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上说,毅力属于意志的范畴,作为意志的一种基 本品质,毅力也是人们为着实现 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 程及其行为表现。这里有两点应该明确:第一,毅力是在克服困 难的心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第二,克服困难又是为着实现一定的目的。明确了这两点,对于我们锻炼毅力很有好处。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毅力呢? 一是强化正确的动机。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 机的萌发则起源于需要的满足。什么也不需要或者说什么也不追 求的人,从来没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 只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不同的 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 大的满足。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从奥斯特洛 夫斯基和张海迪身上,我们可以 充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样 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毅力。 二是从小事做起,可以锻炼大毅力。李四光向以工作坚韧、 一丝不苟著称,这与他年轻时就 锻炼自己每步走零点八米这类的 少事不无关系。道尔顿平生不畏困难,看来从他五十年天天观察气象而养成的韧性中得益非浅。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锻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 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小胜 也能使人大困难之毅力。今天,你或许挑不起一百斤的担子,但你可以挑三拾斤,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练,总有一天, 一百斤担子压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飞。恽代英说的深刻:立志需用集义功夫。余谓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夫也。…… 在小处不能不犯过失者,其在大处犯过失必矣。小压迫小引诱即能胜过,在大压迫大引诱中能否胜过尚为一问题。如小处不能胜 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呼?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此所谓集义也。不然集交仍然是一句空话。” 小事情很多,从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懒觉,那不妨来个睁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 ,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 今日毕”作为座右铭;有的人碰到书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强迫自己读一小时的书,不读完就不睡觉,只要天天强迫自己坐在书 本面前,习惯总会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从自己做对的,因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 ,任何意志性的行动也是共生的。事物从来相辅相成,此长彼消 。从小事情就可以培养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三是培养兴趣能够激发毅力。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这 话是有道理的。法布尔对昆虫有 特殊的爱好,他在树下观察昆虫 ,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只是我兴趣 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干下去了。当然人的兴趣有直观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但两者是可以转换的。例如:有的人对学外文兴味索然,可他懂得,学好外文是建设四化的需要,对这个需要,他有兴趣 ,因此他能强迫自己坚持学外文。在学的过程中,对外文的兴趣也就能够渐渐培养起来,这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他坚持学外文 的毅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 、某项工作发生内在的稳定的兴 趣,那么,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 不觉来到他身边,也就成为十分 自然的事情。 四是由易入难,既可增强信 心,又能锻炼毅力。有些人很想 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终的干完但往往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难以为 继。对毅力不太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 这一目标穿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易入难的原则。 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过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 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 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 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 ,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 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每天可以记三、四个生词了。 徐老的做法很有辩证法。要是一开始在没有殷握的情况下,就提 出过高的指标,结果计划很可能实现不了,信心也必然锐减,纵 使平时有些毅力的人,这时也可能打退堂鼓。美国学者米切尔、 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柯达的话看来对于我们干其它事 情,也会有启发的。不知你以为然否?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
共同构成人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着重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方面,即:常说的知、情、意。知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过程;情是人在认知输入信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意是指:推动人的奋斗目标并且维持这些行为的内部动力。知、情、意不是孤立的、互相关连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崔甜甜中原焦点网络初25+中25+讲13坚持分享第462天,累计共98次(28咨)
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情绪堵在那里,比如很多人获得成功之后,非常的膨胀,别人跟他说他是听不进去的;一个人悲伤、难过的时候也是听不进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住、稳住,进入她的世界,跟着他的脉络,听听看,陪着就好了,千万不要硬拉。你让人家笑,估计比哭都难看。
比如孩子在学校出了一些问题,他有很大的情绪,此时,家长要接得住孩子的情绪,如果你接不住,就会批评他,指责他,埋怨他,劝他,孩子可能受到二次伤害,以后就不愿意跟你说了,你也听不到孩子的心声。就像你在单位受到领导的批评了,回家跟你爱人说,你爱人还指责你不好。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希望老公怎么说?怎么做?
一个人有情绪时,如果有机会说出来,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他的情绪就能得以缓解。如果家人不理解,就要说出自己的希望和期待。男人有情绪会憋住,女人会把事情说出来。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1、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
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比较: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有情绪的地方,往往是最在乎的点,这是很宝贵的,这是一个宝藏。咨询时要多加停留,找到他在乎的点,更容易带来变化,有了在乎的点,才更有动力。不在乎就可能没有动力。
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义愤填膺,就要深挖他在乎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他这样看?他的感受是什么?他的希望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比如:是什么让你比较烦呀?烦的背后可能是什么?我们来试试看,能想到多少是多少。你烦的背后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你想过吗?如果没想过,我们现在来看看,让他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抱怨的背后都有正向的期待,焦虑和烦躁的背后,往往是让自己更好的心,有情绪的地方要去解读和探讨。在乎就是需要的方面。痛苦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多的思考,逆境既是一种成长。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内心体验。
轻松、愉快、沉重、悲伤都是内心体验。
(3)情绪和情感能看到表情变化,认识过程不能。
高兴时候手舞足蹈、生气时候面红耳赤、害怕时浑身发抖等。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生理变化,认识过程不伴有这种变化。
愉快时,面部的微血管舒张,脸变红了;害怕时,面部的微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脸变白了。
(5)情绪、情感的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情绪和情感是内在感受在外部的体现,反映了一个人的态度。有的人有了情绪,就喜形于色。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可能更成熟,不会喜形于色,很多情绪会憋着,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如果没地方说,可以找专业的伙伴去约练咨询,从各个角度看问题,自己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情绪也会随之变化。认知改变了,情和意也会随之变化,认知是最关键的。认知没有改变,情和意看似变化了,就有可能是在表层。
二、表情
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1、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活动的模式,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我们常说夫妻相,其实两口子在一起生活久了,会有夫妻相,其实更多的是神似,气质和精神状态相似,价值观相似,但性格可以互补。
2、身段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身体姿势。
微表情可以了解,但不要研究太深,在生活中,不要看的太真实,要学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也是好的,不要太较真,看透不说透,否则幸福都没了,要学会难得糊涂。
3、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表现。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密不可分,情绪表现情感,情感制约情绪。
(一)区别:
1、对象不同,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只有人特有。
2、需要不同,情绪与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社会性需要
3、特征不同,情绪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情感一般较弱,较少冲动性,外部表现不明显。
(二)联系:
1、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3、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1、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
通过情绪情感传递很多的信息,比如小孩子的哭,可能是饿了、渴了、寂寞了、拉粑粑了、尿尿了……当他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抱抱她,因为这个承载着你的情感,说话靠新不靠嘴,直接感受自己最直接的感受。愤怒——生人勿近
2、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微笑、点头,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法无定法,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二)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情绪、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作用
(三)组织功能——积极和消极影响
情绪情感对活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事情本身不是什么问题,如果太在意,太渴求,可能就变成了问题。
情绪情感对记忆的影响: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容易记住带有愉快色彩的材料;
情绪情感对行为的影响:当人处积极地情绪状态时候,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地方。
(四)信号功能
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同样的话,不同的情绪说出来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讨厌”,热恋中的女孩说出来可能是嗔怪,对不喜欢的人说讨厌,可能真的是厌恶。
说的什么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的话承载的信息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修炼自己的内心,说出的话含有温情。
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言不由衷,是装出来的,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有人说孩子是最好的影帝,家长的一言一行,他是能模仿出来的,而他往往模仿的是你不好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两个极端)性
1、两极性:情绪情感的每一种变化都存在两种对立状态。
中等程度的最好的,反反复复效果才能更稳固。
2、情绪情感变化维度:主要指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强度:强—弱 中等最好
紧张度:紧张—轻松
生活是五味杂陈的,但要看主色调是什么,多关注好的例外。接纳就好,我们要学会与问题共存。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不当的解决方式才是问题。在乎是可以的,但不要反应过度,反应过度就会造成强化,成为问题。比如:孩子不想上学,很多孩子都不想上学呀,如果你反应过度了,可能会导致更糟糕。
情绪
是人脑对于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情感,是环境因素的价值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情感
是于某一具体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是某一具体事物的价值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意志力
意志力可被视为一种能量,而且根据能量的大小,还可判断出一个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还
是强大的;是发展良好的,还是存在障碍的。
综合的来说情绪、情感、意志力状况就是:你头脑中对与感情方面主观反映是否强烈的这么一个问题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意识与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自身需要的,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消极、否定的体验。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觉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过程的内容: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1、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
2、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之间的关系,情绪会排斥意志,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在读书的时候,尤其是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但你的意志是希望能够读下去的。你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所以你要遵照你的意志,不要遵从你的情绪。
认识过程:人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手触摸等途径获得客观事物的色、声、气味、味道、软硬、冷热等个别属性的信息,这就是感觉当获得关于某一事物足够数量的个别属性的信息时,人就可以获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完整印象,这就是知觉这种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初级认识,就是感觉和知觉,简称为感知人们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在感知到客观事物的信息之后,要把这些信息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必要时再加以回忆,这种心理活动叫做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人们利用已有的感知信息和记忆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一定的理解,并由此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思维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作为一个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决不会无动于衷,总要对认识对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恐惧或愤怒等主观体验,这些表现为主观态度或体验的心理现象称为情绪或情感,这是心理过程的另一方面,也即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不论是积极地进取,或是消极地回避,总要对环境作出应答性活动人有意识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
三者的关系:知、情、意是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说认识对情感的影响反过来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识过程,例如,对职业的热爱和成才的决心可以加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