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后两句为“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2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全诗的意思是什么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他特别提出这句诗,确是“奇险”。由此可见,故尊为岱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是有道理的,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夫如何”,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正是一致的,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不死会归秦,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会当凌绝顶,题诗谁继杜陵人,立在山麓。无疑:“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但用在这里。
“造化钟神秀,并认为无人能继,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 一览众山小。
(没有不认识的字吧)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并刻石为碑,如“此生那老蜀,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割”本是个普通字,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决眦(zi 四声)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3望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解: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3、决:裂开。
4、凌:跃上。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评析:。
4杜甫的诗:望岳是什么意思重新补充:就是“ 望山 ”的意思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你所说的那首应该是 “望泰山” 的意思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5什么是佳句佳句是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美妙的诗文。
详细释义:1、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1)南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白话文:“孙兴公作《天台山赋》,成,为了给范荣期看,每到佳句,就说:该是我们讲。”2)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
白话文:“远游登到最高境界,精彩的语句都出自信里。”2、借指美妙的诗文。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芸叟 题其后曰:‘谁题佳句到 幽都 ,逢著胡儿问 大苏 。’”白话文:“芸老人在他后说:‘谁题佳句到幽都,逢着匈奴少年问大苏。
’”
扩展资料:
理解赏析:“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这两句是诗人望岳所产生的意愿,抒发了诗人定登绝顶的豪情,是奋发有为的象征。
既表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审美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意思:沉舟旁边,有千帆争先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竞相争春。理解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朋友(白居易)不必为他忧伤。
对世事的变化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的形象比喻远远超出了诗人的主观意图,借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向前看的乐观精神,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代刘禹锡《秋词》)诗句意思:自古以来,每当秋天到来,人们就为那寂寞孤独的日子而感到悲伤,我说秋天的日子远远好于春天的日子。
理解赏析:这两句诗以议论发端,警策有力。诗人针对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的实质,强调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还要好,进而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杜牧《赤壁》)诗句意思:假如东风没有给周瑜方便,那春光明媚的铜雀台里早就锁住大乔和小乔了。
理解赏析:这两句是议论,强调周瑜取胜是靠天时地利之便,暗含机遇造英雄的哲理。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句意思:这相思之情正如春蚕的丝(情思)悠悠无尽,只有到了死才能完结;这思念之泪正像蜡烛的残脂一点点地燃烧、消失,只有到它化为灰烬后,思念之泪才会流干。理解赏析:这两句诗巧妙地把自己的相思和情思,通过新颖恰当的比喻,把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出来,表现了别后思念之深和对爱情无比坚贞的态度。
蕴涵执着追求的哲理。
参考资料:
杜甫《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之句。
泰山位于齐之北,鲁之南,以齐鲁之广大,能见其青青之色,故而更觉泰山之高。这种写知法,确实十分新颖。
然而,它还能给读者更深远的联想:齐与鲁既曾为古国,则泰山屹立于此,由来久矣;悠悠古国与泰山苍翠之颜相依相存,竟无了时。这历史悠远的“齐鲁”之国,曾是登过泰山的文化巨人孔子传播文化之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极为道重要之基地,最能引起读者对其文化蕴味的亲切感受。
杜甫笔下的泰山,不似谢灵运《泰山吟》的“崔崒刺云天”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似李白的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游泰山六首》之六)那专样引起遗忘人世之感,而是扎根于大地,绵延于齐鲁,给人间带来无限青翠之生机。“齐鲁青未了”之警句,来源于诗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崇敬和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所以,青或者情也可属以理解为双关。
7写泰山山的诗句古诗描写泰山的古诗句如下: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登泰山》 意思:泰山是那么的高大, 其它山脉无法与它相比。 作者:贾鲁,字友恒。
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也是一位在治理黄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专家。最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泰山咏》晋代谢道韫 意思:峨眉山虽然没有五岳之称!但海拔4000米的金顶之上云海偏偏!非常壮观! 作者: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意思: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描写泰山的诗句还有很多: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唐·李白《游泰山》其六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元·王旭《游竹林寺》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唐·李白《游泰山》其一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
——元·杜仁杰《天门铭》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南朝·谢灵运《泰山吟》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登岱》明代王世贞。
文/乔平
我国古代关于泰山的诗词非常多,各朝各代都有,这和古代文人喜欢在游山玩水中创作有关。光李白就写了六首《游泰山》,杜甫、苏轼、范仲淹,元好问以及一些名气不太响亮的诗人都有写过关于泰山的诗。下面我先列举一些关于泰山的诗词名句,然后重点解读几首写泰山的诗词,最后再附上我本人写的一首关于泰山的诗。
01 摘录20句我喜欢的关于泰山的诗词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晋·谢道韫《泰山咏》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宋·苏辙《游泰山四首 初入南山》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宋·陈梦良《登泰山二首》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宋·汪元量《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明·徐文通 《岱宗》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清·施闰章《雪中望岱宗》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 金·元好问《登岱》 02 重点解读两首写泰山的诗词第一,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泰山的绵延辽阔,第三四句写泰山的雄峻磅礴,第五六句是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第七八句是想象登上山顶的感觉,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流露出了杜甫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特别是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也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第二,李白的《游泰山六首》: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李白这《游泰山六首》实在是有点长,这里我就不一一解读了,只做了总体评述。
李白这个《游泰山六首》,虽然是六首,但实际是提个系列的连章古诗,每一首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整体描绘了泰山是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是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故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李白游泰山,看到了泰山的体势宏大,景观的雄奇、险绝、曲幽,想到了仙人仙境。所以,诗中以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出发,不仅写出了沿途的山峰、涧谷、泉瀑、奇松、怪石,以及名禽异花、云岚烟雾,还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做到出目揽泰山,驰思万象。
诗仙就是与众不同,游泰山更是“仙”到了极致。他这六首游泰山诗采用的是山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脉络绞结起伏的写法,交相显隐,或写全景,或写局部,或用特写,笔势纵横,舒缓有致,是以游仙体来写山水诗,展现了诗仙在艺术构思上独有的时空意识。这组诗在李白全部诗作中也是占很重要位置的,可与《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相媲美。
03 帖一首我自己写的咏泰山五律•咏泰山(乔平)
层岩挂劲松,峻岭探云峰。
顶览群山小,途闻百瀑淙。
文人多咏唱,皇帝更加封。
岱岳平原起,神州舞巨龙。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谢道韫是谢灵运的姑奶奶。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其祖父是谢玄,出生于公元385年,逝世于公元433年,其现存诗近百首,其中38首可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山水诗。
谢道韫是东晋时女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玄的姐姐,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著有《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留世。根据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谢道韫是谢玄的姐姐,推出两人不是同一人。
谢灵运的轶事典故:
1、遇鬼被杀
元嘉五年(428年),谢灵运忽然看见死去的谢晦手里提着自己的头,进屋坐在另一个床上,鲜血不停地流,惨不忍睹。后来他又发现自己装貂皮袍子的衣箱里被血浸满了。后来谢灵运当临川郡守时,吃饭时饭里忽然有大虫子。不久他就被杀了。
2、始宁墅
谢灵运在当了一年的永嘉太守后,便“称疾去职”,隐居在其父祖世居的上虞南乡(东汉永建四年入始宁县),占湖为田,大兴土木,扩建谢家祖传的庄园——始宁墅,写下名播天下的《山居赋》。
始宁山居为谢灵运的祖父谢玄晚年开始经营。《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注》对此有过较详尽的描述。及灵运辞职还乡后。
又在北山修筑扩建,对此,其《山居赋》及自注以赋体惯长的手段和注特有的引申发挥,作了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叙述。而谢灵运山水诗中,有一二十首都是直接描写其始宁墅风景的。
3、美髯公
史载谢灵运是个美髯公,且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临刑前,他自愿把自己的长须施舍给广州祇洹寺,用作寺中佛像的胡须,这束美须为僧人所珍视,保存了270多年,直到唐中宗时(705-710年),才被皇帝的女儿安乐公主毁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