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的一天的散文作品?

有关我的一天的散文作品?,第1张

  张开亮堂的双眼,除掉睡意的干扰,舒展美丽的笑脸,拥抱高兴的一天。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

:我的一天

我被唢呐声惊醒的时候,并没有立即爬起来。我想回忆回忆夜里做的那个梦——她怎么会在冬天带两个橘子来找我,来到这个除了我之外她一个人也不认识的村庄呢我们又是怎么把对方的皮带扣解开,抱在一起在麦地里滚呀滚呀,直到掉进地边的深沟里……

唢呐声断断续续,吹的流行歌曲也常常跑调。这个邻居家的小姑娘实在太笨了,从我驻村的第一天起,她每天早晨都这么练,快一年了,一个曲子也吹不完整,倒把我的头吹大了,把我的梦吹得像风中的鸡毛、落叶、塑料袋,到处都是,乱七八糟。

我眨巴眨巴眼,决定起床。

  我感到嘴里的气味有点儿难闻,按理说应该有橘子味,酸里带甜,可是没有,涩得像刚吃过没长熟的柿子。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和全世界大多数人一样——洗脸、刷牙。所不同的是,今天我突然感觉自己刷牙的动作有点儿下流,越想越下流。

因为是驻村,所以我自己没有一块儿麦地或菜地。我一大早在村里或地里转悠,也不是为了拾粪,但我在村东头遇见了一个拾粪的老头。

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他的眼睛就开始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了,而我却一直盯着他 上的那个左右晃动的小黑布袋儿。——十几个月前我刚驻村时就发现了他腰里系著的那个袋子。我想,是菸袋儿吗不像,菸袋儿没有那么大,况且现在农村也一般不用菸袋儿了,还有一点儿与菸袋儿不同,就是它的底部还有一个巴掌大的木板托著。

早饭时分,我见到了村长。他告诉我,那是鸟笼,里面装的是一只鹌鹑。他还告诉我这个孤老头喜欢喂鸟,几十年了,无论去哪儿,无论干什么,都把鸟笼系在腰里。

饭后,我一直还在想,是这个孤老头喜欢喂鸟呢还是那鸟,在喂养著这个孤老头。

今天挖河,自己带馍,谁家不去,死他一窝儿。村民小组长在喇叭上的动员简短而明了,那口气似乎比市长的讲话更牛气,更显得有力度。结果不一会儿,三三两两背著铁锨的男女劳力便向村东地的河坡里汇聚。我也借了把铁锨,用瓦片擦光之后,加入了人群中。

在城市,在单位,我一直期待这样一种波澜壮阔的场面——大太阳钉在天上,炙热的阳光下,一张张宽阔的脊背闪著黝黑的光芒。推土机隆隆轰鸣,翻著大地这部封存千年的厚书,嚓嚓的铁锨挖去的,是陈腐掉牙的文章。到了晌午,一声“开饭了”,人们便一 蹲到地上,男人们一手夹两个馒头,一边吃,一边和娘儿们调情……

这样想着,不觉已到了麦地。昨晚的那个梦又一下子浮现在我的面前。我在心里寻找著那片麦地——在沟的这边,还是那边呢

我看着平整得棱角分明的河渠,那印着铁锨痕迹和脚印的溼润的黄土,我的喜悦、兴奋、激动的情感在河水到来之前,已经充满了河渠,并汩汩地流向墒沟。它们像一群放学时涌出校门的孩子,叽叽喳喳,然后猴子一样顺着麦根儿、麦杆儿,迅速地攀上麦的叶子,在麦的最高处,熠熠闪光。至此,我像完成了一个父亲一生中应做的几件大事中的最重要的一件。我捋捋下巴上的胡子。

村长递来一支菸,再往自己嘴里塞一支,我赶紧掏出打火机,先给他点上,然后再给自己点上。这个过程类似于外国人晚饭后见面说一声“Good night ”。

我们靠墙根儿蹲著,烟在黑暗中一明一暗。

已经是第三支了。

——听说年前你驻村就结束了

——口恩。

——把我的小妞认给你吧,你没有闺女。

看着这个比我大十来岁的男人,我的眼睛溼润了。

: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真是简单而又枯燥。唉,其实,我的每一天都是这样过的吗我自己知道,那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

在甜美的、细腻的、圆滑的曲线的交响中,我的梦被一片婉转的鸟鸣声打断,新的一天已经来到了。并不急着睁眼,只是默默地感受世界,静静地和自己呆一会儿。其实就是眠床。而这个时候,高亢的喇叭鸣叫起来,应该是学生们开始早操了,世界开始醒过来了。砰砰的是自己心脏的跳动,它正有力的把血液输往四肢百骸。经过一夜的休息,每一个细胞都精神抖擞,唧唧喳喳的一片活力四溢,新的一天要开始了。

今天是我第一天当班主任。我从事过办公室主任、机械修理工、厨师、宾馆总经理、售楼部经历和任课教师等等我自己都数不过来的职务。也当过一所业余技术学校的校长,但是就是没有当过班主任。我的心早就在昨天晚上开始酝酿第一天要和全体学生见面要说的话。其实,我是见过我的这个班的全部六十个同学的。但是,那是报名的时候,是分散的,是在家长一脸的企盼,而自己其实更多地在对付家长的企盼的环境下和孩子们见面的。而现在,我就要第一次以班主任的名义和我的学生们、儿子女儿们第一次见面了。我的竟然喘喘了。

我教授的这个学校是一所高阶技工学校,学生都是十四五的初中毕业生。男孩子的数量多过女孩子。他们和我终于见面了。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军训的操场。这所学校不是很大,也不是很雄伟,而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那些孩子也不是很漂亮,也不是很丑陋,都是一些很寻常的孩子。但是,在初升的阳光下,他们都是和那些晶莹的露珠一样,是异常地纯洁和可爱。我没有马上站在她们的伫列前去。他们有部队的士官给她们担任教官。我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看着这些我的孩子们。我在心底里像一个母亲孕育俄自己的宝宝一样孕育起对她们的情感和希望。

终于,我来到了孩子们的面前。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过去。那是在一九八二年的几乎同样的时间,我也在离开初中后进入一所高中。我那个时候是学生,在伫列里,我用很企盼的心情等待着我的新班主任的出现。在我读书的那个学校,报名是后勤负责的,而班主任我还没有见到过。我很希望有一个充满爱心又可以和我们做朋友的还不罗嗦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眼前啊。于是,我觉得应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就开始去扮演我心目中的那个班主任了。然而,出现在我近距离眼前的一张张面孔和眼睛却是充满疑问的眼睛和牴触情绪的面孔。我想,这正常的。我刚来接触他们,而他们并不认识我啊。在很短的时间的考虑后,我觉得应该用和一位陌生人见面的方式来我的头。

平淡而又平淡。其实,当生命最初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时候,当人类最初直立行走在这个森林之外的时候、当磨制的新石器第一次问世的时候……当我第一次……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波澜不惊,是这样的平淡和寻常。然而,正是这样的平淡和寻常中包含着一种异常和不平淡来。我这样设想。我想,生活如文章,不一定都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吧。只要充实了,我的一天就满足了。

于是,在夜深的时刻,我们的世界正沉沉睡去,但是我却没有睡去,我的心在急速地旋转。我的心里却正回荡著这样的一句话: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许应该问自己:这一天我生活的是否充实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了任务是否严肃认真地对待了自己是否真诚友善地对待了他人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烦恼,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一天我最大的收获和受到的启发是什么这一天我真正的问心无愧了吗唉,其实,一天就是一千年、一万年……亿万年,它们的区别就是积累的不同而已,它们的前者只积累了一次,而后者是前者无数的叠加。但是,在许多的量变后,很多的东西都变样了。兀然丹者为枯皓固然是一个变化,荒凉转眼为繁华也应该只变化。胡思乱想中,我也沉沉地睡去。不知道外面天上可有星星但是,就是梦中,我也知道,明天一定有太阳。

:我的一天

凌晨5点,我的手机闹钟响了,我起床,外出,慢跑。回家后,接着运动:下蹲、引体向上、俯卧撑、拉力器,一个都不少。微出汗,擦个冷水澡,浑身通泰!

然后,我坐到电脑前,看看新闻,浏览部落格,回复友人邮件。

7点40分,我喝完夫人亲手磨制的豆浆,骑车去单位。

刚坐下,传免科小刘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近日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个老板,为防小偷,养了一条大狼狗,昨天,狼狗把他的小儿子咬伤了,他夫人和大儿子赶去救驾,也先后被它咬伤。一条狗咬伤自家三个人,前所未有。”我铺开稿纸,立即写出《一家三口被狗咬伤》的社会警示新闻,用传真发往市报第二天即见报。

收笔,我按昨天的计划去社群督导健康教育工作。回到单位,已经10点多了,喝着人参茶,洗20颗红枣当点心。刚吃罢“点心”,领导找我商量:“近期我市发生手足口病例,本单位全力以赴抑制病魔,有不少感人事迹,你是否写一篇综合报道”我走访了几个同事,了解了一些情况,马上写下文章标题:《全力以赴防控手足口病》。副题是:“来自市疾控中心的一线报告。”

12点,骑车回家。夫人是全职太太,我回家就有饭吃,而且十分可口。饭罢,随手翻看家里订阅的两份报纸,然后午睡。

下午上班,接着写上午的文章,3点半,一篇3千字的文章便大功告成。写这种文章,轻车熟路,小菜一碟三天后见报。一会儿,门卫老陈送报刊邮件来了,同时还有我的两张稿费单。老陈笑道:“你天天有收获。”我笑答:“谢谢你的吉言。”其实,我现在写作完全没有了前几年的冲劲、闯劲,我不再争当拼命三郎,而是专心以养生为主。对于金钱,我越来越看得淡薄,有碗饭吃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

晚饭是我们家的重头戏,一边吃饭,一边互相交流。儿子在一家俬人公司搞营销,工资低,工作累,偶有怨言。我说:“老爸无职无权,没有能力给你安排一个好工作,你现在吃点苦,以后才会有出息!如果你认为眼下的工作不顺心,可以另谋出路。”儿子摇头:“我在这里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向他们学习,可以长见识。”儿子有这种想法,我就放心了,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会“活得比我好”!

夫人的饭菜烧得可口,胜过餐馆二级厨师。这让我感到吃饭是一种享受。但我晚餐只吃七分饱,这是我一贯的养生之道。

  5月20日,我有幸参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采风活动,一行20余人一起去郾城区李集镇陈东村,了解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陈东村位于李集镇东北部,辖桥东和陈湾两个自然村。同时,这个村又是临颍、西华、郾城三个县的交界处,俗称“三不管”,印象中这样的地方都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穷乡僻壤之地。

 从李集镇政府出发,驱车前往,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站在陈东村村委会门前,举目四望,乡村道路全然不是我所想象的样子,虽不宽敞,倒也整洁,无论主干道还是小巷都是水泥铺就。路旁,门口空地被勤劳的村人们利用起来,有的种菜,有的种上各色小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花开得灿烂、热烈。

 听村干部介绍,这些道路都是区、镇驻村干部来到后,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整村推进”的成果。所谓“整村推进”,就是要求驻村干部到村后必须达到“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现在,陈东村不仅路通了,街道两旁还安装了节能又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说完这些,村支书还指着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自豪地说,每到夜晚,干完农活,大家也和城里人一样在这里跳广场舞,先派人去城里学,学会后再教大家,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郾城区发改委的驻村干部告诉我们,2016年,他们共帮助陈东村45户、172人脱贫,剩余贫困户25户54人。为了更好地了解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我们随机拜访了村里的一户贫困户。来到这户人家后,淳朴的老两口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映入眼帘的主屋是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瓦房,院子西边是两间老旧的平房,东边是一间简陋的厨房。进主屋之后,我环视了一下四周,两块花布作遮挡,把屋子分割成三个空间,东边老两口住,西边一间12岁的孙子住。屋子正中放着一张老式条柜,柜子正中的玻璃碎了,家里的两张床和仅有的几件家具看上去都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屋里由于不通透,光线昏暗。

 眼前的老人拄着单拐,穿一件蓝色短袖衬衣,胸口印有一行小字,就是那种常见的广告衫,下穿一件深蓝色的裤子,身上沾着些许泥土。一只脚穿着棕色圆口布鞋,另一只脚肿着,穿了一只棉拖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陈俊峰,妻子叫潘莲英。十多年前,他干农活时电动三轮车出现意外侧翻,把他的腿砸断了,脚踝处粉碎性骨折。因为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欠了不少外债,还落下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媳妇身体有缺陷,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只能依靠儿子打工挣钱,生活捉襟见肘。

 驻村干部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想尽办法帮他们脱贫。陈老伯告诉我们,他们家虽说还有三亩多地,但是老的老,小的小,儿子常年外出打工,无法耕种,去年通过土地流转,一亩地每年可以拿到400元的承包费。驻村干部潘华杰对我们说:“村里流转的土地,在村委会牵头下,利用当地做粉条的传统手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种红薯,合作社对红薯种植统一管理、销售,统一生产环节,统一原料供应,通过出售红薯和“三粉”产品实现经济效益,采取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形式助推贫困户脱贫。像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入股500元,年底每人可以分红1290元。此外,潘莲英大婶还可以去地里打零工,比如拔草、松土这样的农活,一天可以挣50元钱。”陈老伯有些遗憾地说:“要不是我的腿,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说啥我也不能在家闲着。你们看,家里的冰箱、电视,还有这电饭煲,都是扶贫组来到后,我们这两年买的!”

 听着陈老伯爽朗的笑声,我不禁有些好奇地问同行的驻村干部:“你们这个村脱贫的标准是什么?”驻村干部介绍说,2016年国家规定是家庭纯收入超过3026元,且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算完全脱贫。我又问:“那贫困户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驻村干部说,我们是根据全镇推行的“阳光三权”(厘权:职权清单化;履权:用权程序化;监权:结果透明化)来运作的,一户一户当面计算他们家的纯收入,根据国家制订的标准来进行统计,然后公示,不合理的地方整改,争取让大家心服口服。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李集镇被评为“三无乡镇”(连续三年无上访)。正是因为权力的阳光、透明,才能让人人信服。

 人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公平公正,党的政策自然会贯彻得畅通无阻。李集镇的“阳光三权”让党的阳光洒满了每一个角落。

 今天,陈东村的贫困户脱贫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奔小康的路上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

驻村新农村工作队指导员派往村公所后,我和另一位同事在转山包村安顿了下来,开始做一些前期的村情调查工作。耿支书一家以最大的善意包容着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关心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山岭边缘拍摄云海日出,在凛冽的寒风中手忙脚乱狂拍了一阵,随我赶来的同事禁不住寒冷,不断催促我回转村里。我不甚情愿地转过身,看见金色的阳光已经罩住了村公所驻地小村以及背靠的那座有手机塔的山岗。按照头天晚上的约定,那位同事要走路去梭山,那可是要翻越鸡公山悬崖峭壁的陡峻山道,耿支书的儿子将用微型车将把我的同事送去大山包,支书顺道也就可以领我去一个叫马刺地的小村,进行村访和村貌的拍照。回到村子里,耿支书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只等我们到他家里洗漱完毕,然后乘车到达分路的地方。早上的进程如同安排一样的顺利,在与同事言别后,耿支书带我走上一条稍有向下坡度的便道,路面的泥土十分松软,以致便道和山坡分不清边界,每一脚踏下去尘土都在寒风中飞扬。不大一会便走到马刺地,刚进入村口,映入眼帘的就是几间破旧的茅草房,还有一些残墙和零乱的草堆。耿支书告诉我,这个自然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原来共有34户人家,但由于贫困程度很深,早有20多户举家外出务工了,目前留在村里的人口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只有50人。这种现状在转山包村十分普遍,整个行政村有超过一半的家庭全家老小在外打拼,虽然背井离乡收入微薄,但比起在家乡种地,起码也算是条出路,地旷人稀的转山包村靠天吃饭日见艰难,只能以劳务输出的方式解决剩余劳动力的生存问题。

说话间村子里走出来一个人,是18村民小组的组长,名叫蒋忠权,寒喧之后他带我们去村子里转了转,残破、脏乱、灰暗成了在这个村子里唯一找得到的主题。大约是听到了嘈杂声,17小组的组长蒋忠国也连忙出门迎了上来,看着他脏兮兮的穿戴和又长又乱的头发,我始终无法将他同组长的头衔联系起来。在蒋忠国的盛情邀请下,我们来到他的家,途经一幢最旧的破草房,墙脚和草顶都已经残损不堪,据说这已经改成了畜厩。蒋忠国告诉我,这是他们一家原来的住房,近年在扶贫项目帮助下他们家在旁边盖了新房子,人住的安全了,但牲畜在这样的房子中仍然随时面临危险。我们进到蒋忠国家的新屋,围坐在火炉边,这个季节山下已经花红柳绿了,但在转山包村民家里还必须生火才能抵御寒冷。我注意到这个新家采光并不很好,幽暗的屋子里大致分成两个部分,前半是人活动的场地,后部更大的面积都用来堆放洋芋,大略估算一下起码还有上万斤。交谈中了解到,去年这个西南几省严重干旱的`年份,上天对高寒冷凉山区却似乎格外眷顾,洋芋产量特别高,大多数地方平均增产三倍以上,好的甚至增收五倍。洋芋主产区普遍增产带来的负效应是价格卖不上去,以往单价过元的优质洋芋如今连两角一市斤都很难趸出去,搬动和运输贴上去的劳力还不算,许多农户只能就这样成堆地摆放在屋里,眼睁睁地看着发芽腐烂却无计可施,除了人畜消费外再无恰当销售途径。

我们四人围坐在火炉边上拉起了家常,蒋忠国不时起身到墙角边去,翻弄了好一阵子,竟然找出上瓶酒来,又去拿了几个酒杯用开水烫洗过,为我们每人面前斟了一杯酒,然后出门在他老婆耳边厮磨了一阵,回来坐下陪我们喝酒说话。不大一会,蒋忠国的老婆用烧水锑壶煮了十几个鸡蛋送到火炉边,我才明白其实刚才的耳语就是安排煮鸡蛋,这或许已经是这个家庭最拿得出手的招待了。我和支书不好拒绝,半推半就吃了几个鸡蛋,喝完杯中的酒,说什么也不让再倒上,边推让边起身走出门来,已有村民闻讯来找支书,说村旁的一个水池存在隐患,必须尽快加固,避免以后有什么不测。

我们几人择路赶过去,来到解决全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的蓄水池旁,果真见到高出农舍地基许多的山坡上出现渗水。经了解,这个水池是由县妇联争取资金修建的,由于经费紧缺,建设中对斜坡加固等附属工程做得并不到位,经过冬季漫长时间的冷冻,原本返泡的土质开始松动,如果土方下塌,裸露的水泥池壁完全有可能被冻裂,水池里的水难料会顺势灌入旁边的农舍,给村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村民们的围观中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若由群众投工投劳,至少需要五六包水泥和一车砂,折合不到一千元钱。支书表示回去一定向乡里争取,迟早会对村民们有个说法。

回到村公所,支书告诉我下午有别的事不能相陪了,让我自己到近处的自然村去转转。这样的安排很合我的心意,早饭刚过,我就沿着一条分辨不出边界的村道去往离村驻地最近的双胞岩洞自然村。虽说距离不远,但走起来也不轻松。这个小村隐藏在深深的沟壑里,除非方向正对山沟上游,否则根本无法看到村子。在通往村公所的便道公路上,有一个缺口恰好可以看见小村一角,支书告诉过我这就是他的老家双胞岩洞,因此我不用问道了,只要走对方向,总能走到村子里。小村外的山坡路高而有些陡,站在路上可以俯视整个村子,在这个河谷中,几十间农舍七零八落摆放在两旁山坡下,其中有接近半数的房子是拆了顶或裸露木椽的,村中很静,没有一丝生气,让人不禁心生恐怖之意。下到小河边,总算看到有3个人在一个转弯处的河沟里浆洗衣物,有位中年妇女完全是当地农妇打扮,另外有一对年轻的男女衣着明显好得多,估计是外出务工见过世面的。在他们抬头看我的惶惑眼神中,我看出了必须尽快打破僵局的必然性,于是快步上前问了些关于小村的问题,岂料对方回答我的提问反应茫然,基本上一问三不知,让我好生失望,心中琢磨也许是受戒心支配,把我当作流窜作案的坏人了也未可知。

既然提不了问,我就只能凭自己去感知了,于是我顺着细细的小河往下走。一路上,所经过的农舍都显得陈旧和残破,路边上的一两间瓦房虽然完好,但从紧锁的大门和尘封的庭沿看,已是常年未有人居住。除了几户人家墙外泥地上庸懒地躺上几头猪,偶尔也能看到一两条狗,与平坝地区不同的是,村里的狗根本不管来人,半睁双眼横躺地上,倒叫人不知该如何防备。

小村不大,一会儿就穿村而出了,整体感觉一片枯焦,并且静寂得让人生畏。村郊处残垣较多,房舍比较密集点的地方同样断壁林立,近处几家明显住人的房子要么塑料布遮门,要么墙上挂着竹篓或农具,村中的道路主要是小河滩,表面覆盖一层很薄的松软尘土,多少有点风就尘土飞扬。村间小路仍然看不出明显边界,砾石层中也找不到草丛的踪影,虽然河边也有荆棘,由于尚是早春,看不见丝毫绿色。我在出村的地方原路返回,来到进村时的路口,发现高处有间农舍前人影晃动,旁边还有条简易车道的样子,便赶快走了上去,看清是位中年农妇在盘农肥,忙上前打招呼说明来意,请求指点去下一个村大海子的路径。这位农妇就要实在得多,回答我的提问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大声叫来远处农舍的另一位农妇一起讨论。大体上我听懂这个自然村原有70来户人家,但现在差不多仅剩不到一半人家了,那些拆房或锁屋的人户有的举家搬迁到外面打工,也有的被异地移民安置了,残墙占着的屋基是表明这些人家将来还要回来。至于村子里没人,是因为人们都上山坡去耕作或放牧,当地人春耕备耕相对较早,主要是由于当地的主产洋芋播种期要早于其它作物,广种薄收的山坡地需要投入的劳力更多。攀谈中渐渐解除了我先前心中的许多狐疑,最后根据两位农妇的指点,我顺着简易车道钻进山沟,去往预定的下一个目标。

大海子自然村距离双胞岩洞仅两三公里,要翻一座山脊,下到另一个更为开阔的深谷里。“海子”一词在当地泛指地势较宽且有水的地方,可以是溪水或草泽,不一定非得是积水的地方。还在山脊的大路上,我就遇上一位衣衫破旧身背竹篓的老者,短暂交流后我知道刚才走过的双胞岩洞其实是转山包村的第1和第2村民小组,而大海子就是第3和第4村民小组,村子中原有50多户人家,目前留下的仅有20户,同样地旷人稀,人们大多深度贫困。告别老叟,我来到可以俯瞰整村的高地上,感觉这个小村除了河谷更宽农舍松散外,其余的都跟双胞岩洞没什么两样。及至进得村口,顿觉四周空空落落静得出奇,还好有处几户人家相邻坐落的地方,外面的杨树上拴着一匹马,这就是我唯一看到的生命体。由于房屋分散,残损的农舍不像刚才看到的那样抢眼,但仍有一种不祥之感。虽然最近的20年间我曾数度来过转山包,这样孤身一人去倏然面对凋落的村庄尚属首次,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突突地加剧。沿着村子中间相对平坦的河坝走了一圈,只是远远看见村外环绕的山坡地里偶尔有几个忙于农事的身影,同样惊讶农户门前的村犬竟没一条起身诈唬两句,或许主人不在狗也就失去威风的助力,我终于悟出为何狗腿子们总是仗势欺人了。

走过转山包的3个自然村,连同村公所驻地的第14村民小组,我已经在一天内行走了7个村组,所看到的情形大致相似,低调、穷困、土地瘠薄,冷凉气候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极致的生存环境。记得当天有位村民说过,只要山下风调雨顺的年成,转山包必定低温多雨,土地产出也无疑大打折扣,广种薄收的农业经济很难支撑全村人口走上脱贫之路。所见所闻让我心情格外沉重,甚至使我忘记了奔波一天的倦怠,回到住所,我开始翻阅当天拍摄的村容村貌,心中升华着对当地人那份复杂的感情。作为转山包人,该当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之舟,在当今的时代大潮中追赶上去?依靠低端的农业经济显然是不行的,那就必须跳出原始耕作的束缚,选择一条结合地缘的产业发展道路,用因地制宜的开拓和创造,去搏取一个值得幻想的未来。

是娇媚的春天,世界已是绿意盎然一片。

捧半盏茉莉花茶,聆听《风居住的街道》,心柔润地宁静。我知道,此时,涂抹一篇文字,有关你,有关《风居住的街道》,有关我们的友情,是适宜的。

在新浪,我是一朵流淌着淡淡忧愁的白色花儿,他们都那样说。我只是,安静地,听音乐,写那些纯白的心事。不加友,不设评论,不评论他人的文字。赏阅寥寥数个好友的文字,也只是静静地去,静静地走。我只是想,看过就好,我的体味再深,也触及不到作者写文时的深切心念。

是夏末,初识,你发来纸条问我,播放器里的音乐叫什么名字,那声声琵琶语,击中了你的心。我说,就是琵琶语,我一直钟爱的。你又问我,该如何添加,音乐间的共鸣,让我细致地给你讲解如何摆弄那些链接。你一次次道谢,我说,没关系,小妹。你遂惊诧,道,我是男士。轮到我惊诧。我说,若是早些知道你是男士,我怕是不会这般热情对你讲解的。你笑着说,幸好用了个女生的头像。

这有些幽默的相遇,并没有阻碍我们对于古典音乐,对于文字,对于社会,对于人性上的一些共鸣。

你开始叫我,丫头。让我感到像父亲一样的亲切,暖暖的感觉。

你说,别称呼“您”,感觉自己很老一样。于是我一直叫“你”。

看你的文字,从字里行间能洞悉得出你那颗正义而火热的心。诗歌都是充满了对于自然,对于爱情的热爱与拥护。散文都是有一定的隐喻,针对社会上某个不堪的现象进行分解剖析。小说都是远离风花雪月,围绕一种真理而创造出的佳作。

我很欣赏,敬仰你。只是,我仍不言不语,一切皆在心中。

你说,丫头,你的文风像极了陈染,蜿蜒流转的文字后面,是一种精致的哲理。

你说,丫头,为什么你像个无欲无求的人,清新寡淡,初相识,你都不询问我的情况,也不告诉我你的情况。

我说,写下的这些残篇断章仅仅是一份恬淡心事,仅仅是为了来日忆念往日的自己罢了。

我说,既是相识网络,那些现实的情况,都不重要,你是你,我是我,仅此而已。

后来,你还是告诉我,你是某省的小说作家,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你说喜欢音乐,很后悔没有在音乐那条路上走下去。你写小说,但是你不做枪手。

后来,我们发现彼此都深爱着《风居住的街道》,这钢琴与二胡的爱恋。二胡的倾诉,悲切而凄清。钢琴的聆听,痴迷而怜惜。犹如两个前世约定的恋人,现如今她的回眸一瞥让他忆起了前世不变的誓言。然而,今生的千百次回眸,都无法再续前世的缘,相知相爱却无法相守,这是何等地痛苦与无奈。纷至沓来的悲情都在惆怅的琴声里,被演绎得淋漓精致。那浅浅淡淡的忧愁,如诉如泣的伤感,都牢牢地套住我们,再也走不出来了。

你成了我博客音乐最忠实的听众。矶村由纪子的《风居住的街道》、三宝的《终曲》、林海的《琵琶语》、段银莹的'《女儿情》、久石让的《天空之城》、红楼里的萧《红豆曲》,这都是我最爱的。你说,也是你最爱的。莫名地就觉得,有些人不相见,但那熟悉的气息就隔着山隔着水,缓缓地飘来。

我说,因字牵引,因音乐相知,是缘,自当铭记珍惜。

你说,风居住的街道是什么样子的。

我开始想象。

一条蜿蜒着延伸的青石板街道,被开满蔷薇的白墙夹在中间。墙上有绿绿的苔藓,娇模娇样地覆在上面,倾听岁月流逝的声音。风想,找一处栖息的地方。它拥着青石板,但两个相同冷寂的人,无法互相温暖。它住在蔷薇的花瓣里,却惹得蔷薇孱弱得像要凋零萎谢一般。它不得带着满满的惆怅离开,继续漂游……

你说,这太悲伤了。风是那条街道的过客,街道的尽头应该还有一片广阔的蓝天,蓝天,才是风的家。

我说,有一天遇见那街道的风,问问它。

你还是会来听那些忧伤的音乐,我还是静静地在午夜十二时整,写一篇文字,简短而凌乱。

时间总是在我们回忆的时候,才变得似水如梭。

冬末的时候,你说,丫头,我给你写了首诗,你来看。

我静静地去看,然后静静地感动,再静静地离开。

常常认为,人生就是乘坐公交。有人从起点与你一起,然后中途离开,无法陪你到终点;有人从你生命中的某个站台上车,陪你一段路程,然后下车消失;有人从起点陪你一起,路过万千风景,到达终点,只是你却看不清他的脸;还有人,从中途上车,包容了所有的过往曾经,不离不弃,一直到终点。

你从风居住的街道中慢慢走来,带着淡淡的蔷薇花香,携着浅浅的苔藓绿色气息,上到我的生命公车中来。你,终究是要下车的,在花香散去的时候。但我记得,花香曾芬芳过我人生的一段路程,这便够了。

当你的话语变得暧昧的时候,我知道,是你下车的时间了。

在来年时日,风起的时候,我会在听《风居住的街道》时,忆起你淡淡远去的身影……

  因为彼此工作的缘故,还因为天各一方,同许多人一样,使得我与多少年前的一位战友老汪稀有来往,以至于其后再也未来往。现在他已从长江航运公司轮船大副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到了故乡乌云山,在自家的农耕地里建起了一座三层小洋楼。既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还搞起了农家乐,提供游客住宿与餐饮服务。

 战友相邀,去汪家小院欢聚,叙诉离开之情,畅谈人生新路,据说这是汪立全筹划多时的一个夙愿。我呢?因为一个曾经的梦想,曾经在此艰苦奋斗过很多年。召开村组负责人会议、筹划乌云山旅游景区蓝图、重建乌云寺、景点包装,……多少年过去了,因为我也已离开家乡,客居武汉,因而再也没有踏进过乌云山一步。今日的乌云山是个什么样子呢?在探访老战友的“公务”里,还能渗进些故地重游的私活儿,我自然乐此不疲。

 16年前,经过调查探实,乌云山具有了作为旅游景区来开发的基本资源条件。碧波万倾的月牙湖,倒映着雄奇瑰丽、婀娜多姿的乌云山,可谓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自动灌溉的茶园,沟渠交错,绿翠满园;往里走,不仅茂林修竹、奇花丛生、芳草茹茵,还有奇峰、怪石,如石狮、石棋、石池、石蛙、石链、石井、石刻、石壁画;海拔400米,鸟瞰方圆数十里,乌云山在万山丛中,突兀挺拔,如鹤立鸡群,雄伟壮观。正是乌云山独有的月牙湖、历史悠久的乌云寺、稀世罕见的乌云朱字、神奇不解的甘露池、饱含诗意的层层水泊、奇特壮观的山形地貌、繁花异木的丰富植被,九龙拱顶万山归一的地脉,撼山动地吸纳日月之灵的磁场,惟妙惟肖的自然景观,使得乌云山的文化底蕴丰富,历史积淀丰厚,自然资源丰足,旅游品位丰雅,完全具备了作为人们游乐、歇息、观光、朝圣的场所,是一颗极具精雕细琢有着巨大旅游价值的璞玉。

 因为邀约的人员一时难以聚集,几易时间,最后确定选在建军节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出发。那天我坐在邀我同行的张书远的摩托车后座上,他的驾驶技术绝极了。他兴致一来,来上一个特技表演,就好像行驶在云中一样飞也似的一路狂奔。我感觉就好像失重的宇航员,在空中飘忽忽的。强劲的风儿刮在身上,在这个炎热的时候,真是舒服畅快极了。

 只一会儿工夫,就来到了进入乌云山的入口处。哎呀,这跟我原先筹划的蓝图风马牛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而且还以偏概全,怎么叫起了“茶叶公园”呢?但不管怎样,县委书记毕竟还是听进了我的建言,举县直机关之力进行了开发。只要百姓获利了就行,世上没有什么都懂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在技术上过多的责备。这路修的是如此的平坦、宽阔、漂亮,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回想那时候光为了修这条路,就开过专门会议。参加的人员不仅有村组长以上干部,还有镇驻村领导。会上一个个群情振奋,可是会后雷打不动,视协议于不顾,钱不到手决不动工!这路就好像是为我个人修的,你能有何法?

 我还以为这汪家小院就在乌云山的入口处,或者是离这儿不远的地方。可是摩托车一路地在满是挂着“农家乐”牌子的门前鱼贯而行,继续往前飞驶,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在哪儿呀?于是忍不住问张。可他却用嘴巴重重的向远方一刁,“对面与周围不搭界的那幢房子就是。”啊呀,这么远呀。我心里思忖着,怎么没建在这一侧呢?啊,我还是明白了,汪家的自留地是在那边。但细一思量,从生意的角度看,那儿倒不失为一处最好的地方。更何况不是还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吗?

 一抬眼,汪家小院就进入了视线。粗略地审视了一下。说真的,这是一座不起眼的房子,但又是一座 引人注目的房子。说她不起眼,是因为沿着月牙湖而建的楼房实在太多了,而且楼房的格式也都大致差不多;之所以说她引人注目,是因为毕竟建在最显眼的地方,邻近前后左右周围没有其它房子,一眼就能看到。

 只是一瞬间的工夫,摩托车U字形地急转了一个大弯儿,便来到了汪家小院。洁白的楼房粉饰一新,在阳光、碧水的衬映下显得更加的博大宏伟。往后看,亦如被精心收拾过的玲珑透剔的艺术珍品,一簇簇,一团团,一块块,一厢厢陈列着的茶叶,其形各异,美状尽显。

 细一端祥,这汪家小院所建的区位地势真的是很优越。背靠着的是舒缓着向高处延伸的斜坡地,这房子的位置就像坐在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中间,建在这个三角形坡地的底部。山上的茶叶碧绿如茵,鲜翠娇嫩,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远远的望去,就好像一幅巨大的画屏插在汪家小院的后面。

 小院的前面是一条宽阔的环湖路面,再前面的下方就是广袤的月牙湖的一端。这老汪在浩瀚的万里长江里战恶风斗险浪,与水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奉献出一生最宝贵的一段年华,可他终究还是离不开水的,水就是他的生命。如今这小院就建在这个能让他唤起许多美好回忆,令他无限向往的湖边,他能不开怀畅笑吗?

 闷热的天气竟然一丝儿风都不曾吹过,清澈的湖面上幽蓝而沉稳。就像一面大镜子,不见一丝的涟漪。这湖里的云,湖里的庙,湖里的山,还有湖里的汪家小院,一幅幽雅的多维体的立体画图便呈现在眼前,多么的清明靓丽呀!再细一端详,尤其是倒映在碧水里的汪家小院,能让人读出更多的意涵来。除了羡慕,再就是嫉妒,我怎么就没有这好的地儿呢?你再抬眼环顾汪家小院的周围,被各种景物相拥着,包裹着,就如同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绿茶、蓝天、碧水间,彰显示出难得的独自特有的魅力,那么的清晰而明亮。

 汪家小院右边的这座茶楼,倒使我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哎呀,回想起来,这也已是十多年前的一桩往事呢。想要学习绿茶制作技术的红茶生产大国斯里兰卡茶叶生产、经销商,在日本政府以“世界同窗会”名义的资助下,来中国培训的事儿就是由本人确定在这座茶楼里进行的。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受援国和组织国的一致好评。

 老汪一见我们来,自是喜不自胜,笑意盈盈地忙着搬座、递烟、倒茶,却把先来于我们的那些客人抛到了一边。我可有些于心不忍,你么能只顾起我们来,却把客人撂到一边不管呀?“客人有人关照,我的全部工作就是接待你们”,他一边说着一边依旧不停地做起事来。

 这个老汪还真的看的开想的通,他把一切经营权全都下放给了他的俩个宝贝女儿,这又让我好生嫉妒。而他呢?只是偶尔的敲敲边鼓儿,再就是端着个杯子,刁上烟卷,时不时地看看湖,瞄瞄茶,望望天上的行云,一任快乐地玩。这汪维、汪佳俩姐妹呢?还真的不负父望,她们在这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天赋,这汪家小院就在她们的精心打点下,生意是非常的火爆,客流量很大,收入颇丰。你且看看,我们才刚踏进他的家门,前面的客人正在猜拳行令,后来就紧跟着又来了两拨儿罗田的客人,我还以为他们是一伙儿的呢,原来彼此互不认识。

 石蕴玉而山以辉,水怀珠而川以媚。这真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一个少见的人间胜境。这汪家小院在这样一个丽山秀水的怀抱里,能不越发的红火,生发出滚滚的财源吗?

  我被选派驻村扶贫,不到两年的时间,贫困户中有6位相继去世。听村干部说,又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贫困户,可能熬不到过年。每每听到这些事情,心中都会无限的感慨: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可如果想透了,其实也没啥可怕,不过是自然规律罢了。

 年少的时候,总感觉生老病死,是个遥远的话题,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并且曾对死亡产生过深深的恐惧。

 因为让自己留恋或者割舍不下的东西实在太多,比如生我养我的父母,比如年轻温柔的妻子,比如淘气顽劣的孩子,比如令人羡慕的工作,比如未来,比如梦想,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牵绊着你,生活实在太过美好,让你根本割舍不下。

 那时候,如果在街道上,或者乡村的小道上,碰上安葬的队伍,即使在夏天,也会感觉到刺骨的寒冷。会不断的反思,那些被安葬的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养育儿女,孝敬老人,即使创造了万贯家财,临了也只能是一杯黄土。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按照物种进化的规则,从来都是优胜略汰,淘汰掉老的,脆弱的,不适应发展的,留下那些优质的,对整个物种群体有益的,能促进群体发展壮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个体。这样看来,个体无论生死,对整体都有益处。

 和整个社会,世界,或者宇宙比起来,人的生命真的微不足道。就像一粒沙,一片叶子,一滴水,人如草芥。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的分分秒秒,是那种感慨后副产品。越是知道生命的真相,越是要抓住当下。

 三十几岁的人了,每次聊到生死,依然害怕。常常在深夜里,被睡梦中死亡的场景吓的叫出声来。每次都会惊一身冷汗,醒来后,久久不能入睡。罗振宇曾在“罗胖60秒”里,提到一句很直白的话,“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这样看来,自己那时候还不够现实,头脑里还装着太多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幻想过自己也许可以不死。说不定到自己老的时候,会不会科学有什么发现或者发明,让生命无限延伸。之所以会惊恐,是因为自己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已经来到现实世界。

 明白了死亡不可避免的真相后,重新敬畏生命,那时候已经接近40岁。40岁对我来说是一道分水岭。看之前,只能用无知无畏来总结。看之后,却活的越来越明白。生命必然衰亡,但有些东西总可以留下,比如文字,比如思想,比如财富,比如一些基因的传承。

 人只不过是借助身体这个躯壳,来完成一些事情。身体只不过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用来使用的工具。特别是看过蔡崇达的《皮囊》后,有一段话从此印在脑海里“身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一位身居村野的老人,用一句话就概括了生命的全部意义。

 书让我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其实死亡也并不惧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一个生命的消失,预示着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或者说为那些优质的物种腾挪出繁衍发展的空间,死即是生。

 生命就像一列驶向远方的火车,在每一个站口,不断的有人挤上来,也不断的有人走下去。一段看似短暂的经历,有人把美景尽收眼底,有人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有人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有人用心爱着身边的每个人,有人顾全自己,有人却对别人有用,有人把这段经历写成文字,留给了后来的人。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不是坐吃等死,成为生活的悲观者。虽然生命短暂,但却能用来做许多事情。生命不仅仅是赢在长度上,更重要的是要活的质量。证明你有没有活过,或者有没有来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你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多少价值或者财富?有多少人因此记住你?并且你能被记住多长时间?

 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有时不是。能为整个群体的发展或者利益创造更大价值,或者能影响整个群体进程的个体,必然会得到群体的尊重爱戴和铭记。名字甚至可以忘记,但作品就在那里。对家人有用,对群体有用,对社会有用,就是活着最大的意义。

 我明白向死而生,不是一句慷慨激昂的陈词,也不可能一笔带过。它更像是一种价值的迭代,生命的延伸,以及经验或者某些高贵品质的传承。是一种在经历中生命的凝聚,或者把自己也炼造成一部作品,交付给后世,让自己得到重生。

 这样看来,活着更像是一次演出,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机会。必须倾注你全部的激情,全部心血,全部智慧,来面对观众,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观众记住你,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真正的可怕是当自己离去的时候,就像没有来过一样悄无声息。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妇为悦己者容"意思是: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的人,而女人则愿意为喜欢自己的人去打扮,这些天,川美智子明显的爱打扮起来不过,当时女人没有很美丽的时装,最时髦的就是一身黄军装了但聪明的川美智子就在头发上下起了工夫,他在那秀美的长发上面扎了一个美丽的蝴蝶结走起路来,翩翩起舞,煞是好看我也很爱看她男人喜欢看女人是一种天性但我是否有点看过了头朱自清教授有一篇散文里讲到看女人"乖的只看一眼呆的看到晚",当时的我恐怕要算是后一种人了有时要看得她火起,索性转过身子,把鞭子甩到胸前,蝴蝶节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圆弧,娇嗔道:"好看吗"这时,我自觉事态了,忙说:"好看,好看!"

 长沙知青在我们队里有五个:小沅小徐,小张小李川美智子是最小的一个在他们当中,有的爱好美术,有的爱好音乐,有的则爱好文学和体育他们是天之娇子,学校的校花要不是那场运动,他们是不会与我有缘的除了谈论艺术,文学外,有时他们也搞一些恶作剧有件事,而今想来还常常喷饭

 一九七0年,那是一个主席号召我们:"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杂以瓜菜代粮"的饥荒时代人平每天只有半斤米人们那个饿啊,可想而知为了改善生活,我伙同小徐,小李去捕捉青蛙三人在田埂上走着,忽然看见一个农村**正在给孩子喂奶**很美丽,不知触动了小徐哪根神经,突发奇想:

 "喂!小李,你敢把那**的奶子摸一下吧"

 "你赌什么"

 "你赢了,我给你两个烤红薯"

 "让我试一试"

 小李走近**

 "嫂子,你这孩子长得真好看哟!胖乎乎的"

 "好是好看,这年头就是没有饭吃"

 小李随即用手拖住**的奶子抖了几下

 "咧!这不是很好的饭吗,怎说没有饭吃呢"

 **躁得满面通红,但又不便发作,我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但内心实在佩服小李的智慧和勇敢

 时光冉冉,青春不再,屈指算来那时距今已三十多年了世上早已"桃花依旧,人面全非"我那患难的挚友你们而今却在哪里

 听人说川美智子后来调到湖南省电视台工作,后来又说她去了美国说法不一,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了

 关于知青下乡的爱情故事3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没有华丽的赞许,也没有惊天地、涕鬼神,只是淡淡的一句话,留下了不朽的爱情诺言。时常,我总是呆呆的想,两个倾心的恋人,要怎样的热恋、知心,才能表现彼此的爱心。当看完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后,我才明白,有种深爱是埋藏在彼此的心里;有种相思是不说出口更加紧扣;有种相依是无关生死情意更浓。

 故事发生在70年代末,一位下乡女知青,静秋与青年老三的清纯之恋。他们的爱不像《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火一样的热烈,也不像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年之恋。他们是平静的、单纯的、质朴的,宛若一对纯洁的栀子花,淡雅芬芳,彼此的眼眸中流露着深情,流露着安好。

 静秋,人亦如名字,文静清雅。活泼开朗的青年老三亦是被这种清新、静柔的美吸引了。他兴兴地对静秋许下诺言:听到你的名字,即便是我一脚踏进了坟墓,我也会拔回脚来看看你。多美的祝愿,有着无限的美好幢景,让流动的温情、细腻的呢喃下去,却没想到天弄与人,甜蜜的情话要用死亡来验证。

 回看现实中,我们时常被匆忙的生活折磨得身心疲惫,不曾驻足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不曾珍惜一段可以很真挚的感情,我们选择冷漠,习惯了距离,就不知有时候,擦肩以后,便是永别,一转身,已是沧海桑田。在今昔,霓虹飞影的尘世中,更清显了那个年代的单纯、敏感、质朴与狂热,少了几许喧嚣,几许吵闹,就这样安静着、怡然着,像一枝淡雅的雏菊,静静地开,静静地落,让人不禁掬起一缕怜惜,轻轻的放在心里……

 沐雨的山城,洗濯了城中的秋景,看上去,越发的轮廓分明,格外的清新了。我很喜欢这一秋色。天空展一片清艳的蓝色,清净了云翳,在长天的尽头,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透着浓郁的深青,有让人怡然在这,清爽通透,真可以拿这一景,比喻纯真的爱情,热烈而清新,稳重而成熟。晨光出起,带着朦胧的睡眼,走出楼外,深深吸一下清凉的空气,不觉抖了一下身躯,清醒了许多,抬眼望去,小区内寂静、安详。

 忽发现在楼拐角处,一棵结满红红果实的山楂树,摇飒在晨光中。本来内心还没从静秋与老三的爱恋中移开,却在自家门前看到了这开满爱的山楂树,这让人又是怎样的情怀呀!树干经了秋雨的冲洗,叶子见散微微泛黄了,更显一树的果实红红的,摇曳在风中,像南方的一种树“野火花”,一蓬蓬一蓬蓬的火红,窝在树枝上,亦是羞涩了泣血的朝霞。我疾步走过去,采摘了一粒果子,放在嘴里,一股淡淡的酸意伴着浓浓的甜蜜,直钻肺腑,让人销魂。

 是呀,我曾以一棵树的姿势,站立成落英缤纷的模样。如今,看着山楂树,无限的遐想,挤满了全身,终于明白,一棵树站立成一个美丽的 传说 ,是如此的不易,能成为一棵开花的树,看着自己的爱人从身边走过,若没有太多的沉积,何来厚积薄发。记得,有这样一个 典故 :佛陀阿楠路遇一少女,顿时爱慕难舍,佛祖问阿楠你有多爱阿楠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为此女从桥上走过。这段动人深情的话语,不正言中了那些真挚爱情的独白吗

 清风吹拂个不停,吹乱了心绪,不知为何悲伤这样一段恋情,一份爱意,紧扣着两颗柔弱的心,即便随风辗转化作泥土,满身的清香依然如故。听着泪眼滂沱的静秋,在神志不清的老三床边哭喊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就是这样简洁的话语,又包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爱慕难舍,垂危的老三用尽全身的气力,流下一滴眼泪,一滴诉说了所有的泪珠儿。这刻骨的铭心,虽没有永恒,却已超越了永恒,强烈的悸动下,留存着情感的余温,虽已千山万水,阴阳相隔,但那难以磨灭的记忆,有着温暖彼此灵魂的能力。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忠贞不渝的爱,又何尝不是世人崇慕的呢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不论生死,绝不会出尔反尔,为了爱忘了自己,心与心痴迷在一起,也许不是同行,不是相濡,但在流年里共携一份真爱,在每一个朝霞和日暮都会把幸福,捧在手里,贴在心里,即便上天给了这份爱的期限,我想也是爱你一万年……

 心绪起伏波澜,满园的秋光色景,更加浸染了心田,舒肩、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一对鸟儿轻轻滑过,它们紧紧相依,像是诉说一段不老的情缘,爱恋伊,永相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4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