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第1张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一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七年级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总评

本卷参照中考题型,由三部分组成,共25道小题,第一部分分积累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古诗鉴赏、文言阅读、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第三部分作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该套试题总体来说能够以《课标》和《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突破了教材版本的限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面向语文教学实际,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 第7题以“”第15题以“你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第20题以“大自然中海油许多奇妙的动植物,请举出一例”第24题以“读完选完后,你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这三道题都是引导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考情分析及反思: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1、2题),成语使用(3题),标点使用(4题),病句辨析(5题),课内默写(6题),写宣传语和应用文(第7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4%。

1、2题主要考察字音字形。学生回答第1题

(1)用音序法查“拙”,应查音序时。30%同学都写错了,因为学生没弄清音序的定义,好多同学写成zh,所以这一个题失分较多。

(2)中从选文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好多同学涟漪的“漪”没有找出来,因为这个字是在引号里边,很多同学都没注意,没想到引用的也会出现错误,失分较多。第2题多音字辨别,70%的同学都回答错了,这是基础题里失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很多同学不知道“省”是个多音字。

3题主要考察成语使用。得分率较高,有的同学失分是因为没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有些同学看成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了。D项当中“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放在D项当中与句意不符。

4题考察标点使用。这个标点题有一定难度,失分较严重,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很多同学选择C项,是因为忽略了一个知识点,书名号之间的并列不用顿号。A项考察的是问号的位置,D项考察的是顿号的使用,这两个选项相对于C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所以只有几个同学选A、D。

5题考察病句分析。试题较简单,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目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考察的是句式杂糅。C项考察的是成分残缺,“通过”“可以”一起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D项考察的是一面两面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来。

6题考察的是课内默写。得分率在99%,只要个别同学把“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一湾浅浅的海峡”的“湾”字写错了。第7题因为考前带着学生练过,得分率较高。

(三)教学反思

1、重视平时字音、字形及成语积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夯实字音、字形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狠抓基础教学。

2、课内默写,注意易错字,平时讲课时把易错字勾画出了,让学生多写多练加深印象。

3、注重积累、重视迁移。平时讲课文的时间多参进标点、病句的讲解。让学生多接触,避免让学生感到讲过的知识点很陌生或者记忆模糊,考试时候拿不准导致做错题。

4、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关注应用文。

古诗鉴赏

(一)整体情况

古诗鉴赏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杜甫的古诗《春望》。在这部分里考查到了词语理解、写作背景、诗眼以及思想感情方面的知识点。此部分试题满分5分,共3道题。

(二)回答情况及分析

此部分的得分率为8523%。

1、第8题考查颈联中“烽火”一词的理解,分值1分。“烽火”在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指“战争”或“战火”,98%以上的同学此题得分,不属于难点。

2、第9题考查此诗的写作背景,属于文学常识题,分值1分。此诗的写作背景为“安史之乱”。大部分同对于此题都能答对,错误原因在于书写“史”字以及记错事件。

3、第10题考查诗眼及思想感情,分值3分。统领前四句的字是“望”,对于这个字的考查有一半同学丢分,原因在于没有审清题,把统领前四句的字与统领全诗的“破”字弄混淆了。此诗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99%以上的同学都能得分。

(三)教学反思

1、继续夯实基础,熟记熟背:避免因书写错误或固定知识点丢分;

2、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赏析能力,遇到相似知识点学会辨析。

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整体情况。课内文言文是《河中石兽》,课外文言文是《刻舟求剑》。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解释词义(11题),虚词“之”的用法(12题),翻译句子(13题),课外文言文蕴含的成语(14题),简答题(15题)

(二)回答情况及原因。本题的得分率大约为86%。

学生回答地11题(1)“圮”(2)“啮”(3)“但”的解释时。95%以上的同学均能答对,因为这三个词是课内实词,老师们反复强调过的重点词语。而地(4)

小题“涉”字的解释,虽然是课外文言文实词解释,但是,结合语境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正确。

12题主要考察“之”的用法。“之”的用法,是我们这册书的重点虚词,它主要有这几种用法:①助词“的”②代词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音节助词。本题中,ABC选项“之”均指代词,只有D是助词“的”的意思。

13题句子翻译。(1)是课内翻译。遂:于是。溯流:逆这河流。上:到上游。所以这句话翻译为:于是反而逆着河流到了上游去了。(2)课外文言文翻译。吾剑:我的剑。所:地方。所以这句话翻译为: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翻译句子主要掌握其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即可。第一句为课内翻译,大部分同学回答很准确,但是课外文言文相对有些难度,有部分同学“所”不会翻译。

15题得到的启示,在《刻舟求剑》这个小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觉得一切都是静止的,他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部分同学受《河中石兽》影响,认为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可以看出,有些同学不善于思考,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反思

1、平日教学中词句翻译检查一定要抓落实。加强书面练习,规范汉字书写并注重改错。

2、重视汉语语法知识教学,为文言文语法现象的学习积累打好坚实基础。

3、注重积累 重视迁移。注意用课内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说明文阅读

该文考查了一篇事物说明文《奇妙的唾液》本题得分率大约9135%

16该题考查学生信息提炼和概括能力,本题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提炼信息准确度不够,对段落中心句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强提高学生提炼关键句的能力。

17该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这是说明文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该题得分率较高,部分同学对说明方法的作用概括不准,今后应加大对该类试题的训练,确保百分百得分率。

18该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通过删去类试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得分率较高,今后还应巩固该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确保不失分。

19该题侧重考查学生应用说明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分率较高。学生能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记叙文阅读

该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本题得分率大概是7726%

21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该题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全面,今后应该在对文本理解方面加强练习。

22该题考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这是记叙文中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题得分率较高。绝大多数同学可以准确判断区分描写方法,个别人在表达效果上丢分,主要原因是对句子意思理解不够。

23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本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欠缺答题技巧,缺乏答题联系主旨的意识 ,对文章提示性语言把握不准。今后应加大该类试题的练习。

作文分析

本次是以“一个——的瞬间”为题的半命题作文,作文有一定审题障碍。 与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写记叙文。反映出的问题有:

① 题目没有新意,三分之一的学生以《一个感动的瞬间》为题,一部分以《一个精彩的瞬间》为题,一部分学生以《一个美丽的瞬间》为题,一部分学生以《一个难忘的瞬间》为题。好题目有《一个回眸的瞬间》、《一个花开的瞬间》、《一个破茧成蝶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瞬间》等。

② 写记叙文的学生以有真情实感胜出。如20班杨天姿同学以“瞬间成长”立意,选材“学校跑操中自己如何战胜自己”脱颖而出。

③ 跑题作文,因为审题不清,写成三个瞬间的,套写但不点题、不扣题等。 ④ 字数不够,卷面过于潦草。

三、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基本情况:此次参考学生440名,优秀人数296人,优秀率6727%,及格人数438人,及格率9955%,平均分967分,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班统计见下表:

四、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

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应用文要作必要的指导。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 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4加强文言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正确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

总之,我们七年级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二

一、成绩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实考人数46人,总分2626分,平均分5708分,及格人数20人,及格率为43%。优秀人数5人,优秀率为10%;低分人数5人,低分率为10%。

二、试卷分析及改进建议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遵循常规,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考察知识为九年级上册全册,其中语文知识积累部分考察范围是全一册,阅读部分考的是第五单元。试卷难中易程度分数分布比为,31:17:2。62分的基础分也不全在课内,还有2分的运用在里面。

试卷总体上偏难。基于学生基础偏差的学情,建议缩小试卷中间难度的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基础的考察,在考察学生基础的时候适当缩小课文注释的分值。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2小题是基础题,学生得分率也偏高,平时的抄写与听写是得分的原因。3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失分率较高,因为记不得上课时所讲的成语意思,只停留在识记层次,达不到理解层次。4、5小题虽属简单,却失分率较高,因为选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由于熟悉程度不同,6小题中课内的得分较多,课外的失分较多。8小题属于中间难度,但学生平时缺乏积累,所以失分较多。7、9小题是运用型题,学生容易得分,但满分较少,说明能力达不到运用。10、11、12小题是上课时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背诵不了,导致失分。11小题是基础,但学生对课文注释,老师讲的字词不熟悉,所示失分率较高。13小题极为容易,但学生任然丢分,说明在平时读书,做试卷的时候缺乏思考,不懂脑筋。14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缺乏积累,难得满分。15、16、17、18小题学生得分率不高,原因是一看到课外的就没底,觉得不熟悉,缺乏运用语文的能力。19小题属于中间难度,,学生失分较多。20小题学生不能全部得分,因为不会把“史册”的书面意思写在答案里。21小题中的修辞手法,学生不陌生,但是却混淆了,拿不准。22小题虽是课外,但容易找到,学生理解力不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23题需要理解,课学生做不到。最后的作文题虽然让学生有话可说,恰逢期末,新年,的确“又是一个新起点”。但第二个半命题作文,学生不会补充命题,并将补充完整的命题搬到后面,导致题目上就失分。本次作文平均分只有12分,不到总分的三分之一。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巩固,复习基础知识方面需要加强。尤其抓背诵、默写,课文注释,出处。争取基础知识积累不丢或者少丢分。

2、加大课外阅读、练习的训练。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大量丢分的情况,找一些练习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心思想的总结,文中反复出现的话语分析等问题。

3、加强写作训练。针对学生在半命题作文中反复出错,不会选题目的情况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半命题作文的水平。加强人物、事件的针对性训练,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定时检查,不论长短,但得有完整的事件或者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语文试卷分析500字篇三

春季的期末质量检测已经顺利的结束了,我仅代表实验学校七年级就本次的七年级语文试卷做一点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套试卷,紧扣新大纲,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的积累、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不仅立足课内,还向课外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指导老师的语文教学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试卷的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计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古诗默写、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修辞的判断和使用,病句的修改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阅读,共计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的能力。两篇现代文风格迥异,莫言的《大风》沉郁凝练,后一篇《生命的掌声》亲切励志,文言文的阅读是两篇主题相似的文章的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的考查,既在老师的意料之内,但考试的题目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显示了出题者的高超艺术。

第三部分是作文,共计40分。《这一年,最让我铭记的————》这一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又有具体的规定,例如文体要是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得分率在17分左右。古诗文的默写学生没有多大的问题,看拼音写词语和给生字的注音学生的失分率比较的低,第六小题的词语填空,由于不是选词填空,所以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所填的词语只要符合语境就可以给分,我校对标准答案作了适当的调整。问题主要出在修改病句和口语交际上,前者学生大多可以发现问题,但在修改的时候无法准确的使用修改符号,或者无法正确的进行修改,后者则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不清楚在这种特殊语境中的对话怎么说才妥帖,因此闹了很多的笑话。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得分率高的是文言文,都在9分左右,文言文中错得较多的题是22小题中的第一个,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成了学生的难点。两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第二篇相对较为简单,得分相对要高些,16小题的选词填空,学生纠结在B、C两个答案中,有部分同学选择失误,而第17小题要求要到选文中画出中心句,部分马虎的同学,忘记做这小题,痛失这两分,第一篇文段莫言的《大风》是整套试卷的难点所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失分都在10分左右,这段文字在2013年作为江苏盐城的中考试题出现过,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同学来说,确实难度比较的大,在一套试卷中设置一些中考试题是可以的,但是否可以适当的降低问题的难度,或者降低所占的分值比重。 作文的平均分在30分左右,学生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他们大多选择老师、家长、同学等日常接触的人和事,有新意的佳作并不多,但孩子们还是能够做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有真情实感,另需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问题,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写问题更加突出,书写规范的

同学,作文得分相对要轻松些,而书写差的同学,可能会影响作文的分数。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双基”的训练一定要细致而扎实。

教师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强化作文的训练,优秀作文的示范、积累,成功作文

  深挖德育因素,通过研讨交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情商指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学薰陶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教学要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良好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语文教材都注重渗透亲情、友情、尊师、爱国、热情、真诚、善良、宽厚、踏实、乐观以及热爱生命、科学精神等基本的道德品质。紧跟时代发展,语文教材较多地体现了时代的观念,如环境保护,城乡平等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标题分别是“浓浓亲情”、“学习生活”、“亲近自然”、“散文阅读”、“关注科学”、“奇思妙想”。

第一单元向刚刚步入中学生活的孩子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学图景。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产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生活的变化。参加“我爱文学”的活动,在活动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文学,学会合作。在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从文学中看到生活的美好,在感受文学大师细腻的文字中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要想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首先的向孩子们展现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细心感悟生活。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要让学生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根据作品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的感受。主动与人交流,注意说话的物件,用语文明得体。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同样处于金色年华的学生,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更能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明白宝贵的青春年华该如何度过。如《往事依依》中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我的早年生活》中作者深情的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和希望。《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述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这些课文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和做人的道理,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的教材。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让学生联络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调查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走进图书馆。其中本单元的几首中秋咏月诗歌更是勾起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这可以培养孩子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欣赏自然景物可以陶冶高尚的情操。第四单元的几篇课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秋天》都是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在学习这些文章是除了欣赏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方法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的描述,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第五单元的《关注科学》,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从《月亮上的足迹》中看到科学家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绿色蝈蝈》能帮我们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河中石兽》使我们对中华民族古代辉煌的科学成就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六单元除了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初步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要发挥想象,让我们的思维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让学生插上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

此外,本册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如《与人交流注意物件、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讲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等,都是德育教育的鲜活例子,教授学生口语交际技巧,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懂得礼貌、文明、得体的交际方式等,都大有裨益。

俗话说:“文以载道”,总之,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学习的同时,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然后内化为自己高尚的品质,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教程中应该重视教学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德育内容及目标:

1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单元的内容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如《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等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过程中体味生命,并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第三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利用这些篇章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培养学生美的情感,使学生在领略美的同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看云识天气》《月球上的足迹》等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世界,自用这些文章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4进行亲情教育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在第五单元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利用这几篇文章让学生领悟亲情的可贵,并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亲自去体会感悟这些亲情,培养他们的孝心、爱心,培养他们善良的本性。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力极为想为丰富的作品,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思。利用这些文章启用学生的想像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生活和社会。

三、德育策略:

1深挖德育因素,通过研讨交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情商指数。

2灵活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加强写作指导,借助体验反思,真正有效地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结合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材内容德育价值总体分析

本册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据此可渗透如下教育:正确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名人精神,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开拓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珍视生活,关爱动物。

三,教学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健康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四,单元章德育渗透内容

第一单元 成长主题 正确对待成长中的问题,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第二单元 祖国主题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第三单元 名人题材 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单元 文化艺术 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价值观。

第五单元 探险主题 激起探险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单元 动物美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1 六年级语文简单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 的 急需 谢谢

(一)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二)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 ( )(2)力不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三)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 ( )(2)是非木柿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2 六年级语文简单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 的 急需 谢谢

(一)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

(2)博闻强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

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

(二)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食马者 ( )

(2)力不足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

(三)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 ( )

(2)是非木柿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3 六年级的文言文试题

《涸辙之鲋》——文言文片段练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贷子三百金 金 : 金属

B 周顾视车辙中 顾: 回头看

C 鲋鱼忿然作色曰 色: 颜色

D 君乃言此 乃: 于是

二、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与“我,东海之波臣也。” 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左君伯者,项羽季父也。

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辙中有鲋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B 二、B 三、D 四、B

五、1译文:庄周昨天来时,从半道上传来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译文:我将游说吴越之王,激荡起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

3、译文:我现缺失的就是我常常所需要的,没有我生存的地方。我只需要斗升 水就能使我活下来罢了。

画蛇添足 《战国策》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引酒且饮之(将要) B、蛇固无足(本来)

C、子安能为之足(怎么) D、终亡其酒(同“无”,没有)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_____

A、数人饮之不足 B、吾能为之足

C、一人之蛇成 D、引酒且饮之

3、句子“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中的哪一个词属于被活用的词并解释。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 6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点击《管宁割席》答案

管宁割席》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管宁割席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一)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1、a:曾经 b:先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管宁割席》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5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比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

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

“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 ;“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

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

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 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

6 六年级语文 古诗和文言文题目

名句填空

1巴山楚水凄凉地, 。

2 ,后不见来者。

3 ,坐看云起时。

4辛苦遭逢起一经, 。

5 ,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望西都, 。

8伤心秦汉经行处, 。

9 ;亡,百姓苦。

10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11折戟沉沙铁未销, 。

12 ,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与君离别意, 。

14 ,终岁常端正。

15城阙辅三秦, 。

16 ,儿女共沾巾!

17 ,松柏有本性

18山河破碎风飘絮, 。

19 ,中间小谢又清发。

20转朱阁 ,照无眠。

2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2长风万里送秋雁, 。

23 ,零丁洋里叹零丁。

24中岁颇好道, 。

25海内存知己, 。

26 ,胜事空自知。

27抽刀断水水更流, 。

28 ,谈笑无还期。

29人生自古谁无死, 。

30 、今夕是何年?

31起舞弄清影, ?

32不应有恨、?

33但愿人长久, 。

34 ,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35俱怀逸兴壮思飞, 。36 ,明朝散发弄扁舟。

37亭亭山上松, 。

38怀旧空吟闻笛赋, 。

39 ,独怆然而涕下。

40明月几时有? 。

41 ,松枝一何劲!

7 几道小学六年级语文题目1把词语归类人山人海鸟语花香气吞山河翻天

1把词语归类 人山人海 鸟语花香 气吞山河 翻天覆地 青山起舞 粉装玉砌 枫叶似火 势如破竹 地动山摇 山欢海笑 A含比喻的有(粉装玉砌,枫叶似火,势如破竹 ) B含拟人的有(鸟语花香,青山起舞,山欢海笑) C含夸张的有(人山人海,气吞山河,地动山摇,翻天覆地)2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家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中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终破产,当旗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物美价廉 妻子说“我明白了……”她明白了什么?答:她明白了诚信才是人生最好的财富。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内)

  班级     姓名         效果评定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四、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                  (4)众服为确论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略),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               (2)居数月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全文共9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写战争的惨烈?

  答:

  

  5、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答:

  

  

  

  六、阅读《咏雪》(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

  事件“               ”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七、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原诗略),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答: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八、赏读《钱塘湖春行》(原诗略),回答后面的题目。

  1、理解填空。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然后到               、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上加以品析。

  答: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附:参考答案

  一、

  1、约定   才    离开    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二、

  1、C   2、(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越过,超过

  (4)忍受   3、(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示例: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博览群书。

  三、

  1、(1)甘美 (2)达到极点 (3)所以  (4)不通,理解不了

  2、(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4、教学相长

  四、

  1、(1)倒塌(2)经过,过了(3)终于,到底(4)精当确切的言论

  2、(1)(和尚)认为(石兽)被河水顺流冲下,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吗?

  3、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五、

  1、(1)擅长(2)经过(3)对其不幸表示安慰(4)带领

  2、(1)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战死在战场上了。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进一步说明了塞翁的“祸福相依”的看法。   5、是想告诉人们,祸福相依,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

  1、(1)家庭内(2)大而急(3)比拟(4)凭借

  2、(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子辈的人谈论诗文。(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4、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5、“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七、

  1、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2、A

  八、

  1、(1)最爱  (2)早春(春天)    喜悦  (3)孤山寺   贾公亭、白沙堤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D

1 急

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班级 姓名 一、阅读《将相和》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 ___,“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 _____。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 ) 进攻——( ) 同心协力——(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5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6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7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二、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 __,“甘”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 ___。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4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5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 6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三、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 lè)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 )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 _,“丞”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 ___。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划掉。

3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结合本文段,诸葛亮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6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诸葛亮当时会笑些什么? 7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话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内阅读练习题班级 姓名 (一)(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 流,轻轻流入云际。(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6)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2 五年级上下两册的文言文、古诗词、古诗

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五年级下册,《牧童》 唐 吕岩 舟过安仁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求20篇小学5年级阅读题,附答案的

答案有的在题目后面,有的在下面语文阅读练习题(集萃)又是荠菜花开时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

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

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

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

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

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用“ ”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2、荠菜的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3、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出来?4、按要求回答。(1)联系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á(2)读句子,联系生活经验或运用想象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费而珍贵的礼物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

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

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

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

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

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1、短文已经用“||”分为三段,请概括段落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头做汤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

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

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

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

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

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

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

4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题

一 课内阅读 长 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 把诗句补充完整(16分) 2 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写的诗歌热情地歌颂了红军 战士 的崇高的革命精神。(2+4分) 3 < >这首诗语言高度概括,诗中 “ ”一词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作者用“ ”一词表现了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6分) 4 找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和 。(6分) 5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方有: (10分) 6 诗中把五岭山脉比作 ,把乌蒙山比作 。

(6分) 二课外阅读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资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

每年春季,一群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是欢迎前来参观的游人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12分) 五彩缤纷( )马上( )景色 ( )壮丽( ) 2、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 ,这句话中把 比作 。

(4+2+3分) 3、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是欢迎 。这句中“翩翩起舞”和“欢迎”都是写 的动作的,这里把蝴蝶当 作 来写,从文中找出一个类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3+3+6分) 4因为祖国的宝岛台湾 , , ,所以说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12分)。

5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

我把《最美的书包》给他整理了一下。

(没带答案)最美的书包 每当看到孩子们背着印满了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去上学,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个书包是个花格子书包。

花格子书包是妈妈做的。 七岁那年,整天跟在哥哥书包后面当小尾巴的我,终于也拥有了上学的资格。

我在学校里各科成绩都(yáo yáo lǐng xiān),真可谓春风得意,热闹风光。但有一件事却老让我耿耿于怀,觉得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没有书包。 那时候,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花格子书包。

那是用平常裁衣服剩余的碎花布,拼贴成一块块大小相等的花方格,再把这些花方格缝在一起的书包。在当时我的眼中,它几乎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包了。

但是我却连一个书包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花格子书包了。于是,每逢上下学的时候,只要一听到同学们在一起谈论他们书包上的花布是多么多么好看,我都会躲得远远的。

愈来愈强烈的虚荣感使我在心里一遍遍地(nà hǎn)着:“我要花格子书包,我应该有那样一个书包。” 新学期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终于向妈妈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

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新衣服,连在旧衣服上打块补丁的布,妈妈都要翻箱倒柜地找上半天,哪里还会有多出来的碎花布给我做书包呢? 然而我不能没有书包。

面对我倔强的沉默,妈妈没有再说话。从那以后,我发现一向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

对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件很吃力的事。有好几次,在一旁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但红了许久,还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然而,她却( )全力以赴地行动着,因为每每从人家家里走出来时,她都能够拿到几块色泽分明的碎花布。不知道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道有过多少次艰难的开口,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xiū rǔ)和(jù jué),妈妈终于攒够了碎花布。

开学的前一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真是一个可爱的书包。

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 )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里所有书包中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一抬头,( )看见了妈妈的脸。

她的眼神十分安恬。 “好好学习。”

她依旧平静地说。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

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吞噬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个书包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一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我郑重地背了这个书包去上学。书包里( )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

这个沉甸甸的书包,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一直到今天,我( )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它。 ^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看拼音写词语。(4分)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2分) 忽然 依然 居然 虽然 3、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词语(4分)(1)、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2)、完整,没有损坏或残缺。

( ) (3)、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4)、形容连续不断,延向远方。

( ) 94、回答问题: (1)是什么事老让我耿耿于怀,觉得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2分)(2)妈妈是怎样攒够碎花布的?(2分)(3)书包做好后,“我”的情感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从文中选择相关词语填空。(3分) (4)我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2分)(5)读了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6 六年级语文简单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简单 的 急需 谢谢

(一)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二)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 ( )(2)力不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三)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 ( )(2)是非木柿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7 五年级下语文题

一、先判断下列每组成语是否有错,再圈出错字改在括号里。

无(事)生非 张冠李戴 守株待兔 神机妙算( 是 ) 日积月累 颠倒是非 滥竽充数 千钧一发( 无错字 ) 扬眉吐气 南辕北辙 滔滔不绝 自力更生( 无错字 ) 犹豫不决 金碧辉煌 囫囵吞枣 风餐露宿( 无错字 ) 通宵达旦 买椟还珠 安然无恙 没精打采( 无错字 ) 情不自禁 天衣无缝 兴高采烈 不计其数( 无错字 ) 愚公移山 兴致勃勃 汹涌澎湃 自作自受( 无错字 ) 忐忑不安 (功)无不克 垂头丧气 精兵简政( 攻 ) 溢彩流光 沁人心脾 等量齐观 音容笑貌( 无错字 ) 二、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字: 哀声叹气( 唉) 英雄倍出(辈 ) 金壁辉煌(碧 ) 雅雀无声(鸦 ) 按步就班(部 ) 兴高彩烈(采 ) 残无人道(惨 ) 一张一驰 ( 弛 ) 一愁莫展(筹 ) 穿流不息(川 ) 义不容词(辞 ) 责无旁代(贷 ) 披星带月( 戴) 以逸代劳(待 ) 投机捣把(倒 ) 以老卖老(倚 ) 三翻两次(番 ) 要言不繁(烦 ) 煞废苦心(费 ) 恰如其份(分 ) 破斧沉舟( 釜) 入不付出(敷 ) 如雷灌耳(贯 ) 发扬广大(光 ) 步入正规( 轨) 仗义直言(执 ) 轰堂大笑(哄 ) 涣然一新( 焕) 精神焕散(涣 ) 插科打浑(诨 ) 人才汇萃(荟 ) 迫不急待(及 ) 激流勇退(急 ) 不记其数(计 ) 杯盘狼籍(藉 ) 佳宾满座(嘉 ) 汗流夹背(浃 ) 精兵简阵(政 ) 娇揉造作(矫 ) 直接了当(截 ) 情不自尽(禁 ) 不径而走(胫 ) 事过景迁(境 ) 面面具到(俱 ) 功亏一匮(篑 ) 陈词烂调(滥 ) 坐收鱼利(渔 ) 再接再励 (厉 ) 变本加利(厉 ) 历精图治(励 ) 一枕黄梁(粱 ) 出奇致胜(制 ) 廖廖无几(寥寥 ) 留芳百世(流 ) 轻歌慢舞(曼 ) 名列前矛(茅 ) 甜言密语(蜜 ) 磨拳擦掌(摩 ) 不可思义(议 ) 迁移默化(潜 ) 巧装打扮(乔 ) 消声匿迹(销 ) 倾刻之间(顷 ) 委屈求全(曲 ) 鸠占雀巢(鹊 ) 游仞有余(刃 ) 寻人启示(事 ) 试目以待(拭 ) 手屈一指(首 ) 手不失卷(释 ) 诵古非今(颂 ) 鬼鬼崇崇 (祟祟 ) 三、拓展延伸。 1、下面四组词语中,四个词都有错别字的是(A )。

A 惊慌 酒水 悲哀 B时侯 克苦 专研 严历 C戴花 代帽 带动 代理 D从新 厌恶 补衣 数学 2、下面的汉字按笔顺规则归类有错的一组是(C )。 (1)雨 (2)白 (3)字 (4)川 (5)田 (6)今 (7)风 (8)做 (9)花 (10)向(11)皿(12)助。

A从上到下的(3)(9) B从左到右的(4)(8)(12) C从外到内的(1)(7)(10)(6) D先外后里再封口的(5)(11)(2) 3、下列括号中汉字部首正确的一组是(D )。 A墙(土)部 眉(目)部 臧(戈)部 欧(欠)部 B串(|)部 疑(矢)部 含(口)部 魁(鬼)部 C句(勹)部 头(丶)部 渠(氵)部 肆(镸)部 D怠(心)部 磨(广)部 旧(|)部 也(乙)部。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有如下:

1、绝句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北宋文学家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

作者:南宋诗人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忆江南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清明

作者:唐代文学家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修订完善一直在路上,依然进行中……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继2021年秋季新增《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2022年春季新学期起,将不再出现《河中石兽》一文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的名篇《活板》。

本书总共25文章,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成长、祖国、小人物、文化、哲理、探险。每个单元都包括“阅读”、“写作”两部分,二、四、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临近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分别安排了名著导读。既有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写作能力的培养,兼具口语交际和欣赏能力的渗透。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单元导读: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二) 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的,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据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斌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单元导读: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 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根据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黄河颂》: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老山界》: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谁是最可爱的人》: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理会本文强烈的抒彩。

8、《土地的誓言》:通过文中描写的特写镜头,感受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9、《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有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三)教学重点

10、《阿长与(山海经)》: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11、《老王》: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12、《台阶》: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学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学习围绕中心事件,朔造核心人物的手法。

13、《幸油翁》:文章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单元导读: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三)教学重点

14、《叶圣淘先生二三事》: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15、《驿路梨花》: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尽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

16、《最苦与最乐》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7、《短文两篇》

《陋室铭》:作者通过写陋室不陋表达了安贫乐道,高洁伟岸的品质。

《爱莲说》:寄寓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人的部育,表达自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单元导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若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精读往往浸透若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深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择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三)教学重点

18《紫藤萝瀑布》: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19《一棵小挑树》: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20、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体悟人生哲理。

《未选择的路》:通过品味关键字词感受本诗的内涵。

21、《古代诗歌五首》: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第六单元

(一)教学内容

单元导读: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晨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能激发出我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本单元还有一篇文言短文,记载了北宋时期的活字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22、《伟大的悲剧》: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3、《太空一日》: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24、《带上她的眼睛》: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25、《活板》:了解活字印刷术和古代的科技成就。

展开更多

资源预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46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