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第1张

今日科普心理小知识。

为什么文艺界的创造性人才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尤其是情感障碍呢?目前的精神病学研究中存在一个假设:人的大脑有理性和情感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均衡发展的个体,才能够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当理智非常强势,完全压制住情感时,一个人可能具有强大的系统化思维能力,但是在处理情绪或者社交有关的信息时,就会出现困难,表现出情感淡漠和社交回避。自闭症患者就是这样,他们更喜欢和物体相处,具有很强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但是却不敢和人对视,因为人类表情传达出的复杂信息会让他们困惑,感到恐惧。 

“雨人”就是理智系统超常,压制情感的自闭症患者。

当情感压制理智时,一个人对情绪和社交信息更加敏感,具有更强的语言和社交能力,但是系统化思维较差,情绪易失控,更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行为表现。情绪化到极端的表现就是情感障碍。

从性别上来说,前者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后者则多为女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符合这一假设,男性患自闭症的概率是女性的5-10倍,情感障碍中的女性患者则要占据大半。

在不同学科中,科学领域对系统化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而文学艺术则对情绪化的表达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文艺领域出众的人才往往多愁善感,更容易患上抑郁或者躁狂。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诗人。

一项不同职业间的比较发现,诗人比记者、政治家、演员、小说家和画家都更可能罹患情感障碍。另一些学者则从语言风格上对作家进行分析,发现诗人的语言存在诸多异于常人的特征,比如认知扭曲、消极情绪化、缺乏整合等,这些特征往往在抑郁症群体中更经常出现。

如果从年龄特征来看,诗人的高产期,也和情感障碍的发病期吻合,大多数情感障碍都是在青春期出现征兆,在二三十岁间最为严重,这一年龄段也是大多数诗人的巅峰状态。

爱情本身就是感性的,如果你还用感性面对感性,那不就出现社会上很多因爱而恨的情杀案件吗?所以需要些理性去调剂的。

对非感情的事理性是好事,对感情的事理性就是心态不够正常,因为感情的概念本身就需要感性,有感觉才有感情,要不然 按理性考虑我看周围的人都符合做老公或老婆的客观条件,但为什么事实不是那样呀?就是感觉支配使然。

首先就是要有自控力。九零后和零零后纷纷步入社会以后,发现社会上的生活远比在学校里学习更要丰富多彩,夜晚五彩的霓虹灯,酒吧里的灯红酒绿,跳舞的倩影在他们眼前晃来晃去,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诱惑,夜生活过于放纵会让他们早早失去自控力,而变得冲动浮躁,不堪一击。要拥有理性的情感,首先应该明白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说要先有一个目标,然后凭着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鞭策自己朝着目标走去。失去自控力,人就没有了方向,就容易变得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莽撞,漫无目的。

人要学会克制自己。尘世多烦扰,只有学会克制,才能守住灵台一点清明,才能在内心深处听见灵魂最真实的呐喊,明白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人如果没有了克制力,就会情不自禁地走上歪路。想要什么东西,为了最快的得到它就会变得不顾代价,最终去偷去抢去骗;喜欢哪个人,失去克制力的人的思想会变得浅薄,他不会想着要用真心,用真感情将喜欢的人追到,而是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简单粗暴的将人骗到手。而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太轻易得到的东西,无论是钱财、事业还是爱情、友情。失去克制力的人,在失去理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珍惜的能力。

理智与情感,不可简单的用矛盾的观念看待。理智的人并不缺乏情感,情感重的人也不乏理智。关键是对待人和事务要用两者中的哪一方面更多更深入一些,才会合适。情感问题的处理,某种层面上必须理智判断,理智处理问题,不能完全剥离情感。纯粹用理智或情感将问题处理的彻底的一尘不染的,极少。所以,如何平衡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实在是一生的课题。实践出真知,没有永恒的定律,所以尺度很难把握。所以把自己当作是永远的进步者,去感悟吧。

我们很多时候是情感驱动型的,正如有些人所说的,某某人是性情中人。所谓的性情中人就是情感驱动型的。

被情感驱动的人多数情况下都是冲动的,他很少会三思而行。

而理智的人时时刻刻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学到的标准来衡量,来判断来抉择。他们会判断因果。

学习佛法以后,更多的理智,更少的情感。更少的情感不意味着冷酷无情,而是把情感变为理智。冲动的情感是一来一去飘忽不定的,而理智的情感是坚定长久、永不转移的。

情感的爱是容易丢失的,而理智的大爱就是慈悲,就是亘古不移、舍生忘死的利他。

情感的爱是在嘴皮子上的,是容易表达的,而理智的大爱是不用在嘴上说的。是在行动中坚定的表现出来的。

——弘安居士

202146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我所理解的情感是它首先必须要大于理智的,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理智是不受感情左右的。想到理智的爱情,脑子里都是梁静茹的《爱久见人心》中的一句"因为太珍惜所以太犹豫,忘了先把彼此抱紧",我们总是想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表达爱意,总想再犹豫一下,因为怕自己匹配不了这么好的爱,因为怕失去,我们却往往忘记了心里最深处的"占有欲"。

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情感的,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有自己的感情,这种对于情感式的爱情,是比较欣赏的。爱了就是爱了,还有什么比直接表达爱更好呢?但是,情感式的爱情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冲动、盲目。这时的爱就会伤害到别人,最终只剩彼此伤害、互相折磨罢了。没人可以说哪种好。物极必反。什么事情过于极端都会两败俱伤。

两者必须要相互平衡,如果不能平衡,最后的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在理智与情感中权衡平衡。在理智的感情里用情感融合,在情感的爱情里用理智约束。重理智的姑娘,即便自己再受伤,也会给自己立一个限度,她们不允许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更不能容许自己在爱情里丢盔弃甲。她们对爱情,有克制,有疏离。她们的爱,深沉却又高傲。

其实现实是,理智是战胜不了情感的,这可能是人类的共性吧。重情感的姑娘,即便明知结果让人大失所望,也有破釜沉舟的倔强。哪怕是自取其辱,也要问清楚;哪怕飞蛾扑火,也要得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她们对爱情,是毫不掩饰,是忘乎所以。幸福本身并无标准可循,你曾为此徘徊挣扎,你曾为此竭尽全力,所失所得,都是生命的馈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7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