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追星,奔放不伤大雅,粉丝链上串起的珍珠是诗,是文化

古人追星,奔放不伤大雅,粉丝链上串起的珍珠是诗,是文化,第1张

一个「 ”追”字,表达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没有什么错。 追星,本就是一种头脑发热的向往。 只是现代人的追星,追得浅白,追得不那么高级。 立时有人怒喝:谁说的?!在下,太史叨叨令。 为什么?不如古人。 那古人也追星否?当然,苏轼粉丝多得不可胜数,他本人却是屈原和陶潜的粉;张籍是杜甫的铁粉,杜甫是李白的真爱粉,李白则是谢灵运的忠粉,谢灵运又是曹植的骨灰粉。 在古代也有这样华丽丽的粉丝链,这条链上串着的珍珠是诗,是文化,是独特的气质和精神。这且不说,主要是古代人追星虽然也追得奔放,但不伤大雅。 那古人是怎么追星的?和现代究竟有什么不同? 太史叨叨令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叨叨几句: 粉丝之异,狂追的追 因为头脑发热,有点妄动,这在追星族里本该是可以理解的。但像某次在上海,粉丝一路狂追,把一个韩国的男明星小金都逼得撞了车仍然穷追不舍,追得这么粗鲁和不要命,像要抢钱还是捉拿歹徒似的,这架式怎么看着都有点不尊重、甚至有点恐怖吧? 说到恐怖,德华兄应该有更刻骨铭心的体会。那个来自甘肃的狂热女孩追他追得家破人亡,为此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宝贵的老命,追星追到这个地步,整个世界都语塞了。 那有没有追星追得很传奇很诗意的呢?我们接下来看,一位唐代的骨灰级粉丝是如何追李白的? 他极度崇拜李白,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他从王屋山出发,去追寻李白的足迹。他日间赶路,夜里则焚香净手,抄录李白诗卷。 李白先生当时失意长安,一路向东而去,行踪不定。他只要听说李白在哪儿,就匆匆赶过去。可惜的是始终没有追上李白这位大仙的云车。 就这样,他从北方来到江南,转会稽、下明州、奔天台、赴永嘉、又入缙云,追了几千里都没追上。 这位粉丝并没有泄气,又北上金华,从江南又追回江北。第二年,他终于在春风十里的扬州与李白相见了! 见到李白的他,一身风尘,扑倒在地,满面于思,双泪横流。 当时,这位魏万先生为自己的偶像李白捧上的是一首诗,题为《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请李白指正。接着,魏万又讲述了一年多来的艰辛以及沿途风光。李白为此深受感动,投桃报李,一百二十韵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一气呵成,以此回赠! 李白的诗序中如是说: 「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魏万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他与自己的偶像「 ”同舟入淮,上金陵”,依依惜别后,心满意足回王屋而去。在这里,粉丝和大KOL留下一段「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的千古佳话。 粉丝之异,送礼的礼 话说这魏万追了三千里地,并没有背着钱搭子,给李白送上四个五十两光灿灿的大银锭,如果真是那样,可就俗不可耐了。虽然魏万可能有钱有闲,但李白其实不缺钱,离开长安时,唐明皇是赏赐了一笔钱的,多少?《新唐书》没明说,想来皇帝出手赠一个大名士,少了会招来不少的笑声吧? 所以现在的粉丝们动不动就要给人家明星花钱,又是花重金承包广告,又是送豪车、送别墅、送庄园、确实太不好玩了。人家明星日进斗金,能看得上你这「 ”一腔赤诚”吗? 咱们看看西晋时候的老百姓是如何追星的。 晋朝 的潘安,其实人家本名潘岳,字安仁,是杜甫的一首诗给他改了名,后世就把这个大才子帅哥都叫成潘安了。要说潘安帅到什么程度?从广大的女粉丝们的疯狂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他每次驾车出行,女粉丝们就都跑出来围着痴痴地看他,有人看不见就往高处跑,还有的上了城墙,只为一睹这位大帅哥的真容。这且不说,请注意!关键是粉丝们还有自己表达爱意的浪漫方式—— 当潘安的车子经过时,她们就向他的车里投来各种水果……嗬!这温馨又和谐的场景,不知道比那种狂呼大叫、声嘶力竭美好了多少倍,因此历史就留下了一个最有爱意的美谈——「 ”掷果盈车”。 同样是粉丝,同样是追车,一个是前面说的上海的「 ”穷追撞车”,一个是含蓄蕴藉的「 ”掷果盈车”,高下立判,不必饶舌。 那有没有更疯狂的粉丝围着大咖不让走的呢?还真有。 晋朝的中兴名士卫玠,是河东安邑人,少年时驾着一辆羊车入市,「 ”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一个「 ”玉人”,美得简直不像话!长大了,饱读诗书,成了一名玄学家,成了当时最受追捧的清淡名士。 卫玠后来去了南方的建邺,他不知道当地的粉丝群竟然如此狂热,只要他敢出来,就把他围在核心,当时「 ”观者如堵”。卫玠本身体弱,又不好拂了粉丝们的面子,每次「 ”被展览”后回家要冲出重围,竟然累病了他。这一病,是让粉丝们伤心欲绝的病,年仅27岁的卫玠被生生看死了。 这就是古今粉丝史的重大事件「 ”看杀卫玠”,《晋书·卫玠传》及《世说新语》等都有记载,似乎是古人最「 ”暴力”的追星事件,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关键是这个影响是粉丝们自己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不说这是一段佳话,只说是亘古奇闻,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 粉丝之异,写作的写 一旦喜欢上了某个大KOL,不免就想对他或她表明,或者像某位二哥一样对徐明星有一番别样的表白,总之想让人家知道还有您这么一位他的死忠,于是粉丝脑袋一热,会洋洋洒洒写几万字,甚至要洒点青春和热血来写一封血书!但是太史叨叨令觉得,这些血捐献了会不会更好?人家明星拿着你一封这样血呼啦擦的信,不觉得瘆得慌? 要表达敬意,古人有更曼妙的方式。 苏轼那年刚满23岁,进京路过屈原庙。他含泪祭扫之后,满怀的敬仰之情都寄托在一篇《屈原庙赋》里: 「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他写道:「 ”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追求完美吗?你难道不能选择保全生命,远离灾祸吗?可你还是一心一意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在我心中,你才是一个真正高尚贤良的君子。” 文章里有崇拜,更有灵魂的相契和交流。 有人会说,你以为人人都是苏东坡咩?不会写作的人怎么办?别急,杜甫有一位真正「 ”脑残级”的粉丝,为了学他写诗,这位粉丝的做法也算是惊世骇俗了。 他是唐代中后期诗人张籍,在诗坛上也是一位人物,太史叨叨令能记得的他的名诗应该是《秋思》: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虽然是韩愈的大弟子,却是杜甫的超级粉丝。据冯贽《云仙杂记》记载:「 ”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这位兄台因为太痴迷,竟然把杜甫的诗卷烧掉,再把纸灰拌上蜂蜜,然后就拿勺子开吃了!他的理由是:「 ”吃了杜甫的诗,就能写出和他一样的好诗了!” 本来已经写得一手好诗,还要这么「 ”精益求精”,张籍的做法并不让人觉得呆傻,倒有几分可爱。 粉丝之异,自残的残 当年杰克逊去世时,曾经有12名粉丝自杀;张国荣去世,也曾经有一位小粉丝为此辍学自闭了三年;还有一些粉丝因为有黑粉就气冲牛斗,要割腕表达抗争! 有人曾经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挣着三千块钱,每天心疼着那个挣三个亿的人,怕他受凉,怕他受热,怕他受气。有那个时间,心疼一下自己不好吗? 在唐代,有个叫李洞的诗人,他是贾岛的铁粉。 他把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缀到自己的头巾上,手里经常持着一串念珠,当然不是为了盘的,那是专为贾岛祈福用的!每当他听说有人也喜欢贾岛,就大喜过望,引为知己,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给人家叮咛再三:「 ”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意思是要把贾岛的诗像佛经一样看待,得焚香礼拜。 是稍有点病态吗?也许有一点,但是人家不伤人不伤己,尤其是为贾岛祈福的举动让人感动。 在唐代,还有一个追白居易到了疯魔程度的人。 此人乃荆州人氏,姓葛名清,单纯为了表达对白居易诗作的喜爱,他「 ”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舍人”,是因白居易做过「 ”中书舍人”的官,正四品,官阶虽然不算太高,但是皇帝的近臣,首席大秘。 据《酉阳杂俎》记载,这个从脖子以下全身纹满了白居易诗歌的葛清,也有个大心脏。他经常袒胸裸臂,把白诗露出来,于街头且行且歌。人们见了,都称他为「 ”白舍人行诗图”。追星追到如此「 ”袒荡”的境界,千古一人矣。 被人如此追崇的白居易也没有头大得找不着北,他本人倒是李商隐的粉丝,呵呵!这个粉丝也有「 ”自残”的倾向。《唐才子传》里记载,白居易晚年非常推崇李商隐,他说:「 ”我死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 白居易846年仙逝,同年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他也不客气,这个儿子就取名叫「 ”白老”。小「 ”白老”的大名叫李衮师,也能写诗。 说到取名,也是一个对自己的偶像表达敬意的方式,比如司马长卿追慕蔺相如,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左宗棠追慕诸葛亮,就自称是「 ”今亮”、「 ”小亮”。 高级的「 ”追星”,是对偶像的真正致敬。当然致敬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是真正表爱意的,虽然有时也有些自贱的感觉,但只要是真性情,就不那么奇葩。 粉丝之异,独行的行 明星是真爱,那就不容别人说三道四,甚至有人还护短,与黑粉不共戴天。古人里也真有这样的。 乾隆五十五年的状元石韫玉极崇拜朱熹,见不得有人诋毁偶像。某天读宋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发现里面居然有吐槽诋毁朱熹的内容。他登时大怒,发狠要买下全城所有的《四朝闻见录》统统毁掉,可是手头又没那么多钱,只好拉过老婆,把她头上身上的首饰都撸下来,先去当了换钱。然后他把全城搜来的共三百四十多本《四朝闻见录》,放一把大火给烧了! 追星追得这么憨直,与黑粉隔代战斗,石韫玉也算是一枚极致的粉丝了。 那在古代就没有追星追得离经叛道的粉丝?当然也有。 苏轼就曾经遇到过让他都有点招架不住的女粉丝。话说他在杭州任职时,这一天和朋友正在西湖上泛舟喝酒。有一位年过三十的女子突然发现了他,这女子实在太仰慕苏轼了,今天竟然撞上了一个活的!岂能放过?于是她不顾公婆的拦阻,只身雇船前来拜谒苏轼,要为他弹筝,还要向他求诗。 饶是他苏轼潇洒倜傥,这位女粉丝还是让他太尬了。那是个讲究「 ”妇道”与「 ”妇德”的年代,他知道这位「 ”私行”女粉丝付出了多大的勇气,可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不伤她的面子…… 曾经提过一个词叫文人相重,在头条上得到不少朋友的肯定。在古代,文人之间曾经有一句追星的特殊句式:「 ”愿为xx门下走狗。”比如郑板桥就曾经治印一方,上书「 ”青藤门下走狗”,「 ”青藤”指的是明代画家徐渭,诗画均登峰造极。郑板桥的这格调甚至超出了张爱玲所说的把自己一直低到尘埃里,可见其崇拜之深,倾慕之烈。 齐白石也是徐渭的狂热追崇者,他说「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意思是要能给「 ”青藤”当个书童,也是生平快事。齐白石后来又作诗: 「 ”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前面说的都是粉丝追星的状态,要从明星的角度来说,被人狂追兴许是一种很爽很爽的感觉。但这一点上大家都有共识,都低调,一直也没有哪个明星敢表达一下自己被追的得意心情,因为怕被人说是中山狼吧? 也有例外,那谁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呢? 还是风流不羁的苏轼哟。 那年,苏轼从岭南流放归来,到了毗陵,就是今天的常州,「 ”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天气大热,他头戴着便帽,穿着件背心,很随意的休闲装。但是在运河两岸上,「 ”千万人随观之”,粉丝们顶着烈日追着他的船行走,他受人爱戴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苏轼倒也一点也不装蒜,顾坐客曰:「 ”莫看杀轼否?” 苏子拿当年的卫玠开了一个玩笑,其活脱自在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 太史叨叨令不是个盲目的复古崇古主义者,但在追星这点上,现代人追的是浮华和脂粉气,古代人追的是文化和精神气,所以,叨叨令有点看不上现代人的追星。 如是而已,如有言语冲犯,叨叨令在此唱个肥喏,请恕罪则个。 参考书籍:《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云仙杂记》、《宋史》、《酉阳杂俎》、《晋书》、《世说新语》、《云仙散录》《邵氏闻见后录》等

沈与求,字必先,湖州德清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以御史张守荐,召对,除监察御史。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上乃行其言,除殿中侍御史。

上在会稽,或劝幸饶、信,有急则入闽。与求以为今日根本正在江、浙,宜进都建康,以图恢复。论范宗尹年少为相,恐误国事。上不悦,以直龙图阁知台州。宗尹罢,召还,再除侍御史。

时军储窘乏,措置诸镇屯田,与求取古今屯田利害,为《集议》二卷上之,诏付户部看详。江西安抚、知江州朱胜非未至,而马进寇江州陷之,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胜非罢去。时方多事,百司稽违,与求援元丰旧制,请许台谏官弹奏,上从之。与求再居言路,或疑凡范宗尹所引用者,将悉论出之。与求曰:“近世朋党成风,人才不问贤否,皆视宰相出处为进退。今当别人才邪正而言之,岂可谓一时所用皆不贤哉?”人服其言。

吕颐浩再相,御营统制辛永宗、枢密富直柔、右司谏韩璜屡言其短。与求劾直柔附会永宗兄弟,为致身之资。上遂出永宗,而璜、直柔亦相继罢黜。

迁御史中丞。时禁卫寡弱,诸将各拥重兵,与求言:“汉有南北军,唐用府兵,彼此相维,使无偏重之势。今兵权不在朝廷,虽有枢密院及三省兵房、尚书兵部,但行文字而已。愿诏大臣益修兵政,助成中兴之势。”浙西安抚刘光世来朝,以缯帛、方物为献,上已分乞六宫,与求奏:“今为何时而有此。”时已暮,疏入,上命追取斥还。内侍冯益请别置御马院,自领其事,又擅穿皇城便门。与求劾益专恣,请治其罪。

谍报刘豫在淮阳造舟,议者多欲于明州向头设备。与求言:“使贼舟至此,则入吾腹心之地。臣闻海舟自京东入浙,必由泰州石港、通州料角崇明镇等处,次至平江南北洋,次至秀州金山,次至向头。又闻料角水势湍险,必得沙上水手方能转运。宜于石港、料角等处拘收水手,优给钱粮而存养之,以备缓急。”

两浙转运副使徐康国自温州进发宣和间所制间金、销金屏障什物,与求奏曰:“陛下俭侔大禹,今康国欲以微物累盛德,乞斥而焚之,仍显黜康国。”从之。与求历御史三院,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其言切直,自敌己已下有不能堪者。上时有所训敕,每曰:“汝不识沈中丞邪?”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遂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引疾丐祠许之。

四年,出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金人将入寇,上谕辅臣曰:“朕当亲总六军。”与求赞之曰:“今日亲征,皆由圣断。”上意决亲征,书《车攻诗》以赐。上曰:“朕以二圣在远,屈己通和。今豫逆乱如此,安可复忍?”与求曰:“和亲乃金人屡试之策,不足信也。”因奏:“诸将分屯江岸,而敌人往来淮甸,当遣岳飞自上流取间道乘虚击之,彼必有反顾之忧。”上曰:“当如此措置。”

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时张浚视师江上,以行府为名,言知泰州邵彪及具营田利害事,乞送尚书省。有旨从之。与求不能平,曰:“三省、枢密院乃奉行行府文书邪?”六年,张浚复欲出视师,不告之同列。及得旨,乃退而叹曰:“此大事也,吾不与闻,何以居位?”遂丐祠,罢,出知明州。

七年,上在平江,召见,除同知枢密院事;从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薨,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忠敏。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候。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贼董青、越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间,敌疑,宵遁。密乃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劳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观使奉朝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淮,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彻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刘子羽,字彦修,建之崇安人,资政殿学士韐之长子也。宣和末,韐帅浙东,子羽以主管机宜文字佐其父。破睦贼,入主太府、太仆簿,迁卫尉丞。韐守真定,子羽辟从。会金人入,父子相誓死守,金人不能拔而去,由是知名。除直秘阁。京城不守,韐死之,既免丧,除秘阁修撰、知池州。

 以书抵宰相,论天下兵势,当以秦、陇为根本。改集英殿修撰、知秦州。未行,召赴行在,除枢密院检详文字。

 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子羽密谋诛之。一日,命张俊以千兵渡江,若备他盗者,使皆甲而来。因召俊、琼及刘光世赴都堂议事,为设饮食,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子羽坐庑下,恐琼觉,取黄纸趋前,举以麾琼曰:"下,有敕,将军可诣大理置对。"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光世出抚其众,数琼在围城中附金人迫二帝出狩状。且曰:"所诛止琼尔,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众皆投刃曰:"诺。"有旨分隶御营五军,顷刻而定。琼竟伏诛。浚以此奇其材。

 浚宣抚川、陕,辟子羽参议军事。至秦州,立幕府,节度五路诸将,规以五年而后出师。明年,除徽猷阁待制。金人窥江、淮急,浚念禁卫寡弱,计所以分挠其兵势者,遂合五路之兵以进。子羽以非本计,争之。浚曰:"吾宁不知此顾今东南之事方急,不得不为是耳。"遂北至富平,与金人遇,战不利。金人乘胜而前,宣抚司退保兴州,人情大震。

 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者,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斩也!四川全盛,敌欲入寇久矣,直以川口有铁山、栈道之险,未敢遽窥耳。今不坚守,纵使深入,而吾僻处夔、峡,遂与关中声援不相闻,进退失计,悔将何及。今幸敌方肆掠,未逼近郡。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犹或可以补前愆而赎后咎,奈何乃为此言乎"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诸亡将闻命大喜,悉以其众来会。子羽命吴玠栅和尚原,守大散关,而分兵悉守诸险塞。金人知有备,引去。

 明年,金人复聚兵来攻,再为玠所败。浚移治阆州,子羽请独留河池,调护诸将,以通内外声援,浚许之。明年,玠以秦凤经略使戍河池,王彦以金、均、房镇抚使戍金州。二镇皆饥,兴元帅臣闭籴,二镇病之。玠、彦皆愿得子羽守汉中,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子羽至汉中,通商输粟,二镇遂安。除宝文阁直学士。

 是冬,金人犯金州。三年正月,王彦失守,退保石泉。子羽亟移兵守饶风岭,驰告玠。玠大惊,即越境而东,日夜驰三百里至饶风,列营拒守。金人悉力仰攻,死伤山积,更募死士,由间道自祖溪关入,绕出玠后。玠遽邀子羽去,子羽不可,而留玠同守定军山,玠难之,遂西。

 子羽焚兴元,退守三泉县,从兵不满三百,与士卒取草牙、木甲食之,遗玠书诀别。玠时在仙人关,其爱将杨政大呼军门曰:"节使不可负刘待制,不然,政辈亦舍节使去矣。"玠乃间道会子羽,子羽留玠共守三泉。玠曰:"关外蜀之门户,不可轻弃。"复往守仙人关。子羽以潭毒山形斗拔,其上宽平有水,乃筑壁垒,十六日而成。金人已至,距营十数里。子羽据胡床,坐于垒口。诸将泣告曰:"此非待制坐处。"子羽曰:"子羽今日死于此。"敌寻亦引去。

 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撒离曷由斜谷北去,子羽谋邀之于武休,不及,既回凤翔,遣十人持书旗招子羽,子羽尽斩之,而留其一,纵之还,曰:"为我语贼,欲来即来,吾有死尔,何可招也!"先是,子羽预徙梁、洋公私之积,至是,金人深入,馈不继,又腹背为子羽、玠所攻,死伤十五六,疫疠且作,亟遁去。子羽出师掩击,堕溪涧死者不可胜计,余兵不能自拔者,悉降。

 始,金人攻蜀,所选士卒千取百,百取十;战被重铠,登山攻险,每一人前,辄二人推其后,前者死,后者被其甲以进,又死,则又代之,其为必取计如此。浚虽衄师,卒全蜀,子羽之力居多。子羽还兴元。四年,坐富平之役,与浚俱罢。寻为言者所论,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

 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至是,上疏论子羽之功,请纳节赎其罪。诏听子羽自便。明年,复元官,提举江州太平观。

 张浚还朝,议合兵大举,乃请召子羽,令谕旨西帅,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未几,权都督府参议军事,与主管机宜文字熊彦诗同抚谕川、陕。时吴玠屡言军前乏粮,故令子羽见玠谕指,且与都转运使赵开计事,并察边备虚实以闻,时五年冬也。明年秋,与彦诗同还朝。子羽言:"金人未可图,宜益兵屯田,以俟机会。"时张浚以淮西安抚使刘光世骄惰不肃,密奏请罢之,而以其兵属子羽。子羽辞,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

 七年,淮西郦琼叛,张浚罢相。八年,御史常同论子羽十罪,上批出"白州安置"。赵鼎曰:"章疏中论及结吴玠事,今方倚玠,恐不自安。"同疏再上,以散官安置漳州。十一年,枢密使张浚荐子羽复元官,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金人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盖金人以柘皋之败,欲急和也。未几,果遣使议和。复徽猷阁待制。秦桧风谏官论罢之,复提举太平观。

 十六年,卒。子珙,自有传。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翚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

 吕祉,字安老,建州建阳人。宣和初,上舍释褐。建炎二年,为右正言,以论事忤执政,通判明州。

找了很久,在《全宋词》中有一首《蝶恋花·送岳明州》,作者丘崈,应该是写宁波的。 鼓吹东方天欲晓。打彻伊州,梅柳都开了。尽道鄞江春许早,使君未到春先到。 号令只凭花信报。旗垒精明,家世临淮妙。遥想明年元夕好,玉人更著华灯照。 这首词的名称里有明州两字,看来是为了送一位姓岳的官员去明州赴任,所以称他为岳明州,古代有把姓加上地名称呼官员的习惯。 关键是词里有鄞江,鄞江就是流经宁波的甬江,古时候的宁波县治就在鄞县,以后曾称为鄞州,现在宁波市还设鄞州区。 以上分析只是个人见解,但据此还是可以认为这首词是写宁波的。 其他词没找到,很遗憾。

李清照生于北宋末年,小时候家境优越,她父亲有大量的藏书,她小时候就喜欢读各种书,这也为她日后成为千古第一女词人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早亡,她又赶上“靖康之耻”,她的下半生过着颠沛流离、国破家亡、孤苦无依的生活。

李清照年幼时在开封生长,豆蔻年华之际,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由于当时赵明诚尚在求学,夫妻两人并无收入,因此生活过得很清贫,好在二人很恩爱。而之后党政愈演愈烈,牵连到了李清照,原本一对恩爱的夫妻被残忍拆散。

赵明诚的父亲被革职,继而去世。李清照于是和丈夫一起告老还乡,开始乡下的生活。好在李清照和丈夫有共同的爱好,就文学和艺术,二人经常进行探讨的切磋。

后来赵明诚病故,李清照的生活难以为继,温饱都成了问题,于是改嫁 ,可惜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因此导致了又一个悲剧。

扩展资料

1、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

2、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3、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4、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

-李清照

《宫·曜变》

郡府为何会出现在葛家?此事还需从太上皇赵Y的那道口谕说起。

赵Y得知慰恤金未下发到明州,大发雷霆,下旨知合门事赵历诚亲赴明州以表慰问。为了体现宫内对此事的重视,赵历诚到了明州后,先不去拜访靖孝王公赵录,而是径直到了明州郡府衙内。

知合门事大人光临,郡府张大人连忙出来迎接,并恭敬的请赵历诚正厅就坐。

  清照(1084~1155)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生平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创作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从李清照北宋时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境界是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基于对北宋王朝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她提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青今具在",主张吸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宣和三年写于莱州的《感怀》诗,表达了对于官场庸俗生活的厌恶。另外,在早年她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总之,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到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绍兴三年(1133)写的《上枢密韩公诗》,表现了作者对北方的家乡和人民的怀念,并勉励使者充分估计使命的艰劬,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她在绍兴四年写的《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流离迁徙",表现了主张秣马砺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这一时期她创作的很多诗、文都是针对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黄了翁《蓼园词选》),很值得重视。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象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正像彭孙□所说:"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像〔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作品集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百度一搜一堆的这个是我copy的啊,原作者见谅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32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