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处在花季年龄,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追求人生的美丽时刻,希望去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关注。恋爱和学业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恋爱观,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恋爱观念是必要的。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2、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
3、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
5生理的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
6“玩”的心态
有部分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随便玩玩或是寻求刺激。把爱情视为游戏,缺乏责任感。
7心理需要
首先,爱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断奶期”,希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和接纳。其次,“移情”的需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又表现为四个方面,具体为:
(1)表现为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程度,如有的人情绪高涨,精力旺盛,富于激情。而有的人情绪体验比较微弱,情绪安宁、冷漠。
(2)情绪稳定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一个人情绪受外界条件变化而产生起伏和波动的程度。如有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情绪比较平稳,对情绪易控制;而有的人容易激动,情绪的控制力弱,情绪起伏很大。
(3)情绪持久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情绪活动时间和对身体、工作和生活影响的久暂性;如同样遇到悲伤事件,有的人持续的时间短,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较短。
(4)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指不同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稳定表现的程度,如有的人经常欢乐愉快,有的人经常抑郁低沉,有的人经常心情安静,有的人却常不安和激动。不同的主导心境鲜明地反映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感情
1、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对于“情感”定义的转换。
从这个心理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2
内涵
编辑
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感情
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感情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世界中的人们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千变万化的情感生活。
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探索环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异物(恶心)、建立社会关系(信任)、避免伤害(恐惧)、繁衍(爱)、战斗(愤怒)、寻求帮助(哭泣)、重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欢乐)。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可以让人类自动趋利避害,做出更利于生存的选择。尽管愤怒看起来没什么好处,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让一个人被人害怕并建立起威望。羞耻和骄傲可以促使一个人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生活上,情绪帮助我们:
与其他人交流感情(如婴儿不会说话也能成功交流)。影响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表示善意(如不是出于喜悦,只是礼貌性的微笑)。
3
生物学解释
编辑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体会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在每一种情感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本来,就主体存续而言,对肯定或否定的状态变化作出评价的主观的现象。但因为同时也产生身体的表现,所以生物学上就有可能对此进行研究,客观地考察感情的发生、经过的条件及其机制。感情状态变化较弱而持续的称心情(mood),比较强而且急剧的称激动或情绪(emotion,喜、悲、恐、怒、惊等)。因为激动有一定的统一过程,此时身体有显著变化,所以对人以外的许多动物也容易进行生物学的研究,亦即激动时。
感情
行为方面:
例如肌肉变得不能随意地运动,或不随意地哆嗦,出现平时看不到的混乱状态。
因此,作为生物学上研究激动的手段。对人除了进行表情、姿势等肌肉反应的观察外,还要测定呼吸、脉搏、血压、脑电波以及皮肤所产生的电阻等情况,最后一项特别灵敏,对激动现象的精密分析非常有效。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因植物神经中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皮肤的分泌腺细胞(汗腺、粘液腺)的离子透性增大,以及由分泌物本身的电传导所致,所谓“测谎器”就是依据此理。
4
辩证关系
编辑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价值与情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感情
二、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情感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 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
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竟然不怎么恨他;相反,有些人仅仅因为几句话不投机,就大动肝火,事后又会悔恨不已。
3、方式上的局限性
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
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情感与价值存在复杂的对应性。
⑴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
⑵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
5
意义
编辑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核心内容上就是对于价值的生产与消费,那么,情感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人类依靠情感来识别价值、表达价值、区分价值、计算价值、选择价值和创造价值。
识别价值
感情
外界事物的不同类型的刺激信息分别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使人形成了对于该事物的不同品质或属性的认识。人的感觉器官分为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皮肤等五大类,分别形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受形式。价值是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信息依附于或隐含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信息之中,并通过人的五类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使人形成一种特定的感受形式:情感。总之,情感的感受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感知过程,简而言之,人类就是通过情感感受来识别价值。
表达价值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与人的相互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多变,这就要求每个人一方面通过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关系,以便求得他人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又通过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关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人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区分价值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的情感不管多么飘忽不定,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对应物,情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价值关系的变动中找到它的客观动因,情感的不同表达模式都对应着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人类通过不同的情感模式来反映各种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人的情感模式复杂多样,可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例如: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社会情感等四大类。
计算价值
人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通过情感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再通过情感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然后,通过意志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自己的相应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并选择出最佳的行为方案。
内在动因
由于情感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那么情感的进化在根本上起源于取决于价值关系的进化,即人类价值关系的进化是推动着人类情感的进化的内在动因。
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把情感看成是人类的独有物是不科学的、唯心的,把情感简单地分为本能式情感和能动式情感两大类也是机械的、教条的。
基本阶段
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关系的进化过程可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单因素价值、多因素价值、可变性价值、多样性价值、多层性价值,因此人的情感也相应地经历五个自然进化阶段。
①趋性情感。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价值评价方式,很低等的生物只能对具有单一物理化学特性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并产生一种选择倾向——逃避或趋近,或者以光为标准,或者以热为标准,或者以水为标准,或者以土为标准等。因此,趋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单因素价值”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单因素情感”。如草履虫对于草酸的趋近。
②刚性情感。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评价方式,动物能够通过若干形式的无条件反射来感知具有复合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价值关系。不过,这种情感需要经过长期进化才能建立起来,而且不容易改变,
小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在情感的内容、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情感自控性的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同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这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
入学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使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其情感变化的事物也日益复杂。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不仅体验着游戏所带来的欢乐,也体验着学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幸福。此外,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与评价、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等,都成为小学生体验新的情感的内容。随着小学生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深刻。小学生的情感同学前儿童一样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情感主要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相联系。同时,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受到批评而沮丧,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批评的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激励着他们努力地学习。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此外,小学阶段,儿童高级的: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情不像在花园里采花那样享受,而像是自己在辛勤地开辟一个花园,培育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说,爱是一种创造,爱情需要耕耘才能结出果实。
爱情是一个变数,爱的力量是可强可弱的。
一旦爱情的力量消失,去寻找祸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双方都在创造中有所怠惰或灰心。
将要成为婚姻伴侣的恋人之爱,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它的特点是需要恋爱双方在实践中去用心把握和认真体味的。
同时,爱情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性。科学地把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增加婚姻的成功机率。
01
爱情的发展阶段
爱情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一种发展着的关系,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激情。这种爱情关系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是好感阶段。
两个相互厌恶的人不可能在一起,两个互有好感的男女才有兴趣接近。他们感到与对方在一起是愉快的,彼此愿意倾吐内心的秘密而无所顾虑。
第二阶段是自我展示。
在两人无拘无束的接近中,彼此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的表露。尤其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与职场压力下,人们感到紧张、不安全,人际关系疏远,找一个亲近的人诉说自身的心理感受,向对方敞开心扉,无疑是想获得情感支持。
第三阶段是相互依存。
由于现实环境中人们能够找到的亲近对象和倾诉对象是如此稀少,因此一旦有了这样的对象,就会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一种依存感,依恋对方的理解、关心、鼓励和同情。双方越是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这一阶段对于今后的婚姻幸福极其重要,因为丈夫能够在事业上成功,与妻子的支持分不开;妻子要寻求自我发展,必须有丈夫的理解和鼓励。
最后一个阶段,是两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的阶段。
在恋爱中,双方都知晓对方的需求,并竭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对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进一步默契、信任、依恋,建立更深厚的亲密关系,从而达到婚姻结合的目的。
遗憾的是,如今许多自由恋爱的男女,并不是审慎而严肃地按照感情发展的规律,沿着爱的阶梯一步一步攀登。
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从第一步,跳到最后一步,或者刚走过第一步就觉得“大功告成”,匆忙结婚,就此结束恋爱进程。
这样的夫妻关系必然缺乏牢固的爱情基础。
她们之所以决定结婚,是想让恋爱的快乐达到极致,而未认真思考婚姻与家庭的艰巨使命。
一般而论,婚前未经充分恋爱的夫妻,在婚后是很难有条件去进行“恋爱补课”的。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使婚姻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02
爱是一种艺术
弗洛姆曾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沉湎于其中的感情。
不管他(她)达到的成熟度怎样,如果不积极地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培养勇于创造的意志力,那么对爱情的追求是徒劳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去爱周围的人,没有人道精神、坚毅、忠诚感和自我约束能力,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爱情。”
弗洛姆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与社会本质之间的冲突,即一方面人们在一个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社会中强烈地追求爱情,但另一方面,在那个社会中,成功、荣誉、金钱、权力又远比爱情显得更重要,人们不惜用全部精力去学会怎样达到这些目的,而爱的艺术几乎无人问津。
学习爱的艺术,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总想怎样得到爱,怎样索取,而不是更多地想到自己怎样去爱别人,有无爱别人的能力。这可被视为一种感情上的利己主义或自私。
只要爱情中隐含着这种利己主义的根源,它就会导致双方的冲突。由于过分关心自己,轻视对方,以为对方的存在不过是为自己带来快乐,久而久之,对方便会失望,自己也会变得不满足。
在商品社会中,情感消费的倾向更容易损害爱的本质。
如果我们把幸福婚姻比做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爱情则是锲而不舍的艺术创造过程。
它需要高度的创造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需要爱的双方竭尽全力去精心地雕琢。这一过程,远比享受、“消费”现成果实艰难得多。
成熟的爱,其核心在于给予。
一个人在爱情成熟之时,并不是一味寻求自我满足和舒适,而是把自己的生活世界向别人的需求敞开,主动去关怀别人。
如果仅仅以爱的名义去索取满足,那就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爱情。
这种成熟的、不自私的爱,一般有四个要素。
第一是对所爱者真诚关心,希望对方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能够独立思考和富于创造性。
这就要求具有为所爱的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意愿。
第二是责任感。
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才使相爱的双方能够同舟共济,渡过急流险滩,登上爱河的彼岸。
第三个要素是尊重。
爱一个人决不意味着去强求对方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而是彼此尊重,即使发生分歧,也能求同存异。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是爱情的大敌。
最后一点是知识,这是责任感和尊重的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与对方交流、沟通,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听取对方的反应,才能避免误解,深化爱情。
当然,仅从理论上懂得爱的艺术是不够的,还要从实践中去运用这些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非不明白爱是艺术,爱需要奉献、牺牲、责任感和自我约束,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并不遵循这些原则。
尤其是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有些青年人被消费潮流冲击,一味求新求快,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实践爱的艺术,在爱情上舍不得投入足够的精力,把学习有助于自己晋升、发财、出国等方面的知识看得比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知识重要得多。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商品社会中的主宰作用有关的是,如今许多青年人只有“实利型”的爱情。
可悲的是,这种“实利型”的爱犹如易耗的消费品,“来得容易去得快”,既无艺术性,又无耐久性。以这样的“爱情”作基础,婚姻怎么会稳固呢
03
对合作与陪伴的期待
一对相爱的男女,都期待彼此合作去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因为两个人总比一个人的力量大些。
可以说,合作是爱情的主要动机。
为什么人们期待恋人成为合作者呢?
首先,恋人是经过挑选而得到的,既不像家庭成员关系那样不能选择,又不像同事关系那样肤浅平淡;人们在挑选恋人时,就暗暗选择了对方的合作能力。
第二,具有恋爱关系的男女,彼此放心,有安全感,一方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任务和困难告诉对方。
第三,恋人能做到心心相印,往往不用一方请求和表白,另一方就会心领神会地伸出合作与援助之手;尤其是恋爱双方在感情和心理上的支持,是别的关系无法代替的。
然而,并不是说对合作的期待永远可以在爱情中自然地得以实现,无须努力克服困难。
两个人毕竟是两个人,彼此的合作需求及其内容不断在变化,这就需要恋爱双方不断地观察对方,调适自己,力求做到双方的步调一致,以便能够长期合作下去。有时候,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双方的合作可能受到一些阻碍。这也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各自尽力而为,双方都能妥协谅解,就不会使合作中断。
这种谅解妥协本身也是一种合作。须知,两个人永远配合得像一个人那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因此双方都不要特别苛求对方。
两个相爱的人,大多希望相互陪伴,永远在一起,这也是爱人关系不同于其他关系的特点。这倒不是说两人必须事事、时时形影不离,而是说他们在感情上彼此不能分割,价值观、信仰、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共同性使他们在精神上相互伴随。在恋爱期间,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和危机的考验,但双方也必须为这种考验的到来做好准备。
实际上,不少夫妻后来不能同甘苦、共患难,遇到困难或挑战,便以分手作为逃避。要使恋爱双方最终结为“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夫妻,就应当尽可能地延长婚前交往的时间,使爱情经受足够的考验。
那种速战速决的“闪婚”是不可取的。
当然,一个人要掌握爱情的全部意义,并在行动中付诸实现,也不是恋爱期间完全能办到的事。爱的能力也是一种素养,是从孩童社会化过程就开始培养起来的。
许多男女在恋爱中的良好表现,以及后来能够冲过波涛翻滚的爱河与爱侣一道同登彼岸,从而生死与共,终身矢志不渝,成为人们景仰的模范夫妻,是与他们具有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品质分不开的。
其中,父母所起的教育和表率作用,也有很大关系。
爱情的基本特征是: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爱情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心理和主观情感结合的复杂现象,不同时代、文化、学科和学者们对爱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构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