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陆游的诉衷情的人物形象

分析陆游的诉衷情的人物形象,第1张

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陆游抓住了神态和心理,从中把握到诗的情感。

陆游《诉衷情》当中诗人将自己的形象直接的在诗歌中表现出来,人物形象就是诗人本身,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为抒情主人公。

通过刚才的分析鉴赏,可以将诗歌的抒情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能够表达诗人情感的自然物;二是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又可以分为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辛弃疾左丘自嘲诗风花雪月最伤神,左丘一线人碎魂。爱在红尘心却死,一书一笔了一生。神仙只度伤心客,你我才是有缘人。

说起陆游,我们是非常熟悉的,从进入小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学习到了《示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似乎陆游的诗成为了我们学习生涯的必备单品,每一个学期的古诗词板块总有着陆游的身影,陆游的诗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陆游的诗之多,很多人就提出了问题:如何评价陆游的诗?陆游的诗如此之多,但是他的诗也是深受人们好评,他的诗是时代的体现。

陆游被尊称为四大家之,陆游享有如此美誉不仅是因为他的品性,还在于他丰富的诗词,他的诗词既有爱国诗,也有边塞诗,还有体恤百姓之苦的诗,种类十分丰富,尤其是他的爱国诗词有着很高的建树,因为官员的排挤,他的事业进行得并不顺畅,而是艰难重重,许多诗都能体现出他有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感,比如陆游在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出陆游对国家的挂念,也体现出年老多病无法报效祖国的辛酸与无奈。

他的诗词来源非常广泛,涉及到当时生活的片片面面,他的诗非常豪放,也极具现实,深刻地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多用黄沙、大雁为寄托物,尝试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将情感寄托在景物里,人们通过想象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来感悟陆游所表达的情感。另外,陆游的诗也具有田园风格,浪漫婉约中带有些许豪爽,风格多变是陆游诗的一大特色,许多名家对陆游也是称赞连连。

陆游的诗是整个诗词历史长河里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辞藻、结构都为后人所要学习的,借景抒情是他的一大武器,真心实意更是直击人心。

诗句类

1、

自笑谋生事事疏,年来锥与地俱无。

——陆游《自笑》

2、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

——白居易《喜老自嘲》

3、

办取青蝇吊客,母烦鸩鸟为媒。

——王世贞《自嘲》

4、

使君虚忝旧青州,无那平原有督邮。

解使玺书今夜至,不教封作醉乡侯。

——王世贞《行抵平原而酒忽浊作此自嘲》

5、

自笑情何僻,谋生竟无能。

——刘正谊《自笑》

6、

自嘲自解君毋怪,老大从人百不宜。

——陆游《自嘲》

7、

试问即今成底事?晨餐依旧北山薇。

——陆游《闲中自嘲》

8、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丁元英《卜算子·自嘲》

9、

安得萧韶仪两凤,不妨燕雀自嘲啁。

——陈傅良《和刘进之韵兼简吴阜之》

10、

紫貂裘敝尽,季子不何归。

——陆昂《羁旅无聊自嘲》

通俗类

1、蹲下来摸摸自己的影子,对不起,跟着我让你委屈了。

2、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什么用

3、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五官。

4、鄙视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5、别总骂我恨铁不成钢,你不知道铁本来就不能变成钢的吗

6、不见我遗憾终身,见到我终生遗憾。

7、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是她有多努力,而是她爸妈本来就是白天鹅。

8、爱我的请举手,不爱我的请倒立。

9、放下身段,我的道路我做主。

10、好汉没好妻,懒汉娶花枝。

名人名言类

1、我看不清,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他在阳光下。——温特伯格

2、“怎样算欺凌?”“十个人欺负一个人算欺凌,一百个人欺负一个人也是。”“那么一万个人呢?”“是正义啊。”——寺山修司

3、一束光照进铁塔,铁塔内肮脏龌龊被显现,于是,这束光便有了罪。——尼采

4、家里养的花自杀了,遗书写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独缺少阳光和爱。——周国平

5、人们相互蔑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马克·奥勒

6、我年轻时以为金钱至上,而今年事已迈,发现果真如此。——王尔德

7、奇怪的动物都被保护起来,奇怪的人却遭受排挤。——伊坂幸福太郎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9、我见过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萧伯纳

1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

语录类

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是她有多努力,而是她爸妈本来就是白天鹅。

2、爱我的请举手,不爱我的请倒立。

3、放下身段,我的道路我做主。

4、好汉没好妻,懒汉娶花枝。

5、好好活下去,每天都有新打击。

6、喝醉了我谁也不服,我就扶墙。

7、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8、加油,你是最差的。加油,你是最胖的。加油,你是最穷的。

9、今天楼梯摔倒了居然一点都不疼,幸亏有这么多肉垫着。

10、老子一直视美女和金钱如粪土,而他们也是一直这么看我的。

1 关于船的诗句羁旅思乡

关于船的诗句羁旅思乡 1关于船的诗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杜甫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下面的就不写作者和诗歌的名字了~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卧 桥 总 应 合 船 渡, 流 水 不 与 顽 石 争。

夜来江雨宿蓬船,卧听淋铃不忍眠

月明船上帘幕卷, 香露重岸头花木

2关于"船"的诗句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唐 张继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唐 白居易 3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浪淘沙》唐 白居易 4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抛球乐》唐 冯延巳 5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漫成一首》唐 杜甫 6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利州南渡》唐 温庭筠 7堤上游人逐昼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浣溪沙》宋 欧阳修 8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塘》宋 范成大 9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清平乐》宋 晏几道 10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湖上寓居杂咏》宋 姜夔。

3有关船的诗句

关于“船”的诗句:

1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唐·杜甫

2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张继

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 琵琶引》 唐·白居易

5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7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秋风辞》 汉·刘彻

8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采莲曲》 唐·白居易

9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七首》 唐·李白

10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11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溪》 唐·张旭

12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登快阁》 宋·黄庭坚

13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清明二首》 唐·杜甫

14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15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4关于船的诗句

明确写船、舟的: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宴词-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听流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暗写船、舟的: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与“船”和“月亮”有关的思乡诗句有哪些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春山夜月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4、月

唐代:李商隐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5、中秋对月

唐代: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6有关船的诗句

《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

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

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

其间无古今。

《自嘲》――(近代)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7有关船的诗句

北风寒,

北风南去何时还?

何时还:

才弃孤帆,

又登客船。

如烟往事成笑谈,

神州亿万尽欢颜。

尽欢颜:

爆竹声起,

又是一年。

6题芙蓉锦鸡图

歌声淳,

闲却梅花一曲琴。

一曲琴:

与君一别,

泪雨倾盆。

泉城旧事成烟云,

报晓雄鸡待良辰。

待良辰: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7春泉小隐图

天光寒,

铁骑千里斗愚顽。

斗愚顽:

星河欲转,

力挽狂澜。

壮别泉城何时还?

齐鲁英豪尽少年。

尽少年:

壮心所向,

一往无前。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诗

倩谁鲛绡拭尘封,

双鬓染雪忆孩童。

紫扉栅前铸恒志,

阡陌塍间思功名。

背壁影上悬晚月,

破晓窗前眨寒灯。

今朝四顾怆然泪,

齐家治国许来生。

喜老自嘲(白居易)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

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

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

裘轻披白毳,靴暖蹋乌毡。

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

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

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

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时俗谓七十已上为开第八秩。]

自嘲绝句(冯涓)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

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便糶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黄庭坚)

食贫好酒尝自嘲,日给上尊无骨相。

大农部丞送新酒,碧香窃比主家酿。

应怜坐客竟无毡,更遭官长颇讥谤。

银杯同色试一倾,排遣春寒出帷帐。

浮蛆翁翁杯底滑,坐想康成论泛盎。

重门著关不为君,但备恶客来仇饷。

再和答为之(黄庭坚)

林君维闽英,数面成瓜葛。

邻居接杖藜,过饭厌疏粝。

读书饱工夫,论事极精核。

奋身君子场,勇若怒未泄。

穷年栖旅巢,由命非由拙。

王良驱八骏,方驾度九折。

学堂疏雨余,石砌长苔发。

弟子肥如瓠,先生瘦惟骨。

北门一都会,尘埃人卒卒。

高盖如秋荷,势利相奔谒。

惟君尚寂寞,来观草玄笔。

斯文未易陈,正当高阁束。

金马事陆沈,市门逐乾没。

未须相贤愚,聊自嘲迂阔。

忆昨戏赠诗,乃辱报明月。

极知推挽意,我车君欲辖。

屠龙真强言,奔马不及舌。

赐书盈五车,直舍方二墨。

意会便欣然,余事过窗日。

尚恐素餐钱,诸生在城阙。

自嘲(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饭後自嘲(陆游)

岁熟家弥困,天寒酒阙倾。

仅能炊稻饭,敢望糁藜羹。

一榻解腰卧,四廊摩腹行。

诗人要疏瘦,此日媿膨脝。

起晚自嘲(陆游)

辛苦一生何所获,老向东阡与南陌。

头眩眼暗牙齿疏,能作人间几时客?尔来偷惰更可笑,卧听场中打新麦。

老鸡失旦也似侬,引颈一呼窗已白。

史上最牛的搞笑自嘲诗句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异端

上天入海九州同庆灿烂

无耻白日岛国寝食难安

正视历史根本没那么难

乱编瞎扯会让寿命缩短

钓鱼岛本就是我国河山

独眼龙天报应最终玩完

我想野田该知核辐射遗残

若不懂就问自家中古二川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总觉得面试一天比一天难

HR总厚颜无耻把工资砍

智情商测试会让你更心寒

高校毕业生达六百八十万

就业报告声称超越九成半

光看满意率就让人打颤

也许砖家应改名叫坏蛋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回望职场只有钩心黑暗

我想我基本没学会扯淡

勤勤恳恳公司夺我饭碗

那个后面还有一班忽悠蛋在追赶

哎呦

找一份人职相配的工作是越来越难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人山人海的市场上看不到期盼

挥别了投完简历的伙伴

那时的我更觉深陷孤单

这个七月有点混乱

该死的毕业证还没有返还

见了心窄体胖的集团老板

才晓得除了廉价劳动尽是瞎瓣

本来打算开诚布公与他深谈

他说公司培养新人纯属扯淡

我想我应改个名字叫做可凡

回家去做普通的庄稼汉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我梦见和李刚他爸一起晚餐

屋中的餐厅灯光太昏暗

我遍寻不着屌丝的自惭

李刚他爸说我放弃肝胆

弱肉强食本是生存之道摇篮

看看峰芝聚了又散

我觉得主因还是可恶的小三

顶着绿帽在一起她还要快感

谁再说有天长地久快点给爷滚蛋

人生总有远的近的麻烦

合租房客每天嫌我回家太晚

房东太太嫌我出手寒酸

有人多交一元房租就将我赶出小区地盘

管它什么天大麻烦

随波逐流我已习惯

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

上海地铁那那女孩裙子真的很短

与其那样你还不如胸带耳环

穷人饿着富人减肥不肯吃饭

名车乱闯斑马线不用罚款

麻烦

麻烦

麻烦

麻烦

麻烦

我很麻烦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我的头发只剩下从前的一半

上班的公交车实在太满

对面站着女生样子难堪

我想她不是怕我非礼乱干

怎奈她的高跟鞋还在我的脚面乱窜

迎面而来的美女有些高不可攀

听完她的嗲语我有点打颤

一路飘来的香水味让我失去灵感

她走后我在原地喷嚏不断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我只是心烦却还没有意乱

你们的关心让我温暖

家是我最甘心的负担

不烦我不烦只有一点烦

你比我烦我情愿心甘

我不烦我不烦我不烦

我只有一点烦

你和我一样我不烦不烦

我不烦我真的不烦

我不烦不烦人生很灿烂灿烂

我不烦不烦你比我烦

你比较烦你比较烦我不烦

我一点都不烦我不烦

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当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其经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是陆游68岁时留下的一首爱国诗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诗意境宏阔、意象奇幻、笔力豪健、气势恢宏,表现了作者赤心报国的高迈志向和抗战雪耻的坚韧气节,喊出了南宋时期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早年读罢此诗,遂将陆游引为精神知己。

此诗首句描写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诗人已到了年迈多病的“僵卧”年纪,居住在孤寂荒凉的村庄,此句写出了诗人回乡后的寂寞处境和生活的窘迫。但贫病凄凉对诗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诗人依旧乐观豁达。次句写诗人心中仍想着为国戍边,结合首句来看,可知诗人之所以不把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是因其爱国热忱高于一切,一心只想着“为国戍轮台”,彰显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但烈士暮年,夕阳西下,诗人自知再去戍守边疆已不现实,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终于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这两句的含义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诗人因为内心想着去戍守边疆,所以在夜晚难以入睡,对外面的风雨感触清晰,然后由自然中的风雨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再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联想到战争中的情景,如此便自然而然地进入“铁马冰河”的梦境。

该诗将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到了极致,同时也让诗中悲壮的气氛,变得豪迈起来。全诗虽只有四句,但句句动人心弦,所蕴含的磅礴气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人上了年纪之后,常常独坐窗前回忆过去,感叹人生。年迈的陆游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时,写下这样的诗句,“念昔少年日,从戎何壮哉”,“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二十岁左右是一个人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时代,而 在陆游看来,属于他的少年时代,是四十八岁那年的从军西征

一个人为什么要在奔五的年龄说自己还是“少年”?四十八岁,今天看来是正值壮年,但是在宋代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平均寿命比较低,这个年纪已经是年老色衰,垂垂老矣。苏轼四十六岁时,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感伤地叹息着自己老了。

但是,陆游不是,四十八岁时,他依旧生龙活虎,甚至可以上山打虎,不慌不忙一枪刺死老虎,毫不逊色于小说中的打虎人物武松。他不是只会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还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

所谓时势造英雄,陆游那个时代,南宋偏安一隅,奸臣主权,朝廷无能,河山破碎,风雨飘摇,但凡有一点爱国之心者,都有同一个理想,保家卫国,收复河山。

陆游出生于北宋末1125年。金国灭辽,随后南下,发生靖康之变,北宋王朝覆灭。在这最坏的时代,他从小跟随家人四处逃难,颠沛流离,看多了战火之下的残垣断瓦,民不聊生,在父辈爱国思想的熏染下, 抗金复国的种子在年幼的陆游心中埋下

天资聪颖的陆游,从小饱读诗书,勤练武艺,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他最擅长的武艺是剑术,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是文弱书生,“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怀着报国之志,十六岁的陆游第一次踏进了科举考试的考场,结果是落第。三年后,第二次去临安考试,再次名落孙山。陆游十九岁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没考中是他才学不够吗?当然不是。原因是,他的家族是主战派,是秦桧的反对派。

陆游十七岁那年,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杀害,宋金签订绍兴和议。这件事对陆游的震撼非常大,他痛惜,他愤懑,他写诗反对投降求和。于是,和秦桧结下了梁子。一个的理想是抗金北伐,一个一心一意想着卖国求荣,而朝廷大权就握在秦桧手里,陆游的仕途之路怎可能顺利?

陆游第三次参加科考,是十年后。这十年期间,陆游经历了与唐婉的结婚、离婚,又与王氏再婚,生子,父亲离世,等等。十年之后,陆游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身份是荫补登仕郎,九品芝麻官,虚衔。可偏偏这次锁厅试,他遇到的强敌是秦桧的孙子秦埙,好在这次的主考官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秉公对待,陆游得了第一,后面的礼部考试也是第一。秦桧岂能善罢甘休,在皇帝面前说坏话,说陆游“喜论恢复”,殿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幸亏,秦桧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迫害陆游,第二年就死了。

经过与秦桧的“交战”,陆游的名气更加响亮了。秦桧死后,秦党的权力受到了制约,主战派取得了一些权力。三败考场之后,陆游选择了毛遂自荐,三十四岁,他成功进入官场,做了个县级主簿。两年后,调任京城临安,又一年后,调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主要负责为皇家编家谱,属于史官。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但是他终于有了见皇帝的机会。

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大宋子民,不论身份贵贱如何,忧国忧民始终是他心目中的大事。 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陆游在呈给黄帝的贺启中表达了誓要为国效命的决心,入见高宗时“泪溅龙床请北征”,没有结果,被罢官。十一月,南宋军大败金军于采石矶,冬季,陆游再次入都为史官。

陆游不是专门与高宗作对,他只是把爱国放在第一位,把忠君放在第二位 。高宗禅位后做起了太上皇,孝宗即位。宋孝宗赐陆游进士出身,赞赏他的才华,对他有知遇之恩,陆游也对孝宗表达出赴汤蹈火的忠诚,他逐渐成为朝廷核心权力部门的一员,成为最高权威人物的心腹。

锋芒初露的陆游,一心想为国家出力,因为敢于直言,又得罪了一帮人,被贬出京。后不久,南宋和金的战争再次暴发,由于宋孝宗的举棋不定,加上主和派的唆使,最终南宋朝廷以签订屈辱的隆兴和议结束这次战争。主战派有心杀敌,无力回天,而陆游也因为“力说用兵”这一说辞被罢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一年,陆游四十二岁。

陆游起起落落的仕途经历,究其原因,无非是他所坚持的抗金北伐与投降派苟且偏安之间的矛盾。 锋芒太露,不是好事,尽管遭受逐斥,但他依然将主战原则坚持到底。

此次被贬回到故乡,时过境迁,对于小时候长大的地方,陆游看到别样的山水江南,遂有了闲适诗的代表作《游山西村》。诗中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眼前之景,也是一种人生哲理。看上去,他的人生已经陷入了低谷,可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还在期待着,期待着再次为国出力。 他不可能甘心,他是一个战士,一个心怀家国的人,他不是陶渊明,也不是隐士。

读书、写诗、饮酒、闲逛、看儿童骑竹马放纸鸢,这些都是乡隐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对陆游来说,这只是短暂的休整。

终于等到柳暗花明之时,四年后,四十六岁的陆游接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函,赴夔州上任。此时,王炎着手召集有勇有谋的抗金志士,筹备北伐,陆游接到信,该有多么激动,“衔恩刻骨,流涕交颐”。

两年后,四十八岁的陆游再次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从军南郑,匹马戍梁州。此时的陆游如获新生,快意恩仇,心情一改前些年的感伤哀叹、顾影自怜,充满豪情壮志。这段从军经历,成了他口口声声说的“少年”时代。 异常艰苦、异常凶险的从军,在陆游看来是世上最快乐、最浪漫的事。半生颠沛,半生潦倒,半生不得志,再次出发,他依然是英姿勃发的少年英雄。一切只因为他实现了投笔从戎的梦想,可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一个人是不是老,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更重要,当一个人为理想奋斗时,心理年龄战胜生理年龄,散发出超强的能量。陆游就是这样,穿上军装,那个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老头子一下不见了,成了威风凛凛的真的猛士。

南郑从军期间,陆游为王炎献计献策,亲身参加对金军的作战,上山打虎为民除害。这一年,他的诗作也迎来了高潮,诗风转变,从模拟前人的端庄雅正,转变到创作性极强的现实主义,成为真正的“陆游第一”。可以说,四十八岁,他的人生攀至了顶峰。

然而,四年后,朝廷再一次摧毁了陆游的抗战思想,他开始变得放诞不羁,用“放翁”号,以此展示他不屈服于当权者的一身傲骨。从这以后,陆游又被几次罢官。1180年,五十六岁,被弹劾,理由是“疏放”,不守规矩,被罢官。1189年,六十五岁,被弹劾,说他行为不检点,被罢官。其实陆游几次担任地方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很受老百姓的爱戴。

陆游不是沉迷声色,放浪形骸, 在颓放的表象之下,他的骨子里流淌着执着无悔的爱,对一个民族至死不渝的忠诚和热爱。

六十八岁那年的冬夜,听着屋外雨横风狂,想着现实之中祖国的风雨,想着自己的人生境遇,陆游不禁滑入梦境: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故乡山阴,躬耕田野,过起“草草半盂饭,悠悠一碗茶”的简朴日子,实在比不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军旅生活。英雄暮年,晚年的他生活很穷困,日子过得不好,但是他的爱国热情从未改变过,从未停止过。

1209年十二月,陆游带着未完成祖国统一的英雄梦,带着对失去的爱人的深切思念黯然离世,享年八十五岁。临终前,他满心念想着的依然是这个国家: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的生命绝唱,是一个战士至死不渝的梦想。回顾所来的一生,闯荡南北,爱国无问西东,“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梁启超说,“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可称得上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每个人心中都应怀有一份爱国之情。风雨飘摇的南宋,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维系得尤其紧密。陆游从来不会偏安一隅,他抓住每一次在朝机会,针砭时弊,主张抗金。而现实总是很残酷,那些抗敌主张始终不被采纳,爱国诗篇触怒当权者,换来的是被罢黜,蛰居乡野。

一生曲折沉浮,时仕时隐,山重水复确无路、柳暗花明不见村之后,陆游依然自嘲“老翁其实尚童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2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