,想

看个究竟。 )

{杜甫作整衣服状}

杜甫说:[走起]

旁白:(杜甫走到隔壁房门前敲门 )

{杜甫走到隔壁房门前敲门}

配音:[咚—咚—咚——咚—咚]

旁白:(里面的声音戛然而止)

老翁恐惧的说:[这、这难道是半夜、鬼敲门? ]

杜甫趴在门上听着:[奇怪了,刚才还有声音,难道是我听错了?

老翁在门内听见:[他是鬼吗? ——是来索命的吗? ——是

来索我的吗 ]

杜甫在门外自言自语:[哎,算了,我就在外面等一宿吧。我就

不信里面没人。 ]

旁白:(于是杜甫倚着门睡着了,老翁吓得一夜没睡)

配音:[咕咕鸣~]

旁白:(天亮了)

老翁想:[现在是白天,应该没有鬼来索命了吧 ]

旁白:(于是老翁打开了门)

{老翁打开了门,杜甫一下子倒在老翁身上}

老翁尖叫:[妈呀~ ]{老翁一把推开了杜甫}

杜甫醒来说:[你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

老翁说:[我还想问你是谁呢?在我家门口故意吓人的吧? ]

杜甫说:[哦我就是大名鼎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无

人不知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 ——]

老翁立刻打断:[啊呸~我管你是谁呢,别说你是谁呢,就算你是

杜甫又能怎样?哼、 ]

杜甫:[咦? 你怎么知道我是杜甫?]

老翁两眼放光:[真的真的吗?你就是杜甫? ]

{老翁拿出纸和笔}

[给我签个名吧!]

{一群人围上来,叫嚷着杜甫签名}

杜甫春风得意:[不急不急,一个一个来。 ]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已经无力再赶路了。他隐隐约约的看到前方有几点灯火,全身便好像刚充完电一样,径直的向灯光走去。

杜甫隐隐约约的看到村口的石碑上刻着三个字:石壕村。

杜甫在一个和蔼的老翁家吃了一顿红薯——这可是老翁家最丰盛的晚餐。之后,老翁把他安置在了他家的一个厢房里住。

月至中天,不知何方飘来了几块愁云,叫朦胧变得昏黑了。

一会儿,杜甫听到老翁家有点动静,他下意识的把窗户打开一条缝向外看:只见老翁从院墙上翻了过去,老妇赶快拿掉了梯子。

有几处火把向这边移了过来,旁边还押着几个男劳力。啊!杜甫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来抓丁的啊!”杜甫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有两个捕差走出人群,向老妇家走了过来,杜甫的心顿时提到喉咙眼上:可别抓这家人啊!

正当杜甫思忖时,两个差役已经叫开了门,老妇颤颤巍巍的从屋里迎了出来。杜甫看得清楚。

两个捕差眼睛瞪得像铜铃,大声叫道:“死老婆子,把——你家里的男人,给我——统统的交出来,否则……哼!”他扬了扬手中的刀,老妇吓了一跳,她上下观察了这两个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个手持一根水火棍,全身穿一件黑色袍子,上披一件印有“差”字的血红色的大衣,脚蹬一双黑布靴;另一个手握钢刀,身穿白袍,披了一件**大衣。!

“啊,两位大爷,我家应该是有男丁的,可上一次你们一下子把我那三个儿子都带去守战了。前天,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说我那另外的两个苦命的儿子……刚刚……战死了……”说到此老妇伤心地大哭起来。

“还有你家的老东西呢?”那胖吏恶狠狠地说。

“听说俩儿子死后,我那老头子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结果老病复发,前天刚刚死去……”老妇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浑浊的泪滴像断线珠子一样滚滚落下。

“嘿,你这糟老婆子,你敢跟我耍嘴皮子,小心我……。”这时从屋内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时一个捕吏上前质问老妇:“哎,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哎,哎,我那可怜的孙子啊,刚出生没几天就没爹了……你们也听见了,我那苦命的孙子还在吃奶,所以我那儿媳也还在家,可是,生活就是一天不如一天,儿媳出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啊!你们就可怜可怜我们吧……官爷……”老妇苦苦哀求着。

两位捕吏听后私下嘀咕了几句,又冲老妇叫道:“哎,这么得了,我们可怜你那孙子,但你儿媳走了你可以养活,那就把……”

“哎,两位大爷,这千万可使不得!”老妇赶紧打断了捕吏的话,“我老太婆虽然老了,但如果实在要我家去一个人的话,我愿意随你们前去,起码我还可以为你做饭啊!就让我和你们一块走吧,今晚就跟你们赶快回去应征河阳的兵役,为你们准备明天的早饭吧!”

捕吏看了看她,不禁撇了撇嘴角,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就极不情愿地把她给带走了。就这样,老太太连个招呼也没来得及跟儿媳打,就被抓走了。

杜甫眼泪盈眶,摇头深叹,哀伤不已。

月已偏西了,杜甫辗转反侧,老妇被抓走后,他一直就听到隔壁的儿媳断断续续的哭声,杜甫听了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杜甫怀着伤痛的心,打好行李,继续赶路,送行的只有孤独的老翁一个人了……

《石壕吏》剧本

人物表: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杜甫、媳妇、孙子、致辞者

场景:秋天,晚上11点钟。一破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幕开,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旁白: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有些疲惫,早已睡下。而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砰!砰!砰!]

差役:开门!开门!

[老夫妇一家惊醒]

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他们又来了,看来我得出去躲躲。

老妇:你快走吧,剩下的事我来处理就行![老翁马上从后院越墙逃走]

差役:开门!快点![差役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老妇:来啦来啦!(打开门)原来是官爷阿,请问有什么事吗?

差役甲:(怒吼)少啰嗦!叫你家的男丁出来!

老妇:嗯……启禀大人,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

差役乙:别想骗我,快叫出来,免得我动手!

老妇:(拍着胸口,哭丧着脸)官爷阿~~~我三个孩儿已经抓去服役了,前些天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拭着泪),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活着的尚且暂时活着,死了的就一去不复返了阿~~~[老妇人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差役甲:(大怒)够了,少的死了还有老的,叫你当家的出来,少跟我啰嗦!

老妇:(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你说他,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家里真的没人了。

[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差役乙:(凶神恶煞)死老太婆,你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里没人了吗?(做出要冲进屋里的动作)

老妇(胆怯,拉着差役):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还有她母亲,也就是我的媳妇儿。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

差役甲:既然有媳妇,那,带走!

老妇: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她自从嫁进我们家就没有过上好日子,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您大人大量,就放过她吧~~~

差役乙:去!少来这套,若每户都这样,那国家怎么办?我如何向上级交待阿?

老妇(一愣,叹口气):要不,捉我好了,我虽然大把年纪,力气小,但我的厨艺不错,就让我去吧,至少还能为你们烧饭做菜。

差役甲乙(交头接耳一阵子):好吧!带走!

[差役押走了老妇]

[夜更深了,一切归于寂静,听闻了这一切发生的事情的杜甫走出房间,看见刚**回来的老翁和媳妇还坐在那里哭泣。]

旁白:天亮了,落叶飘落,几只乌鸦在树枝上鸣叫。

杜甫(背着行李,走出门):老伯,保重了。

老翁:保重!(含泪目送杜甫)

石壕吏表达的是杜甫对在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对老妇人敢于承担痛苦的敬佩,以及因为当时杜甫是站在支持收拾叛军的矛盾,我有一个课本剧。

《石壕吏》课本剧

角色分配:A 老妇人 B 老头子 C 大儿子 D 差役1 E 差役2 F 二儿子 G 三儿子 H 跟班1 I 跟班2 J 跟班3 K 杜甫 L 媳妇

画面一:

老妇和三个儿子 差吏

夕阳渐渐西去,树叶随着秋风飘飘荡荡地落下来,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在石壕村上空掠去。老妇人在门前与将去服兵役的三个儿子告别,老妇人边抹眼泪边叮嘱儿子:

A:儿子,到了战场不比在家,处处小心,三个兄弟要互相多帮帮忙,活着,一定要活着回来。呜呜……

C:妈,您别哭了。没事的。等战乱平了,我们会无恙地回来的。不让妈妈担心。

A:傻孩子……

F 、H:妈,大哥说的对。

A:快入冬了,多穿点衣服,注意身体呀。到了军营里,要和战友好好相处,听上司的话,不要冲动……

B:老婆子,孩子们又不是不回来了,别难过了。

E:好了,好了,你还没完没了的,要出发了。

A:差大哥,等一会。

(从家中拿出干粮,握着儿子们的手)

A:带着,在路上吃。要好好保重。妈等你们回来。呜……(抹眼泪)

F:(声音哽咽)妈,您别哭了……

E:走了,出发了。

差役们押着他们上路了。老妇、老翁和他们的儿媳站在风中,久久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一直一直……

画面二:乌鸦“啊”地一声,在死寂的天空上一掠而过。杜甫步履艰辛地走到石壕村,又累又饥。他四处望了望,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情景真让人感伤呀。我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不知老白他咋样了。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大哥大,拨通了李白的手机号。

K:喂,白老哥,最近混的怎么样?

李白:哎,杜老弟,这世道难过呀。你呢?你现在在哪?

K:(长叹一声)我?也一样。现在走到了石壕村,可一个人都看不见,想找个地方歇脚,讨点吃的,可这荒无人烟的……哎(又一声长叹)

李白:别泄气,杜老弟。你吉人天相,一定可以找到的……(话未说完,电话里一片嘟嘟声)

K:哎,这世道,这地方,连电话的信号也不好。

画面三:晚上,杜甫终于找到了石壕村的一个百姓家投宿。这对老夫妇热情地款待了他。

K:老丈,老妇,你们好。吾赶路到石壕村,又饥又累又冷,希望能在尔家借宿一宿。

A/B:你好。咦,这不是著名的诗圣吗?著名的诗圣来到寒舍住宿,使我们家蓬荜生辉,来请进,请进。

K:二老客气了。

B:最近世道不景气,家中也没什么好东西了。只剩下一些白薯。您若不嫌弃,请用请用……

K:您太客气了。有这已经恨不错了。谢谢!

画面四:晚上,差役来抓人,老头儿闻声而走,老婆婆出门来看。

D:开门,快开门,抓壮丁了。睡个屁,快起来——

B:哎呀,官差来抓人了。老婆子,看来我又要逃了。老婆子……

老婆子半掩着头抽泣。媳妇抱着孙子站在一旁。杜甫听到动静也从另一屋子里出来了。

L:公公,你快走吧。官差走了,您再回来。公公,快走吧!

B:那我走了。你们小心了。

老妇人哭。老翁吃力地**而走,老妇人擦干了眼泪,打开了门闩。

D:你个死老太婆,婆婆妈妈的,当心把你抓走。你家有男丁吗?

H/I/J:(七嘴八舌):对,对对,有……有男丁吗?

画面五:差吏凶悍无礼。老妇人哭得凄惨,讲得可怜。

A:老身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服役。天有不测风云,可怜我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呜呜……

差老爷,你看。

老妇拿出信,差吏看信

(画面转到小儿子写信的情景:

在若隐若现的烛光中,小儿子握笔含泪写信。

爹娘,对不起,我没看好大哥二哥。他们在刚刚发生的战场中……爹娘,望你们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A:说了会活着回来,可……差大爷,他们答应过我,说会活着回来的……现在活着的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了。差大爷,我们家已经没有男丁了。

D:好了,好了。你到底交不交人?我没时间在这听你诉苦。

H:对,时间就是金钱,知道吗?再罗罗嗦嗦,就是谋财害命。

画面六:孙子被差役的声嘶力竭的咆哮吓哭了,哇……老婆子为了留下媳妇,为自己家中留下香火,自愿随差役去服兵役。

D:什么声音?你家还有一个娃子。死老太婆,你敢骗老子。

A:家里只有一个还没有断奶的孙子。这是我们家的香火。求求你差大爷,你不要带走他。他还小。就因为这,他的母亲没有改嫁。可怜我们穷苦人家,她出出入入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真实委屈她了。(老妇人又开始流眼泪了)

D:那好,那把你媳妇交出来。我们也能交差了。

A:大爷,我媳妇她身单力薄,干不动什么活。家里都是我一手操持的。再说她要带大我的孙子,所以她是万万不能去的。大爷,我老太婆看上去好像不中用,但我还能干很多活。如果你们一定要抓人交差,请带我去吧。现在出发,我们还能赶上准备早饭的时间。

D:说的有理。算了,大爷今天也发发慈悲。带走吧。

J:头,今天我们抓的都是些老弱妇孺。能交差吗?

D:嗯。荒凉之地,有肯定也是有几个老头了。我们半夜突击捉人,他们都跑掉了。看来今晚是回不来了。现在战况紧急,只能凑合了。回去向上头如此如此禀报,一定可以过关的。(几个差役围成一圈,低声的窃窃私语了一会。)

老妇人望着破破烂烂的屋子,心中默念道:“老头子,媳妇,你们一定要保重,一定要保护好我们家的唯一的香火。这是我们家的根呀……孙子,奶奶不能照顾你了,你要乖,听话,要健健康康的长大呀……(老妇人的眼泪又溢出了眼眶)没过多久,她就被带离了这个让她眷恋的家。

画面七:“喔喔……”公鸡叫,东方露鱼肚白,杜甫与老公公碰面。

B:杜大官人,昨夜可真慌呀。

K:是呀,你老没事吧?

老翁刚要回答,媳妇听见爹的声音,赶忙叫了一声,“爹——”老翁转身进房。

B:没见你婆婆。这么一早,她出去找吃的了吗?

L:(鼻子一酸,眼泪长流)婆婆,她……她昨夜被官兵抓走了,呜呜……

B:什么?啊?老婆子,你咋这么傻呀老婆子——(嘶声力竭地喊)

杜甫在房外听到这悲惨的喊声,心里也是一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哎!

K:老翁,您别伤心了。小生这就告辞了。您老多保重身体啊!

B:唉,走吧,走吧。都走吧。这世道不留人!你也多保重。

画面八:儿媳与同村妇人在河边洗衣服。

村妇一: 哎,你来了,昨夜咋样了?你家似乎特别吵,你公公没事吧?

村妇二:是呀,昨晚好险。还好我和我相公逃得快。

L:我公公昨夜躲起来了,没事。可是我婆婆……被抓走了。(神色黯淡)

村妇:啊,你婆婆被抓了。连一个老妇人也不放过……

大家都不说话了。一片沉默。此情此景,似乎连乌鸦也受到了感染,黯然神伤地叫一声,“哇……”

(几秒钟后,全体成员鞠躬谢礼)

《石壕吏》剧本

时间:公元759年春,一天傍晚。

地点:石壕村,一家农户门前,矮墙,一副破旧板门。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差吏两个。

第一场

杜甫:[上]老夫我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看来,今天只有投宿这石壕村了。[敲门]有人在家吗?……[再敲]有人吗?唉,兵荒马乱,真是"小扣柴扉久不开呀!

老翁:[打开门,打量杜甫]官人是……

杜甫:[作揖]下官姓杜名甫,去华州路过此地。现在天色已晚,请问老先生,可否借宿一晚,买碗饭吃?

老翁:官人为什么不去住驿馆呢?

杜甫:嗨,别提了!凡有驿馆之处早被叛军占据,哪里还容我住宿啊!

老翁:[为难地]官人住一宿倒没问题,可小老儿没、没一口饭给官人您吃呀!我们一家已是几天没沾米粒了--粮食都让官军给抢走了哇!

杜甫:[面带愧色作揖道谢]啊,没什么,没什么,能住一宿也已感激不尽了!

老翁:那官人就请进吧。官人,你看这是什么世道!老百姓没法活啊!

杜甫:是啊,我这一路所见,可谓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啊!

[二人进门,老翁关门]

第二场

地点同前。深夜。

吏甲乙拿火把、提刀枪上。[砸门]

吏甲:咚咚咚!咚咚咚!快开门,老子是官差。

老翁:[惊慌地]糟了,官兵又来抓丁了。官人呀,我先躲一躲,回来再和你聊吧。

老妇:快走吧!快从墙那边走。

老翁:[从后面下场]

吏乙:[咬牙切齿道]里面的人给老子滚出来!再不开门老子就劈门了!

老妇:[哭着走出来打开门]官爷,有什么事呀?

吏乙:[气势凶凶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叫出来,邺城那边吃紧,去跟我们守城!

老妇:[越哭越厉害]官爷,不瞒你说,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我那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昨天老三捎信说,他两个哥哥[抽泣地说不出话来]……都战死了。呜呜……

吏甲:就算了吧!仨儿子都死了,挺可怜的。

吏乙:[对着老妇吼]我说你找死呀!你老头呢?

老妇:他早就不在了。可怜我们孤儿寡母这可怎么活哟!

吏乙:那你孙子呢?

老妇:[可怜地说]孙子倒是在……。

吏乙:那还不快给老子交出来!

老妇:可他还在吃奶啊。

吏甲:那你们家还有什么人?

老妇;还有儿媳妇,

吏乙:那就让他去应征!

老妇:不能啊!她去了,孙子怎么办啊?而且她连件衣服也没有。我们家只有我身上这一件衣服,谁出门谁穿啊!

吏甲:算了吧,别再为难人家了。

吏乙:[对吏甲]你他妈不要命,我可要命![对老妇]反正你们家得出一个人!

老妇:[哭着说]实在不行,我跟你们去吧。

吏乙:[上下打量露出不屑的眼光]你?……

老妇:我可以帮你们煮饭,现在去,还能赶上做明天的早饭。

吏乙:那--就赶快走吧!

杜甫:[上]且慢,这老太太你们不能抓走……

吏甲乙:[大怒,对老妇]好哇你!你们家这不是还他人吗?跟我们走!

杜甫:本官赴华州公务,有度牒在此。怎么,你们连皇帝命官也敢抓吗?

吏乙:什么皇帝命官!老子只听守城将军差遣。你少管这里的闲事!不然,老子连你也抓走!

杜甫:[气得说不出话]你、你、你们……简直无法无天!

吏甲乙押老妇下场

杜甫:嗨!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

尾声

天亮以后。老翁家门前。

杜甫:[作揖道谢]多谢老先生留宿!留步,留步。

老翁:好,官人慢走,不送了。

杜甫:来时还有你家老妇,走时,却独与您老相别,唉!悲哉--世也!

老翁:官军比土匪还厉害呀!

杜甫:[悲愤地上路]

老翁:[呜咽着回家,关门]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人称“诗圣”的杜甫,更是唐诗创作者中最闪亮的明星之一。杜甫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其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三吏》、《三别》便是其中的经典。

《三吏》、《三别》是安史之乱、玄宗出逃、肃宗灵武继位后,杜甫奔赴灵武途中写的一组诗。这组诗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杜甫的写作风格与艺术特色。不妨以其中的《石壕吏》为例作一浅析。

人称杜甫为“现实主义大师”,这点在《石壕吏》一诗中表现得很突出。前六句都是眼见,讲述了自己暮宿石壕村,遇到了战争时期的常事——抓壮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真实的情景,鲜明的对比。不用多说什么,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从第七到第十六句,均是老妇的陈述。很直白,很浅显,很容易理解,没有一句冷僻的字句。但是,从老妇的陈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给这个人家带来的苦难。三个儿子在邺城战死两个,家中惟有衣服尚不齐整的儿媳以及还在哺乳的孙子,即便是这样,年老力衰的老妇还是不得不被带到河阳战场“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官吏走了,老妇也被带走了,夜依然恢复了平静,能低声哭泣的,只有那儿媳吧。其中凄苦可见一斑。“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尤其一个“独”字,不由让人产生一种萧瑟、悲凉的感觉。确实,这就是战争带给人民的感受。

这首诗,杜甫充分展示了其“写实”的功底。全篇二十四句共一百二十字,全部都是作者本人以第三者的视角所看到的以及听到的。他就是在讲述这么一个事实,没有一个字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或者评论。但是,任何一个读者都绝对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寄予诗中的强烈的感情倾向。这从诗中的几处对比很容易看出来,如“吏呼”与“妇啼”、“怒”与“苦”,“偷生”与“已矣”,还有一些感情色彩很浓的用字,如“一何”、“夜归”、“急应”、“犹得”、“绝”、“独”等等,无不表现出作者对于战争给人民带来苦痛的强烈的谴责。

事实上,《石壕吏》这样的写作风格,正是杜甫诗作的艺术特色所在。杜甫诗作,较少表现自己的观点或者自己的心情,他多是直接描写事或物本身,通过展示活生生的事实,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领悟。《石壕吏》是这样,《三吏》、《三别》是这样,杜甫大多数的诗都是这样。这就是杜甫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而在内容上,杜甫大多通过描写人民的境遇、感受等等去直接表现社会,从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因此,杜甫又有“诗史”的美誉。事实上,在一部儿童启蒙历史读物《一梦五千年》中表现安史之乱时,正是采用图文的方式完整地表现了《石壕吏》所描写的情景。所谓管中窥豹,杜甫诗作确实称得上“诗史”。杜甫无论在写作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无愧于“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的。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鉴赏

公元七五八年秋,杜甫因营救房琯获罪,谪迁华州。冬末,他回到洛阳。此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由洛阳败走,退守邺城(今河南安阳县),正被唐大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包围。但昏庸的肃宗害怕节度使权力过大而不置元帅,只派了个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做临军,使六十万大军陷入“进退无所禀”的涣散状态。使史思明有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来救邺城的机会,公元七五九年三月,两军大战于安阳一带,唐军大败。为补充兵力,唐统治者强征百姓充军,造成百姓的困苦不安。杜甫在这时离开洛阳,返回华州任所,将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着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诗中通过“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自首句至“老妇出门看”,交待了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捉人”的序幕。

诗一开头,就用“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句点出了环境与事件。“暮投”反映出乱世动荡,人心不安,天刚一落黑就不敢继续赶路,赶快找地方投宿。“村”字透露出兵慌马乱的年月,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寻小路,歇荒村。然而就连这样的荒村僻壤,官府捉兵都没有放过。“夜”字揭露出官府差吏抓人的凶狠和狡猾,知道白天捉不到人,只有在夜里强捕。

而饱经战乱的老百姓在这动乱不安的社会里也早有了经验,知道半夜三更来打门,定是又要抓人,所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第二段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写捉人的经过。开头两句用“吏呼”“妇啼”两相对照,极其形象地概括出了差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痛,连用两个“一何”更加重了感 彩,体现了投宿人对差吏的憎恶和对老妇的同情。

“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一直贯到“如闻泣幽咽”, 是投宿者在房间内听到老妇啼哭着回答差吏怒呼的内容。这十二句并非老妇一口气说下来的,而是“吏呼”逼问的一次次回答。先说三男从军、二男战死的遭遇及老妇的沉痛之情。两个儿子都为国牺牲了,剩下的一个只能托人捎回家信。这样的家庭,三个儿子都献了出来,仍不放过,还一个劲地怒逼,足见其凶狠可恶了。“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两句无限酸辛,无可奈何、活一天算一天的失望含悲之情表现得淋流尽致。

第二层从“室中更无人”至“出入无完裙”,写家中仅存孤儿寡母的贫穷生活。人民为战争,已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难道仅剩下的一个可以依靠的老伴还不应该幸免吗?何况家中的孤儿寡母都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人民对这一苦难的现实不正应该愤怒和反抗吗?

第三层从“老妪力虽衰”至“犹得备晨炊”,写老妇为挽救家庭,舍身应役的决心。老妇见多般的诉苦不行,差役还是逼她非交出人来不可。叫儿媳去吧,小孙子得饿死,把老伴儿交出来吧,家中不能没有个男人,于是老妇决定自己舍身从军。对统治阶级来说,无疑是一桩辛辣的讽刺、愤怒的控诉,就连这样一个“力衰”的“老妪”也没放过。

第三段自“夜久语声绝”至“独与老翁别”,交待出事情的结果,是尾声。

“语声绝”,说明老妇已被差吏带走了,“泣幽咽”是儿媳的哭声,“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死了丈夫,孩子又小,公公不在家,婆婆又被拉走,家破人亡。“如闻”二字用得形象,使我们看到投宿者对主人一家命运的关切,可推知他是悲愤激动得一夜不曾合眼的。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含意丰富,它和诗开头第一句“暮投石壕村”遥相呼应。昨天投宿的时候,还有老翁老妇双双出迎,如今老妇被抓走,儿媳又无完裙,不便出入,只有刚刚溜回家的老翁一人出来送行,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最显着的艺术特色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首诗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无议论的话,但却通过叙事抒了情,表达了心中义愤。

其次,诗写得很精炼概括,前后照应,意见言表。

诗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写得很简练,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其中心是老妇的申诉,写得具体详细。如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

写投宿,只说“暮投石壕村”,没有写当时的情景,而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很自然地知道是宿在老妇老翁家。又如只写“老翁逾墙走”没写他何时归来;只写“ 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但读到那句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就完全领悟到:当“夜久语声绝”之后,老妇就被带走了,老翁也恐怕就在差吏走了之后才回到家的。

诗中老妇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诉苦来完成的,刻划得栩栩如生。其他人如投宿者、差吏、老翁、儿媳等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但都很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zhl20170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38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