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死亡后有什么补偿?

养老保险死亡后有什么补偿?,第1张

养老保险死亡后有以下补偿。

1、养老金继承:如果死亡人员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遗属可以继承其未领取的养老金。根据相关规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亲属。具体的继承标准和要求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和规定来确定;

2、丧葬补助:一些地区可能会为死亡人员的家庭提供一定的丧葬补助,以支持丧葬费用的支付。具体的补助标准和要求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和规定来确定。

办理养老保险需要的材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户口本;

3、本人人事档案;

4、登记照片一张;

5、属独子女家庭的,还须持独生子女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6、本人《养老保险手册》或《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或社保卡;

7、个人缴费凭证;

8、由本人到社保机构填写的《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申报表》。

综上所述,需要准备好身份证、户口本、照片这些材料,既可以个人单独去社保机构办理,也可以以单位方式代交的身份办理养老保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领取养老保险后死亡怎么办缴纳费用可以退吗

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同时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费500元,并将个人账户中除相关补贴外的资金余额,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相关补贴余额用于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待遇。

领取养老保险的人去世后,不同险种赔付的金额不同。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身故赔付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其中补贴的部分,包括利息,都可以退还,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6万元,已经领了2万元,赔付剩余的4万,另外还有丧葬费,赔付标准是当地基础养老金的若干倍,比如当地基础养老金250元,赔付10倍,丧葬费就是2500元,个人账户和丧葬费,家属持有户口本、身份证、身故证明,去当地人社局申请。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身故也是赔付个人账户余额。在职人员个人交费比例8%,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未领余额可以全部退,灵活就业人员交费比例20%,进入账户8%部分余额可以退,进入统筹账户的12%部分不退。职工养老保险身故丧葬费标准是两个月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是4000元/月,丧葬费就是赔8000元。也是去人社局申请。

3、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在领取养老金以后身故,赔付所交保费减去已经领取金额,剩余部分可以赔,比如总共交了10万,已经按月领取了4万,赔付剩余6万,合同终止,如果是领取养老金前身故,赔付所交保费和现金价值取大者。身故赔偿由保单身故受益人持户口本、医学死亡证明、火化证和销户证明去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网点申请理赔。

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社保,都是属于违法。当事人可以要求尽快补充办理,否则可以去社保部门举报。

如果没有办理社保,当事人还可以离职并要求补偿。没有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员工还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并要求双倍工资赔偿。

投诉时,可以收集证据,如工资卡、工作证明、员工证明等,以证明与单位的劳动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最近,我妈电话里说她又感冒发烧了。虽然这次没有特别严重,但对年过六旬的人来说,生病总是难熬的。更煎熬的是,远在异国他乡的我爱莫能助,只能每天早晚打两通视频,关注她的情况。我不禁想到:要不是还有我爸在她身边,父母的任何一场小病,都足以拿捏我和老公这样远离家乡打拼的人。          我身边典型的“80后”家庭结构是 421模式——夫妻2人抚养1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4位老人,压力不小。尤其是远在异地异国打拼、和父母分离的80后,父母的养老问题更为棘手,放不下自己的奋斗,但说实话,我们自己的奋斗还远不够支持爹妈体面养老。我,作为80后独生子女大军中的一员,已经越来越感受到了父母养老带来的压力。所以也一直想围绕这个话题写写我的思考和观察。我访谈了身边不同城市的三名80后独生子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已婚已育、双职工、生活在国内一线城市或国外。          当然,这三个人不足以代表所有80后独生子女,但大家面临的困境却很相似。希望能借此机会,在大家筹划父母养老时,多提供一些信息和启发。“我爸妈主动提出要去养老院”受访人:Linda,定居上海,85年独生女我今年38岁,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上海工作,我和爱人算双职工家庭,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这些年和老公一起奋斗,在上海有了车和房(两套房产,一套自住、一套出租)。从常规标准上看,我俩还算成功吧,属于新上海中产。          我父母是老家体制内的技术型工作者,所以老家家庭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生完女儿后,父母刚好退休,就来上海一直帮我们带孩子,五口人加一只猫,生活在一起。          关于如何给父母养老,我俩和父母并没有明确沟通过。大概也是因为父母现在身体都还不错,不仅生活自理,每周还能去打羽毛球,大家觉得时候未到吧。          只是有一次我父母无意中聊天时提到,他们将来打算去我家对面的敬老院养老。他们说自己有各种保险加上退休金,所以养老不打算让我们花钱。但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父母想去更好一些的养老院、或者给父母找护理、看一些保险不包括的疾病,我们一年还是要留出10万元的预备金给父母用。          在给父母养老的问题上,我有三点困难:          第一,我发现自己很难开口和父母认真探讨这个话题。好像在我们的语境里,这是很忌讳的事情,过去有某种约定俗成,但是又总是不清不楚。第二,我也不知道父母打算何时搬去养老院。我们和父母共同居住在一起快十年了,父母确实帮助我们很多,但从现实角度而言,我也并不想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可出于中国“传统的孝道”,我也不能直接开口提让父母搬离的事儿。现在好像只有他们主动开口,分开过这件事才能解决。第三,我还没有了解和准备过父母的饮食起居、日常护理、生病时照料这些更细节的问题。就算父母真的去了养老院,我也依然不确定这些机构是不是能在上述方面做到位?“我觉得父母去养老院并不现实”受访人:温言,定居北京,80后我们夫妻都在北京生活,夫妻双方父母一共四个老人,我父亲还在工作。家里真正意义上的“老人”其实是我姥姥和奶奶。她俩一个接近百岁,一个刚过百岁,同住在京郊一个比较高端的养老院里。基本是她俩各自的儿女在照顾。          现在很多年轻人和中老年动不动就说“可以去养老院养老”,我觉得这么说多少有点异想天开。在我姥姥和奶奶去养老院之前,我不知道这种服务居然这么昂贵,甚至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花不起这个钱的。以我奶奶、姥姥的养老院为例:养老中最贵的花销其实不是养老院的租金(一般称为床位费),而是护理费用。高端养老院租金,根据房型不同,会有差别,每月是大几千到一万多。一旦加上24小时陪护服务,每月费用就要逼近三万块了。          很多人会说“我不选陪护”。但其实在到达一定年龄门槛后,这些软性服务都是必须加上的。往往也是为了老人的安全和健康监护。如果你不选陪护,你就要搬出去,毕竟养老院也怕出事担责。          我的姥姥、奶奶都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知识型工作女性,也都有自己的退休金。但尽管如此,也需要她们用自己的积蓄、房屋租金、外加各个子女补贴,才能确保衣食无忧地长期住在养老院里。          这是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养老多么贵。我觉得很多人在计算养老花费时,会犯一个错误:大家倾向于根据父母在六七十岁的状态,来估算未来养老的费用和养老方式。          但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人在七十多岁时,还能四处旅游看孩子;到了八十岁,九十岁就会很不一样。状态有一个断崖式下降,费用可能一下子就上来了。再说一个大家没想到的点:一线城市里,好的养老院也不是你花钱就能去的。和进好学校、好医院一样,其实一位难求,毕竟北京有钱人太多了。虽说高端养老院很贵,但疫情前我奶奶的一个老邻居也想住进去,结果排了大半年的队。         我姥姥曾经放话说,她如果走了,可以把她现在的床位留给她的一个女儿,但她其他女儿就得自己想办法了。我们和父母现在住在一个小区,这样有分有合,现在他们可以帮我们照看孩子,未来我们也可以帮他们照看生活。我自己不太希望他们去养老院,因为我观察到,养老院的所有老人都很寂寞。感觉我和我的朋友们,也都没和父母们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先生肯定也不希望他父母去养老院。从大额花费来看,四位老人都有自己的医保,生活能自理时期,暂时是OK的。关于父母养老方面,我目前遇到的困境有两个:比起父母这代人,我觉得自己挺“无能”的,从主观上我希望父母生活地好,但客观看,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比如当时我姥姥提出要自己挑选养老院,我妈和几个姨轮流开车,载她四处去考察和试住,有三四次押金都付了,我姥姥住两周自己不满意又退出来。我妈和几个姨都非常耐心地去处理去谈判。等轮到我父母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那时有没有退休,是否有能力去选择和判断方案。比如我姥姥是女儿、女婿至少八个人轮流照顾她,而我这代是我和先生照顾四个老人。感觉会应接不暇。我目睹过很多老人在七八十岁时很讲道理,但过了九十岁,因为老年痴呆或其他原因失智,会变得突然多疑或性格暴躁。我还见过有老人辱骂和殴打几十年照顾自己的女儿的,那位六十多岁的阿姨自己是退休教授,也只能默默忍受。这些都令我很害怕和忧虑。但这些不是我们现在可以决定和选择的,也只能到时候再看。“我还是得想办法把父母接到身边”受访人:凡亦,定居美国,87年独生女我和老公十年前通过留学来到的美国。老公现在是美国某大学的教授,我在当地一家小型会计事务所工作,俩娃,已经办理了入籍。          父母养老问题一直是海外华人最头疼的难题之一,网上、论坛上都有很多相关的求助和讨论,但最终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完美方案。          就拿我和老公来说,我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退休前,不出意外,我们应该不太会回国生活。奋斗这些年,我俩好不容易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买了房子、孩子在这边读书、一家四口过上了稳定的生活,离开谈何容易。          但我们能有今天,也多靠父母的托举:我读硕士,是父母出资的;买房子,双方父母都支援了一些;为了能不影响我和老公的工作,生完孩子后,两边的父母都轮流帮忙照顾过一年。父母对我们家庭的这些付出,我们不可能让他们老无所依。所以,唯一靠谱的办法就是等父母年迈不能自理时,我们给父母办绿卡,把他们接过来养老。我和我父母谈过养老这个问题(我们也没办法不谈,住在一起闹矛盾的时候,他们总会拿这个说事儿,觉得白养我了),提出给他们办绿卡,让他们过来住。可以在我们房子周边租一套公寓,就近照顾。然而,我们的父母目前都表示拒绝,原因也和很多华人的老人一样:         语言、文化不同,隔阂太大,除非你住在华人社区,否则父母会相当孤独;住着没有安全感;在美国看病很贵,虽然有绿卡后可以给父母申请一些保险、补助,但也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共同负担。然而,接近七倍的汇率,就显得父母手中养老的钱少的可怜;人老病死、叶落归根是他们的执念,没有办法接受“客死他乡”。          父母的打算在我看来有点“摆烂”,就是说“我们就当白养你了”、“老了我们就去养老院,也不用你操心”、“看病送终什么的你要是赶不上就算了,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侄儿外甥了”。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内心都很痛苦。我理解让父母连根拔起、随我们走,对他们来说困难重重。可我也做不到扔掉自己这么多年的奋斗成果、家庭和孩子,只身回到老家,到他们身边,给他们养老送终。所以,在父母养老问题上,我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无法和他们达成共识。希望等他们年纪再大一些、对我们的依赖更多一些时,能愿意随我们来美国养老。80后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的三重矛盾与困境从上述采访,我们可以看出80后独生子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呈现出三重矛盾与困境:1给父母尽孝VS“小家”发展给父母养老尽孝和自己的家庭发展很多情况下难以兼顾。          对普通家庭来说,能让孩子走出老家在大城市扎根、甚至出国安家立业,父母都是付出不少、用力托举过,我们很难看着父母老无所依。我认识的一位华人朋友,他在国外奋斗多年稳定下来,也曾被父母的养老问题折腾得不轻。他在国内有个哥哥,平时都是哥嫂陪在父母身边照顾。父亲病危时,他请了三星期假回国,在医院照顾,后来跟老板商量又加了一星期,白天嫂子和母亲照顾,夜里他们两兄弟照顾,凌晨他一边工作一边陪床。老爷子病情稳定后出院了,他准备回美国。在机场接到电话,大哥让他赶紧回来说父亲病危又进医院了。然而此时,他太太一个人在家也忙不过来,两个孩子都生病,她请了一个星期假在家照顾孩子,把工作扔在一边。而朋友老板那边压力也很大,说希望他尽快回来,项目缺人。他权衡后决定先回美国处理一下再赶回来。结果只在家呆了三天,接到父亲过世的噩耗。大哥在电话里对他破口大骂,说父亲临终前一直叫着小儿子的名字,他大学毕业就出国,20多年完全没照顾过父母,连老爷子的最后一面都不肯回来见。2体面收入VS养老吃力          三位受访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不错、经济收入尚可的群体,即便如此,在父母养老问题上也“困难重重”。比如,除了在大学当老师的那位工作相对稳定,其他人工作的稳定性有一定风险,加上对孩子教育的高额支出、房贷、车贷等生活开销,也是面临很多经济上的压力。虽然他们的父母都有退休工资,但作为普通退休工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和攒下的养老钱真的够父母安稳养老吗?2021年的一份调研显示,在养老费用方面,父母基本自主、不需要子女帮助的比例只有3374%,近65%的父母需要子女经济上的支持才能勉强养老。另一份调研显示,生活在一线城市的80后,预计自己需要为父母的养老花费每月支付8341元,一线城市人群预计未来的总养老花费在1159万元。这笔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3养老机构的需求VS在家养老的执念          中国是“9073”养老模式,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在家养老一直是我们的伦理传统。          虽然现在80后的不少父母思想上更开放了,能够接受去养老院、老年社区养老,但这类群体在总人群中,还是少数。80后的父母里,90%的人选择以居家或社区养老为主,仅 10%选择机构养老。对父母这一代人来说,很多人依然抱有这样的观念:去养老院养老=儿女不闻不问=不孝子孙即使那些愿意选择去机构养老的父母,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的质量也着实堪忧,大家对养老机构的普遍认可度不高。在一项“对当前市场上养老机构认可度评分”的调查中,有 7885%的人打分集中在 3~6 分(满分10分),平均打分仅为 466 分,远不到及格线。          我们可以为父母养老做些什么?《人世间》里说的对,“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父母将要经历的可能是长达二三十年的老年时光,而老后正是完整父母人生的最好阶段,应该被积极对待。          在养老这件事,无论是靠父母独自承担、还是仅靠子女完成、或者举二方合力,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还是要以“大环境”兜底,父母和子女辅助。          就个人方面,父母养老问题我们起码可以开始做以下两件事:          第一,尽早和父母就养老问题进行坦诚沟通。关键的问题包括:养老费用怎么出?儿女能负担多少?伴侣是否认同?从现实来看,几乎所有的养老模式都优劣参半,但所有模式的基础都是家庭经济基础,抛开经济状况谈养老是不行的。再有,养老模式往往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你和父母是否都能接受?举例,像第二位受访者温言提到的,一旦老人入住养老院,往往是单行线,意味着老人很难再从养老院回到家庭,而有陪护的养老院往往需要他们放弃一定的自由度来适应集体生活。父母在养老院他们对子女有情感上的需求,我们又能满足多少?          我和老公就我父母的养老问题曾与两位老人开诚布公谈过。我们目前生活在国外,回国的可能性比较小。我父母目前身体健康尚可、生活能自理,他们的经济条件也能让自己维持一个比较舒服的晚年生活。所以,他们现在留在国内没问题。          但到了他们生活不便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在国外生活,是打算把他们接来国外一起生活、养老的。          让他们在年迈时走出舒适圈确实不容易,但我老公在沟通时说过一句话:“有家人、有爱的地方就是家、就是根”。养老问题两难全,子女和父母双方都不得不做出妥协、才能找到最妥帖的方式。          第二,养老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需要了解和学习。比如:父母居住的房子要进行哪些适老化改造,能够更适宜老年生活?父母异地医保,如何快速备案和办理?老年丧偶后,子女如何陪父母度过?······养老需要经济兜底,但想要父母度过一个舒适的晚年,更需要亲子之间的感情,这不是靠血缘和道德绑架就能做到的。          读中学时,我读过《大道之行也》,里面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向着这样的理想逐步迈进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3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