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满感恩之心
那些更加充满感恩之心、更愿意付出、更有爱心的人,所拥有的东西并不比别人多,也并非比别人“更幸运”,他们只是相信生活,相信未来。200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更加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比其他人更幸福,也更健康。
形成感恩的习惯
记感恩日记。提醒自己有很多可以感谢的事情,每天记录这些事,能让自己知道原来自己很幸运。无论你现在的生活多么艰难,也总是有可以让你感谢和触动你的事情。发现这些,能让你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其他事情。
每天记下三到五件可以感谢的事情。可以是很小的事情,比如“阳光很灿烂”,也可以是大事,比如“男朋友向我求婚了”。每天花点时间回想当天你最感激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想写下来的事情不止五件。遇到困难时,回顾这些内容会很有帮助。如果你现在确实很痛苦,就写一写可以感谢的小事。比如:如果你得了绝症,就不太可能为此感恩了,但可以感谢有人给你送饭,为你铺床,猫咪依偎在你怀里。记录这些小事能帮你度过难关。转换思维。习惯感恩的人生活并不比你轻松。实际上,最充满感恩之心的人可能正在经历着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明白,是你的态度而非环境决定了事情对你的影响。
用词要合适。消极词汇会让情况更糟,让你更难做到感恩。比如:你说“我的病太可怕了”比你说“我只是得了场病”要糟糕很多。后者不仅让你能客观地看待疾病,还用中性的语言避免了消极的态度。如果你对自己和别人都不满,会让你更难感恩,你要马上改变思维。比如:你不能说自己“我数学学得太差了”,而要说“这道数学题有点难”。这样重新定义问题,问题就不在你身上,你就可以客观看待问题,让自己更好地解决了。练习留心。活在当下,你的大脑就不会瞻前顾后,也不会操心忧虑以后的事情,不会沉迷于过去。这也是在练习感恩,因为这能让你活在当下,认识到并感谢“现在”的一切。
吃东西的时候要专心。也就是说,不要看书、看电视、玩手机。你要专注于嘴里的食物:食物是热的还是凉的?质地口感如何?气味怎样?是甜的,还是酸的,抑或是咸的?走路的时候,坐在外面的时候也要这样。可以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观察树木和植物的颜色和形状。用嗅觉感受气味,用耳朵聆听风吹过树木的声音、小孩子们玩耍欢乐的声音、车辆从你身边驶过的声音。留意眼前是让你活在当下,注意每一件发生的事情。这样能减轻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抑郁或焦虑,这都是由于对未来的恐惧或对过去的不满造成的。冥想。冥想是另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可以缓解精神症状和不安,有助于培养你感恩的心。
每天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冥想十五分钟。舒服地坐下,深呼吸。腹部随着吸气和呼气上下起伏,专注于呼吸,有让你分心的想法出现时,就承认它们并让它们过去。如果发现自己走神了,就重新专注在呼吸上。用呼吸次数计时比直接计时好一些,这样你可以不用总是去看表。要告诉自己,“我要冥想呼吸五十次”。如果没有完成也没关系!反正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导语:对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从小培养,父母在生活点滴中,要有意识地把感恩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中。那要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来告诉大家吧!
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义,按道理,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听见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不懂得主动地去关心别人,受到别人的帮助也不懂得主动感谢,只知道受恩,却不知道要感恩。
当我们在感叹孩子不懂得感恩时,是否有想过,孩子不懂得感恩,是谁的责任。我想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最大的责任应该在于父母,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教会孩子感恩,等孩子长大了才想起要孩子感恩。
过度的溺爱和纵容是造成孩子感恩之心缺失的重要原因。现代家庭有很大一部分是“421”家庭,在这种家庭结构里,孩子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是小太阳,小皇帝,家长对孩子的教养经常会陷入过度溺爱和纵容的状态之中。而这种过度溺爱和纵容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把周围人对他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哪天你不付出了,他反而觉得不正常了。由于孩子一直处在一个被爱的角色之中,所以他不会想到要去爱别人,即便他想到了,在家里也没有接受爱的对象,他们接受的爱和关心太多,而付出爱的关心的机会又太少,长期以往,他们就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 二,习惯了要求父母必须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当然也就不会有感恩之心。
过度严厉和专制也是造成感恩缺失的一个原因。在过度严厉和专制的家庭里,孩子感觉不到快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心,因而孩子也不容易产生感恩之心。
父母自身没有做好表率也会让孩子不懂得感恩。比如现在有些人在面对自己孩子时,大把大把的花钱,为了孩子可以舍弃一切,可是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却不懂得尊敬孝敬他们。有个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总是让自己的父亲在一个小木槽上吃饭,而不是和家里人坐在一起。有一天,农夫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用小木板拼什么东西,就问他干什么,孩子说在做木槽,是准备将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用的。我们不能说孩子没有孝心,孩子只是在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常存感恩之心的人,才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缺乏感恩之心,那么孩子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关心、帮助他人,因而,让孩子感谢爱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感恩之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就如俗语云:“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1)、引导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但感恩如同其它道德品质一样,都是需要学习才能最终形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只有有了感恩意识,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有感恩的行为。感恩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让孩子知恩,让孩子明白爱的真正含义。只有当孩子明白爱是双向的时候,他才能真正领会知恩,才能形成感恩意识。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给他们讲大道理很难让他们理解,但是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给他们讲一些感恩的故事,让他们在心中慢慢的产生感恩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可以从最简单的“谢谢”开始。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你的时候,要记得向他人真诚的说声“谢谢”,即便是对自己的父母,也应该说声“谢谢”,而当孩子给予父母帮助时,父母也应该真诚地说声“谢谢”。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懂得感谢他人为自己的付出,那么他自然的就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在我们家,“谢谢”是用得非常多的词语,不管是豆豆为我们做了什么,还是我们帮助了豆豆,我们都会说声“谢谢”。正是因为这一句简单的“谢谢”,让豆豆懂得尊敬父母,同时也让她在生活中学会主动地去帮助他人,当班上的同学伤心难过时,她会去安慰他们,当班上的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她会去帮助他们。
(3)、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当孩子有了感恩行为时,要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不管是对父母,还是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人,只要孩子有了感恩行为,都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受感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每次当豆豆为我捶背做按摩时,我都会真诚地说声“谢谢”,并夸奖她越来越懂事,懂得关心和爱别人了。
(4)、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个模仿的过程,对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样如此,父母对长辈的孝心与尊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我们家,因为不和双方的父母在一起住,所以平时主要是通过电话来交流感情,每次和老人通话时,我都会让豆豆和他们说上几句话,每年我们都会带豆豆回老家,会给双方的父母一些钱,在豆豆差不多五岁的那年,她问我为什么要给爷爷奶奶钱,我告诉她,因为爷爷奶奶养育了她的爸爸,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孝敬他们,让他们尽量生活得好一点。后来,豆豆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工作了以后,我会把我的钱拿出一部分给你,所以你不用担心以后没有钱花,我也会好好孝敬你们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振亚教授曾指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5)、父母要学会放手。 父母一味的包办,容易让孩子滋生懒惰的习惯,同时还会使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劳动,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孩子能够实际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他就可以在自我负责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从而学会体谅。
(6)、换位体验。 当孩子四五岁以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进行换位体验,让孩子来做一天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的什么角色,让孩子在真实体验新角色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恩情。
(7)坦然接受孩子的爱。 除了教会孩子感恩,我们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我们的爱,就比如,当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和我们共享时,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当孩子帮助我们做家务时,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我们买礼物时,我们也应该坦然接受;等等。只有当孩子的爱被他人接受时,他才能更好更多地付出自己的爱,因为每个人都有被他人需要的需求。
总之,对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从小培养,父母在生活点滴中,要有意识地把感恩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中。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如下:
让孩子耳濡目染,拥有充满感恩的家庭环境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父母为孩子营造的良好家庭环境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也是培养孩子感恩的先决条件。孩子人格品质的培养和获得,往往是以父母为参照对象,通过反复大量地观察和模仿得以实现。
如果父母懂得感恩,懂得及时地表达感恩之心、感恩之情,那么孩子学会感恩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爸爸要回外地看望爷爷奶奶前,即使妈妈不同行,也会特意给老人准备好新衣服、食物等作为礼物。
还可以提醒孩子也为爷爷奶奶准备自己的小手工当礼物,表达思念。老人收到物品后,可以通过视频或是电话表达对儿媳妇和孙辈的感谢,并称赞他们的用心,进行互动式感恩的示范。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家庭举动,却能让整个家庭收获非同一般的温暖,也让孩子从小知晓,感恩是普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小提醒: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多说“谢谢!辛苦您啦”这样表示感谢的话语。不仅对家庭成员、熟识的邻居朋友如此,对为自己有所服务的保洁人员、快递人员、销售人员等都要表达真诚的感谢。
怎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方法如下:
1、不要对孩子保护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那样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其所做的一切。
2、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并不是一个好习惯,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考虑别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很自我。
对于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的人,怎么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爱呢?要避免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然后渐渐地学会付出自己的爱。
3、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孩子如果向父母提出要求,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够合理,父母则需要坚决拒绝,并且认真地告诉孩子为什么是不合理的,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以免孩子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4、经常给孩子讲一讲工作的艰辛。每个家长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回家后都会尽量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因为父母始终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快乐的,害怕艰难的现实会给孩子带来生活的压力。
其实,如果父母能偶尔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孩子能够慢慢学会体谅父母,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样也就学会了付出自己的爱给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