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是怎样发展的呢?经历了哪些时期?

中国古代玉器是怎样发展的呢?经历了哪些时期?,第1张

《说文解字》称:“石之美者谓之玉”,中国古代玉器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以及佩饰等等场景。玉器凭借着它质体润泽、美观大方,在历史中久享盛名,同时玉器被赋予“瑕不掩瑜”“气如长虹”等多种品格,成为道德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玉器一开始是装饰品。而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小型的玉制饰品逐渐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并且大型玉器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当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以及原始的宗教观念,慢慢地渗入到玉制品中,中国玉文化礼制时代正式到来。

总体来说,在中国历史上,玉器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巅峰阶段。

第一巅峰阶段:商朝时期

由于受到等级观念束缚,西周时期的玉器数量虽然多,但是种类却非常少,在发展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礼崩乐坏的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玉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礼记》曾借孔子之口将玉比作君子之德,玉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更一步的提高。

《论语·阳货》曾言:“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而到了商朝时期,玉器到达了历史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巅峰阶段,商代的玉器集前朝的雕琢、技艺于一体,阴阳线刻,浅浮雕、圆雕等手法,都运用的自然娴熟,配合巧妙,纹饰纤细而清晰,形体规整而匀称。

尤其是商代后期,玉器数量众多,纹饰繁复,线条流畅,艺术水平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之高。妇好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出土的玉器,便是商代玉器的杰出代表。

妇好墓共出土了1900多件玉器,从雕刻分类看,主要有偏平体玉雕和立体圆雕两大类。偏平体玉雕一般为两面对刻相同或相似的纹饰,对称均衡,和谐完美,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表现。

立体圆雕作品多呈圆柱体或立方体,有琮、簋和人物、动物造型。琮、簋(gui,三声)显得端庄稳重,鸟兽形状奇特,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趣。

第二巅峰阶段:汉朝时期

汉朝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执政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玉器也成为了涵盖社会道德的重要物质载体。

随着制玉工具和制作技术的进步,汉代高浮雕和圆雕制品明显增多,镂空器物亦屡见不鲜。纹饰丰富多彩,有谷纹、蒲纹、涡纹、云纹等几何纹图案,也有龙纹、风纹、饕餮纹、螭虎纹等动物纹。

最具汉玉风格的便是玉仙人奔马和玉辟邪等圆雕作品,它们造型新颖,雕琢技术出神入化,神韵毕现、惟妙惟肖,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极具特色。它们不但继承了商周以来的圆雕作品传统,而且吸收了楚文化浪漫主义的风格,将汉玉雄浑豪放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正如古话所说:“玉不琢,不成器,”玉被雕琢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它被灌注了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象征,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正如玉从礼器,逐渐演变为了装饰品以及生活常用器具,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巅峰阶段:清朝乾隆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随着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政府打通了和田玉通往内地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材料源泉的问题。并且清朝的乾隆皇帝,十分喜欢玉器。在乾隆执政时期,玉器达到了其演变史上的第三个发展巅峰。

当时不仅乾隆皇帝喜欢玉器,就连乾隆年间的达官贵人,也都十分爱好收藏玉器,以至于全国都掀起了收藏玉器狂热浪潮。在此期间,普通的玉器成为了每家每户随处可见的物品,玉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从宣扬玉文化的角度来说,乾隆皇帝可谓是功不可没。

清朝玉器集历代玉器之大成,它将传统的阴刻、阴线、浮雕、镂雕等技艺发挥得尽善尽美,线如直尺,圆如满月,委角圆滑光润,镂雕玲珑剔透,细部加工一丝不苟,给人一种和谐圆满的享受。

玉器上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神话故事以及表现吉祥如意、长寿富贵的图案和文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那些追求绘画效果的山水、花卉、人物故事图案,以其巧妙的构思,达到了一种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

清代仿古玉器登峰造极,同时,俏色玉技艺也达到顶峰,光彩夺目的清朝玉器为中国玉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玉温和柔润而有光泽,像仁者的德性;细致精密而坚实,像智者的德性;有棱角但不伤害人,像义者的德性;佩玉悬垂下坠,像君子谦恭好礼。敲打玉,发出清澈激扬的声音,韵调悠长,最后戛然而止,始终如一,就像君子对待音乐的态度。

玉的瑕疵和美好互不掩饰,就像君子忠实的品行。玉晶莹通明,光彩四溢,就像君子发自内心的纯洁。

《礼记》中有记载道:“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表明了只有天子用了这种大型的玉礼器才是真正的天子。

玉在古代还代表阶层等级制度,《礼记·礼器疏》就有详细的记载:“子得天之物谓之瑞”。意思是说,只有天子才可以得到,虽然其他人也可以得到,但必须服从天子。“天子与之玉,亦谓为瑞也”。从这一句也可以看出,在古代,瑞玉能彰显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玉器历经七千多年的曲折发展,从简单的装饰品发展为古代宗教祭祀和礼仪用品,又发展为标志高尚道德品质的佩饰,最后上升为内容丰富的艺术欣赏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

特别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人们把玉的自然特性加以道德化,使它在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扮演了特殊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了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这是在全世界文化史上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未曾有过的文化现象,玉器的演变发展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古代美玉的雅称包括璇、珏、珩、珉、琼、球、瑜、琪、瑶、瑰、璞、璠、瑛、瑷、琦、琬、珺、珲、璐、玫、琰等,玉是美丽的石头,美玉,质地细密,质感温润,富有光泽,为历代贵族平民所喜爱。

每个字对于美玉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璇音玄,一种美玉,也指似玉的美石。珏音决,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环形,有缺口。珩音横,古代一组玉佩中最上端的玉件。古代玉佩一组分为三个部分,上端为佩首,是一块横玉,所以称为珩。珩的下面系着若干串玉佩。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为仁德,外可知中为义德,声扬以远为智德,不挠而折为勇德,锐廉不技为絜德。在古汉语中,“王”和“玉”原来是同一个字。最早是没有“玉”字的,只有“王”字。“王”有三种读音,其中一种就读“玉”的音,字义也同玉。只是后来有位名家在写隶书时,在“王”字上加了一个点,就演变成今天的“玉”字。

诗词名称:《三次韵·荔子新诗屡见颁》。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端同玉局赋金盘”的详细介绍:

一、《三次韵·荔子新诗屡见颁》的全文点此查看《三次韵·荔子新诗屡见颁》的详细内容

荔子新诗屡见颁,端同玉局赋金盘。

香包尽带赐袍绿,熟颗半含仙灶丹。

西蜀稍多应喜远,东嘉可种似宜寒。

微酸好入盐梅鼎,莫作寻常谏果餐。

二、王十朋其他诗词

《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次韵·荔子新诗屡见颁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4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