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1张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比中学其他学科,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历史素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通过对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素材的归纳,得出如下结论: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有三种,分别是显性的、隐性的和中性的,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科学家的事迹、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辛勤耕耘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事迹、为抵制外国的侵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事迹、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制度而前仆后继斗争的革命家的事迹,是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为国家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事迹、思想家提出的理论,是隐性的爱国主义素材,历史事件、历史、历史遗迹,是中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根据上述分类,我在历史教学中,对显性的爱国主义素材采取直接展示的策略,对隐性的爱国主义素材采取挖掘的策略,对中性的爱国主义素材采取赋予情感的策略。通过对历史教材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挖掘,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倍增。

  二、从历史文化遗迹中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较为欠缺,对历史上发生的事很难理解,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历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如我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从威严雄壮的军阵中感受到秦国气吞山河、横扫六国的气势,从兵马俑栩栩如生的造型中体会了祖先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从旅途中感受到祖国的广阔和壮美,来自风光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学生目睹了莽莽的黄土高原之后心胸也开阔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喊口号,它要有实际的内容,学生要从书斋走向广阔的社会,从接触历史文化遗迹中感悟历史,从感悟历史中升腾起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参观历史遗迹为历史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三、从角色扮演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新课程的改革由于教师观念的转化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了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由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由理解到体验,进而探索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角色扮演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演讲是角色扮演的方式之一,演讲能够把学到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更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就教材中爱国主义的素材开展演讲活动,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组织学生开展以“缅怀先烈丰功伟绩,90后有何担当”为题的演讲活动,学生以辛亥革命的史实,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自拟题目。这次演讲活动很成果,学生不仅掌握和深化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而且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四、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一些问题讨论是历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义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方法。如学完《洋务运动》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就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李鸿章是民族败类、卖国贼,并以他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证据,这些条约使得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中国经济更加萧条,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最终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有些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李鸿章是功臣,并以他领导洋务运动的史实证明,他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创建中国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表现出一定的爱国性。李鸿章创建了近代史上第一支海军力量,创办了一些军用、民用企业等,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经济的发展。有的同学进一步补充说:李鸿章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不属于个人行为,他代表的是清朝皇帝,其罪恶应加在清政府身上,不能由李鸿章来承担。这一讨论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引申出一个历史学与历史教学的人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问题,同学们增强了证据意识,树立了全面的观点,掌握了评价人物的标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升华了学生的爱国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1

 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加入致远学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致远逐梦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畅游,领略了诺奖得主的风采,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物理系刘荧老师的超导实验室、张洁老师的颗粒物质实验室和制冷所巨永林老师的低温工程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毕业设计期间,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压模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最终,我决定跟随巨永林教授继续攻读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几乎是每一个致远人共同的故事,与我的演讲主题"家国情怀"也只擦了一点边。与大多数致远人不同,对我的心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担任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

 刚进入致远学院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与国家。心中这份最原始的家国情怀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也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到竞选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学生党员,我有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当然,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因为支部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冲突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同学们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与彷徨。但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动力:我从14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预备党员徐世超同学身上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我在15级新生入学时邀请老党员为新生写信,让同学们对入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我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优秀的致远学子加入了党支部这个大家庭。党支部成员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袁家兴同学,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他在大四时决定跟随物理系邢向军教授攻读理论物理的博士学位。当我问起为什么做出这一选择时,他告诉我,祖国是他尽责的最好阵地,他愿意在中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两个拥有同样理想信念的灵魂产生的共鸣。

 出于对致远学院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热爱,我在大四下半学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研究生阶段以学生党建工作辅导员的身份继续留在致远,为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辅导员面试过程中,一位评委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担任辅导员,我的回答是:

 我希望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希望,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能有更多的致远学子留在国内,或在出国深造后回到祖国,投身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属于中国的学术大师活跃在全球基础科研领域的前沿,让世界为之瞩目!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2

 其实从小我就对国家这个概念挺模糊的,可能是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缘故吧,觉得祖国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

 我们没有资格去选择祖国,更没有必要去选择,因为不管出生在哪里都是光荣的,更何况是出生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巨龙之上呢!我爱我的国家,这种爱就像强力胶,把你和你的祖国紧紧的黏在一起。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但依旧敌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时,你会欣然与之分享喜悦;当你失败时,也会希望她的富强;当你重归热土时,她会紧紧将你拥抱。无论你身在何方,这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会依附于你且不离不弃。

 或许生命可以脱离祖国而升华独立到一个个人空间,但人生却总离不开祖国。她给了我们所有:朋友、家庭、社会还有一点点思念和情怀。俗话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必要元素,国是家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爱家,更要爱国。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她蕴藏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了自古有之的中国文化,弘扬着“和”与“仁”,我不知道这些是否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内涵,因为它的积淀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它需要从文化中汲取,从人生中提炼。但这却也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

 这情怀带你走向理想,走向崇高的一方。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无偿的付出,我只知道故土会让你产生浓浓的家国情怀。不管你走向何方,它都会尾随你走向远方。这情怀似根线,将你与祖国紧密相连,即使之间横梗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淌着她的血,你的灵魂被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或许过于激励,但是家国情怀确实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依赖感,更多的是荣誉感和责任感。家和国是一个人绝不能背弃的,爱家爱国才会让人有向往,才会让人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我爱我的小家,我爱我的祖国,这就是我的家国情怀!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3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所谓的“家国情怀”,其概念是多层次的:第一,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阶级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具有狭隘性。第二,家国情怀在形成过程中,与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宗族伦理、个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是经历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伤痛思维的沉淀。第三,家国情怀是近代特殊社会历史的思想产物,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不断下移,是士大夫精神在整个民族遭受苦难之后精神的重构,千锤百炼,浴火重生。近代的“家国情”怀带有很强的积极、正面意义。第四、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开始发挥作用。那么,我们当前所说的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现在的学生沉溺于动画片,电脑游戏之中,知道爱国的英雄人物的没有几个。而让他们说起歌星,明星来却头头是道,爱国歌曲唱不来,流行歌曲一大堆。这是这回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的问题。没有培养起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我们知道,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做: 一、了解祖国 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可以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向学生介绍有关祖国的一些知识,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让他们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再用唱、读、看、讲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二.强化爱国情感 1.重视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每周一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在升国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满怀着热爱祖国心情,庄严站立,敬好队礼,唱好国歌,并庄严肃立地面向国旗宣誓。 2.抓住有利时机激发爱国热情 利用好上课的时机: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歌颂祖国的优秀文章和许多爱国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数学课本里也有一些人文数学知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数学专著和数学家,我们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利用好班队课。 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班队课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消化,将自己的爱国行为由理论化的听听,想想,说说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上来,也可以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爱国行动。 三、深化爱国情操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逐渐让学生养成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爱国情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爱国情怀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正义、极具凝聚的力量,它却是一脉相承、亘古不变的

有关家国情怀的演讲稿

有关家国情怀的演讲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下面给大家分享有关家国情怀的演讲稿。

家国情怀的演讲稿1

大家好,同学们,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的心底是否涌动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当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你的脑海是否浮现出60年前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的巨变,是一位巨人俯瞰世界的洪亮声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历史凝聚着力量,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过繁荣昌盛的唐朝,有过强盛无比疆域辽阔的汉朝和元朝,更有灿烂美丽的唐、宋文化;但是也有屈辱的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结束,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在养育中华民族的华夏大地上横行霸道,上演过无数血泪斑斑的惨剧。

经过建国后六十年的奋发图强,六十年的励精图治,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六十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六十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六十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六十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六十个春秋, “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六十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六十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近代教育家梁启超曾近说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作为青少年,作为炎黄子孙,祖国未来的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担! 爱国从身边做起!

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小树立为民族强盛而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从小树立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是我们无悔的选择!从现在起,我们要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做一个有能力、可依靠,让父辈们信任的接班人!

家国情怀的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致远学院12级物理方向的王承,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与大家分享我大学四年的青春足迹和心路历程。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致远人的家国情怀。

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加入致远学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致远逐梦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畅游,领略了诺奖得主的风采,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物理系刘荧老师的超导实验室、张洁老师的颗粒物质实验室和制冷所巨永林老师的低温工程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

毕业设计期间,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压模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最终,我决定跟随巨永林教授继续攻读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几乎是每一个致远人共同的故事,与我的演讲主题"家国情怀"也只擦了一点边。

与大多数致远人不同,对我的心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担任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

刚进入致远学院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与国家。

心中这份最原始的家国情怀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也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直到竞选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学生党员,我有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当然,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因为支部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冲突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同学们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与彷徨。

但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动力我从14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预备党员徐世超同学身上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我在15级新生入学时邀请老党员为新生写信,让同学们对入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我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优秀的致远学子加入了党支部这个大家庭。

党支部成员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袁家兴同学,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他在大四时决定跟随物理系邢向军教授攻读理论物理的博士学位。

当我问起为什么做出这一选择时,他告诉我,祖国是他尽责的最好阵地,他愿意在中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两个拥有同样理想信念的灵魂产生的共鸣。

出于对致远学院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热爱,我在大四下半学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研究生阶段以学生党建工作辅导员的身份继续留在致远,为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辅导员面试过程中,一位评委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担任辅导员,我的回答是

我希望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希望,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能有更多的致远学子留在国内,或在出国深造后回到祖国,投身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属于中国的学术大师活跃在全球基础科研领域的前沿,让世界为之瞩目!

谢谢大家!

家国情怀的演讲稿3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从身边小事做起,书写爱国主义情怀。

一提到爱国主义,往往会联想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驰骋疆场,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南宋末年,文天祥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强烈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再让我们看一看周围,无数清洁工人用自己的汗水清洗着环境卫生;无数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每一位病人;无数甘为人梯的教师用生命哺育着祖国的未来。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6767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6767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 这么多人为我们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榜样。

现在,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呢我们作为在校学生又应该怎样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呢我认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大事是爱国,做小事同样也是爱国,因为我们现在只能做小事,事情虽小,但只要有意义那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故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一件件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做好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一、在问卷调查中初识家国情怀

每个时代中的人对家乡的了解有所不同,本班共有46名学生,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了解又会有多少呢?为此,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设计了一次主题为“我对家乡知多少——走进美丽家乡”的社会调查活动,旨在提升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活动刚一宣布,便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但大家都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着手。为此,笔者组织召开了前期的项目活动讨论会,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学生们就如何做社会调查进行讨论。讨论会上,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外出走访,有的说发放问卷,有的说上网查资料……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了活动的要求,并最终确定了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以小队的形式走进家乡,利用各种方式对家乡的文化或历史进行了解调查,并基于以上调查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此,我针对家乡历史知多少设计了调查问卷,旨在调查他们对自己家乡历史的了解情况,我用问卷星向他们做了调查,全班46位学生,回收 39份问卷,回收率847%。我针对问题一一整理分析,只有3077%的学生对本村的历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8205%的学生对自己村的年代不清楚,6667%的学生对自己的祖先是谁不明确,有7位学生对村里的名人有较明确的回答,有4位学生对村里的民间故事有详细的回答。100%的学生对于春节习俗有较明确的选择,有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家乡了历史文化了解的还是相当缺乏,天天在村里生活,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竟不知道祖先是哪位?但问到现在的是否愿意去了解,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非常感兴趣。

在问卷调查、外出走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调查、访问,学会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在以小队为单位的行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学会了取舍与补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有了解自己的家乡,才有可能地热爱自己的家乡,甚至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家乡。笔者认为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家、爱校,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这才是家国情怀的真谛。

二、在共读中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

叶澜教授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实践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教育是基于生命、直面生命、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所进行的人类生命事业。”生命是教育的“魂”,实践是教育的“行”,教育是一项充盈着人的生命的人类实践活动。[2]为了对家乡有更加确切的了解,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笔者完成了《“你好,寒假!”探秘古村落、了解家乡变迁实践活动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了关于组建探秘古村落小组的公告,召集到了十九个家庭参与。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村的历史文化、奇闻趣事和民间故事已是耳熟能详。家长自主意识的觉醒带来的发展期待,成为学生向前、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随后还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古村历史。古村宗祠,是村落重要的历史见证,蕴含着古村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创造的精神,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家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组织孩子们探究古村宗祠文化,认真听讲解员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将参观学习与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结合起来。并通过组织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比赛、宣讲活动、有奖征文比赛,激励广大青少年勤学进取的热情和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从小事做起,继承民族精神、唤醒家乡情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在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件事可以形成与多类主题的关系,并将在时间意义上无限衍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透析事物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价值可能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组织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二探古村山下鲍”活动。家长、学生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二探古村方案的策划、采访问题的形成、采访的过程,从接收、支持,到参与、指导,内涵越来越丰富,家校合作的意识在不断深化、发展。

(一)家乡的历史美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涂氏族谱》和采访村中的老人来了解家乡的历史,采访之前,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共同讨论了确定采访的问题,并做好分工安排,有采访员、记录员、整理汇总等。在查阅宗谱、采访老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调查、访问,学会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在以小队为单位的行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学会了取舍与补充。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上交了调查报告,其中探索小队收集到的资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

探索小队:朱宇乐队长带领我们查阅了《涂氏宗谱》,我们了解到山下鲍原有几户鲍姓居住,故称山下鲍。其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据记载,清雍正年间,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双溪水下农村,与山下鲍梁姓女子相识并入赘为婿,先居水下弄村,后转迁居山下鲍村,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山下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茶叶,油茶等,由于地处山区,村中无工业基础,因此青壮年多常年在外打工,经营超市等,逢节假日才回家。[3]精灵小队的孩子们在队长王奕焮的带领下,访问了村里84岁老人涂立忠、88岁老人涂生明,采访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下鲍这个小村庄发展的迅速。现在已是武义县超市经济的发源地,山下鲍一个村就有110多家,山下鲍村民、县政协委员潘法文,创办了拥有45家连锁超市的“万客隆”品牌,成功的联合其他超市,成为沃尔玛尊敬的对手。

(二)家乡的建筑美

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古井等。山下鲍村历史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注重装饰,在梁、枋、楣等显眼处雕有人物、花草、瑞禽、祥兽等。门窗雕刻精美,院墙檐下普遍绘有壁画,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反映出族人对精神审美的价值取向和教化意识。如此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吸引了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前来写生。如此美丽的家乡,我们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

笔者组织召开了“家乡建筑知多少”会,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看了家乡建筑的感受、写一写体会、画一画家乡美景,有部分同学回家后还整理、绘制了有关家乡的手抄报。这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了总结与反思,许多学生在了解家乡中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笔者把这次活动的照片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表现都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校外教育活动:有家长认为这样的寻根活动让孩子明白了爱乡要从小做起;还有家长认为寻根活动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亲近乡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家乡的技艺美

山下鲍历史悠久,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至今在村尾的田里还有靛青塘遗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发家致富。我们一起走访了靛青塘遗址,寻找当初制作靛青的具体地点,也向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们了解了当初制作靛青的步骤、历史意义、为何衰弱?经过大家的探索,知道了靛青塘是山下鲍人发家致富的一种方式,后来由于交通闭塞,种植户下降,慢慢地被其他产业替代了。在一系列的寻根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调查探究、组织创新、交流合作、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四、在活动延伸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活动在专家交流中创新

县教育局教科所的雷国强所长是《千年古村山下鲍》的作者,对古村落的宗祠文化有很深的见解。在家长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后,通过寻根作业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邀请雷所长跟家长一起谈谈家谱知识,让活动在专家的交流中有所创新。

(二)家长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的转变

家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家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的。从探秘古村到知家乡、爱家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笔者做了一份知家乡爱家乡的问卷后测,旨在调查他们对自己家乡历史的了解情况,我用问卷星向全班学生做了调查,全班46位学生,回收 42份问卷,回收率913%。我针对问题一一整理分析,有869%的学生对本村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956%%的学生畅谈了今后村庄建设的想法。全班43个孩子觉得生活在自己村庄很幸福,很喜欢这样的村庄。有25位学生对村里的名人有较明确的回答,有18位学生对村里的民间故事有详细的回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个人成就离不开家乡文化的滋养。多了解家乡历史事件,会增进个人对家乡的感情,了解家乡的历史,能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从问卷结果来看,家长和孩子对家乡的幸福度和满意度挺高的。

(三)家长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加

从活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越是重视这项活动的家长,孩子的收获越大。通过访问、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等方式,他们知道了家乡的历史、了解到了家乡的姓氏、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历史变迁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从没有关注过家乡的历史到对家乡历史的初步了解,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该活动也对其他地方的家长起到了折射带动的作用。其中一位河南的家长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商丘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查阅宗谱发现自己竟然与庄子是同村的,他知道后,马上分享在班级群里,从而引发更过的家长去探寻自己的家乡。对于我布置的寻根作业,他也是回答得最完善的,我把他的回答作为最好的参考答案发到班级微信群,供更过的家长参考。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再认识,会形成一系列的认识效应,为他们今后扎根家乡、研究家乡、建设家乡奠定基础,这就是本次活动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

(四)体验延伸活动,彰显反思成效

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孩子们的各方面素养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国庆节开展了以爱国、爱家乡主题活动,孩子们走入街头,走入各地景区、走入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祖国的强大和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重阳节走入敬老院,关爱老人,帮助弱势群体;寒假的“关爱老人、古村探秘、童眼看家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的调查探究、组织创新、交流合作、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可见,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假期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社区的感情、责任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内蕴着学生自己的发展和周围世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带来了生命的灵动与丰盈。

根据教材的重点,有效地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都会受益无穷。通过寻根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思考,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得到了有效激发和升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1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