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应该怎样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超过400字

你认为应该怎样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超过400字,第1张

怎样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1.接触广泛的大量的各类的优秀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来自亲身体验的具体的丰富的艺术鉴赏活动。多看优秀的绘画、雕塑、摄影等美术作品,就能训练和发展自己的眼力;多听经典的各类音乐作品,就能培育欣赏音乐的耳朵;多读精辟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就能有比较和鉴别的能力。大量地、广泛地鉴赏各类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培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2.掌握各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各个门类、体裁、样式的艺术具有各自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规律。掌握了解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艺术特点,真正领略作品独有的艺术魅力。如鉴赏文学作品,就要了解文学的媒介特点、艺术特征、表现规律,了解不同种类的文学体裁的艺术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基础知识,才能发现领略蕴含其中的美。

3.积累文化科学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对艺术鉴赏有很大影响,从一定程度讲,文化科学知识渊博的人,其艺术鉴赏力会有相当的水平。文化科学知识的内涵丰富,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等都可囊入其中,它们对加强艺术鉴赏都有促进和帮助。殷商时期青铜器艺术繁荣,如果不了解殷商时期,我国早期奴隶制度形成确立的历史过程,就很难鉴赏这一时期青铜器上狰狞可怖的饕餮形象,更无法从中领略到体现一种历史必然力量的狰狞之美。

4.丰厚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指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感受及体验的积累。艺术鉴赏离不开审美经验,而审美经验离不开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鉴赏者总是在自己生活阅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生活阅历及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就越丰厚审美经验,就越有助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

5.培养自身喜爱的一门艺术特长对任何一门艺术,如果自己情有独钟,不妨作为一门业余特长来培养。无论学绘画、书法,还是学唱歌,乐器演奏,还是学跳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都能丰富自身艺术素养,有利于提高艺术鉴赏力。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对书法或中国画学习一个阶段后,再来看书法或中国画作品,鉴赏的体味就和纯粹门外汉不一样。而且,以此可能会更好地去领会把握其他门类艺术所包含的许多相似或相通的东西,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其他门类艺术的鉴赏。

近些年,伴随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艺术教育机构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达万余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老年人、白领、工薪族纷纷跻身艺术培训之门,学习并掌握一两门艺术特长,艺术学习风靡于神州大地,艺术学习爱好者蔚然成为神州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前言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各高校仅专注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缺失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严重不足,影响着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对此,我国各高校应亟待解决对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教育的培养。

  二、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教育意义

  1、文学艺术修养可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人们通过语言来实现情感交流与传递思想见解,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通过文学艺术修养来实现,教授学生从文艺作品中获得启发。如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词汇、句式及表现方法,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语感得到提高,从而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与情感。此外,通过分析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掌握立意论证、文章布局等技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与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利用文学与艺术传情达意,从而实现更好、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2、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艺术比知识更有想象空间,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伴随他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学艺术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居里夫人曾认为对科学研究与探讨的过程是对美的探寻,而实际上的确如此,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创造本身就极具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美的奇迹。而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指对他们进行职业岗位的审美培养,使大学生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通过文学艺术修养在岗位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策略

  1、开设文学艺术课程

  文学艺术课程,实质是指鉴赏文学经典作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优秀、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尤其是要将作品中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对于文学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与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以自由形式为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2、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主要是指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根据当代大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对人文素质类教材的编写,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强对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各高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积极有趣的文学氛围,开展人文艺术节、沙龙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歌唱等),社团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人文、艺术讲座(文学、音乐、美术、**等)等,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中收获快乐与知识。同时,在校园环境中也可以营造一种文学气息,如在校刊、黑板报上可以开设文艺专栏,让有才能的学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华;在校园建筑中可以增添文学艺术形式,小桥、亭子等都能营造出文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

  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提倡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文学艺术的理论知识的熏陶,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从实践中使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文学艺术修养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以展现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与人文魅力。

  四、结语

  据调查,世界百强企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大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素质之外,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我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策略上应与时俱进,加强对大学生文学艺术的培养,开设文学艺术课程,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使大学生成为技能与素质型的通识人才,进而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课堂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作了明确的表述: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它是艺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又是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艺术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艺术感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技能表现还是艺术欣赏,都要求学生在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而情感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是参与艺术表现时,没有积极、合理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就难以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真正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使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此,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努力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真挚朴实的情感,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那么该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那些途径和方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出总结,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创作,在画面中表现自己比表现别人更容易释放出情感。

积极地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让自己进入到画面中去,成为自己画面里的主角。美术课堂的平时作业因为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会比较少,作品中的情感、技能因素也不容易得到很到的体现。而一旦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时他们则会更加专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一般也相对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都来参与创作,并尽可能将自己画到画面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故事,并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就会更容易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例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能书画比赛的主题“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就充分利用了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的功能。首先提出“什么是合格的小公民”以及

“怎么样来成为合格的小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交流探讨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奉献、关爱、自尊等价值观,明白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然后提出讨论话题:

我是中学生了,怎么在家庭中或集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何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设想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中,父母在阳光下的稻田里辛苦地收割稻子,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帮助收割、提着篮子送水送饭等等。用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表现出“合格小公民”的主题,学生在创作时就会很容易带着情感去画作品,因为作品中包含着对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这样的作品就将美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的表达,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了。而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想到画面中的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自己的那份关爱,那将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艺术与情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艺术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

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情感的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饶,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面对学生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始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倘若是教师首先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艺术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情绪,利用恰当的环境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来实施教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集体的合力来带动、影响全班级的同学的情绪情感,从而参与到艺术情感的体验中来。这种集体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而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情绪来暗示他人,从而导致学生间在情绪情感上发生连锁性的反映,从而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例如:对李可染的《牧牛图》的理解欣赏,除了从水墨技法上进行引导学习外,教师也尝试着从生活经验和情感印象方面来展开教学。做到先以情感人,然后才关注画面的技法构图等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还是作品本身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从生活经验中积累得来的。从乡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有过一些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牛羊兔狗鹅鸭等等。教师让他们试着回忆一下童年的时光,可以用引导的话语来提醒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动物朋友吗?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在一起是多么的令人难忘,还想再回到从前吗?闭上眼睛吧,回忆一下童年,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好朋友了吗?然后由同学们讲述孩童时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教师也介绍自己小时候就和伙伴骑在牛背上模仿过“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老师自己扮吕布,手拿一只长竹竿,骑着一头

老水牛,其他小伙伴扮关羽、张飞、刘备各自骑着一头牛厮杀在一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教材中的《牧牛图》的铺垫,加上师生的发言,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从艺术作

品中唤醒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在城市里长大,缺少相关的与家畜在一起的生活体验,但是可以在其他同学们积极的情绪中受得感染,也容易从同学的愉悦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这时候再适时讲解李可染创作《牧牛图》的意图和内在情感的表现,学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将全班的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现,而不仅是只看到作品中画了什么、用什么来画等等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和画家的情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觉得《牧牛图》不是李可染创作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现的镜头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三、大题小作,避免“审美恐慌”,拉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艺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但普通观众有时会觉得这些作品过于高雅和经典了,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距离太遥远了,也就从心理上直接排斥了这些作品,甚至会有些恐慌心理。他们会想:挺难的吧,看也看不懂。或者觉得反正是名家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会差。至于好在哪、难在哪,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交流,失去了欣赏、理解作品中深层内涵的可能。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设法拉近艺术欣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那些看似“高深”、“高雅”的艺术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降低欣赏的要求和难度,做到“大题小作”。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可利用故事和趣闻展开教学。但是故事要本着尊重历史和艺术的原则,不能出现庸俗的情节或是一些流言诽闻,而是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利于教学欣赏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避免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慌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如可以这样说:“假如把这幅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送给你,你打算把它挂在家中客厅还是书房,或是卧室,为什么?要是家里来了朋友,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幅作品?”用这种形式,直接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迫使”他们与艺术作品面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参与中体验作品的精神价值,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但不是去说服他们一定要喜欢某某作品,而是鼓励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自己个人的看法,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其中某些作品进行批评(当然也是个人的喜好,在不影响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能会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因为欣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主观性,学生见多了难免会有些麻木,毕竟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欣赏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教师在情感和精神上和学生站在一边,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开展有效引导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四、重视学科渗透,把握与艺术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和知识点。

中学的艺术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凡高的绘画作品,我注意到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介绍凡高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说明凡高现在是备受人们推崇和关注的。但是作为中小学生来说,毕竟对外国的艺术大师了解不多,就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既然是语文教材和艺术教材同

时都出现了关于凡高的相关信息,相信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对关于凡高的教学有

所期待。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接触凡高、了解凡高,将他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除了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生平简介,还重点介绍他的“后印象派”画风就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以及他的油画作品对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围绕凡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展开,如热烈奔放的笔触、夸张大胆的用色,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向日葵》中灿烂的金**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将经典的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感受倍受关注的艺术大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而语文教材中有关凡高的介绍也恰好和艺术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重视学科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渗透,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条件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文字表达,树立信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发现,在回答一些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自信,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也不是很肯定。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明白:评价作品时的对与错并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好的评价。如对大师作品中人物神态的理解,动态的把握,色彩的感觉等,尝试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培养良好的艺术情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在口头表达还不太习惯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和随想等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逐渐适应后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直接回答来大胆评价艺术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帮助树立自信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主动积极的评价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印象来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

色彩是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更是情感印象的载体。人们对色彩的情感有着一种直觉上的感知。色彩其实本无情感可言,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人们靠色彩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符号,自然界中的春暖花开、寒暑易节对人们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的内心深出留下烙印,因而当某种色彩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关感觉,引起内心的共鸣,便生成了“情感”。我们误以为这种情感来自于色彩,其实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情感有着超越色彩实体的象征价值,它是更具夸张、概括和理想化的色彩。色彩作品中的情感印象对于创造者来说是积累和凝聚,对于欣赏者来说是积累和释放。不同的色彩通过其象征意义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印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三原色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价值就非常独特。如:

**,明度亮也最能发光,象征光明、知识、真理和领悟;红色,有着不可抗拒的光辉,象征富有生气的大地和兴奋、热情、好战、战火等,红橙色有着温暖闪光的特性,象征炙烈的

火焰。因为火总是红红的,给我们以热量和温暖;而兰色象征冬天的力量、阴影、透明且有平缓宁静感,纯兰倾向于黑暗,常用来表现黑夜。其他的情感印象如冷暖、华丽、朴素等多种多样。可见色彩作为情感印象的载体,可传递的信息符号是非常丰富的,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装饰物品、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

色彩的美学价值来自于色彩的象征意蕴,而色彩的象征意蕴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是说色彩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者的情感印象之间存在着互动互文的同一性。情感原本是内心深出的记忆体验,而色彩会与这些体验一一对应,从而表现出色彩情感印象的丰富性。学生在了解了色彩的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再来面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时,便会将色彩的情感印象更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去,从而使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对色彩的把握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目的会更明确,搭配会更合理,对色彩的想象会更大胆,也就更加有助于他们利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情感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再说德育》 孙学策 著

《教与学的心理学》 皮连生 著

《反美学》 潘知常 著

《生活教育论》丁丁 著

1、自我接纳和自我爱:爱的第一步是接纳自己并学会爱自己。中职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并学会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包括培养积极的自尊和自信心,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护理的能力。

2、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中职生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经历和感受来培养同理心,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情感,并尝试理解他人的角度和感受。这有助于建立关系、解决冲突和帮助他人。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建立健康、尊重和支持的人际关系是培养爱的艺术的重要方面。中职生可以学习沟通技巧、解决冲突的方法和建立信任的重要性。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互相关心和支持的关系。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评价写法如下:

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能够积极参与各类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并在参与中积极地追求美和表现美。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艺术素养主要指才艺和天赋。要培养艺术素养,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多接触欣赏音乐、舞蹈、歌剧等等。不只是光接触些美术和设计有关的知识就足够了,还要通过去参观博物馆、参观画展等,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趣味。

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亦称“艺术修养”。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是“审美修养”或“美学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的掌握,对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

马克思认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他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人类主要的艺术实践活动有艺术欣赏、艺术评价、艺术创造等。我们在欣赏精典艺术制造的过程中,从精神上获得享受,得到灵魂的洗涤与启发,提高了精神气质,获得了基本的艺术常识,提高了审美情操,从而获得艺术修养水平的提升。

一、审美能力的提高

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是一种审美行为,是在人对美好的东西的渴求之下、在审美观念的引导下,调动发现美的器官,了解审美的行为,遵循审美需求的也是一种情感规律,获得更深层的感情体会。审美情操是艺术修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利用艺术作品,能够提高个体审美情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对精典艺术作品的观赏,从中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第二,在艺术作品观赏的过程中,体会艺术制作者的审美情操。

个体审美能力的提升与艺术作品的美学内涵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高雅的艺术作品其相对应的审美层次也会高一些,而次等的艺术作品则会给个体带来不好的作用。所以,在观赏的过程中,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要增加交流的次数。总而言之,多多接触精典的艺术作品能够帮助个体快速提高审美情操。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精典艺术作品有:影片《音乐之声》,如《雪绒花》、《哆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等。这些作品都具有节奏和谐,旋律自然、内容流畅而精简等特点,同时又不乏精湛的艺术技巧与高超的音乐制作水平,让凡是欣赏过这些作品的人们,能够沉浸在其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

对艺术作品的观赏是对他们的深层理解与体会,艺术作品是制作者对社会百态,日常生活的深入理解与独特感悟,结合自己的心态与价值观所制作出来的一种物化的形式。在接触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制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情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主要要看我们在接触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所达到的艺术共鸣层次。这里所说的共鸣,从词源上看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词语,主要是指两种具有一样的振动频率的实物,一方振动的过程也会带动另一方开始震动。而艺术观赏过程中的共鸣则是指个体在作品观赏过程中受到感染而出现的感情上的波动。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思想感情借助于艺术作品相共鸣,创作者的心底最深处的一种震动,从心灵深处获得震撼。观察者通过艺术作品与作家进行灵魂上的交流,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获得精神与灵魂上的启发与升华。从而达到提高自我思想情感与审美情操的目的。例如我国著名的**导演大师张艺谋,他的代表作《红高粱》我们都熟悉,其中红色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色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方特色,同时也从视觉和情感上给人以震撼。

二、培养艺术精神

个体的艺术修养主要是由个体所具备的艺术精神来反应的,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于艺术的追求、个体身上的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气质、个体对艺术这一形式的态度、反应等等。上文我们已经对艺术作品对个人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论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是精典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越大,其所表现出的生活实质越生动越深刻,同时艺术家所塑造出的形象越鲜明也就越容易和观赏者形成共鸣。

虽然社会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着,但个体对“美”的,对“真”的追求与渴望却一直没改变。艺术的真实性,自始至终反应者人类历史最本质的东西,展现着人性的辉煌与昏暗,凡是能够从心灵深处震撼到我们的作品,都是最伟大的作品。对这些作品的深入体会,能够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更能培养个体形成崇高的思想品德。如大家所熟悉的**《辛德勒的名单》。色调以黑白为主的影片中突然出现一个小女孩,她穿着鲜红色的小群子,在紧张恐怖的气氛中显得可怜又无助。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被法西斯抓了起来。之后整个世界又被单调的黑白笼罩了起来,也一抹红色瞬间被淹没。这一细微又巨大的变化对于辛德勒来说却是巨大的心理历程,就像观看影片的观众一样。这个**最终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思想就是——不管我们所处的环境如何变化,也不管周围的某一部分人如何恐怖,但是人类社会的良知不会完全沦陷。这个**之所以会被铭记,无外乎影片所体现出的艺术性价值极高,它所表达出的思想性与艺术力是其它众多**所达到不到的水准,很少有**能够超过它。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那么他就不能不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灵魂上的震撼,这就是精典艺术作品所能也必须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当然,类似的作品也有不少,例如我们都知道的著名影片《音乐之声》、罗丹的传世名作《思想者》以及我国古代小说《聊斋》等等,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入地了解,从而达到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积累艺术知识

作为艺术修养的基本构成要素,艺术知识是我们提高艺术修养的基础。基本的艺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同时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又有助于增长欣赏知识,提高个体艺术修养。如通过欣赏巴赫的《三部创意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巴罗克艺术风格的知识,在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又可以更好地欣赏其它类似的音乐作品。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典艺术作品的了解与欣赏,我们可以和艺术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沟通,获得心灵上的感应,受到高尚人生观,社会观,自然观或宗教观的沐浴,启发,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操,形成艺术修养的目的。

(一)爱的能力的含义 1 什么是爱的能力

弗洛姆:"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 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 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 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 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具备了爱的能力会引导一个人去真正地爱他 人,也真正地爱自己,能真正体验到爱给人 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恋爱的过程是培养爱的能力的过程

2爱的储存

爱的能力首先看内心储存了多少爱可以给予, 如果一个人内心是干枯的,没有爱可以付出, 也就缺乏爱的能力的基础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使孩子也会切身感到自己 是一个可爱的人当一个人爱他人之前,首先 要学会的是爱自己—自爱

3 自 爱

弗洛姆:"关心,尊重,责任,认识,它不是为某 个人所爱之意义上的一种情感,而是为所爱的人 的成长和幸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奋斗,它根植于 自身的爱的能力" 艾克哈特 :"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象爱自己那 样爱其他的每个人只要你对其他人的爱不及对 自己的爱,你就不会真正地爱你自己,但是如果 你同样地爱所有的人,包括爱你自己,你就会爱 他们象爱一个人,这个人既是上帝又是人类,这 样的人就是一个爱自己,同样也爱其他所有人的 伟大而正义的人"

(二)爱的能力组成

1 表达爱的能力 表达爱需要勇气,需要信心

2 接受爱的能力 当期望的爱了来到身边时能够勇敢 地接受,是爱的能力地表现

3 拒绝爱的能力

对他人尊重 态度明确 行动与语言要一致

4 鉴别爱的能力

能较好的分清好感,喜欢和爱情5 解决爱的冲突能力 爱需要包容,理解,体谅 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

6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

正确认识失恋: 失恋只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在失恋中学习 失恋给人再恋爱的机会

7 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要保持爱情的常新,需要智慧,耐力,持之以恒 及付出 善于交流,欣赏对方,是爱的重要源泉 爱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也尊重对方的独特性, 爱要宽容 爱要学习处理恋爱与学业,与其他人际交往的关 系等,将爱情作为发展的动力 爱需要学习和培养,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

        想要培养自己的艺术水平,那就要从最基础的开始,你可以先从一些艺术方面的欣赏开始着手,如果你想要对别人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去很多的地方,看很多名人的艺术作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为什么会这样创作那个作品而且我觉得艺术这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形成的,那得看你的日积月累,你平时对那些艺术的理解,还有你的想象力。

        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许需要培养你的艺术水平,那么你就得从想象力开始出发,因为只有你有足够的想象力,那么你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也就是显现出你的艺术水平。遇到任何的艺术作品也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然后去理解他,从很深的意思上面去解剖它的深层含义。

        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那么你就得从写写画画的方面开始,从而培养自己艺术水平,想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那么你就应该好好的锻炼一下,就跟练习写字一样,写得多了你就有了艺术水平。

        还有就是没可以从培养你自己的情商开始,情商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艺术水平,不管是在谈恋爱中,还是生活中,你都需要用你的情商去经营你的爱情和你的亲情,这样你的艺术水平也会得提高。

        其实我觉得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那么最重要的还是要去报一个培训班,彻彻底底的对他进行学习,当你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应该好好的深究它,这样你才能更好的了解它,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梦想,这样也能提高你的艺术水平。总之就是,你想要得到某一样东西,那么你就得付出该有的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78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