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我个人的理解是川端康成并非想去刻画一个或美好或凄哀的故事,只是想在刻画这个故事中表现京都的春夏秋冬四季的京都古老文化之美,有花车巡游之美,禅寺佛寺之美,和服衣带之美,各种祭典包括时代祭,伐竹祭,鞍马火祭等等,也有姐妹之间相互奉献之美,父母亲情之美,朦胧爱情之美,凡此种种,构成了或艳丽或古朴或清幽或优美或典雅或厚重的日本美交响乐。极具“日本性”。
最近,笔友决定同频共读书,有一半人投票给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生于大阪。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因家中人陆续病故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睡美人》等。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1968年成为日本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之所以选择川端康成,还是源于我曾看过由他的作品改编的一部**《伊豆的舞女》,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是由日本著名**明星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饰演,他俩珠联璧合的默契演绎,让我在领略日本岛山川异域的同时,也看到了艺伎们流浪天涯的悲惨命运。
山口百惠饰演的小艺伎单纯唯美,像一朵稚嫩的野菊花。她对三浦友和饰演的男学生一眼钟情,我虽没有看过川端康成的这部作品,但只看山口百惠的表演就会被吸引进去,影片里有一个片段,是她再次见到跟在艺伎队伍后一起进屋躲雨的男学生,她的善良纯洁与羞涩兴奋都在主动让座的动作表情里得到最好的诠释,在与学生的继续接触中,渴望了解的心理通过端茶时的紧张心理与下棋时不知不觉的缩短距离所表现,后来裸露着身体邀请男学生洗澡的一幕令人感叹,她果真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可爱小女孩。
可小艺伎明明是有着最纯感情的爱情女子,她清新脱俗的气质与对爱情取舍的犹豫不决,把一个艺伎所处的社会地位与渴求爱情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最后她冲破一切,独自在山顶上不断向离航远去的男学生招手再见,这段镜头算是把她的情感得到了彻底释放,因为再遇不知到何年,也许根本就无期,于是,最后一幕里出现的是小艺伎陪伴一些男子喝酒醉醺醺的场景,影片戛然而止。
在日本,艺伎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族,她们不能向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表达爱情。即使表达,也无后果。这是社会里的无形约束。
而那些男人们,也只是抱着对她们娱乐的心态玩玩而已,而三浦友和饰演的学生毕竟社会阅历少,他能爱上小艺伎只能说明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与他单纯的思想,他对小艺伎的爱情是真实的,但更多呈现的是对她们命运的同情。而假设把这种爱情进一步延续为婚姻,那绝对是挑战当时社会底线的行为,也是被家庭所不容的。川端康成是个善于观察社会的人,他对艺伎的生活很熟悉,所以描写得就很可信。
而这次我们将共读的作品是他的《雪国》。
在网购书还没有正式收到前,感谢笔友分享了音频与文字版。而我,还是单独行动,先找到了这部作品拍成的**版,那是日本1967年拍成的黑白**,影片里挑选的男女主角都英俊漂亮,没想到扮演两个女主角的人物竟是原来我喜爱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里大岛幸子的姑姑与母亲扮演者(岸慧子与八千草熏),她俩容貌端庄优雅又温柔秀美,越发地吸引我想知道她们所饰演的人物命运。
《雪国》里果真是雪的世界,我猜想,那一定是日本最冷的北海道吧!那雪从**的开始下到**的结束,纷纷扬扬,如小到如飞舞着的白蝴蝶,大到像团团棉絮被从高空抛下,这里的世界是白色的,裸露在外的只有冒出青烟时才能看到的一点点烟囱,村舍里的房屋早就陷落在厚达4米的白雪之下,户与户之间的路都是在堆满高高的雪堆间挖出的窄窄通道,它延伸到雪下,需要钻下去才能进屋门。
这是真正的雪国,那也是滑雪者的天堂,而**里只是简单地提及了一下滑雪,并没有去表现这块镜头。而表现的村舍因为一直处于冬季的漫天大雪中,竟然也猜不透这村庄是否建立在一片平地上,唯一的一块平地是能看见的火车道。
雪国的雪真是厚啊!这厚度成了当地人加工绉纱的辅助工具。驹子曾在里面唱过一段词,让我知道了日本的绉纱产地,因为绉纱的制成是需要借助与冰天雪地的,人们在雪地中缫丝,织补,在雪水里漂洗,晾晒,就渗透着雪的洁白与冬之沁寒,据说这样的绉纱所制成的衣服在夏天里穿着特别凉快,女主角艺伎驹子身上的几套美丽的和服应该就有绉纱的影子吧!其实,中国珠三角一代的“香云纱”,据说也因在晾晒染整过程中使用了泥土的附着,而使得丝制面料莨纱、莨绸制成的衣服穿着时非常爽滑。
而进入《雪国》世界里的人物中,川端康成描写了一男两女的情感纠葛,影片中的艺伎驹子真心地爱上了东京来的有家室的岛村,她对岛村一见钟情,而岛村也是清楚驹子对自己的感情的,可岛村的表情总像一个局外者,他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是徒劳无益的,他心里并非不爱他,可他知道那也只是露水之缘。
岛村一面纠结自己老婆知道他与驹子的这件事,另一面又同情已订婚的驹子为未婚夫治病而借债累累。他其实在感情里更钟情于性格柔韧的美丽女子叶子,可是叶子总像一个圣女般可望不可及。而且她诚挚地爱着早已死去的驹子的未婚夫。
这种矛盾导致了岛村的内心被一种难言的苦涩所浸泡。而这个男子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本应该是活得很洒脱的,与两个女人的相识令他的心理泛起苦涩之泪,但却只能旁观却爱莫能助,人,也许如此吧,有些缘份的由来言说不清。而几个成年人里的爱情竟错综复杂,给错了情而不知情的几个人都深陷其中,最后留下了虚无的感叹!
据说,在1947年,历经了13年的《雪国》才由川端康成正式定稿,看他生活中的真实经历,父母因肺结核而死的经历,也像极了《雪国》描写的背景。这个作家的作品,在结尾不会点透,留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他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1972年,川端康成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这在他的言语里与作品里似乎都有暗示,他希望留给后人无数的疑问吧!
《雪国》里有与《伊豆的舞女》里表达的相同思想。那就是社会里身份地位不同人之间无法消除的感情隔膜,从产生唯美的爱情开始过渡到最后必须要面对的凄凉之爱,这种表现目前在我为数不多的作家书中,只有川端康成能清晰地表达这种思想。不过,**虽解释的令人理解了,但要知道细腻的刻画与深层表达还需要去关注原著为好。
学习写作,研究与捕捉作家作品后的历史、人文与表现手法、思想立意等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看明白只是初级,了解作家的思想才算吸收,而因作家思想的启发写作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要深刻理解一部作品的内涵需要结合原著与**去体味。从作品中了解具有烟火气的日本也正是我想得知的。
下来就期待纸质版的《雪国》赶紧到手,希望我能在阅读后总结出更深刻的内容来。
清馨、淡雅的情感
幽深、玄妙的眷恋
——川端康成的《古都》解读
沈洪泉
淡淡哀愁诉姐妹悲欢离合,悠悠深情写古都昔阳晚照。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幽玄理念、虚无思想和审美情趣在他的中篇小说《古都》体现的再明显不过了。
相对于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的确属于隔了好几代的日本作家。时下,“小资情调”已经没有了许多年前的那种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贬义。而是一种风雅的时尚。那么,川端作品中的那种日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就固有的物哀情趣和幽玄理念就真的应该离我们远去了吗?
说起村上,我不敢妄自置喙。曾经有人借我一本《挪威的森林》,在我桌子上放了几个月,一直到被主人要回我也没有读上一页。他的《奇鸟怪行录》我买来有几年了,看了一点便不能卒读,现在还在书柜里放着。我真的悖时了吗?是不是该补上村上那一课?
但我确实曾经是一个日本文学的爱好者。川端康成、森村诚一、松本清张还有许许多多日本作家的作品我都读过。川端的作品更是我的至爱。我尤为喜欢看叶渭渠老先生的翻译的川端作品和他写得有关川端的研究和评论。我这篇文章是我1988年我在读研期间为了参加在广州举行的日本文学年会而写的。现在拿出来说声“献丑“绝不是谦逊之辞。
在川端的小说中,川端的《古都》不如他的《雪国》和《千鹤》名气响亮,但我觉得在表现日本文学的古典美方面,它却是独具一格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的三部代表作品之一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中篇小说《古都》发表于1962年,在这部近十五万字的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千重子父亲太郎追求古典美的艺术理想的破灭和绸缎生意的衰败,把渗透在这位作家一生创作中的虚无思想、幽玄理念以及物哀、自然美的审美情趣的艺术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古都》是一部充斥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作品通过对古都的名胜古迹、传统节日风俗等的描写再现了京都的古风名胜,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之美的欣赏和深入骨髓的眷恋。
但是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的入侵,日本传统文化在逐渐走向衰落,作者为此感到惋惜和孤独。川端康成积极的对日本正逐渐衰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追寻,不是因为他个人所需要,而是作为一个民族,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随波逐流,民族性的文化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能随意丢弃,川端康成在自己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和传统文化高度的统一。
《古都》是川端康成末年之作,讨论川端康成一贯关心的主题,包括:两性之间的鸿沟、两性差异的焦虑、单纯无邪的向往、人间和自然的结合、环境和个性的结合——古都同时探讨居住战后古都京都的艺术家对现代与传统的爱憎情理,现代很吸引人,又使人迷惘,社会在变,大众的文学品味也在变,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站得住脚而保留传统性质是个大问号。 《古都》这部小说中的思想基调是虚无和幽玄。川端康成把这对孪生姊妹襁褓中的分离和成人后的重聚加以情感化的处理,使两个人物始终陷在缥缈、缠绵的感伤之中。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她们微妙、细腻的感情变化和思想活动来突出虚无思想的主旨。千重子每每出现,她心头总有种解不开、剪不断的“一缕淡淡的寂寞情绪”,“一股难以名状的痛楚”。她对生活的前途毫无信心,养母向她提起婚事,她“面带愁容,久不言声”。姐妹的团聚,没有冲淡她心头的寂寥和悲愁,却给她增添了“新的哀伤”。苗子总是为一种“幻灭”感所主宰,就连自己的双胞胎姐妹也被她看成“幻影”。总之,作品就是通过这些人物感情和思绪的描写给人一种世事无常、缥缈无迹的感觉,体现出作者的虚无思想和颓废情感。
《古都》充满了人类天性中最纯真、诚挚的感情,体现了“风雅”的美感本质。日本美学传统的物哀、风雅和幽玄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里得到很好展现,而且融合在《古都》中,相辅相成,使之显示出令人久久难忘的独特美感。由于对日本美学传统的执著和对西方艺术手法的探索,川端康成写出了不朽的《古都》。作品中,他发挥了作家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量,显示出了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美丽色彩。
《古都》中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之间至亲至爱之情是真挚感人的。姐妹重逢后,她们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对方的前程。千重子亲自选布料为妹妹做和服,并说服养父母,要把她接到家里来,使她脱离苦境。而太吉夫妇对千重子的爱又体现了深挚的亲子之情。千重子虽然不是太吉夫妇的亲生女儿,但他们从来没有把她当弃儿看待,总是像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她。我们不仅为人还对作品中歌颂的纯洁爱情赞叹不已。《古都》开篇第—章,作家就以明快的笔调.单纯的线条,描画出在樱花盛开的节日里,千重子和儿时的好友夏一之间纯真的爱情。尽管这爱情带有几分稚气,但它是那么自然纯洁。
《古都》充满了人类高尚而诚挚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又让高尚的情操和自我牺牲精神所升华。例如,当姐妹俩在杉树林会面时,突遭雷暴雨的袭击,苗子用自己的身体覆盖住姐姐的身体;又如,苗子为姐姐的名声地位,宁可放弃梦寐以求的姐妹团聚的幸福;她拒绝了织工秀男的求婚,打算隐姓埋名地远遁深山;尤助为爱情而放弃继承权,这些都给读者以净化灵魂的审美感受。 小说的一大特色是描述了京都的多个节日,包括平安神宫的时代祭、葵祭、鞍马寺的伐竹会、祇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小说中还以京都的各处名胜为背景,演绎人物的故事。
不论川端康成写作《古都》的本意如何,就其艺术效果而论,确是表现了京都的自然美和传统美。作者让读者跟着千重子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领略一年一度盛大的祇园会,时代祭,伐竹祭,鞍马山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画卷,使人能体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从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即:以现代人的感受,用叹惋的笔调,描写日本民族的传统美。
该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二人纯真的姐妹之情,而是把这种美好的感情放在京都的自然美景,四时的变迁中去描写,使景物与人情互相映衬与交融,描绘了一幅展现京都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美好画卷。在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以敏锐的笔触,细致的描写,引领读者随着作品中的人物去欣赏京都的四季美景,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领赂京都传统节日的古韵,体味京都和服之美,日本之美。小说好似京都的一首抒情诗,又似京都的一幅风景画,诗情画意处处体现了川端康成难以割合的京都情结。
京都之自然景色。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有着十分鲜明的四季变化。这使得日本人习惯于以微锐,细腻的笔端去捕捉四季的变化之美。在《古都》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便是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四季感”的艺术手法,以春之花,夏的节日,深秋的姐妹,冬之花为主线,随着四季的轮回变化来描绘出京都的四季各时之美。
在“春之花”中,作者首先借助千重子的眼睛对平安神宫的樱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最美的,莫过于一簇簇红垂樱,装点着神苑”。“他们—来到西边回廊的入口处,陕人眼帘的便是红色垂樱,马上使人感觉到春天的景色。这才是真正的春天:连低垂的细长枝梢上,都成控成簇地开满了红色八重樱,像这样的花丛,与其说是花儿开在树上,不如说是花开满了枝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传统美的象征。作者通过对樱花的措写来探求日本自然与传统之美,体现了作者对京都的独特情感及对日本民族精神的执着。
川端康成在描写艳丽的春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抒发对京都青翠欲滴的绿叶的情感。在描写“和级街”的内容中,作者写到“京都作为一个大都会,可谓树木青翠,秀色可餐。且不说修学院和皇宫内的松林、古寺庭园里的树木,即便是在木屋街和湖畔,以及五条和坝川等地夹岸的垂柳,几欲拂地,十分轻柔”。作者又对东山的嫩叶,磋阳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的棺木,植物园的树等绿之韵味和冬之罪罪细雪进行了细腻描写,使得所描绘的这幅京都画卷的颜色更加绚丽多彩。
京都之传统节日,川端康成对于京都的感情不只表现于对自然文化的钟情,也体现于他对京都人文文化的眷顾。在小说中,作者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引颈读者领略京都—年一度的葵花祭、伐竹鼓、鞍马山的活动等传统节日的盛况,描绘了从平安时代到明治以前日本民情风俗的演变情况。
京都之名胜古迹。京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传统与美景,它还是日本的千年古都,公元794—1868年间曾为日本首都,有宗教寺院1500多所,寺院200余座,是日本的宗教文化中心和神教圣地。作品川端康成把京都的名胜古迹平安神宫、仁和寺、清水寺、入阪神社等作为故事发生和发展的舞台,安插作品中的主人公两姐妹在神社相见,将其对京都的情感融入了对古代建筑,废弃神社的描写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