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第1张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识到实践达到了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报告凝练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这个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次,各个内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形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整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这个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其表述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要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1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特质及其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让群众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覆盖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进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

2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3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注重开展党员干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以此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践。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群众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之中,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养成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抓两头带中间,促进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生动局面。

4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态,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唱响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传播反动、迷信、*秽、庸俗等不良内容,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社会宣传媒介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伤风化的内容,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各种传播载体都要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形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社会场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共同奋斗。(作者徐海荣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传统文化需要情感认同如何对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其实我们需要分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保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是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了优秀的部分来完善现在的文化。我们需要维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时代的新内容,发展现在的当代文化。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它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反映一座城市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高低。良好的文明氛围,带给市民的是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让更多投资者认可这座城市并建业于此。而要想取得文明城市的称号,需要一座城市各行各业联手不懈努力,形成市民携手积极参与的局面。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日俱增的过程。随着有力的创建工作推进,市民群众持续对城市生活垃圾、旧厕所环境卫生、交通现状等优化提升积极建言献策,说明大家的荣誉感正越来越强,对和谐城市的参与越来越积极,作为“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文明”真正成为一座城市集体的意识觉醒。而相应的,正是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文明城市也提升着市民的生活条件。经过一轮接一轮的创建工作,实用、便民的公共厕所,美观、环保的园林环境,通畅、靓丽的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更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大家的生活品质。可见,让文明理念深入每个市民内心,是创建工作的不竭动力。

 “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这不单是一句口号,更要强调行动,不仅是一个人、几个单位行动,更要引导市民群众都行动起来,行稳致远。通过创建活动激发市民群众对城市的热爱情感,自觉告别导致城市环境脏、乱、差的恶习,真正让每个人都把创建当成一份光荣的责任,才能保持创建工作“不降温”、创建活动“不断线”,才能使我们离达到文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近。

 人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明市民就没有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要让市民群众发现社会环境一直都在向善向好的变化,各种文明活动如火如荼、各类文明榜样层出不穷,引导着大家共同关注城市生活,共同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创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每一个人都是城市文明的助推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一分责、出一分力、添一分光,以人人的小文明,就可以成就城市的大文明。

 全国文明城市不仅重于其名,更重于惠民实际。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生活于城市之中,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会灰暗粗陋。

大千世界,茫茫如海,芸芸众生,如出一辙,没有例外的躯体,没有别致的晶莹,但有精致的灵魂,独特的思想意识。所以我们色彩纷呈、特色鲜明。各种不同的维度构成了各具形式的美丽,为此,世界也便美丽啦!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因为情感上的认同,才与原本跟内在不能接受包容的东西产生关系,这便有了发展。发展和变化都与运动有关,但产生的效果却各不相同。回到情感认同的原点,这便有了情感上的纠葛,因为情感,所以产生了很多故事情节,也许,流芳百世成为美谈!

情感修行,是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逐渐产生的一种思想维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无形中总会给人以灵魂深处的温润,使人如沐春风,获取到现实之中最为真诚和旷达的高远境地。

中国有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道家追求的是大气,究竟有多大?庄子在其名篇《逍遥游》中有说过这样一句话“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九万也只是一个概数,无边无际,浩瀚无穷。当一个人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中的时候,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又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认同?

大师王国维对于词学的研究真可谓是另辟蹊径,专注独到。其大作《人间词话》中阐述的“境界”说,无不是一种人生历程的完美展现。在婉约与豪放之间,你总会寻找到词人不同生活际遇与情感状态的对立结合!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思索,为什么那些自成高格的大家,总会对现世有一番非凡彻底的洞悉,然后缘笔为文,遂成名著?

情感需要修行,皓月千里,有人在思索,有人在生活。有人在思索着生活的思索,有人在生活着思索的生活,千种样子,万种姿态。这世上,本来是各种残缺的结合,美轮美奂的是建筑物,闪闪发光的是鱼鳞体,分合离散的,是情感远方的诗行、还有希望……!

因为两岸人民都是华夏血脉并相沿至今,几千年来,在同一文化认知基础上,一起走过了共同的坎坷之路,外来强权侵入台湾的历史则是相对短暂的,不可能割断既有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说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是台海两岸最强烈的纽带!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篇四

 党的 报告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党的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 教育 、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

 二要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规章制度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要着力养成促外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要着力常态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订规划,完善 措施 ,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 总结 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篇六

 近日学校开展了学习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崇尚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党的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同时,我也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一、忠诚教育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二、关爱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 儿童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相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爱好和习性„„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的心灵亲密接触。

 三、教书育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四、为人师表

 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五、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就是治学鞠躬尽瘁!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勤学、勤思、勤动笔,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吧!

一、香港

1、区旗: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红色底色,旗中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洋紫荆花是香港区花,代表香港。

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代表祖国,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花中的五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区旗规格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紫荆花两面相对。区旗的规格和使用方法由1997年7月1日生效的《区旗及区徽条例》具体订定条文。

区旗为红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旗为红色。区旗是矩形的,其长度和高度为3到2。区旗上有一朵白色的、充满活力的五瓣紫荆花。它的外径是区旗高度的五分之三。每片花瓣顺时针均匀地排列在该地区旗面中心点周围。每片花瓣上都有一个红色的五边形和一个红色的雄蕊。紫荆花的中心点位于该区旗面中心,旗杆为白色。

2、区徽:模仿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设计,内圆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红色底色。外圈则为白底红字,写有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英文HONG KONG。

洋紫荆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对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会徽上的五颗星星,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象征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红色和白色象征着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整个会徽意味着香港在这片土地下更加繁荣富强。

二、澳门

1、区旗: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长和宽之比为3:2。

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

三个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2、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以绿为底色。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以中文繁体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下为澳门的葡萄牙文MACAU。

五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莲花也成了澳门的象征。

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三个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

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也寄托了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1、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英语:Regional Flag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于1997年7月1日的香港主权移交典礼上首次飘扬,并取代港英时代的香港旗成为香港的旗帜。区旗中央有一个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图案(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底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为标准。

香港区旗的设计于1990年2月16日定案 [3]  ,4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通过。 1996年8月1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通过使用暂行办法。 

2、澳门:

1991年2月1日,澳门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公布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的征集和评选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图案。5个月后,草委会征集到782幅作品。评委们根据体现“一国两制”精神、反映澳门特点、图案庄严美观的评选原则等,对应征作品进行了预选和初选。

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118幅预选作品中选出区旗、区徽图案各15幅,在北京和澳门分别举办展览,征求各界意见。 

此后,经过分析比较,陪审团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初选中选出三套设计方案,提交起草委员会审议研究如何修改。在陪审团多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上,新的设计不仅考虑了起草委员会成员的意见,而且吸收了申请作品的优点和实质,最终提出了各方满意的作品,并设计了区旗、区徽的设计草案。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

参考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0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