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辞”,欣赏《离骚》浪漫绚丽的色彩。
2、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法等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些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体会《离骚》的比兴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
1、完成预习作业,独立阅读,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带问题进入课堂讨论、交流。
2、从人物形象、移情手法两方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理解中欣赏屈原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握人物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实质,品味屈原的倜傥浪漫的风貌。
四、课程学习目标达成设想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说”的能力是首要的,探讨的成果,思考的结论,质疑的表达等,都需要锻铸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是基础,反复吟诵古诗词,特别是《离骚》这样佶牙拗口的楚辞,是需要训练读的技巧的。
“写”是语文的终结目标,体现学习语文的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涵养和全面的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预读(3、4分钟)
(晨读: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导入(1分钟)
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三、课堂探讨、分析(20分钟)
1、要求在预习中找找写诗人衣服装扮的语句,都找到了吧。
一男生、一女生来朗读指出:“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齐读“制芰荷------长余佩之陆离。”
问:这是怎样的一束打扮啊!
(可以众说纷纭)
师:俗谚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今天偏偏来相相屈原的貌------
[提示归纳:衣装特点—菱衣荷裳……奇特怪异、高洁、缤纷、傲岸—与众不同啊!]
为何这番打扮呢
2、从形象到人物心灵
引导:屈原不仅有美妙奇特的打扮,屈原还胸怀一腔奇特美丽的理想吧,是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齐读首句:“长太息……
问:诗人为谁在长长太息,止不住流泪儿
议:(四人小组……
[提示归纳:哀叹、哀痛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怨恨帝王的放纵、荒唐,变化无思虑;痛斥小人们的嫉妒、中伤。]
思考:诗人“九死未悔”的是什么
(心中思索一下,暂不作答!)
小组探究:屈原为什么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他的忧愁是些什么他的理想表现在哪几方面
(请参阅课本19页“资料框”里的第一段:屈原正道直行……
[提示归纳:楚王昏庸,小人投机取巧的谗言,苟合阿谀,污浊、腐臭……屈原的忧愁
“美政”:希望楚王清醒、明智,重用贤能,强大楚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
民生各有所乐,爱国,忠君---]
引导:“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啊!
问:屈原提倡“美政”,不愿同流合污,结局如何
找一人读:“余虽好修姱------余不忍为此态也!”
吾读:“屈心而抑志兮(how),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
[提示归纳:遭贬、流放,怀石沉沙随汨罗江水而去……
问:大家怎样评价屈原的品德、精神
(各抒己见,来写几句话语吧:
四、写作实践(8分钟)
下面两个即兴写作题,请快速提笔完成其中一题:
1、延展扩写下列句子的省略部分
美哉!屈子那------的七彩异装。
绚哉,炫哉!------屈原的玫瑰色梦想。
壮哉,伟哉!------的爱国精魂。
2、写一段话,阐述、评价“我眼中心里的‘屈原’”
[归纳:屈原的品德昭昭光亮如日月,屈原的精神高比泰岳,壮如黄河奔涌……]
五、读:
诵读声------
背景音乐—《橘颂》。
前半部分学生齐诵,后半部分教师诵读,充分读出“兮”字的延音变读!
[个人观点、见解:
1、“芳与泽其杂糅兮”:这一句里的“泽”通假“殬dù”,腐臭的东西。
2、“兮”字的延音变读。
3、“余虽好修姱------”中的“虽”,应该解释为:副词,表示范围的单一,相当于“唯”、“只”的意思。]
尾声:探索屈原的路,也还“曼曼修远”,楚辞的韵律,《离骚》的比兴都有待于我们下节课时来探讨。
谢谢同学们,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新课理念指导下的诵读、欣赏课。整节课围绕“三维能力”目标进行。
教学探讨班级是昆明十中高一(6)班,课堂上学生的兴致很高,互动探讨、学习的氛围浓浓,背景音乐有感染力,示范诵读有古韵。
学习目标的`第二、三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达成的较好,预习学案抓住了关键,为课堂探究做好了一些准备,课堂探究中有小组探讨,有个别回答,有集体思考,有启发引导。特别是写作训练那个设计和实践,精、核,适用,有效果。学习目标的第一点,在知识的训练和巩固上做得不够,有待课后加固。
板书的形成,是课堂探讨中一词一句的分析、概括中归纳出来的,精简要点明白。
《离骚》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教学时数: 2-3课时,视班级情况灵活处理。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屈原这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它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汨罗江)的万古名声,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 孙。纵然,屈原已经离开我们2千多年,但是,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蓦然回首,屈原就站在身边,他似乎不曾远去,他已经永远定格在华夏子孙的心 中。
二、说屈原:我所认识的屈原
1、 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补充相关资料。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 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 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 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但是由 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 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 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 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 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 小结: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 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 是诗人中的诗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今天,王者归来。让我们一起伸出虔诚而尊敬的双手去触摸一颗高洁而伟大的灵魂。,去聆听一段屈子真情的告 白。
三、读《离骚》
1、听范读: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2、教师带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3、交替读: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提示: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四、说《离骚》
1、朗读后,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显著特点(兮字特别多,几乎每句都有;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朗读、比较:大声朗读,去掉兮后再读一遍,看效果有何不同。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如何
提示:“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 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它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 原动力”。
3、再齐读全文
4、“离骚”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诗人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文为节选。
五、研读第一自然段
(一)梳理探究
1、字词梳理
2、内容梳理:阅读并说说屈原忧愁的原因是什么
为国家:民生多艰,国运艰难
为君主:贤愚不分,听信群小
为群臣:妒忌贤才,造谣中伤
根源:屈原的“美政”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美政:“举贤授能”,反对世袭;用人为贤,反对用人为亲)
3、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如何应对请找出诗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这些诗句表现了屈原怎样的态度及情操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 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虽然小人诬陷、君王不察,但他却表明了自己誓死决不退缩、决不与蝇营狗苟的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定态度。屈 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 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 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4、小结
面对皇帝昏庸,小人离间,奸佞当道得黑暗现实,痛苦而执着的诗人虽誓死不妥协,但将怎样重新寻求人生的定位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百姓:民生多艰,国运艰难
皇帝:贤愚不分,听信群小
群臣:妒忌贤才,造谣中伤
根源:美政
态度:誓死捍卫理想、决不同流合污
七、研读第二段
1、朗读(带读、交替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第一自然段,在这一段中,诗人叙述了自己遭排挤而忧愤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君王昏庸,听信群小,一方面因为群臣嫉妒贤才,对他造 谣中伤,而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屈原推行“美政”思想,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眼前的利益,更可恨者, 楚怀王昏庸浅薄,禁不起群小的挑拨,不但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反而疏远了他。对此,屈原一方面抒写了自己的满心忧愤之情,这种忧愤,是由国家前途晦暗不明而 引起的忧愤,而非个人情绪的忧愤。一方面又表明了自己决绝的态度,即誓死捍卫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立场。然而,现实无法改变,理想无法实现,苦闷的诗人如 何去寻找他的人生出路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隐退修身:“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3、介绍孔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补充:但是,对于一个心忧天下,心系黎民的爱国者来说,要退隐从此不问天下事,谈何容易思考:“延伫”“步”“止息”等词写出诗人怎样的内心活动从中看出怎样的诗人形象
——内心苦苦挣扎。犹豫、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4、但无奈的诗人还是决定退隐了。退下来之后,他决定做什么事情呢
——修吾初服。他要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他要戴着高高的帽子,佩戴长长的佩带和缤纷多彩的服饰,让自己芳菲菲其弥章。一句话,他要把自己打扮得既漂亮且芬芳。这难道就是诗人的追求吗就是孔子所说的“独善其身”吗你怎么看
——这些诗句使抒情主人公幻化为一个美人。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尤其香草修饰自己,她既美丽又芬芳,因为美丽,她遭人嫉妒,遭到排斥和贬黜。但她却表明了自己爱美、为了美,“虽体解吾犹未变”的心志。这是《离骚》首创的“香草美人”意象。
5、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在楚辞中频繁出现,是具有骚体诗特色的一种比兴手法。
美人:①比喻贤明的君主。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如《赤壁赋》中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比喻贤臣(或自喻)如课文中美丽芬芳的女子。
③美好的理想
香草:。高洁的品德和人格。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 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 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开创的,但它与《诗经》是有渊源的。它其实是一种比兴手法。
屈原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以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试找出相关例子。
板书设计:
蕙纕、揽茝 比喻 品行高洁
蛾眉 比喻 美德
退将复修吾初服 比喻 隐退修身
制芰荷、集芙蓉、高余冠、长余佩、佩缤纷 比喻 修养品德
芳菲菲 比喻 品德更加高洁
小结;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6、无奈的诗人最终选择了退隐修身,这是否就是一种妥协,是否意味着他讲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呢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 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 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八、探究扩展
1、学完《离骚》,你对屈原的形象是否有新的认识呢
参考: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 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 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 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首先,屈原这个形象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 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 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 治者的荒*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2、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 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 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 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九、总结(仅供参考)
1、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余秋雨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 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2、朗读《归来吧,舞动的灵魂》(《教材导学》32页)
十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1《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真好看。里面讲了一个叫香草的小女孩,她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她总是问麦阿姨“为什么这样?”,麦阿姨就说她是“真是笨小孩!”可是,我觉得香草不是笨小孩,她有好奇心,喜欢探索花园里她不知道的事情,在《不一样的傍晚》这个故事里,香草一会儿想“看清蜻蜓是怎么飞得,有翅膀是多么快乐的?”,一会儿又想弄明白蚱蜢为什么是“粉红色的”,而不是“绿色的”,对于麦阿姨说她是“笨小孩,她说:“我不是笨小孩,我可以自已用眼睛看。”;香草还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在《甜心小猫》这个故事里,香草非常的爱护自己收养的小甜心,给小猫做了一只花老鼠,还给小猫洗了个泡泡澡,还让小猫趴在自己的膝盖上,和她一起看书中的插图。
香草爱看书,有爱心,喜欢探索大自然,我很喜欢她!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几本课外书,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的主人翁是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香草”刚上一年级。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她家的保姆麦阿姨总说香草是个笨小孩,可我觉得她不是笨小孩。她是个善于观察、思考、聪明的小女孩。书中记载了六个有关香草的故事,从故事中体现了香草做每件事都很细心、用心、静心、专心、爱心和善心。还有敢想敢做和做错事敢于面对能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3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课外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它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香草”的小女孩,因为她还没有上学,懂得的事情少,有的时候还很顽皮,所以保姆麦阿姨称呼她为“野孩子”、“笨小孩”。香草其实并不是“笨孩子”,她是一个善于观察而且非常聪明的孩子。
书中从六个故事讲述了有关香草的故事。令我感到最难忘的故事就是“甜心小猫”。“甜心”是一只走丢了小猫,无家可归,是香草一家收留了它,并且精心照顾它,对它疼爱有加,在彼此熟悉俨然成为一家人的时候,“甜心”的主人找到并且带走了它,这使得香草非常伤心难过……不过通过这件事情,爸爸说香草长大了,懂得付出爱了。
通过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做事情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尝试、探索、创新,而且要敢于承担错误,还要不吝啬付出自己的爱!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4今天,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但以下这一章——《雨点音乐会》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雨点音乐会》说的是木先生邀请香草以及其他小朋友来他家做客。又看木先生家的小鸟吃饭、飞回铁皮小屋。可不一会儿下起了雨,而这场雨带给了香草他们快乐,静心倾听雨声陶醉其中。
文中这段话:香草安静下来,暗暗的打起拍子。果然,雨点打在铁皮小屋的屋顶上的声响变得非常悦耳动听,一会儿发出了叮叮咚咚的脆音,一会儿仿佛是古筝发出的扣人心悬的音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静心倾听所有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了!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暑假已过了一半。在这一个月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我看了一本名叫《香草不是笨小孩》一书,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本书中,有节名叫“海的那边”的最让我感动,上面是这样写的:爸爸把海的味道,声音都带来了。这是海的味道,鱼的味道和海那一边的特产。爸爸那只船上有许多乘客晕船了,爸爸用萝卜干帮助它们,自己一点事都没有。
在爸爸出差的时候,香草常常在大门口、窗台张望。还把爸爸的大床当做“爸爸的'船”自己就是船下的鱼,香草希望爸爸从“船”上下来张望她。香草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啊!我感到香草非常爱亲人,她和爸爸的情感是多么深厚。是的,世界上最深的情感莫过于父女,父子之间。
在《香草不是笨小孩》最后一节“甜心小猫”中一只小猫跑进了香草一家。香草给它吃东西,洗澡、唱歌,并取名为“甜心”。但过了几天,甜心的主人就来找了,香草舍不得,但她还是含着泪把甜心还给真正主人的怀抱!甜心只是香草生活中的一只小猫,但是香草长大了,懂得付出爱了!
是啊,当麦阿姨说香草是笨小孩时,我深深感到“香草不是笨小孩”,她是一个有个性、理想、亲情,热爱生活,有爱心的小孩。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6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香草不是笨小孩?
我想:谁说香草是笨小孩呢?原来是麦阿姨。麦阿姨不想让香草做野孩子,不喜欢她千奇百怪的问题。
可是我觉得香草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香草很好奇,发现一只粉红色蚱蜢,就会问:“为什么蚱蜢是粉红色的呢?”香草热爱小动物,香草把捉到的蜻蜓放飞了,她把在外面流浪的小猫捡回来。香草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她不自私,她把喜欢的小猫还给珍妮。爸爸说:”香草长大了,懂事了。”我真喜欢香草,我希望跟香草交朋友,和她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一起写作业,一起感受生活的快乐。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7读完《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后,让我知道了香草在几个故事里说明她聪明、伶俐、有爱心并且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不一样的夜晚》,这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夏天里,香草观察到了不一样的蚱蜢、不一样的花、和不同颜色的蜻蜓。这都说明香草有丰富的观察力。
另外我还喜欢《雨点音乐会》这个故事,说的是:香草在静听雨点的声音,感受到雨点的声音也是有节奏的,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就像是美丽动听的乐曲。
我还喜欢《甜心小猫》这个故事说的是香草收留了一只走失的小猫,并细心的爱护它,当失主带着猫妈妈来到香草家,香草虽然很喜欢那只猫,但还是还给了失主。这个故事说明香草长大了,学会付出爱了。
虽然麦阿姨有时说香草是笨小孩,通过上面的故事,我觉得香草不是笨,她只是很特别也很天真可爱。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8这个暑假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读完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香草一点都不笨,是一个很可爱、很懂得怎么付出爱、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的小姑娘。
香草在小花园里发现粉红色蚱蜢的事情,让我觉得世界上的动物是千奇百怪的,什么样的都有。还有三只弟弟捉回来的不同颜色蜻蜓,有一只淡绿色的,一只翅膀透明的,还有一只是灰色的。香草把它们放到蚊帐里面和它们玩儿,我觉得香草很聪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她很像小动物的朋友,和它们关系很好。
爸爸出海的时候,香草和弟弟把家当成大海,把床当做海船,他们学着鱼的样子在床上玩,麦阿姨也陪着他们一起玩。这次麦阿姨也没有说香草是笨小孩,我觉得他们很好玩儿,我也想这么玩儿。爸爸回来的时候给香草带来的花瓶,上面有香草最喜欢的向日葵。爸爸给香草和弟弟带来鸭子的水晶玩具,给妈妈带来了海蓝色的手镯,给麦阿姨带来了北方麻花。爸爸真是个好爸爸啊,我也希望爸爸出差给我带回好东西,那该多好啊!
木先生邀请香草和弟弟到他家做客,还带他们听了不一般的音乐会——雨点音乐会。木先生的五只鸟养在铁皮小屋里,还和它们一起吃饭,木先生把它们当家人了,真有趣。下雨了,雨点音乐会开始了,香草他们到铁皮小屋里听音乐会。他们躺在干草上,听着雨的声音给它们打着拍子,原来下雨也可以那么有趣的!
喜欢读公主故事的香草,想要玩公主的游戏,她和对对在对对家里一起玩的。她们把床当做宫殿,被子做楼梯。对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要个荷花池,这样她就可以看着荷花梳头发啦,真棒。香草也想有自己的荷花池,可以在里面跳舞。可是大桶漏水,香草就想做海底的公主,结果香草家里发洪水了,爸爸说香草是个捣蛋公主。我觉得香草很有自己的想法。
爸爸给香草嘟嘴的糖来化解同桌小牛对香草的不友好,很管用。爸爸就是爸爸,真有办法!不过香草真是勇敢啊,要是把蜘蛛放在我的鼻子上,我一定会哭的,我要向香草学习,变的勇敢,而且要给别人留面子啊。不过我也知道了,原来植物也是会跳舞的,真神奇啊!我也要仔细观看家里的植物,说不定那一天它们开心就给我跳舞看呢!
香草把甜心还给小珍妮的时候一定很伤心,不过爸爸说香草长大了,还懂的付出爱了。我还是不太懂,不过我知道别人的东西要还给别人,就是自己再喜欢那也不是自己的。
向香草这样的小女孩学习!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9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故事书,叫《香草不是笨小孩》。书是秦文君写的,里面的插图是李萌、张楚和王力杨画的。我非常喜欢这些插图。
第一章“不一样的傍晚”里有一幅插图,香草在小花园里追蜻蜓,左手拿着棒冰,穿着粉红色的小裙。蜻蜓在飞舞,树叶在空中飞,一朵朵花儿绽开脸笑了,香草张开手,学蜻蜓飞舞。我觉得她像一只活泼的小燕子。
这章还有另一幅插图。雨后,香草在窗前,小花园里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双眼盯着一簇蔷薇花,花上的小水珠令花儿更加美丽。
这一章是说香草在小花园和植物、动物们打交道的,教我们热爱大自然。
第二章“海的那边”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香草带着弟弟香晏和两只小猫在小巷里,弟弟跪在地上,和面前的小白猫玩耍,香草静静地站在那里,心里想着出差的爸爸。傍晚,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它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们的衣服像洒上了一层金子。
还有一幅是香草爸爸出差回来买给家人的礼物:一只太阳花的花瓶,一只景泰蓝的手镯,一盒北方麻花和三只**的玩具鸭子。
我爸爸出差时,我的心情也像香草一样,期待着爸爸回来。我爸爸也和香草爸爸一样,每次出差都会给家人买礼物。我收到过会爬树的小小熊猫、熊猫手袋和帽子、西游记面塑的笔筒,还有关在笼子里和藏在花生壳里的小鸟……我爸爸和香草爸爸都是爱护家人的好爸爸,他们的礼物带给全家人关心、温暖和浓浓的爱。
第三章“雨点音乐会”其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邻居木先生邀请一帮小孩进他的铁皮小屋,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躺在草堆上,木先生教他们欣赏雨点音乐。另一幅是香草梦见自己在五彩缤纷的云彩上,她的背上多了一双翅膀,变成了小天使。我真想有一位像木先生这样懂得从自然中寻找快乐的好朋友。
第四章“公主的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香草和对对在对对家玩当公主,在她家的大床上造宫殿,把椅子当成宫女,还搬了许多花盆进来。这让我想起以前为爸爸的同事当花童的事,新郎新娘举办结婚仪式的时候,我和另一位男花童拿着花在他们前面走,到了台上,新郎新娘开始切蛋糕了。我还碰到幼儿园的好朋友,我们玩捉迷藏和其它游戏。我觉得有好朋友真好玩,妈妈经常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游戏让我们更加欢乐,更团结了。
第五章“堵嘴的糖果”里有几幅插图。香草回到教室,牛牛说了令她一肚子都一些是气的话,她回家和爸爸说了这件事,还说不想上学。爸爸教她一个特别的方法,就是如果别人和你吵架,你不要吵,请他吃一颗“堵嘴”糖。第二天回到学校,牛牛神气地说她的坏话,香草一点都不生气,就往牛牛嘴里塞了两颗又大又硬的糖。从此以后,他和香草吵架没有以前那么凶了。
读完这章,我感受到同学之间不要太斤斤计较,要主动和别的同学交谈、交往,相处要有技巧。
第六章“甜心小猫”说的是人和小动物的事情,教我们要有爱心。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香草不是笨小孩,因为她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奇怪的问题、奇妙的想法和美妙的梦。大人不能随便说我们是笨小孩,应该多点鼓励我们去试一试。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10这个假期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里面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用词恰当,很适合我们这一类儿童阅读。
这本书里面讲了六个故事,分别是:不一样的傍晚、海的那边、雨点音乐会、公主的书、嘟嘴的糖果和甜心小猫。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公主的书。
公主的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香草和朋友对对的故事。他们都迷上了公主,想在家里灌水让家里成为“龙宫”。香草和朋友对对使劲的往家里灌水,结果谁都流到香草自己家里去了,香草感到很失望。这恰恰反映了香草和对对童年的天真,异想天开的想法。而且特别点明了香草的勇敢,敢于尝试的心。还点出了香草爱探索爱创作的性格。所以香草并不是笨小孩,他只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很好奇,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罢了。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让我知道自己犯了什么过错都要勇于承认;他让我知道如果自己不动手怎么也不会有答案;他让我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坚持弄明白。只要我们自己动手,就会创造出一份美丽,一片温馨。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11暑假期间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我除了感受到香草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富有爱心,而且善于观察的“笨小孩”以外;我更深深地体会到香草的爸爸妈妈对香草那份无微不至的浓浓的爱。比如:香草的爸爸在海的那边花很多心思给香草带来一个漂亮的花瓶作礼物;还经常给香草买公主的书,即使在香草做了“捣蛋公主”以后也不例外;爸爸还在香草因为逃学不敢回学校的时候,及时地交给香草堵嘴的糖果;而妈妈会肯定香草不是笨小孩,并保证会永远喜欢她……香草是个幸福的孩子,其实我也不例外,我的爸爸妈妈也非常爱我。说起他们对我的爱,真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记得那一次,放学了,我正要背起书包回家去,突然,天色渐渐地阴暗下来,窗外响起了“滴答滴答”的雨声。同学们有的拿起雨伞回家去了、有的躲到爸爸妈妈撑起的雨伞下,跟爸爸妈妈回家去了。而没带伞的我却只能呆在教室里等待雨停。
五点半,雨越下越大。此时,风雨交加,我的心情也焦躁了起来,脚不停地跺着地。心想:爸爸出差了,妈妈又发烧,谁会送雨伞给我呢?现在,雨越下越大,我该怎么办呢?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我飞快地跑过去问:“妈妈你不是发烧吗?”妈妈说:“那点小病算什么,儿子才是最重要的嘛!”于是,妈妈撑开她仅带的小伞,遮在我头上,自己却淋雨。
回家的路上,因为天气冷,再加上衣服单薄,我冻得直打寒颤,妈妈似乎感觉到什么,立即脱下她那件有余热的大衣给我披上,而她只穿一件很薄的衣服。这时,我的眼里不知怎么的,又泛起一丝丝泪花。
俗话说:“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我庆幸,我和香草一样拥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我要好好学习,孝顺父母,用好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12今天,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作者是秦文君。
故事的内容让我觉得我很喜欢香草,讲的是:‘傍晚,香草穿上漂亮的裙子到花园玩,她看到了两只蚱蜢,一只是绿色的、一只是粉色的,她从来都没见过,就去问她家的保姆麦阿姨,麦阿姨告诉她,等香草上一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麦阿姨看她身上弄的很脏,还叫她野孩子、笨小孩。香草又抓住三只不同颜色的蜻蜓,香草仔细的观察它们样子,她不敢再去问麦阿姨,怕麦阿姨再说她是笨小孩。
香草的爸爸要出差了,去的是海的那面,香草从来没见过大海,爸爸要出门的时候,她就问爸爸;海里有鱼的气味吗?爸爸告诉她,海里有大鲸鱼的气味、也有小海豚的气味,我再帮你听听大海的声音。爸爸走了之后,香草和她的弟弟,经常在胡同口等着她的爸爸,盼着他早一点回来。在着一段时间里,是麦阿姨陪着她和弟弟玩。过了几天爸爸回来了,爸爸带回大海里的白沙子,还有在海那边拍的照片,还给她们各自买的礼物,香草很喜欢向日葵,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带向日葵的花瓶,香草高兴极了,她觉得她们一家很幸福。
香草有个邻居叫木先生,这天木先生邀请小朋友和香草,到他家里做客。木先生家里养着鸟和蝙蝠。香草看到鸟吃食很特别,小鸟吃饱后,木先生让小鸟去休息,休息的地方是一个铁皮小屋,香草觉得很好玩,就问木先生,铁皮小屋有名字吗?她觉得木先生这里很好玩,还问木先生天天很快乐吧?过了一会下起了雨,雨点打在铁皮小屋上,木先生让小朋友们听,让他们当成音乐去听。香草觉得这次是她听到的最好听的音乐。
香草上了一年级,她很喜欢语文课,因为老师经常给他们读故事听。她特别喜欢公主故事,香草的爸爸给她买了很多故事书。她的想象能力很是丰富,她读故事很痴迷,和小朋友玩游戏,都爱演故事中的公主。连做梦都是公主的样子。
她很喜欢向日葵,香草也很爱观察,向日葵在风中摆动,香草就觉得是在跳舞。她也很有爱心,别人家的一只小猫,跑到了她的家里,几天之后她和小猫产生了感情,猫主人来她家要猫,她很是恋恋不舍,香草的爸爸夸奖香草长大了,懂得了会付出爱的一步,香草的爸爸很高兴,麦阿姨再也不会叫他笨小孩了。
读完这本书,我很喜欢香草,我要向她学习。她很喜欢观察问题,从而更清楚的了解它。不会的就应该多去问,有问题才回去寻找答案,这样才会积累更多的知识——朱琪。
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不久前我们开始施行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在现实的课堂中,不可否认,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我们刚开始施行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成果展示阶段进行指导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上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在活动中的生成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之后,选择出最恰当的展示方式,展示方式可以是板演、谈话、动作、表述、、归纳、图表、媒介等等,而不是只关注展示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展示的过程,因为在整个学习活动活动中,学习展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此以前我们的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对于于初中的学生,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应该不是展示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情感水平、胆量、心理、表达能力等等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展示时,我们不能把学生和老师的水平来要求他们,而应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只要是将学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真实的感悟告诉大家,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适宜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呢?一、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往往演绎成优生或部分中等生的“专场演出”,久而久之,导致差生面过大,厌学的学生日益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后果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悖,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认真,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偏差,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总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帮助他们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我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三,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讲一些激励性的话:“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更有难度,哪个勇敢的人敢于挑战?”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回答结束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比如“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表达很清晰”、“你的见解与众不同”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进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其积极上进。二、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创造一种轻松自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交流有意识地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切实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的场所。这样,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讨论,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好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收获快乐,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1、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发挥。2、点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耐心疏导,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寻找资料加以研究;对范围过大的问题,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以便让学生逐步把握问题的实质。3、引入争议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真正让课堂高效,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说多做轻松问话,自然交谈。 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利用好每节课的Free talk,将以前学习的句型进行有机的重组,找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句子,采用不同的形式对话。如:随意扔球,被扔到的人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可以成为扔球者
老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应该怎么鼓励和他们说不管回答的是否正确,都会加平时分,学生回答完毕后,不管答案对否都要表扬他们的勇气可嘉。慢慢的,他们都会回答得越来越积极的
当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你当时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把它写出来我遇到里一个好老师
以前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对
老师就会严厉批评我,让我的自尊心很受伤
这个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即使回答不对,也不责备
我觉得这个课我会很喜欢的
当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你当时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把它写出来,200字左右学霸:小菜一碟,老师啊,不需要鼓励啊,我一定会很好很榜样的完成老师的心愿的。主动回答从来不需要老师鼓励的啦。至于那些。。。哇哈哈哈哈。学霸属于嘚瑟类型
学渣:什么?鼓励?什么?老师居然。。。上帝啊,我就是默默地含香草。学渣默默蹲角落
伪学霸:哼,我一定要让那些学霸颜色看看,我才是真正的学霸。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所托。伪学霸属于没事找事
不上不下的学生:鼓励主动回答问题?这种事情~~老师抽我我就回答。老师不叫我呢,还是有一批人抢着回答呢。
鼓励小学生的诗句课堂上鼓励学生认真听课的经典诗句
界充满爱
爱源自心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声音,一种气息,一种色彩,一种守侯,一种牵挂,一种尉籍,一种
信念……更多的爱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平平凡凡之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名叫亮亮的小男孩,他生性活泼,开朗乐观,可老天弄人,他得了白血
病他离开了学校,来到了医院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区里面的李叔叔,张阿姨都来看望亮亮,并
且拿了一个蛋糕和好
英语课堂上,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怎样选学生回答问题?看眼神··老师,有的学生会,就是不敢回答
中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近段时间,我发现本班学生跟上学期比较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有些很简单的提问也总是那么零星的几个活跃分子举手发言。不光是我所教的班级,我到其他班级听课时,也发现存在在这个问题,相对而言一、二年级的还好一些。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就是不举手,不爱回答问题。课堂出奇的沉闷,不少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安安静静”地当听众,“心甘情愿”地当观众,举手的总占极少数。学生为什么就不举手发言呢?我跟其他老师交流时,也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困扰。
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
1、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
在课堂中,教师的精彩话语过多,充分展示了自己,从而忽略了学生,学生只顾听老师说,自然就失却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想法。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都扮演了传道者和授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2、忘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
由于只顾教学环节去完成教学,所以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急于学生给出答案,常常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大多学生还没能思考成熟,而正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3、教师自身修炼还不够,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
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学生心理发生的微妙变化。
如果说以上都是从教师自身寻找的问题,那下面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寻找的原因。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这些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这类学生多属不自信。
②没十成的把握所以犹豫、观望,这类多是完美型性格的学生。
③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害怕心理。
④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多为较有个性的学生。
⑤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听清提问的问题。
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大班化教学,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原因使许多同学不敢举手发言。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课堂上有哪些句子鼓励学生的?Good student !Good job!
You are clever!
Good!very good!
Good boy/girl!
————————————原创回答团成员专用标识——————————————
©原创回答团成员 ╫祈祷wu涙↘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__^)……谢谢。
二年级数学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你是一名教师 当教师的威严在学生们中间树立起来的时候 他们就会害怕 害怕做错事 害怕答错题 你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回答你刚讲过的题目 那会有很多学生害怕答错不敢举手 你可以把今天的课程教完 然后提问昨天做过的题目 开始要问比较简单的问题 不要只点学习好的学生 如果学生答错不要追问和讲解 说句请坐 然后马上把题目讲给大家 不要只对着那个答错的学生说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你会是一个好教师
另外 教师请不要过分体罚学生 如果学生做错事不要把他赶出教室 可以让他在座位边上站几分钟 然后记得让他坐下 尺度要把握好
我听两个电台DJ做的节目 女主持上学的时候问她的老师 为什么有的老师总是对着学生大吼大叫? 他的班主任很认真的说了一句话:“因为无能”我听完真的很有感触! 很羡慕那个女DJ有那么好的一个老师!
香草美人是屈原提出来的,在他的 诗作里经常可以看到。 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均见游国恩《〈离骚〉纂义》)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刘献廷在《离骚经讲录》中说:“当屈子立志之日,岂为独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泽遍薰天下,与天下之人共处于芝兰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高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歌德谈话录》)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离骚》中多处提到美女。前人大多认为美女代指明君贤臣。王逸说:“女以喻臣。”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均见《〈离骚〉纂义》)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并非抽象的,而是具体渗透并表现在诗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上。通过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诗人的人格立体化了。屈原的人格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屈原的香草美人 屈原的香草美人 近日翻到一篇胡适先生的《读〈楚辞〉》的文章,是胡适先生在1910年10月,应洪熙、思永们的读书会的讲演(原载<<努力周报读书杂志>>1922年第4期)。我看到的版本是〈〈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上的文章。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大胆假设,第一个看到的观点是:屈原是谁?我就非常震惊,难道胡适先生竟不知鼎鼎有名的楚大夫屈原是谁吗?今天即使三岁孩童也能吟上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都知道,五月的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胡适的年代,在古典文学陶冶下成长的人,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一开头就很有意思,有吸引力。 鉴于我想写的东西是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于是我引的是胡适先生提出的第四个否定:〈〈楚辞〉〉的文学价值。他说,屈原的传说不推翻,则楚辞只是一部忠臣教科书,但不是文学。如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本是白描的好文学,却被旧注家注上“言君政急则众民愁而贤者伤矣”(王逸)“喻小人用事则君子弃逐”(王臣)等等荒谬的理学话,便不见他的文学趣味了(胡适文章话)。下面他还举了一段例子: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堞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者兮远者。 洪兴祖注曰:既诒湘夫人以袂堞,又诒远者一杜若,好贤不已也。 或五臣注曰:袂堞皆事神所用,今夫人既去,君复背以,无所用也,友弃遗之……杜若以喻诚信:远者,神及君也。 …… 最后,胡适先生还提出我们必须推翻屈原的传说,打破一切村学究的旧注。从〈〈楚辞〉〉本身上去寻找他的文学兴味来,然后〈〈楚辞〉〉的文学价值可以有恢复的希望, 所有的这一切彻底地推翻了我二十年来所学的关于屈原的知识,令我怀疑屈原的价值到底有没有老师传授给我们的那么高?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仅仅是香草美人吗?难道屈原仅仅是喜欢香草美人,喜欢美的东西,在美的东西里面,他没有寄托自己的思想吗?香草美人仅仅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香草美人吗?屈原作为当时有名的诗人,他的作品难道没有寄托他的思想的?孔子说:“诗以言志。”我觉得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翻开历史,屈原生活的时代是七雄争战的时代——一个剧变的时代。齐、楚、燕、秦、韩、赵、魏七国争雄的形势,变革与反变革的冲突,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等等,是产生屈原的大背景。战国时期是我国知识文化长足发展的时期,也是“士”阶层特别活跃的时期。 让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楚国文化。据〈〈史记楚世家〉〉司马迁说楚族的来源有四个,一从北来,祝融的后代;一从西来,夏王朝的后裔;一从东来,是淮夷;一是土著,属苗蛮。这些都是从文献资料、神话传说、考古收获中找到的,还须进一步研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楚文化是多源的,是经过长变迁的、融合形成的(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潇兵〈〈楚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姚汉荣、姚益〈〈楚文化寻绎〉〉(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均主张楚文化是开放的、多元的)。 关于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中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国姓,为楚淮王之左徒,博闻强识,名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可见,屈原与楚王共祖,他受到楚国最深层的教育。这样一个人,难道他写出的诗中景只是景吗?况且古代的诗歌中注重意境的营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诗歌最常用的手法。于此,我认为香草美人对于屈原是有深刻含义的,这直接与诗歌所揭露的思想有关,也与当时的楚国政治有关,也是最能体现屈原诗歌价值的地方。 《离骚》最后说:“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可见“美政”是屈原的向往,也是他的政治原则。《离骚》整篇可见香草美人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如:芳与泽其糅有兮,惟昭质其犹未亏;再如: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难道这些贯穿整篇的关于香草美人的诗句,都是诗人为了增加诗歌的字数而写的吗那么后面的“美政”,他又用什么论据来论证呢“美政”。与香草美人是分不开的。《离骚》前面大量叙述的香草美人都是为了最后“美政”的提出做铺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香草美人也带上了政治色彩,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化身,以不在是纯粹意义上的香草美人了。 而且屈原的“美政”思想并不是他独创的,与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文化氛围分不开的。《老子》六十二章说:“美言可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在《荀子儒教》也有“美政”一词所谓“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则美俗”。美与善是可以通用的,这里不用“善政”而用“美政”,是强调程度上的区别,美较之善意味着更高的追求。屈原的美学思想是追求纯美的,他总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美政”便是一种理想的政治,而最能把“美政”寄托的外在形式非香草美人莫属。 综上所述,屈原作为一个两千多年来被人们口头相传的伟大爱国诗人,这一地位我们是不可否认的。屈原所追求一生的的理想——“美政”,与他诗歌中所采用的意象——香草美人,是分不开的。如果只从表面意思上看屈原诗歌中所描绘出来的图画,那么,屈原作品的艺术价值明显要低一级,我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错误的。诗歌总要表现一个时代,评价一个诗人引藏在诗歌中的思想价值才是最重要的。香草也好,美人也罢,最终都要剥下它们华丽的外衣,向我们展示诗人所赋予它的精神灵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灵魂深处的思索! 参考材料: 中国思想家评传从书《屈原评传》(郭维森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褚斌杰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方法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惆怅(chóuchàng)
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板书设计
戴
雨
望、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
巷
舒
七、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各种各样的感受盈满于胸:对诗歌的热爱、与学生分享诗情的期待、对讲解清晰一首现代诗歌焦虑、初次尝试的紧张、身边热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顿开、课堂上学生精彩回答的感动、少年锋利语言的赞赏……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