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2】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2】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第1张

丽 水 学 院

教 案

课 程 名 称: 小学生心理辅导

课 程 代 码: 108022041

授课专业班级:小教061、062本

授 课 教 师: 季 旭 峰

院 别: 教 育 学 院

2008 年 4 月

小学生心理辅导

第四章 第五节 理性情绪疗法

教学目标:了解该理论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会解释该理论中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如理性与非理性、情绪困扰;掌握该理论的治疗方法,能结合例子运用这些方法。 教学重点:辅导步骤,治疗方法的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如你遇到以下情境,你会怎样思考?会对你的情绪产生影响吗?

•情境一:你在逛街,迎面走来了班里的一位同学,你看见他了,想着要与他打招呼,但是那位同学却径直走过去了,没有搭理你。这下你会怎么想?

•情境二:你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考试也总是名列前茅,你的学习情况一直是父母亲的骄傲,但今天语文考试非常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怎么想?

•情境三:寝室有几位同学在聊天,当你走进去的时候,他们便停止各做各的了,这下你会怎么想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便是怎样处理生活中的情绪困扰,这些情绪困扰又是怎么来的,它们有什么特点等等。(先呈现学习的主要章节内容)

二、了解代表人物艾里斯的生平事迹:

出生于美国匹兹堡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亲皆是老实人,不懂得如何照顾、教育子女,所以艾里斯从小就照顾弟妹,且为他们之间的纠纷作协调。他自己兴趣广泛,童年时期想赚钱、成为作家,且坚持不懈地写作,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帮助别人。后意识到自己能辅导他人,于是大学毕业八年后又进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研究临床心理学,开始学习婚姻、家庭与性等领域的方法。1947—1953年一直从事古典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1955年,他把人本的、哲学的及行为的治疗组合成理性情绪疗法,后重命名为认知行为疗法。

艾里斯分析自己性格的缺陷:焦虑、害羞。(转折:一种辅导理论的主要观点、治疗方法总是建立在该理论对人性的基本认识上,所以接着要先了解该理论

的人性观,然后去分析它的辅导方法、辅导过程等内容。)

三、学习理性情绪疗法的人性观:

•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情绪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人具有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

四、理解理性情绪疗法的几个重要概念

1ABC人格理论(请学生说说什么是A,B,C,分别代表什么?)

2理性与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是客观的,会导致对事件产生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非理性信念是不客观的,会导致人们对所遭受的事情错误而极端化的思考方式和带来不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特点:糟糕可怕;不能忍受;过度概括化;自我贬低。(教师举例说明,增加知识的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情绪困扰:是非理性信念导致的。非理性信念是怎样形成的?--学习;自创。(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

五、理性情绪疗法的辅导方法

1辅导目标:(可以先请学生说说情绪困扰问题的目标,可以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首先尽量减少来访者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或潜伏倾向,进而协助来访者培养一种更实际、更宽大和合理的生活哲学;

其次,减低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和别人的倾向,教导来访者有效处理未来的困难。

2辅导员的角色:辅导者比较主动,甚至是去“教导”来访者,完全是一种教

育者的角色。同时也强调对来访者的接纳。

3辅导步骤:

(1)教导来访者理解abc理论;

(2)界定非理性信念,要求来访者面对;

(3)向来访者挑战,要求他为自己的信念辩护,证实其真实性;

(4)向来访者显示哪些信念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合理的是荒谬的,让他明白哪些想法是无谓的,只会徒增个人的烦恼;

(5)协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合理的信念取代原来的;

(6)教导来访者如何做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思考,以期他今后可以减少不合理信念和不合逻辑的推理和演绎。

4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包括质疑式与夸张式,最后让来访者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很荒谬,是不可取的。(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这一方法。)

(2)合理想象技术:进入某一情境中体验在这情境下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而后帮助他改变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会适当的情绪。体会思维与情绪的关系。

(3)认知家庭作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六、运用并总结:请同学扮演咨询者与来访者进入以下情境,并学着用所学方法进行辅导。

•案例一:一女生来到咨询室,向你诉说烦恼,在谈话中她反复提到自己的相貌难看,她说:“我又矮又胖,皮肤又不白,真是难看死了,没人会喜欢我的。”

总结: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及学习效果,评价该理论在生活中的作用。

七、家庭作业: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绪困扰时能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中的辩论技巧来帮助自己与他人。

  抑郁是精神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非常普遍和严重的消沉,包括无价值感及一些躯体活动的困扰,如睡眠障碍,兴趣丧失,无法体验快乐,且症状持续两个星期以上。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个人生活不如意等原因,也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往往形成错误的认知,如觉得自己无能、人情淡泊等。有些人性格比较内向,难以得到适当的帮助和专业的咨询,就会在一些生活事件和困难的引发下,导致抑郁症。

一、形成因素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接触到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初中化学教师小刘。小刘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学到初中,小刘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高考时由于紧张,只考取了本省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从此,觉得不好意思见高中同学,大学三年很少外出,经常一个人在化学实验室里。大学期间,同学和老师很少见过他笑。工作后,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上课很认真,但由于不苟言笑,师生感情不融洽,除了上课、做实验,平时大部分时间待在宿舍,很少与人交往。同年,学校来了一位女英语教师,人长得很漂亮,与他还是高中同学。加上一块儿在食堂吃饭的缘故,二人接触较多,发展成了恋人,他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工作表现积极,与人交往增多,渐见笑容。但好景不长,学校调整人事,女教师调入县城另一所中学,同时,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他患有乙肝。女朋友虽然没有表示什么,但她父母与兄弟希望他们分手。在这期间,他们除了电话联系外,很少见面。由于师生关系不太好,他的教学成绩不很理想,再加上学校公布将实行聘任制,未聘上的可能离岗或下岗,小刘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症状。

二、主要症状

首先,躯体症状,小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他自述睡眠质量极差,晚上难以入睡,一个晚上感觉只睡了二到三个小时,睡着了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一有动静,就会醒来,醒来后很困,但又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身体抵抗力也差,感冒持续两个星期了。

其次,情绪非常低沉,觉得整个世界是灰暗的,一天到晚唉声叹气,觉得什么人都与他过不去,什么事都不顺心,觉得自己的前程与爱情都完了。对家人、朋友态度冷漠,小刘父母来学校看他,他打了一声招呼,就不理不睬,呆呆地坐着。甚至表现了退化行为,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他突然躺在地上,放声大哭。

在小刘的哥哥的陪同下,他们来向我求助,根据他们的叙述,我让他完成了贝克(Beck)抑郁问卷,他的得分高达34分(如果得分在21分以上即为重度抑郁症)。小刘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打算。单独询问他哥哥时,他哥哥说小刘表现奇怪,将银行卡密码等全告知他,对以前爱好的活动全无兴趣,口口声声说他活不久。根据他表现的症状与其亲人的叙述,可以断定小刘患了抑郁症。

三、辅导方案

为了改变小刘的困扰,我决定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帮助。首先,提供社会支持,由他哥哥陪他一段时间,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因小刘觉得自己活不长,冬天来了,过冬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买,我建议他哥哥陪他准备这些物品,帮他收拾房子,将卧室布置得温馨、漂亮。同时,我联系他的亲人、朋友,让他们多与他相处、交谈,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与他女朋友交流,了解到他的女朋友没有打算终止恋人关系,家人的反对她不会在意,我要求她多与小刘联系,并向小刘表明立场,让小刘减少这方面的顾虑。

其次,减轻小刘的躯体症状。要求小刘按医生的处方服药。小刘认为抗抑郁药副作用太大,只服用了一天,即停止了。为了改善睡眠,小刘服用了两个星期的安神补脑类的中药。同时我为他提供一些有关乙肝的资料,告诉他,携带乙肝并不可怕,怕的是悲观和不好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乱用药。建议他临睡前围着操场慢跑几圈;睡觉前可以试着用一些方法放松,如深呼吸、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等。

再次,运用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因为人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如,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而不是认为只是自己考试考得不好。这种认知影响了行为,则在其他活动中也会自动带上不行的帽子。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这种认知,从而改变人的行为,这样他会在其他活动中积极参与)对其进行帮助。在完全了解其症状后,我与他建立了信任与友好的关系,通过提供上述的一些策略,减轻了他的一些躯体症状。经过他与家人的同意,我们引入了认知疗法。帮他找出一些主要的自动性思维(自动性思维是指“插在外界事件和个体对它们的情感反应之间的想法”)。如小刘形成了“做人很失败”的自动性思维,许多事情的发生都可以引发这种想法,高考没有考好、工作没有搞出成绩、女朋友工作调动等事件,都会使他自动产生这种想法,而他自己又难以注意到。其实人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但有自动思维的人不是对某事作出评价,而是扩大化,从而产生极严重的失败感。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他的经历,并通过质疑的方式来解释他的这种自动性思维,如,“你们校长是否正式通知你不胜任教学工作?”“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你知道学生对你的评价吗?”“你见过多少新教师刚开始工作就成为教学能手”……

再有,给小刘布置“家庭作业”,让他记录每天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包括引发这些情绪的事件,其中的自动性思维是什么,理性的反应应该是什么,对自动想法进行评价。如他记述:一天早上,他的同事骑摩托车路过,没有和他打招呼,他就产生了同事很冷漠的自动思维,但记下之后,他明白这是一种自动思维,理性的反应应该是他穿新衣服,人家没有认出。中午时,果然那位教师问他新衣服哪里买的,说他穿着新衣服人都变了。这就否定了他先前的自动思维,也就否定了早上失望的情绪。在否定了自动思维后,我又启发他建立一些合理信念,并在工作、生活中运用与检验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如,关心他的人有很多;爱人不会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而离去;喜爱教师这份工作;多与同学交流,向老教师学习,教学工作会搞好等。

四、效果

两个月后,他逐渐有所改变,身体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不再担心携带乙肝病毒会死亡与不能结婚,白天有足够的精力工作。经过与同事、朋友交谈,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也融洽多了,生活不再那么悲观。改变了以前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一有机会就参加学生的活动,放学后与学生一起打篮球,和学生一起外出旅游。师生之间接触增多后,他的学生上课更认真,也逐渐喜欢上了他的课,期末考试总体排名前几名。与女朋友的交往也正常化,平时通过书信或网络联系,周末互相往来。半年后,两人举办了结婚典礼,此时,他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更加健康。小刘以前的自信与好学等品质重新出现,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县和镇教育部门的表彰,被学校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五、建议

首先,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中学教师一般都实行坐班制,整天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如果平常也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常会导致肩周炎、颈椎病、肥胖症等疾病,进而引发更多的压力与焦虑,从而导致情绪低沉,发展到抑郁。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身体抵抗力。

其次,教师要对人际关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社会支持是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每个教师都不是孤立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自己还有家人、朋友的支持,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同时,把与学生相处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体会师生互相理解、学生成绩提高带来的幸福感。有些事情处理不好或由于工作心情烦闷时,可以找知心的同事聊一聊,倾诉心中的不快,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教师要了解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看事情多看到它的积极方面,追求的理想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正确认识自身的病痛,定期做体检;感觉紧张时可以尝试放松的方法,如,安静地坐在一个舒服的地方,闭上双眼,让全身肌肉充分放松,集中注意呼吸,呼气时轻轻地对自己说“1”,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放松(呼吸)保持自然的节奏。排除其他杂念或忽视杂念,继续重复数字“1”。

最后,教师不妨多一些“幽默”。紧张的教学后,可以大声呼喊“解放了”,让自己轻快一下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学院教育行政管理系 湖南省新化县第2中学)

嫉妒并不是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一个简单的反应,尽管我们视它是如此“自然”;的确,即便周围环境不认可这一情感时,人们还是常常感到嫉妒。

嫉妒的典型情境当然是在为爱争风吃醋时。你可能会想,我会把这归到俄狄浦斯情结,并说所有的嫉妒源于童年期最早的性竞争经历。你是对的。

但这并不是充分的解释。我们多多少少在后来的生活中重复着童年期的经历;但是即便是在这一方面每个个体也是不同的,而且我们不会只是为了重复的乐趣而去重复这些早年经历。当我们重复时。理由总是一致的,我们用了在最初的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因为尽管我们长大,年纪增长,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就嫉妒是对丧失或者丧失的危险而产生的仇恨和攻击性反应而言。它是简单而原始的,且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嫉妒里面有一个特别点,那就是总是伴随着它的羞辱感。这是由于它伤害了个体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嫉妒的人并不是总能意识到丧失了自信心。如果你细想一下,你会看到他越是狂怒,越是有攻击性,他就越少感觉到受羞辱;反之亦然,他越是不那么有攻击性,不那么生气,他就越觉得悲惨,无精打采。嫉妒的人不可避免地感到受羞辱和自卑,而且不那么能够被意识到的是,他们感到没有价值、沮丧和内疚。

对此的解释是,如果他没有被爱,或者认为他没有被爱。这在无意识中对他意味着,他是不值得爱的。他是令人讨厌的、充满了仇恨。他在意识或无意识中觉得,因为他对她而言不够好,所以他被他所爱的人抛弃或者忽视了。不值得爱的想法激起了他的抑郁和面临危险的无助感,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嫉妒是那么痛楚,那么折磨人,而我们试图通过谴责和憎恨其他人来缓解这种痛苦。在最早的童年期我们意识到了依赖以及依赖的种种危险,这时候,就像在童年期一样,车轮重新滚动,投射也立即启动。邪恶和破坏性都在竞争者身上,他是被谴责的,嫉妒者可以毫无顾忌地仇恨他而不必感到内疚。

可能我们在童年期需要把我们愤怒的危险、痛苦状态投射到我们之外的其他人身上,并把这与其他人认同起来;而我们自己只认同那些良好的状态,这种需要是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的一个主要刺激因素。换句话说,我们对外部世界和他人的兴趣在根本上是建立在我们对他们的需求之上;我们为了两个目的需要他们。一个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从他们那里获得满足,满足我们自我保存和愉悦的需要。我们需要他们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恨他们,这样我们就能够把自己的种种坏、恶劣及其危险,驱除出去并释放在他们身上。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感到嫉妒的原因。当有人——无意识地——感到自己缺乏爱和良善,并害怕他的爱侣会发现他这方面的匮乏。或者这种匮乏会伤害她时。他开始感到嫉妒,而且不去看伴侣对他的爱也缺乏了,这样他就可以不在自己身上也看到这一点,就能够在竞争者身上,而不是在自己身上看到种种的邪恶和不道德。

顺便说一下,“你不爱我”这一谴责是每对爱侣争吵的主题,也是年轻夫妇们稳定下来前常常要过的一道槛。那种悲惨、内疚感。在懊悔和泪水中进行的补偿。以及最后达成的谅解,所有这一切清楚地显示了,无意识中自己是不值得爱的、是无价值的,这种感觉启动了这一常见的吵架进程的进行。

在男人的内心世界中,所爱的女人或者她的爱是他自身价值的保证,是他的安全的保障。当一个男人失去他所爱的女人,或者认为他将失去她时,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失去了她的爱或者丧失了对她的占有,他自身的价值、他的安全感也丧失了。他的价值对他而言可以是力气、智力、性能力、美德、财富等等大量的仁慈、美好的象征。这在每个个体上可各不相同,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它们都代表了每个人所选择的保障,他可以靠自己的这些品质来平衡和防御来自内心的邪恶力量的危险。性伴侣——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是在稳定的婚姻关系中,伴侣双方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认可和保证。保证我们内心的善良战胜了邪恶,这是我们一直追寻的,也是我们心灵平静的基石。

单从这一观点来考察文明生活中的婚姻是很有趣的。当男人和女人决定走进婚姻殿堂时,寻求自身价值的保障这一因素在决定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与此相比,爱和性的欲望在促成婚姻中起的作用又是多少如果没有对此进行精神分析的话,就难以评估这些不同的因素在更为正常的人群中的作用。真正的爱是两个因素融合在一起并且难解难分的状态。在这当中,祥和之心与幸福源于个体本身充满了爱,能够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求。成熟的爱对伴侣双方都是一种双重的保障。伴侣的爱,加上自身的爱,使得爱与幸福加倍了,那么对痛苦、破坏性和内在匮乏的防御、保障也加倍了;而且,通过满足双方的性需求,每个人把对方的性欲望从一种潜在的痛苦和破坏性之源转化成为完全的愉悦和幸福之源。

通过这种在爱中的伴侣关系,和谐统一的生的本能——自我保存和性——得到了满足;防御破坏性冲动、丧失的危险,孤独和无助的安全保障也增加了。由此人们达成了一个带着最少量的贫乏和攻击性,洋溢着欢乐的良性循环,依赖的优势也在此发挥到极致。而且人们还在安全中获得相当的愉悦,也能把攻击性用在建设性的形式上。当太多的投射带来强烈的焦虑和对人的不信任时,婚姻中的依赖将带来恐惧和憎恨的升级,这会破坏所有良性循环的可能性,并再次建立起一个贪婪、挫折和破坏瓦解的恶性循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44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