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多元化得养老服务方式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多元化得养老服务方式,第1张

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养老模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家庭养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代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及养老送终等一系列生活安排的养老方式,这是一种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作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并能够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养老模式,是中国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产生的基础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是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同时又是生产单位,而且还担负着为其成员提供各种保障的功能。马克思所说的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都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单位中,生产资料为家庭成员所共有,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依靠家庭有限的土地资源一直劳作到老,以此来保障自己的生活需要。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家庭中的老人不仅拥有对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支配权,而且还可以把自己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活技能传授给晚辈,在身体和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老人还能帮助子女照顾孩子,这些对晚辈的生存和发展都极为重要,老年人因此受到子女们的尊敬、奉养。可见,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子女离不开老人,老人也不会产生与子女分开的愿望。

  (二)传统“孝”文化是家庭养老的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上的。儒家文化是一种敬老、尊老、养老的文化,它提倡长幼有序,弘扬孝道。儒家文化强调“孝”、“敬老”、“尊老”,敬老是指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平和、愉悦的神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就是说如果只赡养父母,就是每一顿饭都给他们酒肉也不算是“孝”,真正的孝是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表现出的是语气的和缓,态度的和悦,行为的谦恭。“尊老”是指对老年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孔子指出:“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说对父母要尊、要敬,只养不敬与犬马没有什么区别。儒家的孝,是在尊和敬基础上的孝,对父母的尊和敬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孝经》把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中国传统孝文化还提出了“孝”的行为和标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作为子女,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做到“无违父母”,以顺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老而无怨。”就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子女要委婉劝谏;如果父母不愿意听从也要恭恭敬敬,不要触犯他们。古老的孝文化孕育出了具有强烈孝观念与孝行为的中国人。老年人在家中颐养天年,享受着来自子女、孙辈的侍奉、照料,成为中国老年人理想的晚年生活。

  (三)世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为家庭养老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

  “四代同堂、儿孙绕膝”是中国家庭和睦与幸福的一幅美好图景,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追求。中国古代有“父母在、不分家”之说,兄弟结婚之后一般都与父母共同生活,兄弟两三个加上妯娌,还有众多孙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众多、人丁兴旺,家庭养老就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本,从物质到时间、精力上都能给老人提供比较充分的照顾。

  二、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

  1老年人能尽享天伦之乐。俗话说“知父母心者,莫若子女也”。家庭养老,由子女晚辈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爱好、心理需求等其子女自然比其他人了解得深入全面,子女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父母;老年人的需求、愿望也能比较及时地向子女提出,老年人和子女沟通起来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在这种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长期与子女共同生活,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一般都能承担一定的家务并照料孙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的关心和爱护、交流和沟通,几代人之间会产生深厚的情感。“含饴弄孙”、“儿孙绕膝”让中国老年人可以尽享天伦之乐。

  2家庭养老能够保持家庭的团结和增强凝聚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强调个人对家庭及其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人们极为重视家庭观念,看重家庭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认为家庭是个人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平台,父母子女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长期实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使人们树立起了牢固的家庭观念,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保持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家庭成员普遍重视家庭的经济、情感、社会功能,强调血缘、亲缘关系。“血浓于水”、“家和万事兴”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3家庭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家庭可以使老年人得到精神慰藉,老年人特别珍惜、重视与子孙的亲情,当他们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时候更需要情感的交流、精神上的慰藉。子女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往往是先赋角色和情感角色的统一,在这种照顾过程中有大量的情感投入,关心和爱护往往是发自肺腑的,老年人在这种关心和爱护中,得到了精神和情感的满足,免除了孤独寂寞感;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照顾往往是功利角色和理性角色的统一,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常常出于工具理性,因而这种关心和照料常常缺少一种温情,而这正是老年人精神上最需要的。

  4家庭养老减轻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负担。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同时,我国是在国家未富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给社会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家庭养老制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兴办养老机构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节约了国家和社会的养老成本。家庭养老由子女承担老年人的生活费用并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负担。

  (二)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劣势分析

  1家庭养老缺少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家庭养老是一种通过社会习惯和习俗约束形成的非正式养老制度,这种养老模式缺少稳定性和制度保障。家庭养老是以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质生活可能比较宽裕;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质生活可能比较紧缺。同时,实行家庭养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仅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还受到子女道德观念、道德水平的制约,在子女缺乏“孝心”和道德观念的富裕家庭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又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家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失业、灾害、疾病都可能使家庭养老受到影响,建立在单个家庭和家庭成员道德水平基础上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不同的家庭状况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差距。

  2世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社会心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两代人在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就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当代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老年人大都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如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只要住房条件允许,亲代和子代都有分开而居的倾向:亲代想与子代分开居住的比例为786%,子代想与亲代分开单过的比例为774%。”

  3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低,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在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在退休或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基本就与社会失去了联系,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主要交往对象是家人。老年人对社会事务缺少关心、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逐渐与社会脱离,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子女一般工作都比较忙,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陪伴老年人,失落感、苦闷感成为老年人常有的一种情绪感受。

  三、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人口在减少,在未来几十年内“四二一”(甚至六二一、八二一)家庭在逐渐增多,一对夫妻要赡养4位(甚至更多的)老人、抚育一个孩子,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将是难以承受的。年轻一代无力承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养老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使子女不再可能像过去与父母共同生活那样给父母较多的关心和照料,这种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原来由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必然向社会转移,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

  子女是家庭养老的重要支持者,这主要体现在子女的数量和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上。在传统社会的“大家庭”情况下,子女众多,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慰藉。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子女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下降。大量的城市人口到异地求学、工作甚至出国留学;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工作和外出务工经商。由于中青年的社会流动性增强,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由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增加的非常迅速,提高了77个百分点。我们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老年人与自己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情况越来越多,即使子女定期给老年人提供养老费用,但老年人很难得到子女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老服务无法保障;同时,父母子女之间聚少离多,久而久之,代际间情感日渐冷漠,家庭养老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三)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于农业社会,它是以“崇老文化”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以“父权制”、“家长制”为中心,父母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家庭中的权威,长辈对家庭成员有绝对的制约作用,晚辈对长辈处于绝对的服从和无条件奉献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观念在逐渐弱化,个体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平等意识成为社会的主体意识。这种平等、自主意识逐渐渗透到家庭关系中,改变着家庭的代际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对家庭事务也有发言权,而且由于年轻人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文化反哺”现象日益增多,老年人不再具有传统的绝对权威,他们不能再强迫子女接受他们的观点和做法。而且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对家庭的经济收入的贡献大大超过了老年人,他们对父辈的依赖已经大大减少,老年人正在逐渐丧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四)年轻一代养老观念逐渐淡漠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对家庭养老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传统的“孝道”也在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的“孝道”对人们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弱,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家庭义务观在不断更新、变化。随着年轻一代民主意识、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越来越与市场经济的观念相一致、相适应,他们注重的是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出现了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轻道义、重小家轻大家、重经济利益、轻血缘关系的倾向,传统的道德和孝文化对人们的约束力减弱。由于老年人的经验不再是子女成长、发展的财富,老年人对子女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传统的“孝”观念正在逐渐失去维系家庭养老功能的作用,年轻一代养老意识正逐渐淡化,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负担和包袱,不赡养老人甚至打骂、遗弃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家庭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需要构建现代新型的养老模式。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总财富还不够丰厚,还不能主要依赖社会养老。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为老年人服务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自我养老

  自我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并自我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慰藉,摆脱对子女和他人的依赖。首先,老年人要增强独立意识和自我养老观念,从中年时期开始为自己储存一定的养老金。拥有充足的养老金,是自己晚年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中国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几乎把一生的积蓄全部用来给儿子盖房、娶媳,晚年完全靠子女的经济供养,使自己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其次,老年人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再次,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参与中寻找精神慰藉,以摆脱晚年的孤独与寂寞。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歌、舞、棋、牌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少老年人对子女的精神依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分居式家庭养老

  分居式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要尽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要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仍然是赡养老人的主体。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分别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尽管家庭养老面临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实行社会化养老财力还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单一的社会化养老很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家庭养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人伦,老年人很看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这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感受到,所以家庭养老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但实行家庭养老,也正在由老人与子女共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向分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发展,有的学者将这种模式称为“分而不离模式”。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居形式从实际情况看对供养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分居可以留给对方自由选择的空间,避免了代际冲突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在老人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子女的照料,子女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老人也可以得到精神慰藉。实践表明,分开居住的形式并没有使得老人和子女间关系变得冷漠,反而由于这种若远若近的距离造就了一种新的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中“家”的含义扩展到了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这种养老方式一方面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老年人能够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生活,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养老心理,又能解除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中的孤独、寂寞,避免了西方国家机构养老的弊端;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来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关心、生活照料及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区建设也在迅速发展。社区在社会成员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如何依托社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08年1月29日,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初级目标是:在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起来,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农村,要依托现有的设施资源,通过努力使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并在建成这些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根据这一精神,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开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没有子女照顾或者子女没有时间和条件照顾的老人,让其享有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对减轻国家负担,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为依托,兼具西方国家机构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它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诸多优势,又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可以利用社区照料来弥补家庭照料的不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的养老模式。

  (四)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主要是依靠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照顾他人能力的老年人和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的延伸,是社会化养老的初级形式,是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一种过渡,是符合中国现实的一种养老模式,而且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首先,互助养老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有着相同、相近的人生经历,对问题、社会有相近的看法和观点,有一些相似的人生感悟,他们在一起能够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并容易达成共识,从而消除苦闷和烦恼,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这对形成愉快、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互助养老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独立意识。在西方社会,老人很注重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只要健康情况允许,都愿意单门独户居住,并为能自我照顾而感到自豪。中国人在自己老了以后,往往以孩童的心理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和关怀,所以,中国民间有“老小孩”之说。在互助养老中,高龄老人得到了低龄老人的服务,减少了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老年人这种独立意识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和压力,子女可以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老人可以从子女那里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这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

  再次,互助养老能够增进社会的和谐。互助养老是社区邻里中有一定照顾能力的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关怀,这种养老模式,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养老的局限,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具体体现。在互助养老中得到关怀照顾的老年人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长辈,而是社区中参加互助养老的所有老人,所体现的是一种大爱、博爱,这种博爱必将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五)社会化养老

  社会化养老是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过程。养老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养老社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提供者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养老的经济支持由家庭提供转向社会提供;二是指养老职能承担者的社会化,即养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由家庭提供转向由社会提供。养老的社会化的目标是实现养老共济,不论贫富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提高养老水平,保障老年人能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老有所养。社会化养老不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否定,而是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补充和拓展。我们要实现的养老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样的养老目标,不仅提供养老的生活空间和养老服务,还应包含养老的文化和对老年人的真情关怀。在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仍然要提倡“尊老”、“敬老”、“爱老”这样一些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使老年人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尊重,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发展目标。

入住养老机构已经成为不少老年人重要的养老方式。但近年来养老机构与老年人的矛盾纠纷也呈高发态势,如何进一步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维护养老机构合法权益和正常服务秩序?民政部与中央政法委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行为做好服务纠纷处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养老机构的管理制度、老年人的入住流程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近日举行的民政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23万个,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鉴于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在养老服务纠纷的预防和减少方面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因此,《意见》结合养老机构服务纠纷的一些特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老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养老服务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养老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服务安全问题,最大限度防范风险。”李邦华表示,总体来看,《意见》要求养老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服务能力,避免疏忽大意和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纠纷。《意见》还要求在老年人入住前,养老机构要做好老年人的入住评估、签订服务协议,做好风险告知,就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服务方案等达成一致。老年人代理人也要充分告知老年人的相关信息,不要隐瞒,避免没有事先约定或约定不详引起纠纷。

在服务过程中,养老机构要从安装视频、加强档案管理、规范护理日志等方面入手,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服务记录,避免发生纠纷后口说无凭,加强内部岗位管理和自我监督提升。

一旦服务纠纷发生,《意见》要求养老机构需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快速反应、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恶化和矛盾升级。如果出现老年人受伤等情况,养老机构应当本着老年人权益优先的原则,先将老年人送医治疗。同时,按照告知权利、封存证据、配合调查等程序,相应作出应对和处置。

针对养老机构服务纠纷发生之后,少部分人员不能理性依法维权,采取了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如在养老机构内外拉横幅、摆放遗体、聚众闹事等,《意见》也倡导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对纠纷处理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将依法予以打击。

李邦华表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形,养老机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同样,对养老机构在服务纠纷处理过程中涉嫌的违法犯罪行为,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及相关部门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渐成为社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基于我们xx社区的实际情况,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我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20xx年11月份开业以来,运行情况平稳有序,得到了社区老年朋友的一致认可。

 我们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一楼为食堂、医疗保健场所,二楼为老年人休息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三楼为健身室、书画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娱乐室等,四楼为乒乓球室、台球室等。是目前义乌市规模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是xx街道首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50多万元。

 为使居家养老中心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

 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为依托,以政府为推动,以社区为互助,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开展的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将按照社区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社区内各种资源和潜力因地制宜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医疗康复、保健护理、休闲娱乐、文体健身、文化教育等内容的服务,并逐步向精神慰藉和法律维权等领域拓展。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是全社区60岁以上的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重点是特困老人、特殊贡献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独居老人。

 居家养老的形式:以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

 居家养老的收费:采取有偿、低偿、无偿三种方式。政府为特困老人、特殊贡献老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部分资助,并通过购买服务和安排公益性岗位的形式为救助老人提供补助。

  二、居家养老中心的管理

 服务中心管理,以老年协会为基础,施行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分为八大项,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并建立了服务中心监督小组制度。真正实行以老年协会会长为监督小组组长的民主管理制度,力争把服务中心建成健康的、有序的、环境优美的服务中心。

  三、老年人用餐目前只有中餐,将逐渐发展早餐、晚餐

 每餐的就餐标准为5元钱。为了做到有计划的用餐,要求预先买票早一天放牌后用餐。食堂炊管人员要严格执行厨房卫生制度,认真搞好厨房和餐厅的清洁卫生。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开业以来服务宗旨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篇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社区进入老龄化以后,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为此,我们在区和街道老龄办公室的帮助指导下,于20xx年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支由党员、老年协会骨干、社工人员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同时,又在今年初成立了居家养老志愿者俱乐部,对80岁以上老人开展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讲求实数,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位的服务活动。从而得到了老人们的满意、老人子女的感谢和周围居民的好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已经逐步完善

 1、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由35人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者俱乐部,有组织、有分工,服务体系完善。

 2、健全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章程、职责、工作人员守则。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服务内容等制度,并上榜公布。

 3、组建了一组比较稳定、乐于奉献的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并且活动经常。

  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务实、服务形式多样。

 1、开展以“十个一”为内容的“一帮一”单个结对服务。即对现有34位80岁以上老人(20xx年是18位独居老人)已全部与就近的志愿者结成对子,这样结对,老人看得见、叫得应、服务也不同形式,贴近老人生活所的老人满意、有亲情感。如86岁朱杏梅老人,她是独居高龄老人,子女都在海外,远在海外的子女老是惦记着老人的生活和健康,自从老人与志愿者王亚芬、虞中式结对以来,他俩就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他们不定时地去走访、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买菜、陪同看病。为了方便,他们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给了老人,24小时开通,随叫随到,解决了老人一系列生活难点,老人与之子女相当感激。去年5月份,朱老人扭伤了腿,去先锋村亲戚家调养的那段时间里,王亚芬、虞中式关心老人,他们特意雇车前去探望,正如王亚芬说:“我们已习惯了,几天没看到她,心里老惦记着,今天来,看到了,也就放心了。”想他们那样“一帮一”的结对帮扶事例在我们社区时常在发生着

 2、开展帮扶小组定期进行上门服务。在对34位老人的服务活动中,我们根据老人各方面状况,服务工作也有侧重和不一,如对其中5位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他们需要更多的照料。为此,我们分别组成了“敬老关爱家庭”,其家庭成员由社区党员、协会骨干、社工人员和学生57人组成,老人平时受结对志愿者联系帮扶外,我们分别在四个传统节日(立夏、端午、重阳、除夕)进行以“家庭形式”去老人家里,如:打扫卫生、整理衣被、聊天,既帮老人解决一系列因缺乏劳力而带来的困难,也为老人带去了精神慰藉。

 3、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社区统一组织集体活动。

 ①、每年春节期间组织部分骨干对85岁以上及患病老人上门拜岁、慰问。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并拍张照片作为留念,老人和子女非常高兴满意,这一活动已连续7年,已成为制度。

 ②、四月十四日,我们召开了“关爱独居老人传递xx温情”座谈会。把老人请来,与志愿者一道叙叙旧,讲讲家务。街道老龄办x主任也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在汇报介绍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情况后勤恳地征求老人们对我们帮扶活动的意见建议。会议开得和谐成功,反映很好。

 ③、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敬老人、孝顺老人的节日。为此,我们举行了集体活动,去年端午节我们特有创意,在大千公园举办了一次“端午粽飘香,敬老爱绵长”的敬老活动。用三轮车把老人请来,与志愿者一道围坐在圆桌旁,一边品味粽子,一边聊聊家常,还一边观看文艺骨干的说说唱唱小节目,使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温馨祥和,至今老人们仍感念念不忘。今年端午节,我们组织志愿者开展了“端午相约,棕礼相见”的敬老活动,去34位结对老人家里聊聊天,问问好,打扫打扫卫生,拍几张照片,深感亲情和谐,不是一家亲如一家的xx社区人。

 总之,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重视帮助下,我们xx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出现了活动形式与内容扩展的越来越多,受到关爱帮扶的老人越来越多,参与服务活动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的好势头。今后我们将在上级老龄办公事的具体指导下,认真总结经验、拓宽服务网点和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社区每一位老年朋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篇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自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本着让老人生活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的服务思想,认真地对社区老人上门服务,现就今年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完成情况

 本年度完成了调查摸底、建立信息平台、开展慰问活动、启动服务等工作。我们对xx区xx名老人做了初步调查并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在服务对象之中,有瘫痪、失明、失聪的残疾人,也有患慢性病长期服药的,其中大多数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很好的照顾。我们对这些老人的信息和基本情况一一了解并做好记录,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x月x日启动上门服务工作以来,我们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测血压、讲解老年人保健知识、与老人谈心,以排解他们的心理孤寂。服务对象过生日,我们送去生日礼物和祝福;服务对象住院时,我们送去营养品和问候,使他们感受到了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节日开展的慰问演出活动,则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慰藉。

  二、工作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在调查摸底的工作中,由于xx社区距城区较远,交通不便,人员分布较为分散,在走访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不畏困难,尽量选择他们在家的时间上门服务,没有因此漏掉一家。

 2、在工作开展初期,有部分老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和目的,也有人怕上当受骗,拒绝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我们请社区干部陪同,耐心地给服务对象讲解,让他们了解政府的这项优惠政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心付出终于赢得社区群众的充分信任,现在服务对象见到我们都很亲热。

 3、在交流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双耳失聪的老人无法交谈;瘫痪在床和失明的老人独自在家时没办法给我们开门,家里人中午送饭时才在家,又没有通讯工具,很多时候都吃闭门羹。对不能说话的老人,我们让他的邻居协助沟通;对不能给我们开门的老人,我们就在特定的时间去走访。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我们对遇到的困难一个一个克服,让这些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充分享受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让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真切地体会到“爱老、助老、促和谐”的深刻内涵。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老人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继续进行服务品质的提升,努力为更多的老人创造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社区在市、区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去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平台建设,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1、夯实基础服务工作。一方面,服务中心依据社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建立了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并逐步为每个居家养老老年人建立了个人服务需求档案。通过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调研和走访,对老年人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力量结对帮扶,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居家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完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为广大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广泛的各类公益性服务。

 2、突出服务工作重点。自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来,我社区一直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板结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合作伙伴,并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下面的一个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机构。社区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社区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力量投资、社区进行监督管理、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为老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同时,社区还开通了社区为老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就能轻松享受到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现在我社区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

 3、规范管理服务内容。为了让老年朋友能享受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社区在每年对老年人基本情况台帐进行了逐步更新,社区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内容,对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网点都明确规定了提供服务的各项条款。比如,社区对白托服务中心提供的用餐服务营养食谱标准、卫生状况,对上门送餐的时间、护理的具体项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不仅如此,对于老年人身边的一些具体问题,社区也是想尽办法于以解决。

  二、深化服务项目,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去年以来,我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x个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网点,与xx位老人签订了服务协议,为老人提供了社区医疗、家政服务、送餐上门、代购物品、理发洗浴、法律服务、生活照料、保健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但通过一年多的实际运作,同时也听取了很多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发觉老年朋友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只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服务,他们需要的是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宽领域的多方面的服务。为此,社区通过走访了解,通过挖掘隐形资源,今年社区相继拓展新服务,涉及到老年人艺术鉴赏、文学写作、技能培养、心灵疏导等几个方面,层面。

 服务中心具体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主要有:

 1、生活照理服务:社区日托(中餐和午休)理及老年人日托。xx市老年公寓负责老年人的护理指导,政服务公司提供家政服务及护理。代购、送餐、医院陪护等)

 2、医疗服务: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依托,以三诚社区医疗服务站为基础,建成养老服务的医疗网络,开展医疗、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心理咨询、建立老人健康档案等。同时设置24小时社区医疗救急服务电话站选派医护人员上门就诊。

 3、法律服务: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4、教育服务:以社区老年学校为依托,组织老人学习书法、绘画、厨艺、保健知识、生活小常识等。

 5、娱乐休闲服务:服务中心图书室、文娱活动室、健身室、棋牌室为老人提供阅读、合唱、棋牌、健身等多种娱乐方式,并负责组、钟点护理、家政,由值班医疗服务把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6、精神服务:由服务中心选派养护员到老人家中陪同、聊天、读报、心理疏导等服务。

 7、义工帮扶:社区不定期组织社区义工俱乐部成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系列服务。(如:打扫卫生、看望慰问、健康咨询、保健按摩、文艺表演等)。

  三、开展养老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春节前夕的1月初,社区联合辖区x个爱心联盟单位,对困难高龄老人开展发放新年礼物“迎春关爱卡”活动,持卡人凭卡可在爱心联盟单位享受价值200元的家政、理发、体检、购物等免费套餐服务,活动得到《xx日报》报道;1月社区联合xx电视剧频道举办“开门有礼,红包送你家”趣味健身活动,近200名老年人参与并获得了礼品;3月社区红十字会博爱超市开张,社区组织老年合唱团志愿者捐献物品;4月开展农家乐踏青活动;5月值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xx站)暨中国xx环xx自行车邀请赛,社区老年志愿者腰鼓队员不辞辛劳前往赛区为参赛选手擂鼓助威;5月11日,xx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栏目组联合社区老年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环保生活”现场采访宣传活动;6月社区老党员和不老松合唱团为社区“党群同乐庆生日,和谐共享颂党恩”庆七一活动中用诗朗诵、歌舞等形式表达对党和生活的赞美和热爱;7月组织社区老党员开展读书会,发挥党性,终身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8月开展听老人家讲那过去的故事,社区志愿者深入老年人家中,为老人清洁卫生,听老人家讲述旧社会、战争时期的生活,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9月开展中秋慰问困难老人,10月敬老月,xx社区结合区民政局“金秋惠老”主题,开展一系列敬老惠老大走访活动,社区主任xx、民政专干xx带着慰问物资来到社区高龄老人家中慰问,让老人们特别是独居在家的老人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10月20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老年健康讲座和免费体检,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我们还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创新活动,并在策划之中。

 区、街等上级部门为xx社区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了最有力的经济保障,区、街民政部门经常下社区给予指导,这些都促进了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良好的运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始终立足现实条件,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工作实效,虽然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社区老年人口的数字每年还将大幅增长,我们将尽自己所能,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思路、开发居家养老服务新项目,如利用即将启用的社区信息管理导航系统进一步深化管理服务,将居家养老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适应社会新形势下的要求,进一步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自20xx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我乡按照有关部门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制度,我们乡村统一思想,重点抓管,落实到位,新农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方法,明确责任,明确奖罚制度,不断督任务完成

 1、责任明确。面对如此巨大的收缴任务,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社保作为全乡三大中心工作来抓,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中层干部办样板村、包村干部、村干部办样板组的办点示范工作措施,定时定责。各办公室为单位捆绑考核,激励各办比学赶超,良性竞争,推动新农保工作进行。乡干部和村干部不分白昼地走组串户,宣讲政策,解答疑惑,亲征保费。为了解各办各村收缴任务完成进度情况,乡领导及时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征缴进度,进行督战。农保工作得到了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乡农保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奖罚分明,影响考核。乡党委政府把农保纳入乡、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对于完成任务的村,给与一定奖励。

  二、保质保量,吃透参保政策

 按参保条件规定,外出打工已参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员不予再进,另外公安数据中还有户口异动、部队服役、出嫁户口未迁出、死亡人员,此部分人员也是无法参保人员,导致各村要完成任务更显困难,加上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有的根本联系不上。但全乡上下克服种种困难,乡、村干宣讲政策,解答疑问,收缴保费。乡人社中心严格把关绝不允许非农户口人员都上报参保,,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不合条件不予参保,给村干部和村民解释,做好了第一关审核工作,卡关切源,禁止所有不符合政策的人员进保,保证了参保人员100%符合新农保的参保条件。

  三、克服人手不足,完善资料

 我乡人社工作主要是两个人负责的,而新农保工作具体业务工作仅由2人完成。我们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加强了业务学习,理清思路,加强责任心,总结出一套相对简单且准确的信息录入方法,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先已完成了人员录入,我们采取业务上一人专门负责收集和审核表格,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户口性质等,保证了资料准确性;一人专门负责录入和上传信息,更全面地完成了数据录入,在最短时间保证参保人和保费的落实到位。有时为了一个人的资料不齐全,我们要打电话通知村级联络员,要求资料报送齐准,村干部更是顶着烈日,奔波于村民家、派出所、农保站之间,为的就是将每一个合条件的人员准确参保。目前资料收集工作也正在有秩进行中。

  四、克服问题复杂,争取理清思路,保证不漏不缺

 1、改错信息,不留疑点。大面积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遗留下来的一些个体化问题,这部分人是符合政策人员,如姓名和身份信息有误、外地嫁入我乡的人员、特殊参保人员、参保费数额不对等问题的存在,需要一一解决,更改成正确信息,但是这个更改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多项手续协调,相对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多,要求业务员思路清晰。我们正在逐一完成这项工作,为防止打印票据后难以修改,我乡在录入名单后又返回各村,要求各村认真核对信息,错误的信息将报县、省有关部门修改。此外每月全乡都有密码遗忘、农保卡丢失人员上报,每月都有年满60岁人员需要去查询上报,每月有死亡人员待遇需要暂停或中止,并报相关资料,

  五、月报增减,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发放到位

 新农保工作是一项全年性的,常年性的业务型工作,日常工作明确,我们根据上级指示,定于每月xx日前定期报送60岁到龄表格和死亡表格。全乡新农保工作每月发放准时到位,让老人每月按时拿到钱。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农保等各项业务工作,尤其是社保归档材料的整理工作,更加规范经办业务流程,做到内部管理严格有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为xx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近日,xx社区按照街道要求,在辖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活动,加快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着力为老年人营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xx社区前期开展宣传摸排工作,社区利用宣传栏、微信群、以及社区网格查询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逐一电话通知了解情况,对于特殊失智失能的老人群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了解情况,认真做好摸排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一人,让符合条件的老人应享尽享。

 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活动,xx社区紧紧围绕“老有所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借势借力、整合资源,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日间照料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新型养老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趟出了一条社区居家养老享老的新路径。xx社区正在为辖区老年人编织一张幸福网,实现从“养老”到“享老”转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托起幸福的“夕阳红”。

 社区服务是不错的社会实践,下面是我整理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社区养老服务总结(一)

 XX社区总人口4865人,其中老年人259人,占全区人口的53%。我社区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以来,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现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居家养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社区把试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两委成员对本区18个小组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对需要帮扶的老年人进行造册建档。同时明确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补贴标准、落实社区启动资金,确定服务项目及标准,公开具体的援助程序。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开展大量的宣传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营造浓厚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投入力度,形成了抓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强大合力。

 二、着手抓好社区服务站建设

 根据县、镇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及镇政府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社区针对现有状况,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牢牢抓住为社区居民便民服务这个工作核心,并以此为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1、成立班子:成立居家养老领导班子。以社区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两委为成员的班子;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各居民组长、老年协会会长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联络人。

 2、成立志愿者队伍:成立了3支(共30人)为社区服务专职人员、社区服务兼职人员、志愿者义务工服务队伍。设立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联系点。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居家养老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老年人需求

 为全面掌握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组织两委成员入户调查,切实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9人。(60-79岁老年人有249人,80-89岁老年人有9人,XX岁以上的老年人1人)其中低保老人8人,低偿老人11人,有偿7人,部分自理能力老人129人。

 2、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充分利用社区用房的实际情况对试点社区进行规划,六楼划出来作为老年人学校培训学校,同时设有老年人文化娱乐场所;在城区中心地带依托居民家庭办起南音学校。印发XX社区服务手册500本,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同时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代购代办,倡导邻里间互帮互助,结对子,老年人日间照料依托社区卫生所。现已投入了10万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属地职专学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4、全面开展上门服务。社区日托服务场地有限,居家养老服务活动的关键是做好上门服务。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上门服务人员要随叫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的情况,我社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报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好处,积极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充分整合,与驻辖区单位、开发园区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4、进一步开展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学习、生活、生理上一些急于解决的不便问题。

 以上是我社区近年来居家养老工作的一些做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县、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社区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及居家养老工作的新思路,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力争把我社区建设成宜家、宜居、宜乐的和谐社区!

社区养老服务总结(二)

 为顺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2011年社区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项目。社区自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我们从调查摸底、健全体系、健全制度、建立台帐、成立队伍、开展活动、特色服务开始,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工作开展情况做一总结:

 一、 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了解辖区内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社区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装订成册。据统计,辖区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536人,其中60-69周岁的307人,70-79周岁的153人,80-89周岁的50人,XX-100岁有8人,100岁以上的有2人。孤寡老人30名,特困老人18名,病残老人5名。现享受低保的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24人,对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持赞成态度的有750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的71%。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平时通过网络、上培训班,系统学习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老年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

 第二,建立服务网络。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化,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会为中心,四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7家餐饮服务店面、三家超市,两家足疗,四家美发在内的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且与这些服务机构签订协议,采取就近原则,为辖区的老年朋友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

 第三,建立七大台账。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建立七大台帐。一是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对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分类下设三个子信息库。二是志愿者信息台账。包含党员、大学生、医疗、法律、文体五大类志愿者信息库。三是助老机构信息台账。包含助老人员信息,服务单位信息等。四是邻里互助信息台账。包含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大类。五是爱心银行台账。六是爱心贴台账。七是谈心小组台账。

 三、搭建服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辖区的广大居民服务,社区成立了五支服务队。

 一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者,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社区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开展“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缓解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感受党组织的温暖;通过开展定期综合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是老年人健身文娱活动服务队。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还专门开设了“心连心艺术团”。艺术团从开始组建的10人左右先发展为30人左右的老年人文艺宣传队,完全由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每天晚上7点30分左右就在“中华广场”排列舞蹈,打腰鼓,锻炼身体,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

 三是建立了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医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不定期的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社区还与咸阳市中心医院、咸阳市第二附属医院联合,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且还经常性地来社区免费为患者赠送药品。

 四是建立了法律志愿者服务队。由社区法律顾问和司法所辖区退休工作者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支持起诉损害赔偿,维护了司法正义,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发挥余热,为辖区的老年人排忧解难。

 五是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社区与高校联合,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它既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开展活动,服务于民

 (1)文体活动异彩纷呈

 今年6月2日,为纪念建党XX周年,社区组织了一场特色的文艺表演。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和老年人欢聚一堂,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表达各自的喜悦和节日祝福。社区工作人员以《歌唱祖国》为座谈会拉开了序幕,居民代表一边品尝粽子,一边对社区工作建言献策。谈起端午节和建党XX周年,大家共同感慨时代的变迁,现代生活的幸福。粽米飘香,谈意浓浓,许多居民代表在互动交流中,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经典红歌,最终在《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中结束。

 (2)义务服务活动如火如荼

 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咸阳市中心医院取得联系,为辖区内的困难老人免费义诊,为居民群众量血压,进行健康咨询;而且定期为社区患者免费赠送药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经常看望慰问特困老人和困难残疾人;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的红色**进社区活动,不但让居民观赏了经典爱国主义影片,更让居民在“桑拿天”享受着文化的“清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老**,不但加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把最朴实的民族情感融入到社区服务中来;三是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内正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通过入户走访,了解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帮助老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在走访中,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和老人谈心聊天,听取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时处处让老人倍感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四是为老年人制作生日贺卡,使老人感到亲人般的温暖;为空巢老人制作互助联系卡,以便老人巢空而心不空。此外,社区还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免费开设日常保洁、保姆介绍和亲情陪护等项目服务。

 (3)结对活动高效开展

 1、结对生活护理服务。社区服务中心提倡低龄老年人自愿或低偿帮助高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辖区内的王幼涛虽已过花甲之年,但有继续工作的愿望、愿意付出公益事业和良好的身体状况,社区就积极牵线搭桥协调王幼涛与辖区内两户独居、体弱多病的尚玉兰和吴宜媛老人开展“结对服务”。王幼涛常常上门为她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她们的生活难题。尚玉兰和吴宜媛两位老人高兴地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真好”。

 2、结对精神慰藉服务。XXX社区开展了“做您一日的儿女”居家养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服务对象主要为社区空巢独居老人,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很好的锻炼与成长的舞台。作为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同学们将用自己的青春热情与朝气为社区老人送去亲情、关爱与温暖,同时用自身的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如吴宜媛老人70多岁了,因子女长期在外工作,子女每月回来看望她几次,其余时间只有老人住在家中,家里平时很冷清。这次,4名志愿者的到来使原本冷清的小屋一下热闹了起来,又是陪奶奶聊天,又是抢着做家务,吴阿姨非常高兴。她说,自己最怕寂寞了,就喜欢和人说说话,孩子们来了,家里一下就热闹了。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将居家养老与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既丰富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壮大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为社区志愿者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同时,又有效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让“老有所养”因志愿服务而更加温馨和幸福。

 (4)十佳老人评选活动

 以促进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构筑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辖区树立一批孝亲敬老的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社区进行了十佳老人评选活动,用“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群众威望高。老有所为,志在奉献。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事迹感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关心下一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资源环境、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助老、助残、助学、助困等社会公益行动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等标准来评判,经过居民的选举,最终选举出了辖区内最“公益”的老人—冀德;最“坚强”的老人—尚玉兰;最“智慧”的老人—王幼涛;最“快乐”的老人—李彦荣;最“善良”的老人—樊济民;最有“爱心”的老人—吴宜媛;最有“才艺”的老人—时彩习;最有“激情”的老人—任德宝;最受“尊敬”的老人—马德永;最“幸福”的老人—张兴元。

 五、总结经验创新发展确保养老工作建设

 作为“居家养老”工作的试点社区之一,XXX社区做了一些探索,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老年人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进一步广泛宣传提高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的导向作用,把宣传焦点集中在社区内朴实平凡的服务者身上。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氛围,立争把该项工作做大做实!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壮大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邀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今后XXX社区继续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明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建立服务周到、安全保障的养老服务网络,使辖区的老年人能够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长”

社区养老服务总结(三)

 自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本着让老人生活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的服务思想,认真地对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现就今年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度我们完成了调查摸底、建立信息平台、开展慰问活动、启动服务等工作。我们对老湾社区35名老人做了初步调查并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在服务对象之中,有瘫痪、残疾人,也有患慢性病长期服药的,其中大多数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很好的照顾。我们对这些老人的信息和基本情况一一了解并做好记录,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5月x日启动上门服务工作以来,我们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讲解老年人保健知识、与老人谈心,以排解他们的心理孤寂。服务对象过生日,我们送去生日礼物和祝福;服务对象住院时,我们送去营养品和问候,使他们感受到了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节日开展的慰问演出活动,则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慰藉。

 二、工作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在调查摸底的工作中,由于老湾社区距属于典型的老企业型社区,人员流动性较大,在走访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不畏困难,尽量选择他们在家的时间上门服务,没有因此漏掉一家。

 2、在工作开展初期,有部分老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和目的,

 认为只是走“过场”。我们耐心地给服务对象讲解,让他们了解政府的这项优惠政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心付出终于赢得社区群众的充分信任。

 3、在交流上也存在一些困难。瘫痪在床的老人独自在家时没办法给我们开门,家里人中午送饭时才在家,又没有通讯工具,很多时候都吃闭门羹。对不能给我们开门的老人,我们就在特定的时间去走访。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我们对遇到的困难一个一个克服,让这些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充分享受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让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真切地体会到“爱老、助老、促和谐”的深刻内涵。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老人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继续进行服务品质的提升,努力为更多的老人创造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4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