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个体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一些内心体验。情感活动包括喜、怒、哀、乐、憎、恨、忧等体验和表情。情感活动分为正性情感,像高兴、愉快、欢乐、喜爱或者负性情感,像悲伤、痛苦、难过。
情感活动的特征:
1、情感的倾向性,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又是有什么而引起。
2、情感的稳定性情感,在一个时间段里它是稳定的,比如情绪的这个变化反复无常,这就是情感不稳定型。
3、情感的深刻性,是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普遍性和深入的程度。
4、情感的效能型,情感有鼓舞人们行动的一个目的,比如化转悲痛为力量。
异地分居,优劣共存。
优势:小别胜新婚的美好,不断是离聚可强化、放大男女间的情浓意蜜;分居使各自拥有更多自由、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做好工作,发展事业,奠基人生。
劣势:每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本我,本我即原我,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分居的女男少了互相监督约束,外边“精彩”世界又充满诱惑,如自我管束能力差,加上本我快乐本性的驱动,情感出轨大有人在。
事业为先还是家庭为先得具体分析,建议:
1、有房有车,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话,家庭为先好,换城市万一找不到工作,也不太会影响正常生活,使婚姻受损;
2、如经济基础不太好的话,事业为先好,因为换城市万一找不到工作,没了经济来源或少了经济收入,势必会影响夫妻感情、婚姻生活,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维续异地的婚姻,一定要做好感情的保鲜:经常探亲,煲电话粥,多给对方意外惊喜,视频聊天,用心经营的婚姻,才能花开四季。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择偶标准,而很多的人都会因为地域的不同从而认为择偶的标准也会在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择偶标准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择偶标准。或许是在金钱的要求上,在事业的要求上会有着不懂的要求,但是他晓得每一个家庭的不同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大家的共识。
一、择偶标准因人而异,不会因地域而异。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择偶标准,每一个人的择偶标准都不同,并不会因为在同一个地域,所以就会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作为标准关系着他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取向,这些都是一些非常不好把控的因素,所以没有必要去研究一个地域有着怎样的怎么标准。每一个人对于还有在金钱事业或者其他方面,要求都存在着差异。
二、这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无法达成一个共识。一个充满了多变因素,并且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是无法达成一个共识。就像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对于这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不相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去看的是个体整体并不具备参考性。并不是北上广深这些发达的超一线城市就会对于伴侣的要求,必须要有钱。这是对于每一个地域贴上的标签,应该打破这样的一种固有印象,每一个人都有千人千面。
三、很多时候条条框框都是设定给不爱的人。很多人都说自己有着怎样的作为标准,那是因为在还没有找到自己所爱之人之前,就会想象自己会喜欢上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真正的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人找到的伴侣跟自己所谓的理想型,完全符合自己择偶标准的却是两个极端。甚至有的是跟自己的择偶标准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却就是非常的相爱。并且自己喜欢的人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人,情感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谐音来表示其实更能体现出来作者的思念之情或者思乡之情。
因为是把真正的感情新藏起来了的,所以结合这种情况,作者以谐音的手法更加表达出来内心深处的情感。
谐音法被广泛地应用在俗话,骂人和歇后语等社会的诸多方面。作用是有意把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或句子用在双关语中,以造成某种修辞效果的做法。可以较含蓄的表达情感。有些话我们不便直接讲,但谐音构成的词却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
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情感,不仅是人类所拥有。小猴子死了,猴子母亲一直把尸体带在身边,直到变成白骨也不愿舍去。狼群中的同伴死了,整个狼群都会哀思,郁郁寡欢很久。小河马受鳄鱼攻击,河边的大象有时会援手救助。在动物界有很多的事例,与动物们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在表达着情感。情感,并不仅仅是同一个种群内的关系问题,而是所有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描述。
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唯一的。只是人类的情感更为丰富,复杂。这直接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丰富与复杂程度。也就是体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复杂接轨。
从两性的情感关系看,有的情侣像鸳鸯,天鹅,天生一对,不离不弃。有的男女像狼群,按社会等级的先后取得交配权。有的男人像狮王,一人包养很多女人。有的男女如昆虫,疯狂的一夜情。动物界的很多两性关系,都会在人类社会中有所投影。但相反的,没有那一种动物能包含人类社会的所有两性情感关系。
人类社会的复杂情感,最终形成了情感文化。用文字去书写情感,渲染情感,预测情感,规范情感。情感文化只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片面的说就是文字化。而文字的描述,严格说应该归属于逻辑。所以情感文化,并不完全是情感。情感文字化,大概的意思就是把情感符号化了。而情感的流动性,就被静态符号所管制了。
情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凝聚力。和任何文化一样,文化本身是为了凝聚个体。上乘的诗歌作品,也只能接近情感的方式,却并不能继承情感的全部内涵。但情感文化,却比较有效的总结了社会群体的情感现象。最终我们看到,一个社会的情感文化会总结成民族情感文化,地域情感文化,时代情感文化,原始情感文化,本能情感文化。而这些情感文化以文字作品的方式,在不断的影响下一代社会公民的情感模式。这种影响是一种继承,但也会带来很多的偏差。
在旧中国,封建情感文化是个典型。它把个体的情感描述世界的方式给管制起来了。在这种情感文化中,一个个体自由的情感必须遵守很多的伦理道德。只到现在,很多人的情感还很传统,很保守。这实际是用自身的逻辑在压抑情感。或者根本就是情感模式的单一,僵化。而情感的专一,是指对一个对象很感兴趣,很专一。而并不是指情感的表达出现障碍,或者根本就不敢去表达。而封建情感文化的单调性,容易造成情感表达方式的障碍。情感的专一是一种兴趣,而情感模式的危机是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
在今天,虽然封建已经慢慢离我们远去。但与封建逻辑不一样的经济市场逻辑又出现了。经济社会,一样会存在那种管制情感的问题。我们虽然从保守变得开放。但开放之后,我们又发现即便我们开放了,但情感的内涵已经几乎被经济化了。大家虽然都不傻等了,却又感叹彼此靠不住。因为经济市场是无情的。很多人绝望的时候,就疯狂的用钱救赎自己。
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用情感描述世界,不再有效。那多余的情感只会让人痛苦。这就好比动物园里的长颈鹿,低下长长的脖子去吃草,很累,很别扭。因为以前的食物,是生长在高高的树枝上。怎么就突然的变了呢?人类同样要面临很多这样怪异的变化。自身的情感都用不上,或者用的很别扭,很累。那这个世界一定是在发生巨变。
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逻辑代替了很多的情感。我们人类依靠情感,建立了庞大的社会。这是情感所不可磨灭的历史。如果,如玛雅预言那样,说我们属于第五太阳纪,是一个拥有情感能力的世纪。那么,玛雅所预言的毁灭,就是对情感能力的抛弃吧。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的预言。
逻辑与情感,谁优谁劣?这并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两者的作用,都是为了缔结我们彼此间的关系,缔结我们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所以,我觉得逻辑与情感,都是人类该好好去珍惜的财富。
虽然,有一部分的情感被归结成了伦理道德,情感文化,或者政治情感。但还有一部分情感是比较自由的,艺术情感。艺术,有美术的,音乐的,舞蹈的,影视的,等等。还有一部分对自身身体热爱的情感,成为养身术,健身操。这些都归功于人类的情感能力。
逻辑,其实可以说成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也就是一种新时代中所激发出的新的能力。我们与自然,与宇宙的接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很多的组织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从哲思开始,到数学,到物理学,到化学,到生物学,到心理学,到社会学,等等的学科。无不是我们在与自然,宇宙,进行一一的对接。我们的这种新情感,所追求的是与未知的世界良好的一一对应。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学科并没有同时的被每一位社会成员所理解与掌握。这样造成了历来的高低贵贱,意见不合,演变成人类社会内部的大浩劫。
这种浩劫,社会的内耗,难道真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吗?它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多个体生命所难以承受的。个体生命又是否因此而显现价值呢?这些矛盾将集中到美学问题的描述里,一种特意的哲思范围。
高级逻辑,固然简洁优美,高效实际。但要遵守的原则与框架,让很多人窒息。低级情趣,虽然能放荡狂欢。但给群体制造的麻烦,又让很多人不屑一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