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古诗词有哪些?

陆游的古诗词有哪些?,第1张

次韵周辅雾中作 次韵子长题吴太尉云山亭 次朱元晦韵题严居厚溪庄图 次韵邢德允见赠

村东晚眺 村居 村居 病起书怀

荷花 寄宇文成州 寄张真父舍人 寄张真父舍人

井研道中 净智西窗 荆溪馆夜坐 秋夕

秋晚寓叹 秋兴 秋兴 渔父

渔家傲 寄仲高 桃源忆故人 沁园春 赠持钵道人

赠传神水监 泽居 曾原伯屡劝居城中而仆方欲自梅山入云门今日 曾仲躬见过适遇予出留小诗而去次韵二绝

曾仲躬见过适遇予出留小诗而去次韵二绝 赠表弟江参议 赠成封州 自嘲

鹧鸪天 桃源忆故人 齐天乐 望梅

洞庭春色/沁园春 长相思 长相思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小舟游近村 清商怨 葭萌驿作 菩萨蛮 满江红

好事近 秋兴 秋兴 秋晚岁登戏作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秋晚幽居 秋晚雨中作 秋望

秋望 秋夕 秋夕 秋晚衰疾稍平聊识喜怀

秋晚思梁益旧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 梦中行荷花万顷中

荆州歌 静室 寄隐士 寄赠湖中隐者

寄赵昌甫并简徐斯远 寄周洪道参政 寄子虡 寄子虡

寄子虡 寄子布 春日杂兴 春日杂兴

村居 村东晚眺 葱 翠微堂

翠围院 村店 村东 次韵无咎别后见寄

村居初夏 村居初夏 村居初夏 村居

村居初夏 村居 村舍杂书 村居

春游 春游 春游 春游

春游 春游绝句 春游至樊江戏示坐客 春雨

春雨 春夜读书感怀 春阴 春阴溪上小轩作

春游 春游 春雨 春雨

春雨 春雨 春雨 春雨

春雨绝句 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 春雨绝句 春雨绝句

春雨示邻曲 春雨中偶赋 春欲尽天气始佳作诗自娱 春早得雨

春早得雨 春雨 春雨 春雨绝句

春晚出游 春晚出游 春晚南堂晨起 春晚即事

春晚书怀 春夜 读杜诗偶成 读范文正潇洒桐庐郡诗戏书

冬至夜坐作短歌 董逃行 冻坐 读韩致光诗集

读杜诗 读陈蕃传 读程秀才诗 泛舟观桃花

春晚久雨排闷 春晚怀故山 春晚 春晚风雨中作

春晚感事 春晚出游 春晚村居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

春雨绝句 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 春雨 春阴

春游 春游 村舍杂书 村居

村居 从邢刍甫求桃竹拄杖 村居 春日杂兴

窗黑 吹笛 炊饭 寄张季长

秋夕 秋夕大风松声甚壮戏作短歌 秋夕露坐作 秋夕排闷十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人日偶游民家小园有山茶方开 示子遹 鹧鸪天

浪淘沙 定风波 青玉案 鹊桥仙

长相思 上西楼/相见欢 点绛唇 恋绣衾

风入松 双头莲 沁园春 柳梢青

安公子 玉胡蝶/玉蝴蝶 鹧鸪天 蝶恋花

秋波媚/眼儿媚 鹧鸪天 赠道流 赠道流

杂兴 杂兴 杂兴 杂兴

杂赋 杂赋 杂赋 杂赋

采桑子 沁园春 忆秦娥 汉宫春

乌夜啼 乌夜啼 蝶恋花 清商怨

秋波媚/眼儿媚 南乡子 鹧鸪天 乌夜啼

昭君怨 极相思 长相思 蝶恋花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月照梨花/河传

杏花天 诉衷情 风流子 解连环

浣溪沙 和无咎韵 浣溪沙 满江红 好事近

感皇恩 书愤 人日雪 人寿至耄期

壬辰十月十三日自阆中还兴元游三泉龙门十一 人日饭昭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兴

秋夕书事 寄周洪道参政 浣花赏梅 初夏幽居偶题

春日杂兴 春日杂兴 村舍杂书 村舍杂书

村舍杂书 春雨绝句 春雨 春晚闲步门外

春晚坐睡忽梦泛舟饮酒乐甚既觉怅然有赋 道室试笔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关山月 道室试笔 道室试笔 道室书事

东偏纸阁初成 春望 春晚雨中作 春晚小饮

春晚自近村归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春初骤暄一夕梅尽开明日大风花落成积戏作 春感

哀郢 黄鹤楼 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 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

寄赵昌甫 寄子虡兼示子遹 秋兴 秋兴

秋兴 好事近 好事近 水调歌头 多景楼

赤壁词/念奴娇 大圣乐 失调名 渔父

渔家傲 菩萨蛮 破阵子 谢池春

月照梨花/河传 渔父/渔歌子 恋绣衾 渔父/渔歌子

真珠帘 一落索 恋绣衾 长相思

南歌子 豆叶黄/忆王孙 醉落魄/一斛珠 一丛花

隔浦莲近拍 桃源忆故人 夜游宫 夜游宫

木兰花慢 苏武慢 齐天乐 桃源忆故人

蓦山溪 蓦山溪 临江仙 离果州作 蝶恋花

朝中措 真珠帘 好事近 乌夜啼

乌夜啼 月上海棠 杂赋 杂兴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 园中 坐客有谈狄鱼眼眶之美者感叹而作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月上海棠 乌夜啼 乌夜啼

朝中措 水龙吟 朝中措 鹧鸪天

桃源忆故人 绣停针 乌夜啼 一丛花

隔浦莲近拍 鹧鸪天 采桑子 水龙吟

夜游宫 如梦令 一落索 破阵子

太平时/添声杨柳枝 生查子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鹧鸪天 鹧鸪天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感皇恩

南乡子 秋兴 秋兴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遣兴 寄子虡 羁怀 浣花女

简苏邵叟 文章 爱闲 安期篇

初夏幽居 初夏闲居 春晚用对酒韵 春晚书怀

春晚书怀 春晚书怀 春晚书斋壁 春晚杂兴

村翁 道室试笔 冬夜舟中作 冬夜醉归复小饮

冬夜醉解残灯荧然起读书至明赋诗十韵 独酌罢夜坐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月下作

伏中热不可过中夜起坐作诗寄五郎 村翁 村市醉归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

次金溪宗人伯政见寄韵 次林伯玉侍郎韵赋西湖春游 初夏闲居 初夏杂兴

春初骤暄一夕梅尽开明日大风花落成积戏作 炊米继戏作 春残 爱闲

书愤 将进酒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荔枝楼小酌

遣兴 遣兴 偶过浣花感旧游戏作 排闷

盆池 梅花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秋晚寓叹 秋夜

秋夜 秋夜 壬子除夕 山行

山行 舍北野望 舍北野望 生查子

杂兴 杂兴 杂兴 杂兴六首

雨晴游香山 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 占城棕竹拄杖

再赋荔枝楼 杂兴六首 杂感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

山行 山亭观梅 山头鹿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

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 秋雨益凉写兴 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 秋晚岁登戏作

秋晚寓叹 秋晚寓叹 秋思 门屋纳凉

明日复理梦中意作 鸟啼 农家 蓬莱阁闻大风

遣兴 遣兴 秋郊有怀 秋郊有怀

秋郊有怀 秋尽自遣 六月二十五日晓出郊 屡雪二麦可望喜而作歌

落叶 江上观月 稽山行 黄昏小雨中蹔憩苍头在傍云初未尝得瞑予乃甚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 寄子坦 嘉州守宅旧无后圃因农事之隙为种花筑亭观甫 寒夜歌

观月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 史院书怀 史院书事

史院晚出 世事 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 十一月上七日蔬饭骡岭小店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听琴 小池 晓望海山

学易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余里 忆昔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春初骤暄一夕梅尽开明日大风花落成积戏作 窗前作小土山蓺兰及玉簪最后得香百合并种之 春感 春愁曲

初夏杂兴 初夏喜事 初秋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初秋 慈云院东阁小憩 次季长韵回寄 春晓

村思 村舍杂兴 村舍 村舍

大雨 道室杂题 道室杂题 道室杂题

道室杂咏 泛舟观桃花 感寓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冬夜读书有感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读老子 读老子传

古风 鼓楼铺醉歌 泛舟观桃花 泛舟观桃花

道室杂题 登城 登荔枝楼 地僻

东山避暑用辘轳体 东关 村舍 村舍

村舍得近报有感 村居书触目 村市醉归 村舍杂书

村舍杂书 村饮 村夜 村饮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村居即事 春夕睡觉 春夏雨阳调适颇有丰岁之望喜而有作

初冬感怀二首 初冬绝句 初冬暄甚 初秋

初秋即事 初秋即事 初夏 初夏郊行

初夏闲居 初夏闲居即事 初夏新晴 初夏行平水道中

初夏杂兴 春近 春近 春和初迁坐堂中

春尽记可喜数事 采菊 长歌行 晨起

池上 初春纪事 初春遣兴 初春怀成都

庵中晨起书触目 病愈小健戏作 病告中遇风雪作长歌排闷 丙寅元日

病后衰甚非篮舆不能出门感叹有赋 雪夜 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

晓过万里桥 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 小江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虏酋遁归漠北 文章 万州放船过下岩小留 西湖春游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 题尊信斋 宿龙华山中寂然无一人方丈前梅花盛开月下独 霜冷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世上 书愤 书感

书事 示子聿 寒食 寒食

寄子虡子遹 寄题哲上人漫堂 寄题周丞相平园 寄题张仲钦左司盘涧

江上梅花 婕妤怨 军中杂歌 军中杂歌

军中杂歌 军中杂歌 口占送岩师还大梅护圣 露坐

露坐 露坐 鲁墟舟中作 鹿头关过庞士元庙

六艺示子聿 六峰项里看采杨梅连日留山中 老学庵北窗杂书 老学庵北窗杂书

老学庵北作假山既成即雨弥月不止 老学庵井 秋尽自遣 秋霁

秋怀 秋懹 蓬户 蜻蜓浦夜泊

秋词 秋词 秋感 七月十一日见落叶

前诗感慨颇深犹吾前日之言也明日读而悔之乃 蓬莱馆午憩 琵琶 盆池

排闷 排闷 蟠龙瀑布 偶与客话峡中旧游

排闷 排闷 排闷 农家

明日复得五字 农家 农家 农家

暮秋有怀王四季夷 梅花 梅花 梅花

梅花 梦中游禹祠 明觉院 梦中江行过乡豪家赋诗二首既觉犹历历能记也

秋思 秋晚寓叹 秋晚书感 秋夜

秋夜 秋晚寓叹 秋夜闻兰亭天章寺钟 秋夜闻雨

秋雨叹 秋夜书怀 日暮 秋雨中作

秋月曲 囚山 壬子九日登山小酌 壬戌正月十四日

壬寅新春 壬子八月癸卯大风雨拔木飘瓦通夕不能寐 山家暮春 入梅

舍北野望 舍北野望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暮春

闲游 五云桥 独行,过柳桥而归 枕上

纵笔 杂感 杂感 杂感

游诸葛武侯书台 枕上述梦 正月五日出游 杂兴

早秋 早行 舟中作 重九会饮万景楼

舟中作 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近尝示诗 早秋 早秋南堂夜兴

早行 杂兴 杂兴 杂兴

再赋一绝 斋中闲咏 斋中夜赋 斋中夜坐有感

斋中杂题 斋中杂题 种菜 中岩圜老像赞

枕上闻急雨 游武夷山 游汉州西湖 又明日复作长句自规

予行蜀汉间道出潭毒关下每憩罗汉院山光轩今 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丏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 予素不工书故砚笔墨皆取具而已作诗自嘲 雨霁

渔翁 雨夜读书 雨夜读书 雨夜读书

雨中登安福寺塔 雨中夕食戏作 杂感 杂感

杂兴 杂感 杂兴 雨中自项里夜至新塘舍舟步归

玉壶亭 寓叹 自咏 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

醉归 醉后作小草因成长句 醉中作 作梦

题跨湖桥下酒家 秋思 柳桥秋夕 秋日杂咏

柳桥秋夜 过杜浦桥 柳 晚归

梅市舟中作 柳桥 秋夕虹桥舟中偶赋 初夏道中

示客 上巳 山中望篱东枫树有怀成都 赏山园牡丹有感

舍南杂兴 沈园 山行 山行过僧庵不入

山房 三峡歌 三峡歌 三峡歌

山茶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 三峡歌 三峡歌

日暮至湖上 秋夜遣怀 秋夜示儿辈 秋夜感旧十二韵

秋兴 秋兴 秋兴 秋夜读书

秋兴 秋兴 秋晚书懹 秋晚湖上

秋晚书感 秋晚散步门外 秋懹 秋思绝句

梦中江行过乡豪家赋诗二首既觉犹历历能记也 梦曾文清公 梦至成都怅然有作 梦蜀

鲁墟础 梦中作游山绝句 弥牟镇驿舍小酌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者

梦中住 旅游 旅游 梅花绝句

莫仲谦挽词 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 明日再游又赋 目昏有感

牧牛儿 牧牛儿 南楼 拟古

拟古 拟古 拟岘台观雪 排闷

排闷 偶观旧诗书叹 排闷 烹茶

盆池 盆池 蓬莱行 蓬门

郫县道中思故里 莆阳饷荔子 凄凄行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

起晚戏作 乞祠久未报 乞奉祠未报食且不继 遣怀

遣怀 遣怀 遣怀 秋风曲

蜻蜓浦 清明 遣兴 遣兴

秋日村舍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 老学庵夜兴 雷雨

老甚自咏 腊月十九日午睡觉复酣卧至晚戏作 腊月十四日雨 阆中作

荔枝楼小酌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 离成都后却寄公寿子友德称 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

流年 流年 邻饷 龙锺

六言 露坐 龙瑞 旅思

眉州作 客有言太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 空酒壶 哭开孙

哭李孟达 苦贫 看镜 军中杂歌

江上对酒作 节物 静院 镜湖

镜湖女 镜湖西南有山曰外山民某氏居之其居少西小潭 镜湖有鸟名水凫於春夏间若日打麦作饭偶有所 九月六夜梦中作笑诗觉而忘之明日戏追补一首

金山观日出 九月晦日作 九月晦日作 九月晦日作

假山小池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寄杨济伯 祭灶与邻曲散福 甲子岁十月二十四日夜半梦遇故人於山水间饮 肩舆至石堰村

黄山塔 怀昔 即事 会稽行

鸡犬 记出游所见 记梦 己未重五

寒食临川道中 过建阳县以双鹅赠东观道士为长生鹅观俯大 观画山水 归次汉中境上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龟堂初暑 龟堂杂兴 航海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 衡门 衡门 花时遍游诸家园

花下小酌 书叹 书意 书愤

书感 时鸟 十二月二日夜梦与客并马行黄河上息於古驿 十二月二日夜梦与客并马行黄河上息於古驿

书幸 蔬饭 宿能仁寺 送潘德久使蓟门

思归示儿辈 松骥行 题湖边旗亭 题斋壁

晚泊松滋渡口 探梅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 溪上避暑

瓮池 蜗庐 往事 晚眺

微雨 闻百舌 闻蝉思南郑 闻鼓角感怀

闻虏乱次前辈韵 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 闻角 闻金溪陆伯政下世

闻鸟声有感 闻山步有虎 晚兴 晚兴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 小园 新春 新辟小园

晓出遇猎徒有作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 小舟过御园 喜事

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 暇日登东冈 夏日六言 夏日北榭赋诗弈棋欣然有作

夏夜 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 夏雨 闲中富贵

雪夜 雪中怀成都 野寺 野堂

野兴 野饮夜归戏作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十首 雪后煎茶

新秋 幽居 幽居初夏 幽居春夜

幽居述事 幽居戏咏 幽栖 夜投山家

谒诸葛丞相庙 一壶歌 并山东南闲步至野人吴氏居乃归 病后晨兴食粥戏书

病后登山亭 别严和之 别曾学士 丙辰上元前一日

表侄江垧种竹名筠坡来求诗 别梅 北园杂咏 比得朋旧书多索近诗戏作长句

白帝泊舟 白干铺别傅用之主簿 白塔道中乘卧舆行 北窗

北窗偶题 病起山居日有幽事戏作 病中久止酒有怀成都海棠之盛 病中遣怀

病后自咏 病后作 病减 病目废书终日危坐

病酒戏作 病起 病起初夏 病起寄曾原伯兄弟

病中遣怀 病中杂咏十首 病中作 捕虎行

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 安仁道中 庵中独居感怀 庵中独居感怀

庵中独居感怀 八月四日夜梦中作 初春纪事 初冬

初春出游 出塞曲 出塞曲 城北青莲院方丈壁间有画燕子者过客多题诗予

城东醉归深夜复呼酒作此诗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 晨读道书 晨过天庆

晨起 晨起 晨兴 长歌行

长木夜行抵金堆市 抄书 草堂拜少陵遗像 禅室

步虚 残雨 春晴暄甚花开略无余矣赋以寓感 春日访客于逆旅及郊寺感而有赋

春日杂兴 春近 楚城 春残

春愁 初夏杂兴 初夏杂兴 初夏燕堂睡起

初夏野兴 初夏闲居 初夏怀故山 初夏北窗

初夏出游 初夏出游 初夏出游 初夏闲步村落间

初夏闲居 初夏 初夏 初夏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初冬绝句 初冬扫东山之麓置数石于乔松巨竹间以眺西山 初冬杂咏

初冬杂咏 初归偶到近村戏书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

春晓有感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 春晚

春晚 春晚 春晚即事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季长见示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次韵何元立都曹赠行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吕子益韵 次前韵

村居酒熟偶无肉食煮菜羹饮酒 村居遣兴 次韵林伯玉登卧龙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次韵鲁山新居绝句 村饮 村饮 大风

村舍杂兴 村舍杂书 村舍杂兴 村舍

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 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 丁酉除夕 东篱

东园 冬朝 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怅然有作 冬晴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 冬日 登塔 登鹅鼻山至绝顶访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

登城 稻陂 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 代邻家子作

待旦 待旦 旦起 当食叹

大雪歌 大雨 道室述怀 道室杂咏

二月二十四日作 泛舟观桃花 方池 泛舟至蜻蜓浦小泊渔村

泛舟 蜉蝣行 丰年行 风雨

躬耕 功名 感物 风雨夜坐

感兴 读老子 读书未终卷而睡有感 冬夜吟

读近人诗 冬夜对书卷有感 冬夜泛舟有懹山南戎幕 冬夜读书有感

独坐 短歌行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 读香奁集诗戏效其体

对酒 对镜 对镜 对食

对食戏作 对食戏作 对食戏作 对食有感

短歌示诸稚 短歌行 对酒 对酒

夺锦轩 娥江市 娥江野饮赠刘道士 鹅湖夜坐书怀

二月一日夜梦 独立 读渊明诗 读袁公路传

读赵昌甫诗卷 独处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 读书杂言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景 独坐绝句二首 独坐有怀杜伯高 独酌有怀南郑

读易 独至遯庵避暑庵在大竹林中 独夜 独饮醉卧比觉已夜半矣戏作此诗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 冬夜读书有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忽闻鸡唱

冬夜 冬夜读书 冬夜独酌 冬夜思里中多不济者怆然有赋

冬夜听雨戏作 冬夜闻雁有感 冬夜戏书 冬夜戏书

冬夜戏书 冬夜戏作 读胡基仲旧诗有感 冬至

读书示子遹 读书示子遹 读书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

读史有感 读书 读书 读唐人愁诗戏作

读史 读书 读书 读老子有感

读乐天诗 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复作一首自解 感遇 感遇

感旧 感旧绝句 感旧绝句 感秋

宫词 庚申元日口号 庚申元日口号 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

庚申元日口号 感中原旧事戏作 共语 估客乐

孤店 孤寂 古别离 古别离

古风 古诗 古筑城曲 古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虽出于好功名者之言闲

观长安城图 故人赵昌甫久不相闻寄三诗皆杰作也辄以长句 放歌行 丰城村落小憩

二月二十四日夜大风异常 丰年行 访杨先辈不遇因至石室 访医

放言 放慵 放逐 绯桃开小酌

分韵作梅花诗得东字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风月 风月

风月吟 风云交作戏题 感怀 感怀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 感旧 泛舟 对酒作

饭后登东山 饭后偶题 饭后自嘲 芳草曲

芳华楼赏梅 范参政挽词 访客至西郊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

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 访僧支提寺 二月晦日夜梦欲卜居近邑道遇老父告以不利欣 泛溪船至巴东

恩赐龟紫 恩封渭南伯唐诗人赵嘏为渭南尉当时谓之赵渭 二爱 二感

泛富春江 道院遣兴 道院述怀 道室即事

大雪歌 道上见梅花 荡荡 捣药鸟

到家旬余意味甚适戏书 待旦 稻饭 得韩无咎书寄使虏时宴东都驿中所作小阕

得子聿到家山后书 灯笼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 道院偶述

灯下晚餐示子遹 灯下阅吏牍有感 登北榭 登山

登山亭 登山西望有怀季长 登赏心亭 登上清小阁

登台遇雨避於山亭晚霁乃归 登太平塔 地僻 电策

冬日出游十韵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 冬晴日得闲游偶作 东篱

冬暖 冬初薄霜病躯益健欣然有赋 东斋杂书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冬日观渔猎者 冬夕

冬夜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 东轩 东斋杂书

东篱 东篱杂书 东篱杂题 东门外遍历诸园及僧院观游人之盛

丁未上元月色达晓如昼予斋居属贰车领客 东窗 东窗 东湖新竹

东村步归 东窗遣兴 村舍 村舍

村舍 村舍杂书 村舍杂书 大雪

大热 大溪滩折柂 大风登城书雨 村兴

村兴 村饮 次韵师伯浑见寄 次韵师伯浑见寄

次韵使君吏部见赠时欲游鹤山以雨止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次韵鲁山新居绝句 村居遣兴 村老留饮 村居书事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范文渊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范参政书怀 次韵范参政书怀 春晚怀山南

春晚泛湖归偶赋 春晚 春晚 春晚

春晚 春兴 春晓 春晓

初冬风雨骤寒作短歌 初冬杂咏 初发夷陵 初冬杂题

初冬杂题 初冬 初见石榴花 初归杂咏

初寒示邻曲 初寒 初寒 初寒病中有感

初寒晨起 初寒独居戏作 初寒对酒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初秋露坐作短歌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初寒在告有感 初夏

初夏 初夏 初夏 初夏

初夏 初夏 初暑 初睡起有作

初夏 初夏书感 初夏同桑甥世昌过邻家 初夏闲居

初夏闲居 初夏闲居 初夏道中 初夏即事

初夏幽居 初夏野兴 初夏夜赋 初夜暂就枕

除夕 除夕 除夜 除夜雪

初夏杂咏 初夏昼眠 春寒连日不出 春耕

春耕 春日杂兴 春社 春社

春日小园杂赋 春日小园杂赋 春日暄甚戏作 春日园中作

春日 春日登小台四望 春日杂题 春日绝句

春日 春日 春晴泛湖入城 春晴泛舟

春日 春晴暄甚游西市施家园 春晴自云门归三山 春晴

春近山中即事 春老 沧滩 残年

残春 残腊 残腊 残腊二首

残腊二首 残历 哺猿 步虚

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 采莲 采莲 采莲

采莲曲 采药 草书歌 菖蒲

巢 长生观观月 长歌行 长饥

晨雨 晨起 晨起 晨起

晨起 晨起偶得五字戏题稿后 晨起偶题 晨起颇寒饮少酒作草数幅

晨起 晨起 晨镜 步至西村

晨出 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车轩花时将过感怀

车中作 车中作 陈伯予见过喜予强健戏作 晨起

出门与邻人笑谈久之戏作 出行湖山间杂赋 愁坐忽思南郑小益之间 愁坐忽思南郑小益之间

齿发 出近村归偶作 城北青莲院方丈壁间有画燕子者过客多题诗予 城北夜

成材将还盱江幕以诗四章为贶次韵其二以识别 成都大阅 成都书事 池上见鱼跃有怀姑熟旧游

池上晚雨 出游 出游 出游

出游 出游 出游 出游遇雨而返

出游至僧舍及逆旅戏赠绝句 出越城游 初春 初春感怀

初春感事 初春 初春 晨起

初春 初春遣兴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终於惓惓许国之忠 初春遣兴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终於惓惓许国之忠 初春书怀

初冬 初到行在 初冬 初冬

初冬 初春晚晴 八月一日微雨骤凉 庵中纪事用前辈韵

庵中晨起书触目 庵中晨起书触目 庵中晨起书触目 安仁道中

庵中夜兴 哀郢 艾如张 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阿姥 阿通自闽中归甫九岁颇有老成之风作此诗示之 哀北 不如茅屋底

病中杂咏十首 病足昼卧梦中谵谆乃诵尚书也既觉口占绝句 泊虎头滩下 泊蕲口泛月猢中

泊三江口 泊舟 病中作 病中作

病中杂咏十首 病中杂咏十首 病中杂咏十首 病中杂咏十首

病中自遣 病中自遣 病中遣怀 病来

病中杂咏十首 病中思出游 病中卧闻舂声 病中卧闻舂声

病中戏书 病起镜中见白发此去七十无十寒暑矣偶得长句 病起偶到复庵 病疟后偶书

病疟两作而愈 病起 病起 病起

病起 病戒 病酒述怀 病酒宿土坊驿

病起书怀 病起小饮 病起游近村 病中遣怀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清)曾国藩高嵋山下是侬家②,岁岁年年斗物华③。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④。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首次进京参加科考未第,但他雄心不已,决心继续客居北京,参加来年的会试。时光匆逝,转瞬即到除夕大节,曾国藩思乡怀亲,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此诗。诗歌不仅抒写乡思,而且也隐含着作者勇闯前程的豪气和自信。

贤圣的解释

(1) 道德 才智极高。 《六韬·盈虚》 :“君 不肖 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盖 太姜 渊智 非常 ,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 :“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 《战国策·赵策二》 :“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 长江 县先圣孔子 庙堂 碑》 :“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馀风可坠。” 清 昭连 《啸亭杂录·陆中丞》 :“六岁受 《孝经》 、 《论语》 ,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 诗之二:“何必 珊瑚 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 菩萨 。 (4) 贤人 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 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 参见 “ 贤人 ”。

词语分解

贤的解释 贤 (贤)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 贤惠 。 贤淑 。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敬辞,多指 行辈 较低的: 贤弟 。 贤侄 。贤契(对弟子或 朋友 子侄辈的敬称)。 笔画数:; 部首 :贝; 笔 圣的解释 圣 (圣) è 旧时称所谓 人格 最 高尚 的、 智慧 最高超的人:圣人。圣哲。 最崇高的,对所 崇拜 的事物的尊称:神圣。圣洁。圣地。圣经。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圣上。圣旨。圣明。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圣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因为在光影流转之间,能够体会更加丰富的人生。既可弥补自身遗憾,又可渲泄内心情感。

近期看的**比较多,也比较杂,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写点什么。时间隔久了以后,当初的感动和感慨渐渐稀薄,能够真正记住的,应该是给予自己比较核心的感受了。

一部好的**给人的感觉决不是单一的。不是说概括出一个中心思想就算懂得了这部**。这两部**最打动我的地方,还是对人生芳华、盛世繁华的深情春恋以及无法重来的怅惘。

再贫乏的人生,可能都会有如影片中阳光灿烂的泳池那般亮眼的芳华记忆。然而,这些短暂的记忆最终也只能象穗子手中撕碎的那封信一样,随风散落,封存在沉沉的黑暗里。

而宏大辉煌的盛唐,就是中华民族的芳华记忆。那些繁华街市、炫目歌舞是盛唐吧?那位明艳不可方物的绝代佳人是盛唐吧?诗仙横溢的才华、不羁的风度是盛唐吧?也许盛唐,只是中国人心中一个无法找寻的绮丽旧梦。白龙想留而留不住的,千年之后的我们更是无从回首。

大人与孩子之间相互走进心灵,相互救赎的故事,灵异元素不过是其吸引人的一件外衣而已,其中小演员的表演着实令人惊叹。

因为自己极端与众不同,小家伙陷入了极端惊惧之中。影片并没有塑造一个不关心、不理解孩子的母亲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也依然难以走近孩子的内心,难以驱散他小小人生的浓浓阴霾。其实在成长历程之中,也许你我都曾有过同类的困扰。最让年少的我们苦恼和恐惧的,是与众不同。哪怕这种与众不同并不是影片中那样可以看得见逝去的鬼魂,而只是一些极其细微的方面:比如让人羞愧的家庭,不合时宜的思想,稍显乖张的行为,甚至只是刺耳的嗓音,身体的小缺陷等等。

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平相相处,坦然面对那一份生命的独特,才能迎来真正的成长,迎来一份从容自信的人生。

看完影片真可谓三观俱裂。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如此变态的**吧?把十几岁的少男少女拍得如此变态地坏,我真是受不了这种残酷。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变态和残酷之中,有一种血淋淋的真实。而老师的复仇,也让人看得蛮过瘾的。

一部影片,把真、善、美的主题展示得如此平实,如此充分,又如此感动人心,真心让人佩服。

真。真实:把伊朗底层群众的贫苦生活展现得真实而细腻。纯真:小兄妹在水池边吹泡泡一段将孩子的纯真拍得淋漓尽致。苦难的生活依然有阳光洒落,依然有缤纷的肥皂泡飘起,依然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和无邪的笑声。孩子父亲虽穷苦但公私分明的态度也是一种人性之真。

善。妹妹不去父母那儿告发丢鞋的哥哥,是善;兄妹俩发现穿走那双小鞋子的女孩子家里同样穷苦而不再吱声,是善;穿走鞋子的那个小女孩捡到笔后物归原主是善;富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在园子里一同愉快玩耍,也是善。

美。真与善的土壤里,必然产生美。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深处,最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哥哥为了给妹妹补偿一双鞋子参加跑步比赛,他一心盯着三等奖,因为三等奖的奖品是一双鞋子。他竭尽全力,他一路奔跑,他因得了第一名而号淘大哭,因为这样便与鞋子无缘,无法补偿妹妹。孩子不染杂质的心灵之美,美到极致!

只为这纯粹的真、善、美,我没能控制自己的眼泪。

韩国影片的尺度是真大。编剧很精彩,表演很给力,是一部好看的影片,对社会、人生的阴暗面也有所揭露。然而,这里面暗含的逻辑却让人不寒而栗。儿子因为父亲遭受不公平对待,就可以策划恐怖行动(尽管前期注意不伤人命);主播因为遭到了暗算,就可以在最后按下可以炸毁整栋楼的按钮。这样的三观,误导性也太强了吧?据此看来,**审查究竟放到哪一步,还真值得斟酌。

我以为这是一个讲述人生彻底孤独的故事。杨德昌导演波澜不惊的镜头下,犀利地解剖出人性与人情,平淡之中却迸发出情感的激流。

吴念真饰演的人到中年的父亲,在工作与旧爱中挣扎;金燕玲饰演的母亲,在平淡的生活中幻想;上中学的女儿在青春期的幽暗爱情中摸索;上小学的儿子在奇思异想中穿行;小舅子在妻子与前任中摇摆;老外婆在一次意外中陷入沉睡……。每个人都在“人生实苦”中历炼,却又无法相互沟通,无从相互取暖。只有在已成植物人的外婆病榻前,每个人才能彻底袒露心扉。

隔着冰冷的玻璃窗,在冷漠疏离的光线中,影片带我们看到百态人生。然而每个人的人生,却只能自己去过。你的父母兄弟姊妹爱人都无法真正完全理解你,更无法代替你去过好每一段人生。

这样一部影片,并没有被观众嫌弃,反而有很多人看过后愿意去反思人生,去追问自己的青春究竟该如何度过,人生该怎样书写,这样总是好的。说明本片,比白开水和爆米花更有营养,更耐咀嚼。

我没有完全get到影片的共振点,感动与感慨都不甚强烈。我知道影片是有追求、有思索、有情怀的,画面和表演也都不错。然而终究命题作文的痕迹明显了一些,故事线索的编织、人生况味的传达稍嫌刻意了一些。

不过能够击中当下中国人的困惑,激发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追求,已算颇有功德了。

两小无猜,最古典清新的片名,对应的却是一个最矫揉造作的故事。

什么相爱相杀的主题,什么别具一格的法国风味,统统见鬼去吧。我只看到混乱不堪的叙事,拧巴到让人目瞪口呆的人物和令三观俱碎的情节。对比起来,有的国产影片真的算不上胡编乱造了。不可思议的是,这样超级烂的影片竟然可以进入豆瓣top 250。

当然,如果有人是形式主义的超级粉丝,这部影片可能是不错的选择。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编造而编造,为了做作而做作,我算是服了。

影片前面的一部分比较乏味,甚至让人有点昏昏欲睡。依次介绍几个方面的人物,慢慢地展开故事的线索。越往后看才知道什么叫做渐入佳境。

一本糊涂账缓缓翻开,开始环环相扣的错位。错位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冲突和笑料,叙事的节奏充满张力和趣味,人物也在情节发展中愈发鲜明。

这类**,我把它称为趣味**。不算单纯的喜剧,也不追求过于高深的内涵。但这种趣味,可能只有**能给予,其他的艺术形式很难做到。

是过誉了还是我欣赏不来,鬼才导演昆汀的这部《低俗小说》名头响亮,在文青中赞誉颇高,却无法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所谓的非线性环状叙事,你可以理解为导演的天才构思,也可以理解为因掩饰内容的贫乏而故弄玄虚。交织而成的几段黑帮故事段落,因叙事时间的刻意或者说精心穿插,营造了出不一样的效果。这其中有戏谑、有心灵救赎、有男女之间的欲拒还迎,有刚猛不可一世的黑老大被鸡奸的巨大对比,有雌雄劫犯的随性和逗比……统统杂揉在吸毒、枪杀、强奸各类犯罪行为之中。如果国内导演拍成这样,一不可能上映,上映了估计也会被骂惨,被指责欺世盗名那是肯定的;换成好莱坞的大导演就成了鬼才,成了天马行空才华横溢了。不过好在演员的表演都算不错,在九十年代真称得上是星光熠熠了。其中乌玛·瑟曼是真正美艳不可方物。

不过在看完几天之后再咀嚼,竟然还有几丝回味。细细想来,似乎《一步之遥》、《罗曼蒂克消亡史》都向它有所借鉴。

       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名言警句成了“厚积薄发、积少成多”的最佳论证。道理虽好,但我认为其激励效果一般。换个角度看,也许更能引起共鸣。万丈高楼平地起,与其强调积累,不如强调归零思想。

       杜甫的人生理想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引起广泛共鸣。尤其是在当代,多少社会青年都成了“房奴”,因为买房难,而拮据生活,而搁置理想,而单着,而~~~~房子能带来安全感,有了小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将职业理想和家庭理想具化为高楼,是非常贴切的。

        高楼的倒塌或失去,是意料之中而又意料之外。外界环境的不可靠,比如自然灾害、政策要求等,能让健全的房子一夜消失;内在的不稳定性,比如家庭、职业变动,可能让属于你的房子成为他人的财物。风险就是这样,明知道存在且不好,又不能避免。事物都有两面性,高楼的倒塌或失去,也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机遇。

       若能做到不怕高楼的倒塌或失去,重新归零,用更多更好地经验,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再从平地建高楼,那是最好的。然而,事实上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比以前造房更难。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建造的成本更高了,体力却更弱了;市场资源更紧张了,而竞争者却更多了。此外,失去的房子很可能已经是你人生的巅峰了,是你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倾其所有造出来的,再也造不出比之更好的了。我感同身受,面对这些残酷现实的难过与沮丧。可是,我们不得不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悲剧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重新出发。与其用悲伤和自怜的丝将自己包裹成茧,逃离现实,不如破茧而出,重新飞翔。也许结果不是最好的,但总算还有新的希望新的空间,而这正是活着的意义。只有活着,才有创造力! 臧克家 在1949年纪念 鲁迅 逝世十三周年上就曾点精辟地点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敬佩那些能重头再来的勇士,而且我认为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归零思想。我认为不愿意归零,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放不下之前的美好。二是害怕未来的失败。这正是我们大部分烦恼的根源——无法活在现在,被过去和未来捆绑。人是有感情和记忆的高等物种,而感情和记忆就与时间相关,很难做到不被过去所经历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羁绊。然而,我们还是要学会建立时间和事情的分界线。归零思想,就是将现在与过去划出分界线,减少过去经历、情感的干扰,抽离出独立新的自己,只为新的目标而活。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打地基、垒砖块、涂水泥等基础工作做起。虽然还是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但是你已经有了经验,只要善于总结,勤奋努力,你很可能会建出更好的房子。最差,也会有新房子住。反之,如果一直守着倒塌的房屋,唉声叹气,顾影自怜,那就只能虚度时光,恶性循环了,而且新房子不会凭空出现。

        简单的道理,一看都懂。能做到“有则改之”、“从善如流”才是真英雄真本事。

《剑豪生死斗》原名《骏河城御前试合》,是南条范夫于1956年至1962年间,断断续续连载的短篇小说,全书共12章,包括11章剑士对决以及1章剑士皆亡。

故事背景源于宽永6年,德川忠长在骏府城内举行了御前试合,至于比武的起因已无从可考,或是因为忠长确有谋反之意而进行的剑术师父选拔;或仅仅因为忠长的残暴之心异于常人,以此为乐。试合共11场,以真剑取代原本惯例用的木刀,22位剑士在此拼上了性命。

《剑豪》的题材为时代小说,也可称之为武士小说,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在人物刻画上,不注重刻画正派的英雄形象,善人恶人皆可成为故事主角,或者说并无明确的善恶分界,每个人都会有性格上的瑕疵,自私、猜疑、嫉妒、傲慢、愚笨甚至日本人所恪守的独有的武士道的疯狂与执念。

同样,定性为恶的人也可以臻至剑术的巅峰,无论是书中身材长相畸形的顽之助还是只有靠着不断更换女人才可精进剑术的志摩介,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剑士,并拥有超一流的剑术。但同样值得玩味的是,即便是如此优秀的“恶”,也难逃正义的制裁,纵观全书没有一个“恶”人可以幸免,即便如此,他们的对手也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身残或是身亡。

不同于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修炼武功以求能够得到某种自由,朝廷往往都是迂腐衰败的象征,而一个虚构出来的江湖更是成为了不少读者的梦想。武士小说中的武士修行剑术,臻至最强,不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掌控人生,而是为了能够谋得更好的职位,或是得到某位女子的芳心,他们始终活在幕府统治之下,幕府便是这天,人定胜天这样的信念是武士们想也不敢想的念头。

在修行剑术(武功)上,武侠小说中的修行多以增强内力、培养心性为主,打斗时多以内力比拼,互相见招拆招,你来我往,打得畅快了甚至会有一种不打不相识的惺惺相惜之感,相逢一笑泯恩仇。而武士小说中的剑士朝夕磨练只为一式秘剑,在决斗时也以这一式秘剑定胜负,胜负即生死,结果往往是一生一死抑或两者皆亡。复仇往往是决斗的起因,这样的动机决定了决斗的结果往往都是悲壮的。

《剑豪》在整体描写上,首重故事的完整性,介绍清决斗的来龙去脉,仇隙是如何产生,站在比武台上的双方他们到底因何而战。在剑式剑招上描写较少(往往只有一式,一式便可定胜负),主张精气神的修行。

无明逆流

藤木源之助(虎眼流)VS伊良子清玄(无明逆流)

这是全书中最为流传的一章,曾被山口贵由改编成漫画,获得极高的好评,也借此使得原著小说渐为人知。漫画中丰富扩充了这一章节的内容,也糅合了其他章节的一些故事,未着重叙述。

故事中有几点较耐人寻味:

1三重最后的自杀。小说中讲述得较为明白,三重始终对伊良子怀有一种畸形的喜爱之情,最终借助源之助之手杀掉伊良子之后,这种恋情达到了顶峰。漫画中升华了这一复杂的情感,源之助不得不妥协于忠长的命令之下斩下了伊良子的头颅,他视伊良子为一生的对手,但决斗胜利之后还要斩下头颅这是对人最大的侮辱,这让他感到茫然,身为剑士到底为何执剑?三重或是为源之助的此举动而挥下了绝望的刀刃(在漫画中有一节剧情是伊良子曾反抗过虎眼的命令保住了三重的体面,三重由此对伊良子产生了好感,但殊不知此刻的伊良子也是别有用心)。

2源之助斩杀伊良子。源之助在决战时将手中长剑向另一方向抛去,以此骗过了伊良子的第一道攻击,随后将肋差斜劈进了伊良子腹中,小说中并未对此做过多解读,漫画中曾借笠原修三郎之口称此为放弃了剑士的尊严。

最后说一点,源之助沦为复仇工具人,作为同病相怜的舔狗本狗,深感同情。

被虐的受太刀

座波间左卫门(今川流受太刀)VS矶田绢(薙刀)

矶田绢是11场试合中唯一一位女性决斗者

座波间左卫门用今天的话来说有点抖M倾向,一种天生的心理疾病,在被俊男俊女砍伤后会获得异样的快感,他学的今川流受太刀是一种类似于防守反击的剑术,不断地卸掉对手的攻击,从而消耗对手的体力,最后再寻找机会一击制胜。

1左卫门在执行邪恶的计划之前曾去神社祈祷过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恳求神明能给予他启示,自己这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怪异之病希望能从神明处得到答案,然而掌握神明意旨的毕竟是个人类,神社里的神职人员因为无法弄清左卫门的祈愿而未能给予他明确答复。左卫门认为这便是神的旨意,连神也对他的行为感到鄙夷,不愿意降下任何神谕,左卫门遂展开了他疯狂的计划。

2左卫门为自己的抖M欲望深感羞耻,这一点感同身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丑陋的一面,如若欲望是一条毒蛇,我们应该制约还是放纵?我们品尝着蛇毒带来的虚幻快感而同时饱受毒素对身体的摧残,我想每个人都会有饮鸩止渴的一面,我们知晓此举为恶但又深深迷恋。左卫门作为一个纵欲之人,在呈现结果上为人鄙夷厌恶,但在其行为的艺术表达上却是极为优美与值得同情的。

左卫门或许是整本书中死得最幸福的一个。

3矶田绢是用薙刀的,在这场比斗中对她的刀术没有做太多描写,最后一章中有提到,矶田绢与两位源之助切磋后均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女性中算是身手比较好的。

峰打不杀

黑川小次郎(无幻一刀流)VS月冈雪之介(户田流奥义·浮舟)

1雪之介在漫画中同样有出现,与伊良子与源之助均有交集并帮助过二人。

2雪之介与小次郎决斗有些欧亨利小说的色彩,雪之介练就了不杀刀,即最后的致命伤时将刀刃反转过来,以刀背对敌,是为峰打。因为担心小次郎的实力,不敢留有余力,所以一开始便将刀刃反了过来,然而在最后一击还是下意识的反转了刀刃,小次郎猝。

蛤蟆剑法

笹原修三郎(宝藏院枪术流)VS屈木顽之助 (蛤蟆剑法)

修三郎与顽之助在漫画中同样有出现,但漫画中并未画出两人间的矛盾。

1千佳在小说中并没有提到其双性人的一面,属漫画杜撰。

2顽之助如蛤蟆般的异形身材、丑陋的容貌,即便是这种形象,同样不碍于他能结合自身特点磨练出优秀的剑法,但在本章他也是定性为恶的存在,死于修三郎的枪下,以性命换取了修三郎的膝盖。

狮子反敌

鹤冈顺之助VS深田刚之进(日向半兵卫门下·一刀流)

第一组两败俱亡的决斗

两人出自同门,这一组比较有意思的点是这是一场因为嫉妒和猜疑引发的决斗。这一点跟现代还是蛮像的,比如我们总是会觉得某人是针对自己,总是看他不顺眼,当有这种心态产生的时候我们更该反思确认下是否是真实的。

风车十字打

津上国之介(风车十字打)VS儿岛宗藏(忍术)

同样俱亡的一组,不同的是国之介被宗藏假死反杀,而后宗藏被怀疑是内奸遭到铁炮队射杀。

这一篇涉猎了当时忍者的工作与生活,谍战之类的。国之介的手里剑技法很酷。

飞龙剑败

黑江刚太郎(未来知新流·极意飞龙剑)VS片冈京之介(二阶堂源流·悬丝剑势)

日本文学中对蜘蛛丝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疾风阵幕刺

进藤武左卫门(神道流阵幕刺)VS小村源之助(判官流疾风剑)

这一场没太明白进藤到底是不是内奸。小村的判官流讲究速度和游击,挺喜欢的。

替身比武

芝山半兵卫(战场枪法)vs 栗田彦太郎(冈仓道场剑法)

也是颇为欧亨利风的一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破幻的秘太刀

笹岛志摩介(新当流秘剑一太刀)VS成濑大四郎(新当流秘剑一太刀) 二者皆亡

这一组是我认为剑术最高的一组,和第一组的藤木和伊良子不相上下的感觉。

也是一善一恶的对决。志摩介在剑术修炼遇到瓶颈后往往需要通过得到女人进行交合来突破,但得到对方后,志摩介总会丧失对对方的兴趣,因此有很多被他因此欺骗过的女子,被骗后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残酷卜传流

卜部晴家(新当流嫡传·卜传流)VS水谷光信(新当流分支·一羽流)

颇具江湖恩仇的一篇。

1生活杂感诗的特有意象,表达技巧,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王媛《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阅读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就古代诗歌而言,具体的考点为:(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E。

1 考纲细读(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①诗歌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鉴赏是由感知文学形象开始的,然后才能进行审美判断。诗歌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②诗歌的语言。

要读懂诗歌,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诗歌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凝炼,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语言,讲究字句的锤炼,讲究押韵、平仄和节奏,讲究抑扬顿挫,回环蕴藉,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凝练性等。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一般包括对诗歌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语言特色等的分析。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仔细揣摩、推敲,体会意境,感受情趣,领悟主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③诗歌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上。

考生要能够分清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能分清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能分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化用典故、借古讽今、想像、象征、衬托等常用描写手法,能对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作初步的鉴赏,并能结合诗句,分析运用表达技巧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产生的表达效果。(2)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是一门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诗人所创造出的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渗透着诗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

该考点牵涉到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的评价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指出局限性等。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等。2 考情攻略(1)命题规律。

题型示例:1、2008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2、2008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命题特点:①从命题材料看,大多选择放在诗歌发展史上代表性的时代和代表性作家身上。尤以唐诗、宋词、宋诗为重点。

如07年18套高考试卷只有4套分别是选择了清代、明代和《诗经》,其余都较集中在唐诗、宋诗或宋词。08年18套高考试卷14套集中在唐诗、宋诗或宋词,只有2套是元散曲,1套明代,1套金代。

从题材看,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内容,覆盖面较广。②从赋分情况看,各地对此能力点的赋分比较灵活,总体来讲,古诗词鉴赏的分值有所提升,如06年天津卷5分,北京卷7分,浙江、福建、湖南、广东、重庆等卷6分,而全国卷、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等卷为8分。

07年、08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湖北、上海、山东、安徽、四川、江苏、辽宁都是8分,宁夏11分,浙江、福建、重庆、广东是6分。08年北京卷将此考点分值提高到10分。

③从题型考查角度来看,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的,同样显示了自主命题的特色。从考查重点来看,都注意了写作技法的鉴赏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有时侧重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中的一点,有时兼而有之结合起来考查。

设题时往往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从点入手,以点带面,在题目设置上逐步导引。从设题性质看,注重了开放和限制的结合。

注重了比较阅读,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比较和手法的比较两方面。如07年浙江、湖北、江西、重庆、辽宁08年全国卷(2)、广东卷和湖南卷也都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切入的角度虽小,但重在考查考生对全诗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进行解读、鉴赏。(2)权威。

2关于人生的古诗词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3表达思想情感的古诗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三、检测练习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

4

1。忧国伤时: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建功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思乡怀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离愁别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忆友怀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藐视权贵: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7。寄情山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SORRY。由于我不记得345的作者和出自哪里了,又没时间了找了~所以如果需要的话,请你自己找一下吧~

5表示情感的古诗词

1、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2、唐 元稹《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3、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4、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5、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登临怀古,抒家国兴亡之感

兴亡之感源自于特殊的时代和特别的心境。明清易代,天崩地裂,众多有志之士放弃功名,矢志抗清,转战沙场。抗清失利后他们或隐逸乡野,或埋首书斋,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诉诸笔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诗歌群体——遗民诗群。登临怀古,抒家国兴亡之感正是清初遗民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时,活跃于杭州本土的“西冷诗派”正是江南著名的遗民诗群——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的一个分支,毛先舒、张丹、柴绍炳、徐继恩等不少诗作均满含黍离之思和兴亡之感。洪升出生于顺治二年清军攻克杭城的战火之中,更受西冷诗派诗情诗风的熏染,洪升在少年时代即萌发兴亡之感。

顺治十六年(1659年),洪升15岁时即作《钱塘秋感》:“晓陟南屏独振衣,丹霞出海露初晞。几声老鹳盘容落,无数征鸿背日飞。秋水荒湾悲太子,塞云孤塔吊王妃。山川满目南朝恨,短褐长竿任钓矶。”[5]诗歌借晓登南屏所见景色抒发少年诗人思古怀今之情,借“太子荒湾”“王妃孤塔”传达千古兴亡的沉痛与悲凉。康熙四年(1645年),洪升21岁作《为陆太师母五旬作二首》:“化碧于今二十秋,朝朝含泪掩空楼。黄云城上悲风急,一夜霜乌尽白头。”“回首横山落月孤,吴宫花草久荒芜。囗囗欲化千年石,不独伤心为望夫。”[6]陆太师母,即陆繁绍母亲陈氏,其夫陆培为明崇祯年进士,清攻克杭城时以生殉明。陈氏也追随其夫“坠楼,不死。饿三日,不死”。洪升在诗中不仅赞扬了“欲化千年石”为夫守志的陆培夫人陆太师母的高尚节操,同时不忘用“苌弘化碧”典,表达对为国死难的陆培志行的由衷敬仰。

洪升的兴亡之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困顿变得越来越强烈。洪升自康熙七年(1648年)24岁赴北京国子监肄业至康熙二十八年45岁被“革去监生”“削籍归”,历时20余年,经历了“天伦之变”“家父被诬”“国丧日搬演《长生殿》”等一系列事件,洪升由一个对康熙圣朝充满“拜郎”热情的世家子弟沦为“高才不偶”的“钱塘布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艰辛,日渐积淀成对清廷的疏离和对朱明朝的怀恋之情,表现在洪升此期的诗作中,兴亡感喟也愈加显露。

《魏州杂诗八首》是康熙七年(1648年)洪升入国子监两年后流连于恩县、大名、长垣、滑县、淇县等地所作,如果说《钱塘秋感》的“兴亡之感”更多地寄寓少年洪升的文人情怀的话,《魏州杂诗八首》则更多地参杂了洪升对仕进之途的失望和惆怅:“莫道回车地,朝歌亦旧京……比干遗庙在,千古傍龙城。”“风尘飘客泪,鼓角老雄才。莫忆兴亡事,狂歌酒一杯。”[7]对古都、古战场的凭吊,对比干、李广等忠臣良将的怀念,竟用“狂歌酒一杯”来摆脱因“忆兴亡事”而产生的痛苦与愤激情绪。这种对酒当歌、长歌当哭的心情与一年前康熙帝至国子监释典孔子之时,洪升写下的一系列颂圣诗诸如什么“日月瞻皇极,乾坤仰圣功”“圣主崇文日,皇家重道时”“儒生一何幸,得问圣躬劳”[8]等表达的对康熙圣朝无限崇敬的心情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魏州杂诗八首》所抒发的兴亡之感也正是洪升这个钱塘才子在京城遭受理想初次打击而产生的对清廷不满情绪的反映。

康熙二十年(1661年)洪升37岁时所作《京东杂感》历来被认为寄寓兴亡之感最浓郁之作:“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水。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故国开藩镇,防边节制雄。鹰扬屯蓟北,虎视扼辽东。角静孤城月,旗翻大树风。至今论将略,尚想戚元戎。”[9]诗歌不仅缅怀明室,满含故国黍离之思,而且追怀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隐寓复兴汉室之念。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不仅与作者成长于康熙盛世的国子监生的身份极不相称,在清代那个文字狱迭起的时代,如此大胆表现这种忤逆情绪也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这也正说明洪升由于仕途无望,长期生活困顿因而内心积蓄的对清廷疏离、对明室怀恋之情已经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总之,兴亡之感是洪升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是“须臾故国生荒草,坟地朱门宾客少”(《王孙行》)的人世沧桑之感,“故侯不在青门外,何地还栽五色瓜”(《夏日偶感》)的江山易代之慨,还是在《广陵怀古》《颖考叔庙》《舞阳侯祠》《将次金陵作》《濡头水》《舟行到江宁作》《张睢阳墓》《黄天荡》等诗中,对颖考叔、樊哙、周亚夫、周瑜、谢安、张巡、韩世忠等英雄人物的尽情讴歌,均无不寄托了洪升深深的民族哀思和无尽的兴亡之感。只是他的兴亡之感更多地表达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文人情怀以及对“绯优厌粱肉,士不饱饕餮”(《稗畦集·送沈亮臣归榇》)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二)酬唱寄情,叙人间真情

洪升自小受陆繁绍、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重人伦、笃友情。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抒发亲情、友情成为其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

1.亲情诗

孝子之道、夫妻之情、兄弟之谊历来是传统亲情诗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洪升的亲情诗中这种人伦中最自然的情感表现却是既温馨又酸楚。洪升年少时生活优裕,大致在他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由于至今尚不明了的原因为父母所恶,被迫离家),从此“怫郁坎禀缠其身”。如果说在《鲍家集大雪忆母》《燕京客舍生日怀母》《忆母》《次济宁忆父》《坐报国寺古松下忆父》《怀父游燕》等诗作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父母的怀想,对温馨家居生活的依恋,那么在《颖考叔庙》《伯俞庙》《送父》(六首)等诗作中表现的则是“大杖愁鸡肋 ,飘然跳此身”一个明明被父母遗弃的孝子对“孝道”的执着坚守。即如“因思往日在庭帏,百事都将阿母依。丁宁不住加餐饭,未将寒霜早授衣”(《鲍家集大雪忆母》)表现母爱的细腻,直白而单纯;“离巢鹤雏暮来迟,老鹤绕树啾啾鸣”(《坐报国寺古松下忆父》)传达父爱的深沉,亲切又温馨。“天伦之变”使洪升的亲情诗在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上发生些许的变化,虽然无缘于洪升为特表孝子之意而作的整卷《幽忧草》,但从“昔悔离亲去,今缘赴难归。七年悲屺岵,万死负庭闱”(《稗畦集·南归》)、“我罪诛无赦,亲恩报岂忘?心非同槁木,身岂出空桑”《啸月楼集·旅次述怀》、“小人空有母,何处可遗羹”(《稗畦集·颖考叔庙》)、“自问征裘浑已敝,何时重换老莱衣”(《稗畦集·客中秋望》)、“羁孤且勿伤,兴言悲”(《稗畦集·陟屺》)、“江山郁以盘,吾母在故里”(《稗畦集·送父》六首)等诗句中真切地感受到执着于这份亲情的辛酸和感伤。

兄弟之情,是洪升亲情诗中情感表现深沉且温暖的部分。洪升有弟二人,大弟殷仲,系洪升同父母生,小弟中令,系洪升同父异母所出,有妹二人,富才情,早夭,不知其名。在《啸月楼集》《稗畦集》中洪升有大量的叙述兄弟情谊的篇什,如《别弟》《寄殷仲弟》《中令弟》《忆殷仲弟》《寄殷仲弟兼忆中令弟》《重阳忆弟》《寄中令弟》《得中令弟消息》《己卯冬日代嗣子之益营葬仲弟昌及弟妇孙,事竣述哀四首》等,从这些诗篇中,不仅体会到洪升诗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也深切感受到清初下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无奈和艰辛。韶叙写夫妻之情是洪升亲情诗中最富华彩的浪漫篇章。洪升在康熙三年(1644年)七月一日20岁生日之际,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表妹黄蕙喜结连理,这是洪升一生中最为快意的事件,也是当年钱塘文化圈的一段佳话。不仅洪升一众亲友为这对新人庆“新婚”贺“同生”,新郎洪升也抑制不住心头的狂喜,作《七夕·闺中作四首》:“忆昔同心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里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10]诗歌不仅叙述了诗人往昔与爱人分离的相思之苦,更直率地表达了如今在天上牛郎与织女相会的七夕之日,在人间与心仪的女人正式结为夫妻的喜悦,“翻笑”两字,狂喜之意溢于言表。与黄蕙由爱情而结合的美好婚姻,不仅是洪升生命中浪漫的篇章,也是洪升诗歌创作的无尽源泉。在以后的许多篇“寄内”诗中,无论是 “少小属弟兄,编荆日游憩……嗣后缔婚姻,契阔逾年岁”(《 啸月楼集·寄内三首》),叙述与黄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甜蜜记忆,还是“遥忆当窗坐,凄清夜欲殂旁……隔岁书多少,经秋梦有无?”(《啸月楼集·寄内》)倾诉与爱妻分离的相思之苦,还如“看遍如云女,谁能动我思”(《 啸月楼集·远征见游女,寄内》表现对妻子爱情的坚定,皆情真意切,表现了浪漫才子洪升夫妻之情的温馨而美好。

2.友情诗

洪升一生交游极广,社交圈中既有达官贵人,更多文人士子,因而赠答酬唱之作几占作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如果我们剔除如“天上凤凰鸣晓日,泽中鸿雁浴清波”。(《稗畦集·赠朗亭侍御》)等应景之作,许多能真正传达洪升真情实感的一些友情诗是洪升现存诗歌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写给师长的,如“展矣觏我师,景行永无敄。至德秉真淳,深心探隐赜”(《啸月楼集·奉呈毛稚黄夫子》)、“却忆北窗高卧者,松阴斜日弄琵琶”(《 啸月楼集·夏日答临平沈去矜先生暮冬见怀》、“风尘久作长安客,始信交情在布衣”(《啸月楼集·寄张觉庵先生》)、“遥羡柴桑遗世者,黄花篱畔醉斜醺”(《 啸月楼集·九日简柴虎臣先生》)……诗歌不仅表达了洪升对毛先舒、沈谦、张竞光、柴绍炳等师执的敬爱之情,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某些洞见。

与朋辈的一些赠答诗是洪升友情诗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洪升的朋友圈以杭州和北京两地最为集中,前者多为同窗契友,后者则以仕进之途入宦海的读书人居多。洪升与他们的一些酬唱应答之作其中注有名姓的就近百篇。这些诗篇多数情真意挚,义气充盈,如“殷殷薄物出穷交,马头即拜千金馈……山水登临朝恣乐,文章欣赏夜忘疲……知己从来只一人,如君可洗虞翻恨”(《稗畦集·与毛玉斯》)、“五陵明月酣歌夜,却忆穷交一片心”(《啸月楼集·寄沈遹声》)、“骊歌已无声,欲别心烦纡……献兹狐狸裘,愿护千金躯”(《啸月楼集·吴瑹符北征赋此赠别》)等。洪升与吴舒凫、沈遹声、毛玉斯三人不仅是同窗契友,也是曲中知己,洪升写给他们仨的诗歌近20余首,如《与沈遹声山游》《留别沈遹声》《客梁寄沈遹声》《送沈遹声游永嘉》《过管鲍分金处寄沈遹声》《至日楼望答吴瑹符》《途中寄吴瑹符》等,这些诗篇也是洪升友情诗篇中情感最真挚的部分。自康熙七年(1668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洪升“落拓名场几十年”,周旋于京城文化圈结交了众多的朋友,他们中有像高士其,徐乾学、李天馥那样的高官,亦有像王泽弘、吴雯、汤西涯等与洪升情切的挚友。期间洪升写有大量的酬唱诗作。即使与权贵们的交往,虽然有像《简高澹人少詹》《上徐健庵先生》《赠朗亭侍御》《上真定梁相公》那样的应景阿谀之作,但也不乏《旅次述怀呈学士李容宰先生》《奉寄少宰李公》等情真谊挚的篇章。而记录洪升与王泽弘、吴雯、汤西涯交往的诗篇,可以说是洪升旅京时期所作友情诗中最富魅力的部分。如《送王昊庐先生请假南归》《奉和昊庐先生中秋待月之作》《雨中简汤西崖》《赠别吴西泉归里》《寄蒲州吴天章》等等,从此不仅可以体察到洪升与朋友交往的拳拳赤子之心,也从中了解到洪升旅居京期间主要的社交活动和他的生存状况。

(三)登山临水,感生之况味

现存的洪升诗作中留有大量的登山临水之作,如《宿灵鹫峰》《泛江至村中作》《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晓渡黄河》《早秋江上》《九日登吴山同诸骏男作》《山楼远眺》《游泰山四首》《晓起看山作》《后江行杂诗四首》《烟霞坞》《孤山》等等不下50余首。在传统的诗歌创作中,登山临水之作大多以抒写山水田园之乐为主,如陶渊明、王维等山水诗无不成为文士们闲适、逸乐的心情代码。与传统的此类诗作相比较,洪升诸多的登山临水之作中除了前期的《宿灵鹫峰》《泛江至村中作》《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等少数篇什叙写逸乐心情外,更多的则是抒发不遇感叹和穷愁知音,反映了洪升“潦倒名场四十年”“不偶”人生的辛酸与苦况。

《早秋江上》是洪升在康熙十年(1617年)为避“家难”游越行进于钱塘江上所作。因为“天伦之变”在洪升人生创作轨迹中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早秋江上》也是所能判断的洪升借登山临水,叙写穷愁之音的发轫之作。“一叶西风动早秋,秋高江上迥生愁……登临未敢悲摇落,随意烟波一钓舟。”[11]悲秋,历来是传统诗歌创作的主题,而诗人洪升之妙笔在于能够用移情之法将诗人之“愁”托诸江景而言出。在洪升的笔下,无论是摇动“一叶”早秋的“西风”,还是“迥生愁”的“江上”,均是诗歌情感意绪的施动者,而真正愁情焦灼的诗人却是“未敢悲”秋之“摇落”,结句“随意烟波一钓舟”所表现的洒脱和飘逸,也正是诗人托浩淼之江水消散内心愁结而达到的一种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之境界。与“醉里悲歌还洒泪,愁中凭眺强开颜”(《啸月楼集·九日登吴山同诸骏男作》)所表现情感的直白相比较,《早秋江上》似乎在诗艺上更胜一筹。

《山楼远眺》《晓起看山作》《晓发山店》《游泰山四首》《后江行杂诗四首》《烟霞坞》等均作于诗人旅京时期,是诗人往来于京、杭两地或闲时与友人登临所作。洪升的连襟陈訏曾这样描绘洪升旅京时的生存状况:“我忆长安客,飘零寄此身。卖文供贳酒,旅食转依人。八口家仍累,双亲老是真。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12]穷愁潦倒的生活已经很难让诗人再有年少时“况携泉石侣,吟眺不知疲”(《与沈遹声山游》)的逸兴。从“风尘游倦客,转觉隐君贤”(《烟霞坞》)“如何市朝子,扰扰争名利”(《晓起看山作》)“半壁残灯孤枕泪,五更落月一声鸡”(《晓发山店》)这些诗行中所能体察到的是,诗人为生活所困的疲累、悲伤以及对现实的愤懑。

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后江行杂诗四首》可以看作洪升此类诗歌的典型之作。其一:“去当明月里,归又明月中。江天秋如昨,天涯路转穷。依人空老大,乞食愧英雄。一片寒霜气,哀哀叫断鸿。”[13]诗歌选择行进于秋日月明之夜的富春江上作为抒情的触发点,但与一般的登山临水之作不同,秋日月明之夜的富春江景没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迷蒙清幽的秋夜江水诗人也只以“江天秋如昨”一笔带过,“天涯路转穷”“依人空老大,乞食愧英雄”,淤积诗人内心的一声声不遇之叹似乎才是诗心、诗情的内核所在,而在这“一片寒霜气”里伴随诗人长叹的一声声哀鸿的鸣叫也更使的这份哀叹荡气回肠。洪升的诗歌非常注重意境的建构,但与《啸月楼集》的《早秋江上》诸诗相比,由于淤积诗人内心深处的失意情绪常常借登山临水之意喷薄而出,所以收录于《稗畦集》中的《后江行杂诗四首》《钓台》《孤山》等一些后期之作也就似乎少了些许委婉和蕴藉。

关于洪升诗歌的艺术特点,金埴在《不下带编杂缀兼诗话》(卷七)曾这样概述:“西河(毛奇龄)尝评昉思五字律,酷似唐人,其气韵神味,格意思旨,雅似极平,而唐人梱奥□□(原稿缺两字)此。近好新者率以庸淡目之;犹观旧玉者,不以其神韵,而以其驳蚀,可乎?”著名选学家朱溶在《稗畦集·序》里也这样说洪升的诗“其发者泉流,突者峰峦,而幽者春兰也,其珠琲则灿烂也,其音节和平,金石宣而八音奏,若钩绳规矩,则斥候远而刁斗严也”。虽然前者是洪升晚年的至交,后者又是其诗集的编者,在评述的措辞上不免有夸饰的因素,但就洪升诗歌特点的艺术概括而言却是辞殊意同。总体而言,洪升诗歌的艺术特征别具一格,并与清初杭州本土诗学主张密不可分。

(一)宗法盛唐,得其神韵

清初杭州本土诗歌主要由“西冷诗派”一统大局。这是清初以陈子龙为核心的云间诗派的一个分支,其诗学主张以宗唐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洪升在向“西冷诗派”诸名家的学习及与其交往过程中自然受其影响颇深。在唐诗诸大家中,洪升是博取众长,自成风格:无论是杜诗的沉郁顿挫、李白诗的飘逸俊朗,还是高适诗的尚质主理,岑参诗的尚巧主景等在洪升诗歌里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又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神韵。朱溶《稗畦集·序》:“昉思近体宗少陵,然求少陵一言半辞于其集中,不得也。其古诗则高岑,然求高岑一言半辞不得也。尽精肆力,心得其意,而变化无方。”友人朱廷鋐《赠洪昉思》诗说他:“风流直压李青莲,名擅词场二十年。”(《江上诗抄》卷七一)李天馥《容斋千首诗·送洪昉思归里》说他:“此子竟作尔馨态,得未曾有开宝遗韵……杜门风雅恣扬扢,昔之市隐非君谁?”所有这些评价均从不同角度反映时人对洪升诗歌成就的肯定以及与盛唐诗歌的渊薮。

洪升的诗篇中既多李白式的飘逸豪放之作,更有抒发怀才不遇,反映人生苦难,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的现实关怀之篇。如《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描写日出景象:“来如碧落吐飞蜃,动如火珠明鲛宫。灿如青天簇霞彩,飘如赤云荡晴空。飞身矫首倚天半,天寒日出秋水澜。群龙来往雾不散,鳞甲倒射光凌乱。烟水苍茫接天平,渔舟摇落入云中行。”[14]诗人从色彩、形态、气势等诸方面描摹日出奇观,境界开阔而绚丽,丝毫不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之雄奇瑰丽。《晓渡扬子江》有“不睹江山奇,谁知天地大”之句,洪升友人陆次云评其“爽气逼人,心目具快。”[15]还如《宝剑歌》《野兴二首》《孤山》《杨花篇》《与沈遹声山游》等等均为诗人逸兴勃发之作,飞扬的诗意颇具盛唐之风。而诸如《魏州杂诗八首》《客夜书感》《一夜》《衢州杂感十首》《北发有感》等诗篇则不仅在内容上直接继承了杜甫感时忧国、关注现实的精神,在风格上也颇似杜甫之沉郁苍凉。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评洪升诗:“《送高江村宫詹人入都》五排一百韵,沉郁顿挫,逼真少陵。”正是对洪升此一诗风切中肯綮的评价。

(二)注重炼句,诗韵和谐

朱溶评说洪升诗“掐擢心肾,雕琢曼言”是指其诗歌苦吟炼句的功夫。而“其发者泉流,突者峰峦,而幽者春兰也,其珠琲则灿烂也,其音节和平,金石宣而八音奏,若钩绳规矩,则斥候远而刁斗严也”(朱溶《稗畦集·叙》)则说其诗韵和谐的特点。洪升自幼师承“浙中三大韵学家”的毛先舒、柴绍炳、沈谦,韵学功底极其深厚,20岁左右即写成《诗书韵注》(六卷)。检索洪升所有的诗作,律诗是洪升全部诗作中所占篇幅最多之作,《稗畦集》总计400篇,律诗即占280余篇。洪升的友人就特别推崇洪升的五言律诗,胡会恩赞美他“五字清真谁敌手”(《清芬堂存稿》卷一《赠洪昉思》),朱廷鋐在《赠洪昉思》里也说他“一言每破时流病,五字能争造化权”。如此对于洪升诗歌臻于化境的推崇,自然与洪升的学养功底与其谨严的创作态度不无相关。诗韵和谐是洪升诗歌创作的自然追求,也是他之所以苦吟炼句的动因之一。洪升诗作中留有多个苦吟炼句的例证。如收入于《啸月楼集》中的《七夕·闺中作四首》,其三为“忆昔同心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里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后收入于《稗畦集》加上副题为“时新婚后”,但短短四句就有两处改动,《稗畦集》内的首句“同心”被改作“同衾”,第三句“闺里”作“闺阁”,改动后的诗句不仅与副题诗意相谐并且音韵更加和谐,充分体现了洪升炼句的功夫。

还如《赠别吴西泉归里》(其三):“隐居在何处,门对中条山。流水四时碧,白云终古闲。樵歌踏花去,鹤唳望松还。解作一生事,归与长闭关。”吴雯,字天章,号西泉,与洪升共师王士禛,是洪升旅京时之契友。此诗为吴雯应博学鸿儒试报罢归居永乐洪升为之送别之作。诗歌平起平收,韵律舒缓和谐契合诗意。且每行诗内,句调亦作精心安排:“流水——四时—碧,白云——终古—闲。樵歌——踏花—去,鹤唳——望松—还”,平仄关联呼应,念起来声高声低,错落有致,于抑扬顿挫间生回旋往复的韵律,表达了诗人送别挚友时无限怆恻之情。诗题由“赠别吴西泉归里”到“赠别吴天章归永乐隐居”,尽管诗意未变,但在表情方面后者更自然流露诗人与吴雯间亲切真挚的友情。全诗对仗工整,字字精炼,也充分体现洪升苦吟炼句的非凡功力。还有“兴随流水远,心与野鹤闲。青屿自孤迥,白云时往还”(《湖上山》;“夜听千林雨,朝看万壑流。穿云冲石涧,泻树落山楼”(《雨后观泉》)等等,用不一样的音韵变化表达诗人不同的情感意绪,且字句精炼工整贴近诗意,所有这些均充分体现洪升诗歌注重炼句,诗韵和谐的特点。李天馥曾感叹:“武陵洪升文太奇……我得把读亟叫绝”(李天馥《送洪昉思归里》),金埴引毛奇龄对洪升诗的评价“犹观旧玉者”。洪升诗歌这种平朴清丽、音节和谐而臻于诗韵天成的艺术造诣,均是其“掐擢心肾,雕琢曼言”苦吟雕琢、极力磨练的结果。

(三)语浅情真,感慨遥深

“语浅情真”“感慨遥深”是王季思先生在为刘辉的《洪升集》作序时对洪升所写“亲友诗”及“登临怀古”之作的评价[16]。然检索洪升所有诗作发现,不仅以上两类诗歌在洪升全部诗作中所占篇章数量巨大,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之多,而且即使算上他所有的诗篇,“语浅情真”“感慨遥深”仍旧最恰当地概括洪升诗歌的总体创作特点。

“情真”,不仅是洪升传世名作《长生殿》的圭臬,也是洪升诗歌的精髓。在洪升为数众多的亲情诗、友情诗中,作为孝子、兄长、丈夫、朋友的洪升,其真情在各诗篇中无处不在,如《燕京客舍生日怀母》《送父》(六首)《寄殷仲弟》《得中令弟消息》《寄内》诸篇、《过管鲍分金处寄沈遹声》《吴cha-符北征赋此赠别》《送王昊庐先生请假南归》等等,不一而足。而在其为数虽算不上众多的一些现实关怀诗中,洪升诗歌的情感表达也同样情真意切。如“姑蔑山川水潦馀,我来系艇一唏嘘”(《衢州杂感》),面对被洪水吞没家园而流离失所的灾民,诗人不仅感慨唏嘘,甚至潸然泪下;“踟蹰询父老,或恐病桑麻”(《雨沙》),对遭逢冰雹之灾的父老殷情关切之情跃然纸上;“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田家望雨》)“长吁问民牧,中泽几哀鸿?”(《寇恂故里》)对“穷黎”的这份热切关爱之情,有时还以一种为民请命的形式出现。所有这些诗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杜甫的诗篇,“忧黎元”的真情在钱塘布衣的诗篇中自然流溢。总之,平朴的诗风,叙述性、口语化的表达形式,“真情永固”的内驱力,形成了洪升诗歌语浅情真的总体特色。

如果说语浅情真体现了洪升诗歌在情感、语言方面的特点,那么感慨遥深则表现洪升诗歌在抒情议论方面的造诣。由于长期受“家难”的困扰且命运多舛屡遭打击,淤积于诗人内心的那股忧愤之气在洪升的诗篇中就常常萦绕不散。无论是登临怀古之作,还是伤时感世之篇均感慨极为沉厚。如果说《广陵怀古》《颖考叔庙》《舞阳侯祠》《舟行到江宁作》《张睢阳墓》《黄天荡》《伯俞庙》等更多地抒发家国兴亡之感,《登报恩寺塔怀古》《钓台》《夷门》更侧重感叹生世之悲,内容尽管有些许的差异,但是弥漫于诗歌中的悲凉、忧愤之气却是一以贯之。就如《多景楼》借登临“危楼倚碧霄”的多景楼感慨“兴亡今古恨,酹酒问渔樵”的苍凉悲伤,《夷门》借描写“四野风沙起,苍茫昼色昏”的古夷门慨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人生悲凉。但无论是《多景楼》还是《夷门》,洪升诗歌于诗歌意境的建构、情绪的渲染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也是一以贯之,《多景楼》以“一江限南北,两点辨金蕉。亭回留云住,天低入海遥”勾勒出天地幽远、江水的苍茫,富有深邃的历史感;《夷门》以“四野风沙起,苍茫昼色昏”作主体背景,诗意宏阔、苍凉,以“废堞饥乌聚,空壕渴马奔”叙写古夷门的萧瑟、零落,极力渲染英雄失路之悲,令人感慨遥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05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