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的作品赏析

当你老了的作品赏析,第1张

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所爱恋的对象正值青春年少,有着靓丽的容颜和迷人的风韵。人们常说,“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古往今来,爱情似乎总是与青春、美貌联系在一起。当人们沐浴在爱情的光辉中,脑海里只有当下,总是潜藏着一种拒绝时间、拒绝变化、将瞬间化为永恒的欲望。而诗人偏要穿越悠远的时光隧道,想到红颜少女的垂暮之年,想象她白发苍苍、身躯佝偻的样子。

对一位正享受青春之果的少女宣讲她的暮年,这太残酷了,就像对一个刚出世的儿童说他一定要死一样,但这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诗人这样写并非只是要向她说出这个“真理”,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她表达自己的爱。诗人仿佛是一个孤独者,远远地、却又执著地注视着,爱恋着那位被人们众星捧月的姑娘,向她献出自己独特的却真正弥足珍贵的爱情,因为别人或真情、或假意的爱,只是爱她的容颜,独有诗人爱着她高贵的灵魂。红颜易老,青春难留,而少女高贵的灵魂、内在的美质却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永驻,就像酒,藏之愈久,味之弥醇,因而诗人的爱情也得以超越时光,超越外在的美丽。

这首爱情诗是独特的,其独特来自诗人独特而真挚的情感,没有这种情感,刻意去别出心裁,只会让人觉得做作。因而,本诗与其说是诗人在想象中讲述少女的暮年,不如说是诗人在向少女、向滔滔流逝的岁月剖白自己天地可鉴的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动我们的正是诗中流溢出的那股哀伤无望、却又矢志无悔的真挚情感。

整首诗韵律齐整,语言简明,意境优美。诗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平淡的文字背后却潜藏着磅礴的情感。叶芝在诗中表达出来的情感轨迹正可比喻为一条河流:先是在峡谷奔流,尔后汇入大江,最后平静地消失在大海中。但是,就在平静的海水下面,相信一定有滚滚波涛,埋葬着他全部的希望、失望和绝望。任何一个青春的心都不会也不情愿去面对苍老、靠近死亡、层叠的皱纹、如银的白发,这是一种怎样的沉重。然而年轻的叶芝却站在时间的这一头,始终以一种平静的、娓娓的语调来叙说、想象老去后的情景,将自己对莫德·冈的爱恋之情发挥得淋漓至尽。

全诗共分三节。这三节诗,有起有结,相互照应,颇具匠心。第一节开篇点题,以一个假设性的时间状语开头,诗人想象若干年后年迈的恋人在炉火旁阅读诗集的情景。她满头染霜,独自坐着,但是她并不孤单,因为叶芝的诗陪伴着她。当她轻轻吟诵时,将回忆起过去的一切,她美丽的眼睛、柔美的光芒和幽深的晕影。叶芝写这首诗时才二十九岁,而莫德·冈才二十七岁。但“当你老了”这种假设却因为“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这些意象而具体起来,“老了”的那一刻一下子来到了我们面前,它是朦胧的、静止的,然而又是那么的生动,让人触目惊心。站在时间的彼岸,与昔日的自己两两相望,你会看见什么?诗人在写下这首诗之后所经历的情感历程及漫长的岁月都证实了当初他写这首诗时的感知,诗人仿佛一直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假设的时空走去,如同走向一种信仰。

第二节是全诗的重心,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深情。“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诗人指出,他人爱的是你的青春欢畅和你的美丽外貌,而我爱的是你那为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哪怕青春的绿荫纷纷落尽,“我”也会依然深爱着“你”脸上的哀戚和皱纹。与那些人相比,诗人的爱无疑更加深沉、更加真挚、更加忠贞。时间给爱情带来了重重的考验,然而时间也验证了爱情。只有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爱情才能坚如磐石、历久弥新。

第三节又转向未来虚拟的意境之中。诗人的语言像羽绒一样轻柔,温和地引导恋人提前进入那时光隧道——“当你老了”,“你”昔日的秀发已白发苍苍,“你”的脸庞不再光洁灿烂,“你”的身子佝偻,靠着炉火打盹,“我”却依然为“你”的衰老而心痛,“我”却依然为“你”敲响爱情的钟声,到那时“你”才会明白“我”的深情与忠诚。诗人在现实中的爱情是那么无望,他只好引导对方设想多年后的场景,希望恋人看到这首诗后能早一点明白他一片痴情,而不要等到多年以后,当一切都已成为永久的痛。接下来诗人写道:“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诗人的爱情并没有烟消云散,而是在头顶的山上流连,不忍离去,最后在一群星星之间,隐藏了自己。这两句中的“山”和“星星”的意象,拓展了诗的意境和空间,让人感到一种圣洁的美丽,诗人的爱向着纯净的崇高境界不断升华,升华到无限的空间中,成为一种永恒。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对叶芝而言,爱情永远不会消亡,在这个以时间为命题的诗歌中,诗人不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传达出生命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更为可贵的是,诗人从个人的感受领悟到全人类的普遍而又共同的经验,从而实现了个体对人生及世界的超越。 张力

在这首诗中 ,诗人突破了个人的不幸遭遇 ,把心中的感伤化成了缱绻的诗魂 ,以柔美曲折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凄美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人生及命运的超越,全诗体现了饱满的张力美 。

在此诗中,张力首先体现在对立又统一的内容与形式上 。也许我们首先会注意到,全诗实际上是由一句话构成,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简单地浓缩成这样一个句子 :你取下诗集慢慢读 ,想起了过去 ,叹息爱的消逝。然而在形式简单的背后,却是内涵的深刻 。这与诗中“想起”(dream)一词的妙用是分不开的 。正是由于“想起” ,岁月的长河才在回忆中波峰顿起。全诗也因为有了这一词后空间感豁然而出。所以我们看到诗中的时态在第一、三节指向现在 ,而在第二节中却回溯过去。时间的包孕形式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的意识的流动轨迹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一面,在于拓展了诗的意境和空间。联系到诗歌最后两行中的“山”和“星星”来看,我们不难发现 ,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时空既跨越了过去与现在 ,又衔接了天上人间。在过去和现在、天上与人间编织成的时空里面,流淌着诗人的爱。由于爱的无所不在,爱的贯穿古今 ,诗人的个体性之爱升华成了人类的永恒之爱。这正好契合了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 :追求从有限到无限,亦即从个人的感受出发,表达对永恒的思想的追求。

张力除了体现在内容和形式间 ,还体现在韵律节奏的变化上 。从总体来看 ,全诗押韵 ,节奏基本整齐 ,每行五音步(pentameter)、抑扬格(iambic)为主。但在诗中一些关键的地方,节奏产生了变化 。从而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格律要约束,诗人要反抗 ,两个相反的力量便形成了张力。”在《当你老了》中,节奏的变化最主要体现在抑扬格变为扬扬格(spondee),这样的变化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语词间的张力 。比如在第二节第三行,诗人首先在/man loved/处使用了扬扬格 ,对“man ”词的重读是别有用心的。 “man” 一词不仅在表面上是指与其他追求者相对应比较的诗人,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暗示了诗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其中寓意深远 ,因为在毛德·冈的眼中,叶芝女人气十足 ,一如他的名字,不像真正的男子汉,她倾心的是英武的战士,而叶芝,诗人终究是诗人 ,他的咏叹 ,无论多么刻骨铭心 ,也终难俘获伊人的芳心。事实上,毛德·冈对诗人的评价也不尽然。叶芝在辞世前的两月写的一首诗《布尔本山》中,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向生活 ,向死亡/冷冷看上一眼 ,/骑士啊 ,向前! (Cast a cold eye/On life,on death/Horseman,pass by !)从如此刚毅的诗中,不难看出诗人的铮铮铁骨 。诗人在这里重读“man”一词,其中多少幽怨 、委屈、误解以及无言的反驳都得到了淋漓尽致而又巧妙含蓄的传达 。在此行中,另一个扬扬格是/ -grim soul/ 。由于对“ -grim”的重读,使得“pilgrim”一词获得了更丰富的涵义 。在诗中 ,它原本修饰“soul” ,可理解为情人的心灵是圣洁无暇的,情人从事的爱国事业是光辉伟大的。但是 ,对“pilgrim”一词后半部分“ -grim”的重读,使得“ -grim”又具有了意义 。一般而言,“ -grim” 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冷酷的、无情的” ;二是指“ 坚强的、毫无畏惧的”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心态 :他赞赏毛德·冈坚定的革命立场的同时 ,是否也有那么一丝幽怨 ,抱怨她对自己那份爱情予以的无情而又冷酷的回应。

不过,在《当你老了》这首诗中,最重要的张力也许来自或者说建构了诗歌的主题 :现实中的爱情和理想中的爱情之间不可弥合的差距。诗人为了想象中的爱而失落了现实中的爱,因为现实中的爱情最经受不住摧残 ,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天长地久,才能永远围有一圈闪闪发亮的诗的光环。但是,愈是想象中的、理想的东西 ,愈没有力量,为了爱的实现,就应当让想象让位给现实。这是何等可悲的悖论!诗人从个人的感受悟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而又共同的体验,实现了自我对人生对世界的超越。

假设想象

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大胆地使用假设想象的艺术手法,如: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这是诗人在诗歌的开始就假设了一种老态龙钟的场景,这种场景随着诗歌的继续立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展现出一幅老年的图画: 在阴暗的壁炉边,炉火映着已经衰老的恋人的脸颊。在这安静而寒冷的环境,恋人怀着疲惫而寂寞的心在了然地度着她剩下的光 阴。紧 接着,诗人继续写道: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这几个诗行将恋人和读者一起带入对过去的回忆中。在那样的时光里,诗人依然矢志不渝地深爱着恋人,即使她老了,满脸皱纹,在炉火旁打盹,诗人依然渴盼能够在恋人的身边,看着她“柔和的眼神”,能为恋人最后的时光带去些许的温暖和快乐。诗人借助假设来想象老年时回忆青春年少时的温馨,目的是想抒发自己对恋人的一往情深。可见,诗人在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着年轻的恋人步入垂暮之年,满头白发,睡意昏沉,眼神中过去那柔和耀眼的光泽已不复存在。当爱神消失得无影无踪时,留给恋人的是无限的孤寂与悲哀,留给诗人的却是无穷的思念与回忆,留给读者的则是巨大的遐想空间和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对比

然而,诗人一直以来所表达的爱的誓言、爱的坚定并没有得到恋人应有的回应。不知什么原因,恋人一直拒绝着诗人的追求。诗作在第二节采用强烈的对比法,“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恋人的美丽、年轻吸引着那些世俗的人们同时真情假意地爱慕着追求着她,这注定了诗人爱情的艰难和曲折。紧接着诗人表白:“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诗作用“多少人”与“只有一个人”进行鲜明的对比,来反衬诗人的爱与众不同:诗人不仅爱恋人欢欣时的甜美容颜,同样爱恋人衰老时痛苦的皱纹。更爱着恋人的灵魂——那是朝圣者的灵魂;诗人的爱也因此有着朝圣者的忠诚和圣洁,诗人的爱不会因为爱情的艰辛而有任何的却步,诗人的爱不会因为情人的衰老而有任何的褪色,反而历久弥新,磨难越多爱得越坚笃。这种强烈对比的表现方式,既可以理解为是诗人希望恋人在老了的时候能对经历感情有一个透悟反思,也可理解为诗人对正处于被众人追求的恋人的即时提醒,同时也是希望恋人能够真正明白诗人对恋人真挚爱情的内心。“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流传到今天,这仍然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最好表达,比时下流行的“我最爱你”的诺言表白要厚重而有力得多。

意象

“意象是诗歌意义的灵魂”,“是诗歌表现的内心”。诗作的第三节,“埋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再次呼应诗首“炉火旁”,既是一种前后呼应,又是对“炉子”、“炉火”这些重要意象的反复和强调。“炉子”、“炉火”作为本诗中为数不多的意象前后出现,诗人有着特殊的表现意义。“炉”可以是生活熔炉,可以是爱情熔炉;“炉火”能最给人以温暖,让人以回想,引人以思索。在诗人“红光闪耀”、“炉火”般炽热的爱情前,在“炉火”这一极易引人回忆的场景中,恋人会“埋下头来“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诉说失去之后的珍贵。虽然自己的苦恋毫无结果,诗人仍希望恋人会回忆那被爱情追求的过程,追思那逝去的岁月,会在年老的时候为这失去的爱而有一丝丝忧伤和后悔。通过“炉火”意象,极易引发“老时设想”的情感体验的,仍然是为了让恋人能够珍惜诗人的感情,明白诗人的真心。

象征

诗作的最后两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译文版本,但总都是让人无法读懂。诗作的真正本意恐怕只有诗人自己才准确。切合全诗的情感及写作逻辑,诗尾两句用意译取代直译可能更能体现诗人的情感。作为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叶芝在此采用象征的表现方式,抒写了自己对爱情的不渝、贯穿终生的坚贞。“山”象征着坚韧,“星”象征着永恒。尽管爱得很曲折艰辛,很痛苦无望,但在恋人可能面对的老来回忆时,众相迷惑时,疲惫孤独时,伤感无助时,误解我心时,诗人的爱已经升华。那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爱——在头顶的高山上,在繁密的群星中,诗人依然坚贞不移地永远爱着自己的恋人,深情地关注着祝福着恋人,愿恋人获得永恒的幸福。诗人的爱情故事感人深切,诗人的爱情佳作世人传诵,它与脍炙人口的中国古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着何其相似的真挚情感爱情没有地域国界,没有时间今古,只有一样的真挚坚贞,一样的唯美感人。

1、张力:在这首诗中 ,诗人突破了个人的不幸遭遇 ,把心中的感伤化成了缱绻的诗魂 ,以柔美曲折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凄美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人生及命运的超越,全诗体现了饱满的张力美 。

2、假设想象: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大胆地使用假设想象的艺术手法,诗人在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着年轻的恋人步入垂暮之年,满头白发,睡意昏沉,眼神中过去那柔和耀眼的光泽已不复存在。

3、象征:诗作的最后两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译文版本,但总都是让人无法读懂。诗作的真正本意恐怕只有诗人自己才准确。切合全诗的情感及写作逻辑,诗尾两句用意译取代直译可能更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叶芝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其作品的现代性却颇具争议。分析叶芝作品的浪漫主义抒情传统,并结合其象征主义的发展和面具理论的应用,可以看到叶芝不断追求自我创新的现代性。

2、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本身体现了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叶芝的浪漫主义传统和现代性的对立统一。浪漫主义抒情是他的本质,而象征主义的发展和面具理论的应用则体现了诗人不断自我否定和创新的精神。

3、叶芝的这种独特性不仅使他的那路诗在以艾略特为代表的“反抒情”现代诗歌中显得如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接过现代主义的旗帜之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当你老了

 在我们的迟暮之年,仍然可以相偎相依,深爱着彼此苍老的容貌,沙哑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的灵魂。我整理了“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一

 一直都很喜欢文学,虽然没有读中文,但是对书的喜爱一直都没有改变。特别喜欢诗歌,尤其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最早读了,也只是读了而已,并没有太多感觉。之后,看了杜拉斯的《情人》,再次读它,竟然被抓住了心灵,于是,读了又读,读了又读,甚至是爱上了它。

 这是叶芝写给爱尔兰著名演员茅德冈的一首情诗。杜拉斯用大段文字写出的情感,叶芝却用一首诗描述了,诗里虽没有热血沸腾的激情,却像一首小夜曲,将爱的诗句、爱的忧伤,爱的永恒,轻轻的诉说……没有热烈宣泄的激动,只有平静真挚的倾诉;朴素而含蓄,舒缓且优雅,在流动飘逸的画面中透出一抹淡淡的哀伤,却不乏亲切与温馨。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我想这应该是这首诗最为经典的诗句。叶芝的爱情观是多么深刻脱俗,撼人魂魄。静心读他的文字,便会读出这文字中所透射出的令人倾慕的精神魅力。令我不由的在诗人创造的这个永恒的情感世界里,徘徊悠长,遐思不已。

 “当你老了”,多么轻柔而朴实的句子,犹如两双不再清澈的眼睛在暮年相望,这种美感,让人难免隐隐地心疼,又有一种超脱的、神秘的气息。诗的结尾让人感到一种圣洁的悲剧美,犹如那种经过了岁月沧桑洗礼、过滤了的情感向着纯净的、隐隐泛着幻梦般紫光的崇高境界升华仿佛是人性对神性的亲近,又仿佛是把短暂的人生升华成永恒的艺术。

 叶芝是在用诗来诠释人类心灵、人性世界,思想的流动是那么的自然而快畅,无论它的寓意是多么晦暗,但他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意象就如绝妙的音乐一样流动着,他把爱、灵魂、与智慧糅合在一起。

 我时常想,当我老了,很老很老了,当我老眼昏花看不得书读不得报时,当我必须撑着拐杖才能颤颤巍巍地走路时,这首情诗还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滑入我的脑海?如果那时我还会取下这部诗歌再次读它,那么我,究竟还会不会再拥有今时今日的这种心境?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二

 昨天闲逛不经意走到了一个网友的空间,看到那首,我曾经为之落泪的绝世佳作,叶芝的《当你老了》。于是我有感而发把这首旷世佳作,放到空间让朋友们都欣赏一下这饱含激情的,优美的佳作。因为这首诗是“叶芝”的灵魂之作,是感动了一个多世纪的爱情绝唱。《当你老了》这首诗背后,隐藏着无尽沮丧的爱情悲剧。

 叶芝见到“毛特?冈”那一刻就如同,清·王韬《鹃红女史》中描述那样“惊鸿艳影;湖水皆香。”看到伫立窗前的毛特?冈,仿佛看到她身上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她光彩夺目。他说,“我从来没想到在一个活着的女人身上看到这样超凡的美。”但他和毛特?冈之间却可望不可及,所以他一直等待着,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别人的妻子,直到52岁,才结婚。痛楚和喜悦交织,希望和失望相随。但事实上,叶芝还是无法忘记毛特-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毛特?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拒绝。而且,毛特-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世上对爱情终生执着,却又无法得到哪怕是一点点回报,只有叶芝一人了。

 一切都随时间而来,真理也随生命的穷尽而来。我的耳边仿佛听到那句“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这种爱情,让诗人感情上痛苦一生,但激活了诗人心灵深处的激情,让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是啊,爱情本身是否存在,在叶芝看来,已经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感受一生了;真理似乎是否获得,也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尝尽了追求的酸甜苦辣。对于生命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三

 初读《当你老了》,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像是被它抓住了心一般,不自觉地一读再读,一读再读,甚至是爱上了它,叶芝为女演员、爱尔兰独立运动战士毛特冈写的。在1889年,24岁的叶芝遇到她,并爱上了她,多次向她求婚,均遭拒绝,但叶芝终生爱慕着她,为她写下了许多诗,而《当你老了》就是其中一首。静心读他的文字,便会读出这文字中所透射出的令人倾慕的魅力。这也难怪清华才子卢庚戌会从中得到灵感,写出《一生有你》这样的好歌:"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在叶芝的诗中,在卢庚戌的歌词里,我嗅到了爱情的苦涩滋味。那一种苦涩,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炽烈的爱得不到认同,无法厮守一生的苦;也不是斯嘉丽与瑞特之间后知后觉,等到真正明白,爱已随风而去的苦;而是明知永远也等不到爱情,明知只能远远望着,默默守护着,也心甘情愿,为爱付出的苦。还记得流传在校园里的那首美丽情诗:"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我怕说了,我就会死去,我不怕死,我怕我死了,再没有人像我这么爱你",究竟要有多深多重的爱,才能让人写出这样痛彻心扉的诗,写出这样想爱却不敢爱的酸楚。爱情啊,愁白了多少青丝,忧伤了多少心灵,慌乱了多少年华。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成为简·奥斯汀》。结尾时,汤姆无意间叫出了自己女儿的名字"简",简给汤姆的女儿念完故事后,和汤姆深情对望,就像当初刚见面一样,虽然心态变了,时间变了,但他们的爱依旧没变。爱,强大到经得住平静的流年。

 因为爱情,即使对方都已老去,即使清澈的眼眸不像往昔般灵动,俏丽的容颜有了岁月的痕迹,曼妙的身姿都已不再,但只要她还是她,爱就依然还在。"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衰戚"说的应该就是这样吧。

 尽管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恋,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甚至,没有拥有过某一段爱情,但我依旧相信爱,相信总会有一个人,可以和我分享爱情。在我们的迟暮之年,仍然可以相偎相依,深爱着彼此苍老的容貌,沙哑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的灵魂。当死亡来迎接我们时,我们不会遗憾,因为,我们已经拥有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我们的灵魂找到了真正的伴侣。

 正如纪伯伦所说:"当爱召唤你时,跟随他,尽管他的道路艰难险阻。"愿你年老之时,有个人还爱着你的一切,尤其是你那颗朝圣者的心。

叶芝当你老了读后感四

 反反复复地读着叶芝的这首情诗,我不禁这样感慨。或许回吧,我自解的说。就像叶芝的爱。

 爱情似乎从来都不曾被谁所占有,尤其是当他为了爱情由一个凡人蜕变成一个诗人的时候。爱情,对于叶芝来说,或许永远只能是一场劫难,无法预知,更无法左右。他只能站在爱情的门口,或是痴痴地等待,或是痛苦地徘徊。就这样等待徘徊了几十年,也未能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

 爱上一个人并不是一个错,错就错在他甘心为了这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空守一生。最爱的人已嫁做他人妇,却仍旧执迷不悟,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历久弥新,终身不渝。只是可惜,当莫德冈老了,那在炉火旁守着满面风霜的她的人并不是叶芝,而爱情,也早已苍老。

 When you are old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ows deep......我浅浅地吟读着这永恒的情诗,再一次泪流满面。

  我精心推荐

一个是指天立地的剖白心事,一个是温柔多情的陪你到老,都是誓言,皆是情话,都是我爱你不离不弃矢志不渝,不过两种表达。一杯像烈酒,燃你心肺,一杯像暖茶,温润心田。上邪,像大江激流入海撞击出振聋发聩的巨响!当你老了,像涓涓无声的溪流歌谣似的吟出轻唱。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毛苹。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叶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诗歌语言简明,但情感丰富真切。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文章通过深入剖析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假设想象、对比反衬、意象强调、象征升华,再现了诗人对女友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情。揭示了现实中的爱情和理想中的爱情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7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