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恋爱心理的书籍

关于恋爱心理的书籍,第1张

爱情心理

目录

爱情心理学的概述

爱情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爱情中的心理特点

1 两性相爱的奥秘在哪里 外在美

1 气质美

1 性吸引力

1 择偶标准的心理特点 求爱

1 初恋

1 单相思&失恋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情

爱的关系今与昔

广角及望远

o 终止恶性互动

o 爱情心理学的一些理论

o 爱情态度理论

o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o 爱情成份理论

o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o 爱情心理学解读

o Murstein的SVR理论

o 相关图书

爱情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的概述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它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及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等。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但是理论存在的意义是提供我们理解问题的方向,请不要忽略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当爱情可以解释,未必是好事。

爱情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人们自古以来就在探索爱情,但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专门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从古代开始,爱情心理思想就已在许多文学、哲学作品中出现,如《诗经》中有有关爱情文字描绘,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有有关爱情的论述,及至19世纪司汤达的《论爱情》,都孕育了一定的爱情心理观点。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及科学发展的局限,爱情心理思想是零散地依附在其它学科中发展。20世纪初,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尤其是弗洛伊德别开生面的心理研究,及其《爱情心理学》的专著,为爱情心理学的研究创开新局面。人们开始对它进行专门研究,并逐渐形成体系。我国爱情心理学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

爱情中的心理特点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相爱的男女,都渴望自己的爱情美满。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应具备以下心理条件:

其一,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公开表现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充分尊重对方。美满的爱情,要求人把爱情只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开拓与领略自己人生的同时,重视对方,不干涉对方的活动,但又不是漠不关心。要为双方的个人自由留有充分余地;

其二,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时,自己更感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满足。即是要有无私精神;

其三,美满的爱情是彼此双方独立个性的结合。即恋爱双方不作为对方的依附而存在,而是让双方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余地;

其四,寻找和珍惜双方心理上的共鸣。美满的爱情在于精神上的和谐,心灵上的沟通。

两性相爱的奥秘在哪里

爱情心理学研究发观,对方的外在形象、内涵价值、社会条件,以及自身的需要、兴趣、理想、性格、修养等影响着对象的选择。

人的潜意识在择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童年起,我们就开始认识和接触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并把引起好感的某些异性形象潜藏在潜意识里,形成偶象。但性偶象的集中形成是青年期。这时,随性意识的发展,性文化的全面输入,产生强烈的性欲。于是,在潜意识里,将日常生活、**、电视、画报、小说中所认识、所接触到的许多零散、多样的异性形象进行综合,形成一个朦朦胧胧的模糊形象,作为性想象的对象,抑压在潜意识里。它往往飘忽不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正是潜意识里潜藏着各因素揉合而成的异性偶像,使你在茫茫人海中会选择他(她),而不是别人,当遇到某一异性,你会马上被他(她)吸引住,并产生爱情,这是因为对方的某一形象突然唤醒你潜意识中的偶像,于是就有一见钟情,有似曾相识之感。

在两性交往中,个体的外表形象是引起异性好感并产生爱的首要因素。因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合要求的异性,不仅会使人体验到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性吸引力的形成在于外表形象,它是以外在美、气质美和性感三方面吸引异性。

外在美

外在美表现在体形、五官、皮肤、毛发、风度上,其中性感、气质美等风度尤具吸引力。

性感,是启动性亲近的心理体验。它是美感中与性有密切关系的表征,能给异性以集中、强烈的感受。女性的性感表现在眼、唇、四肢及女性的第二性征上;男性的性感集中在躯体,如肌肉和眼神上。

爱情心理学

气质美

气质美,是指寓于两性中,能使对方相容并产生好感之心理特点。它由力感、柔感、智感构成,通过外表,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平时所说的“风韵犹存”,就是性气质的美感。

两性间的气质吸引,正是一方的气质表征满足了对方潜在的心理欲望。对异性赞不绝口,并非对方长相好,而是因为对方的气质正是自己的心理潜在模式的再现,如她柔弱,一直崇拜并追求刚毅的气质,而他恰恰表现出雄健和粗犷,她就说他气质好,他粗放,希望遇到柔情的姑娘,而她正好在言行中表现出温柔与多情,他会被她的气质吸引而相爱。

性吸引力

性吸引力是由外在美、气质美,性感合成影响的。气质美是性吸引力的核心,外在美是基础,性感是催化剂。两性相吸主要在于气质。

性吸引力并非千人一面。它因人的个性,修养、理想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许多人并不具性吸引力,但仍有异性选择, 并深深爱着她(他)。这是因为,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认识。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可以完善起来,使人觉得很美。人们因此选择并深爱着他(她),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心理学上称为“审美错觉”。

审美错觉是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而产生意象形态的变化。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作为审美形态,会随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此时,行为与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你对自然面貌的看法。当你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体验着内在的美好心灵时,美会随之产生,其自然相貌在你眼中会变得格外美丽。由此可知,影响恋人择偶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对方的思想、道德、个性等内在因素。

择偶标准的心理特点

每个人的择偶标准是不同的,但男女择偶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共同性。

男子择偶定向和他在生理、心理上所占的优势相关。男子与女子不同的性差优势,造成他的自强和自立心理,使他们在考虑婚姻时,在潜意识里把女子放于附属地位。他们觉得自己有把握创造身外之物,认为女子只要吸引我就行,并不注重女子的社会条件,所以,男子往往愿与迷醉自己的女子恋爱。女子形体方面的吸引力在男性择偶中尤为重要,男子更多使用性吸引标准,常把女子的形体魅力放在第一位。

男子择偶另一特点,是把女性的优美性情放在十分重要地位,都希望自己的爱人温柔贤惠。因为男子认为,女子的天然性情是婚姻的生活现实性和感情稳定性的基础,是缔结良缘的可靠保证,他们认为贤惠温柔不仅是男子的感情需要,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需要。

美貌本来是天生的,但许多男子把爱情与美貌连在一起,从而使某些女子滋长了盲目的骄傲。于是美貌有时与轻浮浅薄相伴而生,染上世俗的恶习。因此,真正成熟的男子,他的择偶常把女性的内在美放在至关重要地位。

女子的择偶定向明显不同于男子,两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首先是由于性差的不同造成她们的依赖性,把婚姻生活作为一种“托附”,要求对方要有坚实的依靠感。其次,男子的情欲尤具冲动性与不稳定性,这对家庭的稳定产生不利因素。这样,男子的思想道德对女子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择偶时她们很慎重,都希望有忠诚的爱人与安定宁静的家庭,女子择偶常从婚姻及未来的角度考虑,衡量双方的关系比较现实,多数女子不能离开成家立业这一恋爱目的来设想对男子的爱,对两性间的感情度要求甚严,喜欢的并不当作爱情,择偶侧重男子的内在美——思想、道德、生活能力,温存体贴,也较注重男方的社会条件。

求爱

求爱是缔结良缘的枢纽,新颖别致的求爱,会给爱情生添上美妙的色彩。求爱有两种形式:

爱情心理学

(1)直露式求爱。毫无隐蔽、直接向对方表白爱。由于时局特殊,列宁就是以这种方式向克鲁普斯卡娅求爱,他在信中写道:“请你做我的妻子好吗”爱情具有隐曲性,为避免“直露”的生硬,应巧妙用智慧,使其新颖别致,制造“悬念”,让对方惊喜交集。马克思就是选择了明快而又机智的求爱方式:一次约会中,马克思面露愁苦地说:“我爱上一个姑娘,准备结婚,不知她同意不”燕妮大惊:“你有女朋友了” “是的,认识很久了,这里有她的照片。”燕妮颤抖地打开他递给的小木匣,惊呆了——原来里面放着一面镜子,“照片”就是她自己了,她欣喜万分地扑向马克思。马克思作了绝顶聪明的试探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深挚感情。只有在恋人主观上具备了稳操胜券的条件下,才能用这种方式。

(2) 暗示式求爱。在不少情况下,恋人很难揣磨对方的心思,为了避免尴尬常采取试探性方式,转弯抹角、间接婉转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暗示式求爱。如:向所爱的人赠送“勿忘我”、 “红豆”。生活中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暗示来求爱,如一个女子的求爱信是这样写的:“听说你那边有许多红豆,你能给我捎一些来吗盼着你的回音。”红豆是爱情信物,这女子要的并非红豆,而是红豆所代表的爱情。她婉转地表达了爱,同时试探着对方的感情。

写求爱信是一种很好的求爱途径。要使求爱成功,写求爱信应注意三个问题:(1)称呼不能过于亲呢,最好是直呼名字。(2)要含蓄,含蓄的求爱,符合爱情的隐曲性,即有美感又易被人接受。

(3)要真诚。只有情真意切才会打动人心,若无真挚,华丽的词句只是个谎言。求爱成功,双双便甜蜜地进入初恋期。初恋是爱情旅途的第一站,其成功与否影响着以后的爱情生活。

初恋

初恋是美妙而又珍贵的,它一般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是迷醉期。这是被倾慕对象的形象,言行、品格、才能等肉体与精神的魅力深深吸引而迷醉的阶段。此时,会出现一种被对象所吸引的近乎幻觉性的思念情绪,对方的形象时时在脑海中萦绕,并产生综合效应。心灵战栗恐慌、幻觉、羞涩、急盼等情绪重叠着占据身心,使其陷入强烈而又无理智的恍惚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亲近欲与冲动。

二是怀疑期。因为被恋人迷醉,拼命地在对方面前显示自我,向她(他)进言,以微妙的眼神和动作来示意,引起对方注意。但他(她)对我有意吗看得起我吗对他(她)的爱的可能性疑虑不止。一方稍有不慎或可疑举动,都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与烦恼。这其实是过敏性思维所致,往往自寻烦恼。

三是非我期。当终于知道对方也在爱着自己的时候,就进入了“非我”期。相见时,很是激动,情感体验强烈,常举止失控,声音颤抖、脸色紧张,没有以前那种“镇静自若”的形象,不像平时的“我”了,故称“非我”。这阶段时间虽短,但很重要,在此可判断出爱的深度与强烈性。

四是美化期。这时,恋者在心里总是把对方融为一体,你我不分了。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穿戴等活动,常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举一动首先会想到:“她(他)会喜欢吗”以对方的苦为苦,乐为乐。对恋人的一切进行感情升华的审美效应,产生美化感:会不同程度地把对方理想化,恋人常常依照对方的价值尺度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

在初恋各个时期,双方的感情活动强烈,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

第一,单纯性,初恋是第一次向异性敞开爱,感情往往单一,纯真,只求与所爱的对象接触、谈心,在一起就满足了,很少考虑感情之外的社会因素。爱情显得不很成熟。第二,强烈性。初恋是爱情积聚的爆发,常出现强烈的亲近欲与排山倒海的行为驱力。对爱情勇往直前地追求,但也因爱而排除正常情感与思维,出现异常行为。

第三,持久性。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情感经历,单纯专一,对心灵有强烈的震撼,因而,初恋对人的情感影响是旷日持久的,人们长存着初恋的感情记忆,并影响以后对爱情的认识与评价。许多人婚姻的不幸,都与初恋的失败分不开。

单相思&失恋

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遭受挫折是常见的事。在恋爱挫折心理中,尤以单相思、失恋为甚。

单相思即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和热爱为特点的畸形恋爱,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要一味追求。单相思往往会出现关注、亲物、幻想、错觉等心理倾向。单恋分无感单恋和有感单恋。无感单恋,是对方并不知道你在爱他(她)。常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爱对方却又觉得高不可攀,只好把感情深藏在心中,自我折磨着。对于无感单恋者,若是条件相当,不妨大胆地向对方表白你的爱,不必后怕,也可创造条件接触对方,从中试探对方,也许对方会有意于你。可怕的是有感单恋,即对方明知你爱他(她),而他(她)根本不爱你。你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奉献给对方, 遭到回绝,但你仍一往情深。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抑郁,很是痛苦。

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的巨大挫折。失恋是一种独特的挫折。它失去了对方的爱,而这种爱是其他感情不能代替的。失恋会产生孤独感、虚无感及对爱的绝望感等心理体验。若没及时摆脱失恋的挫折,易导致自杀、报复或抑郁。但更多的人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与冷漠。抑郁持续过长,不仅影响生活,工作,甚至会出现精神病。

单相思、失恋的痛苦是深沉而剧烈的,它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正确对待单相思与失恋,彻底摆脱由此带来的痛苦,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3版 (冯英健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卓越网购买] [当当网购买]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卓越网在线销售 当当网在线购买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卓越网网上购买 当当网在线购买 ·《长尾理论》20 美 安德森 ·《博客营销》(作者:杰里米·莱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冯英健为《博客营销》做序 《博客营销》内容简介 卓越网在线销售 当当网在线购买 ·《长尾理论》 (亚马逊畅销书榜经管类第一名) 作者:(美)安德森 著,乔江涛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1 ISBN:7508607244 卓越网网上购买 当当网在线购买 ·《网络营销技术基础》(段建,王雁)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800元(附光盘) 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当当网购买《网络营销技术基础》 ·《261 我为网狂》(赵旭)专题介绍 当当网在线购买《261 我为网狂》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2版 冯英健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目录 主要特点 内容体系 专用教学网站当当网上书店购买卓越网购买 ·《搜索引擎广告:网络营销的成功之路》(美)赛达 谢婷 ·《网络营销案例评析》作者:吕英斌 2004年1月 原价:¥23元 ·《Email营销》(冯英健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详细介绍] 原价:¥169元 当当价:¥143元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1版)冯英健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原价:¥27元 当当价:¥229元 关于本书的详细介绍、目录、书评 精华内容连载 电子书免费下载 ·《网络营销》(第2版),作者:(美)拉菲·默罕默德等;王刊良 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原价:65元,当当价:585元 [内容提要/目录/作者简介/封面] · 《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原书第2版) 作者:(英)查菲 等 吴冠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6月 原价:¥56元 当当价:¥476元 ·《网上拍卖》 (韩冀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原价:25元,当当价:225元 · 《网络营销》(精装) 姜旭平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原价:¥80元,当当价:¥72元 ,[内容提要/目录/作者简介/封面] ·《完美商店》(本书2004年12月份当当网电子商务类图书在线销售排行第一)详细介绍 [美]科恩 著,冷鲲 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原价:¥28元,当当价:¥238元 (2004年12月份当当电子商务类图书在线销售排行第一) ·《网络品牌》 》 (美)莱文 潘卫民 等译,新华出版社 2003年5月,原价:¥30元,当当价:¥255元 ·《网络营销学》 (美)艾露斯·库佩 著 时启亮、吴凤羽、章学拯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05月 原价:¥36元 当当价:¥324元 ·《网络网际关系行销》 罗家德 著,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1年5月 原价:¥16元 当当价:¥136元 ·《网络广告学》 杨坚争 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05月出版 原价:¥25 当当价:¥225 ·《网络营销原理》 沃德·汉森 Ward Manson 定价:¥38元 ·《多对一营销:后网络经济时代的营销制胜模式 》作者:美卢恩 刘艳红 刘利华 甘锋 译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原价:¥248元 当当价:¥186元 ·《打造网络品牌的11条法则》(美)阿尔·里斯,(美)劳拉·里斯著梅清豪,周安柱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06月出版 原价:¥148 当当价:¥126 电子商务类相关书籍: ·《电子商务词典》 张福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48元 [目录和内容提要] ·《电子商务管理:课文和案例》 (美)克里希纳默西 李北平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45元 ·《电子商务案例(E-Commerce casebook)——毅伟商学院经典安全库》 (加)纽森 姜锦虎 王刊良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 ¥25元 [目录和内容提要] ·《电子商务师-资格认证技能实战(含盘)》 邵兵家 袁建新 邓之宏 编 科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30元 ·《电子政务教程:理论·实务·案例》 吴爱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27元 ·《B-to-B电子商务》 纳拉扬达斯等 陈运涛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268元 [目录和内容提要] ·《B-to-C电子商务》 斯雷沃斯基 等 王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36元 [目录和内容提要]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陈景艳 敬娟琼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9月 ¥23元 ·《电子商务与竞争战略》 2004年8月 ·《电子商务图解》李琪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原价:¥109元 当当价:¥927元 (可惜当当网上没有详细介绍)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杨坚争,西安电子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原价:¥35元 当当价:¥2975元 ·《电子商务:管理新视角》(第2版) (美)特伯恩 等 王理平 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原价:¥49元 当当价:¥4165元 ·《电子商务管理实务》(美)Brenda Kienan 健莲科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原价:¥38元 当当价:¥361元 ·《电子商务》(第2版) (美)加里·斯奈德 詹姆斯·佩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01月出版 原价:¥45 当当价:¥36

关于感情的书有:

1、《理智与情感》。

作者:简·奥斯汀。

内容简介: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2、《情感教育》。

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

内容简介:弗雷德利克出身于外省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在巴黎上大学期间,先后同四个女人产生感情纠葛:第一位是美丽温柔、善良贤淑的阿尔努太太,第二位是年轻漂亮的萝莎妮,第三位是天真浪漫、固执痴情的家乡姑娘路易丝,第四位是风度翩翩、气韵优雅的朱门贵妇党布罗斯夫人。由于他长期深隐情网,不能自拔,最后荒废学业,一事无成,遗憾终身。

3、《星星女孩》。

作者:杰瑞·史宾尼利。

内容简介:你看见星星女孩了吗?人们说她美好得不像真实的存在。不,她和希望一样真实,和人类的本源一般纯粹。她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失落许久的自己

诺曼在《情感设计》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把设计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就是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反思水平设计。

这不是作者的创立的理论,而是对应心理学: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

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入地分析了如何将情感效果融入产品的设计中,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设计工作人员的问题——物品的可用性与美感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好用的东西一般都是难看的。

《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 ,已经是第三次细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教学、生活、情感和亲子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根本性的书籍值得细细品味并应用于实际中。王校的解读真的很到位,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本书会时不时地翻阅。

在书中,皮亚杰描绘了一幅儿童如何建构和获取知识的令人注目的图景。天使一个发展心理学家,因为他所关心的是揭示个体的认知功能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变化。皮亚杰认为学习要从属于发展,而维果斯基认为发展要从属于学习。但都强调外在的塑造和内在的生长,以及教育的价值和自我学习。

还有,王校也指出,生命也是需要浪费的,同化也有必要适当时给予认知冲突。学习的两大杀手是:没有挑战力的学习;挑战总是失败。学习的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和内外交互的作用与结果。

我所教的学生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第一次达到了完全的逻辑运算的运用,思维已不再为感知所支配,他已经能够解决他经历总的现存的或以往的问题。而且他可以接受他人的观点,其言语也有了社会交流的性质。思维的可逆性已经形成。两种重要的智力运算---- 顺序排列和分类也已经发展起来。当儿童感受到与自己的预见相冲突的经验时,他们剧被去试着去重构自己的知识。这就是认知冲突。如果教师有志于帮助儿童获得知识,我们就必须发现一些方法去促使不平衡发生,并且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通过积极的途径(同化和顺应)去重建平衡。比如,教师应该运用惊奇去引导不平衡的发生。未知的和未预料到的东西会引起儿童的兴趣,且会诱发认知冲突的发生。

家有青春期的儿子,所以对《认知发展和青春期》这章节特别有感觉,道德思辨和形式推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开始成熟起来。但“青少年由于其人格的萌发,以为自己既同成人平等,又不同于他们。他指望通过改变现实世界而超越成人,使他们吃惊,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的规划或生活机会总是既充满宏阔情调、利他或神秘、热情,又伴随着焦虑不安的狂热和有意识的自我中心化的原因。”

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思维和推理是更美好的世界的梦想家的思维和推理。而当他们在世界中担任了成人的角色,能够分辨众多可能的规点时,他们也就能排除争端,获得思维的客观性,解除自我中心化。同时,青少年的社交能力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交往而获得发展,他们交往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争论中共同地重新建构世界。成人都应该成为儿童的合作者,而不应当充当统治者!

读这本书,有一种体会慢慢生长的感觉,特别是可以回忆儿子从小到大的过程,比如从小到大,他喜欢喃喃自语,包括现在11岁多了,有时还喜欢这样,边散步边跟自己说话。所以我一直很相信“喃喃自语的孩子有福了”这句话。生命真的很神奇而美妙!

后记: 这本书很难买到正版的,所以我们只买到了影印版。第一次共读是两年前在新乡,每周日下午的共读时光,有茶慢慢品,有美食分享,更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而今,如愿进入运城国际,共读依旧,初心未改。真可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旖旎风光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