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缺席孩子的童年,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家长缺席孩子的童年,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什么消极影响?,第1张

家长缺席孩子的童年是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会伴随小孩一身的。具体的负面表现在小孩从小会有自卑的心理,遇到事情容易焦虑并且不愿意说出来,选择逃避,不面对,看似很独立,其实内心很非常脆弱。情绪敏感,容易察觉到身边人的一举一动,总会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有的孩子会变得非常叛逆,从而来获取更多的关注。在小朋友的圈子里,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很难融入,交际关系会显得比较差,甚至有的会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倾向。

我身边有个闺蜜,他们家有两个可爱的侄女,长的非常漂亮,有一次,我们就约好带小朋友出来玩,我也把我的侄女带上了。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我的侄女算是挺乖的了,但是当我和她的那两个侄女相处我才知道,有的小孩真的是乖的让你心疼,小小年纪就知道怎么说话讨人喜欢,自己吃饭也不会哭不会闹,大人说什么就什么。这两个小孩是我朋友的爸妈的带的,因为她们的爸妈离了婚,离婚后她们的妈妈直接走了,他哥也重新认识了女女朋友在外面租了房子很少回家。

我朋友说她的侄女非常敏感,他们都骗小孩说爸妈出去工作赚钱了,但是有一次她的小侄女,就直接跟她说,“我知道你在骗我,爸爸去找另外一个姐姐了,不要我了”,还问我朋友,是不是她听话,她爸爸妈妈就能回家,一下让我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一直在我面前骂他哥,说他们家已经尽量关心小孩的情绪,花很多时间来陪伴她们,希望能够尽量弥补父母缺失的爱。

虽然她们给到了孩子另外一种不同的爱,让孩子的心理少受一些伤害,但是关于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其他人怎么都弥补不了的。

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而父教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导火索。父教缺失对孩子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

过去几十年,家庭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扩展家庭模式日渐瓦解,为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所替代,旧的家庭伦理、责任观念日渐式微,夫妻、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在此变化中,一个严峻的事实凸显出来,父亲似乎未能跟上家庭变迁的步伐,被疏离于家庭中心之外,尤其是与孩子的情感疏离日益加剧。

“父教缺失”包含几种不同的情况。首先,它是指在由母亲和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中,父亲疏离于孩子的生活与教育。由于离婚率的上升,这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2006年,我国共有190多万对夫妇离婚,离婚率比1985年上升了两倍。其次,在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家庭里,父亲为求生计外出务工,父教功能几乎处于缺失状态。第三,即使在完整家庭中,有些父亲因为过于专注事业而忽略了父亲的角色,或者因为不懂得如何扮演父亲的角色而未尽到教养的责任。

家庭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而父教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导火索。父教缺失对孩子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

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教育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尽管“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传统上的父亲形象从未如现今这般单薄。《说文解字》对“父”字的解释是:“矩也。家长率教者。从手举杖。”父亲在家庭中垂范训导,是家庭经济的供给者、家庭安全的保护者,更是家庭精神的引领者。因而《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

今天,这种传统的为父之道的观念已走向衰落。现在的很多父亲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精神和道德上的教养责任,把工作与养家看作父职的全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孩子,忽视了父亲的教养职责和为父之道。与此同时,父亲单纯凭借其权威实施教育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平等正成为家庭关系的主旋律,这也动摇了父亲教育孩子的信心。另外,许多父亲以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天然联系使母亲易于主导孩子的教养,因此对自身教养孩子的能力缺乏信心。

此外,儿童发展的某些理论也曾忽视了父亲的重要性,认为父亲在影响儿童发展、尤其是婴幼儿发展方面没有母亲重要。事实上,现有的研究已经推翻了这种结论。父亲不仅对婴幼儿有如同母亲一样的重要影响,而且父亲完全有能力像母亲一样照料孩子,与孩子交流。

很多没什么见地的父亲总觉得自己最大义务与责任是赚钱养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放任不管,全都推给学校或者母亲。这都是十分短视的做法,父亲的作用对儿子女儿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母亲或者其他任何人所替代不了的。

因此,造成父教缺失的根源是:在传统父道观念日渐衰落、崩塌的同时,一种新的父道观念并未能及时补位,从而使父教处于一种缺失状态,社会对父亲的角色认识不清,父亲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存在误区,这一切都急需一种新的父教观念及时形成并发挥作用。

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长,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在幼时孩子没有对父母形成依恋关系。有些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非常好,那是因为爷爷奶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些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好,是因为爸爸妈妈一直在参与孩子的生活。如果亲子关系如果没有在孩子成长中培养起来,长大之后就很难对父母产生依恋之情,甚至有可能会变得叛逆。

孩子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公司。这里的公司指的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良好陪伴,与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交流谈心。为了生存,一些家长背井离乡工作,他们认为给孩子很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认为钱可以抚养孩子。众所周知,金钱不能替代感情,如果在小时不好好陪伴孩子,之后无论在孩子上投资多少金钱都换不来孩子对父母之间的爱。

无论是父母的哪一方缺席,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时间是非常迅速的,一旦错过,将会成为终身的遗憾。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我给他足够的,物质生活把他抚养长大,这还不能够叫做爱吗?那请你想一想,当学校里开家长会时,别人的家长都在场,只有他的家长不在,孩子的心情会怎么样的呢?幼儿园开亲子会,别人的家长都在,只有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不在,那他的心情又该是怎样的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孩子的成长历程是阶段性的,错过了前一个阶段,后面将会难以弥补。养育孩子的方式能影响人的一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与社会交往的途径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教育者与老师。孩子的语言思维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的 。父母关系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一直持续到很久以后乃至终身。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如果父母缺席的话,会让孩子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全的发展。会对孩子产生不小的影响。要知道,对孩子而言,这世上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父母的陪伴和爱护。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尤其是情绪方面的沟通,如果说我们缺少这一方面沟通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在家庭当中,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说家人之间缺少了情感交流,在这方面根本不沟通的话,其实很有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家庭教育,甚至是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情绪是人的根本问题

我们要知道情绪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情绪去发生的,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会感到愉悦的心情,我们在朋友聊天的时候,会感觉到他的情绪,甚至于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也会与电视剧当中的主人公感同身受,这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其实我们很难投入到学习当中,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很难去理性的思考一个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需要去管理好自己情绪,甚至是需要跟身边的人,多多去沟通情绪问题,进行情感交流的。如果我们总是生气,总是不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的话,别人是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我们的问题,到底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去解决了。

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很重要

在教育当中更是如此,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孩子的情绪是比较敏感的,要是在这样子的情况下,家长们能够注意跟孩子的情感交流,反而是忽略这一方面,甚至是完全不去关注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情绪的缺失,总是闷闷不乐,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他的情绪问题了。

情绪问题一旦产生的话,其实是很难去开启他们的。这也就是说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有的家长,会感觉与孩子之间,好像有一种莫名的联系。这种莫名的联系,其实也就是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的一些情绪问题,如果长时间,家长和孩子都缺少情感交流的话,那么在以后,可能家长想要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三、家庭教育的基础

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我们缺少这一部分的话,其实是很难在未来,跟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比如说有的时候,家长想跟自己的孩子面对面谈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因为跟家长平常没有进行一些情感交流,他们就会觉得跟家长面对面,去谈这个问题,是很难以接受的。

所以家长也一定要意识到,情感交流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孩子在小的时候,要跟孩子去建立这样子的交流,不要忽略他们的情绪,也不要忽略家长和孩子之间应有的沟通

“如果上帝给你一个缺席的父亲,他会给你一个焦虑的母亲,最终他只会抚养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没错,老公已经成了家里的隐形人。母亲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只能在夹缝中呼吸,最后变得叛逆和失控。家庭的本质代表“爱”,教育的本质代表“规则”。

在家庭中,敏感的母亲更容易教会孩子什么是家庭,什么是爱,什么是安全。而理性的父亲更容易教孩子什么是社会规则和规矩。所以,带领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是父亲最大的责任。但现实是,很多爸爸忙于事业和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以工作繁忙为由推卸责任。母亲必须承担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责任。所以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是:父亲不在,母亲焦虑,孩子不听话。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积极的父亲越来越边缘化,焦虑的母亲越来越强大,夹缝中的孩子越来越失控。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在塑造孩子的人生观,与人格的形成有关。”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长期不在,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情感上的缺陷。心理学家发现,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关心和陪伴的孩子,容易焦虑、孤独、自卑、自控力差。甚至还有攻击性、竞争性、叛逆性等性格和行为问题。这些被称为无父综合症。

孩子的成长没有补救办法,只有负责任的父母提供稳定健康的土壤。在这片土地上,有父亲的陪伴,也有母亲的从容。因为只有父母的参与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在家庭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位置,健康地向社会化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有些人是因为自私不想带孩子,也有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外地打工。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感是爸爸妈妈给的,这种安全感是来自幼时亲情的依恋。可是爸爸妈妈却缺席,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

爸爸妈妈“缺席”,儿童安全感怎么培养?

1、儿童的照顾者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给够孩子足够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心里的安全感。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可能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同时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2、有点时间多陪陪孩子,虽然在外地打工,但是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多陪陪孩子,或者和孩子多视频。有可能陪伴的时间非常的短,但是美好的时光总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到非常的满足。最重要的是要多给孩子关心关爱,家长即使不能在孩子的身边,也要多关注他们,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多留守儿童家长虽然经常打电话给孩子,有空也会来看他们,但是大多数都是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太少关注,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去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了,那么学习自然也就上去了。

3、不要频繁的更换照顾者,有些家长可能这段时间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带,过段时间又把他带去给外公外婆带,就在这里不断的更换照顾者,这个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包袱,被家长丢来丢去。在这个时候会产生非常多的负面情绪,这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的不利,一定要固定一个人去照顾孩子。

还有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虽然在身边,但是他们的爱是缺席的。这个时候也需要家长放下自己的手机,多陪陪孩子,千万不要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

父亲缺席的家庭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自卑的问题,同时孩子可能对家庭的依赖感不强,所以父亲尽量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能够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好好长大的话,那么小孩子可能就会非常的自信。而且小孩子知道自己的背后有爸爸妈妈的支持,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而且在面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孩子也知道自己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

可是如果父亲缺席了孩子的成长的话,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相比而言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当其他的小朋友受到了委屈之后可以找爸爸妈妈哭诉,而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就只能找自己的妈妈庆祝这些问题。别人的爸爸可以帮助他们出气,而自己却只能期盼着和爸爸见面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讲非常的不友好,所以希望家长们尽量陪着孩子一起长大。

不要让孩子因为缺少父爱而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一直这样的话那么孩子今后的心理肯定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假如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得不远离家庭的话,也可以选择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陪伴自己的孩子。比如爸爸可以选择每天都和自己的孩子通过视频交流,因为在打视频的时候孩子能够看到爸爸,而且孩子还可以和爸爸分享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当孩子遇到了一些困境的时候爸爸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远距离的指导孩子,这样爸爸也算得上是加入了孩子的人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心上,也希望家长都能够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长。不要觉得孩子只要有充足的经济环境就足够了,因为孩子心理上的需求要比经济的需求更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4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